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09:1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歇后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歇后语

篇1

大年初一见面——都说吉利话

正月十五贴春联 —— 迟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三十晚上守岁——迎旧送新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

手机发送短消息——信天游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年三十夜拨算盆——满打满算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透心凉,透心亮——冰灯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拜年的话——好听

叫化子过年——穷讲究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中国走向世界——瓷器

大年初一不上供——没神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老鼠给猫拜年——全体奉送

大年五更出月亮——头一回;头一遭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

笑声进万家——哈达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一蹦三十天——跳月

正月初二拜丈母 —— 正是时

北斗落在山石上——七星岩

瓦罐做灯笼 —— 外头不明,里头明

三十晚没月亮——年年如此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正月初一捧元宵 —— 都是好

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这个礼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煎饼不在店里摊——外滩(摊)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大年初一吃窝头——不香

你追我赶草上飞——赛马

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二十九过年——小劲(进)

大年午夜的鞭炮——无花乱坠

大河送来金元宝——钱塘江

正月十五卖门神 —— 过时了

开春的柳絮 —— 满天飞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关难过

大年初一不上供——不信神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牵牛郎——花儿与少年

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期啦;没日子啦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三十晚上煮稀饭——不像过年的架势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午夜的鞭炮——一阵接一阵地崩

灶王爷伸手——稳拿糖瓜

鸡给黄鼠狼拜年 —— 巴结到家,反被害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马三立说相声——逗你玩

灶王爷折跟头——离板了

枇杷满枝头——黄果树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戴了碓窝拜年 —— 吃力不讨好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哑巴拜年——多嗑头少说话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正月十五放烟火——冒几丈高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

大年初一不起床——没有过年的气氛

正月里看大戏 —— 凑凑热闹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热河边上好乘凉——避暑山庄

豆腐渣贴春联 —— 两不沾(粘)边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踩高跷——半截不是人等。

隔年历本——不用翻了

错贴的门神 —— 翻(反)了脸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癞蛤蟆过年——穷得连毛都没有一根

大年初一串门——见人就作揖

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正月里的龙灯 —— 要人耍

三十晚上吃团圆饭——人齐话圆

属灶王爷的——谁家锅台都上

篇2

床底下竹笋 —— 长不高

旱地的螺蛳 —— 有口难开

花生的壳,大葱的皮 —— 一管管一层

杀鸡给猴看 —— 杀一儆百

红蓝铅笔 —— 两头挨刀

阴沟里的水 —— 拎也拎不清

老和尚的木鱼 —— 生来就挨揍

老鼠钻进风箱里 —— 两头受气

老太太住高楼 —— 上下两难

头顶上生眼睛 —— 目中无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 —— 里里外外都是水

半空里的火把 —— 高明

古庙里的旗帜 —— 独一无二

打半边鼓 —— 旁敲侧击

龙王爷亮相 —— 张牙舞爪

石头上种葱 —— 白费劲

以卵击石 —— 自不量力

棋盘上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烧香赶出和尚 —— 喧宾夺主

茶铺里的水 —— 滚开()

南天门的灯笼 —— 照得高

夜里的风雨 —— 下落不明

泥菩萨的眼睛 —— 有珠无光

篇3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

南天门作揖------高情(擎)难(南)领(岭)(比喻十分感激.)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经典篇】

白糖拌苦瓜 ———— 又苦又甜(比喻矛盾的心理状态或复杂的感情。)

吃了秤舵 ———— 铁心了(比喻下了决心了不可改变。或比喻狠了心,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

吃下苍蝇 ———— 直感到恶心

空心罗汉 ———— 没肚量;无心肝(比喻没有心计,或没有感情。)

南天门作揖 ———— 高情(擎)难(南)领(岭)(比喻十分感激。)

