有关母爱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0 20: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母爱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母爱的诗歌

篇1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篇2

初一8班

苏银欣

多数人都很清楚自家母亲总是爱提醒你某件事,但你会觉得厌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自从我经过那一次,我彻底懂得母爱的伟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错这是有关母爱的诗歌。在家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妈妈了,从早到晚唠唠叨叨的,弄得我心烦意乱。

一天,妈妈生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呀,发着高烧,快把我急死了。“怎么办怎么办……”不行,越想越着急,家里只有我一个,爸爸上夜班了,要从二十四时工作至十点,现在距离中午还长着了。可妈妈已经严重高烧不退。该怎么办?记得我生病时,妈妈先是把湿了的毛巾放在我额头上,擦我的小脸蛋,再去冰箱拿些冰块放在我身上降温,给了我几粒退烧片。”不错就是这样,开始准备啦!“不对?好像还有点什么,哦!差点忘记了,要去准备一杯冷热适中的温开水,以备妈妈醒来时的不时之需。我还记得那一次我生病,妈妈给我熬了碗白粥,说是给我那弱身子补得。”说做就做,过了一会儿米粥煮熟了,该去看一下妈妈是否退烧了。太棒了,妈妈终于退烧了,我说:“妈妈我扶你去喝粥。”妈妈轻轻地说:“你看起来好像很累哦!”我回答道:“是吗?那我与妈妈你相比,您不是更累吗?”

篇3

课堂上有两个重要的对象: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汇合成的集合,它既包括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堂实施中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甚至学生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种种材料的呈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接收者,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者。如何使这些知识点快速有效地为学生们所接受、理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精心的安排。

例如,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前面我们读、品《纸船》,知道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请你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或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来自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主题的诗歌,也可选择自己平时积累或搜集到的诗歌,也可在老师提供的诗歌中去选读。

由于提供可读的范围扩大,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提示学生结合生活中相关的经历体验,使学生自然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是由于情感的高度融通,有的学生在讲述中热泪盈眶,真情流露无余,很多学生的笔下流淌出对母亲充满深深敬意的文字:

如果母爱是根线,我就是那高飞的风筝,风筝飞得再高,总被爱的丝线紧紧相牵。

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在洒满母爱的大道上,我们执著地前行,终会走出一个艳阳天。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流泪的红烛,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在这次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了引导、点拨和激发,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出来。此时,我的教学注意力很自然地从教学内容覆盖到了学生在课堂的精彩表现上。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再考虑其他的因素,就带着已有的成功,犹如导演一般,盲目且强制地将学生推入预设的剧本当中,试图想把“做好的课”复制式地重新演绎一次,却忽视了两个班级教学场景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自然,“期待”中的“精彩”与我背道而驰。

老师的心理期待是双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首要期望的是学生能把所有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超越自我,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因此,老师的心中装着即将落实的教学内容走向课堂,心中的期待是期待预设,期待已知,亦即期待学生进入预先设想的储备中,按预定的计划全面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同样期待学生在课堂上能愉快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信任和鼓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知识之外的如胆量、勇气、自信、大方等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应该得到培养的素质。

因此,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把诗中这几个句子找出来:①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②从舟上抛下在海里;③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④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让学生通过揣摩句意,体会冰心此刻的心情。在某班教学过程中发问时,学生能很快就畅所欲言:第一句写数量之多,表明对母亲思念之深;二、三、四句中的抛、卷、粘三个字写出纸船最终的结局,暗示了纸船回不到母亲的身边了,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是,同样这一个问题,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学生总是沉浸在思考中,未能及时回答,而我又自认为学生们本就应该知道,没有及时给与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相反在心里却产生了埋怨:“同样的问题,人家回答完完整整,你们却不会。”这样,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显示出急燥、不耐烦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情绪在无形中紧张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的教学机智在于能快速打通意料之外与正常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通道。教育教学机智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这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做充分准备,考虑周全,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具体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把实时情景与授课内容快速有机地契合,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导到正常的教学中来。

