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0 16: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篇1

关键词: 幼儿园 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更新的教育理念。在纲要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也在不断的创新与探究中进行。他就像一条强而有力的绳索,牵引着我们,服务着幼儿。本学期以纲要为主要教育宗旨,开展了以幼儿为本体,着重幼儿发展过程的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探索性教育活动。

中班幼儿已初步萌发了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交通工具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须品,也是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物。为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我们开展了此次主题活动。为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发展过程,着重培养幼儿自发的学习,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地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核心、灵魂就是儿童的主体性。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成为了幼儿教育追求的高层次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精神,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学期我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主题的产生、主题预设网络、主题活动内容的实施网络、教育目标、环境的创设无不体现、贯彻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探索性主题“新学期到”及“变变变”的方案活动,围绕新教师、新教室、新幼儿园、新工作、新自己等内容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性主题活动,教师敏感的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关注点、感受,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尽量满足幼儿的兴趣与个性需要和能力水平,真正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只有通过幼儿作为主体的自身的积极参与。

二、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生成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兴趣是发展的钥匙,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当幼儿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分析,及时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学习环境,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开张“交通工具”这一主体的初期。我们发现幼儿不单只对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常见交通工具感兴趣。从他们搜集的资料来看,马、大象、骆驼、冰车、婴儿车、火箭、等不太长见的交通工具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意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尝试乘坐这些交通工具,然后把感想讲给其他幼儿听。当生成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引起幼儿的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周围事物更进一步理解的需要。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

“交通工具”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活动。教师要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建立一种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我们从以下个如同方面进入活动。

1、资源共享式的谈话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向爸爸妈妈及其他人了解到的知识告诉大家,进行交流。

2、借助实物、教玩具的探索性观察活动:老师让孩子们操作各种车、船、飞机玩具,在玩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功能、造型、用途、结构等,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轮胎上为什么会有花纹?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在水下?飞机在天空中怎么认路……

3、通过手、脑协调动作进行创造性制作的美工活动: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得以自然、协调的发展,我们还根据幼儿的需求带领幼儿进行了各种交通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利用废旧材料、橡皮泥、树叶拼摆等手工形式进行交通工具的制作。通过幼儿的提出的疑问我们延伸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那种材料做的汽车能动?那种材料做的轮船能放在水中漂流?那种材料制作的飞机飞得远?

4、借助材料进行的实际操作活动,如:运用水的浮力原理操作感知船的浮和潜水艇的沉;通过操作教师幼儿合作自制的“火箭飞上天”的玩具,感知反作用力。

5、开展加深幼儿“感性认识”的参观活动,如:参观大街上的交通工具。寻找文明行人等活动。

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主题活动;策略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提出了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发现和提出给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正确分析我国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幼儿其他智能上的表现,引导幼儿发挥优势智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主题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主题活动过于形式化

幼儿主题活动在设计方案时常常未能站在幼儿园整体角度去规划设计,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在各领域与各学科之间强拉关系,任意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内容,使得整个课程活动结构松散,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主题性不明显,学习意义不大,学科本身的学习价值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很多主题活动的设计过于形式化,牵强附会,也极大损害了实践中的活动组织。

幼儿主题活动过程主要以教师带领幼儿活动为主要模式,活动中幼儿主要是被牵引的,过多的强调幼儿具体知识的掌握。活动仅局限于课堂中,幼儿的探究发现式学习在活动中是被广泛忽视的。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幼儿唱歌以提高他们在歌唱方面的表现能力,甚至有些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曲目一遍遍地灌输给幼儿,这种活动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

(二)幼儿主题活动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当前的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更多关注教学的广度与横向衔接的问题, 而很少考虑活动内容的深度以及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顺序等问题。幼儿园没有专门用于主题教学的教材,目前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就是在原有各科教材中抽离出相关内容组织在一起, 开展所谓的主题教学活动, 致使主题活动过于庞杂,丧失知识的整体性。幼儿园方案众多,大多属于各个班级各个年龄段之间独立的主题教学活动,无法建立起系统的课程与教学方案之间的衔接关系。

另外,当前我国幼儿主题活动设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定位。幼儿能力的发展要求对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力等方面的智能有所忽略,仍旧侧重于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两大项,过多关注任务的完成,忽视幼儿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主题活动忽视层次性

目前,一些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采取直线式的方式把知识作为主题的核心,将多种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去整理和设计,然而这种方式的处理缺乏层次性考虑, 没有对同一年龄班或者整个幼儿园不同年龄班之间主题活动的递进与衔接进行设计。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最好采用螺旋式的课程设计,选择一个大主题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能够有机的衔接起来, 构成一个主题逐层拓展与深化的螺旋式主题网络。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幼儿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多元化

教师应为儿童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环境,同时调动多种智能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去探究和学习。对幼儿的智力领域一视同仁,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有意识地指向幼儿多种智能的其他方面,实现多元发展。例如: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语言总结表述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逻辑――数理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具体明确在多元智能体系的教育中要达到何种活动目标才能使主题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幼儿园应要求教师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安排主题活动时对自己每次集中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我们要培养幼儿的言语智能,对不同的幼儿做出具体要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要求其在活动中能听懂老师要求并进行具体的操作,对于性格比较内敛发展迟缓的孩子,我们可以要求他能复述老师的要求即可。突出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发挥幼儿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

