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1:5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结业论文

篇1

1、两者均属于管理活动的一种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重要的内容,均是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整理和收集,进而以相关数据为企业决策者的相关决策作出支撑。并且两者均是企业会计分支,在关系上相互制约、促进、依靠和独立。并且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者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而诞生的。而财务会计则是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会计法规产生的,并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上两者均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密切相关性,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及其财务动向的代表。2、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在企业的企业管理中工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终极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也就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具有相同性,也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同时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主要通过报告、监督控制、核算和记录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并且这也是决策者进行裁决的主要依据。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算要求差异,其中外部报告需求是财务会计尤为关注的,也就是及时性和准确性,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法;而内部报告需求则是管理会计核算时尤为关注的,同时在其中融入了管理学内容,将预测系统构成,它的前提是会计成本,而计量则是通过成本法的变动,全面分析和预决算的企业经管活动。二是服务对象的差异,管理会计工作的主体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部门,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对象则是整个企业。三是工作目的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参考依据,主要反映和核算的是企业内部利润形成、费用归属、支出费用和收益等各项经管事宜;而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它的两个重要分支,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在以上做了详细的探讨,然而有效的整合两者,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则是我们当下思考的主要问题。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具体如下:

(一)将管理会计和财务

会计设置于企业机构的同一部门目前在我国的各个企业部门设置中往往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在应用水平上,财务会计也要明显的高于管理会计,然而财务会计产生于管理会计之后,因此,若没有管理会计,自然也就没有财务会计。并且两者均属于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财务会计系统还是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实现信息兼容和交换处理能力的提升,将两者进行结合,则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将管理成本减少,将重复浪费降低和避免。

(二)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在财务核算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重视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在企业的核算和成本管理中,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功能充分的发挥,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方法、理论及其成本性态分析。并且以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在革新和改造技术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固定成本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将产品产量提高,将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并且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方法运用,同时综合考虑原辅材料消耗、员工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及其产品设计等情况,将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进而对成本实施规范化控制和规划。并对比财务会计的标准成本和成本核算资料,将成本差异找出,将差异性质分清,将有利差异合理利用,将不利差异努力克服,加强管理可控差异,将客观条件改善,将不可控差异的影响尽量减少,将产品变动成本减少,将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管理和核算作用充分发挥。

(三)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经营目标

篇2

1.1操作情境的真实性。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产品”即会计服务,学生所从事的应该是真实情境下的会计服务活动,比如,根据真实企业的原始会计资料,制作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为企业提供银行结算、纳税申报等服务;在已经形成的真实会计资料基础上,开展模拟内部审计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等,而目前诸多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这种真实情境下的服务活动不可能成为现实。

1.2劳务成果的模拟性。

尽管会计专业学生所提供的工学结合活动成果是真实情境下产生的,服务提供者通常是尽力做好的,但受制于学生业务能力、认识水平等不足,往往会存在一些瑕疵和错弊,其劳务成果并非最终服务成果,需要经过权威人士审核、修正后,方能具有实际效用。因此,就其劳动成果的社会效用而言,“初期产品”是模拟的,这是学生工学结合所提供的劳务区别于真实会计服务公司的主要特征。

2、会计工学结合的价格特征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有低价甚至免费服务的价格优势。通常情况下,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往往表现为高成本、无收益甚至负收益。企业的逐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之间历来就是一对矛盾,在经济社会中,企业首先是“经济人”,在保障自身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履行社会责任。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不象机电、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一样,能缓解企业的“用工荒”,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反而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开支,如由于学生对企业文化、劳动纪律和业务流程都缺乏了解,接收会计专业学生进企业短暂实习,企业必然要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业务辅导,不仅打乱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缺少校企利益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导致财会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工学结合举步维艰。而转变工作思路,将企业会计资料带到学校,由学校教师负责管理,在企业外部提供服务,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增加企业的管理负担和人力成本,还可以少收,甚至不收服务费,从经济效益方面对企业将有吸引力。

