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名句范文
时间:2023-03-26 0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孔子的名言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篇2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孔子的一些名言名句,通过学习这些言论,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上小学时,我当上了值日生小组长,可是我从来不做值日,只是吩咐组员去干,自己却在教室内玩耍。就在我学习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言之后,我理解到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随便的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就像扫地一样,自己不愿意干的,难道别人就愿意做吗?之后我就开始自己觉得带头做值日。
还有一次,我们在上自习课,数学老师来教师说:“给大家出几道题,看看大家会还是不会。”说着,试卷就到了个人的手中了,我一看题目简直是太简单了,我的心中不免的窃喜,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做完了。待到老师公布答案时,一看,跟我做的一模一样!老师说:“做对的请举手。”我想了一想反正是没有事,就不举了吧。老师又说:“这些人下午去参加数学竞赛。”啊!我一听就后悔了,为什么不举手呢?让我吃了一个大亏。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如果不诚实,就会吃大亏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探讨一个问题,见几个小孩子走过来在我们的旁边看,其中一个说:“这个问题我会。”我们听罢,连忙问他,他就问题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一下,我们都恍然大悟,不要小看了别人,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必定有一个是我们的老师的。要时刻保持着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好学,好问,必能成大器。孔子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要有谦虚好学的品质。
篇3
1、学生从名句中受到美的刺激,从而燃起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些学生,刚开始对阅读也有一定的兴趣。可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缺乏必要的激趣活动,学生的阅读就有如潭中的水,涟漪不久就降了下去,再难以提起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上完后留一两句名句,让学生理解、感悟,把它像石子一样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会激活潭中水,起到刺激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名句本身的美也不断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着较高的阅读激情。
2、教师在上课结束前不多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一两句名句,学生不仅被名句本身的美和丰富的内涵所感染,也会觉得老师学识渊博,对老师产生敬佩感,使学生的向师性明显增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觉的加强课外阅读,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
3.学生还能从名句中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中受到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阅读世界和精神世界。如在进行《论语》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有关时间论述的名句,学生从中理解到了时间就如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向前流淌,明白了光阴对他们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时间观念,学会好好地把握时间。
二、留名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
现阶段许多初中学生也喜欢读书,可是学生的作文还是苍白。究其原因,那是学生平常没有注意积累,不会积累、运用的结果。
1、留名句,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粗略算一算,不难理解开阔学生视野的道理。每节课末留一两个名句,即便是不要求学生强闻博记,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总会记下一点,时间久了,自然就积累多了。
2、留名句,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对留给学生的名句给予提示,学生再运用课内学习到的古诗词知识进行咀嚼,领悟名句中的内涵,挖掘其中作者的情感倾向,体验名句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思想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欣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3、留名句,对学生的积累、摘抄、写作更是一个无声的指导。过去,安排学生做摘抄,积累一些词句,学生总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常摘录一些质量不高的东西或根本就没有领会的句子,以完成任务为己任,敷衍了事,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留名句活动,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了。现在,大部分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了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每次读书时,就主动拿出笔记本,遇有优美的句子、名言警句就摘抄下来。现在,积累多了,积累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这时,我又每周给他们安排一次课外阅读交流心得,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通过理解、交流、领会,在作文中也不自觉地加以引用,使作文增色不少。我发现学生运用得好的,及时给以肯定、表扬,其他的学生也在写作中开始引用。这样,学生一直都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留名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篇4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
(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 问其故。
l 及日中则如盘盂。
l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 孰为汝多知乎?
l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l 孰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争论的问题:
人物
观点
依据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填上表。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
2.完成下表。
问题:
观点
依据
3. 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
三、板书
板书设计一: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板书设计二: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说说你了解的孔子
(学生交流,教师以课件进行补充)
2.咱们学过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顾孔子名言)
3.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辩”
师:注意观察这个“辩”,它的中间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2.对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读通,解意,悟理,背诵)
三、读文
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读好关键字,读出停顿和韵律
四、解意
1.谁能以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孔子不能决也”
(1)“决”是什么意思?
