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7 10:5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边形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特征;
(3)理解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熟练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进程,发现并证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
教学难点:
影响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概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1.回顾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
2.探究1:出示问题:一块白铁皮零料形状如图,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得出解决办法)
师:你能证明吗?
生:已知:如图,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可连接AC,也可连接AC、BD)
二、探索活动
1.中点四边形的定义: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2.结合引例得出结论:任意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探究2:若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那它们的中点四边形会是什么形状呢?(四人小组探究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说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正、鼓励)
在探究1的基础上,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使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研究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
发现:中点四边形有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归纳: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四边形ABCD的边?角?对角线?……
探究3: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学生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不同意见让其他同学纠正完善, 教师只做最后点评,并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得到结论)
(1)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有密切关系;
(2)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3)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4)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是 。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请你设计一个中点四边形为正方形,但原四边形又不是正方形的四边形,并说出方法。
例:如右图
同桌讨论交流,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并说出自己这样画的依据,然后小组六个人一起讨论交流本组得出的图形,对不同图形逐个探讨结论,不能得出的问老师,最后全班交流。
2.如图,最外面的矩形的面积为1,则最里面的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借助几何画板演示,体会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与想法需要与大家交流?
篇2
摘 要:新形势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其新内涵,且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 变革与坚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 “微时代”传统媒体的变革与坚守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坚守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理性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与建议 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与建构的思考 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的转型发展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美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下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继续坚守师范性教育的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困境与发展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理路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办学定位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组织变革困境与出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8]李泽,等.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10]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篇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至90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引领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剪拼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感受“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搭建联系
1. 课件出示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哪一个大,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课件呈现由花坛抽象出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长6米,宽4米;平行四边形底6米,高4米,另一边5米。
提问: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样计算呢?
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乘高6×4,或两条邻边相乘6×5。到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基于学生学习经验引发计算面积的猜想,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进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经历过程,探究方法
1. 巧数方格,验证猜想。
启发引导:要知道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有一种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课件呈现方格图,然后移入平行四边形。
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纸和方格纸,独立数方格。
反馈交流,教师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将学生的数法加以动态演示:①直接数法,先数整格,再数半格;②变形数法1,每行中不够整格的拼成够整格再数;③变形数法2,将左边的三角形整体移到右边,由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转化)。
这几种数法都说明:1. 用底乘高的方法可能是对的,用两个邻边相乘的方法是错误的。2. 变形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数格子的方法关注了学生学习经验的前后衔接。“剪拼法”是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种方法,但为什么要用“剪拼法”,怎样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主动想到这种方法并认同?变形数的过程是“剪拼法”的渗透,课件将学生的数法动态演示,更直观地展示出了变化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下一步转化方法的运用作了铺垫。
2. 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启发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来计算有什么道理呢?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变化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带着以上问题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从学具袋中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课件出示操作提示)
(1)将平行四边形沿( )剪开,把三角形向右平移,可以转化为( )形。
(2)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 )相等,平行四边形的( )和长方形的( )相等。
学生边展示边叙述。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归纳总结: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未知的图形转化成了已知的图形从而解决问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化”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3. 方法多样,拓展思维。
启发思考:还有其他转化方法吗?你能找到它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吗?预设如下:
【设计意图】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注重数学的理性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数学思想的魅力。
4. 对比辨析,深化理解。
启发引导:我们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用底乘高的道理,那为什么用邻边相乘就不对呢?
课件呈现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的过程(图3),让学生直观观察到这样的拉动变形之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邻边相乘实际上计算的是变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而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不能用底乘邻边。
【设计意图】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的影响,产生“邻边相乘”的想法。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意义的过程。那么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对,对的道理在哪里”,还要让学生知道“错,错的原因在哪里”,甚至错误是否可以被利用或转化。“同样是转化为长方形来思考,为何前者是对的,后者却不对?”“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何不是‘邻边相乘’?”人为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和错误的剖析,让学生的经验碰撞,在充满挑战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经验中的错误,主动修正思考的方向和策略,从而确定计算方法“底乘高”的准确性。这样获得真正的数学理解,推理能力也能得到有益的发展。
三、新知内化,实践应用
1. 平行四边形花坛(图4)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积是多少?