3、会计工学结合的渠道特征

3.1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在企业、行业推广有局限性。

作为涉世未深的学生,即使在校内实训室经过规范的模拟实习,初次接触具体会计业务,也难免出现差错,并很可能发生有意无意泄漏商业情报的问题,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要求不容许此类问题出现。因此,企业、行业对接受大批财会专业学生工学结合存在天然的抵触。

3.2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个别化特性。

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会计岗位有个性化、稀缺性特点,某个具体单位对会计服务需求极为有限,且专业程度较高。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历来以熟人介绍、老乡介绍、亲属介绍等较为原始的私人推荐方式为主,真正由学校推荐的占比不高。即使学校组织,也往往把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商场、大型企业的收银员、保管员等岗位,其岗位意识和专业技能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体验和提升。

4、会计工学结合的促销特征

4.1传统的校内模拟实训有封闭性的特点,制约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向社会推广。

一般而言,财会专业学生都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临岗认识实习、课程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但这些实训缺乏仿真性、针对性。一方面,模拟实训的业务不全面,情境不真实,难以体会到真实的会计岗位分工,且业务类别单一,不能反映现实企业会计核算中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学生只能完成相同的全套账务处理,难以达到预期角色和情境双仿真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室内无法与客户开展交流,没有与财政、审计、工商、银行、中介等部门、行业发生业务关系的真实情境,学生与人交往能力无法得到全面训练。因而,社会并不认可学校的模拟实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得由单位实施岗位培训,影响了毕业生的口碑。

4.2专业教师存在院校化倾向。

目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大学财会专业,大多并未从事过财会工作,对真实岗位要求不十分了解;再加上财会专业知识的更新十分迅速,仅凭大学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远远跟不上现实会计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不能胜任指导工学结合的“师傅”这一角色,影响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推广。

5、会计工学结合的权力特征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人员的主管部门,在本地会计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5.1区域会计教育规划决定包括工学结合在内的会计教育重大问题。

财政部门负责本地财会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在财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在专业师资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2会计学会能整合会计教育资源。

各地会计学会由财政部门牵头组建并运作,在多大程度上容许职业院校介入学会工作,将决定职业院校在区域会计教育资源整合中所发挥的作用。

5.3财政部门对于工学结合能否实现全真模拟拥有决定权。

全真的工学结合势必突破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考量会计业务管理部门的长远眼光和全局思维。因此,当地财政部门的政策扶持,决定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能否成功创新。

6、会计工学结合的公共关系特征

6.1高端从业人士的业务指导决定模拟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会计软件服务公司集中了大批行业精英,如职业院校能从这些机构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将助于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也对业务拓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6.2行业、政府会计主管部门、重点企业为工学结合提供目标和落脚点。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是在1999年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究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一、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3)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为管理服务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顺应了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成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但应该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企业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企业会计信息化变革任重而道远,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以及会计人员都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企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税收作为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每个企业必须要履行的职责,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变慢,急需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财政支出来保障政策的执行,所以保证企业财会税收的规范进行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税收也是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企业资产流动进行监督,保障企业合法运营的同时,可以实现企业税后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促进作用。所以企业财会税收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企业角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财会税收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推进。因此本文对我国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发展对策十分有意义。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

1.税收制度不完善造成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税收管理部门作为代替政府行使税收职能的主体,对于税收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税收制度的健全与否、管理方式的选择等直接关系到税收工作的完成效率。当前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在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中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负责区域划分不明确、管理部门职能重复、税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税收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等,这些问题在给税收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了大量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产生了税收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声誉。同时在税收部门的执法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造成执法力度不够,甚至存在了工作人员与企业勾结徇私舞弊,帮助企业逃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这种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为了保证税收工作的高效规范进行,必须对税收制度进行完善,并提高税收部门的管理水平,强化税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2.企业财会内部管理细化不足

企业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税收工作上的配合与否直接关系到税收工作的规范运行。当前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在进行税收工作时由于无法掌握企业财会报告以外的细化信息,造成了税收工作的效率不高,对企业资金流动的控制不到位,这也滋生了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税收工作主要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而忽视了企业各部门之间实施财会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一些企业的运作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没有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造成了监管机制的缺失,大大影响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同时企业内部财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如财会人员专业技能不高、财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给财会税收工作的规范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3.政府税收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

