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1 00: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篇1

2、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题稚川山水》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6、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8、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篇2

好久没有像以前那么爱现了。突然看到某位朋友上面的签名那么诗情。

不由得在已format的CDEF盘里找,但还是找不到以前的爱现~~~

哈。真开心啊,在电邮的file找到了自己的小小作品。嘻嘻。放出来。让大家回忆下。那些曾经的曾经。~~

(1)很快,就要回温州了,很快告别杭州的宿舍生活了^^^^写得一首感叹~~!!

日志标题:点盏心灯

发表时间:2005-4-29 17:26:03

日志内容:明天他们要回家了,啊孩这时候真有带首点乡愁,同时也觉得时间过得可真是快啊,两年过去了

一闪银光,一闪金,少年不知愁滋味、

未到年衰已潇退、

几雾青蓬,一盏心灯、

异乡客独居处,不禁惨然,几回复

如岁,如岁,又如烟,又如风

(2)这首是写给大学里111寝室的美女们的,有爽,燕,晓,还有伊。当中也经过几个亲爱的同学人修改,后来放在桌子上。连伊同学都说写得~~。哈哈。好有团体精神,也有好春夏秋冬的情节。

日志标题:诗作,本人献丑

发表时间:2005-4-8 19:59:34

日志内容:这是我写给111寝室的同学们,他们寝室的同学个个美丽,活泼,人见人爱,你们可以不信胜孩的诗句,也可以相信美丽的代名词,旖旎美人

春燕飞杭家

爽夏标副画

晓看秋中月

伊弹俏冬梅

从中这首小诗,都包括了他们寝室的每个人的名字,包括了四季

相形容他们几人的美丽,好了,不吹了,...

(3)

看看阿孩的诗吧,四季吟

丝丝凉风迎阳春

重重菏塘盼西子

根根稻草思乡情

纷纷落花过残冬

我的这首诗,一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对的应该是工整的吧,这是我选修诗词创作课做的第二首诗。我还很满意。虽然词汇量太少了但平仄相符,哈哈

(4)再发给你一首.一年前上班的时候.离职辞职烦心情写的.

空白的心情写写

发表于:2007年8月20日 20时59分42秒来源:阅读(37)评论(3) 举报本文链接:user.qzone.qq.com/103315156/blog/13

空白的心情写写

往事续事一寥然,

珂kafu里外有内乱。

高层干部把手关,

家庭企业一团荒。

都要来厂搞政权。

五月单鞋工价乱,

技术工人没活干。

辛苦打腰包还得赔款,

还有高额处罚单,说不定还要清家当产。

你说一气之下怎么办?

自离人员一大班……

上了劳动局还要填详单,告状也麻烦。

不说工资怎么样?

但说文职工作好,~~不以为然~~~

财务工作最舒坦,星期天晚上不加班,

可以说词语行为很简单,

财政改革有一套,元老人全换关……

半年下来有何进展?

宿舍装空调,大家鼓掌!!!

ERP软件,冷如山上场;指手画脚,给大家添乱。

黄豆芽长在人事资源人,马屁精不见得人家喜欢

(5)还有很多描写我班上同学的人物诗。我改天再写写。

当时还有haiyin同学为我看看改改,还有找笑料找我写写,还有yanshuang与一妞叫我写一两个大字贴在墙上(减肥)哈哈。

篇3

眉间着雀翎,耳畔坠流星。

清风携我袖,竖指落蜻蜓。

很怀念童年时在乡村度过的那些日子,小河畔、田地边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让我说不出的喜欢。摘一朵野花回家,取出黄色的花蕊,掐掉尾部,花蕊流出黏汁,正好可以贴在眉间,那嫩黄的花蕊像极了孔雀的翎子。有一种只在早晨和晚上开的花儿,有好多种颜色,我偏爱紫色的那种,它有些像牵牛花,但要比牵牛花小,有着星星一样的形状,把的花瓣从花萼上剥落,将花儿挂到耳朵上,花瓣吊在花蕊上一荡一荡,成年人的耳环哪里比得上我的流星耳坠。

乡村孩童极迷恋这种用春天打扮自己的游戏。

夕阳西下时,成群的蜻蜓在空中低低的飞舞,伸出手指站着不动,还真有蜻蜓把我的手指当成树枝落在上面,心里忍不住的得意。

荷盈鱼戏影,叶嫩露珠轻。

塘前烟雨色,难奈不归心。

关于夏天的记忆,最深的似乎是公园里的那个荷花池。那时我跟弟弟刚刚学会了下象棋,放假时常会带上棋装模作样地去荷花池旁边那个凌空的小亭子玩。等到上学后,喜欢读席慕蓉的诗歌,独自一人看荷叶时,就多了一些莫名的忧伤。《莲的心事》里的诗句常会出现在脑海里,心里默念着:“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

师范二年级时喜欢文学社社长,他不爱说话,很干净,文才极好。喜欢着,却并不想怎么着。夏天里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站在唐徕渠畔,在雨丝里看河水。他从河对岸走过,我低着头,他也低着头,就那样过去了。过完元旦后,他去了广州。临行前送了我一个小白兔。我看到他站在操场那儿等我,可是我没有过去跟他说话。我是个很自闭的人,跟他同学三年,从未跟他说过一句话。

微风说缱绻,乱叶舞翩跹。

长歌踏月去,拂袖不羡仙。

四季中,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阳光慵懒地洒落,在这个季节里一点儿也看不出张扬。偶尔有树叶旋转着做无声无息的飞舞。我在林阴道上,路边是挺拔的白杨,空气也让我觉得很舒适,是的,是舒适,不温情,不热烈,也不凛冽。

有本漫画叫《小女贼的冷箭》,旁白写得相当特别。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行百里路半九十,可是人生不是。不管你活多久,前二十年就是你人生的一半。想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从根本上讲,我是个悲观的人,是那种从春的欣然里都能看出秋的萧瑟的人。只有秋天才会让我觉得这么熨帖。从二十岁那年开始,我是真的觉得人生已过了一半。二十岁之前我没尽情地玩过,没尽情地闹过,没有敞开心扉尽情倾诉过,既然在天真无邪时都没纵情,只怕这辈子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窗前听雪落,岁暮梦无多。

心如古井水,不再起风波。

冬天,除了冷再也没有别的感觉了。树是枯萎的,路是冰冷的,人是包裹着的。雪一年比一年少见。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有次看电影,电影结束时天已黑了,雪下了居然有一尺厚,踩在脚下吱吱作响。我喜欢听这种声音,仿佛雪是有生命的。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那么深的雪。

天冷时,阳台的玻璃上居然结了层霜花。握紧拳头,在玻璃上按出一个印痕,再用手指在印痕上面点三个小点,这样看来就像是脚印了。在窗上,我做一个脚印,男朋友做一个脚印,我们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游戏。

(指导教师徐其法)

点评:

写四季的文章可谓多矣,此文独以清秀见长。

首先,清秀在结构。从春夏秋冬四季作小标题,简洁;各以一首绝句为引言,雅致;展开部分字数匀称,文章结构呈轻巧之态。

其次,清秀在内容。文中没有浓墨重彩的大段故事,只是点点滴滴关于季节的回忆,有童真童趣,有少年的心事,文章内容轻灵淡雅。

篇4

一、针对文题内容进行激情

写作文题确定后,教师可事先针对文题内容自行准备材料,指导学生要打破常规指导方法,不设框架格式,规定学生怎样写,而是着重在情感上呼唤学生,在心理上点拨学生。如指导学生写《人生之歌》作文时,我感情激昂地讲述了:(1)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历尽艰难,不向权贵低头,最后自沉汩罗河的事迹;(2)司马迁忍辱著书,实现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一言”的人生价值;(3)陶渊明是诗人,也是哲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穷困而亡,的确是一位气节高尚的人;(4)鲁迅弃医从文的曲折故事;(5)一生实现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奉献一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巧引导语进行激情

学生习作前,教师精心设置一段精彩的导语,是打开诱感闸门的金钥匙。例如,让学生写作《往事趣忆》作文时,我设计了这么一段导语;同学们,我今年三十五岁,回忆自己所走向的路程,有许多许多往事值得回忆,尤其是那些有趣的往事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我想,你们尽管是十七八的年龄,风华正茂,也一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现在,请用你们自己手中的笔,那有些生动有趣的往事写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吧!情感的闸门一下打开了,学生纷纷铺纸提笔,进入了写作状态。

三、以课前讨论式进行激情

上作文课,可利用作文前五至十分的时间,先让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和问题,分组讨论,发表看法,阐述见解,广开学生视野,拓展思维领域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条理性、敏捷性,提高认识能力,增强思辨能力。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启迪学生诱感的共鸣,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中,跳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思想豁然开朗,激情翻滚,从而使写作在亢奋中进行。

四、精心设计题目进行激情

中学生心理容易动感情,他们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活泼愉快,富有朝气,往往一道新颖的命题,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坚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促膝交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洞察他们的微妙而又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然后才能设计出新颖、准确、生动、简练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例题。比如期中考试过后,学生的心理充满酸甜苦辣,于是推出作文命题《考试之后的沉思》。教室窗户的玻璃打了一块,经了解是因为没有上好达钩所致,让学生讨论后,写《从一件小事谈起》。春天到了,学生晨跑时比以前早了,有人晨读朗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有人心喜于杨柳的翠绿,学生盼春的心境明显地表现出来,于是出文题《春至》。类似这样的题目,紧紧抓住了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只要稍微点拨,学生的情感就会像炉膛中的火花一样向外迸溅。

五、范文配读进行激情

篇5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开放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在平等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他们一起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并在教学中做到亲和、平等,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教师要蹲下来跟学生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同时,教师创设课堂和谐探究的氛围,能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开,好奇心得到满足,让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勇攀知识的一个个高峰。

教学过程的开放。语文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要突破课堂局限,向两头延伸,为学生创设在课外、校外学习语文的多种机会。

①课内外相结合。开放式教学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事先查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课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和准备。

②校内外沟通。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如果经常走出课堂,倘佯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都纳入观察的对象,一定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形式多样,体现创造性。作业应该是多样化的,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思考的,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有语文活动,又有学科融合的。比如布置回家讲故事给爸妈听,提高说话能力;结合课文,展开丰富联想,将所理解的、所想象的画出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学完《春雨的色彩》后,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同学们到外面去看、去找,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温故知新,注重积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留一些积累作业,同时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进一步陶冶情操,从而在具体内容的学习时做到“举一反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静夜思》后,布置作业: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你们一定会背许多他的诗,请回家后准备,看谁背得多,并参加明天的背诗大赛。这样做,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古诗,而且实现了认知的整合,顺利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3)“套餐型”作业,实现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套作业,跳一跳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在学完《柳树醒了》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三套作业。A.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B.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句。C.背诵课文,并思考: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仿造课文编诗句,试着写一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作业,无疑能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课堂评价的开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同学你答对了一半,但我相信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刚才所学的知识,一定能答全。”开放性评价,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上表现一贯积极专注,已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优秀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对于平时敢于冒进、敢发奇想,但缺乏持之以恒态度的学生,应做辩证式的表扬。对于学力较差,常做“绿叶”的同学,评价应重在鼓励,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也不能放过,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挖掘其更大的潜能。

篇6

说到诗人张振民,我和他可谓是交往多年的师生及文友了。1987年他刚踏进西北民族学院时,我也刚刚留校工作两年多,由于我恰好留在校报编辑部,而他又是在班里年龄偏小的“热血青年”,对诗歌投入了满腔的激情与活力,最多时一天可连续创作二十首诗作,可谓速度惊人。