2. 计算下面图形(图5)的面积的方法有(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图6)的面积是15平方米,底是3米,你能求出停车位的高是多少吗?
4. 下面图中(图7)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5. 图8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 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练习的内容力图体现层次性、综合性、实践性,引申拓展,再次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灵活应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 总结收获:这节课我们一同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在今天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收获?
篇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 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 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教学课件
【预习内容】
1.课本第43~45页
2.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预习反馈
1.(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像,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活动一:制作平行四边形
1.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3.交流时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活动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1.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为下面的猜想、验证和画高作了铺垫。
2.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友情提示:课件中出示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方面来猜想它的特征呢?边?角?)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对角相等……
3.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4.汇报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四、活动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板书:高。
问:你联想到什么?(高要和底对应、垂直、直角标记……)
在下面的边上写:底
以这条边为底,你知道它的高怎么找?(指名拿三角板比画)
可能:直角边和底重合,另一直角边和顶点重合。
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通过移动三角板,画出若干条高,问:这样的高有多少条?(无数条)
学生画出点子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高。
2.试一试,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
指出:可以任意地找一边为底,底和高是相对的。
3.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五、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的,说说理由。
2.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呢?
学生拼,老师注意请学生展示。
3.右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取一张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纸,你能剪一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有几种剪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 在巩固练习中,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练习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性: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篇6
关键词:媒体;数学教学;创造;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32-01
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与生活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发展。充分利用好知识的迁移,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知识。
通过媒体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及创新意识,通过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空间观念是以物体的本质属性、形状、大小以及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以表象作为基础而形成的。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图形,然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提问:“它都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完后问:“它的面积有多大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完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激发探究热情
1、学生通过操作在合作探究中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先给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从数图形中的方格数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问:“遇到图形中边与边有不成直角的情况,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回答后,教师说:“该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从自己思考和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精神及协作品质。学生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接着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转化长方形的全过程。通过媒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直观形象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提问:“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
2、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例题,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掌握。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汇报结果,计算机演示,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到充分发挥。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第1题图形的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评价引导,拓展创新
在学生得出以上答案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电脑出示投影片,学生用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练习也培养了独立精神及协作品质。接着教师问:“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图形多不多?有哪些?为什么用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呢?”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教师总结。
五、教学反思
篇7
片段描述:
学生首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计算出长与宽分别是5厘米、3厘米的长方形框和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框的面积。
师:能不能用一个通用的办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1:用两条边相乘。
生2: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师:对,必须是邻边相乘。(板书:邻边相乘)
随后,我将刚才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框拉扯变形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猜一猜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5平方厘米。(我一连问了5个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之前的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3×5=15(平方厘米)。换句话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用邻边相乘的办法来计算。这种猜想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检验一下。
接下来,我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两条底边重合在一起。结果发现,平行四边形多出了一个角,而长方形的上边多出了一块。
师:如果一样大,两个图形是能完全重合的,但现在看来,不是很好比较,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3: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右边多出的一个角剪下来,补到左边,这样就好比较了。(我按照学生的说法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补到另一边)
师:现在很明显,谁的面积大?
生(异口同声):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看来,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错误的。(我在“邻边相乘”的板书后面划上“×”)我们想想,为什么长方形拉扯变形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会变小呢?
生4:因为平行四边形变斜了。
生5:因为它变矮了。
师:变矮了,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变短了。(课件演示将长方形框拉扯两次,分别得到甲平行四边形和乙平行四边形)
师: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更大些?为什么?
生6:甲大些,因为它比乙要高些。
师:这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
生(齐):高。
师:只与高有关吗?(课件演示两个等高但底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两者面积的大小)
生7:还与底的长短有关。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那么,在不改变平行四边形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求出它的面积呢?
生8:我们可以像刚才比较大小那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你从操作中发现了什么?