(二)活动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发展

更新课程内容,扩充能力范围。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尊重幼儿的思想,设计的活动内容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以更好的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幼儿拥有自信,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活动内容要保证每个幼儿在每一项智能领域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要注意在关注儿童优势智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儿童的弱势智能。如,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活动设计:

1.播放有关大自然的美妙音乐,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幼儿说出音乐中出现了哪些声音。然后请幼儿自由想象鸟儿在天空下自由自在飞翔的欢快情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

2.教师描述日常生活中不爱护大自然、不环保的行为,使幼儿知道这些行为会破坏大自然。让幼儿尝试用画出大自然被破坏后鸟儿伤心的流泪以及灰色天空的场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空间智能。

3.播放儿歌《环保》,让幼儿先欣赏儿歌然后教师引导孩子通过歌词认识到怎样做才有利于环保,最后让幼儿回忆并讲述自己曾经的哪些行为是不利于环保的,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4.教唱歌曲《环保》,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三)活动方法的应用要注意因材施教

活动方法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有的放矢。教师是幼儿主题活动方法的主要运用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发现现有活动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寻找不同智能在解决问题中的协调过程,活动方法设计的重点是要关注每位幼儿智能方面的发展,每位幼儿教师在制订、改变和完善智能的活动方法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设计。集体活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都是很好的活动组织形式,另外,还可以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和教育环境的创设中。

幼儿主题活动方法应注重个别性、个性化设计。智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孩子适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有差异,可以开展讲故事、开放性游戏,目的性自然观察等活动方法实现幼儿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还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情景法、游戏法、活动展示法、动手操作法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四)活动评价的应用要科学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家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主题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向幼儿的家长介绍如何搜集孩子发展的资料,怎样在家里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如观察孩子的绘画作品、照片等。这样,家长可以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幼儿,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之外,可以借鉴国际流行的“档案袋评定”技术、观察记录法、对话法、反思法等。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注重质性评定,注重评估问题的情境性与可靠性,注重评估的发展功能。还可以利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定性评价的方法,针对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给予有价值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园本化 主题课程 童话

多年来,我园重点研究了课题《开发童话资源,建构主题课程的行动研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始尝试做“园本化的主题课程”。我们开发童话资源,建构主题课程模式,以“童话”为核心、以“生成”为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共同学习、探索、发现和完善,让幼儿体验童话的韵味,让幼儿在童话的熏陶下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我们尝试开发了小、中、大各个年段的以“童话”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以小班主题活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为例,分享我们在建构主题活动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以“童话”为核心――园本化主题的生成

主题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主线和核心,如何选择适当的主题关系到主题教育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幼儿的实际发展。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以《幸福的种子》丛书为出发点,选取其中适合幼儿学习的童话资源,加以挖掘和开发,寻找出童话资源中有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元素。

1.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

主题式课程大多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的。因为儿童的兴趣和求知需要是主题式课程得以生发和开展下去的保障。从儿童兴趣出发选择主题,可以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探究兴趣。这种选择倾向演绎了新的教育观和课程观。主题故事的筛选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不仅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如《没有声音的运动会》,整个故事围绕“过生日”展开,这个主题是小班幼儿所喜爱的、熟悉的、经历过的,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主题时,我们以“童话”为核心,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进行逐一的筛选。

2.以童话故事的价值为出发点

童话故事因其具有独特幻想色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画面都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童话以追求真善美方式描述世界,具有它全方位的教育价值,孩子在倾听童话故事的同时,正在形成自己的体系。《没有声音的运动会》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老鼠一家要为爷爷做一个生日大蛋糕,体现出了老鼠一家团结协作、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故事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展示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我们在课程开发时,要以童话故事的价值为出发点,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尊老爱幼的美德,同时,以“活动”为主体,散发网络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

二、以“生成”为理念――园本化主题的建构

园本主题建构的理解可以从“园本”、“主题、“建构”三个方面着手。张雪门老师所讲到的,主题课程安排的两个标准:1.须合于孩子所需要的;2.须合于孩子所必要的。两个原则:1.要在现在的孩子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以改进儿童的态度习惯。2.个人方面能得以自由发展其个性,幼儿园全方面得以完成共同合作的生活。

1.园本化的主题课程建构要以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散发主题网络图

“园本”即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我们立足于园本,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从童话故事出发,要通过一定的线索层层展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主题网络。我们试将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内容将其纳入课程,并形成主题网络图。以小班为例,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故事《没有声音的运动会》,形成了主题网络图。

我们以童话故事中的重要元素:老鼠(人物)、家(地点)、过生日(事件)为中心,作为网络的一级发散点。根据一级发散点,围绕内容形成二级发散点相对应,产生上图中的主题网络图。在园本化主题的建构中,网络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引领整个活动的开启,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园本化课程建构要关注一日活动,以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课程是行动的,课程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一日活动各环节。以小班主题《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为例:

在主题网络图中,一些内容适合进行集体活动,而有的活动需要通过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如:老鼠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图书角的阅读书籍来实现;家的环境布置可以通过活动室的创设感受;过生日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中给娃娃过生日更进一步地体验。因此,我们的主题课程涵盖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课程园本化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开发、改进、发展过程,即是幼儿园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过程,幼儿园课程与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

