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19 10: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清玄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1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者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2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伏。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位老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他有庞大的财产,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于是,他教儿子自己去奋斗。儿子他还发愿:如果不找到宝物绝不返乡。青年打造了一艘船出海。他驾船渡过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找到一种树木,这棵树木会散放一种无比的香气,青年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啊!青年把树木运到市场上卖,可是站了一天都卖不出,隔壁卖木炭的卖完了,于是,他把沉香烧成木炭,结果一天就卖完了。他得意地告诉他老爸,他老爸一听,却哭下了眼泪。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智慧: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我知道了什么东西都要珍惜,不要等没了才后悔。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3每个假期,大队部都会介绍一些好书给我们,这个假期的是,其中最吸引我的是。
说是散文,当然是分成许多故事,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这篇散文。主要讲了"我"在渔人码头观看海狮。两位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户外教学,老师给小朋友讲起了码头里那只戴"项圈"海狮的故事。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看到了项圈,就好奇地戴上了,可怎么也拿不下来了。小海狮慢慢长大,项圈越来越紧,最后陷进了肉里。再后来小海狮被保护海洋的工作人员发现,剪掉了项圈,却留下了伤口。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往海洋里乱丢项圈的人太可恶了,这样乱丢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洋的环境,也使小海狮差点丢了性命。再想想,我每次去海边,总能看到很多人把烧烤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吃剩的垃圾,及用破的游泳圈等物品直接丢在沙滩上,一涨潮,海水就把所有垃圾带进大海。看了这篇故事,我下定决心不再让更多垃圾流入大海,看到垃圾就捡起,看到别人乱丢就及时制止,千万不能再让更多的海洋生物惨死在这些垃圾手下。这样才能海更蓝,水更清,生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同学们,快去翻开这本书吧!很多生活哲理在等着你!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4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一次逛书摊,偶尔捡起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就被他清丽的文字所打动。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的笔下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他的笔下卖花是有修行有善缘的职业,卖花的大嫂连笑容都是温婉的,如花的;卖大碗茶的阿婆是寺庙里不可或缺的一景;种出特大芒果的老农是神奇的;海边卖贝壳的老人都是令人敬仰的。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品他的书,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
在炎热的夏季,你不妨泡上一杯清茶,翻一翻林先生的书,让一缕清风吹进你的心房。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5放暑假了,我和妈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博库书城买书。我在书店里精挑细选,买回来了一大堆我喜欢的书,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爱看的书。
当我接过这本黄色封面的,不起眼的书时,觉得应该不怎么好看,随便翻几篇就可以了,但是当我翻到第一页时,就被里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页自序《还好,掉下来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爱又很有想象力,还悟出了大道理:万事万物各有其道,有它的优点和奥义,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多娇而美好,人生也是这样,从不同处去观看智慧,才能认识更多元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最合适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从巴西来的乌龟》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没了生命,那还有什么价值。《枯萎的桃花心木》要我们知道,做事情不爱依赖别人,不然就办不成大事。《软枝杨桃》说;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心。《快乐的思想》讲的是每个人都用快乐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篇2
于是,在他与化妆师交谈的过程中,他忍不住问了一个让化妆师较为“难堪”的问题:“化妆不就是涂涂抹抹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没想到化妆师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给他打了一个比方。
“这不就像写文章吗?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语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则光芒四射,吸引读者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读者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化妆师告诉林清玄,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而且这化出来的妆要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流露出这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林清玄听完化妆师的一番话,对他刮目相看。但林清玄还是认为化妆只是在表面做工夫!于是继续和化妆师探讨,当他把他的疑惑和看法告诉化妆师时,化妆师反驳了他的观点。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其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人睡眠充足、经常运动、均衡营养,那么她的肤质就会有很大的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又爱人、活得有尊严,这样的人就算不化妆也不会丑。”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拓展 效性分析
新课程实施至今,拓展文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事实证明,唯有以文本为纲,进行深入解读,方能拓展文本内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拓展过多,导致课堂冗长臃肿;二是拓展无意义,内容肤浅;三是拓展缺少主线,繁琐低效。以上原因,导致文本拓展费时费力,缺少意趣。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契合文本,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文本拓展呢?笔者认为从以下面三方面做起。