政府税收部门和企业作为财会税收工作的执行者和重要参与者,基于财会税收的一体化,两者之间应该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沟通来促进税收制度的完善,保障税收工作的高效进行。但是在我国税收工作中,税收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客体,不会主动与辖区内的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这反映出来的是我国财会税收理念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如果不加以改进和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财会税收工作的与时俱进。

三、针对企业财会税收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1.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税收工作人员作为具体税收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关系到税收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应该加强对税收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保证税收工作的规范进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税收工作开展困难,企业偷税漏税的主要原因,因此就税收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区域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提高对税收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自身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形成企业财会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配合税收管理部门的税收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税收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建立公开的信息管理平台,借助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可以了解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并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税收管理部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企业的一些税收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促进税收工作的高效进行。

2.完善企业财会内部管理工作

企业对与财务的监督管理是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只重视企业财务的会计管理,只重视事前预测和事后核算而忽视了事中监督,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对财务的监督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当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地发挥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为了真正发挥税收工作对于企业的优化作用,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并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中,真正做到财务管理全面化和具体化。在进行财务监督时,企业需要将内部工作进行细化,并制定各个部门的经济流量报表,并开展周期性的审核和验收,这对于企业财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促进税收管理部门开展税收工作的高效率和规范化。

3.加强政府税收管理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

企业与政府税收管理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与政府税收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保障企业税款有序缴纳。同时通过沟通政府可以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并针对发展难处进行政策扶持。在企业与税收部门的互动中,政府还可以对企业财政管理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指正,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政府同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是一种双赢行为,要想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税收工作的完善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真正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篇5

朱学义从教31年,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上创造了以下九大体系:

1.在全国首创效益成本法。朱学义教授1990年创造了“效益成本法”。该成果1994年获得了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天津财经学院翟文莹编著的《高级成本会计学》、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主编的《成本管理研究》收录于“高等院校会计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中,为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成本及效益研究的新亮点。

2.在全国首次提出产权收益分配理论。朱学义教授1996年4月完成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企业收益分配制研究”项目,1996年5月15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鉴定为“国内领先”,撰写的“论产权理论与企业收益分配”1997年12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开创了西方产权理论研究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密切结合的新亮点。

3.在全国首创资本化方法体系。朱学义教授1997年1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全国创造了“矿产资源资本化方法体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苏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其“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成果2005年12月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在全国首创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体系。朱学义教授1997年1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全国创造了“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体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苏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其成果2005年11月获江苏省首届软科学成果一等奖。该理论目前已拓展到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5.构建了我国环境会计应用框架。朱学义教授1999年在《会计研究》第4期上发表“我国环境会计初探”论文,建立了我国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2003年12月,该论文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6.构建了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框架。朱学义教授2004年在《会计研究》第8期上发表“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初探”论文。该论文不同于其他智力资本会计论文之处是:首次从会计确认、计量的角度划分了我国智力资本的三大内容和类别―知识资本、智能资本、拓创资本,其中,智能资本按业绩计价(文中称“才能评定认定法”)是一种创新;论文提出与此相应的会计制度改革,建立了与此相关的资本回报模型。

7.构建了煤炭企业责任会计应用体系。朱学义教授深入煤炭企业调查研究,于1995年11月主持完成煤炭高校优秀青年基金“煤矿责任会计系统设计”项目,在我国煤矿首次建立了责任会计应用系统。此后,朱学义教授将该项研究扩展到整个煤炭系统,于1997年9月公开出版《责任会计应用研究》专著,将该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114个煤炭企业。1998年3月,“煤矿责任会计系统设计”项目获煤炭部“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6月“责任会计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8.在全国首创民本会计改革体系。朱学义教授2007年发表“论基于民本经济的会计改革”、“论会计等式的演变与改革探讨”论文,提出了会计改革的新等式“资产=负债+民众权益”。

