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的英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0:5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禾苗的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禾苗的英文

篇1

刚安装的卡巴斯基,最好使用全盘扫描,一来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病毒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二来也可以

>> 扫描的文档如何编辑等 文档扫描先锋 为金融行业定制的文档扫描仪 卡巴斯基:警惕披着良性外衣的文档文件 关于提高文档扫描及电子文档整理效率的思考和总结 如何解除卡巴斯基对Maxthon的封堵 让我最近的文档更随心 对当代戏剧的扫描 对尖端领域项目文档的控制 电子文档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如何编写优秀的软件文档 文档扫描图像的批量自适应优化和归档 让“最近的文档”中容纳更多的内容 笔型文档扫描仪 让WPS 2012实现 文档的云存储 让没处理完的文档起死回生等 我的Excel文档只让看不让改 让批量下载的文档名称不再陌生 让你的图片文档开口说 让你的文档花样百出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来进行加密操作。

没有Gmail如何备份谷歌拼音词库

问:我使用谷歌拼音输入法时自造了一些短语,我现在想重新安装系统,但我没有Gmail,无法备份到网络上。请问,如何在本地磁盘中备份谷歌拼音的词库?(读者论坛提问)

答:谷歌拼音的词库文件默认位于: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Google\Google Pinyin\special.lib,直接将此文件备份,重装后再将其覆盖新系统中的名名文件即可。

如何删除Office工具栏中的Acrobat按钮项

问:请问,如何才能彻底清除Office工具栏中的Acrobat相关项?(读者论坛提问)

答:在控制面板中启动“添加或删除程序”,再使用Acrobat7.0的修改功能,选择组件,去除PDF Maker中的Office组件,然后删除默认的word模板(normal.dot)即可。

使用Kmplayer时其他程序为何闪屏

问:我在使用Kmplayer播放器播放电影时,Google Desktop Search、雪狐桌面精灵这些软件的窗口总是闪动,只要关闭Kmplayer就正常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读者726335159提问)

答:首先,检查一下硬件加速是否打开:右击桌面并选择“属性”,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设置”选项卡,单击“高级”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再选择“疑难解答”选项卡,将“硬件加速”设置为“全”。其次,再检查一下显卡驱动是否有问题,如果有最新版的驱动程序,不妨尝试升级一下看是否可以解决。另外,还可以考虑升级Kmplayer版本。

如何查看哪个程序在读写磁盘

篇2

The Panda英语作文一:

Panda is a lovely animial. It has just two colors all around the body, black and white. Most pandas live in sourthern china, sichuan province. They like eating bamboo, the main food for them.

As we know, last year, we have sended two pandas to Taiwan. They are names Tuantuan and Yuanyuan, meaningful name. We also hope Taiwan can come back home soon, would be together with its motherland.

Nowadays, the balance of nuture is destroyed and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so we need to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 Otherwise one day we cant see pandas any more.

The Panda英语作文二:

Pandas eating bamboo at the National Zoo in Washington, D.C.Despite its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as a carnivore, the panda has a diet that is primarily herbivorous, which consists almost exclusively of bamboo. This is an evolutionarily recent adaptation. Pandas lack the proper enzymes to digest bamboo efficiently, and thus derive little energy and little protein from it.

While primarily herbivorous, the panda still retains decidedly ursine teeth, and will eat meat, fish, and eggs when available. In captivity, zoos typically maintain the pandas' bamboo diet, though some will provide specially formulated biscuits or other dietary supplements.

The Panda英语作文三:

篇3

关键词:高温胁迫;叶片相对含水量;POD

中图分类号:S662.2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21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RWC and POD of Siberian Apricot

MENG Cong-rui1, GONG Xue-sen2, ZHANG Yu-lian3

(1.Shanxi Agricult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2.Tianjin Xiging Enviroment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Tianjin 300380, China; 3. Baodi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Tianjin 301800, China )

Abstract: Taking siberian apricot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siberian apricot of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RWC ), the change regularity of POD ac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the leav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de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40 ℃) leaf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the most obvious; POD enzyme activity in leaves appear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whole cyc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35 ℃) leaves POD activity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plant growth.

Key words: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RWC; POD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同时也是制约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人类频繁活动,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增加,“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日趋显著,极端气候增多,全球温度不断升高。当环境温度超出了植物的适应范围,就对植物形成胁迫。其中高温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植物细胞失水,影响整个植株结构形态等,或者影响植物活性,影响植物物质能量循环过程,最终导致植株萎焉甚至死亡。这些都与高温影响植物正常生理代谢有关。笔者通过对高温胁迫下山杏幼苗生理化反应的研究,旨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植株情况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轻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1材料和方法

1.1材 料

材料选择长势相同的一年生山杏幼苗,在恒温情况下培育一个月后,分为4组,分别为一组、二组、三组和对照组(CK)。将4个组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持续胁迫72 h,一组(30 ℃),二组(35 ℃),三组(40 ℃),对照组(25 ℃)。

1.2方 法

1.2.1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参考张志良的方法测定光合效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三项指标用光合仪直接测定。

