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造句范文
时间:2023-03-23 17:2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光溢彩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溢彩流光。
1、意思是指一种场景,灯发出的色彩光芒。也可以延伸为一段难忘的日子。用来形容珠宝,或特指历史。
2、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3、用法:用于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用于形容环境好处;更加突出环境的美丽,漂亮,华丽等。
篇2
如果你留心的话,超重的女人们通常都有饱满无纹的面颊。关于词语饱满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饱满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饱满解析充足。 《史记·乐书》:“天子躬於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 退之则惟意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初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也。”
二、饱满近义词充实 [ chōng shí ]
充沛 [ chōng pèi ]
三、饱满造句1、剥开玉米壳,里面呈现出金黄金黄的玉米粒,颗颗饱满,就像黄宝石一样晶莹剔透。
2、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3、黄澄澄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地随风摇曳,飘散出醉人的芳香,翻腾着滚滚的金波。
4、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5、石榴坐在六月的枝头,收起五月的芬芳争妍,在骄阳下用流光溢彩编织膨胀饱满的梦想。
6、今年大丰收,稻谷籽粒颗颗饱满。
7、空心的谷穗骄傲地扬着头,饱满的谷穗谦虚地将头垂向大地。
8、今年风调雨顺,庄稼子粒饱满,丰收在望。
9、饱满的热情,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10、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但战士们情绪饱满,斗志昂扬。
11、人们不约而同地赞赏着莲子的饱满。
12、我们青少年精神饱满,朝气蓬勃,而不应该死气沉沉。
13、我们觉得自己活力充盈,精神饱满,可与宇宙并驾齐驱。
14、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
15、陈老师已六十多岁了,但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16、这片玉米,先天不足,在拔节时就受了旱,颗粒怎能饱满。
17、谷穗,越是饱满,就越谦逊地弯腰低头。
18、战士们纪律严明,精神饱满。
19、梦想是绳,升起饱满的帆。
20、那张涨红的脸多么饱满,像一撞会破的薄皮柿子,透明鲜艳。
21、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22、张海迪坐轮椅上,但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其精神让人敬佩。
23、秋天,丰硕的果实饱满得几乎要溢出水来。
24、这些番茄是昨天摘下来的,瞧,全都熟透了,长得挺饱满。
25、今天上午他看上去精神饱满。
26、他身材笔直,精神饱满,体魄壮。
27、在口中流向的时间很长,均衡性好,饱满,略带酸味。
28、模拟结果表明,齿腔充填饱满且无塌角缺陷。
29、在结荚期适当的补充水分,有利于苜蓿籽粒饱满。
30、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
31、下颌饱满,轮廓清晰,鼻镜是黑色的。
32、相当短,马肩隆至胯骨角度平缓,臀部饱满,腰部微摺。
篇3
【解释】蔚为壮观:蔚:茂盛;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
【近义词】蔚为大观、蔚为奇观、奇伟壮阔、洋洋大观。
蔚为壮观造句一
1、九寨沟既有世外桃源的诗情画意,又不乏蔚为壮观的恢弘气势,真是人间天堂!
2、陕西省XX县城北的桥山上古木参天,蔚为壮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3、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4、傍晚涨潮时,海边的巨浪拍打着海岸,蔚为壮观。
5、每次钱塘江涨潮的时候都会很蔚为壮观的,你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下。
6、诗人用诗歌来赞美蔚为壮观的火烧云。
7、游人们在山顶上看到了蔚为壮观的云海日出。
8、吉林的雾淞蔚为壮观,让人留连忘返. 得知超市大减价,我起了一个大早。来到店门口一瞧,那阵势,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9、大街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勾肩搭背,蔚为壮观!
10、吉林的雾淞蔚为壮观,让人留连忘返。
11、得知超市大减价,我起了一个大早。来到店门口一瞧,那阵势,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12、天安门广场上,三万只鸽子一同放飞的景象真是蔚为壮观啊!