(2)让孔子不能决断的事是什么?(两小儿辩斗)
3.什么是辩斗?辩斗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画出两小儿的理由。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1)小儿甲:日初近,日中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近
(2)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
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
(3)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两小儿辩驳的理由,注意读出对比
五、辩斗
1.两小儿说的是不是事实?(是)
2.可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谁又说服不了谁,就要据理力争,用文中的话就叫做——辩斗
3.同桌之间互相辩斗
4.指名上台演示,指导学生加入一定的神态、动作加强语气
5.全班分两组进行辩斗
六、悟理
1.就在他们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谁来了?他有结论吗?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什么态度?
3.体会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
4.孔子为何不下结论,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再次齐读。
5.你佩服这两个小孩吗?理由?(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
6.引导:孔子“不能决”是一种智慧,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也是一种智慧。
七、拓展
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补充相关常识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4. 拓展阅读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八、板书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日初 日中
小儿甲 近(车盖) 远(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 近(探汤)
篇5
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廉江一中初一和高一的各个班,总会传来朗朗的诵读经典之声。
“信”者,诚实守信。这是上周三学校例行儒学传统教育的主题。每周的主题都不一样。大家统一观看相关视频,再由老师讲解“信”之大义,学生再来讨论学习,领会于心。学生们逐渐记住了“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东方式教化。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以修身作为务本的基础。务本的教化,必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走进廉江一中,扑入眼帘的是宽阔美丽的“论语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4.2米高的孔子雕像;中央两侧有10根石柱,上刻名家书写的‘论语名句”。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品格,还融入了‘忠、孝、诚、廉、德、和”的传统美德。
置身论语广场,观赏石柱雕龙画凤,体味《论语》教化的精髓,仿佛置身于国学殿堂,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聆听至圣先师的教诲。这座投资逾500万元、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论语广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德育基地,各地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廉江一中张旭校长介绍说,论语广场的建设,旨在以广场为平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融入国学传统文化因素,着力构建“书香校园”。张旭说,学生与儒家文化精髓日夜相伴,耳濡目染,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成长,使学生明白“颂经、尊孔、学做人,知书、识礼、成大业”的道理。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每年此时,廉江一中都会组织新生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集体礼拜仪式――一拜孔子学礼仪,二拜孔子学做人,三拜孔子学读书。通过敬拜先贤孔子,让学生在恭敬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义,学礼仪,学做人,学读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刚结束,6000多名师生迎着晨曦,齐声朗诵国学经典《弟子规》,宏亮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旋荡漾……朗诵国学经典成了廉江一别亮丽的景观。
“经典”习学与教学硕果
“经典诵读”近十年来在国内时见报道,点缀也行,形式也罢,务实也好,毕竟开始通过一种形式来习学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是,如廉江一中将经典读诵、上课讲解、考试巩固、自我评价、改变身心结合起来的,较为鲜见。
目前,廉江一中已编写了《读论语 学做人》校本教材,初一和高一年级每逢星期三下午都开设1节《论语》校本课,讲课或开设课程讲座。学校每学期还通过书画、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名言名句选读”、“读《论语》,写心得”等主题活动,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学生人手一本《弟子规》,专门设立“传统文化办公室”,有两名老师专职负责全校师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廉江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也在此合并办公,足见廉江市对廉江一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和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面对初一和高一的新生,一年的教化、调整,学生基本形成了儒学的思想内涵和行为规范。初一、高一学生每学期设一次“儒学考试”,人手一卷,经典语句一时想不起来,也可看书查找。每位学生一学期有两次传统文化言行考核,每次领到一张“《弟子规》评价表”。表格将经文分为7则、113件,上写“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请你恭敬展列,每读一条则细思自己的言语造作,是否与经文教诲相应”。学生在表格里划分的“没有做到”“基本做到”“做到较好”“做到最好”4个选项里打“√”,然后在最后一栏做出统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自己学习传统文化对言行的转化程度。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立德为先,做人为本,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魅力和长处。“犬守夜,鸡司晨”,内化的是任何时候都要诚意正心,尽职本分;“学而时习之”,内化的是“学而时思之”“学而时用之”“学而时改之”,这是由内而外的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在廉江的公交汽车上,主动让座的学生,大多是廉江一中的;大街上看哪些学生最有礼貌,大多是廉江一中的。尽管建校才四年,廉江一中化德化心,校风蔚然,正气和合,学业有成。
今年7月,廉江一中高考中考又捷报频传。高考上本科线总人数603人,居湛江中学第一名,第一批国本录取(含艺术单考)63人,有多人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大学录取;中考上湛江一中分数线51人,上湛江二中分数线45人,居廉江市第一。
短短4年,廉江一中已迅速成长为湛江教育界的一颗明珠,人们称赞该校是活力四射的“新秀”,是“以德立校”的典范。如今,特色德育已成为廉江一中的名片,依托德育魅力,该校创造了一所新校的办学传奇。
回归教育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是廉江一中校长张旭在忙闲之中从未停止的追问与思考,尽管他对这样的问题已有较为明晰的答案。
他说:“我们要搞教育,不能脱离几千年厚重的营养和水土。”教育是棵大树,道德教育是树根,素质教育是枝叶,应试教育是果实,根深叶茂,果实才能丰硕!”这是校长张旭对道德、素质、应试三者关系所作的形象比喻。
谁说不是这样呢?传统文化何尝不是现代教育的根?西方把孔子尊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而我们百年来步步西化,追求物质和享受,精神迷茫,道德自陷,社会问题多多。究其根源,与发展和教育西化不无关系。
从抓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到师资强化,再到发展学生课外兴趣,廉江一中一样也没落下。办学四年的新学校,在全市中高考第一,这是一般学校二三十年才可能创造的成果。现在,教育主管部门认可了,家长满意了,社会认同了。市领导来检查,还鼓励一中“创造新的教学经验”。
如今,课余时间走进廉江一中,孔子广场的空地上有学生在溜旱冰,艺术楼里有学生在练声乐……校园内社团活动百花齐放:学生合唱团、舞蹈队、古筝队、女子足球队、文学社、科技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协会等体艺社团,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今年7月15日,廉江一中合唱团前往香港,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比赛,与世界一流合唱团同台竞技,最终夺得小组合唱金奖、混声合唱银奖,也是比赛中广东省唯一获此佳绩的中学生合唱团。
