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范文
时间:2023-04-08 08:0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猴子种果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猴子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什么水果都没有吃到。他折腾了好几年,却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猴子正望着樱桃树苗抓耳挠腮时,一只美丽的百灵鸟从树枝上飞下来,对猴子说:“猴哥,猴哥,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没有吃到水果。因为你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所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什么水果也没有吃到。”
猴子听了百灵鸟的话,觉得百灵鸟讲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刻又种下了梨树。他这次改掉了上次的毛病,耐心地等待着树成活。谁对他说时间太长,他都摇摇头说:“没关系,我可以等下去。”于是过了五年,梨树结果了。猴子摘了一大筐梨子。梨子黄澄澄的,大大的,看起来很诱人。猴子吃到了又香又甜的梨子,很高兴。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比吃到了蜜还甜。他一边吃梨子一边想:“百灵鸟说的话是对的,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要急于求成才能办好事。我要记住了。”
接下来几年,猴子又接着种下了杏树、桃树,并且成功地吃到了好吃的杏子、桃子。猴子在心里牢牢记住了百灵鸟说的话,以后他做什么事都不急于求成,变得很有耐心,有自己的主见了,而且每一次办事都很成功。他也从心里深深地感激百灵鸟,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
篇2
数字化对于能源行业的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核电企业,很多员工都认为,自己所在的核电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操作。因为在核电的操作室里,确实是电脑软件在检测反应堆运行的状态,分析其中的数据。
但是,我这里提到的核电数字化概念,并不是指单纯一个数字化软件。我们可以把其定义为数字化核电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的核心构建内容为核电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提供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信息化系统,力求保证核电安全生产运营的万无一失;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与前瞻性,帮助核电企业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核电市场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而是全球性的市场。比如在日本福岛发生了核事故,却对全球的核电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福岛事故后,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核电设施,包括法国、英国、美国,都出台了很多新安全规定,需要去做核电站的安全升级和延寿。在这个安全升级和延寿的过程中,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核电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应用。
安全升级后的新需求
在各国对核电站安全升级的浪潮中,各大电力公司都花费不菲。据我了解,法国电力计划投入约100亿欧元用于旗下核电站设备的安全改造,英国政府则准备投入150亿欧元,用于核电站的升级和退役工作。对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引进,则成为未来核电企业的必然选择。
举例来说,英国目前面临多个核电站需要退役的问题。退役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尤其需要掌握该核电站的完整信息,从最初的设计到建造,再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的情况。缺乏完整的信息,就难以设计出合适的退役方案。
英国NDA机构目前负责英国核电站的退役事宜,管理英国内所有需要退役的核电机组,他们的管理基金就达到了约750亿英镑。
但他们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取核电站退役所需的信息和文档资料。据他们称,他们目前所收集的纸质资料,排起来大概有25公里长。
如果仅看纸质资料,就很难获取完整、有效的信息。所以,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如此庞大的纸质文档变成数字化的信息,之后,再跟资产管理需求相对应,最终找到退役的合理方案。
实际上,核电数字化的应用可以借鉴石油、化工行业的经验。但是与石化行业相比,核电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因为,核电行业在所有行业中,对安全性的要求是最高的。这就要求核电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要比其它任何行业的都精确。
安全性的保障,前提之一就是需要一份准确、完整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够完整和准确,一旦遇到突况,决策层就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且核电信息的展示,要做的非常“友善”,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做专业设计的工作人员,也能够从这个平台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之前,核电企业大多用平面的二维图纸展示,那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3D数字化,建立具象的模型,便于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直观看到信息,实现预防性检测,提高诊断事故的效率,这就大大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核电厂跟其他普通电厂也不一样。从设计、建造到运行维护,到最后完全退役,大约能经历一个世纪的时间,牵涉的阶段很长。这期间,如何保持各个阶段信息的完整性、延续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美国很多老核电厂中,还大量存在着第一代核电的工作人员。一些年龄高达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运行和维护电站。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很多核电厂没有实现信息数字化,一旦老员工退休,就很可能没有人掌握如此连续性和可靠的信息了。
但是,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把人脑里的隐性知识,变成电脑里的显性知识,这也是我们强调核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因。可喜的是,美国核电企业正在意识到核电厂数字化的重要性。
“数字化的欠账不好还”
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美国核电厂对于数字化的应用,可谓是姗姗来迟。原因之一是,美国核电站都建得较早,超过半数的核电站都已服役超过30年,最年轻的一座于1996年投入生产。
可以说,美国所有核电站都没能赶上数码时代,而数字化补救的成本也十分高昂。美国最初对这种改造不以为然,因为官方质疑非人工操作模式的可靠性,不愿意投入资金去进行数字化升级,但时下随着安全等级的提升,数字化改造成为必须面对的成本。
2011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座核电站开始实现数字化,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并未进行。事实上,在全球运行的核电机组中,从整个核电企业或核电站出发,实现完全的数字化应用,即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法国、英国的一些核电站虽然也建设得较早,但重要的是,他们较早地意识到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性,逐步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
以法国电力为例,它是进行数字化改造项目较多的公司。它旗下58个机组,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刚刚有4个机组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剩下的机组都是部分环节实现了数字化,大多环节处于数字化2D、甚至纸质的管理时代。但是法国电力的计划是,将来这58个机组都是要实现数字化管理的。