记忆中大学时代的张振民,外表瘦弱单薄、衣着简朴,典型的山东汉子;其内心的激烈与能量却常如火山般爆发,是当年班中不可多得的作家“天才”。常有作品在校内外各大报刊发表,包括《飞天》月刊的“大学生诗苑”栏目等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专栏。业余时间,我们也曾常常在一起交流探讨过文学创作,甚至曾热烈地争论过,倾心地交谈过,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朋诗友,并且因对文学的共同追求和爱好,成为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好友。果然,他没有辜负西北黄土高原对他的雕塑,更没有愧对黄河母亲对他的厚望,如一只满载着诗情与憧憬的风筝,飞回到故乡山东那大海般宽阔的怀抱。先是在文化馆工作,历任创作室创作员、创作室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副馆长、馆长及文化局副局长、政协常委、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等职。期间,虽说常常是杂事、俗事缠身,但他作为诗人的气质和天性却始终未变,依然钟爱诗歌胜过一切,投身创作激情澎湃。短短几年间,一鼓作气地连续推出了《还犹豫什么》、《并不轻松》、《太阳出世》、《大路朝天》、《草色入帘青》、《爱你不亏》等等诗集,而且每隔一、两年有新作出版时,他都提前打电话告诉我,并且我也是兰州母校中先睹其新作品集子的友人之一。每每捧读,都明显感觉到张振民的诗歌中少了一份学生时代的书卷气,而多了几许对现实生活与未来梦想的深情讴歌与大胆追求。不仅他的诗歌在日益成熟起来,他本人也渐渐地“发福”起来,越来越具备“山东大汉”的典型诗人气度。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诗较学生时代明显地成熟和老道了许多,更具备了对火热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不俗感悟,越来越从最初学生时代的朦胧意象而变得聪颖质感,雅俗共赏,令人爱不释手;如在《太阳出世》中的《重返故里》一诗中,诗人这样深情讴歌到:“沿黄河流向/自东向西/你看一看吧,请听一听/屏信气息/我感喟/我流泪/激动难抑/那里曾有我亲手垒起的石级/那里看我亲手扫净的土地/我曾发疯般地酷爱那棵小树/我,生命的绿叶中/我不能没有你/如果/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兰州啊/请接收我吧/我亲爱的黄土地/ 我以一个山东大汉的身躯/向你鞠礼……”质朴的语言,炽热的情愫,坦荡的表白,把诗人对“兰州”的深沉眷恋之情抒发得如此酣畅淋漓,感人至深。同样地,在另一首题为《唱给祖国》的作品中,作者这样咏叹道:“我歌唱阳光/我歌唱阳光一样的党/我歌唱红旗/和红旗一样的武装/我歌唱人民/和人民一样的土壤……”诗中运用层层递进的排比手法,把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渲染得十分浓烈。除此而外,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许多事物和自然现象,如土地、粮食、阳光、河流、苔痕、枣花、被子、枫叶乃至“鱼台大米”、“一块红布”、街市风景、春夏秋冬四时变化等等都会在诗人的丰富想象下,化作精美、空灵的诗歌意象进入人们的视野,拔动着读者的心弦。这是因为在诗人张振民的心中,始终蕴藏着一个“向外喷火”的“心底的春天”,即诗歌的“春天”,激情的“春天”;如在诗集《爱你不亏》中这首名为《我心底里的春天向外喷火》中如是写道:“我心底里的春天向外喷火/我,一手抚摸阳光/一手抚摸生活/美和爱把善良团团围住/围住米、酒、油、馍、围住蜜和梦以外的山坡……”由此可见,诗人把诗歌与大地、与生活紧贴起来,用生活的“米酒”酿造出诗歌的“甜蜜”和理想境界,处处流溢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风格特点。的确,来自于基层,而又紧贴大地母亲,用“诗耕地”,“结出粒粒饱满的种子”,诗人曾这样写道:“不难发现/脚下的土地在诗歌里灿烂/前景是多么诱人/美好的明光在原野里流淌/在生命里流淌/在我们心中诗一样高高在上。”从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受,就像著名诗评家耿建华所评价的那样:“张振民诗歌的想象丰富而奇特,他诗中的意象虽大都取自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但是由于想象的光照,都使他们变得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著名评论家谢明洲先生在《诗,走在路上》的评论中指出:“振民的诗,浪漫、自由、洒脱,不着边沿却颇具新意的想象,着实深印了他生命的影子,深印了他骨子里渴慕美德的本质。……比如这样的诗句:‘你说迎春花在我窗前照耀着另一个世界/我说这是夜来香让一朵玫瑰凝结//你说雪花背后有一行文字/不知谁在书写/我说一片玻璃上写满了我看不懂和更多的感谢。’”谢先生还说:“在《草色入帘青》的许多文章中间,强烈地涌动着诗人所固有的一种热枕,一种不安,一种偏执,一种坦荡,一种无序和错乱――它们构成了振民的诗歌风景,起伏的、耐读的,有些绝妙而不易凋零的诗歌风景”。特别是他的新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出版以来,更是好评如潮。著名诗评家吴开晋先生在题为《捕捉瞬间感受,营造多彩意象》一文中评介到:“辈诗人着力于对现实生张振民先生是齐鲁诗坛很有影响的诗人,赠我的诗集读后令人感到清新可喜。他的创作手法,既不同于老一辈做正面描述或采用直抒胸怀以达情,也不同于先锋诗人热衷扑朔迷离式的超现实幻觉,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敏感力捕捉瞬间的感受,开掘更加广阔的感觉和思维空间,然后再通过营造多姿多色的意象世界加以展现,这就更增加了诗味儿,又不至于把读者引入艰涩深奥的迷途。”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龚丽平教授也在《汉诗和英美诗歌的意象研究》中,以张振民新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作为范本进行汉诗与英美诗歌意象解析,不仅撰写出了有份量的研究文章,而且还组织学院英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集体翻译并研讨张振民的诗歌作品。她在文章中指出:“诗人张振民出生在60年代末期,在诗的田地已辛勤耕耘20多年。他的诗歌里有第三代诗人呼吁的个体意识,又有英美诗歌的渗透,还有民族本土精神。因此,读他的现代诗可以领略不同于传统表达形式的意象,无不含着外国诗歌的影响。”“在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突破了传统诗歌不重视‘象’的局域,突出了‘象’的作用。”

总之,在世纪之初,诗人张振民以他的别具一格的现代诗精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纪的心灵之门。

乘着诗歌轻盈的翅膀,自由飞翔于诗歌的王国。诗人张振民先生迄今已在全国120家报刊和近十家出版社出版、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和被翻译、获奖、转载等文章1570余篇;尤其是新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已被译成英文《My night is longer than yours》正在出版中。据悉,在今、明两年内,又有第八部和第九部作品集即将付梓。而且最为与众不同的是,几乎他所有的著作均“无序无跋”和“后记”之类的附丽文字,追求的是纯粹的现代诗的自由精神,彰显出诗人足够的自信和内敛风格。正如他的诗《岁月的高度》中发出的感慨:

岁月站了起来

仿佛白塔山生长的杂草

越站越高

风舞动

岁月的脸脱落一层皮

因霉变渐生绿毛

深度有水有泥沼

上升的牙齿

篇7

【关键词】俳句 影响

公元7世纪,由日本最早的诗歌形式“和歌”派生的“连歌”普及到庶民阶层后又称为“俳谐连歌”。到了15世纪,“俳谐连歌”的上句,即由5・7・5十七个日语假名构成的“发句”成为独立诗体,称为“俳句”。自诞生之日起俳句就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此,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风靡日本社会,并显示着非凡的活力。

因此本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俳句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一、俳句中的季语解读日本民族的自然审美观

俳句的创作一般遵循一个基本规则:俳句中一般要有一个季语。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

例如,春季相关的季语:

三月:雏祭り、东风、山笑う、莺、燕、春雨、木の芽、春风等。

四月:胧月、@、花见、春愁、わさび、山吹、种莳き等。

五月:茶摘み、春惜しむ、叶@、子供の日、立夏等。

季语代表着四季不同的美景,在俳句中,其丰富地表现了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情,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姿,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以及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它使十七个音节构成的极短的韵律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情趣和丰富的主观情感。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俳句来感受下季语所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观。

1.秋渐渐深矣, 知邻家以何为生? (松尾芭蕉)

(已经是深秋了,周围静静如也,邻居家鸦雀无声,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到底是谁住儿,它以什么为生?季题《秋深》秋,死前约半月所作)

2.梅花香溢旭日升, 惊喜山道行。 (松尾芭蕉)

(早春的某个清晨去山道上散步,梅花的香味隐隐约约飘来,见了真是出乎意外。从山的对面,旭日正在升起。季题《梅香》春)

3.秋日落凄凉, 寒鸦栖枯木。(松尾芭蕉)

(秋日西沉,草木皆枯,一片凄凉。在叶已落尽的枯枝上一只乌鸦静静地栖着。意同水墨画上所题“寒鸦枯木”句。季题:《秋之暮》秋)

4.林林岛屿上,灯火齐辉煌,春天的海洋。 (正子规)

(春天平静的海,夕阳渐渐下沉,海上林林的岛屿上灯火辉煌,多么美丽的夜景呀!季题《春之海》春)

5.秋空被隔为两半者,大石柯树也。 (高滨虚子)

(纯净的秋天,蓝天中顶天耸立着两棵高大的柯树,将天空隔为两半。季题:《秋空》秋)

日本人把季语收集分类注释编辑成书称为《岁时记》,亦称季语集。它“涉及季节、天文、地理、人事、宗教、动物、植物诸多方面,在世界上堪称无与伦比。”书中满载着日本自然之美,充满传统的日本人丰富的感性和生活智慧,传承了日本民族以自然景物感悟人生、体察人情的思维传统。

通过俳句日本人将生活中的季节感与伦理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季语亲近自然,通过短小的诗句轻松地捕捉生活的美的瞬间,进而领悟到隐蔽在自然中的生活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样,俳句这种世界文学上最短的格律诗,才能历经几百年的时光,依旧在现代生活中带给人们美的感动。这是古往今来日本人心底自然形成的共通的默契。

二、俳句如今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

作为古典文学的俳句,尽管在创作过程上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给它的普及和流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江户时代的“俳圣”芭蕉曾提出「不易「流行的创作理念。所谓“不易”,即经越年代还能感动人;“流行”就是跟随时代变迁不断创新。古老的俳句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发展情况有如何呢?

