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传说范文

时间:2023-03-24 03: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夕节的传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七夕节的传说

篇1

七夕节的习俗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篇2

七夕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间的情人节,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影响着一代代的情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知关于七夕的寓意你们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七夕节有什么寓意_七夕节的风俗,欢迎参阅。

2021七夕节有什么寓意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

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的风俗七夕节的风俗: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七夕节的风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风俗: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七夕节的风俗: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相传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七夕节的风俗: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的风俗: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篇3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1】今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今天是“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传说站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呢!今天他们第一天见面,一定会哭的。

我等啊等啊,睡觉的时候果然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织女在哭呢!他们哭得时间那么长,声音那么大。他们一年才能见一面,真令人难忘啊!假如我和妈妈一年不见,突然有一天见面了,那是多么开心、激动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妈妈看的《天仙配》,《天仙配》里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织女,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天神让蛇将去人间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后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用金簪划了一条线,这就是银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十五见一面,这就是七夕的来源,不过七月十五就把他们分开了,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办不完的事。

我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分开。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2】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七夕节就快来到了,明天就是七夕节了。妈妈说:“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我说:“我当然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啦!七夕节又名牛郎织女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妈妈笑着说:“你这小家伙脑子里装的知识还真不少呢!那你知道吗: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我当然知道了,这不用说我就知道,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呢?”

妈妈说:“你还真是个小调皮!”

对啦,忘啦说正事啦,我这次发表文章是为了提醒大家:七夕节到啦,请大家不要忘记这重要的日子哦!我听说:只要坐在那葡萄架下面,就能看见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呢!怎么样,你们要不要看看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呀?想看就坐在葡萄架下面吧!

七夕节的作文300字篇【3】七夕节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在看星星。正好是七夕节,妈妈给我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经常虐待他,甚至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

篇4

山东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广西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节吃什么?

篇5

关键词:七夕节 文化遗产 活化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如春节、元宵节、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产物,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模塑过程。传统节日是传统民间文化生命力的集中展示,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与传承,更是民族文化情感的凝聚与价值观念的体现与强化。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正在大量、迅速地流失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遗产正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的精神基础。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人文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与凭借。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给节日的定义是:“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1]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农业社会阶段,传统节日都被打上了深刻的农业社会的烙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以阴历计算,亦被称为,岁时节日-,源于古代历法纪年和季节气候的计算排列。”[2]七夕节以其独特的浪漫色彩在世界民族节日画卷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七夕节的起源与牛郎织女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牛郎织女故事的发展完善对七夕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七夕节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其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体看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乞巧、乞愿、乞子三大类。七夕节又名“乞巧节”,顾名思义,“乞巧”便成为七夕节最为传统也最为重要的习俗。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都有着浓厚的农耕社会经济的特点。

然而,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农业社会时期的岁时节日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要与情感需要。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日渐失去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往对吃饺子、穿新衣、乞求心灵手巧等等节日的期待已经无法带给现代人以足够的兴奋和刺激,传统社会节日中升腾起来的幸福感也变得越来越遥远。其次,传统的岁时节日因其自身在人性化、娱乐性、公共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加上西方节日的冲击,许多传统节日都无法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时至今日,有很多年轻人对七夕节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七夕节的习俗亦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喜爱。为了保护传统节日,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地位,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作用,我们需要付出一系列的努力来传承与发展七夕节、“活化”传统、“活化”附着其中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挖掘七夕节日内涵, 改造传统节日以适应时代需要

七夕文化是一种确认女性社会性别的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成分,如它具有维护家庭稳定、宣泄女性情感的功能,同时也弘扬了恒久的爱情主题。一些民俗学家如汪玢玲、贺学君等就干脆称它为中国的情人节。为了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针对七夕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我们需要对其永恒、人性化的爱情主题进行弘扬。这不仅契合了牛郎织女传说的本源,也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是对西方“快餐”爱情的一种反驳。我们要弘扬牛郎女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要充分体现对家庭团结稳定的维护。在每年的七夕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夫妻之间、年轻人之间的感情。比如:可以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为主题举办活动,让年轻的夫妻来体会一下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形,在浪漫的情境中增加二人的感情;同时,也可以以“七夕相会”为主题,举办相亲类的活动,让未婚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同龄人,增加彼此的了解,更进一步的能够牵手走到一起。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也能够让人们对七夕节的来历、牛郎织女的故事的情节框架有大致的了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收获了感情又促进了传统节日的传承。

