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

时间:2023-03-22 15:3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汶川地震纪念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汶川地震纪念日

篇1

回首坎坷、温暖的2008年,雪灾、干旱......经历过无数次灾难,我想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仅仅5分钟,仅仅5分钟!就把一座美丽的城市化作废墟,汶川告急、生命告急!汶川失去一切联系,我们完全不知道情况怎样。中国人民心急如焚,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通了!通了!有联系了”工作人员激动地大声喊起来。各地武警官兵、消防队员立刻出发,前往震区。马路应泥石流而不能通行,救援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斗,终于抵达。记者们看到眼前的一片废墟,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从前那座城市!死一般的寂静,仿佛在这里没有一个人。容不得武警官兵等救援人员考虑,便立刻开始救援。他们不顾余震的威胁,埋头挖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就出了一条条奄奄一息的生命。当晚,我们的总理爷爷便赶到灾区,一遍遍的对在第一线搏命救人的官兵们说:“时间就是生命!房子裂了、塌了,我们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一次次对关心亲人生命安全的人们说:“只要有一点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倍的努力!”

总理的鼓励像给了武警官兵们打了支强心剂,他们不分日夜,不吃、不睡、不休,牢记总理的告诫。对他们来说,被掩埋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慰藉。

篇2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由沉痛记忆的周期性重述而唤起的已经过去并将成为历史的历史,可称为“创伤性事件”。文章以汶川地震五周年报道为例,认为在创伤性事件的媒介影像呈现中,媒介通过创伤情境的营造、创伤叙说的架构,重构了受众对于创伤性事件的集体记忆,并进一步影响了集体认同。

关键词:创伤记忆;媒介影像;汶川地震;创伤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45-02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这是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与记忆。五年过去了,汶川地震后的每一个周年祭,纪念仪式、地震逝者与生者的影像在媒体中重述,唤起人们对这一并不遥远的事件之创伤记忆。这种由沉痛记忆的周期性重述而被唤起的已经过去并将成为历史的事件,可称为“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所隐含的特质,就是尝试建构具有重大意义的过去[1]。对于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每年事件发生日的纪念也愈来愈成为仪式化的过程,如何纪念与对待过去的伤痛,媒介发挥着积极的历史诠释作用。

汶川地震作为中国当生的重大创伤性事件,媒介在地震周年纪念时都会进行相关的报道,追忆逝者激励生者成为报道的基本主题。而在读图时代的大众文化背景下,汶川周年纪念专题中,新闻图片等影像成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本文以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站专题报道为切入点,探讨媒介影像如何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又如何重构人们的创伤性记忆?

一、创伤记忆与影像

创伤理论在当代文化批评及媒介发展理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创伤”理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西方理论学者研究在大屠杀等历史事件中人们产生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创伤,多见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探讨。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将创伤与社会文化甚至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当个人和群体觉得他们经历了可怕的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灭的痕迹,成为永久的记忆,根本且无可逆转地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文化创伤就发生了[2]。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如何渐变为群体的记忆,形成文化创伤;或者说创伤记忆以何种方式或媒介形式得以保留与传承。可以通过事件纪念仪式、纪念碑(纪念馆)等仪式记忆形式存留创伤记忆,也可以通过事件经历者的口述传承。而在大众化媒介时代,影像与照片的功能在媒介记忆的留存中尤为凸显,因为“记忆是实现历时性和时间延续的器官。从本质上讲,它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储存和重建。[3]”影像特别是照片有其复制、固定的形式特点,对于历史性事件的记忆来说,人们通过对影像或照片的回顾,对当时的场景、人、事物进行再现描述,记忆得以重建。因此影像(照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媒介形式,对于创伤记忆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类学者露丝·利思(Ruth Leys)在其对创伤理论的批判研究中,回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摄影照片的思考中。露丝·利思认为如果“传播”创伤体验是“强制性”的重复,或创伤体验是可视化的幻象或“闪回”(flashback),就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象征和幻想在其中。而象征和幻想的进行就如同罗兰·巴特对摄影照片的反思,在象征与创伤影像之间存在的张力[4]。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中,赋予了摄影照片两个概念“意趣”(studium)与“刺点”(punctum),前者为摄影者通过作品为观者展示的文化空间,后者为照片中能刺激观者感官的局部与细节。罗兰·巴特通过自我被摄影的体验,描述到“在摄影的过程中我摆出姿势瞬间变换成另一个自己,而我则提前使自己成为了影像” [5]。从罗兰·巴特运用符号学模式对“照片信息”的分析中,可见照片成为了人们创伤记忆建构的基础,它不仅可以通过摄影者的“意趣”(即所创造的文化空间)来建构创伤记忆,同时,观者通过照片中所各自体味到的“刺点”(即照片刺激观者的某个细节)甚至能重构创伤记忆。