13、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14、世人常常惊叹一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如涨潮,日出等。
蔚为壮观造句二
1) 飞瀑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的江水以倾云翻雨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从米高的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其势如九天银河跌落,轰鸣的声音气壮山河,蔚为壮观。
2) 企业管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剧烈变动,政治上的动荡纷争进而导致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诸子百家蜂起立说,形成中国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
3) 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
4) 七檐佛殿背倚山岩,楼层飞檐翘角,殿顶琉璃装饰,流光溢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5) 泻湖区有蔗田、沼泽,城市到处弥漫着历史感,古老的砖瓦、雕塑、多层建筑??蔚为壮观,都能给我带来灵感大爆发。
6) 藏经阁就坐落在观月崖最显眼处,楼阁拔地而起,高有五层,气势磅薄,蔚为壮观。
7) 最高的马龙峰海拔达米,由于海拔较高,顶峰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
8) 在这天科城中,有一座名为广寒宫的桂殿兰宫,这宫殿极为奢华,画栋飞甍,雕梁绣户,金柱雕腾龙,彩饰画飞凤,蔚为壮观。
9) 旧堡靠北,地势稍高,把控南北要道,为军堡;新堡在南,当为商堡,两堡之间连有城墙,从山上看两堡唇齿相依、犄角互援,如虎豹匍匐、蔚为壮观。
10) 劝业场繁华区,绵延于沈阳道,锦州道、山东路、热河路的这个古玩市场,早已云集了海内外数以千计的收藏爱好者,其场面蔚为壮观。
11) 大雪纷飞,如败鳞残甲,蔚为壮观。
12) 陆地与大海狭路相逢,互不相让,形成一道道蔚为壮观的景象,这些风景随着季节的交替和早晚的更迭而变幻无常。
13) 塔林旁林立肃穆的经幡蔚为壮观.
14) 港湾内停靠着数百艘深海渔轮,桅杆如林,蔚为壮观。
15) 若是有人从天空中拍下这一场景,定然蔚为壮观,多只各色各样的宠物一时间大冲锋,何等的壮观。
16) 悬崖对面是万丈瀑布,蔚为壮观,气吞斗牛,瀑布飞流直下zaojv.c om,轰隆隆冲入深渊下的水潭之中。
17) 都看见了这里彩霞蒸腾,蔚为壮观,霞光七彩,龙飞凤翔,乃是宝物出现的征兆。
18) 翘首远望,东西相连的山峦已变得五彩斑斓,南面海天相连蔚为壮观,北面山脚下的高楼也显得不再那么高大,四通八达的马路也变成了细细的“血管”,汽车就像血液在慢慢的流动,真有那种站高望远处,近在咫尺中的感觉。
篇4
1、大街上车水马龙的样子,甚是热闹。
2、如今的城市街道,到处车水马龙,一不小心就会堵车,真让人着急!
3、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去逛花街,到了那里车水马龙,我差点被挤得变成“猪肉干”。
4、刚拿到驾照的妈妈,开着爸爸的挚爱——广本在僻静的路边练习。不知是不是妈妈的车瘾发作,竟然把车开到车水马龙的107国道上。可怜的妈妈不但被来来往往的汽车吓蒙了,被爸爸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5、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6、街道上车水马龙的事实告诉我们:交通已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大难题。
7、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
8、深圳以前只是一座村庄,而现在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9、大街上车水马龙的样子,甚是热闹啊!
10、当我看到这孩子飞快地跑过车水马龙的马路,我真为他担心。()
11、当天上午的长沙天气有点阴,平时车水马龙的步行街,当天往来的人群并不密集。
12、唉,如今大街小巷塞车现象随处可见:大马路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车走得比人还慢,看来,还是走路好,这样既健身,又环保呢!
1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儿童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看病的人真多。
14、这几天正是过年的喜庆时节,天黑后的城市,华灯初上,大街上车水马龙,远远望去,到处都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真是美极了。
15、站在莲花山顶,远望深圳,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汽车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16、宾客们都到了,门口车水马龙。
17、这个暑假我从青海来到了深圳,哇!深圳的路上车真多,简直就是车水马龙。
18、初来大都市,感觉车水马龙,真是繁华啊!