但中国所面临的境况则完全是不同的。因为,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很多电厂正在处于前期设计阶段,而且对于安全性非常重视,也愿意投入资金。
可以说,当前的技术环境给中国的新建核电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如果中国核电企业能够借助这一趋势,让新建核电厂从设计的初端,就采用完全的数字化管理,那对于核电站后期的运行、维护以及退役,都是受益匪浅的。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节约时间和资金上的成本。一旦这一窗口期过去,如果将来想要进行数字化改造,那会加大难度和花费更多的资金,甚至不利于电站的后续环节的发展。
目前,中国核电企业都是部分环节采用了数字化管理,如设计和运行维护环节,还没有一座核电站是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的。影响中国核电企业采用完全数字化管理的最大因素还在于企业的高层。
因为要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管理,不是仅提供一个软件,搭建的系统需要满足各个部门、环节的要求,比如设计院、建设运维人员。各个部门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决策,来统一的协调。
推广核电数字化,其实是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欧洲和美国等地方也都是这样。
篇3
2015~2016年上学期我执教过一节《狐狸和乌鸦》,通过宋道晔老师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关于“文本处理”的一个误区:“双重点”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远远重于理解内容和分析文章,这是对学生说的,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剖析文本的内涵。因为教师一旦没有“吃透”文章,就很容易把课上得扁平,带给学生的则是语言思维含量不高,造成学生在一堂课中语言学习是低水平认知。在备《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循着教参的思路走,一路把学生引到了“狐狸十分狡猾,就想着不劳而获……”其实,狐狸的狡猾就像是小孩子的恶作剧,只是想耍个小聪明得到乌鸦嘴里的肉而已,并没有多么恶劣。给学生建立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观念并不可取,学生需要从小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再一例是我们校长听过的一节《小鹰学飞》,课后她给了我这样的意见:小鹰三次学飞,一次比一次飞得高,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写作的结构上都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但你在课上没有点明这种“递进”,讲述的层次也没能很好地展开,学生记忆小鹰学飞过程的印象恐怕就没有那么深刻,也影响了复述故事的效率。
怎样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能说一句话绝不说成两句,不重复。除了这种心理暗示,我还设计了跟踪量化表,在试讲《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就用到了这张表,请听课的老师格外帮我注意这点。在什么程度上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复述语言来感知文本内涵?对于文本的处理,我则是通过在与师父的交流中,一步步知道给学生“点”到什么程度就足矣。点多了显得难、学生不易接受,没有必要;点少了则不能帮助学生建立文本的脉络。
2015~2016年第二学期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进入到了执教研究课的阶段。我选择了文本较长的《猴子种果树》一课作为执教研究课的题目,特意“为难”一下自己。长文本的故事带来的最大挑战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克服的难题: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在反复听、读和复述的基础上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同时还要让学生随文穿插识字并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新学的字。另外,我对倾听教学很有兴趣,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多种类型的听力游戏,很想在实际上课时检验一下这些设计是否有效。然而,在准备这节研究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第一稿“理想化”“大容量”的教案经过两次试讲后的确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如何在理念与实践经验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也就是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试讲了两次《猴子种果树》一课。第一次试讲时,诵读词串之前先做了有规律的听写:一共四组词语,每组四个。每组词语只读一遍,要求把一组词语听完、记清楚再默写,不是听一个词语写一个词语。训练的意图在于锻炼学生的短时记忆、有规律的记忆方法以及听的专注力。这次试讲,我发现听写词串进行得比较困难,一共16个词语,写出词语最多的学生也只写了12个,以前没接触过这种训练的学生显得很吃力。有些学生的情绪甚至受到影响,最明显的是,有一个学生因为听记不下来,当场就哭了。另外,听写加上修改的时间总计达到12分钟还要多,挤占了部分练写生字的时间。
所以,第二次试讲我就放弃了听写环节,直接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每一组词串都是同一类词语,因此,我引导学生归纳、说出这组词语都是“什么”。比如: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词语都叫“农谚”,顺势让学生说一说这几条农谚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出“农谚”就是……课后,听课的老师指出:从量表来看,读词串部分用时达到11分钟,然而却没点明读词串与记忆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反复读这些词串。学生分段讲故事时,能看出还是有学生对农谚的顺序和表示“没有耐心”的词语混淆不清,或是记错先后顺序,或是复述第二、第三次对话时还用第一次对话中的语句。也就是说,学生讲故事并不那么准确、流利。
第二次试讲结束后,我还是有些担心是否能够在40分钟内让学生学会准确地把故事完整讲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想,关键要抓住故事里出现的“农谚”,在读词串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记清楚这些农谚的先后顺序,越往后数字越小,种果树要花的时间越短。让我稍有信心的是,听课的老师反馈说,我的教学语言变得简洁了许多,不再有重复或者较难理解的话语了,而且讲故事的语言(包括范读的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我希望能够在研究课上完整地呈现自己对听、说、读、写教学的想法,看看这些想法是否能够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也设计了第二课时:(学生)完整讲故事――(教师)找出语言训练点,(学生)练习仿说――看动画片《小猫钓鱼》(56秒),用《猴子种果树》中重复出现的语言结构以及词语来改写动画片中的片段。第一次试讲时,我给学生介绍了用三个或多个对话回合展开故事的好处和方法,然后让学生为《小猫钓鱼》补写。但在学生实际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语言本身就不行。一是没有注意到《猴子种果树》里的句子可以迁移到自己的片段里;二是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每个对话回合里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没耐心”的意思,我们的学生在不同的对话中却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我发现这两点问题的根源在于我没有点明故事原文用词的丰富性,也没有引导学生注意仿照原文。