最近有流行性感冒 ———— 百感交集

白布缠老壳 ———— 孝感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热门篇】

耗子搂猫睡觉 ———— 感情处到份上了

黑瞎子买个布狗熊 ———— 感性消费

黄陂到孝感 ———— 县过县兑;现过现兑;县对县;现兑现;县过县;现过现;现对现

机器人谈恋爱 ———— 没有感情;有口无心

绝对不是最好的感觉 ———— 不上不下

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年轻后生日老婆 ———— 不感兴趣

伤风感冒 ———— 哈吃拜天

食猪红 ———— 吞血块;甚感苦楚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最新篇】

蔡伯喈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各有各的悲情

蔡邕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

陈宫捉放曹 ———— 忠义感人心

吃了苍蝇 ———— 直感到恶心

打翻了的五味瓶 ———— 酸甜苦辣味都有;百感交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多数人对自己职务的感觉 ———— 大材小用;大才小用

过期菲林 ———— 唔感光

篇4

当初涉网海的人还弄不清楚“菜鸟”、“酱紫”是什么意思,当大众还在对网络语言的利弊争论不休的时候,从不缺乏激情和创新精神的网民又开始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最近,一位对互联网风向有着敏锐嗅觉的博客“十三虎”了《2007十大最新时尚网络用语》一帖。该帖称,随着农历猪年的到来,诸如“拱”、“金猪”等一系列与猪有关的词语,将逐渐颠覆、替代“顶”、“大虾”等原有的网络语言而流行于互联网上。此种预测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一直以来,在众多的网络语言里,“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网友回帖表示支持、赞同的时候都喜欢用上一个甚至多个“顶”字。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2007十大最新时尚网络用语》一帖中,“十三虎”首先把“顶”字“拱”下马来。他认为,“拱”本来就有用力往前(上)顶的意思,2007年又是农历猪年,用“拱”表达支持、向上顶的意思很形象,再合适不过了。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金猪”年一说,“十三虎”认为,网络作为新新语言的风向标,不可能放过这一时髦用语,所以“金猪”将取代原来的“弓虽”“NB”等词,成为网友用来赞誉难得一见的好帖的流行语。有趣的是,该帖还用“乳猪”代替了原来的“菜鸟”、“小虾”,成为“初级水平新人”的代名词;“猪之(诛之)”将与“砍了”、“咔嚓”共用;“上树”将替代“闪、汗、寒”用来表示“惹不起,咱躲得起”等等。

“十三虎”是新浪杂谈里小有名气的点击量过百万的博客,曾经发表过大量“十大×××”的帖子,如《2006网络“十大牛鬼蛇神”》《十大最不“着调”的网络红人》等。由于博客涉及娱乐、搞笑、摄影、绘画等内容十分广泛,再加上他善于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用调侃式的笔调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图文并茂,所以很多帖子被论坛评为精品帖推荐给网友,经常引来上万的点击量。而他也被网友们戏称为“新浪十大代表”。在《2007十大最新时尚网络用语》一帖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各大论坛、网站纷纷转载之后,“十三虎”又了《2007网络最新时尚用语•字母篇》。帖子延续了一贯图文并茂的风格,不仅举例说明即将流行的一系列词语的字母缩写,如KT(捆蹄儿)、HF(黄蜂)、ZP(猪排)等,还分别就时尚、中靶等指数来预测网民认可的程度。

对于“十三虎”列出的网络语言,网友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顶”“菜鸟”等词都已经流行好几年,成为网友的习惯用语,很难被取代,且“十三虎”所说的与“猪”有关的一系列词语时间性太强,只适合在2007年用。而有些人则认为帖子中的一部分词语具备流行与时尚的条件,如“拱”“金猪”“乳猪”“灌水猪肉”等比较形象,也简单易记,而且用“金猪”代替“NB”等词,也褪去了其原有的粗俗之味,很有可能受到网民的喜爱。但有些词就显得过分复杂且颇有些牵强,如将歇后语“猪鼻子插葱――装象”简化成“猪插”,显然不符合用语习惯,十分拗口,网民不见得乐于接受。网友“牛魔王”认为,时尚流行需要培育与策划,虽然“十三虎”的帖子点击量不小,但是这也只是众多网民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还不能排除很多人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靠这种自由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随意性很大的传播,这些网络用语要想流行还很难。

