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4:0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篇1

(一)教材简析。

《青花》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单元“抓住文章特点,并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的训练重点,联系学情,我从四方面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透过人物的刻画来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从中领悟作者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我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合作、探究、反馈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圈点批注来披文入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让学生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图片,引出课题。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我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青花瓷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和图片,交流青花瓷的资料,拉近了学生和青花瓷的距离。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趣。

这节课我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层次,让学生对中国的青花瓷艺有初步的了解,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要“我”寻找残缺青花,“我”苦苦寻觅,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一条线四个点的教学模式:一条线是围绕“苦苦寻觅”这条线展开教学,四个点是赏“苦苦寻觅”的词语,找“苦苦寻觅”的原因,品“苦苦寻觅”的过程,思“苦苦寻觅”的结果。

(一)赏词语,复习导入。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把课后积累的优美词语读出来,然后课件显示词语。(如饥似渴 锲而不舍 纷至沓来 灵光一闪 茅塞顿开 迫不及待)我让学生边读词语边想意思,并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样的导入既引导学生调动积累优美词语的积极性,又能抓住重点词语在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又为下面的学习活动理出教学框架。

(二)找起因,引起下文。

我提出问题:“‘我’为什么要‘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呢?”设计这个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又可以很好地引起下文。

(三)品过程,悟出真情。

我直接提问:“我”苦苦寻觅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了第一课时学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学生不难说出:修复、复制、超越。(同步板书)“苦苦寻觅”这一部分,我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了一个学习要求,贯穿着“修复青花”、“复制和超越青花”这两个环节。

1.修复青花

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学习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16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是怎样修复、复制和超越青花的?父亲的神态有怎样的变化?(2)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3)写上批注,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归纳总结出阅读方法:读文找句,抓词披文,批注悟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和“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引导学生抓住“锲而不舍”和“历史的遗迹”来理解意思,写上批注,体会作者的情感。再让学生从两个“在”中体会深刻含义,最后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出父亲不满意。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归纳总结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一两句重点句,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汇报,我相机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指导感情朗读。

2.复制和超越青花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我复制和超越青花的内容。

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是参与者,而且应是组织和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适度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当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应相机引导,及时点拨。

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三句话:(1)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2)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3)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第一句话我先让学生理解“瑕疵”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说说修复和复制的区别,通过对比,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第二句话我引导学生从“茅塞顿开”和一个感叹号中体会情感。第三句话我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和“完全吻合”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复制和超越青花”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让学生自学,主动探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抓住三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突出了重点。

(四)思结果,升华主题。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的活动:“‘我’苦苦寻觅的结果怎么样?”通过互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句话的含义。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总结全文,升华了主题的目的,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板书

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高度凝炼,构建出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如同将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在学习中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犹如共乘一舟,抵达批文入情、挥幽揽胜的境界,达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6分)

1.

(6分)多音字组词。

sā________

sǎ________

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nàn________

nán________

2.

(8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茶________

禄________

邀________

掂________

荼________

绿________

缴________

踮________

3.

(6分)画龙点睛。(我会选词填空)

________水

波浪________天

________不绝

________道

________声

________人

4.

(3分)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yǎo

shuǐ

jiān

chá

hu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茶经》的作者是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写的。(修改病句)

②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改成转述句)

6.

(13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改为前果后因的说法)

(2)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写生动。

金奎叔像________似的把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

我们碰见了鹅就像________似的远远地躲开。

大陀螺摇头晃脑,就像________似的,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3)照例子,用上下划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例: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7.

(5分)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针对这一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8.

(5分)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9.

(6分)选择正确读音

太阳(yɑng

yáng)

________

斧头(tou

tóu)

________

他俩(liǎ

liǎng)

________

潜入(qiǎn

qián)

________

纪念(niàn

liàn)

________

命名(mín

míng)

________

10.

(6分)形近字组词

葱________

漆________

性________

丛________

膝________

姓________

1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én

xiān

yàn

zhuāng

bàn

ān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波涛汹涌

②无边无际

13.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回眸

②诞生

14.

(3分)写出反义词。

详细—________

提高—________

发展—________

15.