尽管俳句在日本向来被视为阳春白雪,爱好者也多为中老年人。然而它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风靡日本社会,并显示着非凡的活力;日本俳句协会遍布全国各地;结社的俳句专刊千余种,全国性的报纸大多辟有俳句专栏,与俳句相关的出版物不计其数,俳句作者更是男女老少逾千万人。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创立的日本学生俳句协会是由小学至大学的学生组成,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情操与感性、强化学校创造性教育。

时下,优雅古老的俳句近又和时尚的手机“捆绑”在了一起,成为日本青年直抒胸臆的“新宠”,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05年取材于“俳句甲子园”的影片《恋上五七五》上映,更是激起了年轻人对“17音世界”的向往。如今,通过手机或E-mail参赛的“青春俳句大奖”也已应运而生,募集到的俳句作品超过6万首。

在2007年的农历新年中,日本《西日本新闻》上发表了《俳句月评》:

1.浅草藻秋家,化装广告队员的睫毛。 (绪方敬)

(“秋家”是商号, “化装广告队员”指身穿奇装异服,一边奏乐一边沿街做广告宣传的人。)

2.夏日不归的河川, 与人同归的人。 (松原永名子)

(松原的俳句的语言中漾溢着更多有趣和时髦的感觉,如特意将该句抽出的话,叙述得很平静,但是可以感觉到语言中好像有使人害怕的东西。读者的想像力如适当发挥的话就更好。)

3、迷迷糊糊煮果酱,肩负热气球。 (松井康子)

(这是各种主张和作风的作家集中的场合。松井是最现代的诗作者,在这一句的构思上十分有趣。不仅是“迷迷糊糊(地)”这五音,而且到最后,以一句堪称现代主义作品的句子结尾,具有无穷的力量。)

如上所述,我们看到现代人写的俳句已经跳出了传统的风花雪月的范畴,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所表现的对象有商家,有战争,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凡人俗事。写俳句的有作家,有诗人,也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且不说这些俳句的艺术性如何,单凭这些俳句反映了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美好的俳句出现在日本文坛上。

【参考文献】

[1]宋馨华.日本俳句及其汉译[J].山东高等教育,2001.

篇8

2. 很开心!在你的生日到来之际,诚挚地献上我的三个祝愿:一愿你身体健康;二愿你幸福快乐;三愿你万事如意。

3. 祝我快乐的漂亮的热情奔放的健康自信的充满活力的朋友,生日快乐!愿你用你的欢声笑语,热诚地感染你的伙伴们!这是人生旅程的又一个起点,愿你能够坚持不懈地跑下去,迎接你的必将是那美好的充满无穷魅力的未来!生日快乐!

4. 我虽然不能陪你度过今天这个非凡的日子,在遥远地方,我一样祝福你生日快乐!

5. 在一起生活已有六年了吧?这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已刻在心上,此生拥有你这样的好同事,好哥们,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愿你每年的生日愿望都可以实现。

6. 没有五彩的鲜花,没有浪漫的诗句,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兴奋的惊喜,只有轻轻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7. 常说人在一起久了,都会成亲人了,你我现在就典型的例子,已经数不清几个春夏秋冬在一起了吧?哥们,今天是你生日,愿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8. 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苦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日快乐!

9. 关上心门,浮现你幽默的话语,率真的性情。你是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日快乐。

10. 让我保留这段芳香的记忆,珍藏这页美丽的友谊,在你生日的今天,请接受我深深的祝福愿你未来的生命成为一首五光十色的诗。祝你生日快乐!

11. 让阳光普照你所有的日子,让花朵开满你人生的旅途。岁月的年轮像那正在旋转着的黑色唱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播放着那美丽的旧日情曲。愿你**岁后的人生依然充满着欢愉和成功!

12. 我愿像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展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烂,献给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13. 一支蜡烛,一颗心愿,一份真情,祝你生日快乐!祝我美丽的,乐观的,热情的,健康自信的,充满活力的大朋友---妈妈,生日快乐!

14. 采一片云,做你美味的蛋糕;摘一颗星,做你许愿的烛光。遥远的距离隔不断我对你的惦念,让你身处的四周都围绕着我对你的祝愿:祝你生日快乐!

15. 天啊,今天是哪一天,是大白天,二十几年前的某一天,你诞生在山水间,比我早了三百天,我只好叫你一声:姐,生日快乐请我吃饭。

16. 现在生日不送礼,写句祝福送给你,如果你嫌礼不够,再把我也往上凑。祝你生日快乐!

17. 祝你吃饭大鱼大肉;唱歌美女伴奏;日进斗金不够;敢与乌龟比寿。生日快乐!

18. 四季的风吹动岁月的风铃,奏响为你生日祝愿的歌,愿你在自己的花季,永远充满活力。

19. 原一切的快乐,一切的幸福,一切的温馨,一切的好运永远围绕在你身边!生日快乐!

20. 荧荧的背景灯照耀你的脸颊,虽然微弱,却可以延伸很远,看完这条消息,许个心愿,让满天的星都为你祝福!

21. 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22. 岁月,为您增添了皱纹华发和沧桑;也馈赠给您阅历成就与坚强。此刻,您就象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庇荫亲朋美丽大地!老大哥,祝您生日快乐永远年轻!

23. 想念的话,说也说不完,关怀的心,永远不改变。一串真挚的祝福,一个不平凡的心意,衷心地祝愿你生日快乐!

24. 人生多歧路,不管怎么走,每年的今天,都该为自己做一个选择。无悔地祝福,祝福生辰,祝福自己,生命本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试探。祝你生日快乐!

25. 也许这一次就是那早已注定的前缘,不然怎曾有如此的企盼,真想将你的名字烙在心上,成为我情感的驻足点--给你的生日。

26. 今天,用意想不到的甜蜜和幸福的礼物开始,像花儿绽开一样,奥妙难测。在你自己的喜庆日子里,我深情地思念你。愿生活中最美好的友谊爱情和幸福都属于你永远属于你。

27. 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此生能于你共事,是我的荣幸,生日到来,请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放松一下吧!祝生日快乐!

28. 你好对不起哦,今天是你的生日肯定是去上班,但没关系,因为你我的生日祝福,我相信你的一天会很开心!在你生日之际,我真诚地接受我的祝贺三个生日:一祝身体健康,二祝你幸福,三祝你一切顺利。

29. 给你我特别的祝福,愿它每分每秒都带给你健康好运和幸福。希望这是你度过的最美好的生日!

30. 温馨的蜡烛闪烁光芒,绚丽的鲜花飘散芬芳,欢快的话语笑声爽朗,浪漫的礼物情谊悠长,生日的祝福满含吉祥。祝:生日快乐,幸福飞扬!

31. 拥有一份美好的友谊,如同拥有一份甜美的祝福:祝你健康,愿你快乐。但愿我的千万个祝福,永远陪伴你左右。生日快乐!

