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07:0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护理学;基础教学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多元立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1网络课程的开展

网络课程旨在“导学、助学”,网络课程必须具备完整性、全面性的统一,在各方面都必须有一致规划,学校可以将网络课程分得更详尽、更清晰,方便学生自行学习。网络课程应当有几个层次:第一,包含教学公告、章节知识点以及所囊括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提示;第二,包含在线课堂所必须设置的理论内容建设;第三,解答疑问,包括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解释;第四,利用电子公告板,师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第五,作业形式简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批改;第六,便利的考试组织形式;第七,学生的成绩分析,作业、问题、测试、论坛的统筹结合,可便利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第八,穿插配套的资源和相关的链接,如操作的课件和相关的学习录像资源;第九,功能需要包括课程讲解目录、知识点分布情况、试题类型、修改试题、功能扩展,为便于学生辨认应采用合适的教学图标。

2立体化教材的创建

为了提高护理学基础教材的建设水平,必须对该书进行内容上的集合,并引进国外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的先进理念和更新教材建设观点,立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问题所在,结合中、大专院校教材使用的特点,挖掘优秀的教材内涵,为教材建设打下可操作的基础。标准完善的教材里须包含课程实施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学习评价、学习材料等,可最大化帮助初次接触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课程并掌握较高效的学习方式,此外对学生善于记录问题并学会结合临床情景以及反映学习过程感受要有所要求。学生善于使用学习记录,老师利用学生的学习记录获取学生的想法,作为课堂具体建设的参考内容,及时调整课堂教授节奏以及教学安排。立体化教材破除了现今单一纸质教材的单调性,为临床学习的开展以及成效验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信息化素材库脱离单调的文字阐述,为了丰富教学素材,必须开展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增加文字的综合电子教案、电子幻灯片、电子视频、图片、案例等,将零散的素材资料进行集合统一,并增加自身院校的特色课程内容,将优秀的教师教授课程录像做成配套的VCD教学光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4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水平的提高

为了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必须及时更新陈旧的硬件设备。第一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必须人手一台可连接校园网络和沟通互联网的计算机,同时配设可供沟通的话筒、摄像头等输入和输出设备;第二则是提供和完善实训学习基地,配备多媒体的设备,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观看教师的课件和课程录像,进行第二次教学回放,提高教学效果。而所谓的软件建设,则在于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使用软件水平。唯有定期参与师资培训班以及多媒体技术培训等相关课程,加紧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具备软件操作的技能,才能为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此外则是对于管理教学支持的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立足于前期的教学经验,针对现有落脚点,对于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制定以及考试教师负责制度的落实、专项学习的指导制度必须加以调试改造。

5教学评价

为了促使立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得到发展,必须开展教育评分制度,可获取最新最确切的数据,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前情资料。教学质量评分,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依据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和护理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的评定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进行考核和评分。

二、立体化教学效果显著 立体化教学利用网络的平台,借助多方的资源,使得内容健全完善,功能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工具。充分完善的课堂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网络课程的开办,脱离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激起教学上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成果。网络课堂的信息量广泛且沟通方便,对于一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充分的开发。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讨论 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近几年的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具有开放性、立体化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促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可以通过教材学习,纸上谈兵在真正实践中将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因为缺乏临床的工作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就不能灵活应变,只会照搬硬性知识。为了促使学生更快熟悉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必须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课堂上经由老师教授,在教学支持系统里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模拟情景进行实际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这门专业中得到学习反思。

2立体化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专业的学习,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思想教育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启发,拒绝墨守成规。学生学习模式多元化,以期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模式下培养出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具备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实际操作情境之中,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有更深刻的个人见解。实践证明,该系统确实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

3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体化教学模式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充盈,旁类知识的组织集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上课内容与网络教学课件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网络的沟通平台,弥补传统纸质教材的缺憾,以其内容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其信息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参考文献:

[ 1] 易淑明,叶 玲,戴肖松.高职护理学生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 J].现代护理,2005,11(13).