(4分)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__

堆________

壤________

镶________

16.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烹________茶

功名利禄________

惊愕________

17.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毫不________

功名________

源远________

18.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9.

(5分)读课文《陆羽与》说说句中双引号的作用。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②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A

.

引用

B

.

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22.

(5分)默读课文《陆羽与》,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23.

(5分)读《陆羽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4.

(5分)阅读课文《陆羽与》选段,回答。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①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25.

(5分)读《陆羽与》

说说,《茶经》是怎样一部书?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1、

21-2、

21-3、

22-1、

23-1、

篇3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2分)

1.

(4分)多音字组词。

xǐng________

shěng________

xì________

jì________

2.

(8分)根据三国事件填写人物。

盗书________

败走华容道________

借东风________

七步吟诗________

借荆州________

乐不思蜀________

走麦城________

舌战群儒________

3.

(2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请求指教________

②一个人对自身的信仰的坚定。________

4.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5.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保持

②仍然

6.

(6分)形近字组词

葱________

丛________

漆________

膝________

性________

姓________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擂鼓

呐喊

隐晦

8.

(3分)写出反义词

聪慧—________

对面—________

动静—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组词

借________

腊________

提________

堤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埋伏

②慌忙

11.

(5分)抄写词语

天文

奇门

交纳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是伟大的奇观。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13.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②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________

可喜________

15.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回报________

果然________

16.

(5分)扩句

①发展表明了优越。

②梨树开花了。

17.

(5分)缩句

①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②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8.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②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20.

(2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谈笑风声________

委屈求全________

21.

(2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 ________

②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________

22.

(4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风尘仆仆

________

________

②积极积极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请退后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一声响,司马懿的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柱子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1)“神机妙算”的反义词:________。

(2)“遇皇而开”的意思:________。

(3)司马懿为什么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4)看完这封信,司马懿为什么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4.

(5分)课文《孔明借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1、

23-2、

23-3、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89分)

1.

(8分)根据三国事件填写人物。

盗书________

败走华容道________

借东风________

七步吟诗________

借荆州________

乐不思蜀________

走麦城________

舌战群儒________

2.

(4分)多音字组词。

xǐng________

shěng________

xì________

jì________

3.

(3分)写出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它也试着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________

②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________

③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________

4.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和谐

②安慰

5.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粗壮

②稠密

6.

(2分)两,共________笔,组词________。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擂鼓

呐喊

隐晦

8.

(3分)写出反义词

聪慧—________

对面—________

动静—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组词

借________

腊________

提________

堤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埋伏

②慌忙

11.

(5分)抄写词语

天文

奇门

交纳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是伟大的奇观。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13.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②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________

可喜________

15.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回报________

果然________

16.

(5分)扩句

①发展表明了优越。

②梨树开花了。

17.

(5分)缩句

①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②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8.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②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20.

(2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谈笑风声________

委屈求全________

21.

(2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 ________

②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________

22.

(4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风尘仆仆

________

________

②积极积极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请退后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一声响,司马懿的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柱子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1)“神机妙算”的反义词:________。

(2)“遇皇而开”的意思:________。

(3)司马懿为什么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4)看完这封信,司马懿为什么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4.

(5分)课文《孔明借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8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1、

23-2、

23-3、

篇5

[关键词]备文本;四种意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学拼音、认汉字与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整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体现了价值观的引导和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的整合;选文典范,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呈现方式灵活,课后练习留给师生宽广的空间。理解了这些特点,教师在备课中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就能使语文课堂提纲挈领,舒展活跃。

一、要有全篇意识。新课标教科书有些知识点在课文中无法体现出来,而这些知识点对理解课文又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编者就以课后思考与练习题、语文园地的形式提出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语文园地,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大意、思想、情感等。典型的题型有:

1.直接引出对全文把握的思考。如: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六年级下册《匆匆》)。

2.以问答题形式出现几个小题,逐步引导直至能把握全文。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六年级下册《6北京的春节》)

3.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几个小题,强调很简短的重点,逐步引导直至能把握全文。如(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再读一遍。(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又如: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 )( )( )(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

4.要求讨论全文表达特点。如:你发现本课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和同学交流交流。(六年级下册《15凡卡》)5.填写表格,理清思路。如: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五年级上册《11新型玻璃》)。