32. 你我相识许久!难忘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是能认识你!献上我最爱的红玫瑰,祝福你的生日。

33.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生日快乐,时时好心情

34. 今天,是你走向成熟的第一步,祝你走得踏实,走得沉稳,走出一条鲜花满途的大道。

35. 让我保留这段芳香的记忆,珍藏这页美丽的友谊,在你生日的今天,请接受我深深的祝福愿未来的生命成为一首五光十色的诗。

36. 愿你的生日充满无穷的快乐,愿你今天的回忆温馨,愿你所有的梦想甜美,愿你这一年称心如意!

37. 没有甜美的蛋糕,缤红的美酒,丰厚的礼物,悠扬的生日歌,不要遗憾,你拥有世界上最真心的祝福,生日快乐!

38. 轻轻的一声回侯,不想惊扰你!只想真切知道你的一切是否安好祝你生日快乐!

39. 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苦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日快乐!

40. 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非你莫属!

41. 你是哈蜜我是瓜,生日你不笨瓜瓜,看了短信笑哈哈,不愧是个哈蜜瓜!祝你:看了短信笑哈哈,生日快乐!

42. 将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您拥有个美丽的日子,衷心地祝福你--生日快乐!

43. 生日快乐!永远健康!美丽动人!

44. 朋友,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紧握属于你的幸福。祝你生日快乐

45. 我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向你走近,表达我的祈愿,分享你的快乐,再倾听那属于你的青春的回音

46. 青春阳光欢笑为这属于你的日子,舞出欢乐的节拍。祝你生日快乐!

47. 娇艳的鲜花,已为你开放;美好的日子,已悄悄来临。祝你生日快乐!

48. 鲜花再美,也比不上你美,蜜饯再甜,也比不你今天的生日蛋糕甜,生日之即,你的事友忠心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有活力!

篇9

[关键词]:传统园林;意境;生成;表达

中图分类号: S6 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9021-03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地说,意即是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1]。所谓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此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们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之意境起于情景交融又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情由外景相激而启于内,景因情起而人格化。物我同一,主客相契,这是自然之"道"与人心之"道"的往复交流。不知何者为情,何者为景,自然化作我心,我心亦是自然[2]。

中国的传统哲学在对待"言"、"象"、"意"的关系上,从来都把"意"摆在首要位置。先哲们早已提出"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命题,只要得到意就不必拘守于原来用以明象的言和存意的象了。再者,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注重综合和整体观,佛禅和道教的文字宣讲往往立象设教,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美学趣味。这些情况影响、浸润于艺术创造和鉴赏,从而产生意境的概念。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强调意在笔先,强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由于深受文学、绘画创作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极其重视意境的构思。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它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能给人予以思想感悟的环境[3]。中国传统园林中意境的创造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种意境的涵蕴既深且广,其表述的方式也是丰富多样。那么园林中的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呢?造园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应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出这种意境呢?从中国传统园林,包括历代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大量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手法:

一、师法自然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自然式山水园就在这种观念形态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在造园中对自然的模拟,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直抒胸臆。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不过是文人的夸张说法,这一拳、一勺在园林中则是指一定数量的山石和水体,它们是具体的物境。太华、江湖则是通过观赏者的移情和联想,从而把物象幻为意象,把物境幻为意境[4]。

但中国传统园林又决非简单地模仿自然中的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是对"天人合一"的积极诠释,所谓"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主旨。

二、文心画境

唐宋以来,园林、绘画、文学作为三个艺术门类,它们同步发展,互相影响,三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其中尤以绘画对园林的影响至深至广,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作为造园的蓝本,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表达意境。在中国画论中,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画在表现和意境方面的几个要素,将其概括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点。而这六点大都与中国的造园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如骨法用笔,虽指画家的笔头功力,但园林设计家叠山垒石,开泉凿池,如同画家在纸上运笔,讲究高下、虚实、开合、收放。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也能看到诸如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如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5]。

中国传统园林的建造者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诗情画意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上的匾额、楹联或者是物境旁的景题、划石等文字来"点题",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园林意境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这些文字,用墨不多,却对风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点景作用,从而使风景富有内涵与意蕴,使之充满诗情画境。例如扬州蜀岗平山堂有联一日:"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既点醒了于此游赏的意趣,又使人联想起欧阳修当年于此建堂观景、对酒赋诗之情景。无锡太湖鼋头渚摩崖刻大字"包孕吴越",不仅说明了太湖之广阔浩瀚,而且融进了数千年的历史。绍兴东湖"桃花洞"壁上有句"桃三千年一开花,洞五百尺不见底"令人顿觉此洞虽小,却深不可测,感到它太古久远的年代和天然化工的绝妙。事实上,在各地风景中,几乎每一景观处,都有因时、因地而点景的这类"题咏",若"不见只字,游者顿觉有所失"。

三、"比"与"兴"

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注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统。在《文心雕龙》中比、兴的释义是这样的"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而"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山水花木主要起"比"、"兴"作用,无须强求模山范水,而可以满足于象征性的点缀。扬州个园"四季假山"的叠筑,是最好的实例。造园者用湖石、黄石、笋石、雪石别类叠砌,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竹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寻踏者联想到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产生游园一周,如度一年之感。在笋石山前种有多竿修竹,竹间巧置石笋数根,以象征"春日山林"。湖石山前则栽松掘池;并设洞屋、曲桥、涧谷,以比拟"夏山"。黄石山则高达九米,上有古柏苍翠,与褐黄的色彩对比以象征"秋山图"。低矮的雪石则散乱地置于高墙的北面,终日在阴影之下,如群负雪的睡狮,以比拟"冬山"。当然,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只有借助文学语言,借助文学作品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才能因妙趣横生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因此,稍有文学修养的人,看到"春山"那墨色的深色,就会想到"春来江水绿如蓝"或"染就江南春水色"一类的诗句。

四、曲径通幽

中国传统园林在体现"求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的境界中,突出一个"曲"字。"曲"成为用来表现艺术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深邃美和朦胧美的重要手段。"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曲折有致,前后呼应","门内有径,径欲曲"等均体现了"曲"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艺术的关键在于"景"。为了求得景的瞬息万变、意境的幽深、引人入胜,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无不极尽蜿蜒曲折之能事,无论是分景、障景、隔景,都是为了追求"曲",使景致丰富深远,增添构图变化,以达到景愈藏则意境愈深的效果,所以中国园林不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十分讲究曲折变化。

园林的路是联系园内景点的脉络,讲究曲折变化,如《园冶》中所言:"不妨偏径,顿置婉转""路径盘蹊,蹊径盘而长",这样才能做到"径曲景幽,景幽客散"。使游人有景可游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满足游人"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的审美心理。园林中的"桥",实际上是跨越水面的路,起着联系交通和组织导游的作用,同时还有分隔水面,点缀风景的功能,与路一样,忌直求曲。这不但能给人以亲切感,还能与弯曲的园路相呼应,同时还能使人在桥上的观景角度时时变换,不断获得新鲜的美感享受。常见的三折、五折、九折等"之"字形桥以及拱桥等均体现了这种特色。园林中山石是对自然山石景观的艺术摹写,"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利用山石的瘦、漏、透、皱,或特置、或峰石嶙峋,均错落有致,大小搭配,"似有飞势",以它堆叠出的各种磴道,顺应地形随意起伏,曲折多变,利用其自然形态又呈现出各种犬牙交错的形式。水在园林中,与山景并称为山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不在深,妙在曲折"。园林理水,更以曲为美,自古就有理水为"心"字形说法。水面曲曲折折,狭阔结合,使人不辨其源,富有深远之味。园林建筑如亭、台、厅、堂、斋、榭、轩、廊等都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其平面形式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等皆有,屋顶翼角起翘,形成向上弯曲的曲线,虽静犹动,给人一种扬起、飞翔的感觉;檐下玲珑的挂落,柱间微弯的吴王靠等,和谐统一,曲中寓直。至于墙体、柱等无法改直为曲的部位,亦多采用自然线型的物体,如山石、树冠等来加以掩饰,使游人满目皆是自然的曲线形体[6]。园林植物在配置时讲究高低错落、左右参差,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等多种配置方式组合,不同环境也以不同树种"多方巧搭",有深有浅、疏实相济,避免单调而刻板的种植,追求自然起伏的林冠线和自然弯曲的林缘线,富有韵律和节奏意趣。

