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利的东西范文

时间:2023-03-29 16:4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尖利的东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驱动系统 性能特点

混合动力汽车表示有多种动力参与汽车驱动,一般指燃油发动机和电机这两种动力,又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综合了传统汽车引擎驱动电机驱动的优点,既能充分发挥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能好,又能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并且,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运行过程中维持电量的均衡,不像纯电动汽车要配备专用的充电器等配套设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两种动力装置,兼备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优点,通过储能装置(蓄电池等)和控制系统对能量的调节,实现最佳的能量分配,达到整车的低排放、低油耗和高性能。按内燃机与电动机的连接方法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它将内燃机、电动机与一定容量的储能器件通过控制系统相结合,电动机既可以补充提供车辆起步、加速时所需转矩,又可以存储吸收内燃机富余功率和车辆制动能量,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没有实现零排放,但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综合指标能满足当前苛刻要求,可缓解汽车需求与环境污染和石油短缺的矛盾。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采用了高功率的能量储存装置(飞轮、超级电容器或蓄电池)向汽车提供瞬时能量,可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降低排放,经济性和排放性明显改善,技术经济可行性较强。较之纯电动汽车,其主要优点:续使里程和动力性可达到内燃机汽车的水平;空调、真空助力、转向助力及其它辅助电器,借助原动机动力,无需消耗电池组有限电能,从而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而且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原动机、电动机、能量储存装置 (蓄电池)按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合式 三种布置形式。

1.串联式驱动系统(Series Schedule,简称SHEV)

(1)结构特点。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其电能通过电动机控制器直接输送到电动机,由电动机产生电磁力矩驱动汽车。在发动机与驱动桥之间通过电实现动力传递,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大于电动机所需的功率时,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向电池充电;而当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低于电动机所需的功率时,电池则向电动机提供额外的电能。

(2)性能特点。发动机功率是以汽车某一速度下稳定运行工况所需的功率选定的,当汽车运行工况变化,电动机所需的驱动功率与发动机输出功率不一致时,由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向电池充电或使电池向电动机放电,电池充电和放电电流的大小由控制器根据电动机驱动功率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这样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使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如下性能特点:

①发动机工作状态不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始终在其最佳的工作区域内稳定运行,因此,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低的排放指标。

②由于有电池进行驱动功率“调峰”,发动机的功率只需满足汽车在某一速度下稳定运行工况所需的功率,因此可选择功率较小的发动机。

③发动机与驱动桥之间无机械连接,因此,对发动机的转速无任何要求,发动机的选择范围较大,比如,可选用高速燃气轮机等效率高的原动机。

④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无机械连接,整车的结构布置自由度较大。

⑤发动机的输出需全部转化为电能再变为驱动汽车的机械能,需要功率足够大的发电机和电动机。

⑥要起到良好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平衡作用,又要避免电池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就需要较大的电池容量。

⑦发电机将机械能量转变为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都有能量损失,因此,发动机输出的能量利用率比较低。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动机能保持在最佳工作区域内稳定运行这一特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低速、加速等运行工况,而在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由于其电传动效率低,抵消了发动机油耗低的优点,因此,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在市内低速运行的工况。在繁华的市区,汽车在起步和低速时还可以关闭发动机,只利用电池进行功率输出,使汽车达到零排放的要求。

2.并联式驱动系统(Parallel Schedule,简称PHEV)

(1)结构特点:发动机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与驱动桥连接,电动机通过动力复合装置也与驱动桥相连,汽车可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或各自单独驱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更像是附加了一个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普通内燃机汽车。当汽车运行工况所需的功率超过了发动机的功率时,电动机从电池取得电能产生电磁力矩,并向驱动桥提供额外的驱动功率。有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也有发电机,但其主要作用是向电池充电,以保持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2)性能特点: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其发动机功率也是以汽车某一速度下稳定行驶工况所需的功率选定的,当汽车在低速或变速工况行驶时,需通过加速踏板和变速器来调节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而在汽车高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低于汽车行驶所需功率时,由控制器控制电动机协助驱动。这样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使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如下性能特点:

①发动机通过机械传动机构直接驱动汽车,无机―电能量转换损失,因此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当汽车的行驶工况使发动机在其最佳的工作范围内运行时,并联式的HEV燃油经济性比串联式的高。

②有电动机进行“调峰”作用,发动机的功率也可适当减小。

③当电动机只是作为辅助驱动系统时,功率可以比较小。

④如果装备发电机,发电机的功率也可较小。

⑤由于有发电机补充电能,比较小的电池容量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⑥由于并联式驱动系统的发动机运行工况要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因此在汽车行驶工况变化较多、较大时,发动机就会比较多地在不良工况下运行,因此发动机的排污比串联式的高。

⑦由于发动机与驱动桥之间直接机械连接,需要通过变速装置来适应汽车行驶工况的变化。此外,发动机与电动机并联驱动,还需要动力复合装置,因此,并联式驱动系统其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并联式驱动系统最适合于汽车在中、高速稳定行驶的工况。而在其它的行驶工况,由于发动机不在其最佳的工作区域内运行,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污指标不如串联式。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也可实现零排放控制,在繁华的市区低速行驶时,可通过关闭发动机和使离合器分离,也可以使汽车以纯电动方式运行。但这样就需要功率足够大的电动机,所需的电池容量也相应要大。

3.混联式驱动系统

混联式驱动系统是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综合,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一部分通过机械传动输送给驱动桥,另一部分则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由控制器控制,输送给电动机或电池,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矩通过动力复合装置传送给驱动桥。混联式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是:在汽车低速行驶时,驱动系统主要以串联方式工作;当汽车高速稳定行驶时,则以并联工作方式为主。

混联式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充分发挥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优点,能够使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等部件进行更多的优化匹配,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在更复杂的工况下使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因此更容易实现排放和油耗的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兴虎.电动汽车概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46-47.

篇2

内容摘要 :劳动力供给时间是劳动力供给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劳动力供给数量和供给时数是传统劳动经济学在分析劳动力供给中所必要涉及的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动态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曲线处于向上倾斜的态势,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劳动力供给时间还呈继续上升趋势,这其中不仅与企业计件工资的采用有关外,还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劳动力 供给 时间 动态 分析