一、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悬疑激趣,呼应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能涵盖全文,揭示主题,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恰当的理解和质疑,会使后面的文本解读与拓展紧扣中心,从而使课堂阅读主线明晰,环节紧凑。例如窦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课:师:什么叫读出韵味?我们用课题来体会一下。(板书“怀念” “秋天”)生读这两个词语。师:(在两个词语中间加“的”字)生读这个词组。师: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生: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种景物。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课题。(读略)生:“怀念的秋天”,让我想起秋天的落叶……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出你的韵味。(读得陶醉)生:我的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怀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飘落的黄叶,那从北向南的雁阵……师:好,带着你的体会读吧。(读得舒缓)师:注意,把这两个词语调一下,再读。生:秋天的怀念。师:有什么变化?生:词语位置变了,我觉得秋天的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变成了深深的怀念。生:或者怀念秋天里的给自己留下感慨的一片叶子或者一片花瓣……生:我明白了,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淀成了一种感情就是怀念。师:读出你的理解了,这题目的韵味儿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的韵味。以这样的方式解读题目,不仅让学生理解了题目,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与本文主题一致的教学情境,渲染了一种与作者思绪一致的情怀,“未见其文,先感其情”,这种情绪,这种情境,会引领学生急切去阅读,主动探究,巧妙地完成了从感知题目到阅读课文的过渡。
二、以重点词句为切入点,品味领悟,体会中心
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而能表现中心,揭示主题的词句,往往就在文中,小学生受年龄及理解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提示、引领感悟,对这些重点知识可能一看而过,浅尝辄止,那么思想教育、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的习得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讲读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恰当的品读、感悟、联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下面是支玉恒老师在《一夜的工作中》的教学片段:师:但是当这座房子成了总理的办公地方,现在室内,你看到了什么?(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如此而已。”)师:本来这里应该有沙发、办公桌,但现在——(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师:你说极其简单,但真的简单吗?生:不简单。师:什么不简单?生1:这个人。生2:品质不简单。生3:精神不简单。师:精神不简单!说得多好!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生1:敬佩 。生2:崇高。生3:佩服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不要漏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生齐读句子)师:是啊!总理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但是总理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让我们无限感慨!在本文中,“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一句就是表现崇高品质的重点句子,王老师用了大量时间反复诵读、比较、激发内心体验,从而真正让学生对文本主题有了深刻感悟。
三、以作者和写作背景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升华主题
请看王文丽老师在《百合花开》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师:课文的作者叫林清玄。(出示照片以及文字),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你想象中的林清玄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想象中的林清玄特别年轻、特别帅。 生:我觉得能够写出这么富有哲理的文章的人应该很严肃。 师:那是因为我们读到的林清玄的文字是那么生动,那么富有灵气,富含哲理。但是,林清玄的确已经不年轻了。他成名前也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告诉我们,这百合花不仅仅是开在他自己的心里,还要开在,生:每个人的心上。生:所有人的心上。 在课文内容讲读完后,王老师的一句“你想象中的林清玄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将学生的注意力提了起来,顺此线索下去,作者的人生际遇及思想品格,写作的意图及文章的主旨皆清晰显现,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就有着更现实的人物榜样。文本的中心由此升华,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因此而深刻。
篇4
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十七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三十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林清玄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其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恬淡自然,蕴含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链接中考
《梅香》,2005年重庆市中考试题;《好雪片片》,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随风听笛》,2006年山东淄博市中考试题;《黑暗的剪影》,2008年北京密云中考试题;《生命的化妆》,2008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试题。
大千世界・轻装前行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
林清玄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收藏家来开门了,连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才走进屋内。室内的灯光非常幽暗,等了几秒钟,我才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这时,才赫然看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多到连走路都要小心,侧身才能前进。
到处都是陶瓷器、铜器、锡器,还有好多书画卷轴拥挤地插在大缸里,主人好不容易带我们找到沙发,沙发也是埋在古物堆中,经过一番整理,我们才得以落座。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古董过度拥塞,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我想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太多,一到“太”的程度,就可怕了。
我们都喜欢蝴蝶,可是如果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可怕。
我们都喜欢鸟,但鸟太多,也是会伤人的,希区柯克的名作《鸟》,那恐怖的情景想起来汗毛都要竖起。
正在出神的时候,主人端出来一个盘子,但盘子里装的不是茶水或咖啡,而是一盘玉。因为我的朋友向主人吹嘘我是个行家,虽然我据实地极力否认,主人只当我是谦虚,迫不及待地拿他的收藏要给我“鉴赏”了。
既是如此,我也只好一件一件地鉴赏,并极力地称赞,在说一块茶色玉时,我心里还想:为什么端出来的不是茶水呢?