张旭的理念是:办教育不能一潭死水,要处处充满活力,整天用学习压抑学生,那是把教育扭曲了,那不是办教育。采访时,张旭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中华灵魂和世界眼光,又有民族骨气的当代人才!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习天道、师道、孝道,并且在生活中去运用。”
篇6
1.“的”必先立,有的放矢。即所引用的理论论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每句名言都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考生在引用时,要注意理论论据的运用对象,还有细节,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1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昭君出塞的义无反顾。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只因不肯贿赂毛延寿,就被他的“妙笔”丑化,于是独居深宫。好不容易得到逃离华丽牢笼的机会——和亲,她毅然自请出塞,任天子怎么挽留,也没能阻挡她远走的心。而后,她“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她用娇弱的身躯,换取胡汉的和平。然而这位奇女子,已经是历史上的过去。
(摘自《历史·红颜》)
例1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首诗咏怀汉朝和亲出塞的宫女王昭君,此处的引用非常准确。“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是王昭君墓碑上的诗,说的是王昭君自己远嫁大漠和亲,使得几代太平,如果按功名论,她可以比得上卫青、霍去病了。作者在这里借助王昭君,论证了“所有这些都不会过去,而是代代相传,千古留名……”的中心论点,而引证法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使文章增色不少。
2.要言不烦,删繁就简。即理论论据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例2 综上所述,不可从哈哈镜里认识自己,当把自己放在显微镜下时,也要正确把握自己。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应该把自己放在哪里利用起来,必须要以正确认识自己为前提。
(摘自《将自己放在显微镜下》)
李白的《将进酒》很长,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紧密相连的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根据行文的需要,例2只引用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舍弃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符合简明扼要的引用原则。
3.文言名句,稍加解释。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可以以意译为主。同时,意译时应联系观点,进行阐释。
例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里的大概意思是,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回答,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孔子认为,贫而无谄不如贫而乐。他本人一生贫困,但这并不影响他保持愉悦的心情,成为“至圣”,他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一个道理:贫而乐也是一种境界。
(摘自《贫而乐是一种境界》)
例3在运用引证法的时候,不忘对子贡和孔子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然后联系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显得贴切自然。
4.通俗语句,抓住关键。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
例4 拜伦曾说:“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活着,世界就会冷却下来。”不错,如果一个人只纠缠于自己的私欲,那么世界就只会凝结成冰,充斥着冷漠,哪里会有你的未来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所以会随着他的消逝而成为遥远的童话,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份孤傲常使他凌驾于他人之上。不愿与世俗合污的他,将构建的未来弃掷到车轨上,渐行渐远。 (摘自《角色转换,翼动未来》)
例4抓住“冰”“孤傲”等中心词语,结合引用的名言,正反对比,将素材挖掘得异常深刻,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引用时,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当然,巧妙运用引证法的方法不止这些。考生如果注意巧妙运用,就能让引证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佳作欣赏】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佚 名
超人脱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个会从马背上摔下,导致瘫痪的普通人,然而演员克里斯托福·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期中让思维转弯:“‘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有些事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坚执是无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远无法找出那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只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这种时候,让思维转个弯,也许你看得见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棘蒺藜、乱石粗粝,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0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500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氯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人生极长又极短,岁月不会容许你做那个徒劳地把巨石重复推到山顶又使其滚回谷底的西西弗斯。让思维转个弯,无用功只会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醒世箴言。当世人皆叹“风住尘香花已尽”,怨“幽窗冷雨一灯孤”之时,偏有人朗声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暂到让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欢来把它填满。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
于是,当道边柳絮吐白,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是,当名缰利锁桎梏了周围的人,不妨放下心中坚信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思维转个弯,庄周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亦不失为一种人性的率真与可爱、意气的豁达与豪迈。
须知道,当把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奖”和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双双揽入怀中之后,“超人”克里斯托福·里夫,最庆幸的就是在那场不幸发生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篇7
1、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2、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片。——(瑞士)阿米尔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富兰克林
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5、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美)马克。吐温
6、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8、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9、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10、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德)康德
11、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失掉。——(日)池田大作
1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13、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14、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英)莎士比亚