1.主题思路的调整

主题课程的建够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在我们进行园本化的主题课程开发时,边实践边调整,使我们的园本化主题课程更具科学性。在小班主题活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中:第一次建构主题网络图时,我们以故事中的内容为发散点,形成了图一中的主题网络图;但是这不具有通用性和科学性,以故事的内容为发散点,随意性强,缺少主题之间联系的内涵。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以童话故事的主要元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为统一的隐形发散点,根据各个不同的童话故事,建构一级发散点。相比之下,图二的网络图脉络清晰,有依可循,让我们的主题活动更具操作性。

2.活动内容的调整

在建构主题活动时,我们必须考虑对幼儿的生活关注,不是只停留在对幼儿生活的一般理解上,而是从教育观念上把生活放在幼儿教育的突出位置。在主题课程《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中,第一次活动时,我们以画蛋糕、美工活动做蛋糕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相关的体验。但这些活动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只是浮于表面。要真正做到生活化,应该是生动的、感性的,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因此,第二次我们尝试进行生活实践活动“制作蛋糕”,同时启动家长资源,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做蛋糕。大家和面粉、打鸡蛋、放糖果,最后把蛋糕放进烤箱烤制,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验了做蛋糕的乐趣。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构建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

园本化的主题课程是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做主题课程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也不是教师人人都参与了就好了,需要教师在研究活动后对其继续关注。每学期课程实施后,需要我们对课程进行审议,依靠教师的智慧和创意来做课程的“加与减”工作。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寻求解决的策略,不断提升。

(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4

本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例如,在小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四个主题活动,在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啦”中,我们安排了“颜色妙妙妙、下雨了、开火车、好看的梳子”几个美术活动,其中“好看的梳子”就是根据了本土资源常州的名产――梳篦而产生的活动,这个活动通过视频介绍,让幼儿了解了梳篦是常州的特产,欣赏到了常州梳篦的美,又根据幼儿刚上小班的年龄特点,在引导幼儿添画梳子的过程中,学习了画竖线;在第二主题“真好玩”活动中,我们安排的本土特色课程是“香香的饼”,这个活动的产生源自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的常州名小吃――常州大麻糕,为了让幼儿有更切实的体验,我将活动设计成了泥工活动,让幼儿通过橡皮泥来表达他们对常州大麻糕的理解,同时初步了解了泥塑这项美术活动;在主题三“我喜欢”活动中,我们安排的本土活动是“银丝面”,银丝面也是常州的名小吃,那天的活动上,我拿了一把银丝面做道具,在活动中,我轻轻甩动手中的银丝面,让幼儿观察银丝面在甩动过程中划出的直线、斜线、波浪线等,让幼儿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些美丽的线条,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这几种线条的画法;第四主题“图形宝宝”中的“文笔塔”等等,都是利用了常州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让幼儿学会了用三角形画宝塔等等。

一、学校资源库对本土特色美术教育渗透幼儿园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无疑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我园从课程资源、教研资源两个方面对本土特色资源库的建立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有效地开展了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创建与共享。我园在多年的园本课程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图片、音像资料等课程资源。它们是教师、幼儿以及家长共同积累起来的。它们记录幼儿探究的历程,反映家长参与的过程,体现教师反思的经过。它们以单元或主题的形式被收集到课程资源库中,各个班级都可以参考,通过筛选、调整,形成新的单元和组合。幼儿园内本土特色资源库的建立,为本土特色美术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主题教育教学活动铺平了道路。只要去资源库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稍加整理就能为己所用。

例如,我园紧临京杭大运河,幼儿对运河及船只都非常熟悉,有些还相当喜爱,大班美术活动“船的畅想”,通过PPT让幼儿了解了运河里古今各种船只及船只的基本构造,通过观看往届幼儿创作的优秀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探究与发现,自由地想象与表达。

教室布置充分体现出本土特色文化。我们在教室墙壁开辟专门图片区,下载打印了常州地方名胜,如,天宁寺、文笔塔、恐龙园、天目湖、市政风光等。幼儿经常会在图片前向同伴夸耀他们到过这里,到过那里,有些还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常州梳篦是地方一大名区,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欣赏价值,我们在教室中张贴各类梳篦图片,挂置一些实物,有仕女造型、西游记人物造型、红楼梦人物造型、民族服饰造型、动物造型等,这种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地方品牌文化在幼儿心目中得以潜移默化,熏陶着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二、充分运用各层面的人力资源,为主题开展服务

进行地方特色教学,能运用到各层面的人力支援,如家长、地方人士、社区相关机构等,因为本土教育要做得好已非单一教师的能力所能完成的,它必须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为传承本土文化服务。

1.请家长来园做父母老师,家长的参与让幼儿更能感受到地方文化带给他们身心的愉悦。幼儿会更喜爱这块充满地方文化的土地。教师要充分挖掘家长的潜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和幼儿共同了解常州的本土文化,请家长帮助收集有关常州的民风民俗图片、照片、书籍、音像资料等。通过带幼儿去旅游,给幼儿介绍常州有名的名胜古迹,一些幼儿在游玩恐龙园、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等游乐场所之后,我们有意识地启发、提示他们讲述一下过程,他们往往便情不自禁地在班活动中描述他们的兴奋心情,其他幼儿在感受、分享着这份喜悦的同时,潜意识中也不自觉地增强了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描画作品中多多少少体现出本土特色元素。