所以,我第二次试讲“写话”这一课时的时候,没有再讲解“三个来回的对话使故事更有趣、丰富,让小猫看来更没耐心”,而是放到了学生两次修改片段之后,让学生对比、发现自己补写后的故事跟原来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这次,我把习作指导的重点,放在“课内外迁移和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意思,避免语言重复、乏味”上。从学生当堂练笔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注意到了借用《猴子种果树》里面三只小鸟分别与猴子对话时的句子和词语来写屡次没有耐心钓鱼的小猫。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说着类似的话:“同学们可以把《猴子种果树》里的对话中的句子和词语搬到《小猫钓鱼》里。”第二课时上完,由于说话太多,我感到很累。听课的老师也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提了一个特别棒的建议,就是把《猴子种果树》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的同一语言结构排到同一页课件上,就像引导学生全文复述故事时一样,来引导学生仿照故事中的语言结构补写《小猫钓鱼》的片段。当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自己早先怎么就没想到呢!
篇4
电信业已经认识到未来电信将基于分组业务,但是对互联网的开放体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提出要发展一个可管理的、能运营、能盈利的IP网络。实际上这么多年来电信业的发展就是在建立一个可管理的IP网,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下一代的网――NGN。
今天无论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以及世界上主要大电信运营公司,都是将基础IP网络从物理上隔开成为两个网:一个是公共互联网,其运营方式基本上以宽带包月服务为主;另外一个是可管理的IP网,为此中国电信新建了CN2。
两年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公共互联网上做IP电话是不行的,没有QoS保证,不能提供作为商业运营级的话音。2003年以后出现了新情况:互联网电话随着宽带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由于带宽增长、网络性能改善,使得在公共互联网上运行的电话效果非常好,Skype工作在公共互联网上,没有使用传统的软交换方法,而是用P2P的原理,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话音。PC到PC通话免费,落地到PSTN收费低廉。
电信业一直设想有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可管理的平台,是电信运营的主要收入,另一个平台是互联网平台,是辅助收入。但是目前实际的状况是,话音等增值业务并不需要在可管理平台上做,都回到互联网平台上做。由此,人们对于电信的运营模式以及NGN的体系结构都产生了怀疑。
ITU对于NGN的定义中,有大量对于业务能力的要求,但是对于技术本身的限定却并不太多,前些年大家都把软交换当作实现NGN的必经之路,实际上,是否存在另一条路实现NGN呢?
篇5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止血效果
产妇在产后发生出血的诱因有很多,具体表现为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倘若没有及时对产妇实行有效的止血,将会造成产妇的死亡[1]。针对产后出血问题,通常采取的临床治疗方式为子宫压迫缝合术,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止血有段。此外,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压迫缝合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笔者将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所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40例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现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依据有关诊断标准确诊为产后出血。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孕周37~40w,平均37.6w。阴道产21例,剖宫产19例;其中22例为子宫收缩异常,18例为胎盘因素。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予以治疗。产后对产妇的估算出血量进行观察,一旦出血量高达300ml,那么加以警戒,且对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在娩出胎盘之后阴道流血量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可能是宫缩乏力或者是残留了胎盘组织,可以选用宫腔纱条填塞法、对子宫进行按摩以及运用缩宫素等方式予以治疗;在残留组织、胎盘滞留时,应当对胎盘组织进行有效的清理。在将胎儿娩出之后,产妇阴道发生持续性出血,血液无法凝固,这种情况可能是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必须及时、快速的为患者输入新鲜的血液,且对凝血因子予以补充[2]。出血量较多,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休克症状时,应当根据实际病情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1.2.2观察组 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予以治疗。对患者实行对因治疗之后,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同时排除手术有关禁忌证,然后实行子宫压迫缝合术予以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依据实际病情选取合适的术式,一般较为多见的术式主要有Cho缝合术、Blynch缝合术以及Hayman缝合术等等[3]。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止血效果、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1.3疗效判定 对止血效果进行判断的标准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阴道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明显降低,相当于正常的恶露量;有效:与治疗前相比,阴道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出血量稍稍降低,但是没有完全止血,且出血量高于正常的恶露量,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方能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无效:阴道出血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且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的恶露量,严重的甚至发生休克。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产后出血,在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方式为运用宫缩剂或者是对子宫进行有效的按摩,在这两种方式无效时,可以采取宫腔内填塞纱布、子宫动脉结扎以及子宫切除等方式予以治疗[4]。上述治疗方式在操作上较为复杂,对临床医生的技能与医疗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在一定情况下还将导致患者丧失生育功能。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对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伤害不大、不会影响到患者生育功能,同时操作便捷,对医生与设备的要求较低等优点,所以,子宫压迫缝合术自出来以来,获得了广大医院的欢迎。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20例产后出血患者实行子宫压迫缝合术予以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8例患者成功止血,占总数的90%,同时术后子宫、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这表明对产后出血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具备积极的治疗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且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病例,这表明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极为有利,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蒋小亚,吴婉林,等.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55-157.
