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灯泡范文
时间:2023-04-01 17:0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点亮灯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于是,一天放学回家后。我找齐了材料:一根电线、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二话没说,我就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一次失败,再来,又一次失败,又再来……就这样,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我不甘示弱,把当过电工的爸爸找来。
听了爸爸的讲解,我知道了原来是我的小制作的线路出了问题。因为电从电池的一段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所以灯泡会发光。而我却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疏漏了。所以小灯泡不亮。经过我稍加改造,小灯泡奇迹般地亮了起来。
我拿着精心制作的科学小制作——灯泡,左看看,右瞧瞧,生怕出现什么问题,于是我又试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看到小灯泡又一次在我手中亮起,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
篇2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原理:实验原理:P=UI;应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
实验基本原理是实验设计所依据的理论根据,是指建立在大量观察、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归纳、概括而得到的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规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如公理、定理、公式等。基本原理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呢?第一,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师生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学生主动参与的度要高。第三,探究中一定要产生“认知冲突”,一定要有“口欲言而语不能”的“愤悱”的状态产生。第四,探究中要有锻炼学生科学方法(比如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方法和实验中的观察方法,对比实验方法和模拟实验方法及科学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方法等)、科学思维(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的痕迹。第五,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层次性与挑战性,这种层次性与挑战性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中需要探究的“点”进行分解细化的工作。能具备以上五项特征的活动或有二至三项特别突出的活动就肯定是有效的探究活动。
教师如何优化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呢?下面以《简单电路》为例来谈谈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该课教材由六个部分组成: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利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想办法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的小结语;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的拓展活动;做简单开关加进电路中;拓展活动――做一个简单的红绿灯,用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灭。其中,第一部分是个引子,通过“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的问题引出小灯泡亮的要件:有电池、导线和灯泡;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探究出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第三部分是要求对连接方法进行小结、提炼;第四部分是对简单电路的一种拓展;第五部分是研究开关的作用;第六部分是探究开关对红绿灯的控制,初步感知并联电路。