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丁大不至范文

时间:2023-03-19 21:3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待丁大不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刘永生

【本经】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注释】

仁:爱心。

义:公正言行。

礼:人类交往规则。

智:才智。

信:信用。

【感悟】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仁、义、礼、智、信始终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我们今天仍要遵循。

六招教你辨别端砚真伪优劣

文/田芳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以拥有一方好砚为荣,作为四砚之首的端砚更是备受喜爱。近年来端砚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全国各地购买端砚送礼、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购买端砚的人并不真正认识端砚。端砚砚石开采历时长久,坑洞、石品颇为复杂,又有不少砚鱼目混珠。如何鉴定端砚真、伪、优、劣?六招帮你解决问题。

一、看颜色。端砚中,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

二、观石质。一般选购端砚先由质开始,好的端砚石质可永远保值,石质细润、坚实的为佳。

三、感重量。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太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听声音。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

五、用指按。用手指按砚台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汽”形成的手指痕迹。

六、呵气。靠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水的多寡。

竹雕“包浆”年代鉴定不易

在历代文人雅士眼里,竹木牙角四种传统雕刻工艺中,竹雕排在首位。真正懂得竹雕的藏家,他们关注的是竹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很少将自己的藏品再放入市场流通。许多“玩”竹雕的高手,会把圆雕精品制成拓片、展开,展现的就是一幅明末清初的画。

然而竹雕相当复杂,鉴定很难。首先,按目前的工艺水平,完全能用机器“复制”老竹雕精品。其次,很多造假竹雕的人专门雇请农村的老人家每天摩挲把玩,一两年后就可以变成“古董”了。所以,竹雕包浆,普通人难以区分。

在鉴别方面,要看雕刻。机器雕件上的棱角比较钝,有明显的弧形,而手工雕件的棱角比较锐,会有扎手的感觉。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机器雕件的图案边沿一般会留下有规律的锯齿纹。

围棋收藏升值潜力大

文/小凡

围棋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雅士们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黑、白二子的较量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几千年来长盛不衰。而现在,一些制作精良的围棋藏品也逐渐被收藏界所关注。

据业界专家介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兵马战火、社会动荡、人为破坏,使得今天仍然存世的古围棋并不多见,如今藏市上的古围棋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制品。更早一些的围棋大都成为藏家的私人珍藏秘不示人。如今已知的围棋最高价,据资料显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韩国拍卖过一次两百粒定窑围棋,最终以大约80万美元成交。

篇2

关键词:徽商;徽商妇;命运

中图分类号:F0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108-02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帮,是旧徽州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萌芽于东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渐衰于清末民初。明嘉靖至清嘉庆的近三百年,是其鼎盛时期。”[1]

徽商纵横商海,执商界之牛耳三百多年, 曾有“ 无徽不成镇” 的美誉, 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 ,“山陬海涯无所不至”,“ 其货无所不居, 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骛,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 。[2]在历经数百年的商海纵横中,徽商在商业竞争中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正是有赖于自己独特而高超的经营艺术。

徽商在明清两朝经商的成功, 得到世人的首肯和赞赏。 徽商在经商之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徽商对家乡的宗族事业情有独钟,凭藉其丰厚的资财,建祠堂,办乡学,置族田,赈济孤寡…… 徽商的此等功绩已毋庸赘述,本文试探讨徽商身后的女性生活状态——即徽商妇的命运。

一、徽商与徽州女人的婚姻状况

徽商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明清时期,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的输出地区,7 0 %以上的成年男子要离乡从事商贸经营。 当地有句俗谚说到,“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徽州男人的人生轨迹。另有俗谚云: “歙南太荒唐, 十三爹来十四娘” 。按徽州风俗,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 ,然后外出经商,他们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这对于徽州女子来说 ,只能日日孤守长夜,等待丈夫发迹而归。 因此也就有了“ 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3]这类有名无实的婚姻,不仅给徽商带来了困惑,更使徽州妇女背负了莫大的痛苦。徽州妇女能在寂寞中等到丈夫的回归当属幸事,在悠悠长夜的苦熬中孤独地告别世界也不在少数。最为典型的一例, 如《歙县志》 中记述的一则“系岁珠”惨剧:一位嫁与徽商的女子,新婚一月丈夫便外出行商,她在家中依靠刺绣度日, 每年将余钱购得一颗珠子, 用线系住,自谓“系岁珠”。 渡过了无尽的日日夜夜,待丈夫回家时,她已去世三年。丈夫打开妻子做针线的妆箧时,内藏一串用彩线系住的2 0 多颗珠子。[4]此类苦等无果之事,在徽州是屡见不鲜的,是商人妇中最为凄惨的一部分。

在外行商数十年后,有相当数量的徽商则采用了多种婚姻方式,以解其孤身经商的寂寞。徽商年轻外出,当时的婚姻生活也是十分悲切的,一旦发财致富后, 便娶妾宿妓,走向另一个极端。徽商中经营稍有成效但并不暴富者,通常便在相对固定的经商之地娶一位女子,而在家乡徽州也早已娶有妻子,两边都作为大房对待, 所以称之为 “ 两头大” 。这种婚姻方式使徽商常年在外地能享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且能眷养两个家庭。对于徽商来说,这是两全其美之策。然而,这位徽州家中的妇女在严密的封建礼教规范下,不能有丝毫逾礼越轨之举,依旧饱尝独守空房之苦,所得到的仅仅是某些金钱上的满足,而这金钱是她牺牲了个人人格和欲望而得到的,其代价甚巨。外出经营成功的徽商,占有大量的财富,自己可以纵情享受,为所欲为,徽州妇女为此付出了长年守贞的代价。[4]

二、徽商妇的家庭重担剖析

徽商常年累月在外飘泊经商,无法照顾家庭。而家庭的稳定安宁又是他们在外安心经商的基本前提。为了保障家庭的稳定,进而保障徽商事业的成功 ,徽州妇女俨然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众多的徽州妇女毅然承担起上奉高堂、下抚稚子的重担,对徽商家庭的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5]

徽州妇女在持家方面最勤、最苦而又最俭。农忙时耕种,艰苦力农,农闲时纺织,伐薪采茶。在徽州家庭中,徽州妇女的角色是多重化的,除母亲、妻子、 媳妇外, 还充当了儿子的角色, 为了家族和家庭的延续,徽州妇女承担了超常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无私的徽商妇解决了徽商的后顾之忧。若丈夫经商不果,便劳苦终身。《新安竹枝词》 更形象地描绘道: 健妇持家身作客, 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6]

明清徽州众多妇女在“主内” 的同时,也“主外” 。不仅全面处理家庭内部事务,也独立处理家庭外部事务,甚至从事商品贸易等经济活动 ,广泛与外界发生联系。她们为自己的家庭,为徽州商业的壮大,乃至为徽州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徽商对徽州女人的思想禁锢

徽商经营的成功和重商意识的形成,并未对徽州本土封建自然经济体系和封建礼教产生离心倾向,对女子的压迫和禁锢有增无减。

(一)贞节观念的遵奉

明清时期的徽州妇女尤为恪守贞节,夫死守节、夫死殉夫,对贞节观念的信仰甚至达到了崇拜的地步。这种遵奉并不是来自徽州妇女自身的意愿,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宗族制度的严厉规定、程朱理学的盛行、徽商自身的需要与推崇等多种因素下不得不产生的。