劳动力供给时间是劳动力供给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劳动力供给数量和供给时数是传统劳动经济学在分析劳动力供给中所必要涉及的内容。一般观点认为,当收入较低时,闲暇是一劣质品,这时替代效应趋于增加劳动时间,于是出现伴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的现象,这时劳动(时间)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收入达到一定高度时,闲暇成为了正常品,随着工资的上升,收入效应趋于减少工时,从而导致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时间)曲线的出现。另外,目前情况下,工资到达何等程度,劳动力供给曲线会发生这种负向变化是无法达到共识的,而且不同国家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各异,呈现出各自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而言,劳动力供给(时间)曲线也处于不停波动状态。但是从总体而言,对于我国的大多数劳动者来说,闲暇仍然属于劣质品,所以,工资的上升带来的结局大多为两个:为了满足基本生存而不断延长工作时间;或者不管工资如何变化,劳动供给时间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如何正确认识制约和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劳动力供给的时间变化对政策的影响效应,无疑就成为本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呈上升趋势;从年龄段分布来看,青壮年周工时较长,老年人周工时短。青壮年周工时较长与他们自身压力有关,不过不论从那个年龄段来看,除去2002年65岁及以上劳动者周工时低于标准工时40小时外,每个年龄段的劳动者的供给时间都超过了40小时,而且基本都呈逐步上升态势;从受教育状况来看,低学历的劳动者工时最长,平均工时在每周45小时以上,而且呈递增趋势。一般来说,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工时相应在缩短,但都超过了标准工时;从企业性质来看,目前私营个体雇员以及雇主的周劳动时间平均达到48小时,自营劳动者达到50小时,原因在于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应,工人为了多挣钱而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从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企业、知识含量高的部门单位工作时间较短,批发零售业、社区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业、住房和餐饮业的单位工作时间最长,平均都在47小时以上。

我国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的动态模型

在劳动力供给的标准模型中,每个劳动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个人在短期内工资率是固定的,而且并不依赖于供给数量的变化。在这个假定下,工资被认为是估计劳动力供给函数的外生变量,只要工资在短期内是外生的,就能通过使用工资与时间变化去估计劳动力供给函数。

对于个体而言,要最大化其效用,就必须满足:

MaxUi(Yit,Hit,Xit)受约束于Yit≤Wit Hit

其中,Y:收入;W:每小时的工资率;H:工作时间;X:影响劳动力供给价格外生变量,例如劳动者的年龄、劳动者拥有孩子的数量等。

单个劳动者,在t时刻的工资率应该取决于在这一时刻他的工作时间、效用以及生命预算约束。由于不同个体对自己的生命预期不同,而且每天的时间限制,所以,不同个体在这一约束条件下,会在工作时间上进行必然选择。

Wit = d t + f Hit+Uit (1)

相应的,Hit = a i +(1/β-2 f))Uit+

γX it +V it) (2)

其中,ai,di:关于个体在一段时间的效用;生命预算约束,β:在收入与闲暇的边际替代率中的时间系数,所有其他参数可能够是 f 的函数,Vi是影响个体劳动时间的随机项,鉴于我国的实际,这里假设β-2 fφ0,由于ai,di是不可测的,为此可以考虑离差将其消除,于是(1)与(2)式可变成:

hit=(1/β-2 f))uit+γX it + vit (3)

wit= f h it+u it (4)

合并(3)和(4)式,得到:

hit= bwit+cu it+eit (5)

其中,b=1/(β- f) ;c=γ(β-2f)/(β-f)

σ2e=σ2e(β-2 f)2/(β- f)2

如果f =0,则(5)式可变成:

hit=(1/β)wit+γX it + vit(6)

这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当其他参数对劳动时间没有影响时,劳动时间主要取决于工资率,而且这两者总体上呈现出同步趋势,即当劳动工资率增加时,劳动时间也趋于增加,不过增加的程度依赖于β以及vit 。所以,如果劳动者愿意自由选择工作,他挣的每周工资依赖于他每周的工时时,就会发现,在一定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会向上倾斜,而且曲线比较陡峭。见图1表示的每周工资率与每周工时的关系。

其中,OA、OB、OC代表劳动者的不同预算线,假定平均每周不变工资为W2,在这个工资率下,一个工人工作时间为H2,H2被认为是每周标准工时40小时,因此无差异曲线I2与OB切于P点。现在假定如果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提供工资W3,这时工人的预算线会变成OPB1,PB1与I1交与P、R点,这条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2切于P1,相应工作时间延长H2 H3,这里只是工人对超时工资上升到W3的反映。假定正常工资率为W2,如果不考虑超时工资,我们很难发现工人对工资由W2上升到W3是如何作出反映的,因为如果正常工资上升到W4,工时也会缩减至OH1。不过,这只是反映了一种预期,因为在我国,更多情形下,预算线仅为OA,在标准工时OH2下,工资率仅为W1。也就是说,当增加消费商品愿望可能比较强烈,同时对闲暇的需求比较虚弱时,劳动者为了维护基本生存,当提供较低工资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会继续向右上方倾斜,但是由于劳动者每周劳动受生理因素以及历史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劳动力供给曲线趋于垂直。

当f ≠0时,其他参数会影响到劳动时间,不过,由于假设β-2 fφ0,则bφ0,工资率与劳动时间仍然会出现正向变化。所以,从短期来看,我国的工资率与工作时数是正相关的,即使不考虑超时工资率。

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利润,会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当然这里是有一定超时工资的,从而刺激工人由工时OH2延长至OH3,不过这种分析仅局限于标准化模型中的分析,事实上,在我国劳动时间的不断增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

其一,我国大多数劳动者的工资率低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W1

其二,在我国一些企业超时工资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有不少的劳动者无法准时获得超时工资,甚至无法获得超时工资。劳动部调查显示,企业农民工能够拿到超时工资的仅占到65.1%,而这些农民工的工资比W1还要低,70%的人员收入集中在500-1200元之间,所以,这些工人会由有一个强烈愿望去获得一个与中等收入的工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工资,即W2水平工资,因此,即使在超时工资不能全部到位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延长劳动时间。

其三,对于收入水平特别低的、无技能的劳动者而言,为了保证最低生活水平,不管工资如何变动,其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为零,从而出现垂直状况。

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变化除了主要受工资影响之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劳动时间,所以仅凭借工资因素来解释劳动时间变化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也会对劳动力供给时间产生直接影响。

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

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变化却是有着直接作用,如图2所示。当劳动与闲暇的选择促使工作时间从右向左移动时,这时在VDP曲线(每天生产价值曲线)的B点处,个人工作时间为OC,他对企业效用的贡献是BC。假定每个人的生产率水平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个人偏好是不同的,只有在无差异曲线与VDP曲线的切点的B点处,才能获得最大化效用,因此,U是建立在生产能力基础之上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一般而言,只要劳动者在他的VDP曲线上,他就会依据边际产出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如果工资低于边际产出,则劳动者会拒绝延长工作时间的请求。当VDP曲线平行下移到VDP1处,这意味着每天产出价值的降低,而与VDP曲线相关的还有一些与工人相关的成本问题,当成本上升时,也会导致VDP曲线的移动。具体VDP曲线受到工人特质的影响,曲线的高度受劳动力平均有效单位的工资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企业对工人的要求以及工人自身的供给。

如果考虑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在个人水平上,每天工资和时间变化就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相关。如图3所示,每天产出价值与每天工作时间关系。U0是与VDP相切的无差异曲线,两者相切于B0,当劳动生产率改变后,新的均衡点B1究竟是在B0的左边还是在右边,就取决于具体VDP曲线的形状。