[ 2] 罗先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 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 3] 赵小平,黄玉兰,李奇能,等.合作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

篇2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共2页,当前第1页1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篇3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并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物理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在物理问题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和想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首先,生活对教育的需求,而教育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因为生活的需要,教育才得以延续,所以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传递的观点主要反映在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其次,教育与人类生活同步.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生长,所以对于教育而言,人不应该因为离开校园而停止接受教育.最后,生活中能将现在与将来联系到一起的方法就是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就是为了防止教育脱离社会.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丰富自己,知识的获取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该是被动地被传授知识,而应该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驱动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构建的过程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能够为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教学生活化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主要包括生活和物理两个方面.如果围绕物理这一方面进行引入和展开,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入的课题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创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引入物理知识.2.开展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之上,导致教师很难通过只言片语改变其思维方式和想法.这种单纯的语言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获得,还应该进行体验和感受,通过活动深入了解物理知识.这种活动带来的体验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添加活动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实现物理作业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物理作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并且作业内容往往是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物理作业生活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摆脱物理作业原有的单调泛味,在作业内容上进行思维发散,使作业与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还要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有趣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并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在数据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搜寻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类,最终针对问题得出答案,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但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还应该包括科技馆以及实验室等.新课标要求课程资源的来源应该进行拓展,需要利用生活资源对以往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知识中增加生活资源,是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能将物理理论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交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

篇4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 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 星期一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

星期四 用刻度尺测长度

第二周 星期一 二氧化氮的扩散(3、4)

星期二 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 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

星期四 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

星期五 研究比热容(5、6)

第三周 星期四 测平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 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 利用内能来做功

星期三 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

第五周 星期一 摩擦起电(3、4)

星期二 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

星期三 电流的形成(2、7)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星期四 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和绝缘体(3、4)

第六周 星期三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星期四 观察水的沸腾

第七周 星期二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 电流(6、7)

星期三 观察碘的升华(2、4、5、6)

星期四 用电流表测电流

第十一周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电压表测电压

星期四 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第十二周星期一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实验(2、3、5、7)变阻器(6、7)

第十三周星期二 照相机

第十四周星期三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

星期四 幻灯机 放大镜

星期五 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五周星期三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

第十六周星期一 电功(3、4)

星期二 额定功率(6、7)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三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星期五 焦耳定律(5、6)

篇5

关键词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24-02

记得笔者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最感兴趣的便是从历史老师嘴里蹦出的一个个故事、轶闻、野史,甚至于老师的每一个把戏,比如给学生看个地图,用投影仪放个动画,或者从哪里找到一把录音机来给学生听首歌。每次都要兴奋好久。曾几何时,历史的课堂也变成了信息的海洋。

与高中历史不同的是,初中历史并不致力于学习高程度的知识和分析总结历史的规律,而是简单地介绍历史知识,展示历史事件。甚至可以说,初中历史是由故事堆成的,而故事,对稚气未脱的初中生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初中历史可供教师发挥的空间非常大,初中历史应该是初中的所有课程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程。

以前,教师常常苦恼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设备的单一,使教学成为一种定式。课本上是单调的黑白两色,黑板上是冷冰冰的文字。这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看着趴在课桌上的无精打采的学生,想必教师心里也着急非常。

忽然,时代变了,信息时代的大旗迎风飘扬。可以看到,各种高科技产品伴随着一夜春风纷纷涌现,令人目不暇接。大部分中小学校都配备了齐全的电子设备,电线铺陈,搭建传授的桥梁,电流窜过,汇入信息的海洋。

这一切的一切对初中历史的教学又有什么意义?意义大了!历史不再是印在平面上的小姑娘,而是鲜活地蹦起来了!时至今日,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普及,也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所以现在的教师都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多媒体运用技术。笔者先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多媒体技术。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可以想象,当我们把形、音、色都结合进历史教学,我们的课堂将变得多么丰富而美妙。”

对于历史学科来讲,与信息技术的接轨应该是在众学科中得天独厚的。新课标改革的大旗已随风飘扬,历史课堂的变革也在急遽发生。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反思旧有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有效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看到,新世纪教育的主流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教学手段的更新是实施新课程,增强教师授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1)图片。图片是形象化的描述事物的一种形式,可以快速简洁地展示介绍事物。在多媒体技术普及以前,图片资料的缺乏在教学上是很常见的,经常一个教务组只有一个主题的一套资料。记得有一位历史老师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彩色图片——上面是图画,下面是说明,被整个历史教务组当成宝。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这一切艰苦的磨难成为了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电脑随心所欲地展示图片,色彩鲜明,艳丽生动,资源量更是纸质资源比不了的大,也没有纸质资料易损坏不便携带的麻烦。连上互联网以后,教师可以获得海量的跟课程相关的图片资源。现代高科技为教师提供了这样的便利,那么为什么不运用到教学中?当教师在制作PPT的时候,完全可以多多利用图片来为课件增花添彩。