二、媒介中的创伤影像——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创伤事件的亲历者或体验、关注者在每年的特定时期或场景会激发起创伤记忆,如事件周年纪念日或纪念活动,特别是某些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媒体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再现“创伤”。媒体的再现并不等同于创伤性事件本身,它们之间是有差距的。杰弗里·亚历山大认为,创伤性事件与再现之间的差距可以设想为“创伤过程”(trauma process),而在这一过程中,想象支撑了创伤的建构,唯有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行动者才掌握经验的意义[2]。而媒体运用给予人们视觉冲击力比较大的影像照片再现创伤性事件,让受众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来重构创伤性事件。汶川地震是一次重大创伤性事件,留给人们沉痛的创伤记忆。媒体在地震周年纪念时也会以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纪念。在地震五年后,媒体的周年纪念专题中影像(照片)给予读者更多的创伤记忆的想象空间,而这些影像(照片)从不同的层面再现创伤事件。

篇3

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今年5月12日是一周年的纪念日。

在那时有一则感人的报道,它让我泪流而下。在地震当天,在汶川的一所中学里,一名教师正在和学生们上课,突然大地抖动,教室里的物品全倒下来了,同学们都逃走了,而有四名学生呆住了,突然一根柱子朝他们倒下。这个情景给他们的老师看见了,老师马上跑了过去用双手把他们抱在怀里,“啪”的一声柱子倒在了老师头上,4名学生安然无恙,可是那名勇敢的教师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妻子听到自己的丈夫死了伤心地大哭起来。最后我才知道这名勇敢的教师就是—谭千秋。

篇4

男:我们热爱家庭,是因为家庭给了我们宁静的港湾。

女;我们热爱祖国,则是因为

男;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

女;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

男: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

女:今天站在这升旗台下,我们五年六班的每一名同学,都格外地激动与自豪。

男:因为,今天,我们要亲手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男:担任本次升旗手的是踏实细致,全心为同学服务的好班长[ ]同学。

女:担任本次护旗手的是认真负责的大队委[ ]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卫生委员[ ]同学,品学兼优、严于律已的[ ],[ ]同学。

男:下面,我宣布,升旗仪式开始,请旗手到位。

升国旗,奏国歌,向国旗敬礼。

女:礼毕,唱国歌,指挥,[ ]。

女:明天就是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那一刻地动山摇,八百蜀地化废墟,十万生灵遭涂炭,举国齐喑,众生同哀。

男:灾难面前,大爱无边,华夏一心,众志成城。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最虔诚的心,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默哀一分钟!

女:有经历才有成长,悲伤后,哭泣后,让我们擦干眼泪,勇敢地抬起头!

篇5

在我还心有余悸,回想到十多万的兄弟姐妹在瞬间就这样悄

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我总是会热泪盈眶,悲痛万分。脆弱

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渺小。逝者离我们

渐渐地远去,留给生者无尽的苦难和思念,所以需要我们更

加的关心,用你我的真心来呵护他们沧桑的心灵。

昨晚看到新闻,汶川的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缢的消息,令我惊鄂万分,丧子之痛让你无法自拔,撕心裂肺的伤痕难以愈合,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天堂中,孩子的召唤声时刻在你耳边萦绕,相聚的念头从未停止。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就此终了,怎叫人不悲泣、感伤?我的泪水,无法控制,顺着脸庞流落,都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你就这样走了,走得那样的仓促和果断,难道真的就没有让你留恋的吗?

你在自己的空间里悲伤地写道;“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但对我而言,你却是我的整个世界。当今生已经阴阳相隔,我等待着来生重逢的情缘。思念你啊,儿子,在无数的清晨和夜晚。”字行里充满着那份对儿子真挚的爱,让我感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冯翔啊!你我都有孩子,我知道身为人父的那份责任和义务。在这次地震的前三天,我的儿子呱呱坠地了,他的到来,给了我家无穷的欢愉,但是仅仅就三天后,当我中午回家为夫人准备晚餐的时候,看到了汶川地震的消息,坐在电视机前,泪如雨下。当时,我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好想立刻赶到汶川,尽自己绵薄之力去解救我的亲人。他们可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啊!迷迷糊糊地来到医院,把这事告诉了夫人,夫人没说一句话,回头看了看熟睡的儿子,对着我一声叹息,而后久久不语。是啊!新的生命才降临,可离开我们的知多少?