《纸船》教学接近结束时,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老师,能不能把纸船换成一只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我。我快速做出反应:“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玩游戏?”话音未落,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冰心可能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叠纸船游戏,她借纸船想妈妈了。”另一个学生抢着说:“船是用纸叠成的,独放在水里漂不结实,容易坏,就像她远离父母,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她想通过纸船把自己思念带给母亲。人在孤单的时候是最容易想家的!”我继续追问,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向课本实质处:“文中写了几种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两种,一只是她当时只身一人赴美读书乘坐的大船,一只是装满对母亲思念之心的纸船。”学生回答。我接着说:“对,纸船在这里已经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并给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暗示了冰心对母亲深沉的爱。这也就是不用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带替代它的原因。”在这样的特殊情境里,老师教学的灵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师与学生的激情碰撞,智能与才干的发挥,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一节课下来,不仅仅收获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收获了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探求精神。

篇4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 诵读 多角度品读 实践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选现代诗20首,其中外国诗歌7首,另有散文诗8首。如此大规模的选编诗歌,充分体现了对诗歌教学的关注。但当询问学生有多少人喜欢诗歌时,赞同的声音寥寥无几。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现代诗歌,许多学生都采取漠视的态度,教师在新诗的教学过程中也总是浮光掠影。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其一是中考的指挥棒在发挥作用。中考阅读从来不涉及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中考作文也明确规定写作时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其二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难点和盲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有的教师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有的老师则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和神韵。诗歌教学成了师生语文学习中的“鸡肋”。其三是新诗面临着诸如影视、网络、动漫等社会快餐文化的挑战。因此,教会学生欣赏新诗,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抒发内心情感,陶冶性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笔者对新诗教学中进行的粗浅认识,拿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真情诵读,透过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读者就是因为它传达了诗人真实的情感,艾青先生在他的《诗论》强调“诗人必须说真话”,因为“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撼人们的心”。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到:读诗的功用“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要想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诗歌是讲究音韵的语言的舞蹈,诵读具有移情作用,激发美感,引起群体效应,唤起内心视象,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情景交融的生活图景之中,感受意境美。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采取“范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初学诗歌时,教师范读,师生一起走进诗人用生命谱写出的思乡愁绪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让学生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接下来学生就自然地和着音乐吟诵起诗句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随着一遍遍的诵读逐渐加深。这时的朗读指导绝不是技巧的卖弄,而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情景交融的生活图景之中用心去感受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所包裹着的诗人的赤子之心;那一句痛彻心扉的怅然若失的“后来啊”中生离死别的苦痛和酸楚;“这头”“那头”中那绵绵无期的拳拳之心。当熟读成诵时,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和挚爱便会对诵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在诵读中兼及领会诗的内容、体验诗的情感、把握诗的思路、品味诗的特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二.多角度品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我们的文学和诗歌教学至今仍是偏重于‘意义’,而忽略了语言本身,或者说关注于某种思想‘结论’,而忽略了审美‘过程’本身。”(王家新《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答出诗的“主题”,不如首先问他们究竟喜欢哪些比喻、句子或意象。

首先,在经典的诗篇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诗人善于突出对象的特征。如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到祖国迎来了新生,连续用“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希望和喷薄而出的力量。《乡愁》中余光中先生连续用“小小的”“矮矮的”“窄窄的”“浅浅的”等形容词来衬托情感的强烈。他们不约而同地突出了描写对象的一个不起眼的特征,然后将之表现为主要特征,从而达到具有震撼性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这些意向的突出特征,会让他们惊叹于诗人巧妙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联想。

其次,诗歌的节奏美是诗歌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诗歌真正的节奏之美在于情感的表露,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能够把情感淋漓尽致地渲泻出来。我们或者在诗的开头就能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鸟儿“嘶哑”着喉咙歌唱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或者在诗的结尾体会到情感的爆发,例如流沙河的《理想》中“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这些均与诗歌的节奏有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节奏美,通过尝试让学生改变诗歌的句式,改变诗歌的结构顺序,让学生体会诗歌不同句式、不同结构表情达意的区别。或者将诗句改变原有的分行,还原成完整的句式,让学生感受到诗中节奏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到诗歌的节奏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改变诗句内部的语序,不同诗句的语序以及全诗的结构让学生体会诗人的独特匠心。如《我爱这土地》中结尾处可比较陈述句式和设问句式的表达效果。我们教诗,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和审美感受力。