教材有六大部分,教师究竟把探究的“点”放在哪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探究的“点”应放在让学生建构“小灯泡要亮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上,就是要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就是要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共同之处,初步构建“完整回路”或者说是“闭合电路”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二、三部分。理由有两点:就学生而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电路,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对电路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也是学生为什么会接错电路的原因,有必要让学生迈过这道坎儿;就课标而言,对简单电路作出了明确要求:“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基于以上认识,宜将该课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着力于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探究,帮助学生建构闭合电路的概念;第二课时着力于对开关制作和对其功能的认识。因此,这里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学生活动的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言而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在科学知识方面,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愿意和同学合作不断地致力于点亮小灯泡的研究。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呢?在过程与方法这一层面,学生要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从逻辑上讲,学生首先应对电池、导线和灯泡的结构,特别是灯泡的内部结构有清楚明白的认识,然后学生才有可能点亮小灯泡,进而才有可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在科学知识这一层面,学生要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从思维的角度讲,学生肯定要经历对比、分类、抽象、概括过程,肯定要经历解释与表达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学生肯定要经历一个新旧认识的碰撞过程,肯定要经历对旧认识的屏弃、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方能到达对新知识的一种自我的建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要让学生愿意和同学合作不断致力于点亮小灯泡的研究,就应该有唯合作方可或唯合作方可提高效益的场景或背景,就应该有不断探究的欲望,教师就应该有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必须经历的探究活动的雏形就已经有了,那就是观察活动(观察电池、导线和灯泡)―实验(连接并点亮小灯泡)―交流展示―分类概括―小结解释。
如何把既定的活动变为有效的活动,教师要反复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每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重点活动是什么,还能否分成环环相扣的小活动,需要哪些材料与设备作支撑,教师需要设计什么样的提问语,形式上如何组织。(二)活动中怎样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怎样制造“认知的冲突”。(三)怎样让“认知冲突”、思维的过程显形化。(四)采用什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深入地持续地迫切地参与。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反复思考,我将《简单电路》第一课时的学生探究活动优化设计为: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兴趣盎然,探究活动一气呵成,真是有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语言的表达、合作的意识均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