9.在全国首创智力投资支撑理论体系。朱学义教授发表“论智力投资效应”、“智力投资支撑理论研究”论文,结合企业管理层收购现实研究智力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于2008年获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篇6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88-02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没有统一定论,通常认为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存在的、数量庞大且内容复杂的、需要专门的软件与分析工具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及分析的那些自许多来源汇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大数据:第一层面是理论,理论是认知的必经途径,也是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的基线;第二层面是技术,技术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手段和前进的基石;第三层面是实践,实践是大数据的最终价值体现。

2.大数据的特征。①Volume(数据体量巨大)。据“产业信息网”相关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人类已生产200PB(1PB=210TB)印刷材料的数据量,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大约是5EB(1EB=210PB)的数据量。而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但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我们正确识别真实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②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如图片、视频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我们的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③Value(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算法更迅速地对数据的价值进行“萃取”成为当今大数据背景下亟待攻克的难题。④Velocity(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预计到2020年时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面前,高效处理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德国的FH模式。德国推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被称为FH模式。不仅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②英国“三明治”模式。英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了实践与学习相交错的“三明治”模式,即实践环节与学习环节交替进行,课程设置与招生充分结合市场。③美国“生计教育”模式。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为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美国推出了“生计教育”模式。该模式下,学生在学校不仅接受教育,而且接受技能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校企合作、政府支持为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

2.国内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精英教育。我国长期推行的是精英教育,尽管精英教育饱受诟病,但就会计人才的培养来看,精英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精英教育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帮助学生培养批判的精神和能力。此外,精英教育模式下遴选出的精英通常不仅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后劲十足,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将在学校培养出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运用到工作实际中。②大众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教育由精英型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这一转变给我国的会计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会计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会计职业界的实际,会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培养目标侧重于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通用能力的训练;课程过分强调会计的规则性,抑制了职业判断;教学方法上,倾向于灌输式的教育,而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

三、大数据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1.培养重点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主要以理论和科研教学为主,大多课程的安排也充斥着浓浓的文学色彩,如会计学原理、审计理论等。同时,我国大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单一的追求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欠缺。这两者与当今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对接,与当今社会职业界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

2.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无法灵活应对大数据。会计学作为一级学科,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增添了会计学课程设置的多样及多元化。但我国会计学课程设置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过分注重理论研究,不能更好地体现会计学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不鲜明;专业课程前瞻性不够,与社会的热点及最新发展衔接脱钩;实践环节设置的相对欠缺,导致对大数据处理的应用能力受限。

3.考核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会计学等各学科的结课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结业考试以论文形式为主。因教学中研究氛围的不浓,经费支撑的不足,以及部分学生为就业等现实因素的影响造成其投放在论文上的精力不够,这都使得考核制度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也使考核结果及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4.开源课程等新型教育方式及新媒体模式对传统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当今,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教学资源,除了各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外,开源课程充分利用在线视频进行远程教学,为任何有意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微博等新媒体模式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打破了教学的界限,将课堂讨论延伸到网络。吉姆.格雷指出,科学研究的方法除了基于实验、基于数学理论和基于计算模拟的三种范式外,基于数据探索的第四范式正在形成。