2、对繁琐的乞巧形式要进行改造,增强其适应性与娱乐性。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形式的七夕节习俗。总体看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乞巧、乞愿、乞子三大类。七夕节又名“乞巧节”,顾名思义,“乞巧”便成为七夕节最为传统也最为重要的习俗。“七夕”传统活动大都是在乡村进行的,如祈祷祭拜、穿针引线,这些都难以适应城市男女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因而要适当地对乞巧的形式进行改造,使之简洁而不失趣。同时,“从民俗学的角度,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许多年轻人便觉得厌烦与累赘,像是一种负担,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体会、感觉这传统节日;”[3]中国传统的节日很多非常注重人际交往、伦理教化,而且多是在家庭、家族范围内进行的私人领域内的活动。相对而言,轻松浪漫的娱乐活动、在公共场所举行的大型庆贺活动就比较少。七夕节,我们可以开发一些轻松浪漫的娱乐与情感表达方式,开发大型的娱乐活动与一些有趣浪漫的节日产品。如七夕这一天在大型娱乐活动中,男女双方可以对歌、跳舞,可以互赠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礼物,如女送男情人结或荷包等,情人结代表有情人之间永结连理、永结同心,荷包则是古代女子送给男子的定情信物;男子则可以送给女子百合花,代表爱情长久,百年好合。

从以上看,只有对七夕节有了准确的定位,对其表现的主题有了充分的把握,并且有了明确的节日载体,七夕节的传承才会稳步推进,其它传统节日的传承也应该是这样。

(二)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大力传播七夕节文化

自现代社会转型以来,中国的传统节日面临这越来越大的挑战,其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至于有的学者提出“保卫春节”的口号。此前后,不少民俗学者如贺学君、乌丙安、陶立、刘魁立、叶兆麟等纷纷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传统民俗节日如春节、七夕节、清明节等的保护与传承谈了自己的看法。传统节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学大家、南师大教授常国武先生提出:“传统的民族节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节’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这说明我们对自己传统的节日保护得不够,宣传得不够,尤其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得不够。特别是在未成年人中几乎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就很难激发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功能,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途径加大节日文化的传播。因为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在当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传媒手段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合理正确的引导民众自觉的爱护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

1、影视媒介。即将民间的传说、风俗文化,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影视作品来表现传统文化,宣扬传统节日,这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带动力。近些年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些影视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宣扬了传统文化、民间传说的文化内涵。具体到七夕节来说,即是通过大量的考证和搜集资料,拍摄高质量、高水准的影视作品或者人文记录片来反映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导民众加深对七夕节的了解。

2、网络媒介。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它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样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来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以生动的影像、图片等形式展现我们的传统节日;可以开发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游戏,比如说《三国》、《倩女幽魂》等等,但在游戏开发、运行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加强监督和引导,不能单纯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篡改传统文化,要做好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3、广告媒介。在当下,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适当的舆论宣传和引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弘扬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要适当发挥好广告传媒的作用,尤其是传统节日、习俗的起源地。发挥好了广告传媒的作用,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可以带动人们去增加对民间文化、民间习俗的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就七夕节而言,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可以大力的加强宣传,着力建设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知识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当下,我国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社会的不够重视等。针对这些原因,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场所。在平常的学校教学中,要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课,只有学校重视了才会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与弘扬,也能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产生系统、科学的认识。

2、发挥家长的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样,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家长要充分发挥好其作用。家长可以在子女放假期间,带子女去参加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可以带子女到七夕节及其它节日的发源地进行旅游、参观。这样,不仅会增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让子女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3、加强社会的重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群体的重视程度。比如说,要适当的进行教材改革,在选取中小学生的教材时,要适当的选取一部分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要选取一些能够反映中国节日习俗的篇目,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增宽教材体系。

(四)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

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借鉴。要借鉴西方文化建设的经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元素。在加强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

1、坚持“引进来”,即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要以开放的胸襟接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近些年来,西方的一些节日在传入中国后,受到了民众的喜爱,比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这些节日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社会的稳定。

2、坚持“走出去”,即是说积极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分享中国的节日习俗。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汉学热”,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这有力地加强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向世界的推广。同时,中国的京剧、武术、杂技、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异国游客的青睐。

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应该采取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策略,既要充分彰显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要虚心学习西方的文化因素,共同分享人类的文化成果。在西方圣诞节、情人节走向中国的时候,我们也要力争把中国的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推向世界。