经商成功之后的徽商首要之事为荣宗耀祖 、显赫门庭。他们奉行忠孝节义,回乡大兴土木建造家园外,大肆修建祠堂与牌坊,以强化宗族制度,其中以牌坊最具特色。树牌坊,在古代是“ 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用于表彰那些用儒家价值观念所判定的优秀人物,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为了安定家庭, 照顾祖业,受程朱理学影响深重的徽州男子积极倡导理学,把“ 守节” 视为妇女的最高道德标准,强调“ 妇人从一而终,以顺为正”, “妻之所夫 , 不容有二”,寡妇再嫁便是失节。[7]徽商将对女子守节的畸形欲望与盛行的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通过建造贞节牌坊来束缚她们,激励徽商妇追求贞节,明清徽州有无数的妇女或守节或殉烈,成为一种群体性节烈行为。

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徽商妇的贞节,有意无意之间成了男人博取名声的筹码。贞洁牌坊就是徽商炫耀的本钱、徽商妇难逃的宿命。正是在这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徽州妇女一代接一代地恪守着封建妇道。徽商妇,作为徽州历史上最为卑微又悲壮的角色,为这段辉煌的地方商业史画上一个尴尬的注脚。迄今林立的牌坊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与徽商一起,被记入历史。徽州女子为男子的外出从商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但她们付出的代价所得的回报却是进一步失却独立的人格,加剧了对宗族与男子的依附性。

(二)女德教育

明清徽州女子除了接受贞节教育外,还要接受包含孝道、母道及妇道的女德教育。在徽商财力的支撑下,一本本纷繁细致的族谱修编而出,众多家谱就包含了对族内妇女进行妇德教育的内容,对妇女构成了层层枷索。如同治十三年(1874) 修的《祁门方氏族谱 》中所载族规32条,其中13条是妇女行为的规范,其核心部分便是女子对丈夫、对家族所尽的超常义务。[4]

“百行孝为先”,在中国传统礼法中,“孝”被列在首位。在方志中,有关孝子“割股”、“断指”以和药的记载很多,(当时人们愚昧地相信:亲人,尤其是子女的血肉是治病的良方)。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有些徽州妇女为显孝心也纷纷效仿,自残身体,为公婆舅姑治病。[8]虽然这些做法在现今看来荒唐到残忍的地步,但在当时社会却是恪尽孝道的最有力的表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清徽商妇忍受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苦痛,艰难的支撑起破碎困顿的家庭。在孤寡无依极其艰难的情境下,忍辱负重,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恪尽妇职。她们不仅要侍奉公婆以尽孝道,抚养、 教育丈夫留下的子息以尽母道,也要照顾病夫、为夫归葬并入祠祭祀,并处理各种家庭内外事务以尽妇道。她们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正是她们的恪尽孝道、 母道并妇道, 使得破碎的家庭得以维持并延续下去。她们为自己的家庭,为徽州商业的壮大,乃至为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疏桐.徽商文化人格与徽州人文环境的互动[J].中国西部科技,2008 (31).

[2] 李少玉.“无徽不成镇”——徽商高超的经营艺术[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3] 丁尘馨.牌坊、徽商和他们的女人[J].中国新闻周刊, 2005(10):63.

[4] 许周鹣.徽商与徽吴两地的女性地位[J].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103-104.

[5] 王传满.明清徽州妇女对徽州商业的贡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71.

[6] 许承尧.歙事闲谭:第七册新安竹枝词[M].合肥:黄山书社,2001.

篇3

人生的规划和定位就如同轮船的航标,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现实的、长远的人生规划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施展才华的雄心,有迎接挑战的信心。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创建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将以王进喜、王启明、苏永地这些石油英模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知难而进,努力拼搏,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入职发言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入职发言致辞1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x班(组)的x,毕业于x大学x专业。

站在这里代表新同事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表达我作为新员工的一些心声。

相信在座的各位新同事和我一样,迫切的等待这样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了!从呱呱坠地,到风华正茂,我们完成了身体上的成长;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我们完成了知识上的积累;从一无所知,到知书达理,我们完成了人格上的蜕变,只等待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天!这一天是我们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点!

大学毕业进入新岗位,我们有许多需要面对。全新的环境里,专业严格的工作制度代替了大学的自由随意;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事取代了曾经熟悉的同学;全新的岗位上,我们的任务由汲取知识转变成发挥才干,我们的角色由激-情洋溢的大学生变成爱岗敬业的公司员工,我们的定位也由教育的接受者转变为技能的掌握者,这许许多多的巨大改变都需要我们去不断适应。但是不要忘记,仍然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的坚守。一贯的道德,仍然是我们行为的准绳;宏大的理想,仍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不断的求知,仍然是我们进步的动力;积极的进取,依然需要我们的秉承。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认真参加训练,扎实掌握岗位技能,积极待人接物,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努力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思想进步、技术过硬、扎实肯干的符合公司要求好员工!我们更要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努力让我们的团队成为一个和-谐、团结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如果说,新环境是天空,那我们就是那盘旋的雏鹰,相信不断的搏击会让我们的羽翼变得更加丰盈,成为高高蓝天上的一抹美景;如果说,新环境是大海,那我们就是翻腾的浪头,相信不断的前进会让我们成为滔天的巨浪,成为大海的主角;如果说,新环境是舞台,那我们就是演员,相信不断的锻炼会让我们更加入戏,成为舞台永恒的魅力。

我们向领导们保证,我们会不断的磨练自己,成为公司不同凡响的新动力!

入职发言致辞2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x班(组)的x,毕业于x大学x专业。

站在这里代表新同事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表达我作为新员工的一些心声。

相信在座的各位新同事和我一样,迫切的等待这样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了!从呱呱坠地,到风华正茂,我们完成了身体上的成长;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我们完成了知识上的积累;从一无所知,到知书达理,我们完成了人格上的蜕变,只等待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天!这一天是我们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点!

大学毕业进入新岗位,我们有许多需要面对。全新的环境里,专业严格的工作制度代替了大学的自由随意;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事取代了曾经熟悉的同学;全新的岗位上,我们的任务由汲取知识转变成发挥才干,我们的角色由激-情洋溢的大学生变成爱岗敬业的公司员工,我们的定位也由教育的接受者转变为技能的掌握者,这许许多多的巨大改变都需要我们去不断适应。但是不要忘记,仍然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的坚守。一贯的道德,仍然是我们行为的准绳;宏大的理想,仍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不断的求知,仍然是我们进步的动力;积极的进取,依然需要我们的秉承。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认真参加训练,扎实掌握岗位技能,积极待人接物,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努力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思想进步、技术过硬、扎实肯干的符合公司要求好员工!我们更要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努力让我们的团队成为一个和-谐、团结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如果说,新环境是天空,那我们就是那盘旋的雏鹰,相信不断的搏击会让我们的羽翼变得更加丰盈,成为高高蓝天上的一抹美景;如果说,新环境是大海,那我们就是翻腾的浪头,相信不断的前进会让我们成为滔天的巨浪,成为大海的主角;如果说,新环境是舞台,那我们就是演员,相信不断的锻炼会让我们更加入戏,成为舞台永恒的魅力。

我们向领导们保证,我们会不断的磨练自己,成为公司不同凡响的新动力!

入职发言致辞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此刻请允许我还这样称呼大家,为期一周的08届新员工入职培训到今天就要暂告一段落了,这段充实而愉快的经历让我们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职业洗礼,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辛总对企业文化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我们感受到冷总一点也不冷,很温暖也很亲切,我们接受着丁老师每天的问候,我们的回答‘好,很好,非常好’已经成了我们新的职业写照,还有苏老师热情爽朗的笑声,袁经理从电影中给予的深刻启迪,准妈妈老师的不辞劳苦早来晚走,点点滴滴等等等等,我们都不会忘记,是你们的关怀培养让我们健康成长、快速成才、获得成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加培训的同事们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你们工作顺利,健康开心!