取10个干净的试管,分成A组和B组,分别都贴上0.05,0.1,0.15,0.2,0.3 mol·L-1 5个不同浓度标签。这两组试管中分别移取对应浓度的CaCl2溶液4 mL;取待测幼苗叶子数片,用打孔器在其上均匀打孔,混匀,将其分别装入A组试管(每支试管装10片),摇匀,滴入一滴相同浓度的甲烯蓝溶液,再摇匀;用干净的毛细移液管,吸取1~2滴蓝色溶液,插入装有相同浓度的B组试管中部,轻轻地挤出一滴蓝色溶液,观察蓝色液滴流动方向。

计算植物组织水势公式为:Ψ=-iRTC。

1.2.2POD酶活性的测定POD活性测定采用wu等的方法,在3 mL 50 mmol·L-1 PBs(pH值为7.0,含有20 mmol·L-1愈创木酚)中加入100 μL粗酶液,用10 μL 9.6 mol·L-1的H2O2溶液启动反应,在470 nm处以10 s为时间间隔作3 min的扫描,测定其吸光度值OD470,以每分钟OD470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用U·g-1·min-1表示。以每克鲜质量材料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其计算公式同PPO)。空白对照不加H2O2。

计算POD活性:

POD活性(U·g-1·min)=A×V×n/W×Vt×t

式中,A : 3 min内吸光值的变化量;V:酶提取液总体积(mL);Vt:测定时所用的酶液体积(mL);W:样品的鲜质量(g);t:反应时间(t);n:稀释倍数(若酶活性过高,需要稀释酶液)。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对山杏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先决条件,叶片含水量反映了植物体赖以生存的水分状况。由图1可知,对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模拟高温胁迫处理,在72 h中,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对照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稳定,整个过程中变化波动较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值78.9%。3组处理组叶片都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且胁迫温度越高,叶片内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大。胁迫温度为30 ℃,叶片含水量变化最小,72 h后叶片失水18.7%;胁迫温度为35 ℃,变化幅度适中,72 h后叶片失水30.6%;胁迫温度为40 ℃,变化幅度最大,72 h后叶片失水37.9%。由以上数据可见,胁迫温度越高,细胞失水越明显。

2.2高温胁迫对山杏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保护酶POD在植物体内的浓度和活性高低决定植物抗寒性强弱。适度的温度胁迫,会提高植物体内保护酶的含量和活性,能够很好地保持植物体内自由基增加和消减平衡,防止植物细胞膜膜脂过氧化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影响植物生理活动。山杏叶片中的P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别是40 ℃的高温胁迫下,变化最明显,山杏叶片内的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大趋势,处理48 h后POD活性达到最大值,比40 ℃胁迫初期增加了25. 9%,处理72 h后其POD活性有所下降。处理组35 ℃胁迫下的二组POD活性表现最为合适(图2)。

3讨 论

自由水含量多说明植物抗性大,代谢快,少则反之。含水量大小可以说明生命活动是否旺盛。叶片相对含水量是反映植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相对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可以有效地保持叶绿体结构和PSⅡ功能,使植物进行有效光合作用。山杏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高温胁迫的加强而失水严重,高温胁迫在35 ℃以上持续胁迫48 h将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

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越能提高植物体内POD酶活性,可以积极参与植物体内自由基的平衡,使得植株正常健康运转。处理组35 ℃胁迫下的POD酶活性表现最为合适。高温40 ℃处理72 h后其POD活性先增强有所下降,活性保持稳定差。

参考文献:

[1] Liu C Y,Li Y,Ma H M,et al. The study on the bud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heishanjinzao(Zizy—phus jujube cv.)[J].Acta Bot Boreal Occident Sin,1997,17(3):362-367.

[2] 高素燕,吕敬刚,刘文明.辣椒高温胁迫和耐热机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2,19(1):31-34.

[3] 曲复宁,王云山,张敏,等.高温胁迫对仙客来根系活力和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2(2):127-131.

[4] 郭洪雪,宋希云,燕增文,等.高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S1):71-74.

[5] Su P X,Liu X M.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ze jujube in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irradiation[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4:339-350.

[6] 李利红,邢晓丽,陈红,等.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脂酶活性的调节作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1(4):45-48.

[7] Chen Z L,Xue H,Yan ZH L,et al. A medium of direct regeneration of seeding from stem fragments of jujube[J].Acta Bot Boreal Occident Sin,2005,25(1):57-63.

[8] Gao W H,Li X G,Huang J.Adaptabilities of jujube varieties of fresh use in north Shaanxi province[J].Acta Bot Boreal Occident Sin,2005,25(11):2319-2324.

[9] 杨慧斌.高温胁迫对毛白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2,19(1):131-133.

[10] 禄鑫.高温胁迫对报春花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2,19(2):140-141.

[11] 李天来,赵东,华利静,等.昼夜亚高温影响番茄叶片光合及PSⅡ活性的钙素调控作用[J].华北农学报,2011(3):150-156.

[12]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5.

