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30 16:1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原文里重清明,人心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2、《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清明夜》,唐代:白居易,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丁玲 早期小说 青年女性 悲剧性
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主人公多是青年知识女性,她们有着极为浓郁的悲剧色彩,其悲剧性主要表
现在爱情的缺失与生命的孤独上。
一、 爱情的缺失
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真正的爱情是缺失的。
爱情是男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人的生命之源泉,是青年女性生命的有力支撑。深切关注女
性命运的杰出的女作家丁玲,在自己早期的小说中描写了许多青年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描写了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热烈追求,描写了她们纯真热烈的爱情那无人承受、无与寄托的悲剧性。描写了她们生命中爱情的缺失。《梦珂》中的梦珂天真纯洁,见义勇为,向往着平等自主的生活,但却在纯真爱情萌动之际就不幸掉进了男人们的陷阱,被一些公子哥当作,最终只有默默地隐忍着。《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姑娘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也懂得爱情的温柔、体贴和浪漫而终不可得,最后吞火柴自杀身亡。《小火轮上》的节大姐追求自由的爱情,最终却既无工作也无爱情。《暑假中》的一群青年女教师正处于花一般的青春年华,胸中满是火热的情感,但却置身于缺少异的可悲环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中只好转向畸形的同性恋,扭曲地消耗着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莎菲呢?那么敏感,那么聪慧,但却空有一腔热烈的爱情而无与寄托。懦弱的苇弟虽真心喜欢她却不理解她,不明白她的所爱所求,不理解她的所悲所苦,也就不可能得到她的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爱情。而有着一副丰仪外表的凌吉士虽然以自己的美貌让年青的莎菲难以自持,但其卑劣的灵魂却无法承载莎菲那真挚而热烈的爱情。在激烈的灵与肉的搏斗中莎菲终于弃他而去,将自己宝贵圣洁的爱情默默地收藏起来。满怀着爱意,有着一腔的激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寄托的对象,没有一个异性可以消受这份浓烈的情爱,这是怎样的不幸和悲哀?身为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最大的悲剧也莫过于此了吧?谁能说不是呢?
二、生命的孤独
生命是孤独的。我们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将孤零零地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
生命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都是孤独的,而丁玲早期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又由于自己自身的特性而尤其感到生命的极端孤独,这种浓烈的孤独无情地默默地吞噬着她们的青春,不知不觉地摧毁着她们的精神和意志,甚至使她们失去了求生的欲望。《自杀日记》中的伊萨因极端的孤独而发出了自杀的呼号,《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与伊萨相比,其生命的孤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时代的重压、社会的黑暗、周围环境的平庸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重重隔膜,使莎菲陷入了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从表面上看来,莎菲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她,同情着她的病痛,但实际上却并无一人真正理解她,她始终都是孤独的。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之中,她一再发出呼号:“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莎菲的追求爱情,实质上是为了使自己免于孤独之中。罗素曾经说过:“我追求爱情是因为它能免除可怕的孤寂――在孤寂中人们站在世界的边缘,往下见到那无底的死气沉沉的冰冷深渊,便足以使他不寒而栗。”大学者大男人罗素尚且需要借助于对爱情的追求来免除那可怕的孤寂,更何况于开始觉醒了却又无路可走、看不见光明而又天性敏感的病弱少女莎菲呢?她更需要通过追求爱情来填充生活的空虚,更需要在爱情中寻求一股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即便这力量是如此的微弱、空幻而不可捉摸。但莎菲的追求注定要以悲剧而告终,她注定要在永恒的孤独中承受煎熬。这不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在她的周围,她看不到一个真正理想之所在,她找不到一个可以在同一地平线上与她一道前行的情侣,她那富于现代性的理想化的灵肉统一的爱情追求尚缺乏现实的基础,而且还因为她主要是想通过追求爱情来寻求心灵上精神上的知己,对爱情寄予了太多太多的奢望。莎菲渴望爱情能够拯救自己,希望这爱能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而这是爱情本身所难以负载的。无论男人或女人,无论拥有知识多与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立世界,谁都无法真正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能是较为相投的同伴而已,再伟大的爱情都无法使我们免除心灵的孤独,所以,丁玲早期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们就注定只有沉浸于孤独的自我世界中了。
综上所述,丁玲早期小说中青年女性的爱情是缺失的,生命是极端孤独的,她们的青春有着浓郁的
悲剧色彩,其悲剧牵动了千千万万读者尤其是女性阅读者的心灵,让人感慨不已。
参考文献:
[1]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尼采:《悲剧的诞生》,李长俊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篇3
不,她并不推翻原来的诺言,她的痛苦不是因为旧观念的遗留,更不是性忌妒,而是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可我怎么能知道,他还是爱我的?”她说,虽然他对她一如既往,但是她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爱她的。她不知道在他眼里和心中,她与另外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
她不知道为什么她不是与另外那些女人一样,也仅仅是他的一个性对象?她问:“什么能证明爱情?”一如既往的关心、体贴、爱护、帮助……这些就是爱情的证明么?可这是母爱、父爱、友爱、兄弟姐妹之爱也可以做到的呀?但是爱情,需要证明,需要在诸多种爱的情感中独树一帜表明那不是别的那正是爱情!