生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生10: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11:形状变了,但高和底边的长度都没有变。
……
最后,我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篇8
1.摸一摸。课件:圆、三角形消失,剩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圆和三角形都去玩了,剩下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们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生:我猜叫四边形。师:为什么这样猜呢?生:因为它们有4条边。讲述:哦,你们觉得它有4条边,所以叫四边形。那哪里是它的4条边?你愿意上台摸一摸、数一数吗(请学生上台摸一摸、数一数)?师:刚才这个同学沿四周摸到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图形的边(板书:边)。师:你们刚才摸图形的边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平平的、直直的。师:是的,四边形的边是直直的。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都有几条边?讲述:它们各有4条边,是四边形。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还有谁也可以叫做四边形?生:平行四边形。师: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名字中已经悄悄告诉我们了它是四边形。因为它有4条边。师(课件展示一些不规则的四边形):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你们觉得可以叫它们什么呢?生:四边形。提问:为什么你们说它们是四边形?讲述:有4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下面我们就动手摆一个四边形,好吗?
2.围一围、摆一摆。师:拿出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成一个四边形。指名演示。学生展示(磁性小棒展示在黑板上):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师(指着学生作品):是四边形吗?为什么都是四边形呢?讲述:虽然它们形状不同,但有4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摆出了四边形,老师也想摆一个(教师展示:错误的不封口的四边形)。
师:是四边形吗?为什么你们说不是?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边改动边小结)老师明白了,看来是4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师:同学们手里还有些长短不同的小棒(7根长短不同的小棒),请你们从中选几根摆一个四边形。
展示学生不同作品。提问:他们摆的都是四边形吗?为什么呢?生:是的,因为它们都有4条边。师:那你能用钉子板围成一个四边形吗?教师随机展示四边形(瞧!围得对吗?这个呢?给点掌声啊!)。讲述:用钉子板,同学们创造出了形状不一的四边形(板书:4条四边形)。
3.找一找。师:在我们的身边,你能发现四边形吗?生l: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四边形。生2:黑板的面是一个四边形。生3:作业本的面、课桌的面、凳子的面都是四边形。
4.想想做做。师:生活中的四边形同学们很快找到了,图形王国里的四边形呢?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反馈,指出四边形。师(指着最后一个图形):这个是四边形吗?那是什么?生:五边形。
教后反思
1.读懂了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时候,教材中的情境不足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以满足相应的教学需求。教材直接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是四边形的特殊形式,认识由特殊到一般化的过程。教学时我进行了调整,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图形人手,拉近旧知与新知的距离,再展示例题中有的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猜猜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初步让学生将四边形的特征、属性说出来。于是追问:“为什么这样猜呢?”学生通常想到它有4条边,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什么是边?边有什么特点?顺势让学生摸一摸,在此基础上精准描述边的含义,进一步理解边的意义。接着追问:“你能说说刚才摸边的感觉吗?”孩子通过摸一摸,自然感悟:边是直直的、平平的,为接下来围四边形、感受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打下基础。
2.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教材需要不断挖掘,要了解教材内容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从长方形、正方形人手,再展示不规则的四边形。通过数学上的形,舍去了图形非本质的特征。从数学上来说,四边形是各种各样形状的,而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它的特殊形式,于是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还有谁也可以叫做四边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再展示各种不规则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内涵更加丰富,让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
篇9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形体知识的基础。要突破这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在回答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时,多媒体逐次出现直观图的画法,在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的转换中完成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中相对的面及相对的棱的区别和联系,并在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的比较中完成长方体直观图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的认知难点被逐一击破,空间观念的培养也变得“有法可依”,后续再让学生徒手画长方体直观图也是手到擒来。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自然被激发。
2 用好多媒体,把握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同化或顺应,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从而使学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知道其来龙去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展示尤为重要,在展示中能呈现不同学生的思考过程及理解程度。故教师要用好多媒体,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把握数学本质的进程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明确本节课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你想用什么办法?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经过操作活动后,呈现出以下几种反馈。
第一种:1)通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纵向)剪下成直角三角形;2)把这个三角形平移;3)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2)把其中的一个梯形平移;3)直到斜边重合。
第三种,如图1所示:1)沿平行四边形另一组高底中的高剪;2)把上侧的梯形向下平移或下侧向上移;3)到斜边重合。
第四种,如图2所示。
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先发现,第一、二种方法都是沿着高剪的。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再一次展示下,学生再次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有其本质的特征:都是沿高剪的,进而明确沿着高剪的本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是最易操作的、也是最基本的转化方法。
3 运用多媒体,明晰变与不变,掌握恰当的数学
思想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练习中,有两道关于周长和面积变与不变的习题。
【习题1】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
【习题2】把一个底是12厘米,高是7厘米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切割、平移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
如用常规的方法教学,学生通常甚是头疼。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就能在习题1的展示过程中明确周长不变,是因为边框的长度没有变;面积变小了,是因为高变短了。在习题2的展示过程中明确面积不变,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没变;周长变小了,是因为长方形的宽比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短。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同时呈现两道习题,抓住习题中变与不变的本质进行辨析,概括出变中抓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定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教学时,除了考虑到写得明明白白的数学知识外,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关注渗透在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时时“水滴”方会“石穿”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使他们掌握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今后,将继续探索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无穷的魅力。
篇10
一、亲身体验,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在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感知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学片段】认识平行四边形
1.引出平行四边形
出示长方形框架,谈话: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的框架?(长方形)注意啦!(师拉动长方形)咦!变了!变成什么了?(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2.找出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在平常生活中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些地方?(生交流)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
电动门中的平行四边形藏在哪儿?楼梯扶栏呢?篱笆呢?(生上前指,师操作课件:框出平行四边形,闪动后放大。)
师:你们找得真准!