19、夜空点点繁星,街头车水马龙。
20、越南河内的夜晚,街道人流拥挤、车水马龙。
21、我和妈妈来到了购物广场,一看便傻了眼:车水马龙的购物广场里简直是人山人海,我们根本别无去处。
22、一名骑自行车的中国人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北京繁华的商业中心区。
23、国庆节那天,马路上的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把我挤得喘不过气来。
24、二十年后,我希望那些偏远的山区也能像我们深圳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片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25、正值上下班的时候,街道上车水马龙,车多路窄的事实告诉我们:交通已是这个城市的一大难题了。
26、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
27、一到周末,大街上便车水马龙,可汽车行驶却井然有序,我想:发明“电子眼警察”的人真了不起!
28、国庆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去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真是太热闹了啊!
29、我和爸爸一起去龙华公园放风筝,看见这里的人可真是车水马龙。
30、前两年,横过马路轻而易举;可如今,道上车水马龙,横过马路胆战心惊,没有几分钟,别想过去,有时塞车、出车祸甚至十几分钟也过不去。这都是车害得呀。
31、国庆长假期间,深圳大、小梅沙,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32、小朋友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玩耍是很危险的。
33、听说奥地利有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来龙岗文体中心表演,文体中心的车道、停车场都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集市了。
34、星期天的集市可真热闹。蔬菜、水果、服装、生活用品……集市里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买的、卖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5、每当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看着那些匆匆走来的家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36、年举办奥运会时公路上肯定车水马龙,热闹极了,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来我们中国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那场面大家可想而知。
37、每天一到放学时间,我们学校门口都会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让人感到心烦。
38、城里车水马龙,生气勃勃。
39、总之一到逛庙这天,就车水马龙,拥挤得气息不通了。
40、我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那里是不是也像我们深圳一样每天车水马龙呢?
41、初来大都市,感觉车水马龙,真是繁华啊!
42、我们学校一到放学时,校门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老师常常提醒同学们:排好队,注意安全!
43、国庆节这天,妈妈带我去逛东门。大街上车水马龙,商场门口人潮涌动,就连路边的小摊也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人群,哎哟!热得我比蒸桑拿还难受。
篇5
一、加强诵读,感受古典诗词意象之美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可见,诗歌,尤其是象唐诗宋词这样的古典诗歌,它们具有许多其他文学样式所没有的或比其他文学样式更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最适合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通常情况下,诗歌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鉴赏古典诗歌不必急于去逐字逐句的分析语言、解析思想,而应该考虑先诵读。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读,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古典诗歌的节奏鲜明、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读后满口余香,所以,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提高鉴赏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诗境。况且,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就会产生这样的功效:古人之言“若出于吾之口”,古人之意“若出于吾之心”,古人文章也“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了。可见,诵读是领悟语言、生成语感的温床。
读诗是与诗人交流感情的过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理解诗人之情,或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情由心生,有感而发,有时便能自然而然地探求到诗情、领悟到诗意、感受到诗境。这就远远超过了老师一味的讲解、机械的传授,从而能达到寓教于不教之中的效果,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分析,也可以自己品出诗歌之味。因此,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应该强化朗读环节,寓教于诵,诵中感悟,让学生在嘹亮感性的读书声中自觉变成积极的思索者和独立的审美个体,从而使学生能在深情的朗读中形象地感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朦胧深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神奇、李煜《浪淘沙令》的寂寞失意、苏轼《江城子》的哀婉深情。但诗歌是感情、情思和情绪的产物,它意蕴丰厚,包含了诗人的品格和情怀,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和时代内容,所以,鉴赏古诗仅靠诵读是不够的。
二、推敲字句,领略古典诗词语言之美
文学是语言的文学,文学作品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凝练,最为优美和丰富。所以,学习诗歌当然也要先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为吝惜文字的。诗人在诗歌语言的创作上往往反复斟酌,惜墨如金。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肥”和“瘦”。如果说世间确存在“一字千钧”,恐怕就只能在这些诗句中找到。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地揣摩字词,在分析和评议中让学生深切体会诗词语言精巧别致、内蕴丰富、凝练传神的特点,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充分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也有助于学生透过语言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可以帮助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对学生作文中的遣词造句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解读意象,鉴赏古典诗词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谓美不胜收,其中最美之处就在于其营造出了无法言传的意境美。诗人以有限的语词,传达出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自然和精神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德国人莱辛曾说过“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苏轼也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发现和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呢?首先要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