[2]王焱,董武.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99-100.
篇6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在全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68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对患儿诱导前及置喉罩后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血流动力学、呼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该组患儿置入喉罩后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等较诱导前均有所改变(P<0.05),患儿血氧饱和度较诱导明显升高(P<0.05);术中患儿PETCO2无明显变化,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将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应用于全麻手术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现象发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术中
[中图分类号] R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78-02
[作者简介] 石立英(1969.5-),女,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学。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喉罩通气逐渐被应用于全身麻醉中,其因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阶段小儿喉罩通常被应用于机械控制通气模式,而术后保持自主呼吸的麻醉应用则相对较少。为探讨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在全麻术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的68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且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68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该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12.3±2.3)岁;体重最小为12 kg,最大为33 kg,平均体重为(24.2±0.5)kg;患儿 ASA分级I~Ⅱ级;手术类型主要包括上下肢瘢痕整形术、腹股沟疝修补、鞘膜积液等几种。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术前30 min给予患儿0.01~0.02 mg/kg阿托品或0.01 mg/kg东莨菪碱肌注治疗。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血压等变化情况,并给予患者静脉输注乳酸林治疗。麻醉前应给予患者3~5 min面罩吸氧治疗、全麻诱导静脉用1~2 ug/kg芬太尼,2~3 mg异丙酚,并给予患者七氟醚吸入治疗。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并可追加适量芬太尼,患儿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术中应以患儿实际情况为依据及时对麻醉深浅度进行调整,同时应给予患者2 L/min氧气吸入治疗。术中应及时检测并调整喉罩密封性。术后利用3~5 L/min新鲜氧气将七氟醚置换出来,待氧气达到正常呼吸交换量时应紧闭面罩,直到患儿苏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置管前、置管后即刻、置罩后10 min、置罩后20 min等不同时间点患儿血流动力学(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该组68例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行盲探置管,且该组68例患儿中64例一次性置管成功,4例患儿第二次插入成功;且该组68例患儿中无一例患儿发生反流、误吸、恶心、呕吐等症状。
2.2 不同时间点患儿SpO2 和PETCO2变化情况比较
患儿置入喉罩后即刻与置罩前比较SpO2 有所升高(P<0.05),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时患儿SpO2 较为稳定,且该组患儿术中PETCO2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3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置入喉罩后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置罩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入喉罩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价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其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加之其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因而小儿手术麻醉要求其必须具有迅速、平稳、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等特点[1]。临床上常用的气管插管麻醉、单纯氯胺酮辅助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等传统麻醉方式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2]。氯胺酮在麻醉中极易导致患儿眼压升高,特别是在行内眼手术时极易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而气管插管麻醉则极易对患儿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3]。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喉罩通气应用于小儿手术中。喉罩通气是一种新型的气道维持方式,其因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对呼吸道刺激小、对声带损伤小、不易发生喉返神经麻痹及喉头水肿、有利于排痰、并发症少等特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且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因喉罩无需插入气管,因而可有效减少手术麻醉对患儿咽喉区气道黏膜的刺激,且可避免对患儿喉头气管及生理功能造成影响[5]。刘琉,樊飞等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中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喉罩麻醉患儿的HR及MAP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于该研究结果相符[6]。因而,将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应用于小儿全麻手术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为确保手术麻醉效果,在应用喉罩通气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1)确保喉罩密封良好,避免因喉罩密封问题而引起食管反流、误吸现象;(2)应选择最佳喉罩型号,且应严格控制罩囊内注气量,避免漏气现象发生;(3)由于喉罩不可替代气管导管完全密闭气道,难以完全避免误吸现象发生,因而对于误吸可能性较大、饱胃者不宜行喉罩通气治疗。(4)喉罩拔出前无需吸引分泌物进行,尽可能减少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7-8]。
总之,将小儿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应用于全麻手术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现象发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浩,傅颖.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喉罩麻醉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EMS)碎石术中可行性和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331-332.