什么,能证明爱情?
曾有某出版社的编辑,约我就爱情之题写一句话。我想了很久,写了: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这句话很可能引出误解,以为就像一首旧民谣中所表达的愿望,爱情只是为了排遣寂寞。(那首旧民谣这样说: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嘛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早上起来梳小辫儿。)不,孤独并不是寂寞。无所事事你会感到寂寞,那么日理万机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独。孤独也不是孤单。门可罗雀你会感到孤单,那么门庭若市怎样呢?你不再孤单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独。孤独更不是空虚和百无聊赖。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那么摆脱孤独的途径就显然不能是日理万机或门庭若市之类,必须是心灵间戕害的停止、战争的结束、屏障的拆除,是心灵间和平的到来。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
但是这谈何容易,谈何容易!
篇4
1、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2、牛郎织女: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3、白素贞和许仙:是中国古代一个关于人和妖的爱情故事,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讲述了蛇妖白素贞与大夫许仙相爱,却被和尚法海阻挠的爱情悲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了一块给重耳吃了。封赏的时候,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隐居绵山。重耳为了逼他出来,无意间把介子推烧死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由来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续,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清明节的一种固定的风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2、清明时节语纷纷,郊外游客笑嘻嘻,欲问酒家何处停,路边农妇欢迎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催,商隐弹泪谁人,信香烛鞭炮金钱知。
3、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4、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5、清明天空坦然山路芬芳;亲情的思念是无止境的,纵然有感伤但那温暖情怀将永存心底。
6、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
7、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8、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9、风和日丽,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觉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当居民,清明时节风光好,阴阳两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复返,如烟往事莫忘了增良。
10、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11、清天明空彩云飞,夜落春雨似茶香,思情无涯风飘絮,我心依旧荡秋千。
12、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
13、清明时节雨纷纷,飘扬纷飞绕路人。漫天飞舞的雨丝,是对你思念的泪光。失去的,无法弥补;失去的,要学会淡忘。生活,还得继续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4、清明踏春好,快乐指数高;小脚很可爱,高跟鞋拜拜;天气易突变,雨具随身带;花粉易过敏,远离莫久待;补充水果菜,感冒不袭来。朋友健康,我最关怀!
15、清明时节杨柳依,路上行人伤凄凄。纷纷细雨识人意,暗送迎春*迷离。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人生短短几十年,相互真情要珍惜。
16、清明雨纷万物苏,阳光明媚踏青游,苦恼伤情随风散,放松心情精神抖,相思伤痛渐变浅,幸福生活围你转,清明节短信祝福,祝你平安保体健。
1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8、亲爱的朋友,让我送你一篮水果吧!祝你苹安富贵,橘祥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乐,柿事顺利,核家幸福,梅有烦恼,甜如廿蔗,幸运如葡萄!清明节快乐!19、月夜明,青丘小雨。点滴而落,雨点心上,遥想当年,与卿共携手,话尽天下。雨滴而落,回首!依稀可见,与子说偕老,笑看红尘。雨落心头,垂首!自嘲一笑,独自饮酒,低语坟头,奈何桥前可与卿逢?
19、清明节到了,每每看见一束束鲜花插在坟头,就知道又有一个生命永远离我们远去,而他们且可以远离这充满险恶的人世间,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时生死并不能由你自己。
20、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21、清明节,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春风吹,春花飞,草长莺飞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乐真是美!