四、面向大数据创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面向大数据,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开设数据分析、搜索引擎系统应用、信息检索、信息处理等这些与数据的大量获得紧密联系的课程,增强学生接触数据与获得数据的可能。高校应加强对会计学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完善图书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分类,不仅可以提高对数据的大量获取性,统一数据口径,而且有助于在数据高速产生的状态下数据的高效提取性,为后面数据的分析提供帮助。大数据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我们接触到的数据的形式各式各样,相应在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也会多种多样,为大数据环境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可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大数据的数据量虽大但价值量小的特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等检测、分析数据价值的课程,并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模拟法、角色扮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将提取出的、有价值的数据应用于中,培养学生运用数据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师资建设。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是支撑学生正确获得有用及真实数据的基础。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大对大数据教学及运用的教师培养及经费支出的同时,组建“在线教育、实体操作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平台,完善具有大数据特色的师资建设。高校建设中应加强对教师大数据知识与应用的培训,与企业合作获取高效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培训经费的同时,加强教师接触第一手数据的可获取性,提升教师对数据的接受性及运用能力,改变以往教学存在的偏理论、缺乏数据感的问题。另外,高校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去国外高校访学、进修。高校实行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应举办会计学相关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叉学习与培训,为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跨专业联合培养打下基础。另外,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基地等项目,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大数据、掌握先进方法、接触前沿性知识、运用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3.个性化学习。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无论课内及课外,高校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获取更多的数据,以作为课程教学、讨论的有力支撑,做到尽可能的用数据说话。高校在寒暑期开设的相关专业模拟实习,如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岗位沙盘模拟实验等,可以为学生更切身的接触数据提供便利,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数据高速的特征加上现代开源课程等新型教育方式及新媒体模式等在线资源的冲击,使得学生接触数据的方式多样。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接触数据,然后相互交流。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大数据的多样化特征下,高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学习的辅修课程,开通学生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沟通渠道,举办“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实践大赛数据分析大赛、基于大数据的数学建模大赛等。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实验室、计算机机房、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条件,开放式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产学研实验基地、多校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大数据开发项目研究之中,为“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7

    一年一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开始了,怎么样写好专业技术职称总结?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伤脑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特请一位长期从事职称改革工作的同志,谈一谈这个问题。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结很重要。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 德 书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4.8.22 电话: (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小学读初中

    1979.9——1982.7 在**市农业学校学习

    1982.7——1984.10在**8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

    * **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8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共5页,当前第1页1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

    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技能:

    *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具备本专业会计学、电算化的知识。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德书,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共5页,当前第2页2

    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再教育,1987年参加了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课程1991年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书,函授学习了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在同创电脑学校自费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一级合格证书。还学习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学习研究会计理论和应用问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2年的会计工作经历是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乡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调到县主管部门,进而调到财政综合部门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果,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摄取新的知识,开拓进取,在理论修养方面要有更深的造诣,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做出应有地贡献。

高会工作业绩实例

版主注:工作业绩各地方的要求和格式都不尽相同,谨仅参考.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小文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70.1.21 电话: 08133433451(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古文小学读初中

    1982.7——1984.10在原河东乡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自贡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共5页,当前第3页3

     * 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四川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u])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p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小文,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共5页,当前第4页4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再教育,1987年参加了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课程1991年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书,函授学习了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在同创电脑学校自费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一级合格证书。还学习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学习研究会计理论和应用问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篇8

【论文关键词】税收筹划实务解析问题与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税收筹划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付诸行动。由于中国对企业税收筹划实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税收筹划的研究在中国尚属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税收筹划(TaxPlanning)也称纳税筹划,它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解除税负或推迟纳税,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来说来进行税收筹划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策划,充分利用税法中关于某些临界点的规定,转让定价法,优劣比较法,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税收筹划,适时节税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进行税收筹划,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运用相应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1税收筹划的理论假设

假设是在总结业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的判断,是对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约束因素的总结。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研究所包括的实务理论假设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1“经济人”假设

首先,利益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自利的,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驱逐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其次,“经济人”能够根据具体的环境和自身经验判断自身利益,使自己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最后,在有效的制度制约下,“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在这一假设下,“经济人”特有及特定的行为方式是:在给定条件的约束下,尽最大可能实现最有效的预期目标。

1.2纳税理性假设

假定纳税人是理性的,即自利的、清醒的、精明的,其行为选择是主动的,对自身行为的经济后果和利害关系是清楚的、明确的,其行为目标是以较低的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纳税理性是一种支撑纳税人行为与心理的自主意识,是驱动纳税人应税组合的一种动力源。纳税理性为纳税人所指向的途径是:在特定税收环境(包括立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等)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投入(纳税、其他纳税支出)的最少和产出(即税后可自由支配效益)最大的均衡。

2税收筹划的实务解析

税收筹划贯穿于纳税人自设立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税收筹划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2.1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