篇5

1. 精心设计课堂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故事导入。如讲新疆时,教师讲孙悟空和唐僧经过火焰山给铁扇公主借宝扇的故事进行引入。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就特别集中。

(2)情趣导入。歌曲、歇后语、顺口溜、朗读、谜语、读图提问等等。

(3)情景教学法导入。如讲西双版纳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吃过竹筒饭,菠萝饭,欣赏过孔雀舞,见到过美丽的孔雀吗?如果没有,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有着如此美丽诱人风景的西双版纳吧!”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电影,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激趣。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

3.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工具,而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的内容,设计的各种教学方法,必须借助语言方能有效实施。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4. 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中引用的统计数据、地理科研信息、图片等信息比较滞后;同时,教材的趣味性还不够强,为了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地理、热爱地理、主动探究地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联系最新的地理研究信息或地理现象,丰富教学材料,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性”、“鲜活性”,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5.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成功感,强化地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可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如在初一阶段,教师可开展地理小制作组等并开展小组比赛,这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追求成功的需求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6. 及时恰当给予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篇6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把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份。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1.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是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学生要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挖掘教材内涵,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有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大小如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课本中有许多的实验。充分利用好课本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感知事物,避免空洞的说教。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讲电功率、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时,拿出两只不同功率的灯泡,一只是15W、一只是40W,问学生哪个更亮。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40W的更亮。然后把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反而15W的更亮些。给学生一个悬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立足用现代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学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涵,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创设轻松欢快学习氛围,能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环境中,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4.利用实践活动,保持兴趣的延伸

作为理科的物理教学,除了把握好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对学习方法,使学习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重视兴趣的迁移,提高兴趣的层次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必要性;本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0-01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提高教育质量能尽的绵薄之力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祖国建设需要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1.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以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为标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决不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仅仅依靠对现有可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已经行不通。人类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可见,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同时创新也是社会的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改革又无定式,只有自己在探索中开辟道路,因此社会主义事业实质上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跻身于世界前列,只有依赖于创新人才的贡献。

创新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努力改革传统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扩大学生创新的最新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创新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超越

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疑问为本的教育,相对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提升自己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培养他把创新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创新教育的这种超越性就是他的本质特征。

创新教育应在两方面体现出创新的本质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只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才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创新的欲望。因为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主体的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二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创新教育不是任意改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行动,在自主行动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干涉,学生有较多的思维空间。

3.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3.1 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道。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的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不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趣,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和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新颖的办法去诱导,提高学生兴趣,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身份有效的途径。问是学习者字典中最好的字,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会问才能有所创新。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智慧无疑是问号……"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要让学生明白提问在学习中的作用。三是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不要扼杀学生思维提问的火花。学生的提问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实行鼓励评价,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要像年轻父母看待新生儿的一举一动那样去充分赞赏学生的提问。

篇8

我时常在想,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并乐于去学历史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创设有意义的课堂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作品,能否吸引观众或读者,这部作品的开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思维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减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奥秘,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方法导入新课:(1)采用最新时政材料或考古、科学成果;(2)采用影视素材创设情境;(3)采用图片或文字信息材料;(4)采用趣味故事、歌谣、谚语、生活常识、文学材料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又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历史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战、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我们可以采取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历史故事中,或讲讲“历史上的今天”,或借助“影音”、实现“情景再现”等灵活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只要教师呈现的信息有意思,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3. 幽默机智的语言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事、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历史老师参加优质课评比,走进教室便语出惊人:“我发现同学们脸皮都很厚!”听者莫不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因为同学们都渴望在这有限的一节课里面多学习一些知识,表现的很贪婪”,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说到这里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学生们显然也被他幽默的语言所感染,个个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学习。据了解,这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比较沉默,虽然自学意识比较强,然而在课堂的积极互动方面常常让老师很被动。这节课显然学生们的学习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制造幽默课堂,除了运用事例或故事法,还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优美感人的语言,形象的漫画;此外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东西,如格言警句、歇后语、课文诗句、广告语、流行歌曲等,在适当地方点染一下,也可造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

