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03-17 01:3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的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书籍是人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们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
读小说,我们可以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篇2
放学后,背着书包,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一个我最喜爱的地方——图书馆。在这儿,有无限的情趣,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来到一个角落,拿着昨天未读完的书,沐浴在其中。书中,我与诗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看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潇洒。我赞叹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中狼”的豪迈;同情“富汉不知穷汉饥”的痛苦;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
书中,我明白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哪能见成功?”清楚了“挫折也是一件好事”感悟到“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我们要扬起生命的帆”沉浸在书中,一切烦恼一扫而空,有的只是快乐和启迪。
篇3
课室是孩子的另一个家,课堂是孩子学和玩的天地,所以我们站在孩子需求的角度用心布置:每个课室五张浅蓝色六角形台让孩子自然成为学习小组,安放在教室一隅的资料柜雅致、整洁,显微镜、电脑,书籍等随手可取可用,置着几株郁郁葱葱的绿茵,整个教室的环境布置像家一样温馨。
主助教——让孩子获得更多关注
为让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得到老师们的关注,我们开创了主助教的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把老师在办公室的时间尽量往课室搬,甚至每个课室配置办公桌供老师评卷、辅导学生使用)。主教负责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助教负责辅导与管理,协助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两个教师管20多个学生相当于每个教师管理10多个学生,把以前课后老师花的大量扶差时间移到课堂中,同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让孩子随时体验最大成功——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课后老师可更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学得出色。而学生学得出色时也不用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补习”了,能真正感受学习快乐,享受成功喜悦。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孩子学习效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孩子喜欢,而且老师也十分受益,这是一种最有效的老师之间的交流。
学中玩——让学习成为孩子喜欢的事
教师如何发挥人数少的优势,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是小班教学的精髓。为此,我们认真研究关于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弱化教、强化学的要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自学——交流——展示——评研”的四环节教学模式,让孩子“学中玩”,目前我校常态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1)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3)小组、班级进行成果展示达成思维碰撞,(4)教师、学生一起及时评研,升华思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占据课堂,教师的身份定位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孩子们在最喜欢的交流、展示中找到自信,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培养自己的思维,我们严格要求老师不得随意介入扼断学生学习活动,以免打断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彻底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单向输入知识的做法,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学习成了孩子自己的事。
玩中学——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是潜能没有释放,太压抑了,为了让孩子充分释放潜能,大胆开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30几门校本课程,每周两节排入课程表,每学年初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不同的课程。老师教课的原则是带孩子“玩”这些课程,在玩的学习生活中放飞思想,让孩子有幻想、有浪漫、有感动、有幸福生活体验,通过“玩”让孩子释放潜能,形成价值观,真正为提升生命质量作出积极帮助。如《花地寻踪》带着孩子找本土文化中的知识,并写进孩子们的博客中,与大家分享;《艺术的魅力》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带孩子听完高乐后画画,去公园发呆等;《无线电测向》则是一场比智力、比意志、比心理的有意义的科技类活动。
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大踏步把课堂搬进生活,引领孩子有序的玩,让孩子们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之后能剩下更多的东西——素质。
我思考——让孩子提升生命质量
(1)与大师为伍:我们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学校,如:全国著名火箭专家许光明教授,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科恩(Steve Cowan)博士等一批又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走进孩子中,与孩子深度交流,大师的思想、言行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