[13] 牛远,梁建萍,张建达,等.高温胁迫对华北落叶松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8(10):47-49.

[14] Mi H L,Xu X,Li SH H.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system of defense enzymes and RWC and membrane electrolyte in Cynanchum komarovii seedlings[J].Acta Bot Boreal Occident Sin,2003,23(11):l 871-1 876.

[15] 王晨阳,朱云集,夏国军,等.后期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3(3):8-11.

[16] 张洁,郭数进,马金虎.高温老化处理对棉花种子抗逆酶活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4):14-17.

[17] 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0.

篇4

一、【近义词】

甜蜜、喜悦

二、【词语注音】

tián měi

三、【基本词意】

(1) [sweet;luscious]∶具有香甜可口的味道的。

新疆的葡萄多甜美。

(2) [refreshing;pleasant]∶形容愉快幸福。

甜美的爱情。

反义词:苦恼、辛酸

四、【英文翻译】

(像糖和蜜的味道) sweet; luscious

五、【详细解释】

1.泛指气、味美好。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蒜》:“蒜宜良輭地。白輭地蒜甜美而科大。”《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蒟酱﹞喫些在口里,且是甜美得好。”冰心《 寄小读者》九:“我素来是不大喜欢的香气的,竟不知她和着玫瑰花香拂到我的脸上时,会这样地甜美而浓烈!”

2.形容幸福愉快。

老舍《骆驼祥子》二二:“疲乏后的安息是最甜美的享受。” 峻青《秋色赋·小侦察员》:“鬼子砍倒了他的杏树!鬼子毁灭了他甜美的生活!”

3.形容声音柔和动听。

4.形容人长得可爱美丽。

六、【拓展延伸】

(1) 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

(2)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3) 生活也像橄榄一样,甜甜美蜜的内在,往往裹着酸涩的外衣。

(4) 把生活当作一顿美餐,我品尝到了甜美;把生活当作,我体会到了艰辛;把生活当作课堂,我感谢为我传授知识的每位老师。

(5) 家!甜美的家!天下最美妙的莫过于家。

(6) 严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一位和蔼可亲温柔甜美的好老师。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长长的卷卷的头发,圆圆的脸蛋,笑起来特别得可爱,特别得美丽。

(7) 亲情是甜美的乳汁,抚育我们成长;是敞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顺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峻厉的责罚,催促我们改错。

(8) 她笑了,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显得如此甜美。

(9)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10) 一阵轻风嗉嗉地滑过禾苗,小苗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甜美的歌声拽着我的目光朝河边走去。绿海!一片绿世界,细看是那么的青翠娇嫩,难怪,只有这样清纯的河水才能孕育出这样嫩绿的庄稼。

(11) 樱桃甜中带酸,香气浓郁,就像青涩又甜美的少女的粉色唇片。

(12)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就是亲情。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总会仰望它。人类嘴唇所能发出最甜美的字眼,就是亲情。

(13) 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

(14) 无时无刻,都是她昼夜不停地为我们操心:深夜里,我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她却在皎洁的月光下,微微的灯光下为我们批改作业;白天,她又站在讲台上,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15) 远远望去,不是很鲜艳,它的色彩犹如天边的朝霞,这就是孕育这新生命的种子。我最喜欢那朵粉红色的山茶花,花瓣里缀满了许多金黄色的小颗粒,柔软而有弹性,像婴儿般甜美的笑脸展示着它的快乐。

(16) 微微拉开六月的帘幕,柔风轻轻,雨丝飘逸;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花香满满,海浪欢乐。月光下,含情的双眸中闪动着爱意;林荫里,随风扬起的秀发拂动着甜美的私语。

(17) 痛苦是涩的,美丽是甜的。人生百态,味道也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的,登临峰顶,虽然疲惫,但独享“一览众山小”的滋味,还是让人在涩中品味到了甜美。品味人生,涩的……甜的……痛苦的……美丽的。

(18)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19) 人生的漫漫长路,蜿蜒曲折,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如沙漠中的行人,寻找着生命的绿洲。但这绿洲,如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你咫尺,它消逝。沙漠中,会迷失,会煎熬,但只要执着的坚持下去,就能找到那甜美的甘泉。

(20) 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感受发明的欢乐;拒绝敞开心扉的人,永远不能沐浴友情的甘露;拒绝无私奉献的人,永远不能体味回报的甜美。

(21) 春天,银杏树羞羞答答地捧出小嫩芽。不久,嫩芽长成了小蒲扇一样的绿叶。一整微风吹来,银杏树仿佛是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微风中频频点头。从厨房那儿望到窗前的银杏树那里,她好像伴着春风绽开甜美的微笑!

(22) 夏风是生命的使者。它吹开了荷花,荷花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来作为夏风吹开它的报酬。它吹开了茉莉花,茉莉花以它那洁白无暇美丽的“身姿”来做为夏风吹开它的报酬。它吹醒了知了,知了用她那甜美的嗓音为夏风唱第一首曲目。

(23)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十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24) 如果我是画家,我要用我的五彩画笔描绘家乡;如果我是诗人,我要用我的白纸黑笔赞美家乡;如果我是歌唱家,我要用我的甜美歌声赞颂家乡!朋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来我家乡看看她的景色吧!