看完玉石,我们转到主人的卧房看陶器和青铜,我才发现主人的卧室中只有一张床可以容身,其余的从地面到屋顶,都堆得密不透风。
虽然说这些古铜都是价逾千万,堆在一起却感觉不出它的价值。后来又看了几个房间,依然如此,最令我吃惊的是,连厨房和厕所都堆着古董,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开伙了。
古董的主人告诉我,他为什么选择居住在陋巷,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
而他设了那么多的铁门,有各种安全功能,一般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连一眼也不可得。
朋友补充说:“他爱古物成痴,太太、孩子都不能忍受,移民到国外去了。”
古董的主人说:“女人和小孩子懂什么?”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再说,为了占有古董,活着的时候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又何苦?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著,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
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又是价值多少?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是“觉悟”。
(节选自《意林》2009年第16期)
引以为戒
对物过于沉迷,最终会成为它的奴隶,偏离生活的本源,因为“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那位古董收藏家无疑是一个活的反面教材,可惜很多现代人与其相似却浑然不觉。活在生活的“百花丛”中,要想不被物质和欲望的“片叶”粘身,需要理性和智慧的驾驭。
1.文中的古董收藏家在收藏古董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文章第六、七两段系作者的联想,这两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作者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你能说出“那样的生活”的内涵吗?
美文在线・顿悟人生
玫瑰奇迹
林清玄
有一天,突然兴起这样的念头:到台北我曾住过的旧居去看看!于是冒着满天的小雨出去,到了铜山街、罗斯福路、安和路,也去了景美的小巷、木栅的山庄、考试院旁的平房……
虽然我是用一种平常的态度去看,心中也忍不住波动,因为有一些房子换了邻居,有的改建大楼,有的则完全夷为平地了,站在雨中,我想起从前住在那些房子中的人声笑语,如真如幻,如今都流远了。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地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弹指一挥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我们是寄居于时间大海洋边的寄居蟹,踽踽终日,不断寻找着更大、更合适的壳,直到有一天,我们无力再走了,把壳还给世界。一开始就没有壳,到最后也归于空无,这是生命的实景,我与我的肉身只是淡淡地擦身而过。
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每天观望着滚滚红尘,想到这八个字,都使我怅然!
可是,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我们在生命中的偶然擦肩,是因缘中最大的奇迹。世界原来就是这样充满奇迹,一朵玫瑰花自在开在山野,那是奇迹;被剪来在花市里被某一个人挑选,仍是奇迹;然后带着爱意送给另一个人,插在明亮的窗前,仍是奇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一朵玫瑰而言,生死虽是必然,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却有许多美丽的奇迹。
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对当下因缘的注视,都是奇迹。
我在从前常买花的花店买了一朵鹅黄色的玫瑰,沿着敦化南路步行,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微笑致意,就好像送玫瑰给他们一样。
我不可能送玫瑰给每一个人,那么,就让我用最诚挚的心、用微笑致意来代替我的玫瑰吧!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相会也是偶然地擦肩而过,在我们相会的一弹指,我深信那就是生命最大、最美、最珍贵的奇迹!