在既定时间下,更高的曲线平均产出要更大,如果对收入需求大于对空闲的需求足够显著,则工作时间可能会因平均产出的增加而导致有效增加,每天产出价值曲线会转变成VDP2,如果对闲暇的需求大于收入效应足够显著,则工作时间会随平均产出的增加而降低。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工作时间发生矛盾性变化。在第一种情形下,向上移动的VDP曲线将会增加边际价值,不过企业也愿意支付更高的边际工资率,但是更高的边际工资掩藏了超时工资,所以,当一致性工资率上升时,劳动者愿意延长更长时间用以工作,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超时工资率会高于以前的平均工资。因此,在我国伴随着工资的缓慢上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缓慢的,基本上依靠经验的积累与“干中学”获得的),劳动时间也在缓慢增加。在第二种情形下,当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创造同样的产出价值的时间必定也会相应缩短,即使在同样工资率下,在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下,依然可以产生更高的产出价值,所以,借助于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更多闲暇。不过,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更多地表现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呈现出缓慢上升态势,这意味着借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更多闲暇的情形尚未成为主要趋势。

我国劳动供给时间变化的结论

近年来,我国劳动时间呈缓慢上升态势,我国劳动时间出现的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工资的变化,随着工资的缓慢上升,出现工资变化与劳动时间变化同步的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短期所出现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时间)曲线在我国尚未出现,劳动者的收入效应仍然以超过替代效应的情形存在。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劳动工资的收入水平偏低,只能满足人们低层次阶段的欲望需求,还未达到向后弯曲的工资的拐点处,劳动者供给行为的刚性约束来自于最低必须支出,因为对于我国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目前劳动供给的最大目的仍然在于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只有在满足最低必须支出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效用最大化硬性约束。

在理解劳动供给的时间变化时,传统分析方法往往将劳动供给(时间)曲线,理解为劳动时间与工资之间的关系曲线,因为这两者之间的确存在重要的关联,不过劳动供给(时间)曲线是无法全面反映劳动者劳动时间变化的,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与变量也会影响到劳动时间的变化,与劳动者个体特征相关的一些变量会对劳动时间的变化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劳动者的超时工资不能完全到位,而且超时工资不仅没有高过平均工资的1.5倍至2倍,反而低于平均工资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与社会权利制度相关,当劳动时间中超时部分的工资率难以保证时,劳动者往往会选择减少劳动时间,但是一旦劳动者丧失劳动时间自由选择时,这就意味着对劳动时间的经济分析已经丧失了意义。所以,能够全面衡量劳动时间的变化,就必须保证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尊重和认可,因此加大工会在企业参与力度是保证劳动者权利前提,如果工会的作用能够发挥到位,那么劳动者在与企业集体讨价还价中就能改变弱势群体的形象。为此加大劳动者维权意识,充分保证劳动者的权利,就势在必行了。

参考文献:

1.T.Aldrich, Finegan, The Backward-Sloping Supply Curv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15, No.2, Jan.,1962

篇3

【关键词】:建筑消防联动系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火灾报警系统

一、建筑消防联动系统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对联动时间不重视

目前,在民用建筑内发生的火灾一般都是A类,也就是由可燃物引发的火灾。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随着燃烧的的发展,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我国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联动时间做了规定,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制定的,在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上,可以把报警联动分为两个时间段,一个是“系统报警后”,另一个是“火灾确认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重视联动时间在火灾报警中的作用[2]。有些工作人员对联动时间的意识淡薄,时常将系统工作状态人为设置成手动,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机报警后,只有火灾确认后才能够把所有的工作联动起来,这就导致系统联动滞后,以致场所出现比较明显的烟雾和火焰,引起人们的恐慌,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会造成第二次伤害而危及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2)系统维护保养存在问题

我们检查中发现有很多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的单位系统运行多少都有一些故障点,多数单位都是采取屏蔽故障点的方法,使得系统的真正使用率不高。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控制室值班人员的素质不高,虽然值班室人员按照消防法的规定是要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但多数这种培训都是理论上的教学,实际操作中因各系统控制器的品牌不同操作方法也不同而导致控制室值班人员不懂具体操作;二是单位对系统的维护不够重视,不及时通知维护保养单位对系统进行维护总是拖到系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后才会找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三是维护保养单位的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就算有人员到场也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建筑消防系统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提高施工人员对联动时间的重视

为了避免引起人们的恐慌,应该提高值班人员对联动时间的重视,以免引起建筑内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必需将系统运行状态调成自动,确保在探测区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能及时将火灾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上,并应迅速启动防烟区的排烟口,及时联动排烟机。在消控中心,排烟机和排烟阀应显示的是运行状态。位于着火层或防火区的防火阀应关闭,并将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当防火分区的探测器报警后,控制制模块应打开正压送风口,并联动正压送风机。为了防烟楼梯间正常送风,应把楼梯间的所有送风口都打开。如果楼梯间内有百叶式送风口,联动加压送风机起动就可以。当接到火灾的警报后,应联动本防烟分区的电动挡烟垂壁,联动关闭防火门,并将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5]。在火灾确认后,要切断非消防电源,联动应急广播和火灾警报装置以及气体灭火器。一般情况下,防火阀都是手动和自动相结合的,自动需要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联动的回路控制,有些情况下,也使用自熔断式防火阀,这种防火阀不无需消防联动回路控制。在现场需要使用手动控制。在火灾发生时,一般由消防控制中心打开排烟阀进行排烟。如果排风和排烟共用一套风管系统,那么排烟阀一般都处于常开状态,独立的排烟系统可以是常闭的。自熔断式防火阀可应用于常开状态,一旦火灾的温度达到280℃,防火阀在自熔断后可向消防控制中心反馈信号,排烟风机也会联动停止。正常状态下常闭,可以选择电磁加自熔断阀,如果风管的温度达到280℃,防火阀在自熔断后会自动关闭阀门,并向消防控中心反馈关闭信号,同时联动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2)提高值班室人员素质加强系统维护

增加消防专门培训中的实际操作培训,学习人员必须人人过关,加强对系统中各种故障的处理的内容的教学在些列出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见(附表),同时在选择维护保养单位时应对保养单位的资质及技术力量进行全面审核,不能一味的只看价格,同时在维保合同或协议中严格约定维保单位的具体维保时间和质量要求,以更好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如表一所示: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系统开机后显示异常或者没有显示

电源不正常或者和显示板电缆连接不良

对电源和连接电缆进行检查

开机后显示的为“主电故障”

没有交流电或者交流保险管烧断

对交流电线进行检查或更换交流保险管

开机后显示的为“备电故障”