(五)政府立法的介入,提高民众节日文化意识

民俗节日文化本是民间传承的传统文化,和官方是一个相对的范畴,但在现代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俗节日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上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有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呼吁把清明、中秋、七夕、端午等民俗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节日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且被民众广泛认可,政府立法确定其为法定节日,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政府立法的介入是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保护的最后一步也是迫不得已的措施,,我们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要唤醒民众的节日文化意识。

另外,我们可以采取官方民间合作的方式,合理提取商业价值.传统节日的商业化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缺乏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合理监管,传统节日就会沦为商家促销的工具。对七夕来说,乞巧工具与仪式展演、相亲派对、手工制品、甚至是应节食品巧果, 都是值得合理开发的商业元素。我们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应当将七夕文化元素附着于商品或商业形象之上,向顾客宣传七夕文化,在顾客买到一份精美的过节用品时,也能买到知识。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必然离不开节日消费,我们只有将节日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结合,让节日在消费中实现节日与消费的双赢,这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在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提高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增进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节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使中华民族更好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节日的保护及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所有中华儿女为之作出努力。

注释: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篇6

思念化作星座,

我们的爱,就像恒星,永远散发光和热。

在中国,七夕,是一段凄美爱情的代名词。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遇晴日,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说在每年的这一天,牛郎和织女,都会借着喜鹊搭桥在银河上相会。好奇的人们躲在瓜果架下,还能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往往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女孩们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的姻缘巧配。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有些地方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有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中国的七夕节,以其传统朴素的习俗,携带着浪漫诗意的爱情传说,漂洋过海,也在异域生根发芽。

在韩国,情侣们会把韩式糕饼等传统食品送给对方做“七夕节礼物”;在美国,受到当地华人的影响,很多美国人会在这一日向心爱的情人赠送鲜花,并在傍晚的时候,与情人相约,坐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窃窃私语,互诉衷情;而在日本,七夕情人节是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纯真的少女在水边架起的高台上向神奉献织布风俗,据说七夕情人节是日本将中国的风俗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来的,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的像织女一样好。七夕情人节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七夕是极具中国传统的节日。

据天文专家介绍,牛郎与织女是民间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的中文名为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它们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一颗亮星,由于这两颗恒星肉眼清晰可见,又容易辨别,所以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曾以织女星为航海的导航标志之一。

根据19世纪以来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星距我们有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织女星距离我们26光年。两星之间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牛郎的声音。因此他们每年的“七七相会”,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传说中为何要将“七月初七”这一天算做牛郎织女的相会日?

原来,古人认为“七”是吉利数字,有圆满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银河的时候,月亮的光辉也恰好能照在银河上,更便于人们观星。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会看到银河里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个月亮的余晖洒向银河便成了人们想像的“鹊桥”。

七夕之夜,抬头仰望夜空,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无言相望,颇有诗情画意。

凄婉的牛郎织女故事,在人们眼里,是唯美的爱情真谛,对比西方的情人节,七夕有成为“中国情人节”的趋势。

不过民俗专家表示,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

这样说来,七夕应是爱情的纪念日,有别于西方情人节。我们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那一天,情侣们互相交换象征爱情的礼物――玫瑰和巧克力,是一年中最浪漫的日子。而中国的七夕,因一则美丽的爱情传说而让人对其充满无限遐想,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挚心愿。

七夕,情人节也好,爱情节也罢,在这一天,善良的人们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相爱人,白头偕老。

Qixi Festival

As any Chinese grandmother will tell you, the ancient celebration of true love dates back centuries to when Zhinu (the Weaving Girl) fell in love with a young farmer named Niulang. Sadly, there was a classic complication―our heroine was the granddaughter of the Lady Queen Mother!

Even though the law strictly forbids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tals and immortals, the rebellious young couple fall in love and eventually marry anyway―when the unthinkable happens. Upon the discovery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e Lady Queen Mother forces Zhinu to return to heaven, never to see Niulang again.

Steadfast and true, Niulang refuses to give up. He flies to Zhinu's side (with the help of a magic ox) only to have the Lady Queen Mother step in once again. She uses a hairpin to draw the Milky Way across the sky to separate the couple forever.

And there Zhinu and Niulang remain, separated for 364 days of the year―except for Chinese Lovers’ Day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when the Lady Queen Mother takes pity on them by sending a flock of magpie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overs and reunite them.