4. 积极主动的小组合作参与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课改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实验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小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

篇9

我差点儿被爸爸的歇后语逗笑。

接着,老爸又说:“你一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5分,数学6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6分,数学76分。二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5分,数学5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5分,数学75分。三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45分,数学4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4分,数学74分。四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35分,数学3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3分,数学73分。今年五年级上半年了,月考你给我弄了一个语文25分,数学27分……哎,我的宝贝儿子,你的考试分数下降得很有规律呀……”

我忍不住笑起来。

“笑什么笑?嗯——”老爸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美国前总统像你这么大时,每次考试各门功课都是100分……”

“美国前总统?”我愣了一下,“哪个前总统?”

“里根。”

“里根?”我想了想,突然想到怎样对付老爸了,“老爸,据我所知,里根像您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当总统了。”

老爸顿时无语了,瞪了我好半天,然后说:“虽然我没有当上总统,可我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都比你高。我一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45分,数学46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4分,数学64分。二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6分,数学5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5分,数学75分。三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7分,数学58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5分,数学85分。四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7分,数学68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6分,数学86分。五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7分,数学78分……你看看,你的宝贝老爸,每次考试分数都是有规律地提高……”

我实在受不了老爸的唠叨了,将耳朵捂了起来,不过心里非常敬佩老爸的记忆力。老爸的记忆力非常好,这是大家公认的。我决定探个究竟。

通过记忆探测仪,我进入了老爸的记忆。

我原以为老爸的记忆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延长,就像拍摄的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老爸所有经历的图像,或者上面都是文字,像日记一样记录着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经历。可是,见到老爸的记忆之后,我吓了一跳:原来,老爸的记忆完全储存在脑细胞里,既不是图像,也不是文字,而是各种各样的代码或者符号,而且都不是静止的。

我盯着这些代码或符号看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出它们记录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这些符号或代码翻译成图像或者文字呢?我决定先将这些东西复制到记忆探测仪,然后再做分析或翻译。复制过后,从老爸的记忆中出来,立即输入电脑中,并且使用了最新版的翻译软件,可是既没有翻译出文字,也没有翻译出图像。看来人脑软件和电脑软件根本无法兼容。

那天我突发奇想:记忆探测仪既然能够探测人脑记忆,那它一定能够翻译出那些代码或者符号。对呀!我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到。于是,我开始查看记忆探测仪菜单,果然找到了“翻译”命令。我立即启动命令,很快便翻译成功了。

老爸,等我发现你的隐私,嘿嘿,你输定了!

我将翻译过来的信息输入电脑,信息自动形成一个文件夹。我打开文件夹,老天爷呀,这是大大小小几万个文件!文件的图标分为三种。我打开蓝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原来是正常生活的文字记忆;又点击红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没有打开,而且提示要输入密码;再点击黄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顺利打开了,里面都是正常生活的图像记忆。

我又接连点击几个红色图标文件,都无法打开,并且都提示输入密码。难道红色图标文件里面记忆的都是老爸的隐私?既然无法打开,那就以后再琢磨,先查查老爸小学时的学习成绩,看他上次说的是真是假。经过一番努力,果然查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考试成绩,跟老爸那天说的分数完全一样……

老爸的记忆力真是太好了!

嘿嘿,不过,马上就要变成我的了。

老爸熟睡的时候,我悄悄将老爸的记忆力移动到记忆探测仪,再移动到我的大脑;然后,将我的记忆力移动到记忆探测仪,再移动到老爸的大脑。

替换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的大脑异常清晰,精神和精力都十分旺盛,似乎能够感觉到大脑“硬盘”里面有了太多的空间。我拿起一本书选了一段阅读一遍,果然记住了,然后默写一遍,跟原书对照,竟然一个字都不差。

老爸却出现问题了——记忆简直变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上班忘记了单位地址,下班找不到家,每天都要依靠手机跟妈妈联络,然后由妈妈接送……呵呵……跟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差不多。

哼,我的记忆力有这么差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老爸再也不唠叨我了。

更有趣的是,老爸回到家愣愣地看了看我:“这是谁家孩子?怎么来咱家了?咱家孩子去哪了……对了,咱家有孩子吗?”