保险损坏或者线路连接不良或者蓄电池亏电、损坏

更换保险管、检查电源连接插件、在交流供电情况下开机8个小时,如果故障还没有被消除,则要更换电池

不能对回路板正确进行注册

回路板没有插好或者其地址设置不正确

插好回路板及其地址设置

不能对外接显示盘进行注册

通讯线出现连接错误或者不良

对显示盘电源线以及通讯线进行检查并连好

接手动键没有反应

手动处于禁止状态、手动消防启动盘电缆没有连接好

设置启动方式,检查电缆并连接好

设备故障

设备连接断开或者设备损坏

检查连线,更换设备

总线故障

总线短路

检查线路

时钟故障、存储故障、回路故障等

环境干扰或者相应部分出现老化

检查接地是否良好,通知技术部门进行维修

报告故障器故障

控制输出端没有接终端电阻或者主板继电器出现损坏

介入4.7K终端电阻,对继电器进行更换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防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中的消防联动系统更是建筑消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消防中的联动系统在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决定着建筑消防设施的功效,科学合理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建筑火灾报警消防联动一体的消防系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必须不断的对建筑消防联动系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处理和预防,为建筑设施安全以及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在进行建筑灭火时,不仅要根据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还应符合消防的相关条件,遵循经济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消除安全隐患,为建筑的消防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青辉,高峰,刘春利,试论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线缆敷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4(1):43-45

[2]王泽滨,消防联动控制逻辑编程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J].建筑电气,2012,15(7):38-40

[3]徐成光,王天英,公共建筑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探讨[J],民营科技,2010,8(3):264-265

[4]魏伟华,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6):200-201

篇4

关键词:动画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88-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我国的动画教育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各个动画企业专业人才缺乏严重,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但各个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的人才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现阶段动画教育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不适用”现象,因此各高校要对自身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进行重新的审视,用冷静理性的态度看待动画专业的特殊性。动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动画教学体系要与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1]。

1 动画专业的特点

1.1 需要团队合作

动画制作是需要依靠一个团队整体才能完成的,这也是动画专业最显著的特点。不管是传统的动画制作还是现在的动画产业,都包括前期创意、制作、后期合成、包装等多个工序,因此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1.2 经验技能很重要

就我国现阶段的动画制作专业来看,其制作技能很大程度是要依靠经验的积累,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动画制作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契合时展的理论系统。另外一方面由于动画制作是一种具有高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仅凭一门简单的理论体系无法解决指导动画制作的全部问题,因此很多时候只能凭借在实践中的经验来指导创作。

1.3 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

电子多媒体产业的设备、软件以及技术等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动画制作特别是三维动画制作更是如此。现在的动画创作都是在数字平台环境下进行的,而数字平台包括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两部分[2]。计算机的显卡、CPU、数字摄影机等硬件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升级和换代也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动画创作的技术流程不断发生变化。

1.4 技术的综合程度高

一部动画产品涉及到视觉传达、游戏、影视、广告制作等多个行业的技能与知识,动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设计行业,因此对于动画专业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非常高。

2 我国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新技术手段

上文中提到动画专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动画专业既是一个经验技能型专业,同时又是一个软硬件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这些特点导致了现阶段我国动画专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新技术手段。传统的动画教育侧重于动画艺术的研究,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相当的二维、三维技术,以及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学生对新技术学习的欠缺,其设计制作能力相对较低,效率也就大大折扣。现在很多非传统的动画产业,比如游戏多媒体的开发、产品展示、媒体信息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这些领域在综合性的动画制作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2.2 学生缺乏实际的制作经验

很多高校的学生在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后,依然无法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际作品,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用人企业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其进行再培训,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课程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较差

上文中也提到现阶段我国的动画制作专业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各个高校根据实际的经验总结来开设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效率不高,对于技能的运用、理解能力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课程学完后,学生没有将其付诸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去应用、实践,也由于学的时间太久,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已经很模糊,因此体现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以及连贯性都比较差。

3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分析工作流程

要先对动画专业所面对的行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相关企业单位及其相应的动画产品制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分析,详细的掌握动画制作产品的制作流程。

3.2 动画专业人才能力分析

在分析动画产品的制作流程后,还要针对各企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做调查分析,把对应岗位需要的专项能力与其它相关岗位共同需要的综合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按照各个岗位的所对应的专项能力以及工作内容对动画专业人才的能力做出准确分析。

3.3 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设计

3.3.1 专业课要与基础课交叉设计

按照上述分析动画制作专业的特点,构建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的专业设计意识。将速写、素描等基础课程和动画角色设计以及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中补充、强化基础课程的知识,在基础课中揉合动画设计的表现元素,把专业课与基础课融为一体,交叉揉合,贯穿始终。

3.3.2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动画制作是一门对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课程不必要的重复,以及二者的互相脱节。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课程,而实践教学则通过课程目标的完成来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3]。例如动画运动规律就不单单是动画专业的核心,它也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关的实习内容,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

3.4 项目教学模式

可以说项目教学是动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非常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针对动画制作专业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4.1 项目教学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以一个特定的项目为核心,进行团队合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从项目整体培养团队的策划、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互相促进、互相配合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协作精神。

3.4.2 项目教学可以积累经验技能

学生通过制作实际的项目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操作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同一系列、同一类型项目的反复训练操作,总结出动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进入职业岗位打下基础,可以在产品制作中迅速调整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并且在制作项目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补充自身所欠缺的知识技能,在项目制作中找出自己的专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3.4.3 项目教学侧重于解决方案的施行

对于动画制作技术、设备更新快的特点,项目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项目解决方案的提出和施行,而非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训练[4]。项目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所能应用的软硬件设备加以充分的利用,通过综合考虑,提出最优化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团队的协作下施行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将最新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手段及时的应用于项目中,从而完成项目方案,在有限的制作时间以及制作成本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设计。

3.4.4 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团队的配合

项目教学模式对于动画专业技术综合程度要求较高的特点也比较适用,它更为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各个成员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在项目中的对应的方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综合能力,并且积累大量的动画制作和学习经验。

3.5 项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5.1 项目来源

项目来源是项目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项目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决定了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项目的来源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动画企业的真实项目,二是专门针对学生的需求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拟项目。这两种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不足。真实项目固然可以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提出可执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项目难免沦为练习。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将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相结合,既提高了项目的真实性,又很好的解决了项目的出处问题。

3.5.2 项目与教学制度的协调问题

项目教学模式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项目管理与学校的教学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通常学校教学制度的目的是从宏观上维持教学秩序,无法兼顾到项目教学的特定需要。并且项目的制作时间与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也有所差异,项目管理通常要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的行为,这样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学校要结合项目实践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在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分为物质保障、制度保障两部分,学院各项工作的重心都围绕教学、围绕培养人才来开展,各个教职工的薪酬与奖罚都和教学质量挂钩。传媒学院聘请社会知名学者参与研究,开展系列专题研讨,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推进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2.1 目标体系