二、要有专题意识。实验教科书按专题编组,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所以所谓专题意识,就是学习每组教材之前,要充分领会每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既是学习重点,也是练习设计的出发点。比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篇6

【关键词】优化课程教 综合性强 启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05-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材中的语言无不布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学习兴趣。然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是薄弱环节。鉴于此,在组织学校教研活动时,大胆尝试"集体备课中怎样将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整合"。布置这一任务后,老师们通过大量阅读,精心准备,果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文课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整合

通过钻研,老师们发现:品德教材有许多方面内容和语文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具有可兼容性及同构的知识。

(一)《品德与社会》和语文课文内容的整合

品德的教学目标与语文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能够把握好学科整合尺度即"以文载道"中的"道"的尺度,也就是思想内容与道德情感。上课时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了。同时,品德课上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方式能促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达到整合要求。

(二)作文课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整合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其编排与语文课本一样,把主题相似的内容编成一个单元,仔细探究每个单元的内容都能为语文课本的习作训练服务。如: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六单元的主题"成长记录册"有《我爱你,母校》一课,能为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板块的习作训练服务。上好《品德与社会》--"我爱你,母校"这一课,必将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并以课内活动相关事例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不仅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要发。字里行间就会流露出自己对母校对老师的爱的真情实感。习作训练便迎刃而解。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语文课与科学课的整合

(一)语文课文和科学课整合

如:语文课中的《捞铁牛》一课,老师在课上通过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用绳子的一头栓铁牛――绳子另一头拴在装满泥沙的船桨上――铲掉泥沙――靠水的浮力铁牛会渐渐从淤泥中――行船靠岸――捞出铁牛。通过实验学生从捞铁牛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铁牛是靠浮力的原理从淤泥中拔出的。同时,也和科学课《浮力的产生》一课的教学珠联璧合,起到了两者"互补",两者"双赢"的良好效果。

(二)作文课与科学课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科学课上的各种实验,最容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体会观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再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出刚才的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议一议实验现象及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课与音乐课的整合

很多教师都能想到给课文配上恰当的音乐,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想象力,再将想象内容转化文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就弥补了语文课堂枯燥的读、写、讲的不足。但是,在借助音乐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只有有机、恰当、巧妙的将音乐与理解课文整合,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语文课与美术课的整合

美术与语文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在教学中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互为利用的。在语文课堂中,若通过各种直观图片观察、欣赏或生动的动画演示,将使抽象的教材生动化、形象化,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课堂效果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1.将美术与语文整合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个性化。

2.将美术与语文有机地整合在作业设计、写话练习中,会更具开放性,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篇7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hǎo

xiàng

fēng

jǐng

men

shí

ku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读拼音,写词语。

shā

jūn

fán

zhí

liáng

shi

shè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ū

cài

zhì

l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选择句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①自从开展了________(保卫

保护)环境的活动后,同学们更加________(

爱护)花草树木了。

②经过三个多月的________(艰苦

艰难)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________(艰苦

艰巨)的任务。

③明明他们________(继续

连续)三个周末都没休息,大家都在________(紧张

紧急)地准备英语考级。

4.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光辉灿烂。________

(2)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_

(3)行为放肆,言语荒唐,没有礼貌。________

(4)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________

5.

(3分)按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内容,选择词语填空。

①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________(纪念

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②“哦!”我________(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③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________(愁容满面

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6.

(8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浒________传(hǔ

xǔ)

北风怒号________(háo

hào)

咳嗽________(sù

sòu)

追悼________(dào

diào)

冠________军(guān

guàn)

五更________(gèng

gēng)

扎________绷带(zhā

zā)

敷________药(fū

fù)

7.

(5分)扩句

①挽联挂满了墙壁,花圈堆满了屋子。

②青山是归宿。

8.

(5分)火红的彩霞,浓重的大雾,细细的小雨,飘落的树叶……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你见过哪些自然景观,先想一想,再写几句连贯的话。

9.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羞愧——________

深奥——________

微弱——________

详细——________

马马虎虎——________

爱戴——________

10.