(25) 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26)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也有人说老师是绿叶,托起花的绚丽和果的甜美……

篇5

迷茫、躁动、忧郁的青春时代,这些慈母、长姐般的低语如清风徐来,娓娓入心,不知润抚、点化了多少桀骜不驯的心灵。

罗兰的作品能给人一种真善美的享受。她的“小语”言微意深重,让人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间,参悟人生,欣赏生命,奋发向上。《罗兰小语》等作品,无不以儒道互补之论和当世之爱,调适着人们的心绪。她温润流丽的语言世界慰勉着因奔逐、因竞争、因物欲主义膨胀、因金钱至上如潮而变得倾斜失态的人们,使他们的心理得以超脱、平衡和提升。尽管罗兰的作品曾帮助很多年轻人面对人生困惑,但她拒绝用“心灵鸡汤”或“励志书”为书定位。她强调,希望用作品解救读者,引导读者认识人生,甚至认可失败。她说:“我从不鼓励人人都去争着跑第一,甚至说过都去成功了谁去失败?”她还说,自己就是一直在旁边奔跑的人。

(编 者)

作 家 档 案

罗兰,台湾著名散文家。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天津宁河芦台镇。毕业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曾在乡村任教,并在天津电台任过播音员。1948年,她只身去台湾,从事音乐教育及广播工作。主要作品除《罗兰小语》《罗兰散文》《给青年们》《生活漫谈》《访美散记》《早起看人间》外,还有长短篇小说5部、自传体《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多种。尤以小语著名,其文学创作在两岸及海外华人世界中有一定影响。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

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从下文《秋颂》中可以清楚地读出她对洒脱的秋的热爱,以及人生观。

作 品 在 线

秋 颂

罗 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淡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跟上时代

罗 兰

不久以前,有一位朋友想利用业余时间来找个兼差,赚点钱,贴补家用。

于是,他到处托朋友,希望朋友帮他留意机会。

他的朋友也都很热心地帮他留神打听,发现有找家庭教师的。家庭教师之中,又分教英文、数学、理化和小学六年级算术的。有找英文打字员打文件的;有找代翻文稿的,也有找在音乐咖啡厅负责编排古典音乐的。还有找特别护士看护慢性病人的。

但很意外的是,机会虽多,却没有一样是他所会做的。

他既不会教中学的英文理化,更不会教新数学。英文打字速度不够,而且错误百出,翻译更是不灵。也不懂古典音乐,更不会做特别护士。总之,他发现自己简直是一无所长。

其实,他现在的职位还算很高。按理说,屈就一个平时自己认为较小的职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决未料到自己竟然是样样不行。他说:

“真是惭愧,如不是要找兼差,简直就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浅陋。”

另外一位朋友,以前是教中学理化的,后来改行做生意失败,想再回去教理化,却发现自己已经落伍。现在的教材中有了许多新的内容,是他以前所没有教过,也没有学过的。

时代天天在进步,人们稍一懈怠,就落在了时代的后面。你说这是无止境的追赶和攀援,认为它毫无意义也好,但是为了生存,我们很难抗拒时代的推力。

美国嬉皮曾试图脱离俗世压力,归返自然,但结果并不理想。许多人最后又不得不悄然回到尘世。其原因就是,群居与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保健与卫生环境的要求,也是人类自然的天性。你说无止境的追赶与攀援破坏了大自然的秩序,是违反自然,但勉强抑制人类先天对安全与舒适的要求,以及对发明与创造的要求,也同样是违反自然。因为这也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人类对归返自然,回到单纯,远离尘嚣的种种向往也是属于想象的成分多。其作用是精神上的疏导与劝慰,而不一定是实际所能做到的。

消极的或世俗的说法是:你要想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想求得生存上的便利,你就不得不抓住时代,跟上潮流,让自己能生存,而且生存得热闹繁华而有意义。

积极的或超然的说法是:你要想远离俗尘,不得不先投入俗尘。你要想享有人生真正的安逸,不得不先体尝人生的苦辛。

前半生,我们追赶、攀援,是发挥天性中求建树,求事功,求绚烂的一面。后半生,我们可以优游田园与山林,安享任性自如之乐。

绚烂之后的平淡,才有韵律之美。

如果一开始就懒散偷闲,那么你将来所得到的将不是平淡,而是艰辛;将不是逍遥,而是遗憾。

作为一个现代人,当有为之年,必须积极。日后才可有余情,有余力,有余资,去安享淡泊的人生。

对必须有所作为的人,或必须赚钱以维持生活的人来说,有必要让自己随时学点新的东西,了解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技能。为了不被时代遗弃,为了达到应有的成就,也为了生活的保障,更为了将来能拥有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所谓“俗尘”的努力,实在不能忽视,不当忽视,也无法忽视。

为了要使自己充实并且跟上时代,我们不但要了解古人的成就和古圣先贤的想法,更要了解今人的成就和年青一代人们的新的创造、新的观念与见解,以及这世界新的趋势。

先入世而后有机会可以出世。这或可说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不得不认可的生活态度吧?