通过《简单电路》第一课时中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优化设计过程,不难看出教师在优化设计有效探究活动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仔细分析教材后,回顾头来看课标针对该内容的相关要求,确立需要学生探究的“点”。
(二)深入实际分析学生的前概念,寻找“认知冲突”的“点”。
(三)分析学生认识并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找准技能提高和思维训练的“点”。
(四)综合审视各个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力求找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最佳连接“点”。
(五)分析教材的难点、教学的目标,酝酿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评价“点”。
篇4
这位渔王只传授给了他的儿子技术,却没有传授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作为一代渔王,这样浅显的道理都不懂。然而,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老师中也会发生。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很多教师是以一个“错”字给学生当头一棒,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姿势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担心出错,进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下面我以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一课两次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握小学科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
第一次教学:
(教师出示各种电路元件)师:我们来做个连接比赛。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一个小灯泡。看哪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并画出连接的方法。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点亮的小组将连接方式画下来。教师投影成功小组的连接方式)
师:这几组的灯为什么会亮?
生:……
师:储存在电池中的电是会流动的,它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流入小灯泡的灯丝,再通过导线流出,流回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灯泡才能亮起来。
第二次教学:
(教师出示各种电路元件)师:我们来做个连接比赛。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用简图画出你们组的连接方式。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3分钟后不管是否成功,都将连接方式画下来。教师投影成功小组和失败小组的连接方式)
师:这几组的灯为什么亮了,这几组为什么没亮?
生:没有成功的小组他们没有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连在一起。
师:有些组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连在一起,为什么灯还是没亮?
生:不能把导线连在灯泡的下面,要与灯泡的金属外壳相连。
生:没有把小灯泡接入电路。
生:电流没有经过小灯泡。
生:我们这组成功了,是因为我们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连接起来,使电流经过小灯泡,灯泡就亮了。
师小结:储存在电池中的电是会流动的,它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流入小灯泡的灯丝,再通过导线流出,流回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灯泡才能亮起来。
师:虽然刚才有几组没有成功,但正是他们的努力尝试,才让我们更明白成功的原因。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
师:我们再尝试一次,有没有信心让小灯泡亮起来?
生:有!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变错为宝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学生的表现不会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师预设来进行。学生的差错是难得的教学资源,如果加以应用,我们课堂也会因错误而变得有意义。