2.我园地处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职工工房区内,该公司是中国铁路久负盛名的百年国有名企,专业研制铁路内燃机车,我们请南车戚墅堰机公司的工程师来园为幼儿讲解火车头基本知识。在开展美术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前,南车戚墅堰机公司的工程师给幼儿介绍了铁路和火车头的发展历史,从幼儿没见过的古老的蒸汽机车到现在一直看到的内燃机车及“和谐号”动车,应有尽有。站在窗口,看着窗外铁路上一列列火车东来西往,飞驰而过,幼儿情绪兴奋,热情高涨。这样的活动为他们的绘画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篇5

【关键词】构建;家园网络;家园互动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家园互动网络,是我们在家园互动过程中,积极探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是促进家园互动的新载体。家园互动网络不仅能让家长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幼儿园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到班级的最新情况;而且能使交流面更加广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在和家长的互动中,我们也能获得许多宝贵的信息。

一、利用网络平台,让家长了解园所状况,增强家园的互动性

我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使我们建立的幼儿园主页得以实现。主页最大的特色就是内容的形象化与多样化,园所主页包含的内容一应俱全,开设了以下栏目,分别是:设置园长信箱和网上办事的“网站首页”栏,介绍园况、校园风貌、荣誉榜、招生指南、精良师资、幼儿园动态的“园务公开”栏;与家长搭建互动交流、介绍父母科学教育妙策的“家园互动”栏;还有资源展示栏和博客空间栏以及针对社会上未入园的0-3岁幼儿家长开设的“0-3早教”栏,让孩子们不论是否上幼儿园,都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这些栏目内容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突出了“全、新、活、趣”的特点。每个平台提供的版本给予每一个上网者以视觉的享受,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丰富的内容,只要一点击,就可以关注我园的一些信息和最新动态。家长对幼儿园的活动了解越多越及时,对幼儿园的工作配合也就越默契。

二、利用网络平台,让家长了解教养目标,增强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师们利用网络做到了“三公布”:1.在网站上每月公布各年龄段的月工作目标。让家长对孩子这个月的教养目标早知道。2.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家长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本周教学重点,看了“请您配合”一栏,就明白了请家长协助完成的目标。3.在每周公布一周菜谱,让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在园的饮食搭配,家长们通过网络上传的“育儿篇”、“儿歌集锦”、“精彩课件”、“音乐欣赏”、“精彩故事”等,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从中有选择地使用相关的资料,减少上网查资料的时间,给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家长通过网络对幼儿园教育了解后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教育。网络上的信息既使家长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做。正是有了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活动才会开展得生气勃勃,幼儿也从中获得了发展。

三、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园共育水平,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家园网络平台的不断丰富,家长们对幼儿教育更为重视,知道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家长在了解了教师,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后,会主动地来关心幼儿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会主动在网上与老师探讨教育的方法,主动献计献策,科学育儿的理念逐渐增强,给予幼儿园教育工作更多的支持。于是我们就在家长频道一栏里设立了亲子交流园地栏目,它是本班家长与教师进行家园互动交流的活窗口,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时,教师还利用QQ这个现代人都擅长的网络沟通工具,把家园互动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它的功能强大,不但能够与家长进行网络交流,而且还能进行语言对话,相当于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这也是它的一个最大优势。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中,教育理念得到提高,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网络的沟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促进了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

四、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家长资源共享,发挥教育的有效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催生了这个崭新的家园共育的平台,而创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主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每学期初要求各班在本班家园互动专区上传本学期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接受家长助教的建议,根据主题需要,不断寻找家长资源和主题活动的契合点,不定期邀请家长助教来园或在网上参与课程审议,并及时与家长交流课程开展情况,教师参与审议家园合作活动的程序是:了解幼儿需要―生成主题―联系助教―讨论方案―实施教学―反思交流。通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园本课程来源更加丰富:我们的园本课程内容分别从预设课程、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节日活动和热点话题以及家长的特殊经历和资源中生成,生成渠道更加广阔。

篇6

一、分层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分”的序曲。

抓住每个老师的特点,给她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开展了中青年教师“魅力show”系列活动,内容围绕教师的特色与专长,为所有教师树立自信,奏响了“风采”序曲。户外活动与课间活动的组织经常会被教师忽视,要让教师始终保持和扮演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并投入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教师毛遂自荐,自主性开放活动展示自我,起到了研训一体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提升、行为的升华。

2.“合”的奏鸣曲。

在奏响“风采”序曲的同时,我们将以此作为培训的内容,如教学反思能力。在我们的队伍中,教师在反思能力上各有千秋,年轻的老师由于经验不足,在反思上没有很好地去思考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年长的教师虽然有意识去反思,但是由于观念上较落后,反思的点达不到。为此,我们将请我们园内的骨干教师进行展示,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剖析反思的要点,从活动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幼儿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教师自制玩教具比赛、课间活动评比等活动,充盈和贯穿整首奏鸣曲,逐步谱写“和谐”乐章。

二、专题聚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我园以课题为切入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围绕“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进行了赏、评、论三步曲。

赏:对骨干教师精彩课例点评进行赏析。

在教研课结束后,课例点评我们经常会你一言我一语评说的,但是要在正规场合进行系统的点评,教师就缺少系统性、规范性。为此,我们开展骨干教师课例点评,以此促进教师系统、规范的点评,让点评不零散、有框架,评起来更系统、有目的性,特别是围绕精彩课堂关键词,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评:对教学活动进行课例评析