22、咱俩这么铁,节日分你一些:我过元宵节你过重阳节,我过青年节你过儿童节,我过情人节你过光棍节,我过中秋节你过寒食节,我过端午节你过清明节。
篇7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评估决策系统整体评估决策流程管控
一、项目的意义
青海省省电力公司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建设,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资产状态的评估考核及决策建议,并有利于建立资产账卡物的统一与联动机制,促进各底层业务间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实现资产精益化管理。
二、理论依据
2.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中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从安全、效能和成本三个方面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成效、工作质量、流程运转效率进行量化,形成相应指标或指数。指标体系包括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套体系,按照管理层次逐层进行细化分解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战略目标、结果性指标、管理流程及过程性指标的关联关系,实现评估指标体系在战略层、管理层及执行层的合理分解,最终形成评估指标体系。
2.2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模型
评估决策模型是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目标研究确定的,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全过程工作都要遵循的基本方法。模型函数的确定需根据指标和指数的设置,对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预处理,根据设备类型等因素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不同量纲的指标要对照标杆值(或目标值)进行折算,通过历史数据的验证,使计算结果能够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并可以收敛。
2.3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流程
评估考核机构将围绕以下步骤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评估、分析和反馈流程:首先,完成指标体系的设计(包含指标分解关系、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等);其次,根据指标的设计要求收集评估对象的指标数据,进行校核、计算后出具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掌握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和差异点;最后,评估考核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形成相应反馈意见,用于制定资产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的提升计划或对既有指标体系进行更新修正,最终形成评估考核的闭环流程。
三、系统架构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是为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中资产评估和决策需求、满足管理层和决策层工作要求的决策分析型应用。具有跨业务系统、跨平台整合、多系统信息融合的技术特点,其所需的资产全息数据将来源于各业务应用系统,同时将基于“SG186”工程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业务系统的交互。
四、实施过程
实施周期内,针对青海省电力公司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五大类设备的基础数据问题,进行了3轮数据核查和整改工作。数据核查工作主要是从PMS系统和ERP系统导出整体的五大类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提供数据整改建议,在生技部和科信部的主持下下发地市公司进行整改,整改的过程中LCAM青海实施组、ERP项目组、PMS项目组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了3轮数据核查工作,累计清理资产主变、断路器、组合电器、电缆,架空线路等数据。
数据集成是整个项目组实施的关键。首先协助ERP系统对于接口开发项目工作的字段确认,ERP开发工作持续三周时间进调阶段。LCAM青海实施组负责整体推进SG-CIM和ERP系统、PMS系统之间的横向集成和数据联调工作。经过三轮联调,PMS系统、ERP系统的数据顺利进入SG-CIM系统内,并且符合横向集成的相关要求。
篇8
申请人:万玉宁,男,47岁。
1993年10月24日下午,申请人万玉宁由成都市城北体育馆返家,途经刀具厂农贸市场时,一歹徒从左后方扑上前,用利器割断申请人背在左肩上的布包带,将布包抢走。申请人虽奋力追赶,但未将其抓获。随即,申请人到公安机关报案,但案件一直未能侦破。
申请人万玉宁向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称:被抢布包中装有户名为李卿荣的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持有卡1000股,系自己在1993年9月29日在成都市城北体育公园(自发的股票交易市场)所购。现因被抢,故申请公示催告。
「审判
成华区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查明: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确有股东姓名记载为李卿荣、股东编码为TL0009738的1000元股票持有卡,但无交易或过户的记载。而据李卿荣称,其从未购买过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篇9
一、由点到面:学会还原、学会拓展、学会联系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凝练性,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古诗词又离现代生活很远,所以我们必须由点到面,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用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以王维的《画》为例。《画》这篇课文包括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抓住具体的事物进行启发和引导。例如“近听水无声”一句,教师先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再讲述生活中水的形象,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再由水流的声音进行更广阔的启发,找同学来试着朗读。
通过这些特定的点,教师合理运用分散的意象,引导学生把整首诗连成一个整体,再带领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去朗读,找不同的学生去读,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之后让学生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
二、由浅入深:逐步挖掘、全面分析、树立问题意识