哈哈哈……

篇10

摘 要:模因论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文章以国内外模因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对传统教学法的态度、教师课堂用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级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模因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模因论 对外汉语教学 启示

一、模因论简介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meme)最早见于查理德·道金斯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他类比生物学中的“gene”,用“meme”来表示文化基因,他认为文化是进化来的,“模因”是文化选择的单位。继道金斯之后,Blackmore、Heylighen等许多学者积极地论述阐明了模因的含义和规律。并且,近些年模因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语言教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把“meme”翻译成“模因”并对语言模因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何自然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1](P157)

模因是指文化传播和模仿单位。道金斯认为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和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

“进化依赖于复制和创新,同样也依赖于选择”[2](P70)。某些模因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更真实地被人们记住,更易于被传递给别人,而另一些则从来得不到传播。

就语言模因而言,它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有较强的生命力,得以生存成为强势模因,而有一些则昙花一现既而被人们遗忘,成为弱势模因。语言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使用频率,即语用功能。那些实用性强,具有生命力,在交际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词语往往会得到广泛应用,被不断的复制和传播。反之,那些陈旧的,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模因就会逐渐消失。

Heylighen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同化。成功的模因应该能“传染”它的宿主,并进入它宿主的记忆里。在进入宿主记忆中之前,宿主首先应该发现(主动或被动)理解和认可这一被呈现的模因。

第二,记忆。“思想或信息模式一旦得以传播和仿制就具有模因性”[1](P166)。也就是说,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留一段时间,否则称不上模因。模因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越久,它通过感染宿主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大。记忆保留的长短跟某个信息的重要性、实用性、重复频率等有关。

第三,表达。保留在记忆中的模因被提取出来,转化为宿主能感知的有形体,这一过程称为“表达”。表达的方式很多,诸如语言、文字、图片、举止等。

第四,传播。模因只有被复制并得以传播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就是“死的模因”,模因的传播需要借助于载体或媒介。常用的载体有语言、书本、照片、工艺品等。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以汉语为载体,以推广中国文化为目的的学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形式之一。根据前文我们知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教学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何自然指出“模因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颇有启发”[3],所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可以从模因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模因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传统的教学法不应丢弃

第一,模仿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看似简单而又不可缺少的一环。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模因的核心是模仿,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所以语言的传播要靠模仿。也就是说,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汉语的字、音都有其特点,初学者必须要先模仿汉语的语音语调和汉字的书写形式才能为语言表达积累原材料。

第二,背诵作为传统的语言教学手段,随着一些诸如分析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的兴起而被忽视甚至被贬低。但根据模因论的观点,背诵不但不应该被抛弃,反而应该大力提倡。根据模因复制、传播的周期特征,模因在宿主身上停留的越久,就越有可能与宿主融为一体。就语言学习而言,学习者通过背诵的方式把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再通过反复背诵使语言材料内化在学生的大脑中成为语言模因。在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句式、对话或者短篇。但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内的英语教学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学习目的差距较大,上至退休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子,有的以考试为目的,有的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青少年的理解能力不及成年人,但记忆能力强,成年人则相反。基于此,我们就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要求全部学生都像未成年人一样大段背诵。

(二)模因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第一,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的选择性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材料的选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的选择也不能忽视教材中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教材选择方面,我们要选择权威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材。因为,年代较久的教材往往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里面的内容比较陈旧,不适用,没有时尚性,学生不爱学也记不住。其次,对于已选定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和批判精神,而不是“尽信书”,对于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称谓、词语要改成我们现在常用的。比如,有些学校的教材见面打招呼的对话还是类似“A:你好吗?B:我很好,你呢?A:我也很好”这样的“三段式”。其实,这种“你好吗”的问候方式在日常交际中是不常用的,除非是出现在长时间不见或探望病人的情境中。而学生是不了解这些的,那么教师就要适当地改动一下,变成学生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形式。还有的教材中入门汉字个别很难,不仅笔画多,意思也难懂,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酌情删掉或者放到后面的学习内容中去。