篇7

台湾人习惯称织女为“七星娘”、“七娘妈”,用花、粉、香、果、酒、肉、鸭蛋七枚,干饭七碗奉祭。读书人以这一天为“魁星会”,大都在学校里备酒聚饮,求得吉利。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所著《闽南人》中记叙,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像北方人赶庙会似的,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和牲礼。这一天,台湾民间还习惯举行“成人礼”,当子女长到16岁时,父母就会在七夕节这天领着他们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答谢“七娘妈”护佑孩子安度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台湾人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前,都是由“七娘妈”照护大的。“七娘妈”俨然是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供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长命锁串上红包绒线,挂在颈上,一直到16岁那年的七夕节解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而宴请亲友。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七夕节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为的是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相传,七月七日为魁星诞。清代台湾风俗,妇女忙于拜“七娘妈”,而男子则忙于祭魁星,魁星是道教中掌管文运之神,即文昌帝君。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清代郑大枢《台湾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当今台湾一些地方政府还举办“七夕16岁艺术节”,让身处现代文明下的台湾人,度过一个如同古人一般浪漫、唯美、有意境的七夕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文人林杰写的《乞巧》风情诗。七夕乞巧反映了劳动人民向勤劳手巧的织女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但在闽南和台湾,乞巧活动并不很盛行,这是为何?据《台湾风物志》记载,台湾七夕节并不重视“乞巧”这一节俗。原来,台湾和闽南不产棉,妇女少问女红事。而七夕节前后正是夏收夏种,农事最忙的时候,没有工夫去乞巧。闽南和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却很看重保健食俗,这在其他地区是极其少见的。每年临近七夕时,多数人家习惯购买中药“使君子”和石榴。到了七夕节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一家老少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说来有趣,七夕节的晚餐许多家庭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

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同胞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央视曾经热播电视连续剧《神医大道公》主人公)。相传,宋代景元年夏令,吴看到家乡闽南许多贫困百姓面黄肌瘦,知是患了虫疾之故,便劝说民众在七夕节食用使君子和石榴。使君子入脾胃经,杀虫、消积,而石榴也是驱虫消积良果,七夕期间正是石榴旺产季节,民众遵照吴的吩咐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了虫疾。据清代《龙溪县志》中载,唐代以前,福建漳州人多嚼食槟榔,因为槟榔是一种预防虫疾的中药材,主治绦虫、蛔虫、姜滴虫及食滞腹满等症,在古代缺医少药的“瘴疠之地”,自然受到应用。但口嚼槟榔染得满嘴紫黑色,且其味苦涩,这种习惯慢慢消失。自从吴介绍吃使君子和石榴后,人们便在七夕节这天煮使君子熬肉汤吃,晚饭后食用石榴。这种有益的节俗后来相沿成俗,并随着漳州移民去台湾而沿袭至今。吴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上自皇家,下至贫民,都尊崇他为医神。宋代乾道年间,皇帝封他为“忠显侯”、“大道真人”。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又追封吴为“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在台湾,祭祀保生大帝的庙宇竟多达162座,可见为民救死扶伤、排忧解难的好人,人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的。

在台湾和闽南民间,关于七夕的传说:一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与董永“百日缘”的故事,但后来人们把这两个传说混为一谈,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并尊称为“七娘妈”,并且把七月初七这天界定为七娘妈的诞辰,每年这一天民间要举行祈祥活动。传说天帝原来的旨意是允许织女每七日与牛郎相会一次,但喜鹊“报错喜”,错传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个不能原谅的过失。因此,过去人们在七夕这天清早把胭脂花粉用红绳子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让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传说牛郎会织女,喜鹊会纷纷飞至大河上,为之搭桥,名曰“鹊桥”。人们说,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就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踩踏所致。台湾和闽南人传言,七夕这天晚上如果下小雨,人们则谓这是牛郎和织女于分手之际,彼此依恋不舍,告别时流下的泪滴。有关七夕的民间传说极富人情味,牛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每年须至七夕时才得以一会,是个悲喜交集的日子,台湾和闽南人却把它演化为织女的诞辰,并举行相应的祈祥活动,这就大大地冲淡了“七夕”节原来所具有的悲伤气氛。当地人还把原为天帝孙女的织女的辈份提升一级,说成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台湾和闽南有一句谚语说:“父母疼尾仔。”这就缩短了天帝与织女之间的感情距离,而天帝为使女儿不因婚后而荒废生产,原意让她每七日与牛郎相会一次,尚不致于太绝情。喜鹊虽有报错喜的过失,但它那种将功补过,任劳任怨的精神,也确实令人感动。这些故事情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两岸民俗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庸”的儒家伦理思想。