例如,在讲到原始人类的时候可以插入张茹毛饮血的图片;讲到秦王履至尊而制六合时,可以插入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体现始皇的浩大功绩;在讲到紧张的局势时,可以插入战略地图,与学生细细分析。甚至可以加入心理学的元素,在讲到历史悲剧的时候多用冷色调,给人沉重的感觉;在讲到新奇有趣的历史轶闻的时候可以多用暖色调。同时,还要讲究色彩的对比,在突出重点的时候,应选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搭配起来,如蓝白、红黑、黄紫等。

2)声音。音效素材是传统教学比较缺乏的,以前的课堂上唯一的声音便是教师授课的声音。而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方便而快捷地将广泛的音效素材添加进讲课的过程中。音频的好处是鲜明而富于表现力,可以积极地调动人的思维,尤其在激发人的感性冲动上具有相当强的作用。在常用的PowerPoint的音效库中,就储存了大量的音效素材,在切入一个文本框、展示一张图片的时候都可以附加上合适的音效,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出历史话题的时候,可以用风铃来愉悦听众的心灵;当强调重点的时候,可以插入爆破音提醒人的注意;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插入如“goodbye”的人声音效等。不仅如此,还可以添加主题歌曲,使整个课件的主题性更强。如在讲到三国的历史时,完全可以在片头插入《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进入三国时期那沉郁而苍凉的历史环境;而在结束之际,就可以插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学生在“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歌声中回味那个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

3)视频。对于学生而言,视频资料无疑是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视频资料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趣,如果能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的话,定能为课堂气氛加一把柴,添一把火。

一次上历史课,教学的内容是明朝的发展史,整整几堂课播放的是关于朱元璋、海瑞的视频。学生在变幻的光影中轻而易举地明白了明朝的历史发展。历史就是应该如此轻松而有趣。针对初中历史的特点,教师应该寻找相对直观浅显,理论性相对较弱的影视资料。例如,在讲到荆轲刺秦的故事时,便可以借鉴丰富的影视资料库,随便插一段电影,绝对能够引人入胜。

刚才介绍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信息技术,具体来讲是多媒体技术。其实信息的力量远远不止如此,更高级的运用就是建立数据库。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一个数据库,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使教师可以分享自己所掌握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也可以共享试卷、习题、文本,教师还可以在这个数据平台上商讨修改为考试出的卷子。这样不省去许多麻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储存了基本的历史信息,如大事年表、名人故事、史家名言等,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加深他们的记忆。

说到底,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授课的魅力,还是要不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吸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有互联网的帮助,信息越来越畅通,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学术成果不断更新,各种史学资料应有尽有,随时可以打印出来,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上的资源,鼓励他们拓展知识面,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为学生推荐浅显的书籍,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总之,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人类有益的探索。面对新课标改革的潮流,广大教师群体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改良创新自己的教学。当然,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而忽视内容的务实,是难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的。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无力感,为初中历史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黎康乐.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3):49.

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室管理

引言

徐州工程学院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地处苏北,各方面的资源相对薄弱。与一些老牌高校相比,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方面没有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基础。但在徐工实验人的不断努力下,2013年,我校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顺利入选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随着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增多,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

一、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1.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我院经过长期探索,现在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在2015年新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在原先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形成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化学实验2和基础化学实验3,分别负责无机与分析,有机合成,以及物理化学测量的实验教学[1]。其次,精减了课时,原先的48课时被减少至32课时。主要删减了大量验证性实验,加入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再次,将仪器分析实验、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改成实验周的形式,让学生有整块的时间参与大型实验,以便更好地投入。

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我院与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首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徐州市纤维检验中心、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及徐州安泰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作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一线生产,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内。

二、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运行机制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一层由分管实验室的副校长负责,教学设备处负责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的招标采购。学院一层实行示范中心主任负责制,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实验室的各种资源都可以集中管理,分工到人,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出现问题,立即可以责任到人,减少了扯皮和推诿现象的发生。

2.实验室建设[2]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科研条件,我院购置了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如凝胶色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试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等,这些设备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近期,我院又申请到了中央财政项目,准备创建仿真实验室,再购置一批如粉末衍射仪、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等大型仪器。有了这些硬件作为支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科研水平将会有长足提高。