由校、院、系及教研室教师构成四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5]。

4.2.2 方法体系

1) 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包括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 教学督导监控:通过学院教学督导、评价专家组和系内教学督导室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4.3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按照动画专业的特点,从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等四个方面,制定出详细、全面、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将各类指标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计划相结合,再采用院系督导、系部抽查、学生反馈以及工作单位反馈等多样化的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定期通报,与教师切身个人利益挂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将其激励、促进以及评估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4 建设实习基地

我院积极与省内、外动画公司联合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动画公司的制作流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打基础。积极推广教师负责制,进一步深入到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我系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十一届美展和各种大型国内比赛作品,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建立动画制作中心,同北京幸星科技娱乐公司签订初步校企合作协议。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院等高校和企业聘请专家5人作为我系客座教授。争取五年内在省内建立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全国建立3个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自己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动画专业技术人才做中心实验员,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分层管理,培养自己的专业创作队伍,承担外包动画加工(争取培养成对外型的外包团队)。力争做到自给自足,通过外包项目所获取的经费,来保证实验员基本开支,减少学校负担,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在学生三、四年级的时候进入中心完成项目教学环节,拉近教学和实践的距离。

4.5 加强动画专业的交流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动画制作行业内专家、艺术家以及企业管理者到学校进行演讲,学生在听演讲的同时能够了解动画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眼界的开阔进一步拓展思维方式,这些专家、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可以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

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了学校积极举办各种动漫艺术节、动画节等活动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业界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扩大专业面,发散思维。通过参与这类活动,使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内在创造力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掘。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领略到其中的创作特色和个人风格,通过比较来分析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得得到更快的进步。

4.6 动画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以市场为专业导向,以岗位要求为学习重心,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密切合作。动画专业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对动画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以及技术要求,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训基地将会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要前沿阵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公司的合作,组建一支以聘任为机制的专业创作、制作团队,并尽快形成规模,进行自主原创动画制作,开发自己的动画技术产业,完成部分完整的动画片。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计过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探索出一条从学校单方教学主动转变到校企双方互动的有效途径,找准产学合作的结合点,由短期合作转变为长期、稳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同时,也要深度挖掘我省独特地域文化,以地域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等为创作源泉,开发动画创意产业。

5 成果成效

2009年1月5日,我系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动画教育论坛和黑龙江省首届原创动漫大赛,参会院校30多所,专业教师90多人。黑龙江省首届原创动漫大赛活动中,征集作品700余件,我系作品占200余件,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分别获得动画类和漫画类两项金奖。成功完成哈尔滨青年设计家协会在传媒学院设立机构的任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传媒学院因在动画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优秀本科院校奖”,传媒学院院长王伟建及动画系主任梁玉清获“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贡献奖”。

6 结语

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后续完善,我院主要做出以下规划:近期完成外包加工任务的引入,成立外包加工制作中心,目标是2~3年形成外包加工基地,形成加工规模,达到最大产值,打造为黑龙江重要的外包加工基地。与省动漫基地建立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产业开发上取得新项目,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较早进行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蔡友,王瑶. 影视动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学报,2009(2):34-35.

[2] 马兆峰.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新闻界,2010(3):168.

[3] 解辉. 浅析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246.

[4] 袁亮,黄利.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 电影评价,2009(1):81.

[5] 叶福军,潘瑞芳,张帆. 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新闻界,2009(4):127-129.

Discusses the Animation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

Establish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hallowly

LIANG Yuqing

(Medium Institut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篇5

1 建设新农村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体现在新设施的建设上,以往农村的道路、教育、以及医疗设施发展都很不完善,为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建设新农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制度,模糊农村与城市的界限。

从本质上讲,建设新农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要以农民的需要为主,抛弃的了原来政府主导型的农村生活模式,为了发挥农民的能动性,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但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建设新农村本质上就是为农民提供一个平等的自我发展空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切忌不要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会向农村进行倾斜。但依据我国现在的国情,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各个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资。减少对城市产业的投资,就会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政府的财政也是一种考验。欧美国家推进并建设新农村也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中国要防止急于求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建设新农村的动力与阻力

2.1 不明确建设新农村的内涵

建设社会新农村不仅是将原来的土路变成板油马路,将破旧的房屋变成别墅,新农村建设就大功告成了。不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仅仅是在物质上进行支持,那么新农村的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新农村的目的是让农民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依靠自己的技能并结合实际,从而走向致富的道路。

2.2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建设新农村能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由不合理分配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在少数。目前在我国,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不但会引起小范围人群的不满,还会间接地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

2.3 管理体制的陈旧

农村的管理体制陈旧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阻碍之一,有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过于直接粗暴,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办公,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怨声载道,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削弱了政府的群众基础,为新农村的建设形成群体性的阻力。

3 解决建设新农村阻力的对策

3.1 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试点的不断增多,政府在实践中发现,农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在德国的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要设立土地整理审判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要保证至少有2名具有农场经营管理经验的农场主,只要土地整理涉及公共利益,则公共利益代表机构的代表就要参与土地整理过程。保证了的民众参与度,激发了民众参与公众事物的热情。

3.2 农村合作组织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盲目激发农民的热情,还要鼓励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在合作社讨论的过程中,使用经济的手段来促进组织内部制度的完善,适时的进行人员的更替,要以长远角度作为合作社合作的基础。

不光可以成立经济体合作社,还可成立老年公社,妇女协会这样的组织,丰富农民的生活,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来提高农民的文艺素养。

3.3 地区企业的带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支持,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还需要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经济机构共同的努力。在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原有的经济产业优势和资源条件。通过对农业的高科技改造,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与合理规划乡村土地的方法相结合,去改善农民基础生产的设施条件,构建集约型农村经济。企业可以发挥自己在社会融资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增加融资渠道,继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展开。

篇6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软骨细胞

材料与方法

试剂:①化学试剂: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硫酸镁、考马斯亮兰。②细胞培养试剂与培养板:F12培养液、胎牛血清、胰蛋白酶(宝泰克)、胶原酶Ⅰ、Ⅱ型、L-谷氨酰胺、二巯基乙醇、青霉素、链霉素、6孔、24孔、96孔培养板。

仪器:凝胶成像仪、数码照相系统、二氧化碳培养箱、酶标仪、PCR扩增仪、超声波清洗器、倒置显微镜、恒温震荡培养箱、CLP-800电泳仪、超高速冷冻离心机、梅特勒-托利多AB204-N单量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超小型电泳仪Mupid-2。

实验材料:新西兰大白兔。

动物模型及分组:雄性新西兰白兔8只,3~5个月龄,体重2.5~3.5kg,平均2.85kg。随机分两组,每组4只。

手术方法:①实验组:用20%乌拉坦(5ml/kg)静脉麻醉,取髌内侧切口长约2cm,逐层切开软组织,打开关节腔,将髌骨外翻,将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并切除内侧半月板,注意勿损伤关节软骨;冲洗关节腔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应用肌注青霉素40万U/日,持续7天,术后不固定伤肢,每天驱赶兔奔跑2次,每次强迫其活动1小时,模型建立需8周。②对照组:实验动物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只打开关节腔后,同样将髌骨脱位,保持关节腔暴露时间大致同实验组,其余处理同上。