在台湾和闽南,每年七夕的中午,人们习惯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炷,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桥七乘。热情好客的台湾人和闽南人,把七娘妈的六位姐姐也全部请来了,供品以“七”为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数的思维模式有关,即“数七”为阳数之一,是吉祥之数。台湾和闽南人将“七”视为蒸蒸日上,奋发向上的吉利数字。如:“七上八下”、“七成八败”、“有七无八”等。

台湾人和闽南人还把七娘妈奉为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女神,因此在“七夕”还表现出一种关心下一代的氛围。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这天胸前要挂“天官锁”,到虚岁16岁解除契约时才收藏起来纪念,这个风俗也叫“洗契”,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七夕是个最能撩拨情缘思绪的节日。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闽南东山岛,年年七夕,离人写下不少充满悲与欢、情与恨的七夕诗。去台人员蔡波先生的《离乡人》写道:“离乡人愁难归根,愁难归根自伤神。自伤神黯然无奈,黯然无奈离乡人。”到了台海涌动祥和的暖流时,两岸离人方有阔别半世纪后的拥抱,闽南艺术家黄静谷有感而发,写下一首时代气息浓烈的七夕诗,抒发了人间牛郎织女跨越天河般的台湾海峡的欣喜之情:“银河七夕情星恋,海峡放行离人欢……”

传统的七夕节俗文化是一种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同风同俗同方言的台湾和闽南,自古至今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得有情有味,多彩多姿,这是两岸血缘亲、俗缘深的节俗见证。

Chinese Valentine’s Day in July

By Lin Changhua

Though the big day celebrations for young people in love across China are now called Chinese Valentine’s Day by some people, it is more conventionally called Double Seven Day, for it falls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Though the festival has other names as different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elements, it is all based on the same folk legend that dates back to immemorial time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folklore, the weaving maid, a fairy from the heaven, comes to a village and gets married with the cowherd. The angry queen mother separates the couple by creating the Milk Way but allows the two to meet once a year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n that day, all the magpies in the world fly into the sky to form a bridge across the Milk Way so that the two can meet.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and Taiwan Province across the straits, the day is celebrated in various ways. In Taiwan, it is celebrated largely as Valentine’s Day and Daughters Day. On the day the Zhaoming Temple in Taipei and Lovers’ Temple in Danshui receive the largest groups of visiting young people in love. They make pledges of eternal love in front of gods. Those who haven’t found the other half will report thei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such as birth data, address, name so that matchmakers in heaven know how to make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Some people come to the temples to exchange marriage rings as witnessed by divine matchmakers.

The weaving maid is considered a versatile goddess in Taiwan. On the day, sacrifices are offered to the goddess. Young scholars offer wine to the goddess for blessing their future academic tests. The goddess is also considered the guardian of all the young children. In old times, a lot of men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went overseas for opportunities. Their women placed hopes in children and they saw the need for a patron god to protect and bless their children. The tradition formed and is observed even today. On the day, people go to the temple and pray to the goddess. In Taiwan, on their first July Seventh Festival, babies will attend a ceremony designed to put them officially in the care and blessing of the goddess. They will b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ddess until they enter the 16th year of their lives.

16-year-olds and their parents go to the temple and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goddess in gratitude for the protection all these years.

篇8

关于优秀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青年男女最为重视的日子。社区举办这次七夕节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主要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和谐社区、家庭幸福的生活环境,并且树立广大青年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社区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围绕“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 社区成员在支部书记带领下,组织了部分青年男女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内容有:诗朗诵、情歌对唱、观看古代七夕爱情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

  二、大力宣传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传承中华情爱文明,讴歌纯洁爱情、诠释爱情续写 、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三、通过本次活动,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底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广大青年认识了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社区青年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该做什么?希望能再下次的活动中,社区广大青年在各领域能作出更加重要贡献。

关于优秀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按新都文明办[20**]37号文件的部署,北管委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节日氛围

  为更好的开展此次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管委会制作了七夕节日宣传栏,对节日的来历和民俗传统进行宣传,受到机关全体人员和群众的好评。管委会还收集整理了一批关于七夕的优美故事和传说,编辑成电子书,上传至互联网供人们免费下载和阅读,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进一步使人们关注这一传统节日,为整个社会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举办七夕爱情讲座,体现真情关爱