在赏析的基础上,教师对课例评析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了巩固与提高所学,我们围绕“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开展了现场教学观摩与课例评析相结合的活动,从而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论:对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园的课题是《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我们曾经把重点放在科学领域中大家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了各自在科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实效。每位老师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是都发现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反响。从她们的阐述中,教师对多媒体的真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自主管理,凸显特色小组亮点

我们依照一贯自主原则,成立了各教研小组并由各教研组长及各坊主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成员进行特色小组活动。

1.年级组活动。

每月大中小班年级组分别组织孩子进行家长助教活动,如“理发师妈妈进课堂”、“牙医妈妈进课堂”、“警察爸爸进课堂”等活动,从小萌发了孩子热爱爸爸妈妈的美好情感。另外,我们还组织幼儿走向社区,与社区爷爷奶奶庆祝重阳节,到社区宣传消防知识等等,充分体现了家、园、社会的联动性,实现了园本特色化。

2.环境组活动。

环境小组是我们的绿色之窗,我们透过绿色之窗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活动中,倡导绿色生活。如:我们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感恩城市美容师活动”、“亲子环保时装秀活动”等等。另外,我们还发动师生共同走出幼儿园宣传环保理念,将生活中节水、节电、节能金点子进行宣扬,发挥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作用。

四、家园合力,彰显新幼园本特色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养成教育实效。

我园以“养成教育生活化”为办园特色,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突显其实效性。如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大中小班分别开展了“叠被子”、“穿衣服”、“喂小动物”比赛活动,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从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启示、得到了发展。

2.拓展社会资源,完善养成教育生活化网络。

社会资源是丰富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挖掘、用心去策划。我们结合消防日,开展了“消防月”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不仅仅让孩子看到了消防员的生活和工作,知道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同时,消防员也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篇7

第一届“秋溢峰影”的举办

2006年秋天,幼儿园为了迎接省优质园的展示,提出了“秋溢峰影”主题活动的构想――通过师幼合作的创意制作,凸显幼儿园的特色和环境创设。园本教研活动时围绕三个问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我们展示什么?――找材料:引导教师们合作互助,一心一意做活动准备。第二,展示当天怎样出效果?――磨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反复试教。第三,我们做得怎样?――总结:鼓励教师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活动中,老师们找来了秋天的许多植物或废旧物品,带领孩子们开展各种制作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活动后,大多数老师感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也有部分人感到失落,有不同看法。面对教师强烈的倾诉欲求,我们把大家请进了茶楼或者咖啡馆,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同级部老师、年级组长、青年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会议,创造了畅所欲言的宽松氛围。

多次畅谈后,达成了一些共识,找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自然物怎样布置,环境如何美化,关注孩子的需要不够;创意更多来自教师的冥思苦想,作品以教师为主,孩子参与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价值不明显,形式化的东西较多等等。

园长顺势提出:我们再来反思一下“秋溢峰影”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老师们开始了热议,随后提出建议:以后的“秋溢峰影”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将视角转向对儿童需要和发展的关注,让环境更多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她们发自内心地说:这样的学习、讨论很有意思,我们也需要指导。

第二届“秋溢峰影”开始了

伴随着活动进程,设计的园本教研方案是围绕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顺应儿童的学习方式,分五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发起网上交流,再次反思上届活动,对本次活动提建议;第二阶段梳理问题,邀请专家参与,思考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预设方案;第三阶段发现具有创新价值的思想,给予及时肯定,并研讨方案的实施,如年级组探讨自然资源的环境布置,课题组研讨如何有效利用自然材料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等等;第四阶段年级组围绕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顺应儿童的学习方式,开展课例研究;第五阶段网上论坛,整体反思并设想下一届“秋溢峰影”活动应该怎么做。

教师人人上网、对话,争论了十多天,共发主题帖40多个。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们的热情、思考、期待或困惑。

今年秋天的“秋溢峰影”即将举行

教师们又在思考:丰富多彩的秋天,可以用哪些创意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给孩子哪些活动经历和体验?要让幼儿园成为儿童灵性表达的场所,也许换一种思维,美就在不经意间。大家献计献策,热情很高。有一个老师在方案的策划中这样表述:

活动主题:秋天的童话

活动目标:展现一个秋天美丽的童话世界,充满清新、梦幻的色彩

系列活动:

1.秋天的愿望:需要 心情 情境 幻想

2.秋天的足迹:湖边 山林 田间 感受

3.秋天的故事:综合 多元 丰富 感动

4.秋天的味道:采集 制作 分享 感恩

5.秋天的表情:创意 灵性 自由 喜悦

这一届“秋溢峰影”活动,教师们期待活动的过程能进一步关注儿童的天性和个性,一切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结合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活动;期待教研的过程能进一步注重课程的审议、内涵的提升、价值的挖掘,并关注传统与创新、活动与课程、特色与发展、能力与素质、教师与幼儿园等多个方面;期待教师的艺术修养、审美眼光的进一步提高,期待让教师和孩子多拥有一些经历,多一些需求的表达和满足,多一些问题的发现。

由历年的“秋溢峰影”活动,我们真正认识到:基于实践问题的教研,才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