五、藏露结合

半藏半露,藏露结合是园林艺术中的一种含蓄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在处理人工溪流时,往往将源头和去路隐藏起来,取得似有源,似无尽的效果,意味深长。《白雨斋词话》中写道"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终不许一语道破,恰恰道出了意境的天机,就是不能一语道破的那个意思。造园家常常让幽深的意境半藏半露,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隐藏在一组或一个景色的背后,让游人自己去联想,去领会其深度。这种藏漏含蓄的手法,使园林意境高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六、"因"与"借"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在这句话中把"因借"提到与"体宜"并列的高度,认为造园之精在于"体宜",而造园之巧在于"因借"。

"因"的主要表现是"因地制宜"。如北京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在苏州河的源头,处于三面山坡中间低洼的谷地。因此随应洼地顺凿为池,形成以水面为中心的水景园,各种形式的楼阁亭榭临水随地势之高低环绕布列,相互间用游廊、小桥相连,隔水相望,互为资借。在泉流出口处。利用水位高差,理石散流,构成瀑布,野趣横生。

"借"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中国古代早有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要解决好借景问题,应首先在立意上下功夫,应到园址进行实地考察,用心观察,琢磨营构,如《园冶》记述"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借景方式有:

①空间上借景。空间上借景可以"远借,邻借,仰借,俯借" 。远借属外借,把远处奇观佳景摘入园内,以增加景物内容,丰富空间构图。如北京颐和园把20里外的西山、玉泉山组织到昆明湖及万寿山的景观中,登上昆明湖南湖岛的望蟾阁,可以环眺四面八方之景,借到北面的万寿山全景及西面的玉泉山西山之佳景。邻借属外借中之近借,即把园外临近的美景组织到园中构图中来,也可以是园内景色互相资借。如苏州拙政园西园与中园的围墙边掇山而建"两宜亭",取唐诗人白居易"绿杨宜作两家春"之意,造成相互景观的渗透与交流。仰借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于景山和白塔;颐和园仰望佛香阁。俯借如苏州狮子林西端土山上建有"问梅阁",居高凭栏俯视,山下曲桥浮跨水面,(下转第20页)亭舫倒映水中,彩云飘漾,荷花盛开,景致明朗开畅。

②时间上借景。时节有春夏秋冬,辰时有早午夕夜。天气有晴阴雨雾。大自然应时而变。为园林增添了变化无穷的景观。春天可以观赏"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夏天可以"看竹溪湾,观鱼濠上";秋天有"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冬天有"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早晨可以借露水、朝霞;晚上可以借月光,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引入月光和清风。"听雨轩"则借入雨水。使明月、清风、降鱼构成了造园要素,丰富了园景,让游人在此产生不同的感受。

③感觉上借景。形、色、声、光、味等都可以用来增添园林环境的自然情趣和悠然气息。如惠州西湖"丰湖渔唱",杭州西湖"南屏晚钟""柳浪闻莺",无锡寄畅园"八音涧",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等均以"声" 来诱发游人对意境遐思,而苏州网师园"小山丛桂轩",留园"闻木犀香轩"等则是以"味"入景增加园林意境的表达。

巧于因借,尤其在江南园林,更是一绝。通过借景,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园林的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和手法极其广阔,上所举数端,论其大概而已。应用这些造景手法,可以指导当今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传统的精华,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存、栖息环境,让人们诗一般地栖息在中华大地上。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 郭俊明,伍国正.中国传统园林之意境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1):79-83.

[4]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四季风光,各有特色。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描绘的山川画卷展现出“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宋郭熙《林泉高致》)。其中冬令的雪景在凛冽的景象中,还寄托有个人高洁的情怀。在中国绘画丰厚深邃的美学背景下,陶瓷绘画装饰也出现了专门的彩绘种类――“雪景”。本文试从绘画与瓷画“雪景”的艺术特征和工艺技法作相关的解析。

二、中国绘画中的雪景

(一)雪景的主题内容

自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画《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起,到现代张大千、吴湖帆等,历代都有许多画家喜爱和擅长画雪景,有无数描绘玉峰琼枝的卷轴,留存在一千多年的艺术长廊里。《宣和画谱》记述的王维山水画目,其中雪景最多,有20件。汤《画鉴》云:“王右丞工人物山水……平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骡纲、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图。”后世画家大多秉承“南宗之祖”的这些题材,布置在白雪丘壑、槎枯树、溪涧凝冻、万物萧疏的背景下,描绘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雪中运输。宋无款《雪栈牛车图》(图1,博物院藏),画中千峰素裹、万树寒瑟,大地白雪茫茫,一队运粮牛车冲寒冒雪前行。人物、牛车、村舍等刻划细腻逼真,表现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劳动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苦的精神。另有一种所谓“村田乐”的画面,如宋李东的《雪江卖鱼图》。《图绘宝鉴》认为“(李东)所画村田乐、常酣图之类,仅可娱俗眼耳”。其实这是作者从亲身的生活观察体验中得来,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严寒天气下平民的世俗生活。

2.雪中行旅。明吴伟《雪中行旅图》(图2,同上)远景几座雪峰突兀耸立,近景巨岩,古木当空摇风,戴笠曳杖文人携琴僮过小桥暮归。笔墨粗犷、泼辣,人物形神跃然纸上,反映了南北宦游人在旅途上跋涉之艰辛。

3.雪中故事。明刘俊《雪夜访普图》(图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宋太祖雪夜访问宰相赵普的故事。画中厅堂升起了炽热炉火,红地毯上,宋太祖正面龙袍,赵普侧面常服,君臣促膝交谈。赵问太祖:“夜深极寒,主上为何出来?”太祖曰,一榻之外,都是人家的地盘,睡不着,我想北征北汉(太原),如何?赵回答,还不如先平定南方诸国,那弹丸黑痣之地,不就无处可逃了?太祖笑了:“正中朕意!”画上君臣相得,十分亲热,赵妻和氏把盏行酒。同类的还有历代流传的雪中故事,如袁安卧雪、程门立雪、雪夜访戴、灞桥风雪等,还有诗人吟咏的名篇诗意画如踏雪寻梅、雪江独钓等。