15、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16、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7、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18、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19、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20、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2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22、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2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24、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
25、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26、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德)康德
27、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英)莎士比亚
28、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0、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31、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32、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片。——(瑞士)阿米尔
3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3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35、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36、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37、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
38、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
3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40、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41、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42、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日本池田大作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五重视”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31-01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风靡全国,如火如荼,在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探究意识等等方面,确实卓有成效,但也却有不少现象:诸如注重形式,架空文本,一味表扬;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等令人堪忧。
针对以上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五重视”。
1 重视语文知识的“实度”
“实度”,指语文知识的落实程度。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后,不少老师就淡化语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是理解母语掌握母语的必备工具,是新课标的三大板块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不应该淡化更不能废弃的!
语文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常用字词”“名言名句”“文言实词虚词”等等。在教学中,语法知识要把它放到具体实在的语言环境中,在“情境效应”的影响下,引导学生轻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类知识要尊重学生个性,良性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
2 重视教学中的信度
信度,就是课堂的真实程度。一堂真实的课是尽量避免作秀的课。语文公开课,最容易走进作秀的泥潭。课堂上热热闹闹,师生互动,声、影、画齐聚;听课学生愉悦非凡,听课教师激情澎湃;可下课问问学生,这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除了答高兴外,就说不出什么了。
有信度的课,就是有效的课,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学到新的知识,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思想认识上确实有了变化。
3 重视教学中的广度
《新课标》(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依此,在课堂上重视教学的广度,引导学生扩大视野,是必要的。“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面。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面的拓展。
课前活动延伸,内容选择余地大,或字词或名句,或哲学或文学,可讲故事可谈感受,可直面现实生活可回顾历史轨迹,还可以进行定时比赛
“一分钟朗读”“一分钟抄写”“两分钟默写”等等,只要是增加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品德,熏陶学生情感的内容均可。
课后拓展延伸,要根植于文本,在探究文本的同时,选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如《荷塘月色》补充“荷、月”的有关名句,增加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兴趣;《邹忌讽齐王纳谏》补充《召公谏厉王弭谤》,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比较阅读后,补充孔子名言,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等。
4 重视教学中深度
所谓“深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哲理性的辩证解读和认识。
《新课标》中基本理念之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较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据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应是教学追求的高层次了。
其实,一堂语文课要上成有意义的有效率的课,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辩能力。
那么,如何挖掘课堂的深度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备课。备课时,教师必须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要心中有标准,自己所上的课是课标中哪个板块的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目标是否都考虑到了,课堂的侧重点在哪方面;要着眼学生,考虑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要心中装学生,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都有收获;要读透文本,根据文本特点选择是否拓展以及拓展的材料。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互动。上课时,教师必须忘掉标准,忘掉已预设好的课件,要按课程内容及进度随机应变,顺势而成。特别是教师心中要装有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思维在向纵深发展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适当指导学生,甚至教师应在学生思维交流的,把自己对文本的思考结晶提供给学生共赏。
互动中,不能一味赞扬鼓励,对学生超越时代、脱离文本的偏激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互动中出现的观点差异均要有意识地向正确方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度。如,学生把革命英雄主义指责成野蛮和暴力,把“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误读成不珍惜生命的愚昧,把愚公的锲而不舍当作无知的愚蠢等等,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存的历史背景,不能背离时代,脱离文本来作新奇的解读。
最后,教师课后要重新对位标准,反思教学与标准的契合程度:是否完成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否落实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培养了民族精神;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提高了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是否促进了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5 重视课后作业的精度
有人认为,语文要从课堂要质量,反对课后布置作业,这是不对的。从课堂要质量没错,但每天4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语文显然不够。因此,必须要学生去挤“海绵里的水”,必须布置适量又适当的课后作业。
篇9