幼儿教师每日的工作是纷繁琐碎的,以单向性知识传授方式为特征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难以介入教师的实际经验,很难适应她们的成长需求。教师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有很多,而结合自身实践中的问题,研训一体,学以致用,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案例,也启示着我们对幼儿教师培训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第一,要根据教师的需要,设计园本教研的合适方案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活动能带来某种可以期待的积极的结果,才能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必须针对她们的专业需求进行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园本教研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引发问题――触发需要――满足需要――解决问题”的历程。首先,要善于发现需要,并对需要的性质、状态、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价值度。其次,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教师的需要,设计多个园本教研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的园本教研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二,建树共同的目标,形成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

国外学者关于“共同学习方法”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时,就自然形成一种团结的力量。几届“秋溢峰影”活动,争论、学习、尝试伴随着活动的进程,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实践,她们都是围绕着同一目标在努力的同伴,都是“秋溢峰影”的“主角”,都需要走到台前,用自己精心组织的活动和设计的环境,表现自己的教育理解与能力。目标一致了,共同语言更多了,交流就会随时随地进行,哪怕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每次相互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还会促发新的问题。一些问题在互相交流、厘清之后,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性层次,进而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经验资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层次变化了,讨论从浅层的争辩趋向深层的思考,她们更多地发现了孩子的差异,也发现了教师的差异,并宽容甚至欣赏这种差异的存在,而这种对待差异的积极情态,则会触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内驱力。她们会自觉地去求知、践行,汲取同伴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再回馈给同伴,一个“研究的共同体”逐渐形成。

第三,创设富于激情的园本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成长

我们将“激励”渗透在了日常的管理机制中,创设了富于激情的管理氛围,营造了充满快乐、美感、智慧的氛围和良性竞争的态势, 使教师与园长、教师与教师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能情绪饱满、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及研究实践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和成长的自豪感。

篇8

关键词: 主题墙 指南 问题 研究一、以美观、装饰为主的布置随处可见

为了环境布置的美观性,很少让幼儿参与。同时,由于缺少理论和经验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主题墙怎样创设感到困惑。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

主题墙应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很多教师不知道主题墙到底要展示什么?在主题进行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没有领会主题的内在联系,相互重叠、跳跃,模棱两可,主线不明,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幼儿通过主题墙探究过程、积累经验、扩展知识这一点就无法较好地实现。

情况二:

主题墙的布置应讲究美感,有的主题墙为了凸显美,由老师一手操办与制作,一大片都是精美的墙饰制作,没有呈现幼儿学习、探究的痕迹,体现不了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有的主题墙布置前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设置不合理,如有的地方很空,有的地方却图片、文字一大堆挤得密不透风。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幼儿作品展示区,除了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幼儿的手工作品或剪贴……大多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致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

情况三:

墙饰怎么布置还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从主题墙布置到材料提供,主要由教师设计、制作,仅有最后一些空缺的墙面留给幼儿,但就是这样的参与,教师往往还要选派能力强的幼儿完成。结果主题墙是亮了、美了,而孩子却成了游离于主题墙之外的自由游戏群体,该组织孩子活动的时间教师都用来布置主题墙,教学活动成了玩桌面玩具或自由活动。

二、反思:找准主题墙创设的定位

我们可以根据预设课程模式,将主题墙饰的创设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将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等构成主题墙饰的主体。让孩子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展示主题发展的脉络,并激发对主题的深入探究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时应抓住两个关键点:

第一,记录幼儿的所思、所做、所学。

墙面展示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关键在于让幼儿自己主动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平台,让孩子们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点甚至可以有更多的衍生,无限扩大直至延伸到孩子愿意探索的范围。

第二,记录幼儿的奇思妙想。

主题墙饰的强大功能在于它可以代表孩子与大众对话,这里的墙饰空间是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片天地。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们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向所有的人展示自己的想法。

引发师幼家园的互动主题墙应具有互动性,在其内容调整、充实和深化的过程中,幼儿也获得再认识、再学习的机会,幼儿在有墙饰的互动中“学会学习”。互动的主题墙具有发展性,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化,幼儿获得的经验也随之增加,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是体现合作互助的一个过程,这种互助不仅存在于幼儿之间,同时存在于幼儿和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

三、关注:探究主题背景下主题墙创设的有效策略

所谓“主题活动中的主题墙”,是指教师围绕既定的主题及发展目标,鼓励幼儿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提出大胆的想法和观点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把它们呈现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它既可以是固定的一块墙面,又可以是教室所有的墙面。针对以上一些问题所在,要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主题墙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主题墙与课程主题联系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第一,问题的探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就形成了“孩子们的问题”,随着主题的行进,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发现,由浅入深地化解了这些疑问。

在一个主题前或是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并根据幼儿的创意,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幼儿自由地分工、合作。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了主题教育活动。这一过程是师幼共同探索、互相作用的过程。

第二,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在对本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学习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提炼出具有递进关系的板块内容,也就是说,主题墙面的框架由教师搭建,确定主题墙设置的核心价值,具体内容用幼儿的表现表达填充。

第三,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主题的深入,会不断地展现出新的内容,从中体现出主题展开的线索。在展现主题活动内容和进程的同时,墙上的内容会引发新的问题产生,促使主题的深入。