(2)与书本为伍:每期学校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体验阅读乐趣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篇4
(作者:张丽)
这是一本令人思考的书,这是一本历史厚重的书,这更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这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它伴随了我已五年的时间,五年,近两千个日子里,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但是最爱不释手的仍然是这本《文化苦旅》。
开篇的《道士塔》,就将我们带入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盛衰之中,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一页一页的细翻开来,在一行行的字句段落中间,随着余秋雨的思绪,情感,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纸面上的文化苦旅。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隧道,中国历史的一幕幕在重现,各色的人物正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有居庙堂之高的君主,也有处江湖之远的百姓;有文人墨客,也有无名小卒。他们的故事,或令人倾佩,或令人振奋,或令人伤感,或令人悲哀,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都留给了后人,也留下了思索警训和更多的怀念之情。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积累,终酿成了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篇5
今天,我读了《守着树墩的兔子》,这本书令我感概万千。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守着树墩的兔子》,它主要讲了:一只流浪兔彼得喜欢冒险,他认为兔子不能总过吃草晒太阳的日子,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在世上存在的意义。它流浪了几十年,经历了许多事,它累了,接受了一颗树墩的请求,守护着树墩。树墩觉得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理由。然而彼得的到来改变了树墩,它帮树墩穿上了“新衣裳”,让树墩成为了“指南针”……使大家都接受了树墩,明白了自己也有存在的价值。
从中我懂得了我们人不能只做吃饭和玩耍的事情,还要读书识字不浪费生命;我们还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任何生物不管它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它的存在都有价值与意义。就像狼和鹿是天敌,在童话世界里鹿是美好的化身,狼是凶残的代表。当它们生活在一起,虽然会给鹿造成一定的伤害,但从一方面也是在保护鹿群的数量不会极速增多。
我喜欢这只兔子,它可爱、有理想、有追求。当别的兔子都只是满足于吃草和晒太阳的日子时,它勇敢地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我喜欢这只兔子,它善良、乐于助人。当迷路的小鹿来到它的面前时,因为它及时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所以让小鹿成功地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
篇6
[关键词]医学美容;手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职业危险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5-0529-03
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医务人员构成了严重的职业性威胁,特别是外科医师处于HBV经手术感染的危险之中,感染来源主要为HBV携带者。因此,有关部门规定对手术患者常规检测HBV血清学标志(HBVM),对具传染性者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这一规定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执行较好,但在美容外科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HBsAg为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HBV DNA是受检物存在HBV并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缝针刺伤是HBV经手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我们以此为依据,探讨美容受术者中HBV携带状态及其传染性、HBV经手术传播的可能性,以提高美容外科医师对HBV经手术传播危险性的认识水平及防范意识。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连续接受美容手术的受术者(美容手术组)29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7例,年龄17~58岁,平均28.5岁。连续住院的普通手术患者(外科组)992例,其中男性605例,女性387例,年龄4~85岁,平均41.0岁。
1.2 标本采集与试验方法
1.2.1 标本收集:对连续入院的普通手术患者于入院次日晨留取空腹静脉血3ml,美容受术者的静脉血在手术前留取。标本检测HBV标志后,将HBsAg阳性血清于-40℃冰冻保存备用。
1.2.2 HBVM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标本的HBsAg和HBeAg,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
1.2.3 HBV DNA 检测: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HBsAg阳性血液标本中的HBV DNA,试剂盒来源、引物特点和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1]。
1.2.4 n-PCR极量稀释法检测HBV感染剂量:将n-PCR检测HBV DNA的低限作为一个HBV感染剂量,以PBS液将HBsAg和HBeAg阳性血液作10倍系列稀释,直到n-PCR检测HBV DNA阴性,将终末阳性的稀释倍数作为HBV感染剂量的数值,以此数值作为HBV传染性和病毒浓度的指标。