取材鉴定:手术后 8 周空气栓塞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双侧膝关节标本。实验组软骨面色泽灰暗,表面粗糙糜烂,软骨下骨外露,骨赘增生明显,尤以胫骨内侧髁明显。对照组软骨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未见软骨表面裂纹及凹陷,无骨赘形成。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物制备:①D-Hank's平衡盐溶液:电子天平分别称量NaCl 8.00g/L、KCl 0.40g/L、NaHPO4・H2O 0.06g/L、KH2PO4 0.06g/L、NaHCO3 0.35g/L、酚红0.02g/L,加入去离子水溶解,搅拌均匀,加入青霉素20万U/ml 500μl、链霉素20万U/ml 500μl,定容至1000ml,浓盐酸调节pH值至7.0,过滤除菌备用。②F12细胞培养液:电子天平分别称量NaHCO3 2g、MgSO4 74.64mg/L、葡萄糖2g,加入F12干粉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加入青霉素20万U/ml 500μl、链霉素20万U/ml 500μl,搅拌均匀,定容至1000ml,浓盐酸调节pH值至7.6,过滤除菌并以500ml/瓶分装,按比例加入胎牛血清、2-ME及L-谷氨酰胺,4℃备用。

软骨细胞提取与培养:将手术收集的软骨标本放入10ml无菌玻璃平皿,倒入D-Hank's液掩盖标本;在另一平皿中,加入少量F12培养液,用手术刀切碎软骨,使成1~2mm3的小块;移入离心筒中,用F12培养液掩盖,离心1000rpm 5分钟;收集全部切碎软骨,除去F12,加入8ml 1×透明质酸酶,室温下作用5分钟;除去透明质酸酶,另加入16ml透明质酸酶,室温下作用10分钟;祛除透明质酸酶,用F12清洗两遍,每次10ml,离心1000rpm 5分钟。用1×胶原酶4ml清洗5分钟,祛除清洗液;加入8ml胶原酶,37℃培养30分钟,离心600rpm 5分钟;保留上清至无菌离心筒中;加入20ml胶原酶,37℃培养90分钟继续消化;视组织消化程度,一般消化至组织蓬松,呈絮状;收集上清液,1000rpm离心8分钟,获得细胞团;弃上清,将细胞悬浮于16mlF12培养液中,200目过滤至新无菌离心筒中。10μl移液器取细胞悬液1μl,计数。按5×104接种于培养瓶中。37℃、5%CO2孵箱中培养。2~4日,F12培养液换液1次。

软骨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经计数后,将细胞以1×104/ml接种于24孔板中;每隔1天取3个孔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均值,培养2~4天给未计数的细胞换液;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为纵轴,将计数点连接成曲线。

结果与分析

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软骨表面出现溃疡,各层结构界限消失,潮线紊乱乃至多重,软骨细胞减少,但大量簇集。对照组软骨表面光滑,层次清楚,软骨细胞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潮线清晰完整,软骨细胞数量正常,无簇集。

软骨细胞: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与正常软骨细胞形态相似,为贴壁细胞,呈多角形,偶可见梭形,原代细胞培养时软骨细胞呈岛状生长;传代软骨细胞贴壁良好,细胞饱满、透明,细胞多层生长时,可见细胞分泌胞外基质。

正常、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生长曲线:传代正常、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近似“S”形,生长周期约在3周,经过1周的潜伏期,软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2周左右达到平台期后稳定生长,本实验选用作图法,即在细胞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找出细胞增加一倍所需时间。据观察,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生长周期较正常软骨细胞生长周期短,且于传代培养1~1.5周两种软骨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适于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

讨 论

可能引起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三类:外力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软骨细胞应答基质降解和软骨修复能力的下降;由于骨重构、滑膜应答、微骨折、血管变化以及其他软骨外因子等初级因素,进而引发关节病变[1]。

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和丧失机制还不清楚,但其病理过程可划分为三个相互交叉的阶段,即软骨基质的改变,软骨细胞对组织损伤的改变,软骨细胞合成代谢衰退及软骨组织的进行性丧失[2]。可见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中惟一的一种细胞,其功能决定着骨性关节炎的转归,软骨细胞功能的异常是骨性关节炎变化的开始和关键[3]。

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比较:在软骨细胞分离方面,正常与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分离方法存在差异,主要反映在对Ⅰ、Ⅱ型胶原酶的使用上。正常与骨性关节炎软骨消化对胶原酶具有高度选择性,通过反复交叉实验对比发现,欲获取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应选择Ⅰ型胶原酶对软骨进行消化;而欲获取正常软骨细胞,则应选择Ⅱ型胶原酶对软骨进行消化,否则无法获取想要的软骨细胞或获取的细胞数量极少而无法进行下一步试验。提示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过程中,作为软骨主要成分之一的胶原发生了改变,骨性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被Ⅰ型胶原所取代。在软骨细胞培养方面,倒置显微镜下,正常及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接种后呈球形悬浮在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软骨细胞开始贴壁,细胞形态转化为透明圆盘状。培养48小时后大部分软骨细胞贴壁,形态由圆盘状逐渐向外伸延突起而转化成多角形,少数呈梭形。随着软骨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体积增大,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培养10余日后软骨细胞逐渐融合成单层,呈“铺路石”样外观。

正常、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生长曲线:本实验发现,无论正常还是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其细胞周期均较文献报道时间延长,分析其结果可能有如下原因:培养细胞的作用条件不同,也可能是导致细胞周期不同的诱导因素。就本实验结果分析,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细胞周期较正常软骨细胞周期要短,其可能原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为变性软骨细胞,细胞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细胞周期的变化。郭氏等已通过实验证明,损伤的骨性关节炎软骨中,软骨细胞代谢活跃,相伴随的细胞分泌的各种胞外基质也相应高表达,软骨代谢的异常,导致胞外基质成分的异常,软骨细胞生存环境改变促使软骨细胞过早的死亡,加剧骨性关节炎的进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混杂有纤维软骨细胞,纤维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明显较软骨细胞快,必将影响细胞周期的变化。

本课题研究兔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生长周期较正常软骨细胞短,可以推断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功能均发生改变,使病理性软骨细胞向正常软骨细胞转化。

本课题可为骨性关节炎软骨代谢紊乱假说提供初步的技术支持,为骨性关节炎软骨代谢紊乱假说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翁习生,任玉珠.骨性关节炎病因研究进展.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60-61.