如:在“报纸”主题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集报、看报、说报、对报纸内容分类和统计等探究活动,然后运用获得的探究经验,自己设计报纸。在这一过程中,墙上展现的“各种各样的报纸”、“关于报纸的问题”、“报纸内容的统计表”、“报纸内容的分类”、“我设计的报纸”等内容与主题活动紧密相连,还体现出主题活动开展的阶梯性特点,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展开的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层次。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教育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自己把主题墙面布置得满满的并不代表墙面内容多么丰富,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真正的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发现。适当留白,让孩子在与既定墙饰互动后,呈现自己的兴趣、问题与猜想,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或进行实践操作,提出探索后的发现等,发展查找资料的能力、表达合作能力等。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创造性和学习性很强的信息反馈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抓住机会,适时推进”,教师要随时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幼儿在创设中散发出来的信息,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操作过程,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或者是教育的契机,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良好环境,提供富有刺激性的材料,给予适当的推进,促进其自主学习活动得到最大可能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郑梅.为幼儿架起通向自由、创造的桥梁.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沈琳.小议主题墙与幼儿的互动.幼教天地,2011年第65期考试周刊.

篇9

关键词: 校本研训 园本研究 平台

校本研训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的各个要素,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园自2007年11月被评为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后,就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的探索。

一、优化模式,使校本研训千姿百态

1.活动内容专题化。

每学期初,我们根据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和当前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为每位教师提供若干专题,引导教师从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整体的幼教改革两个角度确立研究专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索,并注重学、做、写相结合,使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质都呈螺旋式的上升态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活动形式创新化。

如在理论学习中,打破以往教研组长“一言堂”的做法,而是通过有效的形式,如菜单式自主学习、五分钟教研论坛、读书交流会、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形式培养教师从想说到敢说、到会说、能说,深化教研氛围。

3.研讨方式对话化。

以年段为基本单位,每周确定一个晚上让人人参与对话研讨,鼓励脑力激荡和观点争鸣。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或是在问题未解决之前,请大家分头查阅资料,再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商讨,直至把问题搞清楚。

4.研训形式多样化。

我园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结对帮扶、经验交流、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程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立足实际,使园本研训百花齐放

1.以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使教师勤钻研、善钻研。

我们把目光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幼儿,并结合《纲要》实施中的困惑,把幼儿园主题活动作为实施的突破口,关注幼儿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努力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幼儿主动、生动地学习。

2.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我们除了坚持不懈地跟班检查指导之外,还根据本园的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了各项评比活动,如“自制教玩具的评比”、“区角环境创设评比”、“主题环境创设评比”、“家园联系创设评比”等,教师在一次次评比中不但锻炼了自己,又能和同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3.大力提高年段教研质量。

年段教研是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生力军,我们很重视年段长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她们大胆地、有创造地开展年段工作。园长、业务园长重点深入参与到年段教研活动中,以集体备课、编排周表、分析研讨教材、制作教具为主,灵活开展各种活动。

4.开展具有实效性的课题研究。

根据本园的实际,我们先后开展了《运用尝试教学法建构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每月召开课题信息交流会,每学期召开课题成果总结汇报会,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成果获取情况、交流研究中的困惑、公布中心话题、集体商讨对策,促进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研究成果显著。

5.不拘一格地观摩研讨活动。

一方面是“预知观摩”,让老师们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展开,在研讨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课。另一方面是“无预知观摩”,把平时的真实情况展现给大家研讨,这更能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再者就是观摩优质课活动录像,了解先进的教学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6.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

首先是进行自我反思:教师每天将自己觉得满意的、精彩的、不足的、困惑的地方记载下来,园长在适当时间进行亲阅并和教师进行沟通,提高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反思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其次是进行交流反思:通过年段教研组反思交流、教研组组长例会交流反思、全体教师反思交流的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最后是进行共同探究反思: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请检课,要求听课的教师直抒己见,人人参与,畅所欲言,并通过课例点评、案例分析、互动评析、自主反思,全面剖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写下听课反思和执教反思,进而在下阶段的日常教学中再实践、再反思,为下一轮教师开展这一主题提供经验,积累第一手资料。

三、构建多方平台,使校本研训锦上添花

1.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每次借省、市、县教研室开展一系列“大比武”活动的时机,园里率先开展竞赛评比活动,给教师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让她们尽量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比出一个“优”字,树立精品意识。

2.建立分层次培训制。

我园公办教师大多都具有10多年的教龄,自聘教师大多年轻,社会阅历尚浅。因此,教师在学历层次、工资结构、工作热情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鉴于此,我们制定了分层次的教师培养制度:年轻教师一方面采取师徒结对等传统的“传帮带”,另一方面鼓励其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让他们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提高的主人。对骨干教师我们委以重任,以课题组、年级组的方式要求他们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对老教师我们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承担帮扶年轻教师成长的重担。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每个个体的特质成为团队共享的资源。

3.坚持开门培训制。

园里坚持“专家请进来,教师走出去”的制度。幼儿园对教师学历进修,参加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等,从时间到经费都给予支持。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研讨会、培训会、观摩会,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珍惜机会,认真做摘记,有前沿的优质资料要想方设法带回园供大家共享。回园后务必在两周内开出相关的讲座或观摩课,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注入业务发展的新鲜血液。