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在此提倡的古诗词教学强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从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用心仔细揣摩,与古诗词对话,与作者交流,将自身感情投射到古诗词的学习中,从而在共鸣中使身心得到净化。
以杜牧《清明》这首诗的教学为例。首先是这首诗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春雨的诗有很多,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描写春雨的诗句,而那些诗句里的春雨描写和这首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开始讨论,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春雨描写与诗人情感和心境的联系,如“纷纷”两字不仅描绘了春雨淅淅沥沥的情景,也映射了诗人杜牧淡淡的愁思。
接着是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语文教师便可以“清明节”为着眼点,让学生们讨论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清明节的知识,并普及清明节的相关文学典故。
在引导学生弄清楚了清明这一民俗背后的文化深意后,便可过渡到对《清明》这首诗的教学。教师就此发问:谁能解答一下为什么在清明节里作者和行人都会充满了愁绪?学生便能联想到佳节孤身在外之人本就心绪纷繁,此时又赶上了下雨,心情会更不好。教师在此时点出,这正是中国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典型范例,并接着问学生还能想到哪些情景交融的诗句,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手法的认识和体会。
全诗写到“牧童遥指杏花村”便戛然而止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得知了“酒家”的所在后,行人接着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积极回答了自己的假想后,教师可以接着问,诗人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打住,而不是继续向读者描述那位“行人”的具体取向呢?在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便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留白的意蕴所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才能使这首诗更回味无穷。
三、由此及彼:提高知识的对比、迁移和应用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由此及彼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首诗的情感、主题以及诗的意蕴、意境,还要赋予学生独立欣赏诗歌之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热爱。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优秀诗词数不胜数,课本中的诗词虽是经过精挑细选,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但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以品味课本之外的优秀古诗词,也是教师的义务之一。
培养学生的独立品诗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语言文字的精髓。古诗词最精妙之处便在于方寸之中蕴含着无限天地,往往一个字便包孕万千,留给我们许多想象和思考的余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这方寸之间的无限天地,教导学生学会寻找诗眼。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可谓是生意盎然,在教学的时候指引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这个“绿”字换成别的字,如“过”“吹”“拂”等等,使学生在不同字词的对比分析中去思考“绿”字的精妙之处。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中的“风景异”到底“异”在哪里,单这个“异”字就可以区分为“塞下”风景和别处风景的“异”,“秋”景和别的季节风景的“异”,“塞下秋景”和塞下别的季节风景的“异”,从而引发学生扩展思维,举一反三地思考其他有关“秋景”的诗句描写,有关“塞下风景”的描写,从而更细致深入地体会《渔家傲》的别样风采。
言语本身是抽象的,隐藏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更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要体会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之美,更是要和学生个人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丰富诗词的形象和意蕴,把握诗词的神韵,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感悟以及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会学生体会诗词语言的精妙之处,还应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文化韵味。
篇10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处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时节,所以古诗里有:“佳节清明桃李笑”的描写。清明两字,早在大禹庆贺治水胜利时就出现了,即水患平息,浊流清明之意。清明扫墓始自秦代,到了唐中叶朝廷才定为制度令民间施行,宋明清之时才日益盛行。清明节扫墓与春秋时寒食节的习俗相似,且两者只隔一天,所以唐代以后寒食节就合并在清明节同一天举行。不过寒食节的一些特殊活动,有些地区还保持下来,如门前插柳或植树等。现代莆仙人扫墓,多数保持传统的做法。家家户户做红龟或红团、面包,煎菜饼、插柳、栽树……人人理头发,穿新衣等,以每家或以每家有关同系统的人,备办丰厚的礼物,带着扫墓的工具,由长老率领,男女老少都到墓场去扫祭;先锄草,劈荆斩棘,后整理墓场,修理墓围,然后挑上红龟,饭菜等祭品,点香烧纸(钱),由长者主祭,晚辈随着行礼同祭,表示对祖宗的孝敬。有些新墓,主妇祭扫时还会有流泪啼哭状。这在古代就盛行了,很多古诗都作过描述,如宋代高王圭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清明日》一诗里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就是描写清明扫墓的情景。莆仙扫墓时在墓头和土地(公)牌上还必须压住一份四五寸长,两寸宽的红纸条(红白纸三、四张相迭剪成的),表示此墓有主人,有后代,否则就是无后代,无人管之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事物的变化,传统的作法,也有所革新,如有些地区原来墓葬改为火葬。那么清明祭扫就必须到骨灰盒安置的殡仪馆或
安置所在地去祭扫、行清明节应行之礼。一些工厂、矿区企事业、机关单位、学校等对革命烈士很敬仰和热爱,往往也在清明节或前数天,负责人带领本单位成员到烈士陵墓去瞻仰或送花圈,表示要继承和发扬烈士的精神,把事业或学习搞得更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好。清明时节正是阳春大好时光,万木吐绿,百花盛开,欣欣向荣,人们还可以利用这时机去春游(也叫踏青),观赏大自然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