关键词:论语 语文教学 启示 积累 乐学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那些体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许多重要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句子,尤其值得借鉴。里面的很多名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洞照古今。在今天我们细细地品读,可以发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可以说《论语》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当然也是超越其时代的。结合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学习《论语》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获得更多直接的启示。
一.积累与思考。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做法比比皆是,许多人想靠字词句的练习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其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积累,还是缺乏学习的耐心和韧劲。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厌。”可见只有不知疲倦地坚持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光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温习、思考。《论语》里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要注意方法,只是学习而不温习不思考,就不能理解深刻,就会流于空泛和肤浅。孔子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对语文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灵活地学习与教学。只有在学中思,在思中学,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要加入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才能使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能最终为我所用。习不仅是复习,也是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实践中体悟,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才能融入自己的认识,进而融会贯通。
二.学习与借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即使是有学问的人,他有可能囿于自己的生活背景、专业、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其知识全面性、均衡性方面有所不足和欠缺。因此,除了自我学习以外,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正如《论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方面,虚心地进行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如果没有,也要警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记》中也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其实就是合作学习,我们今天才大力提倡这种学习模式,可见当时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超前。所有的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无知的地方,即便是教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向他人学习,去接受外界的所有知识和经验,当然也应该接受他人的质疑和批评。向本学科教师学习固然重要,向本学科以外的教师学习也必不可少,因为有时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学习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三.苦学与乐学。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事情,因此《论语》中反复强调学习要刻苦努力,如“发愤忘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都是应该下苦功夫才能学会学好。同时,《论语》也十分重视乐学,其中所展现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智慧,对目前的语文教学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这里已经把“乐”视为了学习的最高境界。现代教育倡导快乐学习,乐学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固然是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就会不觉得辛苦,反而会体会到乐趣,欲罢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享受学习的过程。孔子乐学的观点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自己对语文产生热情,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这样教师无需采取各种手段去督促批评,他们也会沉醉其中,边学边乐,边乐边学,进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篇10
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插图、音乐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名言导入法,谜语导入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案例: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
点评: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设问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根据这一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案例:教学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学习课文前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
点评: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插图、音乐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采用直观导入,利用插图和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插图导入法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音乐导入法是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如教学第三册《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使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再如教学第四册《找春天》,课前用录音机播放“滴哩滴哩”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找春天》。
点评:利用图片和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四、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以旧带新,自然过渡。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曾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这课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
点评: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使学生既巩固了学习的旧知识,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使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五、游戏导入法
采用游戏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中理解课文。
一位教师教学《称象》一课。教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做一做。《称象》涉及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很好地完成了新授的任务。
六、名言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如教学第五册《晨读》,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学习《晨读》。”
点评: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七、猜谜语导入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老师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蜘蛛的世界。”这样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陶行知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