4.建立双向互动的带教模式。

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针对女教师多,特别是新老教师不同的特点,开展“教师双向选择、扶老助弱”系列活动,提出“一个明确、二个分明、三个要求”。“一个明确”即带教目的明确。“二个分明”即师徒职责分明、奖惩分明。“三个要求”即要求定期签订带教协议、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有实效的活动,完善过程记录,注重反思和积累,写好总结;要求在思想上,师傅要为徒弟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在业务上,师徒定期互相听课,探讨与业务有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和汇报活动,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5.建立城乡结对制。

篇10

一、问题的产生及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最能引起教师注意的往往是调皮、好动的孩子,最让教师“放心”和忽视的则是一些少言、少动、少麻烦的乖宝宝,他们总喜欢独自枯坐、自娱自乐,这是由于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怕困难、怕失败、怕被同伴取笑、教师批评而采取的逃避。

幼儿常见的逃避行为有:

(1)完全放弃性逃避行为。这些孩子就像小刺猬,遇到麻烦时总喜欢把自己缩成一团,然后用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他们在活动准备阶段便觉得紧张、不知所措,常表现为玩手指甲、搓手帕、东张西望或原地晃动。在活动进行阶段,他们往往呆立一旁或自言自语。当教师去劝导、鼓励他们参加时,他们会慌张摇头,用“不喜欢、不要”之类的话作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应做的事或应完成的任务。

(2)半途而废性逃避行为。例如,有一个孩子十分喜欢做手工,但她每次在手工做到一半时,便把手工纸揉成一团或折好后藏到口袋里,然后当作没事儿一样和别的伙伴聊天。当你问她为什么不做完时,她会怯怯地说:“我做错了,我不做了。”这就是典型的半途而废性逃避行为。

(3)自我安慰性逃避行为。有的孩子在完成某项任务感觉并不理想时,总爱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讲几句“我本来做好的,被谁弄坏了”或“我的家里早就有了”等自我安慰的话,用以满足自己好强的心理,逃避应负的责任。

幼儿逃避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阻碍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积极家园互动共同干预幼儿逃避的具体实践

所谓的家园合作(互动)是指幼儿园和家庭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干预幼儿的逃避,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所谓的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实施,家园合作显得越来越必要,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我们应正视幼儿的逃避,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干预,通过实施家园合作,共同携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一)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把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了爷爷奶奶,这样就减少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但家长又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到底教了孩子什么,开展了什么活动,孩子学到了多少,等等。我们会在“一周活动计划表”中详细介绍活动主题的内容、发展目标、环境创设,以及对家长的要求等,并提前张贴在“家园栏”中,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孩子需要什么等。通过了解,家长也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幼儿逃避”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在与家长不断的配合中,促使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在请家长提供活动材料的同时,我们也邀请、鼓励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教育一致。

(1)利用家长职业资源,为活动的开展服务。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确保教育活动有效进行。平时,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时为了留下美好的一瞬间,我们会请在电视台工作的家长协助拍摄录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认识理发师”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开理发店的家长为孩子作示范;请在部队的家长,带孩子到部队参观演习,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2)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更好地组织幼儿外出活动。为了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以及幼儿同伴间的沟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开展外出活动时(如春游、秋游、参观等活动),我们邀请家长自愿参加活动。在外出活动中,既增加了与孩子的情感与交流,同时,也帮助教师维持了纪律,保证了路上的安全,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孩子们传授各种知识。

(3)开展“巧手家长”活动,丰富主题的内容,并推动活动的进行。有的孩子说:“老师的手会变出各种奇妙的东西。”我会向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的手比教师的更灵巧。”在“巧手妈妈”主题展览中,有的年龄大的家长不理解教师说了什么;有的不识字,看不懂家园栏的文字表述。怎么办?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动态及孩子的情况,也为了得到家长进一步支持,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让双方及时沟通,彼此满足。以下是三种重要的也是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

(1)家园联系卡:为便于联系逃避幼儿,我们设计准备了两种形式的联系卡,双方分别在联系卡上记录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活动、要求及表现。这样一来就能让家长一目了然,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家访:家访是家园联系常用一种主要方式,更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

(3)家长开放日:为了让家长能更细致地了解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到两次的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日活动中,我们会事先作好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为家长设计表格,介绍一日活动的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划与内容,并指导家长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我们会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让家长、教师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课程改革献计献策,促进课程改革有效实施。

(二)让家长充分体验家园合作的快乐

只有让家长充分体验到家园合作的快乐,才能真正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来。因此,在每次的教育合作中,我们都会及时了解家长的感受,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

1.合作中加强了家长、教师心与心的联系

“老师,今天孩子上课发言了吗?”“老师,你们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是不是需要小动物啊?”每次活动前,总会听到家长关切的询问。这时,你会感受到家长的积极性,教师也会受到启发,信心十足。在组织活动中,遇到困难,我们会借助家长的力量一一解决,确保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2.合作中,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在准备材料中,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块儿完成,这样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譬如,家长费心地花了几小时与孩子共同制作了一座房子模型,虽然样子简单,但家长却得到了一次与孩子互动的良机,一次接受孩子谢意、崇拜,感受孩子孝心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个别化沟通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特点,因为,我们知道,每个家长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家园配合一致,在家园沟通中,应针对不同的家长进行不同的指导,来抑制“幼儿逃避”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