篇7

论文摘要: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体现,有利于整体的提高,个性的发展;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整合;课前语文活动的长期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学生不好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宗旨,而在教学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学生的厌学,面对这一棘手的难题,一部分教师无奈地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老师累得够呛,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殊不知,导致学生厌学,我们教师有责任。

不是嘛,现实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图省事,仍然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这些教师也非常辛苦,尽心尽力教育辅导学生,可教育教学效果甚微,因为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托尔斯泰曾说过“对教师来说,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规,思想懒惰”。

我们也都知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此,做教师的的确应该好好下一番功夫:要的是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角度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学习需要自主,发展需要自主,而自主的前提则是乐学。怎样让学生乐学、学有所获,就语文教学而言,我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吸引着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殿堂。我们的研究证明: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体现。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最受学生欢迎青睐的还得说是这两年,这主要是受益于“语文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更多的则是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有时出现,则要花去十多分钟)。对于教材中的语文活动,是集中搞还是分散搞,我灵活掌握,力求发展学生智力,增长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个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两次口语交际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提高),四次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更多的活动则是有计划的阶段性地分散安排(贯穿每节课的前几分钟)。

每学期搞的大型语文活动真是让人难忘。每个活动我都和同学们精心策划,认真准备。

令人欣慰的是,每次上语文活动课时,同学们个个兴致大增,积极参与,为了充分展示自己,大多同学课下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有时,我还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即兴安排语文活动课,每每这时,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学们个个真情流露,坦诚相待,心与心的沟通,令人感动,有时,你竟会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情不自禁。还真切的记得那节语文活动课,任爱金同学自信地走上讲台,“同学们,我想用歌声表达此时的心情,这是我为咱们的老师编写的一首歌,歌名是‘老师——妈妈’。”接着她饱含深情地唱了起来,之后向我深深地一鞠躬,并喊了声“妈妈”,接着全班同学齐声喊“妈——妈”。当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活动又推向一个……课堂是如此的真诚、和谐、自然,学生是那样的畅快自由,还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比这更奏效呢?

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活动更是令人心动。同学们个个是积极有序地精心安排,热情地为同学们送去别具风味的“快餐”,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杰作”,小主人更是格外的欣慰。

可以说,每节课下来,同学们都是余兴未尽。这正如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机遇,形成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他们自觉自愿地学。

为此在九年级这个阶段,尽管课时紧,任务重,可我还是尽可能多地开展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得失”,学会“筛选方法”,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策略。

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后,经常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调好心态,变紧张为愉快,由竞争而进步,我经常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让学生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热情。效果很好。

以上诸如语文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课堂,使课堂从狭窄的笼中解放出来,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个性,一举多得,这些活动还成了学生写作的源泉,有的活动本身就伴随着写作,如杂记荐评活动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我的教学中。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我外出培训二十天,当时正教初三毕业班,期间,就是由班里的学生骨干按照我布置的教学任务轮流上课。令人欣慰的是中考成绩仍然很好。其实,我心里也有数,我相信我的学生有能力担当起临时小老师的重任。我深切地感悟到:学生具备了一定能力,就应让他带着自主发展的理念去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篇8

东方飞扬公司总裁张洪涛说,东方飞扬的使命是:聚集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文档信息资源内容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成立于9年前的东方飞扬公司专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张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一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这个产业的需求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总体来说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电子文件逐渐成为主导的现实,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二、内容数字化会形成巨大的机会,会带动数百万人的就业;三、管理系统研发,要根据趋势建设融合进知识管理、内容管理理念,适应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和永久利用的系统;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存储、备份、灾难恢复、扫描录入、服务器、操作系统;五、教育培训,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人才。”

9年前当东方飞扬公司成立时,5个创业者只有10万元资金,到去年他们已有员工300余人,已经拥有7000个用户,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预计今年将达6000多万。

9月23日,北京东方飞扬公司在京隆重举行了以“创新永续发展动力”为主题的新产品会,推出了ES AMS飞扬档案管理系统V7.0(行业版)、ES-OAIS数字档案馆系统(V2.0)和ES-ECM内容管理系统(V1.0)三款产品。张洪涛介绍说,这三款产品主要采用了多层架构、J2EE架构、Webservice、XML技术体系,融合了信息平台、全文检索、元数据管理、工作流引擎、消息服务、数据仓库、信息加密、电子文件检验、水印、OCR、流媒体、多格式流式浏览器、双层PDF处理等诸多先进技术,具有很高的扩展性、高效性、安全性。

近年来东方飞扬公司到西欧和美国进行考察,跟踪电子文件管理的国际前沿技术。2008年他们制定的三年战略规划里明确了公司研发的投入比例,以不低于上一财年销售收入的15%投入持续的研发,今年研究院就形成了10个课题,为东方飞扬产品技术领先市场两年做技术储备,并且加入了CCSDS标准化组织。

篇9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配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60-02

1 地区实施配网自动化的目标

1.1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需要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整体供电能力以及电力故障的处理效率,减少停电时间,即借助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为各用电单位和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2 对应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在建设在主站系统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营销MIS、配网GIS、配网SACAD等系统,这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耦合关系,需要有完善的信息沟通体制做保障,进而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共享和操作。因此,需要借助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对各应用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2 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内容与特点

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的协调与监控和FTU三遥功能的实现,系统故障的控制与识别等,进而配合主站实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网络重构、工况监测、优化运行等。

配网自动化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量大、直接面向用户、适应性强、多系统接口等特点,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和协调,以求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

3 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建设要点

3.1 配网自动化的系统技术平台建设

配网自动化系统要建设成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支撑平台,从而在提供标准化的用户开放环境的同时,为各个应用软件提供一个可用率高、统一、容错的应用环境。

3.2 馈线自动化的功能建设

馈线自动化的功能建设主要涉及到故障区域隔离、故障定位以及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等内容。配电主站通过配电终端对故障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测,并根据变电站开关跳闸、继电保护的信号等故障的数据与信息对故障发生的类型和区域进行确定,借助语音、声光、打印事件等报警形式,通过网络动态拓扑着色的方式在配网单线图上对出现故障的区段进行确定。

3.3 图模库一体化的功能建设

为实现图模库一体化的管理,需要完善10 kV电网的模型数据的导入功能、电网数据模型的拼接功能以及上级电网模型的数据导入功能等。

3.4 配电主站的SCADA功能建设

配网自动化中的SCADA功能建设主要包括远程控制功能、电力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内部交互操作功能、电力故障追忆功能、图形与状态等的显示功能、事件警示功能、打印报表功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计算机网络互连功能、配电网络运行监视功能以及配网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等。

3.5 WEB功能的建设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要确保SCADA数据的实现以及及时,配电网的运行与管理人员能够利用WEB浏览器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浏览和监控。

3.6 配网特色管理的功能建设

3.6.1 线路单线图与系统联络图的同步操作与自动匹配

对线路单线图和系统联络网的建设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全力配合配网的具体工作需求,进行网络框架结构的全方位系统的展示。线路单线图与系统联络图根据拓扑连接关系实现自动匹配,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快捷切换,挂牌、置数等相关操作可以在任意类型的图形上操作并自动同步。