[2] 韩雅婧,赵瑛.预防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患者咽喉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07-710.
[3] 郑晓景,梁敏,邱逸红,等.利多卡因乳膏复合心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男性患者尿管刺激致躁动效果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3):342-344.
[4] 李保恩,李旭东,戴红,等.喉罩与气管内导管在乳腺癌手术麻醉中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2):45-46.
[5] 茅尚清.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2):189-190.
[6] 刘琉,樊飞.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128-129.
[7] 程亮,朱明.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疝气麻醉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9,27(4):333-334.
篇7
【关键词】子宫肌瘤;肌瘤剥除;垂体后叶素;缩宫素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3―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 0 ~ 50岁妇女中多发,发病率20% ~ 30% ,近年来随着超声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检出率有增加趋势[1]。随着女性对性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女性生殖器官的重视,越来越多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宫,维持完整的生理功能 [2] ,子宫肌瘤剥除术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虽然肌瘤剥除术后有复发和再次手术可能,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途径分为传统的开腹肌瘤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两中手术途径各有优缺点:开腹手术适用范围广,对肌瘤多发,尤其是肌壁间肌瘤和压向子宫内膜等腹腔镜下不易探及的肌瘤仍适用,缺点是腹壁创伤较大。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损伤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缺点是不如开腹手术那样有“手感”,对于不外凸的肌瘤难以发现。无论哪一种手术途径,都面临着剥除肌瘤术中如何减少出血量的问题。既往用缩宫素术中止血, 但在临床工 作中发现应用垂体后叶素术中止血效果更好。本文回顾分析我院80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年龄22 ~ 46岁,平均38岁,均要求保留子宫,无高血压、冠心病、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子宫肌瘤数目多少不等,肌瘤最大直径≤12cm。因肌瘤较大、肌瘤位置深或肌瘤数目多等原因均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及家属均被告知应用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的特点与风险。依据掷硬币法选择用药分成 2 组:应用垂体后叶素组43例,应用缩宫素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大小、肌瘤数目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病理证实子宫平滑肌瘤。
1.2 方法
1.2.1 处理方法:治疗组:将垂体后叶素 12 U + 0.9% 氯化钠5ml稀释液以5毫升注射器针头刺入肌瘤周围,回抽无血后再注入,宫体迅速收缩表面变苍白, 根据肌瘤位置及大小用电刀于肌瘤表面正中切开子宫肌层长约肌瘤直径的2/3,且深达子宫肌瘤,小巾钳钳夹 肌瘤,固定 并稍牵 拉,凝切 肌瘤包膜,完整剥除肌瘤,于同一切口内探查,尽量剥除临近肌瘤,减少子宫表面创伤,0/1 微乔线间断8字缝合瘤腔基底后再连续或扣锁缝合子宫浆肌层,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干净后子宫表面涂抹防粘连制剂。对照组用缩宫素2 0 U + 0. 9% 氯化钠5ml稀释液注射肌瘤周边,其余步骤同治疗组。
1.2. 2 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均由负压引流量和应用纱布数量估计出血量记录,手术时间从肌瘤剥除开始到完全缝合子宫,检查无活动出血为止。术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血氧等变化。术后注意体温变化、阴道出血情况及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 SS 1 0.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00 ) ,见表1。两组术中术后均无明显的并发症,术后3d体温正常,术后7d 拆线出院。2个月后复查腹部切口、子宫彩超两组病例无特殊。
3 讨论
子宫肌瘤剥除术许多时候远较子宫切除术操作难度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是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常见问题,以往传统应用缩宫素止血效果欠佳,常需结合止血带子宫动脉捆扎法以减少术中出血。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腔镜下肌瘤剥除得到推广,对于肌瘤数目较少、肌瘤大小中等和肌瘤较表浅者更倾向于腹腔镜下施术,应用止血带捆扎子宫动脉受到限制。且腹腔镜下缝合操作相对不便,手术时间较长,单纯应用缩宫素止血效果不佳,必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如何减少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中出血量是妇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这也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参考。缩宫素特异性受体不仅存在于子宫肌细胞, 也存在羊膜和蜕膜上, 故对妊娠子宫收缩作用效果好,而对非妊娠子宫不敏感, 这可能与非妊娠子宫缩宫素受体表达较少有关[ 3 ] 。目前有许多文献[4~6] 报告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止血作用明显, 垂体后叶素除含有缩宫素外还含有加压素成分,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子宫肌膜上均含有大量加压素受体, 因此子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仅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引起子宫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此受体在生育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妇女的子宫均表达, 故对非妊娠子宫比缩宫素的止血效果更好。应用垂体后叶素时尚需注意,因垂体后叶素对血管平滑肌有剧 烈收缩作用, 可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 , 对循环有影响 ,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变化,故术前术中应注意掌握好用药指征和禁忌证, 对有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肺心病等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半衰期10~20 min, 人体应用最大剂量2 0 U。我院应用垂体后叶素12U在子宫局部注射,经临床观察,安全,有效,无1 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术中出血少,手术野清楚, 降低了缝合难度, 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手术顺利进行,适用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同样也适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 杰, 主编. 妇产科 学. 第 7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008. 269.