(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

改为: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①周先生写的东西我看不清楚。

②自己的病情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11.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②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12.

(1分)根据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形容经过许多艰苦困难。________

13.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②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14.

(3分)填上动作词。

________鞭炮

________花灯

________鹊桥

15.

(5分)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________

②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________

③一下子明白觉悟了。________

④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________

⑤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________

16.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文中哪些内容能与这两句诗相印证?各自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7.

(5分)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一桶水倒在干沙滩上,立刻水无影无踪。沙子表面上湿鹿鹿的,吸满了水,抓一把却挤不出一点水来。所以沙子并没有把水吸进去,却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能算“过水”。这样的沙子在经过风吹日晒,就会立刻干燥如故了。

18.

(5分)读句子,联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内容,把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写下来。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9.

(5分)改为“被”字句

伯父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车夫。

20.

(5分)想一想,练一练

你能将“我们都喜欢这些孩子”这句话,不加字、不减字、只调换词序,变出几句话(意思不必相同)吗?

21.

(3分)看拼音,写词语

huǎng

rán

zhāng

guān

dài

lún

tūn

z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7分)

22.

(5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都是什么吗?作者是谁?

23.

(5分)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在救护、资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脸上“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请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说说当时鲁迅先生的心里在想什么?

24.

(17分)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仙人掌

我家的“小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像火一样红的鸡冠花,有洁白如玉的兰草花,还有月季花、迎春花。这些花迎着灿烂的阳光开放,直惹人喜爱。但我最爱的却是那身上长满刺的仙人掌。说起来,还有一段经历呢。

记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拿着一个大纸包,我知道又是花。连忙打开一看,咳!

竟然是一盆长满刺的仙人掌,既没有好看的颜色,又没有好闻的香味。于是,就把它放在“小花园”里了。

我一连几天都没给它浇水,心想,大概枯死了。可是我跑到小花园一看,呀!仙人掌不但没有死去,而且很健康。

去年冬天,我得了腮腺炎,腮帮子肿得厉害,又疼又胀,难受极了,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后来,爸爸找了个偏方,就是把那棵仙人掌切下半截,拔了刺,捣碎,给我敷上。嗬!还真有效,肿处觉得凉凉的,不那么火辣辣的了。我想起那棵仙人掌,便跑到“小花园”去看它,只见它被切掉了头,刀口处渗出一粒粒小水珠。为了我,它也许会死的。

又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就跑到“小花园”去看。只见它的伤口干了,留下一条灰白的伤痕,可全身还是绿油油的。仙人掌居然活下来了。

带着伤疤的仙人掌坚强地站在角落里,在众多的花丛中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

(1)根据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兰草花

________的伤痕

________的仙人掌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火(辣辣)

绿________

金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有:________

(4)爸爸拿来仙人掌,“我”刚看到它时喜欢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它却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1、

2-1、

3-1、

4-1、

4-2、

4-3、

4-4、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6-2、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7分)

22-1、

23-1、

24-1、

24-2、

24-3、

篇8

【关键词】 有效预习 激发预习兴趣 教给预习方法 适时检查 适当激励

在我县全力推进“高效课堂”活动的引领下,我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教研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节节高。“预习”这把有效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不再被束之高阁。通过反复地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但收获的同时我却在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实现“无效预习”向“有效预习”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入手。

1 激发预习兴趣是关键

在传统的预习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做这么几项预习活动:一是读,朗读(默读)课文N遍,将生字读准,课文读通;二是划,把文中的生字划出来,把文中优美的语句划出来,理解一下意思;三是抄,将生词抄写N遍;四是写,你读了文章有何感想,请写一写。不可否认,这种传统的预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对新授知识进行提前的感知和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这种一成不变的预习模式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开展预习活动,极大地抹杀了学生预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对预习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产生厌恶感。因此,激发学生产生预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完成预习作业为积极主动完成预习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预习形式自主选择。俗话说的好,“不管黑猫还是白猫,会抓老鼠的才是好猫”。不管采用怎样的预习方法,达到预习效果的才是好方法。学生个体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就“读”而言,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轻声诵读,有的喜欢无声地默读,有的则喜欢边读边写。一种模式下的预习,学生就好比老师手中那根长长的风筝线被拽的死死的,这样不仅压抑了学生学的创造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影响到预习的最终效果。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里孩子能自由飞翔,展翅蓝天吗?在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整体预习”实践过程中,我倡导无方法的预习,也就是采用你觉得舒服的方法去预习。可以是学习课文前的先知预习,可以是学习课文中的再预习,可以是独立预习,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是书房中独自一人的静思,可以是走廊上两人的相互提示,可以是教室里七嘴八舌的探讨,可以是抄抄写写,可以是读读背背,可以是圈圈画画,可以是网络查询,可以是可爱的便利贴记录,可以是精美的笔记本记录……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无论学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预习活动,只要可以引发思维的碰撞,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就行。