3.6.2 关于设备的异动机制分析

配电网络模型动态变化处理机制是基于配网功能建设的频繁变动的现状对现实模型和未来模型进行调度和切换问题,实现对未来拓扑和现实拓扑模型的反映。对于现实模型通常用黑拓扑或者黑模型进行反映,对于未来模式采用红拓扑以及红模型进行反映,从而实现为配网点进行动态的反映。

3.7 配电调度运行的支持功能建设

配电调度运行的支持功能主要涉及到信息的智能告警、配电网区域供电能力的提高、风险预警的防范和智能操作票与防误操作等。电力部门要充分保证地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在坚持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配网调控一体化等支持系统和智能技术手段,对地区配网的检修、运行以及抢修等基础配套设施和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实现对传统配网监控与调度的创新与发展,实现集中化、统一化的管理,在提高配网系统低异常故障的反应速度的同时,保证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供电的安全与可靠。

3.8 配网网络的分析功能建设

通常所说的配网网络分析功能是指配电网拓扑分析、配电网模型管理、设备挂牌与操作分析、网络带电着色等等。其中的网络着色具体可以细分为线路着色、供电范围着色、电源点追踪着色、全局着色等。采取不同的色彩对电网元件的带点、停电状态的反映即为全局着色;对电源进行分析,并对配电线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进行分析即为线路找色;而供电范围的着色能够对单条以及多条配电线的供电路径和范围进行研究,并显示动态电源。

3.9 配网分析应用功能的建设

配网分析应用功能的建设主要会涉及到状态估计、合环潮流、潮流分析、网络重构等内容。状态估计指的是对不良数量的辨识、修复和补充;合环潮流指的是合闸开关过程中对稳态合环电流和最大冲击电流结果的校验;潮流分析则主要指借助配电网络在特定运行状态下的指定运行状态下的设备运行功率、变电站母线电压、拓扑结构等数据对配电网络的功率分布、支路电流、节点电压等进行计算;网络重构则是强调配电自动化的主站系统必须拥有较好的高级应用基础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内外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不仅需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并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面更好地满足电力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开发和建设出功能实用、技术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保龄,吴迪,郭荆涛,等.城区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1(11):18-19.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监测;保护系统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经历了手工阶段,简单自动装备阶段,传统调度中心阶段,现代调度的初级阶段等几个组成。

1.1 手工阶段

在电力工业的起步发展的初期,因为受当时发电、输变电条件以及落后的技术水平限制,一般都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在发电机、电器设备的开关设备旁就近监测,控制电力设备的运行。

1.2 简单自动化装备阶段

随着生产、生活和量的不断增加,伴着相应技术的有效成熟,电力行业逐渐出现继电保护,断路器自动操作等自动装置,并开始广泛应用。

1.3 传统调度中心阶段

这个阶段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开始设置电网中心一调度电厂,妥善处理电网的异常和事故,保证供电的持续,可知性和经济性。

1.4 现代调度的初级别阶段

本阶段初步实现了调度的自动化,出现了远程自动装置,满足了快捷,实时的调度要求。

1.5 综合自动化阶段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科学技术的逐步成熟,要想要真正满足生产,生活对电能高质、可知与安全的需要,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1.6 自动化技术的远程化

传统的 RTU 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并通过扩展测控硬件接口电路。完成"四遥"功能,这种方法具有设计周期短、扩展性好,开发方便的优点,但是设计的 RTU 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结构不够灵活。目前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远动终端也在朝着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这种新的系统架构方案的研究,不断的提高改善远动终端的整体性能,具有工程际意义。

1.7 自动化技术的分布式

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作为一种集约式发展的电力运行方式,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几十兆瓦、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系统,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的特殊要求,具有灵活的变负荷调峰性能,可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提供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节省输变电投资,适合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DG 技术与常规电网的联系。

1.8 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

全国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的实施,电力市场运营的启动,EMS 高级分析应用软件的完善等,都使得电力系统管理、调度和分析计算所需的信息不但数量巨大,传输路径交叉复杂,而且还要求信息刷新速度更快。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进步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进行数据的选择、分析和结果显示是电力系统各个专业在面临新技术的选择应用时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图形化技术凭借其拥有更形象直观易懂和有利于人们洞察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突出优势受到广大电力系统研究者的青睐,迅速成为了电力系统应用分析软件开发的热点。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分析

2.1 变压器的设备在线状态监测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和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这对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从客观上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保障供电的可靠性、降低设备的故障损耗成为目前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设备检修是电力系统提高供电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损耗和维护设备的主要手段。设备检修主要包含两方面:即设备的检查和修理或者说维护。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大致经历了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三个阶段。要实现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最基本的是要实现状态监测,要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地、全面地、真实地掌握,并及时的检测出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各种状态参数及其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对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及故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状态监测包括离线监测和在线测两种方式。所谓离线检测就是在电气设备停运进行各种试验检测,比如传统的预防性试验等。而在线检测则是使用传感器、计算机以及信息通讯技术在电气设备运行或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实时监测。

2.2 微机实时保护系统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微机保护装置的大量投入使用,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它需要微机保护装景具有强实时性、高可靠性和扩展性、更强的网络通信能力及更友好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它们不仅对硬件要求高,而且对嵌入式软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进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即 RTOS),这种操作系统可裁减的微内核结构、高效的多任务优先级管理、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以及微秒级的中断管理等,都更加有利于控制效率的提高,并且更容易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

2.2.1 实时性更强

对继电保护装置而言,实时性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通常在事故后几十到几百毫秒内就有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并且过迟的稳定控制措施不仅起不到预想的作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能引起其它的安全问题。这里的实时性不仅指获得数据的实时性,而且还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的实时性。嵌入式技术与实时性有着天然的联系。嵌入式系统常常要求能够预测外界事件,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响应。

2.2.2 可靠性更高

传统的线性程序,在遇到很强干扰时,程序在任何一处断线都会引起死机,只能依靠硬件的最后防线看门狗复位,重新启动系统。如果系统采用了 RTOS,这种干扰可能只是引起若干个进程被破坏,可以用另外的进程对其进行修复。RTOS 不仅可以将应用程序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任务,而且可以另外启动一个监控进程,监视各程序运行状况,遇到异常情况时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像在UNIX 中自动将有问题的进程终止掉,再调用另一个进程将任务修复,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2.2.3 可扩展性更好

目前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语言都采用C/C++(也包括少量的汇编语言)因此灵活性好,可移植性强;另外采用模块化设计,这不仅可以方便生产调试厂家,而且可以解放用户。当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只需要换一块新的就成;当需要增减某项功能时,也只需要增减相应的模块即可。

3 结束语

电力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电力系统的广泛运营中,自动化控制体系的建立是管理水平、制度水平、科技水平、智能化水平、人性化水平的最真实、有效的反应,也是电力系统生产效能、服务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