[2] 潘志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60 例临床 分析 [ J ]. 微创医学,2007, 2 ( 2) : 157 - 158.
[3] 秦成路, 廖 莳, 许可可, 等.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 镜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 8) : 1139 - 1140.
[4] 李 丽, 马树强, 周晓梅.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垂体后叶素及 缩宫素止血 作用 的对 比研 究. 腹 腔镜外 科, 2008, 13 ( 6 ): 455 -456.
篇8
(小丹)
很早很早以前,大象、兔子、鹦鹉是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鹦鹉能飞,有一次飞上了天,从玉皇大帝的御花园里衔来一颗果树种子。这种果树万年生长,一年四季结果。
兔子很聪明,他知道这种子的贵重,就首先把种子种在地里,天天替它施肥;大象想吃果子,就天天用长鼻子从河里汲水来浇它。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果树长得很快,不久就结果了。
鹦鹉从树梢飞过,见果子熟了,他就天天飞到树上啄果子吃。大象呢,他凭着个子大,经常用它的长鼻子卷着树枝吃果子。这中间最吃亏的是兔子,他爬不上树,只能看着香气扑鼻的果子,干着急。
树,长得更高了,连长鼻子大象也吃不到果子了,鹦鹉只顾自己吃,不理他的两个朋友。于是他们发生了争吵。大象和兔子非常生气,他们找来猴子替他们评理。猴子说:“你们三个且不要争。你们先告诉我,这树是哪来的?是怎样生长的?”
于是,鹦鹉说:“这树是我从天上衔来的种子生长出来的,没有我哪来的树呢?”兔子说:“虽然鹦鹉衔来了种子,可是我想到把它种在地里,并且每天施肥,它才由种子变成树的。而我却一个果子都没尝到。你说这公平吗?”大象说:“虽然有人衔来种子,有人播种、施肥,但是天旱了这么久,是我每天用鼻子由河里运水来浇它,它才长得这么高。凭这一点,我为什么不该吃这果子呢?”
猴子听明白了,说:“照这样看来,你们都出过力,都该吃到这果子。你们与其这样争吵,不如想个能吃果子的法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
篇9
高效的语文课堂,言和意应该是和谐相生的,要让学生理解寓意,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还是得立足于语言这个载体,让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训练中学会理解与运用。寓言教学,“理”是中心,“言”为根本,在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讲述、续编、创写的策略,让寓言教学凸显“故事”本色,回归到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上,达到言意共生的境界。
一、讲述故事,在积累内化中巧妙悟理
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这一特点决定了故事的生动性,同时也决定了寓言的教化功能。这种教化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文学史、文化史上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并非因为那些深刻的教训,更多的得益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试想,如果略去所有的故事,仅仅把《伊索寓言》中所有的寓意摘录下来作为教育材料,这部作品还能流传至今吗?如果说寓意是寓言的骨架的话,那么,生动的故事就是寓言的血肉,使寓言丰满而又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这一文体特点,还故事教学以本色――讲述。以讲故事为重要目标,又以讲故事为策略,引导学生在讲故事中阅读理解课文,展开言语实践,在言语实践中悟得言语表达的形式,习得语言,让寓言故事的语文教学价值得以完整体现,实现从“我教课文”到“学生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薛法根老师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牢牢抓住了“故事”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故事是适宜讲述的,学故事就得先学会讲故事。课堂上,薛老师不惜时间,按照“故事新手”“故事能手”“故事高手”“故事大王”这样的层次不断提升要求,清清楚楚指导学生如何讲好故事,扎扎实实让学生练习讲故事,学生兴致盎然,讲得绘声绘色。事实上,要把故事讲好,必须真正读懂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农夫的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也懂得了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必然导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道理。讲述和体悟如水融,学生在对故事的积累内化中,巧妙悟理,言意皆得。
讲故事,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拥有了进行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中国古代寓言借事说理、寓意含蓄的特点,更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故事的智慧,因此,课堂上有了这样精彩的对话――
师:真正像这样傻的农夫,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吗?
生:没有。
师:但是像农夫这样揠苗助长的其他人、其它事有吗?
生:我想让猪笼草长快些,给它多灌了一点营养液,它死了。
生:妈妈为了让我比其他同学成绩好一些,给我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其余略)
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聪明的小朋友会――
生: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师:对,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人要讲故事给他们听,但是含义要说吗?