3.大型仪器的管理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大型仪器实行“服务教学、兼顾科研、专管共用、资源共享”[3]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学设备处花重金购入了实验室管理系统,与门禁系统相结合,大型仪器的使用实行网上预约,对学生全面开放,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率。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都可以承担起300多人次的毕业设计。

当然,学生在独立仪器前,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只有培训合格的学生,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才会在实验室的管理系统中批准学生的门禁。为了满足使用需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常组织大型仪器的使用培训,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要。

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实验技术人员短缺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有专任人员6人,不但要为本院的三个专业及化学相关院系开设实验课,而且要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同时要完成大型仪器的管理、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的管理、试剂的入库与领用等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尽管每天劳碌奔波,仍然难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4]。希望学校和学院能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确保实验室工作的稳步进行。

2.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拥有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仅有6台,只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无法满足本院教师的科研需求。化学化工类的大型仪器设备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建设所需经费巨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仍希望学校可以加大经费投资力度,使老师有一个更好的科研平台。

3.实验准备间面积窄小[4]

在化学实验室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相对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但是我院由于实验室面积有限,实验准备间的面积十分窄小,仅能存放少量试剂,大部分试剂只能放在学生上实验课的实验室内。实验教学时,人多拥挤,学生稍不注意有可能碰翻试剂,不仅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结语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搞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既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如果今后在实验队伍的建设、实验经费的投入、实验室规划和配置等方面采取更合理的措施,则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奎,朱亚先,胡荣宗,夏海平.建设现代化的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17-821.

[2]曾尊祥.5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参观浅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92-94.

篇7

关键词:外交使节;汉语教材;词汇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19-03

一、引言

为推广汉语,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汉办为驻华外交使节开设了每周一次的汉语学习班。由于课时有限,课程类型只设置了综合课,一学期中除了文化体验课,一共编写了九篇课文进行教学。其教学对象为驻华外交使节,教学课时有限,每周上一次课,每次课两个学时,带有短期速成的特点,学习者需要学习能实际应用到大使馆、外交宴会、简单外交交谈及日常外交事务等方面的汉语。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特殊性,由这九篇课文组成的一册教材才具有其独特之处。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哪些词语、教多少、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怎样标注词性和注释,等等,都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否则将最终影响到汉语“教”与“学”的质量。本文从呈现方式、词汇量和重现率、词性标注和注释、词处理和字处理几个方面,对中级班的一册教材的词汇处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有助于将其编写上的成功之处推广到其它类别化教材的编写,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为今后驻华外交使节汉语学习班的教材编写提供有益借鉴。

二、词汇呈现方式

一般来说,词汇的呈现方式主要分为随文出词和按功能或话题出词两种。初级汉语教材一般采用随文出词的方式,因为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驻华外交使节汉语学习班虽分为初级和中级,但他们初级和中级的概念不同于一般大学里留学生班的等级水平,这里的中级学习班是由之前参加过一期汉语学习的使节们组成的,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当于一般留学生的初级水平,因此本册教材主要采用了随文出词的方式,将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与课文中的句子结合起来,以帮助学习者的理解。但是随文出词也有其弊端,有些同一话题的词语常常分散在不同的课文,出现一个学一个,不利于学生将同一话题的一类词集中起来识记和理解,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册教材采用了课后补充词语的方法,第三课最后附加了一些办公室用品以及公司常用词的词汇,第四课则附加了客厅里各种家用电器、家具等词汇,第七课附加了与机场、旅行和宾馆住宿有关的词汇,这些词语都配有彩图,生动形象,可供学生查阅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随文出词的不足。

三、词汇量及重现率

1.词汇量

本册书共有九课,其中第九课为复习课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重点词汇、句型等,以应对结业考试。除开第九课及课后补充词汇,其它八篇课文的词汇量分布如表1所示。

八篇课文的生词表一共包含222个生词,平均每篇课文的生词量为27.75,对于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不算大。但是,据笔者辅导的的一位大使反应,觉得生词太多,记不过来,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词汇分布不太均匀,最少的一课只有15个,最多的高达40个,学生对本册教材词汇的分布不太了解,学了生词较多的几篇课文,就留下了词汇量大的印象;二是外交使节们大多数工作比较忙,课后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多,加之要练习口语、完成课后作业,专门用于记生词的时间自然少之又少,那么即使20个生词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多的了。但教材的词汇量实际上并不算大,主要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这个汉语学习班的一个特点,需要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调整。