在第一次教学中,我只关注了成功的小组,而失败小组被我忽略,他们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看着其他组成功点亮小灯泡,实验成果得到了展示,课堂参与率大大降低。同时,五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一旦在课堂上出现错误,会觉得较为害羞,此时教师如果再加以批评或者讽刺,势必会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当我提出“这几组的灯为什么会亮?”这个问题时,学生是沉默的,成功的小组不知如何回答,失败的小组更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由教师把答案双手奉上,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吗?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错误体现价值。
二、教师要精心预设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
一节真实的好的课正是有了各种错误,才使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才更体现出真实性。教师不但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可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利用学生错误“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
经过第一次的教学,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败”心里有了数,一种是没有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另一种是没有将小灯泡连进电路。第二次教学中,有了这样的预设,反而想要学生出现“失败”,将错就错,以此来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连接方式,找出小灯泡亮的原因。这种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的思想要贯穿于每一节课中,学生得到了肯定和欣赏,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错有所获
篇5
(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八钢公司物流运输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2)
摘要针对铁路运输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原有铁路道岔标志灯供电方式和灯头座的改造,消除了道岔标志灯低压远距离供电产生的供电电压衰耗大、照明效果不稳定及因机车车辆通过道轨时的震动使道岔标志灯灯泡和底座松动易产生故障等不利影响,在提高道岔标志灯综合性能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铁路 道岔标志灯 显示 应用
一、前言
铁路道岔标志灯是一种铁路道岔表示器,用于铁路运输过程,指示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的设施。道岔标志灯包括灯盖、底座的灯体、灯帽、电源盒等,灯体面板上分别嵌装有黄、绿双色四面显示凸透镜面罩。当道岔开通直股时,铁路道岔标志灯显示蓝色,道岔开通曲股时,铁路道岔标志灯显示黄色。
二、背景技术
本技术的改造主要涉及指示道岔开通方向的灯光显示装置。为提高铁路道岔标示灯的综合应用性能,确保其不间断运行等,通过对道岔标志灯整体的改进后,使之相比原通用型标志灯,在降低故障率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标志灯的灯光显示效果。
目前,公知的铁路道岔标志灯系统是由控制开关、行灯变压器、信号电缆、标志灯头组成,当按下控制开关后220 V交流电通过行灯变压器变压成36 V交流电经过信号电缆送至标志灯,点亮标志灯。
由于,通用标志灯装置是安装在铁路道岔的扳道器上,机车车辆频繁通过时产生的震动,会造成道岔标志灯灯泡和底座松动,出现间隙打火,产生氧化层,导致接触不良故障。此外,标志灯距离行灯变压器远近不等,36 V低压交流电通过信号电缆送至道岔标志灯灯丝时,普遍存在电压降低的问题,离行灯变压器近的标志灯灯光很亮,距离行灯变压器远的标志灯灯光则较暗,从而产生标志灯灯光显示亮度不均衡的弊端。
三、新型道岔标志灯改进的设计原理
为了克服原有道岔标志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部分灯光显示较暗,且灯光时亮时灭、不稳定的现象,灯泡和底座易产生氧化层导致接触不良,以及当灯丝断丝时会出现设备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对现有的道岔标志灯进行适应性改造。经过改造后道岔标志灯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道岔标志灯接触不良等问题,而且能够使道岔标志灯灯光显示效果好、不间断等优点:
(1)将原有卡口式的通用型道岔标志灯灯头改造为压力式灯头。这样,可以彻底消除道岔标志灯因机车车辆频繁通过钢轨时产生震动,导致标志灯灯泡和底座松动、接触不良的问题。
原有标志灯灯头使用的是普通卡口灯泡,更换为显示亮度好、使用寿命长的专用信号灯泡,能够极大地提高标志灯显示效果。
信号灯泡采用压力式灯头是把信号灯泡插入底座接触到压力式接点,然后,按下信号灯泡使压力式接点变形产生压力后,插入压力式卡片固定在挡板中,这样,在使用中信号灯泡因受压固定,不易发生振动而致松动、接触不良等故障。
(2)更改通用型标志灯供电方式。原有的标志灯供电方式是由36 V交流电经信号电缆送至远方各道岔标志灯,改造后,变为由220 V交流电送至道岔标志灯下方的XB1 电缆箱盒中的变压器,再由变压器变压成12 V交流电后,经过橡套电缆就近送至所控制的标志灯内点亮信号灯泡(见图1)。
(3)在标志灯座前加装灯丝转换继电器、电路,当主灯丝断丝灭灯时,自动转换为副灯丝点亮灯泡,从而保证标志灯灯丝损坏时仍能不间断显示。
(4)加装灯丝报警设备、电路,当主灯丝断丝灭灯时,控制室内铁路道岔标志灯灯丝报警台报警,能够确保及时消除标志灯故障。
当扳道员在扳道房启动控制开关后,220 V交流电经信号电缆送至扳道器旁的XBI 电缆箱,连接到箱内XB-34 型变压器一次端,变压后经输出连线送出12 V交流电,连接到灯丝转换继电器,灯丝转换继电器吸起,继电器接点13-11 闭合,电源经过灯丝转换继电器13-11 接点送至位于扳道器顶端的标志灯底座接点柱1、3 后点亮信号灯泡;当主灯丝断丝,灯丝转换继电器断电,继电器接点落下,灯丝转换继电器13-12 接点闭合,电源接通13-12 接点送至位于扳道器顶端的标志灯底座接点柱2、3后点亮信号灯泡。
同时,当主灯丝断丝灭灯后,灯丝转换继电器断电,继电器接点落下,灯丝转换继电器23-22 接点闭合,接通室内报警电路,室内报警台报警,扳道员通知维护人员更换灯泡(见图2)。
四、改造后的效果
1.实际运用效果。经过适应性履行的道岔标志灯在实际使用后,经过实地测试:
(1)显示距离得到提高,原道岔标志灯显示距离为50 米左右,机车司机瞭望信号效果不佳,往往出现误判信号或机车接近道岔时才能看清信号,使机车运行速度无法得到提高,改造后的道岔标志灯显示距离为200 m 左右,有利于机车司机瞭望铁路信号,且准确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机车运行速度。
(2)原道岔标志灯低压供电,虽然近端灯光显示正常;但由于传输距离远,电压损耗大,使远端灯光显示较暗;为了改善远端过暗的灯光,往往只有通过提高送电电压,才能使远端的灯光显示得到改善。这样的弊端是近端的标志灯常常因电压过高、显示过亮而烧毁灯泡。改造后的道岔标志灯采用由220 V交流供电至道岔标志灯下电缆箱,由变压器变压后经过橡套电缆送至信号灯泡的方式,基本上不存在低压传输损耗,因此,无论远端而是近端的道岔标示灯电压均能保持恒定,不发生因输送距离的远近影响道岔标志灯显示效果的问题。同时,改造后的道岔标志灯由于使用的是专用信号灯泡,在寿命及亮度方面都得到了极大保证。
(3)原道岔标志灯使用的是螺口灯泡,底座是通用式道岔标志灯底座,当机车车辆通过钢轨接头轨缝、岔尖、岔芯等地段时会产生剧烈震动,导致原道岔标志灯的灯头和底座因产生间隙而打火,电弧造成灯泡底部与底座生成氧化物,而氧化物也是造成显示故障的直接杀手,所以,原来的道岔标志灯故障率相对较高。
改造后的道岔标志灯使用的是压力式底座,不会因为震动而产生间隙,避免了氧化层的形成,极大地降低道岔标志灯此类故障的发生。
(4)原道岔标志灯由于使用的是单灯丝灯泡,无法实现不间断显示,一旦发生灯丝烧断的情况,就会导致铁路道岔标志灯灭灯,使机车司机无法辨别前方信号,会造成安全上的隐患,影响机车顺利运行。为确保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对道岔标志灯加装了灯丝转换电路,当主灯丝断丝灭灯时,自动转换为副灯丝点亮灯泡显示,这样,就能确保当标志灯灯泡发生断丝故障时,仍能正确显示指示信号;维护人员可以在没有机车车辆通过时,更换信号灯泡,不会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
(5)铁路道岔标志灯安装在室外铁路道岔上,为避免信号灯泡灯丝断丝无法及时发现和更换的问题,对道岔标志灯的控制系统加装了灯丝报警设备、电路,当主灯丝断丝灭灯时,控制室内铁路道岔标志灯灯丝报警台相对应的灯,即亮红灯,并发出“嘟…嘟…”的语音报警声,及时通知维护人员更换灯泡。
2.改造后道岔标志灯的综合性能提升。使用低功率的铁路信号灯泡,降低了能源消耗。
六、使用范围
这项新型道岔标志灯适应性改造措施对所有道岔扳道器通用。经过改造后的道岔标志灯,在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杜绝了原道岔标志灯在使用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标志灯因接触不良故障、显示效果受传输距离远近的影响而不稳定、标志灯泡损坏更换影响行车指示等情况均得到较好改进,灯光显示性能良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
篇6