“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客观物象。一般情况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因此,在教读诗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并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歌作出深层次的解读,从而揣摩诗人的情感。例如前面所举“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没有明言愁之深重的程度,但却通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意象,让读者形象感知了其内心绵绵不绝的抑郁之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愁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所以,要想充分把握和体味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就必须紧紧抓住诗中的意象,透过意象去感知其所营造的丰富多彩、色彩缤纷的意境。
四、展开想象,体会古典诗词情感之美
篇6
关键词:文本; 教学; 功用;
文本在教学中的功用是什么?自己觉得辨明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在此不揣浅陋,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文本是课程目标的达成之本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用一定的标准“筛”过的。这个“筛子”,就是课程标准。文本不光须本身文质兼美,还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它们是课程标准的终极执行者,离开了文本,课程标准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说,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那么,每个文本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它们合则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链,分则显示着各自的个性和使命。文本与课程标准既血肉相连又两相呼应。
比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是我们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但是语文学科“育人”标准规制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文化的认同,个人美德的养成,社会价值的追求等等,如此宏大的目标如何落实,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任务分解,分解到一册册书,分解到一个个单元,分解到一个个独立的文本。比如中华民族顾全大局、居安思危、诚信无欺、自奉节俭的美德如何培养,文本中安排了“传统美德”这样一个主题单元(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精选一些有感染力的文本:《廉颇蔺相如列传》、《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训俭示康》。当学生为廉颇顾及大局的品格所感动,为魏征忠诚刚毅的品格所感染,对延陵季子的诚信无欺发出由衷的赞叹,对司马光的崇尚节俭十分感佩的时候,学生即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浸染,中华“传统美德”使他们思想的天空更加高远。
再比如,学科标准第九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这一标准,也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文言篇目来实现的。比如实词积累,学了《鸿门宴》,我们知道“幸”有“侥幸、幸亏”的义项(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学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知道“幸”有“宠幸”的义项(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学了《阿房宫赋》我们又可掌握“幸”有“皇帝驾临某地”的义项(“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学了《孔雀东南飞》,我们知道“幸”还有“希望”的意思(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如果你翻一翻《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就知道,以上几条正是“幸”的常用义项。
二.文本是教学内容的确立之本
谈及语文教学,必须直面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关乎教学内容的确定,“怎么教”关乎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因此,“教什么”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这已是共识。而文本是教学内容的确立之本。每一个经典文本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可复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好文章写过即死。”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经典文本都有它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前赤壁赋》与《黄州快哉亭记》的核心价值不一样;《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核心价值也大不相同。教学内容必须呈现文本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优秀的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一个习惯,面对某个经典文本,他并不急于写教案,更不急于向学生宣讲,而是先认真研读文本,了解它各个层面的意义,了解它表达的特色,全面把握文本从标题到正文到注解的各种信息,跟文本进行深度交流。于漪老师在这方面体会最深,于老师说“要读得每一个字都立起来。”深研细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当文本的核心价值把握了,我们自然明白“教什么”。否则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南辕北辙,导致课堂低效甚至无效。