冯翔啊!你可知道,你的离去,你那年迈的父母,是否肝肠寸断、备受煎熬?你那美丽的娇妻,是否悲痛欲绝、痛苦万分?你就这样放弃了,留下他们孤独地守候着,漫长的人生旅途叫他们任何度过?我知道,5.12的阴影让你挥之不去,不堪重负的你满是忧愁和悲伤。人的生命是如此地短暂,但短暂中更显可贵,你从地震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的来之不易,可是你却走了,你是否真的走得那样了无牵挂?

没有太多的指责,只有理解你,你选择生,你怕儿子在那边孤单,所以你选择了死。

是否还有多少的人会像你一样选择死亡?我不得而知,但我要告诉每位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让自己伤痛就是让他人伤痛,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他人生命的珍爱。真心希望每位从废墟中坚强走来的四川亲人,你们要扫除一切阴霾,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会遥远,一时的苦难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政府也要加强心理干预的机制,心灵的创伤不是短时间能抚平,心理的疏导刻不容缓。但愿这样的事今后永不发生。

篇6

银行 各行上下动员为灾区

5月19日晚8点32分,位于淮海中路的建行上海市分行的营业部内,工作人员仍在紧张地为市民们办理捐款事宜。为配合爱心捐款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行部分网点延长营业时间至晚上9点。与此同时,建行内部捐款活动得到了员工的热切响应。截至5月20日,建行全行共向灾区捐出7633万元,员工的捐款金额为5633万元,

今年5月16日,正值农行上海市分行成立20周年,上海农行的员工选择了以爱心汇演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在汇演现场就为灾区人民筹得了超过21万元的慈善款。截至5月16日,上海农行已直接向农行四川分行捐款50万元,同时分行8000多员工慷慨解囊,已募得善款180万元。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的中国银行,5月19日原本是中行员工佩戴奥运福娃纪念章的首日。虽然胸章共有五色五款,但中行的员工都自发佩戴起黑色纪念章以表示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悼。截至5月19日上午,中行上海市分行全体员工为四川灾区捐款已经超过112.5万元。

在这些不平常的日子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电话服务中心压力骤增。受到地震的影响,位于成都的工行总行信用卡呼叫中心暂停服务,作为工行总行电话银行的南方托管分部,工行上海分行托管了工行四川分行的电话银行,紧急增加人手,并在电话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了抗震专用座席区。在千方百计做好灾区金融服务的同时,工商银行总行共计捐出的慈善款超过1亿元,其中七成多来自于员工的个人捐款。

没有动员会,简短的捐款倡议书之后,上海银行总行和各分行6000余名员工的捐款、捐物就迅速汇集了起来。截至5月19日中午12点,该行已募集234万元。上海银行还在员工中组织了义卖活动,义卖所得的收入也全部捐献到慈善款中。

深发展上海分行的许多员工除了在行内捐款,还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捐款、献血等。有的员工作为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本市组织的赈灾活动。至5月19日,深发展上海分行千名员工捐款金额已经达到43.278万元。

作为银行界的新成员,刚刚成立一年的外资银行本地子银行也通过多种途径为四川地震的灾民提供经济支援。汇丰中国在通过红十字会对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后,再次追加了800万元捐款,以配合员工和客户的相同数额捐款。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先生身先士卒,带领全行100多名员工加入了为灾区人民献血的行列。渣打银行承诺,将至少捐出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灾民救助和重建工作。而花旗中国的捐赠行动不仅包括公司与员工捐款,也得到了来自花旗基金会、花旗亚太区及全球其他地区员工和业务部门的捐助,累计超过人民币500万元。东亚银行继首笔公司捐助100万元之后,热情的员工捐助仍在进行中。

保险 多种形式参与灾后救助

大灾面前,各家保险公司不仅慷慨解囊,并积极参与到灾情救援和灾后救助的第一线。

地震第二天,平安员工就冲进损失惨重的绵竹城区,既查勘灾情,又参与抢救。所有员工的私家车都贴上了“抗震救灾、平安救援查勘”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向地震灾区捐赠各类款物共计价值7000万元,其中包括员工目前自发捐赠的善款2800万元和明园慈善基金捐赠的500万元。