帕萨特转速表里的太阳是灯泡损坏故障灯。灯泡损坏故障,可以熄火拆下负极线束15秒后再安装上就可以清除故障灯;或者更换新的灯泡后即可消除故障灯。以下是仪表灯的相关内容:
1、指示灯:平时开车最常见的指示灯,例如灯光信号灯、转向信号灯、驻车灯等等,它们作用是提示车辆各功能的状况;
2、警示灯:具有警示功能,例如燃油指示灯、车门状态指示灯、安全带指示灯等。一般警示灯在驾驶员进行相应动作后熄灭,例如安全带指示灯,当我们系上安全带后,安全带指示灯会熄灭;
3、故障指示灯:也是最重要的指示灯,例如:发电机故障指示灯、变速箱故障指示灯等。这些故障指示灯平时很少会点亮,或者在启动发动机时,会点亮片刻后熄灭,假如故障指示灯常亮,并且伴有警告声,表明车辆已经出现故障或者异常。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火线。按照国家标准,黄色绿色的电线代表火线。但有时因为材料有限或者施工人员工艺不达标,导致线路会出现错乱情况。所以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先用电笔来进行检测。先将笔头金属体插入插座孔中,用手接触电笔的尾部金属体,如果电笔内部的灯管发亮,说明检测的电线是火线。
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火线是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零线是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的主干线,与火线(L)构成回路,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如何判断火线和零线:1、用万能表。首先先将万用表置于交流档500v,手捏一表笔,另一表笔分别触接电源线。电压高的则是火线,低的就是零线,电压为0的是地线。要是交流档打的是对的,电压要比实际值小,要是一不小心打错到了电阻档,是会伤到自己的,所以要做好自我保护。
2、灯泡 找一个灯泡(带灯口),断开电源后,将灯泡的一端连接到火线上。另一端连接到任意测线上。合闸,能够正常点亮灯泡的是零线;灯泡不亮或交暗的是地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经典的磁性镇流器和启辉器能完满执行荧光灯的工作要求。最初,起辉器S。关闭,电流流经电感L,和灯丝FL。当起辉器经一段时间启动后,灯丝已处于高温状态,电流的急剧变化会导致电感产生高电压并通过灯泡。当灯被点亮后,电感的感抗就会限制放电电流。
磁性镇流器的缺点
这个简单镇流器的一些缺点是明显的,而另一些则不是。首先,启辉器会在线电压零交叉时启动。此时的电流比较小,启动电压也是如此,灯泡也许不会启动。整个系统效率较低,而这要归结于两个原因。首先是价格的风险,电感自身的高损耗是公认的。第二是离子在线电压零交叉时要重新结合,而在下个半周期中又要被离子化,后面的行为会导致可观的能量损失。
电子镇流器的优点
电子镇流器的个主要优点是其有很高的频率(一般为30~60kHz)。由于此高频率,离子的重组合不会发生,灯泡的效率会增加10%(相比于工作在50/60Hz时)。此外,电子镇流器本身的设计效率要高于90%,当同FL一起工作时,能轻易节省30%的能量。
电子镇流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完美”地预热灯丝,使得灯泡的寿命完全不会依赖开关周期的次数,并能不闪烁地启动和工作,在不同输入电压下保持恒定亮度和具有高功率因子。最后,对应急照明尤其重要的是,电子镇流器能工作在直流输入电压下,即可采用电池供电。
在欧洲最流行的FL镇流器拓扑是电压馈电系列共振半桥。
半桥能被不同的频率驱动,占空比约为50%。在启动阶段,只要FL不被点燃,镇流器控制器就会产生高于L1/C1的共振频率。于是,大电流流经灯丝将其加热到预期的温度。当经过一段决定于外部元件的时间后,控制器开始降低工作频率以达共振。其结果,通过灯泡的高电压产生了,灯泡被点亮。点亮后,FL的阻抗会对共振电路进行抑制,使灯泡上的电压接近工作电压。在许多应用中,灯泡电流被直接或间接地感应到,工作频率会被调整到预置点。而只要工作频率超过L1/C1的共振频率,MOSFET就会进行软开关,在EMI被降低的同时,开关损失可忽略不计。
带有快速恢复二极管的MOSFET会非常适合如图1那样的应用。集成快速恢复体二极管的500V和600V Q―FETTM,以及600V SuperFETTM都属这种类型。因为上部MOSFET的栅极需要高电压驱动,所以高压侧的栅极驱动是必须的。高电压驱动器芯片,像飞兆公司的FAN7380、FAN7383、FAN7384以及FAN7382都符合这些要求并具有很好噪声免疫能力。此外,还有具备安全和控制功能的纯镇流器驱动器FAN7544和集成高压栅级驱动的控制器FAN7532。
功率因数校正
按照电流国际标准要求,如果照明设备的功率超过25W,就必须使用功率因数校正。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白炽灯泡的特性像一个电阻,也就是说电压和电阻是同相的。二是照明只消耗了总功率的10%~12%,一天要工作几小时,相比于其他设备是相当长了。因此,如果照明电器没有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就会导致电源网络上的大量额外损失。