或许有人要问,强调文本的核心价值会不会导致教学个性的缺失。语文学科是个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的魅力主要不是依赖共性,而是依赖个性,每一个文本都是独特的,当文本自作者的笔下诞生之后,它就成了一个被赶出家门四处飘泊的流浪儿。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一如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片片树叶。每一位老师的学术功底、人文修养、人生观念、社会态度也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解读一个个个性十足的文本的时候,闪烁出的是个性的火花,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不同的老师对同一个文本作近乎相同的解读是不可能也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一千个林黛玉还是林黛玉。如果我们把哈姆雷特解读成了少年维特,把林黛玉解读成了崔莺莺,则会让人目结舌。虽然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的个性品格、人生经历,社会态度,审美观念……会在作品上打下深浅不一的烙印,但是这些烙印必须是烙在作品身上,烙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而不是烙在别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就是文本对读者的限制,我们或刚健或袅娜的舞姿则是我们的个性。好比游山,有人采到了人参,有人发现了灵芝,有人挖到了宝石,大家的发现各不相同,但是人参是这座山上的人参,林芝是这座山上的林芝,宝石也是这座山上的宝石,而不是来自其它地方。
当前的文本阅读有一种错误倾向,一些老师片面理解“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句话的含义,认为“教教材”是死扣文本,是刻板和低能的表现,“用教材教”才能真正展现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一些老师甚至打着“用教材教”的幌子,对文本恣意解读,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对文本作无限延伸,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丝毫不加限制,结果师生跟文本没有任何交流,语文课成了常识课,成了活动课,成了思想教育课,甚至成了游戏课,就是不像语文课。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牡丹的拒绝》,听完录音之后,老师随即让学生介绍关于牡丹的各种知识,学生配合积极,争相发言,有的介绍牡丹的产地,有的介绍牡丹的种类,有的介绍牡丹培植的历史,有的介绍历代名人赞美牡丹的诗……,听过这堂课我倒是学到了不少关于牡丹的知识,比如,牡丹的种类就有二乔、玛瑙、彩蝶、绿玉、飞雪、荷粉、珊瑚、红霞、金丹等许多种。这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真是眼界大开,但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何在?遣词造句有何特点?布局谋篇有何特色?特别是文章“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这些与语文有关的东西,反而丝毫未见。老实说,脱离了文本,老师只能唱“空城计”。
三.文本是学生的学习之本
诚然,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放弃文本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将是学生学习的重大损失,充分利用好它,会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更好的积累,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思想情操也会得到更好的熏陶。
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学好它,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有位老师讲《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他先请学生翻译这个句子,学生回答:木兰“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鞭。”老师问,为什么木兰要跑遍东西南北各个市场而不一次买齐呢?学生回答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见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然会造成物资供应不足,加之木兰家里没有男孩,“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他们家的行动比别的人家晚了一步,所以跑遍东西南北才能把东西凑齐。学生的回答咋一看很中听,联系文本,有理有据。但回答是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懂这里的一个语法现象“互文”。于是老师见缝插针,给学生讲解互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1.语互文:如,青树翠蔓。2.单句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3.偶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通过文本的学习和适度的拓展,学生掌握了“互文”这一知识点,为以后的古诗词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
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各种能力,而文本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载体。语文能力包括的面很广,如遣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识记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点很多,训练起来头绪繁杂,成了学生和老师心中的一个痛点。平常老师说起某个学生语文成绩不好,就要感叹“能力太差”。其实如果我们能够依托文本,采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便能逐日得到提高。比如作文训练,不管是物象的捕捉、角度的选择、遣词造句能力,或是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文本中都能找到很多训练的材料,比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描写庭院秋景:“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文中所选的物象“破屋、小院、碧天、鸽声、日光、残垣、蓝朵 ”透露出悠闲、惬意,饱含作者的深情;描写的角度有视觉、听觉、静态、动态等不同的角度,十分丰富;采用的是长句,很有抒情意味……老师让学生由此及彼,想象一下上海外滩的夜景并加以描写,学生立刻展开奇思妙想,描绘出了一个个情景不一,但都极其美丽的外滩。比如:“入夜,漫步黄浦江畔,你可以看到万国建筑博览群在一盏盏华灯的映衬下,流光溢彩;你可以听到黄浦江水拍击江岸发出的沉闷而有力的哗哗声;你可以感到江风的浩荡、嗅到若有若无的海风的微咸。看到对岸高楼林立的陆家嘴,你会想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奋发。”特级教师金志浩老师讲文本总要把文本的学习和学生作文的练习结合起来,把文本当作作文训练的范本,效果显著。
选入中学教材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其中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当代民族文化的精萃,因此它也是学生熏陶情操的极好素材。记得自己高中时学《国殇》,老师一上来就把《国殇》背了两遍,“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老师背的时候神情肃穆,声音激扬慷慨,仿佛自己就是屈原,同学们屏声静气,侧耳倾听,深受感染。虽然诗还没有听懂,但心中已涌起爱国的热情。
对学生来说,文本的学习十分重要,文本掌握得好,可以使自己的语文知识得到丰富,各种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文本是课程目标的达成之本,是教学内容的确立之本,是学生的学习之本,它在日常教学中的功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