企业设立环节的筹划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第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筹划点主要有企业投资方向、注册地点、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

2.1.1企业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

国家为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常会利用税率的差别和减免税政策来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来促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科技发展,保护国内工业。对于纳税人来讲,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适用较低或较优惠的税率,妥善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实际税负最低,以达到节税效益。

2.1.2企业注册地区的税收筹划

国家为了促进某些地区的发展,在制订税收政策时对该地区进行了适当倾斜。正是由于税收待遇的地域性差异,使企业设立时注册地点的筹划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现行区域性优惠政策,选择税负较轻的地区作为注册地址,以减轻税收负担、谋求最大税收利益。

2.1.3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有公司制企业、合伙制、独资企业。企业内部也往往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选择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如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的选择:设立分公司还是通过控股形式组建子公司,在纳税规定上就有很大不同。子公司为独立法人,母、子公司应分别纳税,而且子公司只有在税后利润中才能按照股东占有的股份进行股利分配。子公司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包括免税期内的许多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但分公司与总公司是一个纳税主体,其收入,成本、损失和所得可以并入总公司纳税,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亏损最终与总公司的损益合并计算,总公司因此可免交部分所得税。一般来说,企业创立初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宜采用分公司的形式,以使分公司的亏损转嫁到总公司,减轻总公司的所得税负担;当企业建立了正常的经营秩序,设立子公司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

2.2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2.2.1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选择

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筹资的利息作为税前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从而降低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和企业所得税税负;而股息、红利支付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这样,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即考虑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果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收益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即使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也应适度。2.2.2融资租赁的利用

融资租赁是现代企业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融资租赁,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企业的举债能力,更重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计入成本费用,减少了企业的纳税基数,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非常显著。

2.3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2.3.1加强企业采购的税收筹划

企业采购的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以及应纳税额总体的分析和把握上。所以企业要求把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变为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采购成本。例如:某钢铁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设原料部,除负责采购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外。还负责向社会收购废钢,购进废钢经过加工、挑选整理后可以直接使用,挑选、整理、加工工程中的费用计入废钢成本。向社会收购的废钢一部分是从废旧物资公司购进,可取得废旧物资发票,抵扣10%的税金,降低了成本。一部分是从个体散户中购进,无发票,增加了成本。若企业设立控股的废旧物资公司,将废钢收购及挑选整理业务交由废旧物资公司承担,废旧物资公司按照废钢收购价加上挑选整理费的价格将整理好的废钢买给该企业,并开具废旧物资发票,则企业购入的所有废钢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可见,通过设立废旧物资公司将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化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降低了废钢的成本。

2.3.2加强会计核算的税收筹划,降低税收负担

企业应纳税额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收政策为依据计算缴纳。实践中,有些经济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只一种认可的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但由此造成的税收负担却截然不同。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手段,将成本费用向有利于节税的方面转化,以降低税收负担。

2.3.3加强税收筹划,降低企业应纳税额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计税基数和税率,计税基数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进行税务筹划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某企业2005年12月30日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2万元,则企业应纳所得税33066元(100200×33%)。如果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支付税务咨询费2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000元(100200-200),应纳所得税27000元(100000×27%),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进行税收筹划支付费用仅为200元,却节税6066元(33066-27000)。

2.3.4加强税收筹划,权衡整体税负的轻重

增值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对企业来说,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特点具有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人们通常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并不完全如此。例如,很多筹划方案中都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筹划。因此,企业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目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较少的方案上,而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选择有利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美]迈伦•斯科尔斯.税收与企业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9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模式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去进行,以形成培养模式的构架,并在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事实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市场需求与培养模式构架的结合点,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

篇10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综合化趋势对图书馆体制改革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优秀的图书馆员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此,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图书馆员队伍迫在眉睫。面对图书馆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继续教育是目前提高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然性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院内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他们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专业性较强,到图书馆来都希望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因此,要求图书馆员应对信息具有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具有对文献信息、电子信息、网络信息的查询和获取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分析、创新、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 