生:不要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寓言,产生于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讲述故事,让学生在积累、内化、表达中巧妙悟理,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让寓言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动、扎实而又富有情趣。
二、续编故事,在想象思辨中发展思维
阅读是一种意义建构,阅读参与者全情投入,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到互动中,在不知不觉中超越预期的目标,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寓言中他人的故事,对儿童来说已不仅仅是他人的故事,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自己的意义。
如童话体的寓言故事《猴子种果树》一文,教学临近尾声,总有教师爱这么问:猴子种果树为什么没有成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这般地叩问猴子失败的原因,确实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因为停留在纸上的故事终究是他人的故事,触动不了儿童的心弦。
薛法根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做猴妈妈,所有小朋友做小猴子。猴妈妈在和小猴子的聊天中抛出许多问题:孩子啊,你辛苦了这么多年,怎么一棵果树都没有种成功啊?这些鸟儿朋友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既然鸟儿朋友的话都有道理,为什么你还是一事无成啊?如果以后你再种果树,你会怎么种?如果再有鸟儿朋友来劝你,你怎么办?一个又一个情景追问,促使学生以小猴子的视角进行反思,由此,小猴子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勾连,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对待他人的劝告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在学生设身处地的反思中,宝贵的人生哲理慢慢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尤其精彩的是,薛老师把这种步步深入、设身处地的叩问融入“续编故事”这个教学活动中,巧妙而又不露痕迹。
薛老师:“我们一起来续编故事。”
出示: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 )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 )。”于是( )。”
再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己编一个故事。孩子们心中的故事犹如打开闸门的洪水,倾泻而出。如: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老虎对猴子说:“猴弟,猴弟,你怎么总是听别人的话呢?你这样是种不成任何树的,你要坚持,要有耐心!”猴子一想:“对呀,我就种苹果树!”于是猴子就种苹果树了。过了一年又一年,猴子的苹果树丰收了,他把苹果和伙伴们一起分享。
多棒的孩子啊,不仅有读懂文章的智慧,言语中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薛老师给孩子们讲老师编的故事:“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狐狸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鸟的话都是害你的。猴子一想……”猴子会怎么想呢?薛老师再次开启孩子的思维之门:鸟儿们是在害猴子吗?狐狸这样说有道理吗?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思辨,薛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了辩证思维的种子。
续编故事,开启了无穷的想象;辩证思考,让孩子的认知从一元走向多元。所有的这些训练,都在有意识地延伸寓言的情感,拓展寓言的内涵,迁移寓言的表达方法,这是立足语言的理解,着力于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的过程。续编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中透视语言,发现不同,读到自己,丰富自己,文本与孩子在原本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信息单位产生紧密的关联,并且不断地完善,让孩子获得了成长的感觉,使教学拥有了生长性。
三、创写故事,在实践表达中读写共生
寓言教学不是教会人相信,而是教会人思考:故事中的那些人或物为什么会那样做呢?这样的反躬自省,必然会促使学生将阅读的视角从关注故事主角转向关注自身,反思“我”或者“我们”是否会做同样的事?这样一思考,学生的心智就开窍了,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是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之一,还有言语的价值。寓言故事就是借助故事说道理的,一般读者不太关注故事本身的真假,而只会关注其中的道理。然而,语文教学是要教会学生“用故事讲道理”的言语本领的,因而要细细琢磨的恰恰是故事本身,关注故事的叙述方式,而最为关键的是隐藏其中的言语“秘密”,会不会讲故事,关键就全在这隐藏着的言语形式里面。
教材上常常会出现诸如“联系生活经验谈谈体会”的习题要求,如苏教版第9册第8课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教者也常常会问诸如“在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情形吗?你会怎么做呢?”一类的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发现、借鉴文本“隐藏着的言语形式”后,他们完全有能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创写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寓言故事的深刻理解。
我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短小精悍,结构精巧,表达简练。如《自相矛盾》一文,全文仅124字,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首先是概述故事的起因:“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一个人“卖矛又卖盾”,呈现了“自相矛盾”发生的可能性。接着描述楚人卖矛又卖盾的经过――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细读文本便会发现这寥寥数语的表达之妙。“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言下之意,此人的矛“无坚不摧”,堪称“天下第一矛”;此人的盾“坚不可摧”,可谓“天下第一盾”。显然,这是言过其实的“夸口”。然后,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细细揣摩,楚人“夸口”时的语言极为夸张地突现了他说话前后互相抵触这一特点,像这样,自己的言语行为前后相互抵触,就叫“自相矛盾”。最后是故事的结果――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为什么张口结舌?哑口无言之际,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故事没有写出来,留给听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
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导孩子学习课文的写法,创作“新版《自相矛盾》”。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从2300多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使很多人受到了教育。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自相矛盾的现象?
生:我妈妈让我多吃点,说胖胖的才可爱,她自己晚上不吃饭,说瘦了才好看。
师:妈妈一不小心自相矛盾了,其实无关胖瘦,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最重要。
生:柯震东拍摄禁毒宣传片,告诉大家吸毒不好,自己又偷偷吸毒。
师:对,这样的艺人,失去了做人的底线,也就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我们可以模仿《自相矛盾》的写法,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写下来。课文的写法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
生:重点写好人物自相矛盾的语言或动作。
十分钟后,学生完成练笔,进行交流,赏评。
生读习作:
“妈妈最近体形越来越丰满,所以,她郑重宣布:减肥!