在由一名单纯的学生成长到一位职业的社会人的最关键的时候,入职培训未雨绸缪地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再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种种养料,企业文化的熏陶、公司领导的厚望、资深专家的指引以及各部门负责人规章制度的讲解和工作生活的切身体会,对于我们认识浪潮融入浪潮服务浪潮受益于浪潮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也一定会不负众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保持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充满热情。

今日之浪潮,已是中国领先的计算平台与IT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用户遍及金融、通信、政府、教育、制造业、烟草等行业和部门。公司现在已经成长为软硬件一体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市场化股份制公司,我们为选择浪潮而感到无比自豪,也请领导们老师们相信,浪潮也会为选择了我们而感到愈加骄傲!

入职发言致辞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本次入职教育班委会向各位领导汇报十几天来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感谢公司领导对我们班委会的信任,感谢各位同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这次入职教育加快了我们这些新员工对公司的全面了解,使我们感受到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熟悉了公司的管理育人体制,明确了公司的业务现状和发展规划;增进了新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了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时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员工向各位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本次培训的高度重视,感谢你们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培训大餐,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感谢你们对我们全体学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为期十一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十一天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刚刚加入公司的新员工来说,这十一天的时光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全体学员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展现了cnodc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良好精神面貌;学员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体现了强烈的集体观念。通过本次入职教育,我们从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李万余主任的“小故事大道理”里面,学习到了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和公司人才发展战略;从王莎莉副总经理那里感受到了公司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与重托;从战略发展中心王俊仁主任那里知晓了公司宏伟的发展蓝图;从人力资源部武军利经理那里了解到了公司“心中有理想,自在我追求”的先进用人理念和灵活管理模式;从邓民敏副总工程师那里学到了“肯干、能干、善干、长干和敢干”的做事准则;从王瑞河副总地质师那里获悉了公司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从党群部王艳丽主任那里感受到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合作理念;记住了开发生产部陈镭主任对我们新员工提出的要以“千斤拨四两”的态度迎接挑战的嘱托、、、、、、十一天的培训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cnodc,虽然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文字和语言上的认识,但是,cnodc的许多东西在这个时候已经获得了我们的认同,我们对公司充满了信心,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带着这份心情,我们起航了,并从思想和行动上放飞了为中石油海外事业奋斗一生的理想。

入职发言致辞5各位新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省公司安排了这个新老员工座谈会,公司一向对我们新员工非常关心和重视,这次座谈会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尽快融入公司,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毕业于x大学法学系,目前在x从事大客户管理工作。首先我要祝贺大家,祝贺大家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加入移动公司!你们的加入为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实了公司的人才贮备力量,衷心欢迎你们!

今天,站在这里跟你们谈工作体会,心情很激动。从你们脸上,我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迷惘、憧憬、不安。离开学校进入公司,意味着我们已不再是“学生”,而是“员工”。校园里的辉煌或荣誉,都已成往事,现在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未来的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员工?这些都是大家急切关注的吧,下面我就将我上班后的体会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各位马上进入岗位的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

上班后的体会很多,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两点:1、学习、不断的学习;2、强烈的责任心。

我这里讲的学习跟学校里学习知识有很大不同,工作上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为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领悟。我进公司后最开始在综合部做综合员,主要负责文字材料和基础管理提升工作。当时,由于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一个县营业部的各方面KPI指标加起来不少于20项,其中指标分解形成的小项以及日常GS加起来大大小小的工作至少有五六十项,形成一种“千头万绪”的繁杂现象,如果不突出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很难完成关键KPI指标。这种情况下,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应势而生。我负责具体制定、跟进营业部几大重点工作的实施情况,每个项目都做到“定项目、定责任人、定措施、定完成时限”,每周向营业部领导汇报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完成进度、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开展的计划。通过精细管理的实施,我发现各部门的沟通不及时、信息传达不畅是影响工作进度的一大因素,而综合部的督办职能正处于弱化的状态。那么,怎样使重要事项不因配合不畅而延误同时又不影响配合部门的工作日程呢?首先,为了防止重要工作漏传或部门间推诿责任的现象,我在送达公司发文以及会议纪要的时候,都提醒部门负责人签收确认,然后将各部门签字确认后的文件存档以方便日后有据可查。另外,为防止因配合不到位而影响工作落实的情况,我在获得领导同意后,将督办工作单改版成内部工作任务单,发给各部门。对于非常重要且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工作,主办部门可以发单至协助部门要求配合,相当于部门之间的四级工单,协助部门必须给予答复,由综合部督察,这样有效地减少了部门间配合不力的现象。在综合部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不仅让我有机会了解整个营业部的工作开展情况,树立全局意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日常琐碎但不可少的工作中得到历练,使我渐渐远离了当初刚进公司的焦虑与急躁,心态更为沉静与平和,让我渐渐学会了静静地观察、细细地体会与深深地思考。我想,对于新员工来说,学到东西和有效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职业生涯的必要积累。公司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养精蓄锐,吸收新鲜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当机会到来后,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完成职业生涯的更进一步。

各位兄弟姐妹,光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富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是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我们必须对客户负责、对上司负责、对公司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做事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品牌与人格魅力的过程,所以,用强烈的责任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也是树立个人信誉的过程。今年4月份,我从综合部调至大客户中心,任大客户主管助理,主抓基础工作的落实。当前的情形是,人少、指标重、任务多,特别是繁重的集团信息化推广任务,占据了客户经理大部分时间。这种情况下,一些基础工作面临浮于形式的危险,特别是不轻易停机提醒工作,时常有漏提醒或不提醒的现象。由于考核方式是随机抽查,不少客户经理还存在侥幸心理。如果不轻易停机提醒没有扎实开展,说明我们对客户的最基本的承诺都落不到实处,会严重损害客户对移动服务的信任。在客观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我梳理了日常固定工作,制定周计划、日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检查力度,由之前的每周随机检查一次改为每天检查、即时通报,杜绝客户经理的侥幸心里。最后,通过对特殊客户改变提醒方式、大力推广银联支付、捆绑支付等方式不断完善我们的提醒体系。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落实,现在客户经理都培养了每天必做不轻易停机预警的习惯,近几个月我们部门的提醒率都大大超过了市公司的考核值,得到市公司的通报表扬。工作是细水长流,一份持久的责任心来自于对工作、对公司强烈的热爱,我们都是移动人,我们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我们会自觉地为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而努力奋斗。

篇4

[14] 同注[1]。

社倉之制,一般認為創自朱熹,實際在朱熹創設社倉稍前,魏掞之已有類似做法,在建寧府建陽縣長灘鋪設倉,以穀貸民,但是遇歉收始發廪,不收息。魏掞之嘗師事胡憲,與朱熹為同門。《朱文公文集》卷七九《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載此事:

建陽之南,里曰招賢者三,地接順昌、甌寧之境,其陋多阻,而俗尤勁悍,往歲兵亂之餘,稂莠不盡去,小遇饑饉,輒復相挺,群起肆暴,率不數歲一發,雖尋即夷滅無噍類,然願民良族,晷刻之間,已不勝其驚擾矣。紹興某年,歲適大祲,奸民處處群聚,飲博嘯呼,若將以踵前事者,里中大怖。里之名士魏君元履,為言於常平使者袁侯復一,得米若干斛以貸,於是物情人安,奸計自折。及秋將斂,元履又為請,得築倉長灘厩置之旁以便輸者,且為後日凶荒之備,毋數煩有司,自是歲小不登即以告而發之,如是數年,三里之人始得飽食安居,以免於震擾夷滅之禍,而公私遠近無不陰受其賜。