因为多数设备的总功耗都在150W以下,所以临界模式PFC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模式下,通过控制电感的峰值电流,电流峰值就能同整流后的输入电压成比例。在空闲时间,电感电流回落到零,也就是电感的退磁会启动下个开关周期。很容易看到电感的平均电流同输入电压成比例,这就是预期的结果。这里还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控制电感的峰值电流。在FAN7527的电流模式下,整流后的线电压会感应出参考电流,其能设定峰值电流的实际值。而在FAN7529的电压或恒定工作时间模式下,开关设备的工作时间在一个或多个线性半周期中是保持恒定的。保持工作时间恒定,峰值开关电流又再次同输入电压成比例,并能从基本的微分式dI/-dt=V/L中解出来。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输出电压的感应和稳压。
低价镇流器有多种PFC拓扑,或用高感抗的铁芯扼流圈平滑输入电流,或弃用功率开关和控制器IC而使用电荷泵PFC。在这种拓扑中,半桥结构用来驱动荧光灯和PFC。因为灯泡的电源必须稳压,且没有额外的度数用来控制PFC,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L和C来形成良好的功率因数并将灯泡稳定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这就是为什么这种解决方案很便宜,却很少使用的缘故。
灯寿终(EOL)探测
在气体放电中,有个接近阴极的区域,放电电压在此处下降很快,且没有光发出,因此被叫做“阴极势降”。根据电压降和电流,这个区域会产生相当的功率耗散。随着灯泡工作时间的增加,灯丝的发光性会变差,而阴极势降也会增加。结果,接近阴极的功率耗散增大,这个区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热。如果灯管的直径很小,它就很容易被加热到熔点。因此,灯管越细,对一种叫EOL特性的检测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T5,这个特性是必不可缺的,它已被包含在用于荧光照明的欧洲安全标准中。
通常情况下,FL是在交流模式下工作的,每个灯丝会有50%的时间成为阴极。幸运的是,两个灯丝中的一个会首先丧失发射率,灯泡因而变得不均匀。这样,监控整个灯泡的电压或工作电压/电流的对称性就有可能探测到EOL。
紧凑型荧光灯(CFL)的封闭性检查
CFL包含了一个集成在灯泡中的电子镇流器。因为替代了白炽灯泡,当FL有缺陷时这些镇流器就会被丢弃。这就是为什么一个CFL的电子器件不必要有FL镇流器那样长的寿命。此外,因为空间受限且PFC被弃用,功率也会受限。总之,虽然有同样的基本结构,CFL却使用了与FL镇流器有少许不同的逆变器电路。通常,多数CFL使用一个自振荡半桥来替代控制IC。
新的控制器像FAN771 1和集成了功率MOSFET的高电压栅级驱动器FAN7710有助于简化CFL的设计,特别是设计者希望用新的集成控制器来获得额外的性能和安全特性时。
篇9
断路器分合闸同期的检测方法如下:
1、在三相断路器的动触头一端施加一个小的电源,而静触头一端则通过导线连接指示灯。
2、使用手动合闸操作断路器的合闸机构,使机构慢慢接近合闸位置。
3、如果断路器三相同期性良好,则在动静触头刚刚接触的一瞬间三个灯泡会同时点亮;若三相同期性不一致时,则会出现灯泡点亮呈先后次序。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操作便可检测出断路器分合闸同期是否良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答:把握异响出现的时机是诊断离合器故障的有效方法,可用踏离合器踏板的方法进行鉴别。
①踏下或放松踏板时,均发出“沙沙”的异响,应检查有无自由行程。若经调整自由行程后,异响消失,可进一步检查分离轴承工作状况。如无大碍,可继续使用,在维修时将其更换。
②轻踏踏板(消除自由行程)时,发出“沙沙”的响声,通常为分离轴承损坏。因为此时膜片弹簧内端与分离轴承接触。若分离轴承状态良好,就不应有异响。
③在轻踏踏板的基础上再向下踏一些,若发出类似碰撞、冲击的异响,通常为离合器盖螺栓松动引起。
④将踏板踏到底时出现“哗啦、哗啦”的异响,说明从动盘损坏或花键磨损。
⑤在汽车起步、离合器半分离状态出现异响,说明从动盘减震弹簧损坏或从动盘盘毂铆钉松动。异响在汽车起步时最为明显,则拆检离合器,检查从动盘减震弹簧有无折断。如有折断,更换离合器从动盘,异响便可消失。
二问:我的一辆黑豹牌轻型载货汽车踏制动踏板时,制动灯、前小灯、仪表灯都亮,这是什么原因?
答:认真地检查后制动灯、尾灯的搭铁点,确认正常。制动灯和尾灯共用一个双丝灯泡。为使制动灯可靠搭铁,用一根导线把制动灯的搭铁点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再踏制动踏板,制动灯、前小灯、仪表灯均亮,但亮度比正常亮度稍暗。根据以上的检查,确认故障不是制动灯搭铁不好。把2个制动灯灯泡分别从灯座上拿下,再踏制动踏板,这时前小灯、仪表灯均不亮,排除了制动灯和前小灯、仪表灯混线的可能。分析问题可能出在这2个灯泡上,用万用表测试这2个灯泡,每个灯泡的2个灯丝均导通;再用蓄电池测试,负极接灯泡壳,用火线分别接触2个灯丝的焊点,一个灯泡2个灯丝的亮度均正常;另一个灯泡不管接到哪个灯丝的焊点,都是一个灯丝亮,另一个灯丝不亮。原来是灯泡本身有故障。双丝灯泡有3条灯丝引线,一条是接2个灯丝的公共点搭铁引线,另外2条引线分别为5W、21W的灯丝引线。该故障灯泡是焊接时把灯丝的引线焊错,把5W的引线焊到公共的搭铁端上;把双灯丝的公共搭铁端焊在灯泡的5W火线焊点上,另一个焊点是21W的引线焊点。所以一踏制动踏板,电源经制动灯开关给制动灯送电,点亮制动灯,同时又给另一个灯丝尾灯送电,使前小灯、仪表灯同尾灯接在一个端子上,同时点亮。这就出现了一踏制动踏板,前小灯、仪表灯都亮的故障。换上正常的双丝灯泡后,故障排除。