1.2.5 针刺损伤接种模拟试验确定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取使用n-PCR极量稀释法确定HBV浓度为100~109HBV感染剂量/ml的HBsAg阳性血液各一份,将8×24、3/8弧的圆形缝针依次在上述血液中浸泡30s后取出,其后穿透放在2%琼脂表面的一层医用手套并刺入琼脂0.5cm。使用塑料钻孔器切割每个穿刺点,切割部分放入0.9ml PBS液中,加热溶化后以n-PCR检测HBV DNA,阳性切割物对应血液所含的最低HBV感染剂量/ml确定为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
2 结果
2.1 两组受术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91例中26例(8.9%)HBsAg阳性,外科组992例中156例(15.7%)HBsAg阳性,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52;P
2.2 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6例HBsAg阳性者中10例(38.5%)HBeAg阳性,外科组156例HBsAg阳性者中31例(19.9%)HBeAg阳性,两组受术者的HBe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41;P
2.3 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V DNA 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6例HBsAg阳性者中24例(92.3%)HBV DNA阳性,外科组156例HBsAg阳性者中115例(73.7%)HBV DNA阳性,两组受术者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27;P
2.4 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 HBV感染剂量/ml。
2.5 HBVM与传染性的关系:美容受术者中,10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HBV DNA全部阳性(100.0%),传染性范围在102~109感染剂量/ml,7例(70.0%)在针刺损伤的感染阈值之上;15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中10例HBV DNA阳性(66.7%),传染性范围在0~106HBV感染剂量/ml,2例(13.3%)在针刺损伤的感染阈值之上。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8.9%的美容受术者HBsAg阳性,这一比率虽显著低于普通手术患者,但并不表明其传播HBV的危险性较普通手术小。这是因为,HBsAg仅是HBV感染的病毒学标志,我国部分HBsAg阳性血液可不含有HBV,因此可无传染性,而HBsAg阴性血液又可含有HBV,因此又可有传染性,说明HBsAg携带者血液并非均可经围手术期传播[2]。大量研究显示HBV DNA才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接种物所含HBV数量是其传染性的决定因素,PCR检测HBV DNA的低限与HBV的感染剂量相当,其阳性即可表示血液具有传染性[3-4]。为此,我们比较了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V DNA阳性情况。结果显示,美容手术组HBsAg阳性血液的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科组,表明美容手术组中有更多的HBsAg阳性患者血液携带完整的HBV,是HBV的传染源,在手术期间对这样的血液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阻断可能发生的HBV经手术期传播。
HBeAg是HBsAg携带者HBV复制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血清学指标,其阳性血液的传染性可较阴性者大1亿倍[5],是医务人员针刺损伤后发生HBV感染的主要来源[6]。本组资料显示美容手术组HBsAg携带者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手术组,表明美容手术组HBsAg携带者的数量虽少,但所携带的HBV浓度更高,其传染性更强,这对手术医师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更应该采取确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与普通手术相比,多数美容手术规模相对较小,手术持续时间较短,出血量少,这些都有利于预防HBV经手术传播,也可能是更多的美容外科医师对HBV经手术传播危险性认识不足的原因所在。然而,正如本资料所示,缝针刺穿单层手套模拟试验的结果显示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 HBV感染剂量/ml。70%HBeAg阳性血液可经手术传播,其传染性可高出感染低限104倍,而HBeAg阴性者血液只有13.3%可经手术传播,其传染性仅高出感染低限10倍。美容受术者中存在着HBV传染源,由于年龄较小、从业特征、性活跃等原因,他们的病毒携带状态可能正处于自然感染病程中HBV高度复制和传染性最强时期。虽然缝针损伤接种血量在10-4 ml以下[2],美容手术所用缝针等器械更为精细,但受术者血液携带HBV的浓度峰值可达109感染剂量,这样的血液传染性极强,10-9 ml血液所含的HBV数量即可达到传播HBV感染的水平;尽管几率很小,但完全会有可能经过手套破损[7]、器械损伤或污染环境等多种方式传播。因此,对HBV经美容手术传播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杨岁虎,杨双旺,孙佩,等.套式PCR极量稀释法评价外科HBsAg携带者血液的传染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96-398.
[2]杨双旺,杨岁虎,孙佩,等.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围术期传播监控指标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44-246.
[3]杨双旺,杨海平,姜旻岚,等.HbeAg作为HBV经手术传播监控指标的实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0(8):1066-1068.
[4]Ulrich P,Bhat R,Seto B,et al.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serum compared with infectivity testing in chimpanzees[J].J Infect Dis,1989,160:37-43.
[5]Shikata T,Karasawa T,Abe K,et al.Hepatitis B e antigen and infectivity of hepatitis B virus[J].J Infect Dis,1977,136:571-576.
[6]Werner BG,Grady GF.Accidental hepatitis-B-surface- antigen-positive inoculations:use of e antigen to estimate infectivity[J].Ann Intern Med,1982,97:367-369.