已承诺将全面收养“地震孤儿”的中国人寿,将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全面承担这些孤儿成长至18周岁的基本生活保障。与此同时,公司、员工及营销员捐款总额已超过3600万元。此外,太平人寿来自全国各地机构员工的善款数字也在不断地刷新。截至20日下午2点,太平人寿为灾区捐出477万元,其中公司捐款150万元,员工捐款327万余元。21日,太平人寿还紧急装配了100顶帐篷发往四川灾区。

国泰人寿母公司台湾霖园集团在此次赈灾中,慷慨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此次的捐款正体现了“两岸情深,共同抗灾”的精神。目前,国泰人寿员工自发捐款也达15万元,并还在通过网络捐款的方式不断增加。

安联集团日前宣布,将在重灾区捐助因地震失去父母的儿童,通过每年发放津贴费的方式给予支持,直至他们长大成人,预计捐助总额将达到1000万元。同时,安联在华所有企业员工和公司共同捐款总额已经超过100万元。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为汶川地震捐款100万美元,并在AIG全球员工通过AIG救灾基金所捐全部款项的基础上,再捐出等同数额的资金以支持中国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作为AIG在华子公司,友邦保险全体营销员、员工及公司的首次捐款总额就达413万元人民币。截至5月20日中午,金盛保险员工共募集了26万元,加上香港区域总部和股东安盛在香港的员工捐款,以及公司承诺的一对一追加捐款,金盛总共募集捐款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基金公司 积极解决灾区客户特殊困难

地震发生后,多家基金公司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通过各类渠道向灾区捐款。截至5月20日,60家基金公司的捐款总额已超过4500万元,同时仍有不少公司正在开展第二轮捐款,捐款数字时时被刷新。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利用公司系统与投资人建立联系,并积极沟通解决灾区客户的特殊困难。富国基金客户服务总监丁飚介绍说,他们不仅及时统计出灾区的投资人数据,并发出慰问短信。汇添富基金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震后灾区客户关怀活动”。由于地震灾害,很多灾区客户丢失了相关身份证、银行卡等,无法办理基金交易;还有一些持有人在震灾中遇难,其家属也面临基金账户的遗留问题。汇添富基金针对这些突况已制订相关业务流程和制度,并与代销机构、中登公司积极进行沟通协商,不让汇添富基金持有人的基金财产受到任何损失。

篇7

同志们: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既是传统的5.12国际护士节,又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首先,我代表卫生局向全县护士姐妹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祝大家健康幸福、节日快乐!同时,向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莅临会议的部长、县长以及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四指导检查组长局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工作中,全县广大护理工作者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亲切甜美的微笑,给患者带来安慰和希望;用怀真抱素的情操,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历史使命中,我们一部分护士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争分夺秒地救治受伤群众,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广大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情系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表现出可贵的拼搏勇气和奉献精神,展示了新时期“白衣天使”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下面,我们还将对16名“明星护士”进行表彰奖励,这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希望全体护理工作者都要以她们为榜样,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时刻保持爱心、真心和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更加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维护群众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志们,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即将结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牢记南丁格尔的誓言和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发扬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和白衣天使的光荣传统,将我们的人生价值定向在卫生事业上,把我们的人生坐标定位在群众满意度上,用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去点燃生命之火,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加快我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篇8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特别是地震监测工作。要坚持会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规范监测预报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坚持周、月、年中、年度震情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根据我市实际需要合理扩充地震宏观观测网点,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对我市地震宏观观测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培训,加强宏观观测点管理,充分发挥宏观前兆观测作用,切实推进 “三网一员”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中的作用。

二、尊重价值规律,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特别是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确认和地震安全性评价。要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认真贯彻《宁夏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管理,加强抗震设防与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工程质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居安全建设,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标准,切实增强我市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小区划补充完善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工程抗震设防、土地开发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各项地震应急准备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要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和督促检查地震应急各项措施,完善市、县(区)、部门(单位)、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水平,形成政府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疏散演练和应急演习,结合汶川地震一周年、唐山地震纪念日等,在全市中小学校和人口密集场所适时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全社会地震应急避险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市区盛元广场等9个应急避难场所,为市区群众紧急疏散提供场所。

四、把握分寸,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篇9

一、歌以咏志,传承经典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音乐教师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四年级音乐课堂上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引领学生进入抗战时期家国危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在演唱国歌慷慨激昂的曲调时,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认知,提高对同类作品的鉴赏感受能力。