再次,要引导学生关注诗的语言本身,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中国古人讲“眼见佳句分外明”,我们教诗,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这种敏感,并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通过“换、调、增、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字词,揣摩语言妙处,让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培养语感,从而消除文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张力。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中的形容词“残损”、动词“摸索”副词“已、只、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妙处。体会这些词语中作者所蕴含的悲愤之情。“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中两处比喻带给读者温情、美好的感受,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实践提高——新诗教学的延伸环节

从仿写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让学生练习仿写,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联想和想象能力,有学生在题为《我爱这蓝天》的诗中写到“假如我是一朵小花,∕我也会竭尽全力地怒放:∕为这头顶晴朗的广远的蓝天,∕为这身旁欢快的清澈的溪流,∕为这晨曦中洋洋洒洒的阳光,∕和顽皮可爱的青春蓬勃的孩童……∕——然后,我凋零了,∕芳香在空气中却历久弥新。∕为什么我的芬芳如此甜蜜?∕因为我对这蓝天爱的真诚……”此后学余光中的《乡愁》,也试着让学生以“母爱、友情、童年”等为主题仿写,学生也都兴趣盎然,写出了真挚动人的诗句。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让学生多欣赏新诗。可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举行新诗朗诵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喜欢的新诗并朗诵。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鉴赏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新诗的教学中也可有意拓展阅读作者相关的其它诗歌作品,还可和学生一起赏析流行歌曲的歌词。有效的拓展延伸和实践活动将新诗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将对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进步。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和更高学习阶段的学生比较,小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观点。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表示口头以及眼神的肯定,都会让小学生异常兴奋,而这种兴奋对小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情感教育的实

(二)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使教师往日严厉的形象得以改变。根据有关研究得知,学生在处于恐惧、过分紧张的情形下,要想实现注意力的集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改变这种情形,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其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有效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易于理解,同时其含有较为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应注重语文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发掘。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基本学习任务之外,还应使学生明确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感触到其中的送别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饱含深情的诗歌朗诵,再通过教学氛围的渲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二)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可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合理创建,可有效加深学生的脑海中的印象。例如,在进行《观潮》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如果让学生仅仅根据课文的描写去想象其描绘的景象,那么学生学习将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呈现,可为学生带来逼真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之下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与学生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多数小学生缺乏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与重视,在现实中缺乏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学生相应情感的培养。例如,在进行《观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还应激发学生的思考,反思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是否也记得父母的生日。在此基础上,教师告知学生父爱、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明白父母承担家庭、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有效丰富学生感恩的情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使情感教学贴近于生活,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师生结合互动

小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照顾,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群体。由于小学生的知R和见识狭窄,在他们眼里,教师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并且,很多时候教师的权威甚至高于家长的权威。小学语文教师既应该恰当地把学生眼里的这种权威性运用于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权威性向亲和力转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固守三尺讲台,而是可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既能达到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目的,又可以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五)在教学方法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探索优化相关教学方法,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欣赏诗歌时,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渗透课本中的情感因素,更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

(六)增加教学实践,培养师生感情

小学语文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能够巩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加深印象。教学实践环节往往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空间,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以共同参与、调换角色等形式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在进行《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童话故事里的情节。在讲授科普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去观察发现相关动植物,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奇妙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篇6

第一,运用朗读创设情境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注重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语文教材以丰富的情感魅力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体验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朗读,才有可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因为朗读能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使人潸然泪下,荡气回肠。有人说,学生一旦读书进入角色,那就会保持一种进取心态,久而久之,便会有所发现,有所顿悟。