(选自《学生阅读世界》2009年7、8期合刊)
哲思心语
林清玄的散文,向来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专注。如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这篇文章依然延续着林清玄散文的一贯风格,文字优雅、恬静,却道出了深刻的哲理,阐释了生命的因缘奇迹――“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且读且思
1.文章标题“玫瑰奇迹”中的“奇迹”喻指什么?
2.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这里的“来”和“走”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4.从文章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那些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菩提树・失败新说
失 败
林清玄
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被问到他如何成功地设计出独创一格的服装时,谈到两个颇值深思的问题。
一是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只完成了“部分”,而把一半创造的空间留给穿衣服的人,这样,穿衣服的人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并且使同一件衣服有极大的不同,依这个观念设计出来的服装不容易失败。
二是他选择衣服布料的时候,总是请布厂拿出设计、印染色、纺织失败的布料,他则依照这些被公认为“失败”的布料找到灵感,裁制出最具独创与美感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领导着世界的服装潮流。三宅一生的话给我们许多启示。他无疑是当今日本最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他的个人收入大约五千万美元。因为他,日本服装业得到国际性的尊敬,东京的服饰新潮能与巴黎、纽约、米兰抗衡,成为世界流行的中心。
三宅一生的服饰近年也在台北登陆,是台北关心服装的人所共知的服装大师级人物。他的“失败哲学”颇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生活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有成功的进取心,但是,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里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
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LucioFontan),早年画油画时受到挫折,心情大为恶劣,有一天坐在画布前面竟一笔也画不下去。他生气地拿起一把刀把画布割破。在画布破裂一刹那,犹如电光石火,他马上有了一个灵感:“割破的画布算不算是一种创作呢?”于是他把另外的画布拿来,一一割破,然后公开展览。这一举动竟使他创造了新的艺术观,成为一代大师。
当然,像他们这样在失败中求取成功的人,历史上不可胜数,我们可以把这种失败称之为“打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因为他们被失败的苹果击中,才碰击出成功的火花。
佛经里有一句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或说“烦恼即菩提”,意思不是烦恼等于菩提,而是说有慧心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找到智慧,而且为了治愈更多的烦恼,产生更高的智慧。平顺的人通常不会比愈挫愈奋的人有智慧,真正的强者往往能不惮失败的烦恼。安乐令人沉沦,忧患反而激发生存的力量,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几乎没有人喜欢失败;可惜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是由于他们在人生前半段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唯有在失败中成功,才不只是形式与事业的成功;而是连心灵也成功了。
[注]菩提:古印度语,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9年第8期)
醍醐灌顶
见解的新颖性、论证的逻辑性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因素。上述文章中,林清玄先生从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成功原因说起,引出“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里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这一论题,并援引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的事例和佛经里的话作为事实和道理论据,论证严密,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自己的论点。读罢此文,我们会获得有益的启迪,平添醍醐灌顶之感。
且读且思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方面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方面的因素?