总之,雪景“人物寂寂,围炉饮酒,惨冽游宦,雪笠寒人,骡纲运粮,雪江渡口,寒郊雪腊履冰之类也”(宋韩拙《山水纯全集》),都一一表现出画家的美学观念。

(二)雪景的表现手法

1.白粉渲晕,再现积雪。早期中国山水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多以丹青设色。丹铅、石青和石绿等色彩浓艳、厚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据记载“王维《辋川雪景》……古松上用粉作积雪”、“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东图元览》)。王维绘画真迹因年代久远,时代嬗变,已不可见。但传世宋画巨迹和扇面中,可清晰看到轻粉渲晕表现积雪的特征。如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图4,北京故宫藏),“山坳石面都以墨青渲染,阴森之气凛然,树头、沙脚、峰顶、岚尖,纯用粉笔烘渍,自觉晃曜夺目”(清吴升《大观录》)。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平远山峰以青墨烘晕天气,衬出有群山冻合惨凛气象……设赭色缀轻粉作雪”(同上)。宋画《雪霁图》(图5,上海博物馆藏)以圆弧形的线条作山峰,用铅粉层层积染峰峦、村屋,在绢本底色的衬托下呈现银装素裹的景象。又以青绿、朱丹点簇林木,与轻粉白雪相映,显得鲜艳浓丽。此图以白粉、红、绿各色点染、渲晕,与世传唐杨山水画同一格制,世称“没骨山水”。

2.墨青染天,烘托积雪。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落笔便见坚重之性,皴淡则生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而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难也。”郭熙《林泉高致》云:“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天空、水面、沙渚以墨青渲染,以烘托山峰、石面凸处,树枝上侧面着意留白来表现积雪。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图6,北京故宫藏),画中自题云:“至正九年(1349年)春正月,为彦功(班惟志,诗人)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上苍为大师留天然图画,而大师笔下层峦叠嶂、丘壑奇伟的雪景,并没有采用自家《写山水诀》“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的手法表现,却是另一片胸中的冰雪世界。正如吴升在《大观录》评述:“山峰纯是空勾,以墨青染天,衬起远近诸峰,俨若寒崖冻壑。林树用破笔作枯株,而坡石点苔,更不着一完笔,创前人所未造,示后人以难摹。尤妙在生面独开,仍不露自家墨法,一片精彩,神来气来作也。”

晚明文人画风占据画坛主导地位,雪景也同样成为画家表现笔墨情趣的自由天地,不画自然写真的再现式的雪景,甚至连淡墨染天衬托“借(质)地为雪”的手法也弃而不用了。如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图7,同上),画家自题云:“关仝《关山雪霁图》在余家一纪余,未尝展观。今日案头偶有此小侧理,以图中诸景改为小卷,永日无俗子面目,遂成之。乙亥(1635年)夏五。玄宰。”图中全无一般雪景墨色染天晕水烘托积雪的笔法,而满纸笔意生拙,墨色苍润,适意匠心,自脱凡格。

绘画雪景用白粉敷染雪色到水墨晕染表现雪意,是从绘画的制作性向写意性的变化,是从描绘自然真实到表达艺术情趣的发展。

(三)雪景的艺术境界

在浩如烟海的雪景山水诗中,柳宗元《江雪》以最精炼的诗句,描写了雪中环境的幽寂与诗人精神的孤独。后来许多山水画都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正因“古人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所以,雪景的艺术境界主要由空间境象和精神家园两方面构成。

1.空间境象――荒寒萧瑟,清旷幽远。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云:“画雪最要能发栗冽意象,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只以寂寞为主。一有喧嚣之态,便失之矣。”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云:“今人画雪必以墨积其外,粉刷其内,惟见缣素间著粉墨耳,岂复有雪哉!”仅有白粉画雪,不能触发栗冽意象,这是俗笔,不入逸格。又云:“偶论画雪,须得寒凝凌兢之意,长林深峭,涧道人烟,摄入浑茫,游于穆。其象凛冽,其光黯惨,披拂层曲,循境涉趣,岩气浮于几席,劲飚发于毫末,得其神迹以式造化,斯可以喻于雪矣。”通过营造特定的空间境象表现寒凝凌兢之意,才是有“士气”的雪景。

2.精神家园――胸次磊落,孤高绝俗。画家通过描绘皓峰冻壑、荒漠寂寥的空间境象,表达个人淡泊纯粹、超然物外的襟怀。正如文徵明自题《关山积雪图》云:“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的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吴伟业《鸳湖曲》)。贪恋富贵,疲于奔波的世人,见识不及江湖钓叟。读懂了人生的人就真正走进了“寒江独钓”之类的雪景图画――那是游息生活的精神家园。

三、瓷绘雪景的兴盛与发展

(一)早期的瓷画雪景――康熙青花

在陶瓷装饰上,康熙青花与五彩出现了许多画意生动的山水图,亦偶见有雪景,品种为青花。如青花灞桥风雪图筒式瓶(图8,上海博物馆藏),瓶上描绘了奇峰劲松,高士骑驴过桥。画面用浓青料勾勒山石、树木等景物轮廓,淡青料水渲染天空和水面,烘托出瓷胎白色釉面以作“积雪”,在瓶体另一面,行书题云:“奇花六出乱忙忙,分付家童整锦囊。行到灞桥驴背稳,得意新诗字字香。庚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仲冬日,居易主人题。”在青花瓷画中,此瓶为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作,既吸收了水墨雪景渲染烘托的手法,又结合了青花彩绘的工艺技巧,如天、水的渲染用“混水”,以使淡青料色泽匀净不着笔痕。画松针为小椭圆形,上露白,下针芒状,有积雪意又具装饰性。同时期的青花潇湘八景图瓶之“江天暮雪”图,也采用相同的手法(参看本刊2007年第4期,拙文《以雅化俗,瓷画涵清》)。

(二)瓷画雪景的兴盛――乾隆珐琅彩和粉彩

1.乾隆珐琅彩(墨彩)雪景图的新意。康熙晚期,在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创造了在瓷胎上画珐琅的新工艺。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谕旨怡亲王“试炼”珐琅料,一个月后即试炼成功(朱家《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以后珐琅彩料多为清宫自制,而且新炼制出许多种进口料所没有的彩料。据清宫档案,新的色彩有软白、酱色、香色、淡松黄色、浅绿色等。其中“软白”为后来绘制雪景提供重要的彩料。在艺术特征方面,雍正珐琅彩在白瓷胎上彩绘,结合院体画的技法形成精致秀丽的风格,并题诗句补画意,融诗书画于一体。此时还出现了单一的蓝料、黑料彩绘的山水图,与水墨画风格相近。

乾隆珐琅彩中出现了色彩丰富的山水图,其中雪景寒江独钓图瓶(图9,博物院藏)尤为人注目。瓶上近景坡石、修竹、古木;中景芦苇丛中一渔翁披蓑戴笠坐船头独钓寒江,远山白雪皑皑。瓶另面隶书五律诗云:“吴天枫叶落,六出舞霏霏。独有江湖客,飘然风雪矶。披蓑不知冷,把钓欲忘归。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淡黑料渲染天空、水面,淡赭色略抹坡石凹处,又借鉴了绘画中用薄粉表现积雪的手法,用“软白”绘山石、船篷、树枝上的积雪,特别是芦苇叶纵横交错,施白料于叶上,再现了寒江无际、渺然孤舟的冰雪世界。看画读诗,又遥想起严子陵钓滩。此瓶是极稀罕的珐琅彩雪景图,瓶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作为官窑表现的却是柳宗元《江雪》孤高冷寂的诗意,在许多秀丽华艳的珐琅彩瓷中更是独标清高。