第二、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激发人们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它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它还能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因此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适合于学习课文内容、主题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生动情景,使学生入景会意、触景生情,在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氛围里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渭城曲》这首古诗又名《阳关三叠》,如用常规办法,则是教师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对诗歌逐字逐句地详加分析,最后再由学生反复背诵。这样就会把这首诗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音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它宠爱有加。不少学生从小就开始学声乐、练乐器,音乐对他们有其特殊的吸引力。我在讲这首古诗的时候,先让学生回忆历史课上所学到的有关唐朝疆域、抵御外族侵略的有关知识。了解守边将士的艰辛,理解诗人和友人告别时的忧伤之情。然后根据注解扫除文字障碍,在学生对全诗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让学生分别欣赏琵琶、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电视上苍凉的边地风光画面。随着乐曲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的情绪也如潮涨潮落,时而陶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境界中,时而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叹惋。

第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

生动活泼的场景可以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较好地展示自己。如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先播放《懂你》的MTV,请学生听后谈谈:“歌词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MTV拍得好不好?”“这首MTV与所学课文有联系吗?”……由这些话题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与内容相配合,让学生更深沉地体味母爱的伟大。

第四,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模仿秀、情景剧或创意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篇7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音乐能引起情动,而情感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二者之间注定了此生的不可分割。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不要过分的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而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学生是否在音乐学习中渗透了情感,与作品情感产生了共鸣。可以说,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催化剂,积极的音乐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时候更具有主动性,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故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以情感带动情感,使课堂沉浸在情感的世界中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聆听音乐,走进情感

达尔克罗兹说:“理解音乐,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在这个情感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才会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聆听音乐是一个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反复的聆听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有一种理性上的感悟,才能逐渐的产生一种审美上的愉悦感。

例如在《春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充分的去聆听,在聆听中去感受情感。首先利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春天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墨客骚人都将春作为抒感的题材,你知道有哪些诗句么?”学生们回想有关春天的诗句,在他们感受到这种春天的氛围后,我又问学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想不想迎着和煦的春风,看杨柳依依,去踏青春游?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们在反复的聆听中去欣赏着音乐,很多同学都有了情感上的依托,他们有了对于春天的一种向往和热爱之情,有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见,反复的聆听是情感凸显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音乐中蕴藏着的情感力量。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听才能获得情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聆听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的去感悟音乐,去获得心灵上的享受,不能急于求成的将音乐中的情感一股脑的倾泻而出。这样不但学生不能够从内心获得认同,而且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也不能感到快乐。

二、创设情境,体悟情感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情感,进而让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都是教学生一些音乐技能和知识,而对于情感教育方面却是缺失的。很多教师上课都很随意,没有经过细心的设定和研究,如果可以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去创设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那么音乐课程就会变得精彩起来,也会成为小学生童年生活的一个亮点,使之一生难以忘怀。

例如在《游子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情境来使学生与歌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去诵读歌词,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也跟着情感诵读,将诗歌中的情感带给了学生,使其感受到那种深情的、浓烈的情感。而后我又采取了语言艺术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是啊,是我们的母亲,他们不辞辛劳的将我们养大,他们的爱就像是温暖的阳光,就像是晶莹的露珠,纯洁而又温暖。”学生们被我的语言带领进了一个充满爱的音乐花园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聆听音乐,学生们情感顿时被触动,深刻的感受到了音乐中蕴含着的母爱。接着我又创设了一个问}情境,让学生再次去感受母爱。“你觉得母爱是什么?请用一件小事来说说。”这个问题也为学生感受母爱,体悟音乐情感带来了助力。

美的情境的营造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美的环境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而情境创造的方式却有很多,其中包括问题情境、师生情感交流情境、多媒体情境、教师语言艺术情境等,种种类类都可以为学生打开音乐情感的心扉贡献一份力量。

二、参与实践,感受情感

音乐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更容易去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演唱,其中利用诗歌、图画、舞蹈等都可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节奏、速度、力度等。教师要善于运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体悟音乐。例如在《森林与小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小的音乐剧,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在欣赏几遍后,我为其讲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接下来让学生们充当森林里的小动物,为其设定了一个小情境,主要是当森林逐渐被开采,小动物们无助的对话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让学生去自编音乐剧,学生们虽然动作有些不娴熟,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个场景被他们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那动人的表情,那到位的肢体动作,那可爱而又符合角色的台词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这个音乐剧展示了学生们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充分证明了学生们保护自然的勇气,也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已经在他们的内心发芽。