按元履,魏掞之字。設倉事在紹興二十年(1150)。[15]可知魏掞之設置社倉的動機,也和朱熹相同,是由農村糧食問題所造成的社會不安所引起,而農民既得社倉所貸糧穀,社會也恢復穩定。此後朱熹於乾道五年在建寧府崇安縣設社倉,“其規模大略仿元履,獨歲貸收息為小異”,二人既為同門好友,於是時相討論,“元履常病予不當祖荆舒聚斂之餘謀,而予亦每憂元履之粟久儲速腐,惠既狹而將不久也。講論餘日,杯酒從容,時以相訾謷而訖不能以相訑”(同上)。所以《宋史》稱:“諸鄉社倉自掞之始。”(《宋史》卷四七五《魏掞之傳》)但魏掞之卒於乾道九年(1173),其所創設的社倉形態在生前既未能推廣,卒後繼之管理者又不得其人,以致於喪失原有的功效,[16]而其聲名也遠不及朱熹廣;因此後世的社倉,實多本於朱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一六一紹興二十年九月丙申條:“自建炎初,劇盗范汝為竊發於建之甌寧縣,朝廷命大軍討平之,然其民悍而習為暴,小遇饑歲,即群起剽掠,去歲因旱,凶民杜八子者乘時嘯眾,遂破建陽,是夏民張大一、李大二復於回源洞中作亂,安撫使仍歲調兵擊之。布衣魏换之謂民之易動,蓋因艱食,及秋,乃請於本路提舉常平公事袁侯復一,得米千六百斛以貸民,至冬而取,遂置倉於長灘鋪。”

[16] 魏掞之卒年見《朱文公文集》卷九一《國绿魏公墓誌銘》。又同書卷七九《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其後元履既没,官吏之職其事者不能勤勞恭恪,如元履之為,於是粟腐於倉而民饑於室。或將發之,則上下請赇,為費已不貲矣。官吏來往,又不以時,而出内之際,陰欺顯奪,無弊不有。大抵人之所得,枇糠居半,而償以精鑿,計其候伺亡失諸費,往往有過倍者,是以贷者病焉,而良民凜凜於凶嵗,猶前日也。”

乾道五年(1169),朱熹創設社倉於建寧府崇安縣開糴鄉五夫里。創設的緣起,導因於乾道四年建寧府發生災荒,而浦城縣又起盗亂,崇安縣開糴鄉人情為之震動,朱熹正鄉居於此,於是與鄉人左朝奉郎劉如愚共同請求府中撥常平米六百石,賑濟鄉民,鄉里因此而恢復安寧(詳第二節)。遣年冬天,鄉民歸還穀米,官府准予留置鄉中,以備凶荒之需。自次年起,每年夏天即貸放,收息二分,穀米原本分儲於民家,至乾道七年(1171),才依古社倉法,建倉儲存。《朱文公文集》卷七七《建寧府崇安縣五夫社倉記》:

及秋,徐公奉祠以去,而直敷文閣東陽王公淮繼之。是冬有年,民願以粟償官,貯里中民家,將輦載以歸有司,而王公曰:“歲有凶穰,不可前料,後或艱食,得無復前日之勞,其留里中而上其籍於府。”劉侯與予既奉教,及明年夏,又請于府曰,山谷細民,無蓋藏之積,新陳未接,雖樂歲不免出倍稱之息,貸食豪右,而官粟積於無用之地,後將紅腐不復可食,願自今以來,歲一斂散,既以紆民之急,又得易新以藏,俾願貸者出息什二,又可以抑僥幸,廣儲蓄,即不欲者勿强,歲或不幸小饑,則弛半息,大祲則盡蠲之,於以惠活鰥寡,塞禍亂源,甚大惠也,請著為例。王公報皆施行如章。既而王公又去,直龍圖閣儀真沈公度繼之,劉侯與予又請曰,粟分貯民家,於守視出納不便,請放古法為杜倉以儲之,不過出捐一歲之息,宜可辦。沈公從之,且命以錢六萬助其役。於是得籍坂黄氏廢地而鳩工度材焉,經始於七年五月,而成於八月。

可知社倉的貸本,即出於乾道四年(1168)官府撥下的常平米,而朱熹不依官府原意,用之於歉收時賑濟,改為常年貸放收息,其用意即在抑制農村中的高利貸,使農民在平時也能够改善生活。南宋農村中的利率,苛刻者固然取倍稱之息,即令一般認為合理的利率,也在三分至五分之間,[17]因此二分之息已經很低。社倉雖然建造於乾道七年,但是自乾道五年以後,已有貸放之實。此後歷年貸放,至淳熙八年(1181),經營十分成功,所收息米,除用於建倉之外,並將原來撥自府中的六百石米歸還,十餘年間,已累積息米三千一百石,因此朱熹便將貸放的方式加以改變。《朱文公文集》卷一三《辛丑延和奏劄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參見拙作《南宋的農村經濟》第三章第二節。

至今十有四年,其支息米,造成倉厥三間收貯,已將元米六百石納還本府,其見管三千一百石,並是累年人户納到息米,已申本府照會,將來依前斂散,更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三升。

可知由於息米已經累積達到相當數量,此後貸放便不再收二分之息,每一石米只收耗米三升,耗米約原米的三十三分之一,對農民來說,負擔很輕。朱熹所以作這樣的改變,據其自述,是受到當年與魏换之相互討論的影響,“不忘吾友之遺教也”(《朱文公文集》卷七九《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這一個轉變,顯示社倉的貸本雖然最初由政府資助,但是當息米累積到相當數量之後,就以息米作貸本,而將原來的貸本歸還政府。這些息米,原為借貸的農民所纳,可以視為農民自己的儲蓄,也就是透過社倉來協助農民儲蓄,以解决農民本身的困難。自社倉創設之後,“一鄉四五十里之間,雖遇凶年,人不闕食”(《朱文公文集》卷一三《辛丑延和奏剳四》),而“米價不至騰踴,富家無所牟利,故無閉糴之家,小民不至乏食,故無劫禾之患,二十餘年,里閭安帖,無復他變,蓋所以陰消而潛弭之者,皆社倉之力也”(《勉齋集》卷一八《建寧社倉利病》)。顯然確實收到穩定農村社會的功效。

社倉由崇安一地而推廣至南宋全國,也得力於朱熹本人的推動。崇安社倉創設之後,十餘年間,各地的倉儲制度仍然没有改善。常平倉、義倉依舊設於城邑,其惠澤甚難遍及於鄉里農家。乾道末年趙汝愚便曾指出:“州縣之間,每遇水旱,合行赈濟賑糶去處,往往施惠止及城郭,不及鄉村。”(黄淮、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卷二四七《趟汝愚乞置社倉濟鄉民疏》)淳熙年間李椿也曾上言:“一遇歲歉,則勞宸慮,數下詔旨,勸諭賑糶,存拊之意備至,而州縣之間,不過於州縣城郭,出糶官米,略能薄濟市井之人,而農田之家不預。”(同上《李椿奏常平義倉疏》)趙汝愚、李椿因此而請將義倉之米移置於鄉村,卻都没有得到採納。當時士大夫即令知有社倉,也以類似青苗法譏之;[18]朱熹好友張拭,雖然認為社倉和青苗法義利有别,卻向朱熹提出告誡:“行社倉於一鄉,為目前之便,而遂以介甫之事為有可取,無乃與介甫執鄞縣所為,而遽欲施之於天下者相類乎。”(《南軒先生文集》卷二《答朱元晦秘書》)言外之意,社倉可行於一地,而不可以普遍推行。僅吕祖謙在淳熙二年(1175)自婺州來崇安探訪朱熹,參觀社倉發斂之政,頗為贊賞,有意仿行,但表示:“然子之穀取之有司,而諸公之賢不易遭也。吾將歸而屬諸鄉人士友,相與糾合而經營之,使閭里有賑蓄之儲,而公家無龠合之費。”(《朱文公文集》卷七九《婺州金華縣社倉記》)。然而吕祖謙返鄉之後,即登朝為官,随後因病還家,以至逝世,未能有機會實行其意願。因此至淳熙八年為止,社倉之設,未出建寧府境外。淳熙八年,適逢浙束發生大饑荒,宰相王淮即當年的建寧知府,推薦朱熹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負責救災,[19]朱熹人京上奏,詳述崇安社倉行之有效的經驗,請求推廣於各地,作為防備災荒的久遠之計。《朱文公文集》卷一三《辛丑延和奏劄四》:

竊謂其法可以推廣,行之他處,而法令無文,人情難强,妄意欲乞聖慈,特依義役體例,行下諸路州軍,曉諭人户,有願依此置立社倉者,州縣量支常平米斛,責與本鄉出等人户主執斂散,每石收息二斗,仍差本鄉土居或寄居官員、士人有行義者,與本縣官同共出納,收到息米十倍本米之數,即送元米還官,卻將息米斂散,每石只收耗米三升。其有富家情願出米作本者,亦從其便,息米及數,亦當撥還。如有鄉土風俗不同者,更許隨宜立約,申官遵守,實為久速之利。其不願置立去處,官司不得抑勒,則亦不至搔擾。此在今日言之,雖無所濟於目前之急,然實公私儲蓄預備久遠之計,及今歉歲施行,人必願從者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南軒先生文集》卷二《答朱元晦秘書》:“聞兄在鄉里,因歲之歉,請於官,得米而儲之,春散秋償,所取之息不過以備耗失而已,一鄉之人賴焉,此固未害也,然或者妄有散青苗之譏。”

[19] 參見懋竑《朱子年譜》卷二下淳熙八年八月條。

所謂“依義役體例”,指義役最初也是起於鄉里士人的自動結合,其後才由地方官呈請朝廷頒行於全國。據朱熹所奏,可知雖以崇安社倉的經驗為本,但也考慮到各地鄉土風俗的不同,而許随宜立約,同時並非强制全國施行,而是聽由各地自願組織,政府固然提供穀米支持,卻也希望富家出米作本。所以有這些彈性的規定,很可能是朱熹受到張拭和吕祖謙的影響,兼採他們的意見。朱熹的上奏,在朝廷上引起争論,“議者以為每石收息二斗,乃青苗法,紛然攻詆”(施宿《嘉泰會稽志》卷一二《社倉條》),但朝廷終於接受户部的意見,按照朱熹的建議,詔行社倉於各郡,只是詔令中强調“任從民便”,“州縣並不須干預抑勒”(《朱文公文集》卷九九《社倉事目附敕命》)。於是社倉的設置不再限於建寧一地,開始向全國推行。

朝廷詔書頒下之後,各地雖然有人響應,但是並不熱烈,社倉的普遍推廣,似已在朱熹身後。各地對於朝廷推行社倉的反應,不僅“諸路既不能皆如詔”(《嘉泰會稽志》卷一三《社倉條》),即使當時屬於災區的紹興府,也是“府外之六縣亦止報府,言一面措置,竞不以已立社倉為言,惟會稽、山陰二縣至今為小民之利”(同上)。江西常平司有意推動,但“移文郡縣,揭示衢要,累月無應之者”(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八《與陳教授》)。朱熹卒於宋寧宗慶元五年,而當慶元元年作《建昌軍南城縣社倉記》時,仍不免感歎“至今幾二十年,而江浙近郡田野之民猶有不與知者,其能慕而從者僅可以一二數也”(《朱文公文集》卷八)。初期的推行雖不順利,然而日久社倉的功效終於為人所知,如崇安縣社倉後來由於主持非人而停止貸放,於是鄉里中又再出現富家哄抬糧價而農民聚眾劫糧的現象,社倉正常運營時期社會安寧的景象不復可見;潭州十二縣中,僅長沙一縣於慶元年間設置社倉二十八所,其他各縣都没有社倉,嘉定八年(1215)潭州發生災荒,各縣農民生計窘迫,唯獨長沙縣農民因為得到社倉貸穀而粗有所恃;而其他置倉之地,雖遇凶年,也都能人無菜色,里無囂聲。[20]再加以朱熹門人和理學同道於各地致力推行,在客觀的事實證明和主觀的積極推動相互配合下,社倉的設置日漸普遍。兹表列有關南宋各地社倉资料如下,以見社倉推廣的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

[20] 見同注[1]。

表中所列社倉,廣佈於福建、兩浙、江西、江東、湖南、湖北、四川、廣南、淮南各地,可說是幾乎遍佈南宋各區。而各社倉的倡辦人,如諸葛千能、張洽、李燔、趟師夏為朱熹門人,真德秀、趙景緯為朱熹再傳弟子,萬鎮為三傳弟子,魏了翁、李道傳、李大有則為私淑朱熹之學者;其他如陸九韶為陸九淵的家兄,和朱熹是時相論學的好友,豐有俊為陸九淵門人,劉宰為張拭再傳弟子,潘景憲為吕祖謙門人,也都是理學同道。[21]可知社倉的推廣,朱熹門人和理學同道出力甚多。朱熹生前,亦即慶元五年以前,一次設立社倉的所數,以慶元初長沙知縣饒幹所設的二十八所為最多;貸本出於官者以慶元二年提舉浙東常平李大性於會稽縣所提供的三千二百七十五石為最多,出於民者則以宋光宗紹熙五年吳伸兄弟所提供的四千石為最多。而慶元五年以後,真德秀以知潭州的身份,於宋寧宗嘉定十七年在潭州一次設立社倉多達百所,所提供的貸本高達九萬五千石;趙景緯以知台州的身份,於宋理宗景定年間在台州一次設置社倉也多達六十六所;知太平州麋弁於南宋晚期勸誘民間設立社倉,民眾所提供的貸本更高達二十萬石。早年江西常平司推行社倉,累月無人響應,而李道傳於嘉定八年提舉江東常平茶鹽公事,“攝宣州守,行朱熹社倉法,上饒、新安、南康諸郡翕然應命”(《宋史》卷四三六《李道傳傳》),情况已是大不相同。這種情形,說明社倉的推廣逐漸得到地方政府和民間的支持,有更多人樂於投入更多的貸本,設置更多的社倉。《漫塘集》卷二二載劉宰《南康胡氏社倉記》:

今社倉落落布天下,皆本於文公。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八載劉克莊《興化軍創平糴倉》:

艮齋之倉先廢,而文公之倉,不獨建人守之,往往達於天下郡邑。

按魏挾之,人稱艮齋先生。劉宰和劉克莊二人之文,均撰於宋理宗紹定年間以後,可知朱熹上疏朝廷請求推廣社倉之後五十年,社倉已遍行於南宋全國,成為倉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見《宋元學案》卷四八《晦庵學案》表,卷五七《梭山復齋學案》,卷六三《勉齋學案》表,卷六九《滄州諸儒學案》表,卷七一《嶽麓諸儒學案》表,卷七三《麗澤諸儒學案》表,卷七七《槐堂諸儒學案》表。