作 家 故 事

罗兰印象:丰富的经历是哲思的土壤

古继堂

罗兰是大陆读者非常熟悉的台湾作家。《罗兰小语》《罗兰信箱》家喻户晓。多卷本长篇巨制《岁月沉沙》等,也构成大陆持续“罗兰热”的重要内涵。罗兰,本名靳佩芬,1948年去台湾,同年便开始在台湾警察广播电台当主持人。《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罗兰的作品还未在大陆热销之前,我便开始阅读并喜欢上了。

1996年6月,我曾在罗兰的家乡宁河县芦台镇举行的罗兰作品研讨会上作过发言,从此我们成了好友。1998年我去台湾访问时,罗兰非要宴请我不可。因日程排得很满,我只能在她家吃个早点。那是夏天的一个清晨,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我刚从台湾师大学人招待所的电梯中走出,便看到一个身材瘦小,步履蹒跚,头上撑着一把雨伞,胳膊弯里还夹着一把雨伞,浑身几乎被暴风雨淋得透湿的人,正从玻璃门外向大厅中走来,她就是专程来接我吃早点的罗兰。看到眼前的情景,我几乎感动得要掉下泪来。罗兰是我妈妈辈的大作家,如此对我,我甚至有微微的负罪感。我快速地奔向前去,两手搀扶住她,连喊:“罗大姐!罗大姐!”她却若无其事地笑着说:“今天雨真大!”

出租车在暴风雨中行走,经过半个小时的风雨历程,汽车停在了台北市敦化南路的一栋楼房前面。好大一套住房,古色古香,窗明几净,里面却空无一人。罗兰告诉我,她与儿子分开居住,儿子、儿媳距此不远,只有孙女寒暑假来这里陪她住住。一个30多平方米的大客厅,连着餐厅,中间以木质雕花屏风半隔。罗兰带我巡视的过程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她的书房。宽大的书房,中间一张大写字台,四壁是书架和悬挂的照片。我从墙壁上的照片中认识了罗兰一家和罗兰青春的风采。罗兰年轻时是一个非常丰满漂亮的女人。罗兰让我坐在她写字台前的沙发椅上,然后打开所有的灯,她拿着相机,从不同角度,咔嚓咔嚓地把我收入相机。

我们天南地北地聊了好久。她1948年8月与同事、时任台湾警察电台新闻组长的朱永丹结婚,婚后很快生了三个孩子。生活极为艰苦,被迫一度辞去电台主持人的工作。经过九年的痛苦磨炼,孩子大了,她才于1957年恢复工作。因而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异常丰富。《罗兰小语》等作品中的生活哲理,就是她曲折艰辛生活土壤长出的禾苗,所以才那么亲切感人。

罗兰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作家。1998年祖国大陆发生水患,她忧心忡忡。她曾讲到,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她将沿着长江为灾区进行演讲募捐,并捐献她新作的稿酬。她对“”分裂势力极为愤慨。由于罗兰多年做电台的“主持人”角色,常常敞开心扉与青少年们进行心灵交流,因而与她谈话,非常轻松自然。于无意中进入境界于无求中结出果实于平淡中显出深刻。《罗兰小语》中的那种哲思和《罗兰信箱》中的那种交流方式,已经成了她交友交流中的习惯。罗兰不管做什么事,既不苛求别人,也不有意抬高自己,总是有一片好的心境。她说:“把心力用来做点对得起自己和社会的工作,比奔走钻营,患得患失地经营钱财要心安理得多了。”

[选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0月22日第7版]

罗兰:我的书是人生一味清凉剂

中华文明让人有宽阔的胸襟,推崇开朗、温柔、敦厚的生活态度,主张把愤怒升华为一种豁达和释怀,使人从不快乐中得到快乐。

写作之于我,就像在和纸笔聊天。

――罗兰

台湾女作家罗兰的系列随笔《罗兰小语》曾经风靡大陆、台湾数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人十分喜爱的作品。已经86岁的罗兰依然像少女一样的怕羞和爱美。她对记者说:“千万不要提我的年龄哟!”当旁边的摄影记者要给她拍照时,罗兰赶紧起身照镜,整理衣服,并戏问周围人:“这衬衣领子是翻在外面好还是塞进去好?”