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音乐情感,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实际去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渗透却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乐由心声,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之驰骋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与表现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加懂得音乐,爱上音乐,爱上蓝天下的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哲学课堂 《矛盾分析法》 诗意课堂

关于哲学与诗的关系,作家寒山石有首诗:“人类有一棵常青的智慧之树,那就是哲学;诗就是这棵智慧之树上盛开的花朵。哲学深入人生,深入到社会,深入到大自然,深入到人的思想内心,哲学无所不在;诗也抒写着人生,抒写着社会,抒写着大自然,抒写着人的思想内心,诗同样无所不在。哲学是含蓄的诗,诗是形象的哲学;哲学是人类智慧的诗章,诗是人类思维的灿烂花朵。哲学不是玄学,哲学是一汪清泉;诗不是精神贵族的养料,诗是大众的面包。”可见,在哲学课堂引用诗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使哲理在美的欣赏中自然而然沁入人的心灵,而且能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打下基础。本文是我在《矛盾分析法》课堂教学中一些想法和做法的总结与思考。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一堂好课非常重要。我们要为学生的旅行选取美丽的景色,构建教学的诗意花园,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学习。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学生感觉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观点。在导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教学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传统诗文《道德经》第二章文字,并请学生齐声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文字闪烁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学生朗诵经文,有一种美的享受,也会在音韵之美中思考其中的哲理,从而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有感性的认识。

在进行“矛盾的特殊性”教学时,适逢学生刚考完试,有部分学位因考试不理想而灰心丧气。在课的伊始我展示了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并请一位学生对这首诗做出解释。学生纷纷抢着举手回答:“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接着学生的解释,我和学生一起鉴赏这首诗:“梅雪争春,究竟哪个美?其实是无法加以评论的。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的雪是那样洁白无瑕,凌寒独自开的梅却给人以淡雅的清香,它们以各自的特长共同装点了冬季的大自然。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长补短,才会相得益彰,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有人对自己的长处自傲,而对别人的短处加以嘲笑,结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长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却不可以骄傲;短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弥补的,却不可有意掩饰。我们的学习也如此,同学之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在鉴赏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哲理。

诗意情境的创建,要求我们构思符合课程实际的课堂导入。通常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音乐导入法、影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课堂事件导入法、名言格言趣语导入法等。

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破重点,尊重学生多元的学习体验。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峰峦,每个海都有自己的波澜,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内容。对于重点的景色,我们应该更加诗意地欣赏、浏览,让学生在40分钟的欣赏里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例如在讲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时,这一知识学生不太容易掌握,因为学生容易忽视矛盾双方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转化的方向是相反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引用了《有的人》这首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诗歌里如何体现了矛盾双方是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因为这首诗非常通俗易懂,学生对这首诗耳熟能详,所以马上突破了这一难点,事实上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

为进一步检测学生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原理的掌握情况,我随后以一个与诗句有关的故事,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国南北朝诗人王籍曾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然而宋朝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评价一下谁的观点较科学。”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充分说明了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一鸟不鸣山更幽’是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夸大对立否认统一的错误观点。”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又让学生举例说明“矛盾”的观点,例子可以是诗歌、俗语、名言、故事、生活实例等,学生列出的诗句令我惊叹不止。

(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这说明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二)“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三)“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画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思维是美丽的花朵。没有思维之花的绽放,诗意只会是无病、哗众取宠,诗意的课堂势必流于形式。在诗意的课堂里,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没完没了地讲授标准知识,而是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使学生的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材料。

三、春风化雨润万物,行云流水听清音——升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成功、科学的课堂教学结课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够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矛盾具有普遍性》的课堂结尾,我朗诵《我感恩》:“我感恩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浪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得很好。有阴影陪伴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有巨额的电费账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得爽。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因为那表示我还听得到。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天结束时感到疲劳和肌肉酸痛,因为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一大早被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会想到我。”

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尾声,我展示了一首题为《母亲》的诗:“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同学们,这是一首诗歌颂圣洁无私的母爱的诗,请同学们在感动之余,在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的同时认真思考:在这首诗里,是怎样体现矛盾的基本含义的?”