四、發展與演變

朱熹以崇安社倉的經驗而推廣社倉於全國,於是以後社倉的設立,常以崇安社倉為藍本,以米穀作貸本,由鄉居士人主持管理,採取歲貸收息的方式,透過社倉協助農民儲蓄。但是也有許多社倉,由於配合社會的需要、適應特殊的環境或解决現實的難題,不完全本於崇安社倉的規模,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經營形態,在組織上也有所改變,使得南宋的社倉具有多樣性,能從各種不同的方向來發揮功效,正符合朱熹奏疏中“更許随宜立約”之意。發展和演變的方向,可以分從四方面來說明。

第一,以田產作社倉的貸本,藉田租的收入取代利息。自北宋以來,許多公益事業都用田產來維持,如學校的學田、家族的義莊、義役的義役田等,由於田產每年定時有田租的收入,使得這些公益事業能够有固定的經費來源,比較容易持久。其中的家族義莊,和社倉的作用相似,同樣用以救濟貧窮,只不過限於族内而已。[22]在社會既有的這些成例影響下,社倉發展出以田產作貸本的經營方式,是很自然的事。社倉開始推廣之後不久,即有採用這種方式的情形。孫逢吉在袁州萍鄉縣所設的社倉,經營一段時間之後,便計劃逐步購置田產作资本而免除納息。《永樂大典》卷七五一《社倉條》引《宜春志》:

縣西倉又以在倉積米出糶得錢二千缗足,買民田一百餘畝,竢買及五千把,即盡蠲息米,如有欠折,即以田分米補凑,庶幾悠久不致隳廢。

按禾二十把約當一畝,五千把約當二百五十畝。[23]嘉定元年(1208)温州平陽縣築海堤捍阻潮水後,利用堤旁塗地作貸本,設立社倉。《慈湖遺書》卷二《永嘉平陽陰隄記》:

又經理其旁之塗地,以為社倉,仿晦翁待制,奏請赈貸平陽十鄉細民,不計息,遏饑歲并蠲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見拙作《南宋的農村經濟》第五章第三節。

[23] 札隆阿《道光宜黄縣志》卷三一之五《藝文志》載明譚綸與《江西巡撫止高安縣分派書》:“荆國作相時,欲行均田之政,時有令宜黄者,以山田難丈,以禾把準畮,每田一畝,準禾二十把。”

所以能够“不計息,遇饑歲並蠲其本”,即由於有塗地租入的緣故。以穀米和田產相比較,“粟之藏易弊,而田之入無窮”(《竹溪膚齋十一藁續集》卷一三《跋浙西提舉司社倉規》),因此用田產作社倉貸本的經營方式逐漸得到採納,如許奕欲行古社倉法,“捐錢五百萬,命契買善田試之一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九《許奕神道碑》);平江府的田產類别中,“曰社倉田,官買民田,歲儲以備凶荒”(《洪武蘇州府志》卷一《税賦志》)。而由社倉納息所引起的嚴重問題,也使得一些社倉不得不改變經營方式,停止徵收息米,以田產來維持貸放。自崇安社倉以來,為了防止農民不償本息而逃亡,以致失陷貸本,大概都有結保借貸,共同負責的規定。[24]然而“小民借貸,貸時則易,還時則難,貸時雖以為恩,索時或以為怨”(《黄氏日抄》卷八七《撫州金谿縣社倉記》),賴債逃亡,仍然在所不免,因而將本息轉移給同保之人負擔。不僅同保之人不堪負荷,甚至有時連管理人也由於賠償虧欠而破家,改革之議因此而起。《永樂大典》卷七五一《社倉條》引《瑞陽志》載知瑞州陳報所設社倉演變的情形:

鄉官里師主之,司户提督,其法秋斂春貸,每户貸穀五斗。……歲久弊生,或散而不可收,或積而不敢散,虧折損壞者,皆責償於里師,非破家不已也,太守方逢辰欲救其弊,委官發穀買田以為經久之計,名曰社莊,貯穀備荒。

所以“積而不敢散”,其原因正在畏懼“散而不可收”,為了解决“散而不可收”的問題,方逢辰才購置田產作為貸本。康知軍所設的廣德軍社倉,在南宋末年也發生了農民逃亡而拖累同保人的問題,[25]宋度宗時黄震進行改革,同樣建議“將各鄉元得康知軍穀本五百擔陸續出糶,随鄉置田,常年積租,荒年賑濟,則自不必取息求多矣”(《黄氏日抄》卷七四《更革社倉公移》)。這一種經營方式,既使社倉的功效比較容易持久,同時也免除了農民的利息負擔,自然更有助於農民改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朱文公文集》卷九九《社倉事目》:“每十人結為一保,遞相保委,如保内逃亡之人,同保均備取保。”俞森《荒政叢書》卷一上《社倉考》上載《金華社倉規約》:“甲内逃亡,甲頭同甲内均填,甲頭倍之。”

[25] 《黄氏日抄》卷七四《更革社倉事宜申省狀》:“如貸首抱催足,則有旌孝一都沈子亨等稱,逃亡五十三户積欠穀五千八百四十斤,盡抑令代納之訴;葛下三都潘四五等稱,祖父充貸首,子孫不得脱免,甚至孤寡亦不得免焉之訴,此弊之不可不革者也。如同甲抱逃亡,則有永岳十八都倪四五等稱,逃亡並要甲内填還,鄉民枉被逼勒之訴;桐油一都曾千七等稱,逃户貸穀,穀不出倉,只就倉展息,息上又生息,展轉抑陪之訴,此弊之不可不革者也。”

第二,平糶式社倉的發展。朱熹創設的社倉,採用貸放的方式,以低利貸米給農民,從抑制富家高利貸人手,而同時解消富家的操縱糧價,前述若干社倉以田產租入取代利息,雖與崇安社倉的經營方式已有差異,但仍未脱離貸放式的形態。平糶式社倉則取法於常平倉的經營方式,和崇安社倉的形態截然不同。首先提議設立平糶式社倉的,是陸九淵。陸九淵以其家兄陸九韶在鄉里經營社倉的經驗,指出貸放式社倉經營所受的限制,從而提出改進的意見。《象山先生全集》卷八《與陳教授》:

敝里社倉,目今固為農之利,而愚見素有所未安,蓋年常豐,田常熟,則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歉歲,則有散而無斂,來歲缺種糧時,乃無以赈之。莫若兼置平糴一倉,豐時糴之,使無價賤傷農之患,缺時糶之,以摧富民閉廪腾價之計。析所糴為二,每存其一,以備歉歲,代社倉之匱,實為長積。

陸九淵認為,貸放式社倉必須在豐年常熟的環境中才能維持長久,否則如遇歉歲,不免有散無斂,因而妨礙正常的貸放,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應該兼置平糴一倉,在豐收時糴米入倉,而將所糴米穀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常年缺糧季節糴予農民,另一部分則留待歉歲之用,也就是以平糶的方式,直接打擊富家的操縱糧價。陸九淵所以會主張將原來行之於城市的常平倉經營方式移用於農村,實由於南宋時期農家生活已和市場經濟發生密切的關係。[26]而富家的高利貸和哄抬糧價,兩者相互關聯,米價既平,利率自必降低,因此平糶式社倉和貸放式社倉經營方式雖然有所不同,而所收效果實相一致。此後各地社倉,不乏採用平糶的經營方式,如張訢所設的邵武軍光澤縣社倉,“夏則損價而糶以平市估,冬則增價而糴以備來歲”(《朱文公文集》卷八《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如合州巴川縣景元一等人所立的社倉,“登熟則以價糴之,……期月穀價暴貴,細民不易,則收二分之息而糶之,以濟貧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參見拙作《南宋的農村經濟》第三章。