3.创造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咱们就用自己的小巧手来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好吗?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材料,看谁动作快,做得好!
(1)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请做好的同学,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交流、展示。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创造的平行四边形?(用小棒摆、在点子图上画的、沿着直尺的边画的、用线、牛奶管串成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的、用方格纸画的等)
师:同学们创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真多!
二、动手操作,化静态为动态
数学概念是前人实践智慧的结晶,它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独有的发展历程,它只有在一连串的操作下才能产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化静态知识为动态操作,学生就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
1.提出猜想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请看着你们的平行四边形,大胆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可能有什么特点?(边可能相等)(板书:相等)
师:相等?请到前面来指一指,谁和谁相等?
生指后师引导:我们先看上、下两条边,它们面对面,这样的两条边是“一组对边”。(板书:对边)
师:那平行四边形一共有几组对边?(两组)对!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板书:两组、分别)
师: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相等,还有其他特点吗?(对边平行)
师:平行?谁来指一指:哪条边和哪条边互相平行?(生指)
师:同学们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并且平行。但是,猜想是需要科学方法来验证的呀!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2.合作验证
生操作,师指导。
3.交流方法
(1)验证对边分别相等。
师:咱们先看两组对边相等,请告诉大家你们用什么方法验证的?(生用量一量、数方格、数点子等方法验证。)
(2)验证对边分别平行。
师:那你们又是怎么验证平行的呢?请到前面来演示一下!(生用三角板沿直尺平移的方法验证。)
师:这个方法不错!
4.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
5.辨一辨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你们看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三、多向厘清,化肤浅为深刻
数学概念具有各种属性,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抽象概括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教师应从概念的多重层次、多个侧面、多维结构去揭示概念的内涵。
【教学片段】平行四边形高的拓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画高的方法,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边说边操作课件:闪动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能从另外的一个点画吗?
(学生不确定)师引导:大家看这个点(闪动点)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是)
那从这个点向对边画垂直线段,可以吗?(可以)
这个点可以向这条边(下底)画,还可以向另一条边(右边)画吗?
生1:可以。
生2:不可以,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而这个点所在的边和这条边是相邻的边,不是对边,所以不能画。
师:说得真好!看来,你真正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
生1:要画这条底(右边)上的高只能从它对边(左边)上的点画。
师:好,你来画两条。
生画后说:我知道能画无数条这样的高。
师:不错!在已经画出的这4条高中,你能指出这条底(下底)上的高是哪几条?这条底(右边)上的高呢?
师: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
师: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这些高,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3:上下对边间的高一样长,左右两边间的高一样长,因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生4: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可以画两条不同长度的高,因为它是两条邻边的交点,它就有两条对边。
师:你的思考真有深度!
四、整体把握,化单一为系统
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靠一次学习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学习新概念后,教师要对相关概念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因果关系、属种关系进行梳理,建立概念域,形成概念系,织成概念网,由此增进概念的“生成力”。
【教学片段】辨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生2: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平行且长度相等,所以,它是特殊的四边形。
生3: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