谈话中的罗兰始终面带微笑,偶尔含一颗小话梅,声音轻柔而美好。“这是我第17次来大陆。我小时在天津念书长大,抗战时在天津,成长时期和青春时期大部分在天津。天津与我,比我真正的老家关系还要密切。”罗兰每次回大陆都要到天津去看一看,那种感觉让她觉得是回家。

谈到风靡了几十年的《罗兰小语》,罗兰说,“是广播给了我机会。”1958年,罗兰到一家专门做交通节目的电台求职。她当时的条件是,不需要给多少工钱,哪怕只给路费。她做广播节目,稿子要自己写,音乐要自己选,访问谁要自己定。后来,罗兰如愿开了一档社会教育节目。里面有文学、音乐。罗兰回忆,当时,她总是在节目放音乐的时候,现场撰写要播出的“罗兰小语”。“就这样,我很自由地做了整整32年。”罗兰说,“此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写‘罗兰小语’。”

在很多人眼中,《罗兰小语》言“微”意深。在很多人的青年时代,都有过把《罗兰小语》抄录在自己最精致的笔记本上的记忆。“罗兰小语”的内容从现实到理想,从爱情到事业,从生活到修养,从生死到宇宙……处处流露出传统的美德与理念,和一种昂扬向上、温婉可人的气息。“罗兰小语”清新而睿智,是许多年轻人耳畔的涓涓细流。

谈到自己的写作风格,罗兰说,和台湾的一些作家不一样,我写杂文和散文都不习惯用很激烈或很尖锐的语言。她说,自己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她觉得,中华文明让人有宽阔的胸襟。从孔子、孟子到庄子都推崇开朗、温柔、敦厚的生活态度,主张把愤怒升华为一种豁达和释怀,使人从不快乐中得到快乐。

尽管罗兰的作品曾帮助很多年轻人面对人生困惑,但她表示,她拒绝用“心灵鸡汤”或“励志书”为《罗兰小语》定位。因为她不主张“一定要成功”。

“都去成功,谁去失败?都做赢家,谁做输家呢?”罗兰说,“我只希望我的书如同人生的一味清凉剂,读者看完之后感觉好凉快,能够轻松一下就好。”

“我最怕别人用《罗兰小语》代表我的文学创作。事实上,我的小说写得也很好哦。”罗兰笑着说。

据说,罗兰在几年前,在台湾出版过一本有关抗战的长篇小说《飘雪的春天》,写的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破坏不仅仅是生命的死亡,更是对前途的绝望和内心的扭曲。

篇6

多元化(Pluralism)与多样性(persity)这两个英文中完全不同的词,在中文中常常被并用、混用乃至误用。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其目的并非想厘清它们在语言修辞层面上的语义歧义,而是希望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化的政策选择进行一些思考。

多样性(persity)一词,在生物学或文化人类学中十分常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现实,通常是由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所造成,并随着全球各地人们交往活动的增多,交往速度的增快,即传播活动的迅速拓展,而日益为人们所感受和了解。这两者之间时有冲突:人类具有超强的传播和扩散能力,可以借助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所引起的科技进步,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其后果经常是各种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过度消耗了环境资源,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受难以逆转的破坏。然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可以被看作是与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的互动过程,因为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常常也意味着对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从而最终导致他们核心生活方式的改变。[1]

单纯从原有物种多样性的保存或原有文化多样性的延续来看,传播显然并不是一个有利因素。它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强化了物种竞争,使强者更强,弱者衰亡。自然界如此,文化发展同样如此,欧洲人占领美洲,促成了当地土著文化的式微即为一例。[2]人类学家蔡华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的纳人文化,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有力证明。[3]然而在谈到纳人的未来时,蔡教授却担心这个不到三万人的文化也许最终会毁于艾滋病,或者像其他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一样,年轻人为现代文明所吸引而“集体出走”或“背叛”。在漫长的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多元竞争,适者生存的法则。大量的物种由于各种原因消失了,同时出现了新的、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但是人类的在这方面的破坏力远远超过自然,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物种消失远远大于以往。即使不考虑类似原教旨主义的生态保护理论,[4]而仅从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看,大量物种的消失也依然是真正的遗憾:或者我们没来得及在物种消失之前发现其可用之处,或者大量物种消失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危及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我们也同样观察到了弱肉强食法则的作用,而弱势文化的迅速消亡对所谓强势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与上述自然界中的例子相差无几。因此,我们在谈论多样性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描述一种状态,而更重要地是强调对多样性的关注、发现、保护和再创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多样性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5]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对于人类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界那样是必不可少的。[6]1998年斯德哥尔摩“文化发展政策政府间会议”的报告中也规定了尊重各种文化的义务和各种文化被其他文化尊重的权利。[7]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我们显然不能接受文化专制主义要求边缘文化适应主导文化的立场,也不应简单地采取文化相对主义容忍但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应当如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所说:“并不是我们必须互相爱对方,或者争个你死我活……而是我们必须互相了解,并以这种知识与对方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必须学会领会那些我们不能接受的东西。正是在这方面,加强我们的想象力,领会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使用这种多样性,利用对多样性的研究。”[8]