篇7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神经外科;风险因素
在手术切口或接近手术切口的部位,手术植入异物一年内或者手术三天之内发生的感染,被称为手术部位感染,英文为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即SSI。SSI的感染率仅排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1]之后,居第三位,是最易发的外科手术并发症。手术患者一旦感染,轻者治疗时间加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将预后不良,有生命危险[2]。除此之外,医疗单位也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医疗负担加重[3]。当前医院检测的重点感染项目之一就是SSI,通过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SSI的发生几率是当前医院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择期和急诊在本院救治的患者中,选取2011年5月到2012年12月的脑肿瘤、颅骨修补、脑血管病变、脑积水、脊髓疾病等实施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462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男患者987人,女患者875人。
1.2监测标准
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检测规范》进行检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手术的切口进行分类。
1.3监测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检测规范》中的方法,针对经过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情况,由主管医生和专门的管理医护人员负责观察,最后患者填写监测调查表后出院,医院按季度对监测资料做分析研究,然后将分析研究的结果反馈给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医院相关科室,同时提出相关放置方案,报告给市级或省级管理控制部门。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 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筛选出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对变量值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部位感染率
经过神经外科手术的1462例患者中,有1290例为清洁切口,161例为清洁污染切口,6例为污染切口,5例为污秽感染切口,其中清洁清洁切口SSI发生率5.50%,共计93例;清洁污染切口SSI发生率3.7%,共计6例,污染切口SSI发生率16.67%,共计1例,污秽感染切口SSI发生率60.00%,感染3例,总感染率5.53%,共计103例。详情见下表1-1。
表1-1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手术切开类刑 手术 感染 感染率(%)
清洁 1290 93 5.50
清洁污染 161 6 3.73
污染 6 3 16.67
污秽-感染切开 5 1 60.00
合计 1462 103 5.53
2.2手术部位感染分布
颅内感染101例,占98. 06%;浅表切口感染2例占1.94%;深部切口感染为0。见表1-2。
表1-2:深部切口感染
部位 感染例数(例) 感染率(%) 构成比(%)
颅内 101 5.42 98.06
浅表切日 2 0.11 1.94
深部切日 0 0 0
合计 103 5.53 100
2. 3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引起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逐条非条件Logistic回归研究其中最明显的六个变量因素得出: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五个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的时间与类型、气管切开、颅内置管和住院时间。
3.结语
总体而言,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几率最高的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所以如何降低此类患者的感染率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分析风险、定期检测、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管理和预防控制方案几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同时院方领导、医院相关医护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深、冯薇;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药2013:12-14.
[2]杨荣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分析及感染预测的研究[J]扬州医药2011(34):23-24.
篇8
两天前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特大地震,据今天08:43香港文汇报报道的不完全统计:这场地震已造成死亡:760人失踪:243人受伤:11,477人(重伤11,74人)等损失,虽然相对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小一些,但带给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的痛苦是一样深重的。