以平市價”(《宋代蜀文輯存》卷一度正《巴川社倉記》)。類似的例子尚有不少,但這些社倉,都是僅採取平糶式,而非如陸九淵所建議,以平糶式和貸放式相配合。嘉定十七年(1224),真德秀在潭州救荒,設立社倉,則是兼採貸放和平糶兩種方式,而各有不同的濟助對象。《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勸立義廪文》:

在諸縣則廣置社倉,貸穀止及末等有田之人,而細民無田者不得預也。復請于常平司,以今歲義米附納社倉,為赈糶之備。然義米有限,貧民至多,豈能均及,於是又以居鄉之日所為義廪規約,以勸有力之家。……義廪云者,非捐所有以與之,特出所有以雜之而已。

可知真德秀在潭州鄉村所設的社倉,對於末等有田的農民貸放,對於無田的細民則賑糶,而勸導富家所設的義廪,實際就是平糶式的社倉。真德秀這種做法,以後也有人仿效,如隆興府武寧縣田倫兄弟子姪一家,“斂穀六百石為貸本,號希賢社倉者,希晦庵也;率楮六萬缗為糴本,號希賢義廪者,希西山也”(《雪坡集》卷三六《武寧田氏希賢莊記》),便同時設置社倉和義廪。至南宋晚期,社倉的經營已明顯地發展出兩大類型:“或糶而不貸,或貸而不糶。”(《漫塘集》卷二二《南康胡氏社倉記》)而貸放式社倉無法收回穀本的問題,也導致許多社倉向平糶式的方向轉變。《魯齋集》卷七《社倉利病書》:

後之繼者,慮既貸而民不盡償,則社倉之惠窮,而追呼之害起,故朱先生之法一轉而為魏公之法,但儲於鄉以備歲之不登,乃其歲之小歉也,又不以貸而以糶,則魏公之法又轉而為廣惠之法矣。……昔人既有廣惠之法,穀貴則損價以出之,穀賤則高價以入之,一出一入,低昂適平,其法至簡,其事易行,無社倉前者之弊,法亦良矣。自朱先生之法三轉而下,同於廣惠者,此所謂不泥古而善繼前人之志者矣。

所謂“魏公之法”,指早年魏挾之的社倉經營方式;而所謂“廣惠之法”,則指常平廣惠倉的經營方式。據此,平糶式社倉似反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第三,社倉和舉子倉、義役兩種社會互助組織相結合。南宋農民常有因為家境困窮,無力負擔丁税,而致生子不舉,福建“建、劍、汀、邵四州為尤甚”(鄭興裔《鄭忠肅奏議遺集》卷上《請禁民不舉子狀》)。南宋政府為了防止這種慘絕人倫的行為發生,自乾道年間以來,在福建路對生子的貧乏之家,都給予常平錢一千、米一斛的補助;至淳熙年間,福建安撫使趙汝愚又建議設舉子倉以充一路養子之費。[27]而社倉也在同時推廣,兩者同有以糧穀濟助農家生活的作用,於是相互結合。紹熙(1190~1194)年間,張訢於邵武軍光澤縣設置社倉,便已如此,除以米一千二百斛充社倉貸本外,又“買民田若干畝,籍僧田、民田當没入者若干畝,歲收米合三百斛,並入於倉,以助民之舉子者”(《朱文公文集》卷八《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據協助張訢創設社倉的李吕所言,是“儲米以備賑貸之用,斂息以資舉子之給”(李吕《澹軒集》卷五《代縣宰社倉砧基簿序》),也就是舉子倉依存於社倉,以社倉所收的息米,供作補助民户舉子之費,使有散無斂的舉子倉能够長期維持。《會要·食貨六二·義倉篇》嘉定七年(1214)三月九日臣僚言:

福建地狭人稠,歲一不登,民便艱食,貧家得子,多棄不舉,法令有不能禁。曩時宿儒倡議,初由鄉里創立社倉,借糴本諸司,為米鉅萬,夏貸而冬斂之。雖中產亦得接濟,其利甚博。以社倉之息米二分與不濟僧寺之租米,歲入舉子倉,以濟貧乏生子之人,使有所仰給,遂不忍棄,此良法也。行於劍、建上四軍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歷代名臣奏議》卷一一七載趙汝愚申請舉子倉事:“臣等照得淳熙三年(1176)六月二十四日,準行在尚書户部符,準都省批下吏部尚書韓元吉剳子,自乾道五年(1169)以福建路有不舉子之風,貧乏之家生子皆賜以常平錢一千、米一斛,又因守臣之請,除其所纳身丁錢。臣比為郡閩中,詢之父老,小民利於官給錢米,不敢溺子,全活甚眾。然猶恐積日累月,州縣怠於驗實,又謂常平所破錢米多吝於支與,為不可繼者。今常平錢物雖有定額,獨所謂户絕田產,州縣不常有,而止於出賣。福建八州,内四州溺子為甚,民貧土薄,所絕田產至為微細,間有寺觀絕業,取八州所得,積而用之,亦可助上件支遣也。欲望聖慈更賜睿旨,應福建民户寺觀绝產,自今並不許出賣,專一拘檢,令常平司置籍,歲收其租,通融以充一路養子之費,其不足處,月支常平錢米。”

按上四軍州指建寧府、南劍州、汀州、邵武軍四郡,即生子不舉風氣最盛的地區。可知社倉和舉子倉的結合,不限於邵武軍光澤縣一地,而是普遍行於福建上四州,至嘉定年間仍然如此。而兩者也因為相互結合而有連稱為“舉子社倉”的情形(《永樂大典》卷七五一三《舉子倉條》引《延平志》)。義役同樣是南宋農村中一種協調貧富的组織,起源於紹興十九年(1149)婺州東陽縣長仙鄉的民眾組織,乾道四年(1168)范成大推行於處州,次年上疏請求推廣於全國。其法由鄉民依貧富出資買田,以田租補助執役户,减輕中下户的差役負擔。[28]南宋晚期,由於社倉用田產作貸本的情形逐漸普遍,於是出現義役和社倉以田產為基礎而結合的現象。宋理宗寶慶(1225~1227)、紹定(1228~1233)年間,鎮江府金壇縣二十三都鄉民聚集田產為義莊,作義役的經費,便有如此的計劃。《漫塘集》卷二三《二十三都義莊記》:

歲取其贏以買公田,公田有赢則欲盡歸田之出於私家者,更有餘則將用近世朱文公之制,别之為社倉,春散秋斂,以惠其都之人。其斂之也,稍加息焉,庶變通不窮而用不得無藝,一舉而成大利二。始也上户自為計,终也小民均其利;始也赖義役之贏而社倉以基,終也資社倉之息而義役以固。

可知是以義役田產的收入提供作社倉的貸本,而社倉貸本雖然來自田租,卻仍然收息,以社倉的息米來使義役的結合更加鞏固,兩者互相支援。台州黄巖縣趟處温、趟亥兄弟在宋理宗時代也有類似的做法。《光緒黄巖縣志》卷六《版籍志·徭役篇》引趙亥《義莊田跋》:

以舊日入役之租,歲積月累,買田置莊,與泉共之,至二十餘年而義莊成,又十年而社倉成,社倉之储,亦取於義莊之羡,役户之衆無與焉。

同樣是將社倉建立在義役田產多餘的收入上。社倉和其他社會互助組織相結合,使得同一經濟來源能够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在穩定農村社會方面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第四,政府在社倉組織中所任角色增强。社倉以一種民間組織的姿態出現於南宋,彌補官方倉儲制度的缺陷,然而自朱熹創設崇安社倉以來,便没有完全擺脱和政府的關係,例如運用保甲組織編排保簿、轉達貸放交纳時間、察覺偽冒,而保甲組織則由縣尉控制,[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見拙作《南宋的農村經濟》第五章第一節。

[29] 《朱文公文集》卷九九《社倉事目》:“一、逐年十二月,分委諸部社首保正副,將舊保簿重行編排。”“一、申府差官訖,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支散,曉示人户,各依日限,具狀結保,正身赴倉請米,仍仰社首、保正副、隊長、大保長,並各赴倉,識認面目,照對保簿,如無偽冒重疊,即與簽押保明。”“一、申府差官訖,即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交納,仰社首、隊長告報保頭,保頭告報人户,遞相糾率,造一色乾硬糙米,具狀赴倉交納。”“一、社倉支貸交收米斛,合係社首、保正副告報隊長、保長,隊長、保長告報人户。如闕隊長,許人户就社倉陳說,告報社首,依公差補,如闕社首,即申尉司定差。”按保正副、隊長、保長都是南宋保甲組織中的職稱,社首當即是南宋保甲組織中的隅總或總首。尉司即指縣尉。

又如貸斂和財務都請縣府派官員監察,[30]而貸本也出自常平米。雖然如此,發動和主持之權仍然操在鄉里士人的手中。而朱熹在推廣社倉的奏疏中,請求政府以常平米支援社倉的貸本,同時申明“其不願置立去處,官司不得抑勒”,朝廷詔書中也强調“任從民便”(詳第三節)。可見南宋政府最初的意願,是由民間自行組織,政府僅在貸本來源上給予支持。可是自從詔書頒佈之後,許多地方社倉的設立,並非由鄉里士人主動請求政府提供貸本,而是由地方政府積極地負起責任,或支借米穀,或節縮經費,致力於社倉貸本的建立,然後再敦請鄉里士人出來主持管理,而地方官有行政權,又有籌集經費的能力,往往能以一人之力而創設許多社倉,為鄉里士人的能力所不及。[31]因此地方政府雖然不參預社倉的主持管理,可是對設置社倉所提供的力量卻已遠較當初的構想為大。此後由於民間經營社倉發生種種弊端,於是導致地方政府進一步插手社倉的管理。民間經營社倉的弊端,往往出於主持人循私,貸予個人的親戚、幹僕或佃户,形勢大家也因缘詭名借貸,鄉民反而不蒙其利,循私的結果,又造成貸而不輸,虧損倉本。[32]因此真德秀在潭州以官米設置社倉,便針對這一弊端加以改革。《真文忠公文集》卷一《申尚書省乞撥和糴米及回糴馬穀狀》:

諸處社倉敗壞之由,蓋缘其始,多是勸諭士民出本,因令管幹,往往視為已物,官司亦一切付之,不加考察,且無更替之期,安得不滋弊聿。某今來所置諸縣社倉百餘所,一切從官司出本,選擇佐官,分任出納,鄉士之主執者不得獨專其權,兼令二年一替。

可知此後潭州地方政府對於社倉的出纳不僅限於監督的地位,而是分派官員和鄉里士人共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朱文公文集》卷九九《社倉事目》:“一、逐年五月下旬,新陳未接之際,預於四月上旬申府乞依例給貸,仍乞選差本縣清强官一員、人吏一名、斟子一名前來,與鄉官同共支貸。”“一、人户所貸官米,至冬納還,乞於十月上旬,定日申府,乞依例差官,將帶吏斟前來,公共受納。”“一、簿書鎖鑰,鄉官公共分掌,其大項收支,須監官簽押。”

[31] 參見拙作《南宋的農村經濟》第五章第二節。

[32] 《勉齋集》卷一八《建寧社倉利病》:“鄉里大家,詭立名字,貸而不輸,有至敷千百石者。”《會要·食貸六二·義倉篇》嘉定七年三月九日臣僚言:“所貸者非其親戚,即其佃火,與附近形勢豪民之家,冬則不盡輸。”《永樂大典》卷七五一《社倉條》引《南康志》載南康軍社倉:“為倉官者私其幹僕而不及鄉民,或因循侵耗以虚數交承,虧損元頟。”

管理,並且以政府命令規定士人主管社倉有一定的任期,社倉因而具有部分官營的性質。地方政府干預社倉的管理,雖然可以避免貸放循私之弊,卻難免會有抑配的情形發生,[33]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八月朝廷下詔“申嚴郡國社倉科配之禁”(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三一《市糴考》),可知地方政府干預社倉管理的現象已很普遍。南宋末年,王柏論社倉利害,也指出當時社倉“領以縣官,主以案吏”(《魯齋集》卷七《社倉利害書》),與當初朝廷推廣社倉的原意大相徑庭。雖然如此,地方政府所能干預的,只限於貸本出自政府的社倉,至於由民眾自集資本的社倉,仍然維持民間組織的性質;而許多社倉雖然由於貸本來源的關係,在主持管理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但是並未完全排除地方人士於外,仍然具有部分民間組織的性質,前述真德秀在潭州所設的社倉,便是一例。並且地方政府干預社倉的管理,也發生種種弊端,顯示出社倉有保存民間組織性質的必要,黄震改革廣德軍社倉的管理,也發生種種弊端,顯示出社倉有保存民間組織性質的必要,黄震改革廣德軍社倉,便因此而建議“廣德軍社倉創於官,故其弊不一,請照本法,一切歸於民”(《黄氏日抄》卷八七《撫州金谿縣李氏社倉記》),政府干預的程度,自必受到限制。

转贴于 五、結

南宋社倉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吸收其他制度的長處,和其他組織相結合,而没有完全喪失本身民間組織的性質,即使政府對社倉的控制加强,卻始終没有因此而取代民間組織。南宋社倉所以能繼續發展,保持其扶助農民的功用,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否則如果完全成為政府組織,則不免會由於行政上的方便和財政上的融通,而使倉儲移置於郡邑,不復用之於農民。而社倉的民間組織性質之所以能够維持不墜,就其本身組成而論,實繫於負責主持管理的鄉居士人。這些士人,以家鄉為根基,出則仕宦,退則居鄉,由於生活在鄉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黄氏日抄》卷七四《更革社倉事宜申省狀》:“康知軍以小壘荒歲,一時之力,而欲廣為千里無窮之惠,故志在日久增多,必使盡敷均貸,且令計息未足,縣官不許批書,於是奉行者不待其願貸,類追迫而使之貸矣。”《魯齋集》卷七《社倉利害書》:“昔之法也,先給以米,貸以米,斂亦以米,今也不然,斂以錢,科以糴,若能薄增厥值,亦何患民之不樂翰哉。價既不平,穀不時至,勢不至於敷擾以抑勒,人情之所不堪,小民未受其利,中產先被其害。”

中。復加以受儒學的薰陶,自必關心其間的一切,於是以他們的學識能力,在家鄉主持各項事業,造福鄉里。具體的代表,如在鎮江府金壇縣設立社倉的劉宰,劉宰於舉進士之後,人仕十餘年,以不樂仕進,歸隱鄉里,買田百畝以自给,在家鄉中聯結鄉人,設社倉,倡義役,修橋補路,普及醫藥常識,遇災荒則設粥局賑濟災民。[34]由於民間有這一類士人存在,所以社倉才不必完全依賴政府的管理。儒家思想便是在這種社會結構中,轉化成為社倉此一制度,而發揮其穩定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