1.2 预习作业灵活创新。预习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的差异,对这种“碰撞力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又抄写词语啊!我都能默写了,真没劲。”“又要作批注啊,我真不知道写什么。”“又要写读后感受,真头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因材施教”,我将预习作业基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抄写类作业、思考类作业、拓展类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需要,选择不同内容的预习作业。像刘焕、张永超、杨登翰等同学可以选择“抄写类作业”,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夯实基础知识,稳扎稳打;孟乔、任永豪、刘旭升等中等生就可以选择“思考类作业”,比如划分段落,针对课后思考题简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有一点难度又不会吓倒他们而产生畏惧情绪;那些学习自主能力强,有极强上进心的尖子生(许晴、宁文豪、杨奔、王龙、辛蕊)可以选择拓展类作业,比如收集资料,拓展阅读,在课文中写感悟或作批注,写读后感、续写、仿写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满足他们挑战自我的心理需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留住孩子的那份热情,保护孩子的那点兴趣,发挥预习的自主性刻不容缓!

2 教给预习方法是保证

古谚曰:“授之于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之以渔,供人终身受用。”这句话启迪我们老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2.1 巧用符号巧标记。在指导学生预习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新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0”标出;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义;遇到优美的句子用“……”标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等,没想到学生乐在其中,都用彩笔做好了标记,预习一下就显得井然有序,有章可循。

2.2 做好批注悟感情。在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热身活动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应教会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在书中空白处有针对性地作批注的预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2.2.1 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头、结尾及一些重点的段落旁都是作批注的好地方。

篇9

一、课内外链接:立足名家名著,增加阅读积累

1. 教材重组――语言重构,内容组建。

许多名家的作品是散落在教材的各个册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有时不妨对课文进行重组,将某位作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探究。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综合复习”的《养花》时,可以让学生重温已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四年级上册的《猫》、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以及刚学不久的《北京的春节》,这样学生就会对老舍的幽默风趣、老舍式的语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其人,近其道”,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而细致地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可以联系其生平介绍,让学生明白,因为作者呆在德国,所以他看到德国街头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己种的花摆在窗台上让过路的行人欣赏;也正因他呆在德国,没有亲人的陪伴,所以会异常怀念自己的亲人,怀念自己过世的母亲。两篇文章一对照,再去阅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这本书,学生的理解将会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

2. 单元导读――情感引导,对比阅读。

从教材的编排角度看,每一组都有学习主题。选择同一写作对象,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感受选材立意的别具匠心,有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比如,同样是童年生活,林海音笔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体现了作者学骆驼咀嚼时的稚气、遐想驼铃时的天真,可以说,作者的童年过得趣味横生;而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愿意捉蜻蜓就捉蜻蜓,愿意抓蝴蝶就抓蝴蝶,童年生活随心所欲,无忧无虑。但是联系课外读物――高尔基笔下悲惨苦难的《童年》,学生就可以从主人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时常忍受毒打的现象中,发现童年是有不同色彩的,有玩耍嬉戏时的快乐,也有为生活所迫的艰辛。这样学生对于童年的认识就比较丰富多彩,多角度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

3. 作家牵引――作品牵头,名家引路。

从《窃读记》中我们认识了作家林海音,进而走进《城南旧事》,我们了解到那幅美丽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画面,对《城南旧事》就有了新的认识。再如,从《斑羚飞渡》《猎狐》《第七条猎狗》等一系列的动物小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进而走进他的更多小说中,就会认识他喜欢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的写作特色。