在汶川地震中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教师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此次玉树地震又涌现了感人的一幕:“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截至14日21时,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其中34人死亡。据校长尼玛江才粗略估计,还有200余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下面。……地震中,三完小一名老师在路边被压死了,另有几名老师被压断了腿。据副校长文明讲,几名教师亲属遭遇不幸,但教师们第一时间抢救学生,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做小学生时就听到的对教师的形容,这个职业如此神圣,很多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随着成长的脚步,夹杂着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理想,或者现在的孩子知道老师又累又穷,干脆选择做CEO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因为自己对教育的痴迷,我仍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我已经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感艰巨但也很无奈。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仅仅是上了多少节优质课,多少篇论文获奖被发表,多少次被评为优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充要条件是能进行爱的教育,即教师用自己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学会去爱,并且师生共同延伸爱的教育,把对对生命、同伴、长辈、知识、真理……的爱融入血液,成为我们终身的行为准则之一!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就没有教育。
当我昨天读到这篇新闻的时候,心灵被震撼了,对这些同行战友爱的教育深深敬佩,对教育的真谛和师者的定义默默思索。身为灾民的玉树教师在地震中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刨开废墟挖出死伤学生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重现,我在V群里喊周末要去玉树,我失去了理智!电视人宏亮大哥的信息再次提醒我不要给灾区添乱,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吗?我该如何减轻这些令人尊敬的师者失去爱生的痛苦呢?面对天灾,神圣的师者是如此无奈!我们今天遇到如此多的灾难真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规律吗?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那一刻起,自然的规律已经因为我们而改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太空污染的泛滥……这些在自然灾害中逝去的生命归根结底是在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而买单!那么,造成这场场悲剧的原因,最终就是教育的缺失!是爱的缺失,没有爱的教育下的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买单中……
篇9
文/张秦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团队,通过对281位年轻人的日常食谱的调查发现,摄入足量果蔬能让人更加冷静、更愉快、更有精力;而只吃快餐的人情绪则没有明显变化。
在受测者食用更多水果和蔬菜的日子里,他们都会报告说自己的情绪比平时更镇定,也更加开心,同时精力也更加充沛。为了证明受测者的乐观情绪是否真的与食用果蔬有关,研究团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终确认,当一个人摄入果蔬之后,可以预期他第二天的情绪将会更好。依此,他们也得出了健康食品有助改善心情的结论。 研究人员指出,年轻人如果每天摄入大约7~8份水果和蔬菜,情绪将产生显著的改善。 “1份”,是指可以用一只手掌完全握住,或是大约半个茶杯大小的分量。
适度悲观更长寿
文/王文庆
过分的、盲目的乐观可能会使人们忽略一些生活上的细节、身体的细微变化,从而不利健康长寿。近日,德国一项新研究称,适度悲观更长寿。
德国的科学家对4000名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参试者被分为18~39岁、40~64岁和65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研究人员询问了他们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5年满意生活的设想等。
5年后,参试者再次接受测试,并与当年的未来期望值对比。结果显示,老年组中,43%的人低估了其未来生活的满意度,25%的人做出了准确预测,32%的人则高估了,过于乐观。出乎意料的是,过于乐观的老人发生残疾的几率增加了9.5%,死亡率增加10%,而思想略消极、对未来满意度较低的老人寿命更长、生活也更健康。
过于乐观的人对未来更抱有希望和期待,更可能高估自己的成功,也更不拘小节,自信有余而戒备不足,易出现不切实际的计划和行动,对危险也视而不见,会忽略身体的细微变化;略微悲观的态度则会鼓励人们更谨慎地生活,更关注健康、注意安全,也更坦然地接受失败,心态更平和。当然,极度悲观则会危害健康。
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
文/李志刚
一天,一位公司的副总李先生来到我的诊室,说自己最近便秘,晚上失眠。我为他做了身体检查,没有找到病因。
李先生说自己的这种情况在晋升总经理失败之后才出现的。最近公司决定提升一名总经理,他想自己无论是从个人能力上,还是管理方面,都是第一人选。可是就在董事会公布总经理名单时,他落选了。
虽然李先生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但以前早餐过后准时来临的便意却消失了,而且出现了便秘和失眠问题。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李先生是受情绪压抑引起了便秘。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49,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4-0244-0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0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44-246.)
1 精神科医生的炼狱:中美医生天壤别,岂可平坐论短长