为了帮助老妈实现减肥计划,我自告奋勇:‘老妈,我们每天晚饭后出去散步30分钟,ok?’‘没问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妈兴奋地做了几下摆臂动作,貌似跃跃欲试。
吃过晚饭,我兴致勃勃地邀请老妈:‘妈,散步喽!’老妈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她挥挥手:‘不去了,饭后坐一坐,活到九十九。’
咦,晚饭前老妈怎么说来着?”
师:哪里让我们发现了妈妈的自相矛盾?
生:语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和“饭后坐一坐,活到九十九。”
生:还有动作――“摆臂,跃跃欲试”和“窝在沙发里”。
师:前后一对比,矛盾的焦点就出来了。建议你今晚把这个故事读给妈妈听,明天告诉我们妈妈的反应。
孩子快乐地接受了这个建议,有意思的是,当晚,我接到了孩子妈妈的短信:潘老师,我今晚去黄山湖公园跑步了。当然,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体会,那么,编写一个童话类的寓言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纵观上述教学过程,由寓言故事的阅读,语言文字的体会,到达文章的中心――寓意,这一过程犹如顺流而下,自然天成,既是语言文字工具性的体现,也符合学生心理的认知规律。然后,由“理”出发,逆流而上,回溯故事,体会作者如何得出这个“结论”,或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或身边人的言行,或表达自己对这个“理”的看法和理解,如此由“理”溯“言”,让道理和寓意都回归到生活实践和语言实践中。创写故事,是学生把阅读产生的“意”,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而出的过程,以“言”寓“理”,使理解和表达同生共长。孩子创写的故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这是寓言学习价值的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阅读、理解、表达相辅相成,读写共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更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篇10
美味猪油蛋炒饭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一些岛屿上,生长着一种俗称米树的西谷椰子树,树干挺拔,高达20来米。树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用刀刮出浸入水中,待淀粉干燥后,经过加工可制成大米似的颗粒,吃起来比普通米饭还要香,这种米俗称“西谷米”。
美国有一种“蛋树”,在庭园和房前屋后均可栽种。树上结白色果,像鸡蛋一样,味道略同甜瓜。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蛋黄树”,果子不但样子像鸡蛋,瓤的味道更像鸡蛋黄。
在东南亚和西双版纳、海南岛一带,有很多“猪油树”,树上结的油瓜像西瓜那么大,一个瓜里有六到八个瓜子,一个瓜子可榨50 g多油,用火烤一烤很像猪油的味道,傣族老乡叫它“猪油果”,一户种一棵“猪油树”一年就可收一二百个“猪油果”,这样全年都不用发愁没油吃了。
方便的面条汤
在南非马达加斯加的山区生长一种“面条树”,树干粗壮,叶子狭长有齿边,四、五月开花,六、七月结果。果实长的很奇特,果实呈长条状,最长的有2 m多,当地居民叫它“须果”。当“须果”成熟时,人们把果实割下来晒干,然后进行贮藏,宛如干面条,吃的时候放锅中煮软,加上佐料,就成味道鲜美的“面条汤”了。
可口的清凉饮料
在布隆迪共和国的沙漠上,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清凉饮料树,在挺拔的树干上,生长着厚厚的阔叶。它没有向四周扩散的枝丫,树枝只向两侧伸展,远处望去像一把大扇子。树干中含有丰富的汁液,味甘醇,能止干渴,在沙漠中行走的人,受到热沙灸烤,干渴难忍时,用刀在清凉饮料树上划一条口子,便会流出清凉、香甜可口的汁液。
在巴西有一种“瓶树”,两头细,中间有个大肚子,又叫纺缍树。大肚子里藏着很多水,天旱了,人们在它肚子上划一刀,就可以喝到水。
一切都变甜食品
在西非热带地区有一种山榄科小乔木,四季开花结果,朱红色的果中含“变味蛋白质”,可以支配人们的味觉。这种果实,人们叫它“神秘果”。吃了这种果子以后,再吃苦、涩、酸味东西,都会感到甘甜如蜜。当地人吃酸面包前,先嚼这种甜味果,再吃面包就成甜的了,再喝啤酒也成甜的了。一句话,一切都变成了甜食品。原来这种果实中的主要成分是“糖朊”,食后能关闭舌部主管酸、涩、苦味的味蕾,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
树上长“面包”
在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生长一种波巴布树,直径很粗,有时超过12 m,要2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周,而树高仅10 m左右,当地人称它为“大胖子树”。果肉中含淀粉质,可溶于水中作清凉饮料,掺到牛奶、麦片粥或其他食物中,可作酸味调剂,味鲜美。有些地方还把种子发酵或晒干作为贮备食品。猴子(特别是狒狒)很喜欢吃它的果子,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猴面包树”。
热带植物释迦果树,又称“面包树”。它的果实生长在树枝、树干和树根上,成熟的果实有足球大,最重的达20 kg,摘下后切开烤一烤,味道同面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