2.乾隆粉彩雪景的工艺。目前还未发现有关乾隆粉彩雪景彩绘工艺的文字资料,从彩绘艺术效果分析,其法为:以黑料钩勒山石并略作皴法,并描绘树木、房屋等景物,以淡黑色染天、水面。然后用白料敷盖在景物的上部分。如以小白色圆点点在团状松针的中间,以示其上积雪。用芸香油调色,白色的笔触细腻,白色料较薄,与其他色料相接较自然。同时,在其他色料的烘托下,山峰、房屋、树石上的积雪采用平填、点绘的料色,又显得较为醒目。乾隆粉彩雪景沿用了珐琅彩雪景的彩绘工艺。

3.乾隆粉彩雪景的艺术特征。目前所见雪景都是官窑粉彩瓷,装饰在瓶、碗、盘等器物上,以锦地“开光”形式,衬托出四个矩形或圆形、椭圆形。四“开光”分别画四季景色。因“开光”有边框,各个画面如同立轴或纨扇式。如粉彩锦红地花卉开光四季山水图四方瓶(局部)(图10,博物院藏)、粉彩蓝地串枝花卉开光四季山水图转心瓶(图11,同上)。以上两例都是色地上华丽工谨的纹样,衬托“开光”白釉上清新淡雅的绘画。其四季山水中雪景的特色是:①构图讲究虚实疏密,藏露隐显。如图11,右边山峰高峻,树丛中数间茅屋,帷幔掀开,一高士披巾拥炉,凭窗赏雪,屋外苍松积玉,红梅吐艳;左边空灵,染淡赭黑,以反衬画中积雪,又以篆体题句云:“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图中左虚右实,高峰、松梅、一片雪霁风光是露,寄寓主人高洁、深隐。②画面精致且丰富。如图10,瓶高19.8厘米,画面高约12厘米,但方寸之地,用笔顿挫转折表现骨力。溪岸边红梅枝干横斜穿插,劲健有力。③设色丰富,四季色彩协调统一。如图10,在雪景中也敷彩了多种色料,有长绿树、未尽落的黄叶、盛开的红梅、赭色的石罅,以及房屋、墙壁、篱笆等,又点缀人物的红袍、蓝褐等。与瓶上春夏秋三幅色彩丰富的青绿山水呼应、协调。④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春夏秋冬四景分别以真隶篆行四体书五或七言诗句,写“乾隆”、“宸翰”红印。雪景题句云:“点空远色迷前墅,积素遥岑对野扉。”以上几例,诗配画颇妥贴、雅致。

(三)瓷画雪景的发展――民国粉彩雪景名家何处人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兴起一股仿古风气,促进了粉彩、五彩彩绘技艺的发展。如粉彩寒江独钓图瓶(图12,景德镇陶瓷馆藏),以黑料为主,兼施淡赭,绘江畔坡坪,山寒水瘦,落叶萧疏,树古枝硬,皆因积雪覆盖而寒气逼人。此瓶的图画题材、画风及隶书题诗均同于乾隆珐琅彩寒江独钓图瓶(见图9),虽然构图有所变化,还应认作是仿乾隆珐琅彩雪景之佳作。

20世纪20年代初,景德镇陶瓷艺坛有一个八人组成的群体“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雅集珠山,切磋画艺,后称之为“珠山八友”。他们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以创新精神改良粉彩彩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专攻雪景的名家何处人。

何处人(1882―1942年),名如,号华滋。安徽南陵人。早年曾受人聘请赴北京画仿古瓷,因得机会观看古代绘画和画册,后转画粉彩雪景,卖艺于景德镇、九江两地。其雪景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笔缜密精致又刚劲挺拔。粉彩梁园飞雪图瓷板(图13,景德镇陶瓷馆藏),为临摹清画家袁江之作。在38.5×25厘米的瓷板上,把204×119厘米原作上的楼台亭阁、曲径长廊、长松丛竹、湖石远山全部描绘出来。特别是以界画手法画建筑物的鸱吻飞檐、梁柱斗拱、玉砌雕栏,一丝不苟,人物如蚁而生动多姿。线条细劲而料色凝重,如近景石畔的古树已落叶却虬曲如苍龙,生命力旺盛。

2.“雪”色凝厚、匀净且生动。何氏的雪景以“艳黑”料为主要色料描绘景致(这种色料的性能与珐琅彩的黑料相似,描绘的景物经烘烤后发色光亮且不会退色),再用清水调“玻璃白”(雪景用)料,描绘景物上的积雪,“玻璃白”料不透明,覆盖力强。何处人用“玻璃白”画雪景堆料凝厚、匀整。用“玻璃白”画的线条细腻又遒劲,填的块面(积雪)平整又不见笔痕。如图13,古树枝上的白线条(积雪),丛竹上白色“个”字、“介”字(积雪),都因笔上含料饱满,运笔生动流畅而能发色洁白、光亮,给人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一片琼瑶之感。另一方面,还用“玻璃白”料画山石的石罅皱摺,与黑料画的山石皴染相表里,这样,因“玻璃白”画出大千世界各种景物的积雪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

3.风格冷艳明快。在何处人雪景中,用黑料为先,白料为后,先者为辅以托后者为主,有黑(景物)必盖白(雪)。黑料绘出的连绵山峦,起伏丘壑、槎桠枯木都以白雪处理空间,黑白对比表现出远近分明、层次清晰的效果。画图中又有人物衣衫、船只、楼阁飞檐、窗棂、栏杆,略施朱红、黄赭等色,于黑白世界里点缀冷艳。

4.白色纯净的“点、线、面”组成高洁的形式美。何处人继承了传统绘画和瓷画的审美特征,不画“风回共作婆娑舞”雪花飘落时盘旋起舞的景象,而是以白色的“点线面”交织在一起,表现“天巧能开顷刻花”的雪霁风光。如图13,松针、石苔、树叶、梅花等的积雪是“点”,树枝、芦苇、竹叶等的积雪是“线”,山峰、平坡、屋顶等的积雪是“面”。“点线面”是音符,它们横斜穿插、疏密虚实是旋律,和谐地谱写出“白雪的赞歌”。赞美高洁,歌颂纯净。如粉彩雪霁访友图壶(图14,景德镇陶瓷馆藏),壶面右边绘悬崖峭壁、梅树茅屋,茅舍主人倚窗眺望,迎候骑驴踏雪来访的友人。桥畔孤松、崖边古梅和修竹暗喻山林逸士的高隐,远离红尘的冲淡。粉彩寒江独钓图印盒(图15,香港藏家)直径9厘米的微景中,黑白点线面大开恢宏、旷野之境。

纵观何处人的雪景艺术,改良了粉彩工艺,以“玻璃白”为画料,开拓了粉彩雪景的新天地。惜其作品存世较少,不少赝品杂陈藏界,为之一憾。何氏雪景艺术薪传弟子余文襄,其粉彩雪晴假日图瓶(图16),画风清新且有新时代气息。

瓷绘雪景从青花料水晕染表现雪意到粉彩的白色再现雪色,是景德镇彩绘工艺制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瓷绘艺术要求更多地以工艺性来展示其艺术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