2.词汇重现率

邓恩明指出:“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率远低于第一语言习得的成功率,其原因之一在于接触语料的多寡以及材料在学习中再现的频度。”也就是说,想要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不仅要接触大量的语料,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重现语料,以加深印象,帮助学习者将这些语料内化到自己的长时记忆当中。但是考查完本册教材的八篇课文,生词整体的浮现率极低,只有为数不多的如同事、邮件等常用词有较高的浮现率,很多生词学过一次之后,整个学期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再现给学生,这可能是受话题的影响。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新的独立的话题。外交使节们上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可能是想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展示与各个话题有关的词汇,但这样做顾此失彼,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生词,但无法及时将这些生词复习、内化到自己的记忆当中,变为“熟词”。如何平衡词汇量大小和重现率的关系,是今后此类教材编写要着重处理的一个问题。

应云天认为,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之后的第四五天,所以复习最好在识记后的第四天之前,以后间隔的时间可逐步放长,譬如隔一周,隔两三周,过一个月等等。张庆林指出:“为了和遗忘作斗争,需要从复习的时间和次数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时复习,抢在遗忘大塌方之前加固堤坝,比垮了再修的代价更小。”桂诗春也说:“分散是为了增加重复,但是分得太散,在未重复前就遗忘了,也没有用,因此又要相对集中。”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该班只能没周六上一次课,每两次课中间相隔七天,如果学生课后自己不复习的话,上次课所学的生词到第二次课就忘得差不多了,为了“抢在遗忘大塌方之前加固堤坝”,汉办为每位学员安排了一对一辅导,保证他们新课之后至少能有一次复习机会,学员可以再深入具体地学习一遍生词,这也是解决词汇重现率低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词性标注与注释

1.词性标注

汉语兼语词比较多,即使不是兼语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同一个词也可能是不同的词性,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性标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词性标注错误,会给学习者造成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而言,词性的标注应随文而定,即某个生词在课文句子里是什么词性,就标注为什么词性,下次在另一个语境里是另一种词性,再标为另一种词性,没必要将这个词所有可能的词性和用法一股脑儿全抛给学习者,这样只会造成记忆上的混乱,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本册教材的生词标注模式为:生词――拼音――词性――英文注释。词性的标注遵循了随文而标的原则,适用于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教学。其不足之处有两点:①编排上的硬伤,第一课的“夏威夷”和第二课的“纽约”单独列为专有名词,可是第三课的“瑞士”和第七课的“日本、韩国、全聚德”又是混杂在整个生词表中的,这点不足只要稍加调整即能修正。②离合词的词性标注未体现词语使用的特点,以典型的“见面”为例,教材中只标注为“V”,学生不知道其为离合词,就会导致“今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及类似的偏误,现在比较新的一些对外汉语教材的做法是将离合词标为“V(O)”的形式,可资借鉴。

2.英文注释

参加该学习班的外交使节来自不同的国家,母语背景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用他们各自的母语对生词进行注释,而他们基本上都会英语,因此本册教材的生词全部采用英语注释。但是,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物体和概念,中英文中很多词语在词性、搭配、感彩、文化因素等方面并不对等,英文注释如不考究,反而会影响对生词的学习。本册教材的某些英文注释有待改进:①如“见面”注释为“to meet”,而英语的“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可以说“I met my friend today”,但汉语的“见面”是离合词,是不及物的,不能说“今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再如“辞职”标为“to quit”,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辞职”是指辞掉工作,而英语的“quit”对应的为“辞去;戒掉”等,参照此类注释,学习者极有可能造出“我想辞职工作;我一点要辞职烟”的错误句子,对于这类词的注释,除了在词性上体现其特点外,还可以再在英文注释后加上“和……见面”的固定搭配,进行“打包”教学,从源头上帮助学生避免错误。②“帮”和“帮忙”的注释都是“to help”,学生可能根据注释造出“谢谢你帮忙我”、“你能帮助我一个忙吗”等错误句子来,如何在注释中体现“帮”和“帮忙”的不同,这也是今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汉译英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词处理和字处理