多元共存被联合国确认为处理文化多样性的新的合适立场。多元化(Pluralism)首先是一个政治学名词,它意味着多种利益集团、政治力量、决策中心的共存与相互制衡。多元化之所以产生,首先是因为没有一个压倒一切其他力量的绝对权威;其次是因为存在着鼓励多种权力参与竞争的机制。多元化即多元共存,所表达的不仅是差异,还包括接触、卷入和参与。[9]多元共存很清楚地避开了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它不是容忍和漠不关心,也不是实质上同化少数民族文化或把少数民族文化拖入“主流”文化的托词。创造性的多元共存包括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把当地社会环境和公共活动领域相结合,允许创造性地接触和转变。[10]显然,多元化和多样性都强调了差异性的必要和权利。但多样性更表现出对文化历史性差异的尊重、关注和保护,而多元化或曰多元共存则带有未来眼光,强调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中,不同文化依靠其自身的竞争力,接触、卷入和参与与其它文化的共同竞争,争取成为未来多元共存世界中的文化一元。多样性意味着一切文化形式,例如像纳人那样奇特的文化形式。而多元化作为一种理想,并没有保证所有文化的安然无恙,而是期待着文化本身的竞争力,或者某些促进接触和参与的机制的建立。

就目前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借助于媒介技术的强大支持,由西方文化工业所造就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表现形式无疑是相当具有竞争性的。在此背景下,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有著名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11]还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多样化不是对立的、冲突的关系,而是并存、互补和互动的关系。”[12]对此,笔者想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以深化讨论。

首先,与文化产业化相伴随的是文化工业的概念。这一概念虽然没有进入文化的范畴,但却进入了文化多样性的范畴,并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标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7月草拟的《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文化”指某一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整套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特征,除了艺术和文学以外,还包括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多样性”指社会和社会群体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方式。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由此产生了人类各民族和各社会在其特性和文化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文化多样性不仅表现为人类文化遗产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保护、弘扬和传承,而且还表现为世界各地随时都在以各种方式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所生成的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术语“文化产业”指产生上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产业。[13]

文化产业或曰文化工业这个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比较集中地出现在一些国际文件中时,就引起了一些西欧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被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4]尽管欧洲委员会的专家和顾问们很早就确认“今天的文化普及是通过‘文化工业’的中介”,但文化工业从概念创造、编辑、推广、扩散到销售给消费者等不同阶段,都越来越和国际市场相联系,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并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市场高度发育的语境中文化的角色与表现形式。虽然“文化工业”在工作组织形式、产品形态和内容的构成特点、制度背景、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受众进行不同定位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文化产品投资来实现资本的盈利。这个概念使它事实上忽视了非西方世界中更具普遍性的现象,即诸多后发达国家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并非以“产品与服务”的形式存在。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区域传统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未能像少数后工业国家那样,充分地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存在并且传播,文化多样性才成为一种现实的忧虑。[15]

据报道,素有“中国戏曲艺术摇篮”之乡美誉的山西曾经拥有52个地方小剧种,但目前,除四大梆子外,仅剩下28种。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已成为戏曲史料,有的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录音录像资料。在西藏,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已经到了差不多人亡歌息的地步。曾是指定迎请班禅时跳谐钦舞的村子之一康马县郎巴村,会跳这种舞的只剩下几位老艺人。在四川,曾经是长江魂魄的川江号子,如今几成落寞的千古绝唱。[16]事实上,大量民间的、地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表现形式,在未及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流通的“产品与服务”之前就几近湮灭。或许及时进行文化产业化改造是保持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方式,如以丽江古乐的开发为代表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但是不是能够对所有传统文化都能实现盈利性的商业开发?即便可以,这种开发是否真正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保护?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人类文化最核心的存在方式是文明代际传播的自然延续过程,是文化社会属性的体现。而文化产业的概念突出强调的是文化的商品属性或曰利用价值。从文化工业的角度界定文化,事实上夸大了大规模生产、复制与扩散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无助于提升文化活动的精神价值,更无助于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目标。因此,在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草案中也“注意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这些进程为加强各种文化之间的互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但同时也对多样性构成威胁,并有可能造成文化表现形式的贫乏。[17]

在当今世界中,覆盖范围包括磁带、书籍、电影、广播、电视、报刊、摄影、艺术复制品和广告以及新的视听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工业”已经构成国际文化交流的主流,并因其经济地位和文化价值而成为各国外交中的主导因素之一,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中的一部分。而这种战略考虑显然不能完全用产业、市场规则来计算或主导。法国自1979年以来就试图在重新调整对外关系的设想中掺上“文化工业”的概念,认为文化将和政治经济一样,成为今后国际关系的构成要素。而“没有人不承认法国的文化工业产品在承受着众所周知的扩散不足的痛苦,这是缺乏适应能力的结果。”[18]他们批评法国文化工业生产分散、组织松散、投资能力薄弱,法国文化产品在全世界的经济扩散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手工阶段,手段陈旧过时,商业上没有利润,文化上没有旨趣,影响范围小等等。因此在各种谈判和宣传中一再强调法国的“文化特殊性”。实际上,所有这些批评都同样可以用来描述中国的文化工业,甚至更有甚之。因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既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中国就应该加强文化产业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通过产业化的大众文化和真实的民间文化的交换,显示现代文化与伟大传统之间的联系,以开辟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来思考民族身分和民族大众文化的形成,提高本国文化的竞争力,在国际性的接触、参与中努力实现中国文化和世界其它文化的多元共存。