三问:我的一辆上海桑塔纳普通型轿车,行驶中达不到额定车速。在高速公路上的最高车速也只有100km/h。请告知故障原因。
答:出现此故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发动机动力不足,二是离合器打滑。首先对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未见异常。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也符合要求。拆下离合器后,发现从动盘磨损严重,很多铆钉已外露,压盘、飞轮工作面还出现了沟槽。检查膜片弹簧,发现有发蓝(高温退火所致)现象。
更换离合器膜片弹簧和从动盘,光磨压盘和飞轮工作面,故障即告排除。
四问:请介绍一些斯太尔涡轮增压器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答:斯太尔涡轮增压器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有:
一、增压压力下降
故障原因:(1)进气阻力增大,它包括滤清器有脏物,中冷器有脏物,进气蜗壳内有脏物;(2)压气机转速下降,它包括涡轮有积碳,涡轮排气阻力增大,轴承磨损,转子与壳体有刮碰;(3)海拔高度增加。
故障检修:(1)清洁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被堵塞以后,压气机的进气阻力增加,导致增压压力下降。增压发动机的空气滤清棒必须及时清洗,应经常检查空滤器的指示器,保持空滤器的清洁。(2)清洗中冷器和压气机。中冷器和压气机的内部积有油泥、灰尘就会增加进气阻力,当中冷器进、出口压力差超过200mm汞柱时,应清洗它的内部流道。压气机涡壳和叶轮上沾上油泥和灰尘时应分解清洗,要定期进行。(3)清除积碳。增压器的内部积碳会增加转子的转动阻力,使增压器转速下降,增压压力降低。积碳通常积存在涡轮叶片、转轴、密封环等部位,一般是因密封不严,机油漏入烧结及发动机燃烧不完全所致。(4)检查转子的轴向、径向间隙,消除刮碰现象。转子的径向间隙过大会丧失液体的条件,转子的转动阻力将增大,转速降低;转子的轴向间隙过大或变形产生刮碰现象,转子的转速也会下降,导致增压压力下降。所以分解保养增压器时,转子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都要认真测量,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刮碰现象。发现间隙超过标准,应及时更换轴承;发现转子有刮伤,应查明原因,进行更换;转子的轴向及径向间隙应符合标准。WD615发动机K.K.K涡轮增压器转子轴向间隙不超过0.16mm;径向间隙不超过0.46mm。WD615GARRETTT4512涡轮增压器的轴向间隙为0.025-0.100mm,径向间隙(中间位置测量)为0.075-0.160mm。
二、增压器运转噪声大
故障原因:(1)叶轮受到异物冲击或与壳体刮碰产生变形,工作中气体的运动变化产生高频噪声;(2)叶轮与壳体刮碰以及轴承不良产生摩擦噪声;(3)发动机到增压器间的排气管路不密封,漏气产生噪声。
故障检修:发现增压器噪声过大时,应首先检查排气管路密封是否可靠(排气管路漏气部位通常颜色会发生变化),然后检查增压器的是否良好,最后分解增压器,检查内部机件是否有异物损伤。
三、增压器过热
故障原因:(1)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过小,使排气温度过高,造成增压器转速过高,温度上升;(2)喷油质量差,后燃严重,造成排气温度升高,导致增压器过热;(3)不良,油压力不足,油温过高,供油量不足,带走的热量减少,使增压器温度升高;(4)增压压力下降,导致空气流量减少,造成增压器温度升高。
故障检修:发现增压器过热应首先检查发动机的供油正时和喷油质量;然后检查增压器油供应是否正常,增压器的供油压力应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低于200kPa;最后检查增压器的内部机件是否有损坏。
四、增压器的异常损伤
故障原因:(1)油不清洁。增压器的工作转速在6000r/min以上,它的轴承要求实现液体,因此油的清洁度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非常大;(2)油压力低,供油量不足。增压器油的压力通常在200kPa以上,机油压力低,会造成轴承的供油不足而丧失液体条件,引起轴承的异常磨损。
故障检修: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油的清洁,经常检查和保养空气滤清器,要保证油的压力,对压力不足者要及时进行排除故障。
五、增压器轴承早期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