汉字有其独特的书写系统,是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难点。在该班未单设汉字课的情况下,如何将词汇处理与汉字处理结合起来,能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识字和辨字,这也需要一定的思考。本册教材充分重视了汉字的重要性,从汉字书写、偏旁意义、例字组词等方面强化汉字的学习,同时将汉字处理与词汇处理、文化因素联系起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体会汉语和汉字的博大精深,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有些课文还以彩图的形式展示了一些独体字的甲骨文字形,非常生动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对汉字和汉语的兴趣。以第四课为例,见表2。

该表是第四课内容提要部分的表格,学员们通过这类表格,学到了一些构字能力强的部件的意义,为今后同部首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举例字大部分为本课生词或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同时,还能引入一些文化内容,如讲“纟”可以提及丝绸文化、丝绸之路,讲“茶”可以简单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如此一举多得,“教”和“学”效果也极佳。另外,每课后面的第一个练习题即为本课重点汉字的书写练习,给出例字书写笔画和笔顺,帮助学生练习汉字的书写。

六、结语

本文从呈现方式、词汇量和重现率、词性标注和注释、词处理和字处理几个方面,对驻华外交使节中级汉语学习班的教材的词汇处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优点,亦提出了存在的不足,目的不是对该教材的批判,而是希望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为将来同类对外汉语教材甚至是非同类的对外汉语教材提供有益的借鉴,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更加实用化、时代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邓恩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心理学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方清明.对外汉语教材词性标注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

[4]唐艳红,董明.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重现率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篇8

一、探究内容的具体把握

探究内容的具体把握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很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首先这个课题不能与我们实际的教学内容相差太远,毕竟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依据教材来进行发挥,探究的课题如果脱离教材,其实际意义就不能够体现。其次这个课题的可研讨性和延展性如何也是需要我们衡量的重要方面。可研讨性和延展性主要体现在探究课题的难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课题内容太过简单会导致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那我们的课堂效果就不能达到,而如果课题难度太大,依照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理念根本就无法完成课题的探究,这样结论就需要依靠老师的指导,探究结果无法从学生中得出来。因此,课题难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上需要我们教师仔细考量,为打造一个生动有效的课堂,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以达到最满意的课堂效果。同时,合理的课题还需要考虑到课题和教材知识的直切度,不仅要使课题内容与教材相关,还需要课题内容能引出具体的课本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与课本知识挂钩,提高探究效率。

二、课堂氛围的充分调动

中学化学课堂中最怕的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这样的课堂根本没有效率,因此,我们尽力根据探究性学习理念充分调动化学课堂氛围。在化学课堂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实验的进行,一个反应的进行可以让同学们看到神奇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化学的奇妙,教师可以当堂做一个实验,既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不只是停留于简单的化学方程表达。化学的内容十分复杂,包含的知识点也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将一个阶段中学过的知识进行总体记忆和复习,总是各出奇招。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有奖抢答的形式,分为几个组进行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还能将重点知识进行温习。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课堂上单纯老旧的教课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很有必要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状况。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当一次主角,让学生自己对课本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倾听和建议,我们可以听到学生平时不会表露出来的新鲜、热烈的想法,他们用他们这个年龄独特的视角去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并且进行交流远比我们硬生生地将答案告诉他们强得多。当然,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解答,当然更多的是引导的作用,这个建议的程度需要教师进行把握,既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又能让他们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其实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让他们知道化学并不是一个呆板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有意思的科目,热情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认可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四、化学知识的生活体验

篇9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教

学;思路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的功能逐渐得以显现,它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现如今,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初中历史是所有课程的重点,历史是对以往走过的路的总结和回顾,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思路框架的构建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实施者,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思路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路大多由教师一人制定,很多老师都是凭借经验想当然的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道具。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诉求,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主体角度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的想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主体角度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思路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这一过程进行中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需要,看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改变以往的教学计划,使教学的各个细节都与学生的理念相契合,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众所周知,我国以往的教育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课堂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道具等等都是教师的主观行为。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同学存在惧怕老师的思想,导致他们不敢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学习中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从学生主体角度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思路,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将教学真正变成为学生服务的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敢于发问、敢于探讨。