篇5
今天我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林清玄小时候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的人就是他,他非常伤心。它的父亲告诉他: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了昨天。于是,林清玄就下定决心和时间赛跑,所以在以后的日子了,他放学后早早回家,用十天的时间做完暑假作业,
提前学习五年级的知识。在后来的二十年里,他受益无穷,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班里的许多同学不珍惜时间,放学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电视机或电脑前玩游戏而不是写作业。玩游戏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到课
堂上睡觉。我真想和他说:“浪费自己的时候等于慢性自杀。”想想我自己,也有不珍惜时间的时候:周五晚上不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平时起床很
早,周六日醒了却依然躺着床上懒得起……
想到这里,我非常惭愧,也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作者:汪旭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300字
读完《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文章的作者在外祖母去世后特别的忧伤和哀痛,我能体会到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小作者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跑着,跑得雷在草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爸爸安慰他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走到生命的终点都不会回来了。”我体会到爸爸在安慰作者的时候是真诚的,充满爱的。我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残酷和可怕。每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太阳一寸一寸的落下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去了。虽然明天有新的太阳但是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篇6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生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秧苗”“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到桃花心木的不一般的生长历程以及种树人的种树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桃花心木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树有什么感受。
接着出示桃花心木的简介文字: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羽状复叶,小叶4~6对。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造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师小结:是啊,桃花心木广泛用于高级家具、钢琴、小提琴制作等,曾经还用来制作军舰,是当年英国皇室的御用家具木材,是多米尼亚共和国的国树。它可是有名的“贵族树”。
2.介绍作者林清玄。
你了解本文的作者林清玄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过渡:是的,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课题是“桃花心木”,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描写植物的文章,猜想一下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旁做上记号。
2.释疑。
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小结并板书:树 种树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秧苗 枯萎 锻炼 依赖
规律 偶尔 懒人 优雅
勃勃生机 从从容容 莫名其妙
(2)你有什么词句不理解?
理解词语,要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相机让学生用词语“从从容容”来说话。
(3)你能用上面的几个词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4.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读课文重点段落。
(1)课文描写桃花心木外形的句子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桃花心木长成参天大树的句子,感受桃花心木的挺拔、高大、富有生命力。
再引导读出描写树苗和种树人种树像插秧的句子,引导质疑:这样的树,应该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培育的。但种树人是怎么做的呢?
(相机学习生字:秧。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并且引导学生从字的内涵上记住并理解:左边“禾”字旁,表示禾苗,右边“央”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指导读描写种树人的句子。
(指名读、分角色对话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
5.快速浏览课文,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走进课文,初步触摸课文内涵
1.默读课文,你觉得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讨论,读读文字,多媒体课件出示种树人图片,你觉得这个种树人怎么样?他为什么这样做?
2.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是怎么想的呢?
3.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而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那以前种树的人不常来,而树苗为什么会枯萎呢?
四、学习生字
1.观察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提示“锻”“雅”这两个字的结构,提醒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认真抄写这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它树形优美,高大笔直。我们还走近了一位独特的种树人,跟着作者从中知道了一个人生道理。下节课我们将跟着作者,一起走近种树人,去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
【作业设计】
课后到家周围看一看都有哪些树,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并查一查,它们的种植和生长有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板书】
桃花心木
树苗 仅及膝盖
――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篇7
1、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2、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作家"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其实,每个人如每一朵花儿一样都散发着芬芳。有的人像浓郁的玫瑰,用一种火焰般的赤诚烤着我们泥土色的生活;有的人如淡雅的丁香,丝绸一样柔软的香气,在不经意的流连中才缠绕你的颈项;还有人像无花果一样,无需显露花开的明艳就默默结下了一枚香美的果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的往往多是不足,很少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但对每个人我们都应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挑剔,做到从细小的事情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发现平时很难发现的“闪光点”,或见贤思齐,或促其进步。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几家羊肉店的老板。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但有的人总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到自己啥都比别人强,而不会欣赏别人,很少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且,如果别人一旦在个别问题上稍稍冒犯了自己,就会心存芥蒂,耿耿于怀,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别人想得很坏。这不仅不利于同志之间的团结,更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篇9
自从我学了《和时间赛跑》的文章后,我受益无穷。
文中叙述了外婆的去世,让小林清玄感到很悲伤,爸爸的话,让小林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于是,他走出悲伤决定和时间赛跑。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晚上的作业虽然很少,但我却常常做到十点。就是因为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让时间白白地溜掉了,我也知道时光不可倒流,过去的已过去,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就像书中的“外婆”一样,她再也不能复活了,使我意识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特别是书中的那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让我深深感悟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一起跟时间赛跑吧!相信我们也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篇10
2、川端康成《初秋四景》: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光泽中出来的。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肽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3、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4、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秋日薄暮,用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5、冯骥才《秋天的音乐》: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6、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