  在七夕节前夕,管委会举办了“七夕爱情讲座”,讲座从“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向参加主题活动的人员宣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了解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崇尚忠贞爱情与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大家还围绕七夕佳节颂扬忠贞爱情,家庭幸福的主题,诵读爱情诗歌,激发人们对真情的追求,对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传播传统文化,共创文明社会

  北管委借此节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之风,广泛宣传互助友爱,共建文明社会,让文明之风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大家在工作中,都更注意职业文明礼仪,以文明的语言、文明的仪态为来访企业和群众服务。同时,以七夕体现家庭美满追求之意义为抓手,积极倡导文明进家庭,追求家庭和睦美满,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群众告别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此次主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营造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为树立人们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出了贡献。

关于优秀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在这个美丽盛夏,又迎来了浪漫的七夕节。为了感谢新老客户对xx支行的支持与认可,我们利用传统七夕节在厅堂里开展了“美丽仲夏、与您共度浪漫七夕”主题厅堂营销活动。

  为了能让更多的新老客户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前期在网点经理的组织和安排下我们提前跟新老客户统一发送了邀约来行的节日祝福短信。

  为给客户一份浪漫甜蜜幸福的温馨感,一大早,我们将早已精心准备好的七夕节祝福写在了前台最显眼的电子显示屏上并给前来办业务的客户送上节日的祝福语,并且也提前准备了精致可爱的小礼品。随着一份份精美礼品在我们与客户之间传递,整个大厅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和幸福的味道,看到客户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之情,营业厅里的每位员工也觉得很快乐和甜蜜!

篇9

描写七夕节的诗歌范文1一

仅仅是这一夜

我的眼睛不眠

只为看着夜

睡着的星辰

本来是写给自己

却错落在回眸一瞬

不小心

刻画上了你的眼睛

本想关闭

窗外的星星

只为了月亮更美

如果需要

我拿起自己的笔

所有的美

是否都那样凄美

就像今夜

人间所有美好的愿望

其实是在演绎

一个上天的别离

我捂着你的气息

把夜晚关上

在这个夜里

不再看窗外的风景

描写七夕节的诗歌范文2月光流泻

滋润秋天的细节

空气变得晶莹剔透

这个时候

我与妻牵手

一起看星星

那里是牛郎织女的家园

鹊桥已搭起

等待千年的爱恋

传说一直让人心动

爱情,正经历

现实的考验

一阵清风吹来

遥醒了银河的传说

描写七夕节的诗歌范文3我爱我影壁前的小白菜啊,

在小雨里绿汪汪,

立秋那天,

它们被你栽成一行行。

我爱我东厢墙上的牵牛花呀,

高高爬上了房,

花儿一朵朵,

都是你吹着小号叫我起床。

我爱我院子晾衣绳上那些衣裳啊,

滴着水珠轻荡,

你把它们搓了又洗,

让太阳为它们薰香。

我只有半亩地,

一头牛,

篇10

七夕节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情人节游戏1、持久“热”力赛

每对情侣面对面,手拉手,单腿站立,2分钟时间内每对情侣听主持人口令做规定动作,即从站立到蹲下,再从蹲下到站立为一套标准动作,做完一套得5分,表演过程中,每对情侣任何一人不得双脚同时着地,若犯规此套动作不得分,可继续接着做,在规定时间内得分最多者获胜。

2、啤酒“凉”身赛

每对情侣每人各持一根吸管,共同吸食同一杯中啤酒,不能泼洒,不可剩余,一分钟时间内吸取啤酒最多者获胜,喝完一杯得分,喝完半杯者得分,低于半杯者不得分。

3、情人叙佳话

活动现场背景板或顶部悬挂汽球若干个(视现场参赛人数而定),每个汽球内放置小纸条一个,纸条上写有对每对情侣在台上表演时的具体要求,顺利完成者得分。

七夕情人节伤感签名1、七夕 ,依旧在家抱着电脑喝七喜,心里泛着一丝悲伤。

2、七夕,就是一群人的寂寞。

3、七夕,你们慢慢过吧,我一个人过的也很好。

4、七夕,是情人节。单身只有隐身!

5、七夕,一个人过嘛、不孤单、不寂寞、不会掉眼泪。

6、七夕,已没有那种气息,咬自己一口,只有我知道疼。

7、七夕,只是牛郎与织女的节日,与俄们这些凡人无关。

8、七夕过后,咱会过的一样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