二、课内外兼顾:以“三段式”教学,提升阅读能力

1. “三段式”阅读教学。

“三段式”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方式,指的是:教师立足课文,从教材结构、单元导读、名篇作家等方面开发出课外阅读的资源;学生利用平时记录的“图书名片”进行深度的文本交流与欣赏;最后学生进一步理解读物的内涵、写法,也由此产生更深层次的阅读疑问。

2. 基本流程。

主题确定后,师生共同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充足的时间保证下进行整体阅读。在阅读中,师生对文本内容整体回顾,对经典章节精彩回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体验文本内容。

3. “三段式”阅读范式。

以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一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为例,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这一组的单元导读是“童年”,根据“不一样的童年”这个活动主题,我们走进了高尔基笔下悲惨苦难的《童年》,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童年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阶段:借助“图书名片”,交流汇报欣赏。

根据“图书名片”,从浅入深,开展三个层次的比较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展开多角度思维。

第三阶段:升华阅读价值。通过再次读整本书,以聊书的形式开展阅读,重在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照下列环节展开:①探讨话题――什么样的童年是有意义的?②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与生活背景。③质疑:本书里你有所质疑或者尚不能理解的地方。④拓展阅读:成长类小说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地理知识;学科整合

新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而小学语文与地理这两门学科,看上去没有什么的联系,仔细分析文本,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着许多与地理学科相关联的知识点,尤其是在这学科整合日益广泛化的今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在教材中不断挖掘与相邻学科的整合。

一、结合文本地图,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

在这个环节里,地图应该是必不可缺的一件教具。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第十课的课题为《北京》,这一课中,对北京的美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平时,学生们就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北京欢迎你”等有关北京的歌曲,他们对北京这座城市非常喜欢,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之情。尤其是2008年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学生们都非常希望能够到北京看一下“鸟巢”和“水立方”。但是,北京到底在哪呢?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这些问题不断地在学生的心头盘旋,这个时候,就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位置的渗透。我拿出一张中国地图,给学生先指出我们家乡――涿鹿的位置,然后再指出北京的位置,告诉学生北京距我们有153公里,如果坐880公交车的话2个半小时多一些就可以到了,学生听了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不仅知道了北京离我们并不远,而且还知道北京就在我们河北省的怀抱之中,学生都兴奋极了,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很欣慰。

像这样需要渗透地理位置的课文还有很多,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外国名著选段《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以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地方都在国外,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们知道意大利、非洲、丹麦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他们和中国的距离。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位置的渗透,我想小学生从小就能够知道自己家乡在祖国大家庭的位置,祖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位置关系,这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强上好多倍,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联系民俗风情,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生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第十一课《难忘的泼水节》,描写了平易近人,与民同乐,入乡随俗的高尚品格。除此之外,傣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泼水节也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课文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景观知识的参透。总理的“对襟白衫”、“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不正是傣族典型的服装特色吗?总理手中的“象脚鼓”不正是傣族典型的乐器吗?傣族的泼水节、服装特色、乐器以及凤凰花的花瓣都是学生们应该了解甚至记住的人文景观。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都应该使学生们从小就应该有所了解,这对他们长大以后对于其他不同民族的了解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安排,像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草原》,六年级下册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等,通过这些课文要加强学生对蒙、藏、维等少数民族人文景观的了解。试想,如果学生们在电视或图片里见到某人的穿着或特色民居,马上就能说出这是什么民族,在什么地方,那该是多少得意的一件事情呀!

三、透视文本景观,了解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地理自然景观的课文非常多。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第十七课《长城》,不仅描写了长城的壮观,更对长城地理位置、功能,甚至建筑的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气魄宏伟、高大坚固的长城在学生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奇、秀、险;趵突泉的纯洁、活泼、有趣;黄果树瀑布的幻影绰绰;钱塘江潮来时的白浪翻滚、水天相接……无不令人身临其境叹为观止。在我国灿烂的诗歌文化中,蕴涵了很多人文地理知识。诗歌中涉及地理名称的比比皆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如果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可爱的家乡、美丽的祖国,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增强他们的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宝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真可谓千丝万缕,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了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中悟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