二、各展所长,至善至美

为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我校雅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我校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有竖笛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班、绘画班、语言艺术班,经典诗文欣赏小组、环保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等等;利用节日或者纪念日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览” “竖笛音乐会”“文艺汇演”等艺术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学生参加 “经典美文诵读”“艺术团展演”“学生合唱节”“舞蹈节”等艺术类比赛活动,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艺术活动,推广艺术教育,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形式多样的艺术兴趣活动中,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三、舞动精彩,感受生命

荣获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金奖的舞蹈《四年二班》,是编导老师结合“5・12”汶川地震事件选材,经过精心编导的一场艺术舞蹈表演,充分体现了雅德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演绎地震前孩子们在学校快乐读书、玩耍的情景,这对表演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可是在演绎地震中和地震后,大家自救、自护和互助、互爱的感人场面,这对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拿捏准确表演的情绪难度却颇大。编导老师不但反复地说戏、示范,还借助视频观看汶川地震时同胞受苦受难的场面,让学生不断地琢磨、想象,最后,感同身受,发自内心地再现了真实场景,使节目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掌声雷动、催人泪下,得到观众的极大称赞。事后,有人问表演的学生:“你们是怎么演的,演出过程心里想的是什么?”“当时,没去想怎么演,当乐声想起,灯光一转换,就忘了自己是在跳舞比赛,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身处地震中,老师教我们的自救、自护和互助、互爱充斥脑海,然后就一个劲的想逃命、救同学……”“每次排练和表演完后,心情总是很久才能平静,眼前满是废墟和救援的场面,好想能够真正帮到汶川的小朋友……”

篇10

我一直愧对一个人,一位我采访过的农民,一直想对他说声“对不起”,可始终没有机会。这,也成了我记者生涯永远的痛。

8年前的冬天,我身着单衣来到广西北部一个偏远山村,去采访这样的一件事:村里建小水电站,在开山炸渠时震裂了一个农民的房子,农民找施工队老板理论,老板置之不理;他一气之下跑到离家几十米远的工地,砍断了风炮机的风管。老板报警后,公安部门以涉嫌破坏生产罪追捕他。他逃出村,向报社求助。

不承想,我进村的当晚,突然下起了小雪。只穿着单衣的我忍冻坚持完成了现场采访,第二天准备去县城找公安部门了解情况。那个农民坚持要陪我去,他说,他没有犯罪,而且有记者在,公安不会抓他的。

我没有再阻止,但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当我们一起出现在公安局大院时,没人注意到我,却立刻有几个民警走向他,说要找他了解一点情况。一名领导看我冻得瑟瑟发抖,要带我去办公室取暖。我刚转身上楼,就看到那个农民惊慌地跑过来,并发出惊恐的叫声:“警察打人了!”声音很大,惊动了整栋办公楼。那几个民警立即跑过来,说:“谁打你了,我们只是向你了解情况。”

最后,在民警的要求下,他还是跟着走了,一步一回头,眼里尽是无助和哀怨的目光,最终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公安局的领导解释说,他涉嫌刑事犯罪,正在依法传讯他。至于案情,目前正在侦查阶段,无可奉告。当我走出大门时,雪还在下。我把身上的单衣裹得更紧,可是丝毫不能减轻我的寒冷。我的身体,一直在发抖。直到回到报社。

第二天,他的家属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已经被刑事拘留了。语气里,除了无助、无奈,还有一些怨恨。

因采访没有完成,这事也没法写稿。此后,我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但我经常会想起他,特别是夜深人静,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很内疚,一直想对他说声“对不起”,可我没有机会。他固然应该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但是我的采访不仅没有为他讨回公道,反而让他因为对媒体对记者的信任陷入更大的困境,而我都无力再做什么。

2010年5月10日,在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前夕,我再次来到四川,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北川。那一天,我却没有采访,只安心地做了一个旁听者。

我是跟随全国百家晚报记者采访团一起走进北川地震遗址的,虽然此前已看过太多的报道,虽然时间也已过去两年,但地震给北川留下的惨状,还是那么震撼人心。很多记者是第一次进入地震现场,有的甚至很亢奋。其间,一些地震幸存者陆续来到这里,祭奠失去的亲人,他们的出现,他们的故事,成了记者们争抢的对象。

“儿子的死,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打击?”“如果你的儿子还在的话,也许是大学生了,你最希望他做的是什么?”在北川中学遗址前,一对中年夫妇被一群记者围住,接受七嘴八舌的采访。而一些后面赶来的记者,由于没有听到完整的故事,再次逮住他们不停地问那些重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