曾教授系列文章的第2篇是关于精神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第3篇则是重点讲对精神科医生的心理治疗培训。读了他介绍的培训制度后,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千锤百炼”这个成语。当个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真是太难了。紧接着的问题是:“有必要这样折腾吗?”
曾教授像其他美国精神科医生一样,受到过全面的精神病学培训,其中包括心理治疗培训。这个现象在西方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像在我国,有些精神科医生盲目地鄙视心理治疗,而一些热衷心理治疗的人(包括一些精神科医生、非精神科医生及非医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又竭力避免让别人以为自己与精神科医生有染,喜欢称自己是“心理医生”。
我本不喜欢“心理医生”这个不规范的词,但是看到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需要经过那么复杂、严格的培训,觉得这样熬出来的人应该是比较配这个称呼的,所以在标题里用了这个词,期望让有上述两种倾向的人能在“心理”和“医生”这两个词上各有新的理解:不喜欢心理的精神科医生要多学点心理治疗;耻于被称为精神科医生的人应该理直气壮地认可这个光荣的头衔;不喜欢与精神科医生为伍的人应该向精神科医生的高标准致敬,而没有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再也不要随随便便称自己是医生。
对照美国同道的职业生涯,我们虽然也戴着“psychiatrist”的帽,却好像都是“草根”或是“草莽”出身。这倒不是自惭形秽,而是因我们道路不同,成长非常不易,难免百感交集。毕竟培训的事一定要涉及自我体验的,于是,尽管自己还不是可以写回忆录的人物,还是想联系自己30年来的“非规范”成长经历,引大家来讨论为什么要规范化的问题。
2 广阔天地里的稀有动物:磨难尴尬各自知,无师自通终有期
我们这代人走上精神科医生的道路,有些是出于偶然,有些是出于无奈。我1980年读大三时,哲学课上两小时的医学心理学介绍,让我马上决定一辈子做这门学问。后来登门求教老师得知,心理学被压制几十年了,才刚刚恢复;学医的人要做心理学家就得当精神科医生。这让我心里一阵忐忑――当精神科医生还会像当心理学家那样好玩吗?那时,精神科医生没有几个是自愿选择而当上的,大家对精神科医生的态度用“谈虎色变”形容并不为过。
1981年,终于在上精神病学课时见到了万文鹏教授。问他如何能当上精神科医生。他首先问我英文好不好,让我很诧异。他说,中国没有像样的精神病学,什么都得从头向人家学,所以外语很重要。当时以为向西方学,就是能读人家的书刊,能说话交流,不可能想到诸如住院医师培训这档子制度性的事情。
1983年毕业那年,填报了去精神病院的志愿,却因故留校在附属医院神经科做了神经科住院医师。在门诊3个月,许多病人是精神科的病人,但每天来这个著名专科看病的人太多,一天要看50~60个号,只顾得上关心躯体问题,说话的时间仅仅几分钟,不可能做心理治疗。2年后去华西医科大学复试,火车上遇到加拿大人,他们对我23岁就声称是神经科医师大为不解:好像专科医师应该35岁左右才能当上吧?面对这些洋人,我当时很自豪――我已经干了2年了!这就是中国特色!
接下来的3年硕士生学习,是另一个中国特色――以学代训,读研究生、搞科研成为当上专科医生的一条康庄大道。华西医科大学给了我最重要的住院医师训练。刘协和、袁德基等教授的查房、病例讨论现在还历历在目。因我会的是科研型硕士生,有大量时间博览群书,恶补了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空缺的社会人文养料,但可惜只安排了一年病房工作时间。还记得导师何慕陶教授曾试着像美国人那样组织几次行为医学的专题研讨课(Seminar),要学生查找资料、准备好小论文轮流报告,很新鲜,却很不习惯。后来去遥远的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完成了跨文化方向的硕士论文。毕业时觉得出师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回到原医院与几位年轻同道一起,没有什么督导就开办了开放式的精神科病房。就这样,在大学毕业5年后终于当上了自立自主的精神科医生。
干了2年精神科以后,1990年到现代精神病学的发祥地德国海德堡,花3年时间学习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但大部分时间是一头钻进系统家庭治疗,顾不上深入学其他东西。在那里,感觉与同事及来所里轮转、进修的人(不管是医学还是心理学、社会工作、哲学背景的人)都缺乏共同语言,可是来自西方不同国家的人之间好像在培训经历方面却非常相近。他们常好奇地问我专业成长方面的问题。连我的导师也不解,为什么我对读学位那么重视。他觉得“培训”与“研究”有很大的差别。
在告别晚会上,研究所所长致辞,说我是“中国的稀有动物”,回到中国后相当于一个人要为整个海德堡市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他算了一下,1993年时大约13万个中国人里才有一个精神科医生,那时海德堡正好约有13万人口,但这个文化名城居然有400多位精神科、心身医学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西方国家医学生学习心理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精神病学课程的总时间超过其他学科如内、外、妇、儿科;毕业时自愿要当精神科医生的人的比例比我们高,专科医师培养门槛高、培养程序严格、内容丰富,社会和受训者支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但执业后能够得到补偿。而在中国,目前年纪在三、四十岁及以上的精神科医生,多属于成长于特殊环境与时代中的“放养的稀有动物”。但他们却并未因“物以稀为贵”而养尊处优,而是有点自生自灭的味道,出奇地廉价。他们还有点像小说里的云游武侠,各人依门派不同而有独特功夫。结果,其能耐就像国宝武术,好看、实用,但难进奥运会成为竞技项目。
在国内,所在学校、医院,跟随的导师及选择做的学位论文课题等客观方面的偶然性,以及动机、兴趣、个性等主观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医生们不同的学术取向、素养与水平。千差万别之中,较相同的就是艰苦奋斗出身,都没有经过西方国家那样的严格培训,齐刷刷成才的概率很小。
相比之下,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成长条件稍好。尤其是几个大城市的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研究中心、研究所,独秀于其他地域和等级的医院,形成明显的两级分化。然而就是在这些精英机构之间,也是风格、特长各异。更多的同道们,条件至今还很艰苦,一次分工到专科医院便定了终身,勤奋好学的人只得靠“无师自通”。有的前辈,年纪轻轻时就被“放单飞”,但在边远、荒僻之地也不忘钻研进取,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还是有许多人缺乏条件,动机也不足,变得知识贫乏,技能单薄,成了于清汉教授所称的“氯丙嗪医生”,什么病人来了都只知道按“精神分裂症”处理。这样看来,缺乏良好职业生涯条件的人生,代价、机会成本实在太高,本来要对社会释放出来的潜能常常被浪费掉了。