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诗歌进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借助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实现人文精神的内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德国哲学诗人赫尔德林在他的诗里写下这样两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他的大地上。”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活的栖居地,我们要让诗意在哲学课堂轻舞飞扬,时时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旺.营造如诗美丽的哲学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6).

篇9

中秋是中国传统在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的美好,但大多数人都会因时间及路途遥远的关系未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这美好的节日。今天小编分享了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模板五篇,希望能帮到你。

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1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六、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七、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八、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2一、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国庆,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三、活动时间

中秋月圆之夜。

四、活动地点

__区__坪。

五、活动人员

公司全体员工。

六、相关准备

由行政、人事部预先联系好前期准备事宜,做好活动安排。

准备好员工通讯录,确保在活动中与每位员工联系。

七、活动安排

1、吃饭:

a、__餐厅。

b、__饭店。

2、唱歌:__KTV。

3、互动游戏(可定为饭桌上的游戏)

3.1、人在江湖飘:

一开始,两人同时喊“人在江湖漂啊,哪能不挨刀啊~”,然后比划手指,可以出一到五,并且嘴里要喊“几(跟比划的手指数相同)刀砍死你呀”。规定,五大过四、四大过三、三大过二、二大过一、一大过五,如果没有压到又继续。

3.2、007:

由开始一人发音"零"随声任指一人,那人随即亦发音"零"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个人则发音"柒",随声用手指作开枪状任指一人,"中枪"者不发音不作任何动作,但"中枪"者旁边左右两人则要发"啊"的声音,而扬手作投降状。出错者饮!

适合众人玩,由于没有轮流的次序,而是突发的任指其中的一个人,所以整个过程都必须处于紧张状态,因为可能下个就是你了!

3.3、果园,菜园,动物园:

比如第一个人先说动物园,第2个人说有什么,然后下面的就接着讲出一种动物的名称,谁没有接上或者反应慢了就罚酒!!!很好玩的,特别有气氛。

3.4、真心话大冒险:

__手机里有一款娱乐软件叫“真心话大冒险”,参与人坐在一起(饭桌上)全桌人划拳比输赢(剪刀石头布也行),然后输家摇晃手机。如果银屏中显示是真心话就是说什么你都要回答,无论什么样的隐私(实在不能说的罚酒2杯)。大冒险就是银屏中显示是大冒险,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要求你都要去做(实在不能做的罚酒3杯)。

八、活动经费

餐饭预算标准:控制在6000元以内;娱乐预算标准:豪包消费控制在800元内;总统包消费控制在1500元内。

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3一、活动目的

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五月十五前夕。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各班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对班上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中秋慰问活动,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慰问。

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4__酒店同各位亲爱的顾客和来宾一起欢度佳节,欢迎光临本店,在中秋这一浓墨重彩的节日之中,为庆祝节日本店准备了很多惊喜。

一、目的

通过节日的氛围推销自己,提高公司知名度。为节日后的人气奠定基础。

二、思想

开业以来中秋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城市和乡村并肩流行的节日来说,可谓是各个商家都费尽心思去创造价值的大好时机。

我们自开业以来,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生意的状况一直处不是很理想,我们的品牌形象,没有消费者口中做良好传播。

两个节日的相续到来,是我们的一大转折点。我们必须要让顾客在我们这里得到些价值,所以说创建口啤和创建活动之后的人气是我们中秋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加强内围服务质量、演出阵容、优惠赠送配合外围的宣传广告,相信会给消费者一种新的感觉。

三、现场布置

中秋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以喜庆方式为主,以红为主,为了减少布成本,可能用些中秋要以用别的布景。