第四,有利于完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现如今,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革新,学生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核心,从学生主体角度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思路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过程。通过两者的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改变教学思路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某初中历史教师就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征求学生的意见。在调查后教师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视频、音乐、辩论等教学形式引入了课堂,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如何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路框架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从学生主体角度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思路框架构建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因此,下面就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简单谈谈如何将学生至于主体地位,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1.初中历史教学思路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思路构建的有效与否主要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水平还没有那么丰富,其主体意识还不够强烈,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初中历史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要时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而言,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让学生发言总结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

2.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个性极度张扬的时期,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一直集中精力进行听讲。针对这样的现象,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坚持教学策略的创新。

第一,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通过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为了缓解学生长时间课程学习的疲惫感,提升课堂兴趣,某初中历史教师就在课堂的中间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结合教师教学的内容讨论外国的殖民扩张与我国的解放运动的异同点,并派代表进行回答,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第二,音乐教学法。我国很多的中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将音乐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从而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播放慷慨激昂的《组歌》,让学生聆听到优美的旋律,切实感受到的艰辛历程。这样一来既做到了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3.初中历史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

众所周知,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评都是简单的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判,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也只知道进行测试,采用灌输方法进行授课。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固有的观念,坚持评价方式从学生主体的角度予以思考,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其分数不仅要结合考试成绩,还要加入课堂表现、课外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等,从而保证科学评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主体角度探讨历史教学的思路,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实施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玮.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51

[2]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3]杨晓宁.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刘.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36-03

1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很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所以称为“文化”,是因为它具有广泛性、传递性和极为深刻的教育性。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可以断言,再过几年,该课程必然下放到高中学习阶段。根据大纲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为达到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上机实践操作这一教学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蓝本,教师一项一项地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各项操作步骤,然后学生上机遵循教师的操作步骤学习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上机时总认为教师所传授的操作步骤过多,且每个步骤听起来比较简单而不屑一试,但真正让学生独立做出一项完整的任务却又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往往使得上机操作课的效果无论是从教学组织还是从教学效果上看都不十分理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组的成员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来改革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2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所学知识的可操作性强。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非常突出。由于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实用型人才,这些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4.2 案例教学法适应“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技能:一是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稳定的维护;二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三是能高效灵活地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工作、学习提供服务。要掌握这些技能,主要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途径来实现。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的要求并指明操作的详细步骤,学生会感觉枯燥,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另外,计算机操作步骤的不唯一性也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完全告诉学生操作的各个细节。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施方案探讨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用案例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可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3.1 突破传统教材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我院近几年采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其内容编排大同小异,涉及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操作系统介绍、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网络基本知识等内容。前几年在介绍这些内容或操作过程时,偏重理论的灌输,在操作技能上着重介绍操作的步骤与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将各知识点和操作过程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操作技能,却没有独立维护计算机系统、用计算机办公、用计算机学习、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恰恰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违背。

目前,社会上对各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不外乎也是这几种基本能力:一是能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二是能用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文字办公;三是能高效地应用网络进行办公、学习和交流;四是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辅助设计。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这四类能力为原则,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解。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解的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3.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案例教学法的规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每一个案例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这个案例所掌握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并能做什么?二是要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技能?三是学生学完一个案例后应该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要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教师除了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之处,还要在课堂上简洁明了地讲述清楚这三个问题。本文以表1所示的案例3为例,阐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3是用Word制作政府公文,在这一案例教学的课堂上,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用Word办公软件制作政府公文,也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案例所学的是Word办公软件;接着提出政府公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即使知道了格式,在Word环境中如何编辑排版?因此,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第二个核心问题:我们要完成这一案例,需要了解政府公文的排版格式(教师提醒学生,这个格式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的),同时还要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制作一份政府公文的全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强调公文各个要素的格式,而忽略如何设置成某种格式的步骤,最后,向学生展示一份完整的政府公文,也就是告诉学生:你们在完成这个案例后,要能制作出同样的或者更好的作品。通过案例教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1 引入案例教学法,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要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备课,尤其是案例的选择、批改作业等环节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开发高效实用的作业批改系统,二是在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上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能会与现行的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能力考核办法出现冲突

进行教学改革后,由于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机操作辅导模式等与传统的教学要求有所变化,如果用现行的教师管理办法、能力考核办法进行管理与考核,很可能影响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教师实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主动协调,以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卓然.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 XP与Office XP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扬树新.案例教学法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1).

[3] 王纪中,等.高等教育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 蔡家树.各行业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N].电脑报,2005-6-15.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投稿日期:200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