第二,语言、模因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文化教学。模因是文化的进化单位,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载体,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模因中的文化因素指我们无论操本族语还是外语,都带有我们受到陶冶的汉文化烙印。”[1]汉语就蕴含了一些汉文化的特征,比如,成语或歇后语就有文化典故,不懂就难以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应该把语言中继承的文化信息也传授给学生,否则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除了教授中国文化以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学生的外国文化。“模因的成功取决于三个独立的因素:模因本身的内容、模因适应其他模因的方式,以及外界环境。”[2]模因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强势模因结合,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对于学习者而言,中国文化跟学习者本国的文化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者本国的文化并且在教授中国文化的时候加以对比,那么学习者就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跟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讲中国的农历时,可以对比哈国的历法讲解(哈历每个月都有专称)。

(三)模因论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启示

身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任何信息、观念、物质实体或行为等都有可能被模仿而成为模因。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关注的焦点,更得注意自己的言谈、穿着、处理事情的方式等,尤其身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是教师队伍,还是中国,是中国文化。对于教师的教姿教态、穿着、处世方式等在此不再赘述,就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使用方面提几点建议:

第一,教师用语力求简洁实用。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尤其是初级班的学生),教师如果大段大段地讲话,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会对汉语产生反感。所以,教师要用学生最易懂的语言,用最少的词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第二,课上课下都要跟学生讲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通用语,是各个方言区基本上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也是汉语学习者最实用的语言。而有些对外汉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甚至干脆用方言词汇跟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一口方言味儿浓重的汉语。所以,身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发音严格要求。

第三,教师所用词语、句子尽量与课上内容相关。模因是在不断的复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课上所学内容在教师的不断重复中会无形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再经过学生的记忆、表达使之成为语言模因。

(四)模因论对对外汉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启示——以中级阅读课为例

第一,教师应把阅读策略作为模因传授给学习者。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以中级汉语阅读课为例,它的教学目标是扩大词汇量、掌握句子结构和句子的衔接、语段和篇章结构等,而不是把所有文章的每个字词和句子都弄清楚。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就至关重要。阅读方式一般分为细读、通读、略读和查读。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不同的阅读方法作为模因传授给学习者,即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阅读方法。比如,对于一些表格和票据形式的阅读,我们一般用查读的方法找出需要的信息即可,而不用细读和通读,那样会很浪费时间。

第二,教师应反复纠正学习者不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习者在读文章的时候习惯指读和出声读,这样的阅读习惯会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如果不及时纠正,它会在学习者的意识中变成强势模因。作为汉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应通过句式教学和构词法教学提高学习者猜测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文章大意是阅读的重要技能之一,初级阶段我们主要教授字义的猜测,中级阶段在猜测字义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词义和句意的猜测。

跟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象形文字,根据汉字的形体和偏旁基本上就能猜出一个字的意思,所以在字义猜测中我们主要采用偏旁识记的方法。而在教授词汇意义时,我们应该把汉语的构词方法教给学习者,比如,学了“货架”之后,我们可以列出“鞋架、衣架、书架”等一系列的词,告诉学生这种形式的词属于偏正式,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其他的偏正式的词语。汉语中有一些独特的句式和固定用法,我们需要把这些句式作为模因传授给学习者,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把”字句的时候,我们要把“把”所表示的“把受事者提到动词之前,表强调”的意思告诉学习者,并据一些例子让学习者猜测意思(阅读课跟精读课不同,没有必要细讲其用法)。

第四,教师应适当地把文章结构作为模因传授给学习者。在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篇章结构的知识,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脉络。比如,记叙文一般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有“总——分,总——分——总,分——总,流水式”这几种结构形式。在遇到相关的结构形式时,我们要仔细分析总结,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强调,强化其在学习者大脑中的模因地位。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坚持模仿和背诵等传统教学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何自然(主编):《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冬梅,谢朝群译,凯特·迪斯汀:《自私的模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