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员知识的更新补充。它是在图书馆员受过从事图书馆和情报服务所必须的预备教育后,对以前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1.1 是社会的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已越来越高,并且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同样,作为具有信息收集、整理与知识传递的图书馆,它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必然地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服务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另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后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将是能否拥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用户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这就对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接受新科学,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所以,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是一个紧迫且重要的工作。 

1.2 是解决图书馆人才不足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有整体意识,长远观点和阶段性具体措施。 

图书馆在人才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单一的时候,人才不足成了图书工作快速发展的瓶颈。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能力的开发,只有具备自我开发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类教育形式的开发”。而人才的产生在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环境的培养,一味地引进并非上策,创造性的发现才是根本。 

针对人才青黄不接且自身结构单一这一现状,要增加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经常举办在职人员培训、研讨班和学习交流活动,以解决实际工作别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还可根据本馆工作需要,选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馆员,使他们系统的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1.3 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需要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以“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为本校师生提供各种服务。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强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高效的检索能力把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带入了全新的时代。这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要有乐于奉献的思想素质、敏锐的信息意识、高博厚实的知识技能、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较强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帮助,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员工的要求,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因此,图书馆只有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上的各学科及相关信息资源进行鉴别、筛选、整序,以便读者查询和利用;另一方面对馆藏中各学科主要文献和最新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对比、归纳,形成学科文献综述等,使读者能更好地利用馆藏学科文献和最新信息。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 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2.1 大力实施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教育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图书馆员要搞好图书馆工作,就必须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基础和有关技能,图书馆员作为学校教育与信息服务职能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创新和支持知识服务的主体,专业知识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首先就是要加强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即图书馆馆员要接受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图书、期刊的采编、分类编目、流通、阅览、咨询以及深层次的文献制作等一系列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工作水平。提高阅览辅导、参考咨询等工作的质量。 

2.2 加强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担负着知识导航的责任,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发现用户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独立开展信息咨询活动。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应用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中来了,这对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无疑是一件好事。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文献资源,而在文献与读者之间能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图书馆员。正在发生着的工作环境、工作手段和新型服务需求对于每一个图书馆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观念的更新。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员必须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应用及新的信息技术发展,都将是图书馆员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继续教育,可使图书馆员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基础技能,并对网络技术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行。 

2.3 加强外语知识的继续教育 

外语的知识教育在图书馆的知识结构中是必不可少的组织部分。外语知识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是图书馆员必备的基础技能。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熟练掌握1—2门外语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特别是网络时代,很多网上信息主要是英文信息,如果图书馆馆员没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就无法成为“信息的导航员”,也无法主动地根据社会或者读者的需求编制一些导读系统,有针对性的定期把某一领域的资料收集起来做索引,以便读者查询。因此,图书馆馆员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有关的知识自学,或是有计划的组织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外语水平,以有利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2.4 重视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第二课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谦虚、诚恳的服务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渊博的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大方的仪表风度,整洁的卫生习惯;积极传播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修养;并随着形势发展对图书馆员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接受职业道德方面的继续教育,以增加事业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对读者的服务意识,切实增强校与馆之间、馆与校之间的协作,不断开拓视野,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服务工作,也就是说通过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树立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思想。 

3 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3.1 自学成才 

培养自学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在职人员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继续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学是图书馆员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关的知识自学,以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图书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殿堂,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进行自学的良好阵地,是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员应更好的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加强自学,补充和更新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读者更好地服务。 

3.2 进修和培训 

有计划的安排馆员参加有针对性的各种专题培训班,如外语、计算机、图书情报知识等学习,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进修班、函大、夜大、成人自修大学,高级研讨班等形式,使图书馆员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同时还能获取毕业或结业证书,这对学历不高的馆员尤为必要。这也是提高学历档次的一种继续结业方式。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各类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强,对非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在职学历教育,鼓励他们攻读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并获得第二学历,这也是今后提高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3.3 参观学习并组织学术活动 

组织图书馆员参加一些有创新、重实效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切磋交流,以便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学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队伍的专业素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