1、周边以弹力为主,主要是补一些空荡之处,使整场变得比较丰满,不会显得单调。

2、舞台周边,顶部,可用一些渡金球,VCD碟片悬挂,以补助灯光的折射,增加现场灯光的效果。

3、周边的天花板上可以悬挂一些灯笼,渲染中秋节的氛围,到国庆节时可以取下,等到春节时再可利用。

4、在国庆节可以悬挂一些大小国旗,增添祖国生日的氛围。

5、在进门口右侧玻璃和流水玻璃可以做大型宣传画,注明节日的活动内容。

6、在DJ台边的显眼处,悬挂“中秋节快乐”“庆祝国庆”的字样。

7、大门进门口节日奖品摆放陈列。

8、楼梯口及显眼处张贴广告。

四、活动优惠

所有消费者在_月_日前预定可得公司赠送特色小吃一份。

1、安排厨师各推出2道“中秋”特色菜肴或点心。

2、中秋节当晚每台位,包厢送月饼一份。

3、消费满200元送面额50元的等值消费券一张。

4、凡消费啤酒一瓶送当晚对奖券一张。

5、对有消费能力和潜力的及部分小姐赠送咖啡券。

6、要求啤酒赞助商对当晚消费茅台啤酒的消费者赠送小礼品。

7、9:00-------17:00的消费者,可得中秋月饼一份和特色小吃一份。

8、奖品设置

_月_日:3800元。

_月_日:3800元。

_月_日:1800元。

_月_日:1800元。

五、活动当天时间安排

09:00-17:00白天营业时间。

18:30-21:00流行音乐,慢摇音乐。

21:00-24:00歌手,钢管秀,慢摇。

00:00-00:20活动抽奖。

00:20-结束慢摇。

2021中秋节策划主题方案5一、活动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中秋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吟诵古诗词的意义,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_月_日下午五八班全体师生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我为中秋颂诗词,歌唱中秋和我的中秋我做主三大活动来让孩子体会有关中秋的传统文化。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组织学生排练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朗诵和歌唱中秋团圆的歌曲以及学生的才艺表演。

第二阶段:开展“迎中秋”主题节日课程

内容为:

1、主持人宣布节日课程开始。

2、诗词组上台进行我为中秋献诗词的活动展示。

3、歌唱跟中秋有关的歌曲。

4、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才艺展示来表达对同学和家人的祝福。

第三阶段:课堂反馈

1、班主任_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性发言。

2、邀请策划本次活动的活动部长以及相关策划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对整个过程的感受。

3、请学生家长代表发言,谈一谈对于中秋的认识以及对孩子的期待。

4、主持人简单总结宣读结束语。

篇10

一、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用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

三注意的问题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四、各单元活动计划

(一)“献给母亲的歌”

“母爱”的主题,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表现,如冰心的诗《纸船》,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屠格涅夫的《麻雀》则描写了动物的母子之情。

第一项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母爱”情感的浸润,同时培养编辑、概括、交际等语文能力。在这种情感基础下,再通过与自己的母亲聊天、采访母亲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母爱,体会母爱。母爱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我们每天沐浴在母亲的深爱当中却浑然不觉;也许是受到母亲严厉的批评,心存怨意却不知这其实是更伟大的爱。第三项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亲严厉的批评,从而认识到,溺爱是有害的,爱,就是对成长负责,对未来负责。

在前面几项活动的情感准备下,可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这项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配乐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看电影片段、图片展示等。可以从这多个项目中进行选择,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这项活动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表达,又是对母亲热爱之情的深化,同时也要求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开展活动时正值春季,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第一项活动开展的方式,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第二项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可以采用艺术创作或者出一期墙报的方式来对春天进行深情歌颂。也可以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方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项活动是用诗笔、画笔来表现春天。活动有两项:“为画题诗”和“为诗配画”,教师要对这一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注意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

(三)、“科海泛舟”

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的同时不要忘记“捕捞”语言,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翔有机结合起来。

本次活动可按四倥早分为4----8个合作小组,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代表到班上进行汇报与展示。

第一项活动可以讲述自己迷上科学的事故,也可以谈自己是如何受挫的。第二项活动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可以利用墙报、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来展示。第三项活动可由各小组的发言人介绍科技信息,或者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期间,同学们可以提问,发言人简要作答。第四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加强讨论,甚至激烈辩论,在搜集准备及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加强对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到民间采风

关心自己的家乡,搜集整理家乡的民风民俗,能够生动、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这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活泼,也有较为多样的方式可供选择,相信学生一定会。活动时要求学生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拿出成果:或做游戏,或编词条,或办展览,或撰写报告,或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