3 迈向规范之路:中外江湖汇共识,游侠孤魂修大同
2011年新年前夕拜访许又新教授,采访他20多年前为“中德心理治疗培训项目”做翻译的感想。他送给我一本小书《如何学习心理治疗》[1],并提到“译者序”里一句话:“我从来也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训练,甚至没有任何一位上级医生指导过我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许教授回忆道,1997年发表的有关心理治疗现况问题的文章[2],曾写入了“中国心理治疗师不得不‘无师自通’”这样的内容。他笑着说:“严格地说,无师是自通不了的啊。”
目前,由于成长经历方面的差异,我们这个职业群体离散性较大;有时看法不同,交流也有不顺畅的时候。但这常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分歧,而是因为缺乏正规训练,少了许多本来应该有的共识。例如,许多同道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训练,但以为自己与患者、家属谈话谈得很好,这不就是心理治疗么?已经会了,就不用多花功夫了。更有甚者,用几十年前对某种流派的批评来全盘否定现代的心理治疗,同时沉迷于生物医学方法,懒得与人说话,渐渐地不会治疗神经症之类需要心理治疗的病。有的专家居然武断地说抑郁症、焦虑症就是生物性疾病,根本不用做心理学研究。相反地,另一些因为机缘、兴趣而多学了心理、社会、文化这类偏软科学东西的同道,也许对生物精神病学没有兴趣,渐渐地无视这方面的进展,重型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也不会治、不敢治了,同样有脱离医学主流之虞。
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生直接就做专科医生的做法,目前还是多数中国精神专科医院的现实制度;读研究生之后进条件好一点的机构,本质上也类似,因为还是没有系统的临床训练。这是为了解决临床一线劳动力短缺问题而造成医生“长缺”的恶性循环制度。因为这样的制度难以吸引大量优秀的医学生投身于精神医学事业,不利于培养优秀医生,难以提升服务水平,进而提高精神科的行业地位与社会形象。
其实,世界各国对精神科培训的很多核心内容还是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只是受制于条件而有实施上的困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同道,常常只能望洋兴叹。发达国家的同道们对我们国内精神科医师队伍素质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但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大家若是对于规范化培训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行业发展前景,会很乐意接受长程、严格的培训。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医学界已经有了规范化培训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既有国际视野、理论素养,又有扎实的实践功底的同道,利用各种学术技术及行业组织的平台,奉献各自专长,汇聚起可以供广大同道分享的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和经验,为推行规范化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彻底改变了以前单打独斗的局面。例如,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提升素质和改善形象的活动。其中,在加强、扩充临床精神医学培训的进程中,显著增加了心理治疗、法律、伦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最近在我国卫生部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基于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部分地区和机构的经验,组织编写了适合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3],即将于近期开始在有条件的机构实施。
在心理治疗培训方面,以“中德班”为代表的一些国际合作项目,20多年来不但培养了一批批接近国际标准的心理治疗人员,也为增进精神科医师与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近年来,很多可供参考的文章[4-6]讨论这个问题,表明了大家的重视。
总之,以我国近30年来各项建设突飞猛进的成就来看,以我们在艰苦条件下还能取得许多骄人的成就来看,中国的精神科医生赶上世界标准已经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Bruch H.Learning Psychotherapy,Rationale and Ground Rules[M]. 许又新,译.如何学习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内部资料,1974.
[2]许又新,赵旭东.我国心理治疗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9-10.
[3]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试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1-121 .
[4]杨蕴萍.中国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培训教育模式的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57-358
[5]陈家麟,夏燕.专业化视野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问题研究――对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培训八年来现状的反思[J].心理科学,2009,32(4):952-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