文化产业化发展当然是要面向市场。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完全依赖市场,取消国家干预,是否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曾指出:“全球化具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经济规则——这些规则围绕着公司的开放、取消管制和私有化而运行。”[19]这些规则所造成的可见结果是全球媒介市场被规模庞大的跨国商业媒体集团所控制和瓜分,他们具有自我保护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国家主权,并限制市场的充分竞争,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进入媒体市场举步维艰。研究表明,一些第三世界的观众更喜欢当地节目,但实际播放的大部分电视节目却是美国制造的进口货。因为当地狭小的市场、高制造费用和融资困难使得进口货比购买同质量的当地产品要便宜75%到95%,而且当地的广告商常常更喜欢外国制作的节目。[20]全球传播的商业本质足以使我们看清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传播自由的意识形态口号背后毫不掩饰的利益追求。面对这样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助国家力量,通过进口限额、补贴补助、区域联盟、节目改编以及其他种种措施,为本国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政策扶持本国文化产业化发展仅仅是参与国际文化多元共存竞争的一个方面。它虽然重要,但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来说显然不够。作为一个文化大国,需要对各种尚未或无法进行产业化的传统文化进行及时的发掘、整理和保护,这既是国家政策公共性而非单纯商业化选择的体现,也是从长远来说增强民族文化生命力,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明智选择。所以,文化产业化是一种潮流、趋势,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但又不能完全让文化遵从纯粹自由主义的市场规则。这除了有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提高自己软实力的考虑外,还涉及到一个基本常识:有时暂时缺少市场价值和竞争能力的恰恰是文化中的精华、优雅或微妙之处,因为优美、精致与商业价值本来就不是同一类概念,无法相互衡量、比较、印证。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谈何容易,对绝大多数西方人来讲,顶级的中国书法作品也不过是鬼画符;中国的旧体诗词他们也无法欣赏。如果按产业化的规则,它们的价值还不如《木兰》动画片。 此外,我们也无法断言文化不应具有教化功能而只是娱乐的工具。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受众或曰顾客需要培养、教育,他们的品位、审美观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的结果(在中文语境中这正是“化”的原意)。回想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门初开时,电子轻音乐便是时髦的象征。曾几何时,中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不是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钢琴了吗?文化是需要扶持的,高雅或独特或清新都是有代价的。要维持文化的多样性、弘扬传统文化,都不能斤斤计较一时得失,或完全委诸市场。有时文化的完全产业化就如同让禾苗与野草去公平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文化的发展可以视为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目标,但是在国际传播的现有态势下,中国文化如何才能继续在世界上保持其永久的魅力而不是沦落为历史的追忆呢?产业化无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剂良药,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发挥其最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审慎的策略选择。

[注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2]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文化产生的原动力在于人类天生的创造性及人类群体适应和改变生活条件的能力。文化间的传播、碰撞与交流,也许更有利于激发人的灵感和潜能,从而产生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

[3]蔡华,北大人类学教授,著有《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纳人》(A Society without Fathers or Husbands - the Na of China),其所研究的纳人文化通常被称为摩梭人文化,以母系走婚制闻名。对他的工作,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所创建人列维-斯特劳斯曾无限感慨地说:“现在纳人在人类学典籍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4]如法国前高教部长Luc Ferry教授在其《生态新秩序》一书中(Le nouvel ordre écologique, Grasset出版社, 1992)便认为出于人类的利益或审美观所进行的环境保护只是生态主义的最低层次,而真正的生态主义意味着人只是与各种动物、高山、森林、河流等完全平等的一个个体,拥有完全平等而非更高的权利。法国学者Michel Serres更是直接将自己的著作标为《自然契约论》(Le Contrat Naturel,Flammarion出版社,1992年),主张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主体一起签订一份自然契约,互相尊重、互不相扰。

[5]同注1,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初稿,第2段,portal.unesco.org/culture/en/file_download.php/5ba882c9bacb1cec731aead224cc9bc1cultpconv_avprorev_ch.pdf

[7]同注1,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页。

[8]Clifford Geertz, “The Uses of Diversity”, in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p.26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 1986.

[9]Diana Eck,“合众为一:一个新美国”,选自Humanities,9月/10月,2002年。转引自《交流杂志》usembassy-china.org.cn/jiaoliu/jl0304/hehe.html

[10]同注1,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11]葛剑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中评网,2005年3月23日,17:16:30, special. Dayoo.com

[12]熊澄宇:“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多样化”,在2004北京论坛上的发言,另见中国网,china.org.cn/chinese/zhuanti/beijingforum/651987.htm

[13]同注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初稿,第2段,portal.unesco.org/culture/en/file_download.php/5ba882c9bacb1cec731aead224cc9bc1cultpconv_avprorev_ch.pdf

第39-42页。

[14]【法】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11页。

[15]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博览群书》2004年第10期。

[16]《音乐周报》,2005年7月1日,第24期,总1100号,头版。

[17]同注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初稿,第2段,portal.unesco.org/culture/en/file_download.php/5ba882c9bacb1cec731aead224cc9bc1cultpconv_avprorev_ch.pdf

第12段。

[18]同注14,【法】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