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7: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管理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管理安全论文

篇1

目前,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的两大拦路虎就是网络设备破坏性活动和网络数据安全威胁,笔者认为,主要危害网络安全的威胁有:(1)目前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是影响最深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用户的信息安全。(2)我国计算机主要也受病毒以及网络蠕虫侵害较深,这些病毒等在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以及网络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黑客的大量存在也是造成校园网威胁的主要因素,由于校园网使用者众多,部分人利用网络协议、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以及管理上的疏忽非法访问资源、删改数据、破坏系统,很多黑客将目标转向高校的服务器和网站,通过恶意攻击和入侵,以达到获取资料的目的。(4)校园网内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由于校园网只是对学生收取较低的费用,所以会出现校园网用户大肆下载视频和大体积软件的情况,大大的占用了带宽,从而导致网络响应缓慢甚至卡机。(5)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占用校园网带宽,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有人利用校园网内无人管理的服务器作为中转,使用他人邮件地址发送信息,损害他人权益。还可以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6)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了相当高的网络管理技术,甚至超乎管理人员的想象。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对校园网服务器进行攻击。这一现象往往被忽视。很多校园网起初都是局域网,随后发展成为多出口的校园网,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意识上的不重视、资金方面的短缺、安全维护方法不正确等因素,使得校园网在安全方面缺少相应的措施,有的高校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使用一个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有的高校甚至直接面对互联网,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最后结果往往是使校园网络很容易遭受病毒的感染,网络系统不够稳定,经常受到一些黑客们的袭击,这些问题在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都是无法避免的。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病毒、黑客、拒绝服务攻击等问题都造成网络运行不正常,给网络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打击,这既影响了日常生活,也给计算机带来了损害,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网络的稳定及校园网的环境安全,保证校园网不被病毒感染,能够有效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2校园网风险分析

2.1物理安全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网络系统的安全基础,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环境安全、介质安全和设备安全。它校园网包括的设备较多,涉及范围很广,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全方位监控。对于高校来讲,物理安全的风险损毁整个网络平台以及系统内部的数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诸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会破坏通信线路、局域网以及远程网等,致使整个校园无法正常营运,严重时能毁灭整个信息系统;(2)电源故障等致使工作中的设备突然断电,使得操作系统突然丧失工作电源,数据库部分信息丢失;(3)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数据意外泄漏;(4)设备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导致信息被窃取;(5)报警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这可能造成实际情况下的事故。

2.2网络安全分析

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基本上都是基于TCP/IP协议下的网络,TCP/IP协议的设计初衷并非是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这方面会存在很大不足,整个计算机的网络层隐藏着诸多安全威胁。(1)利用明文传输时的安全风险当数据在以太网进行传输时,一个子网下属的每个网络设备都会收到这个数据包,所以传输数据很容易被在线窃听。最为危险的是TCP/IP协议在线传输数据时用的都是明文的方式,尤其是通过FTP、Telnet以及电子邮件时,用户的口令以及账号都没有进行加密,网络攻击者很容易从截取的数据包中获得用户的私人账号以及口令,以此得到非法访问的目的。如果攻击者获得用户的关键账号以及电子口令,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2)利用IP地址行骗TCP/IP协议将IP地址作为识别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然而网络节点的IP地址是动态不固定的,是一种公共数据,所以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网络节点的IP地址来伪造成某个安全可信的节点IP地址。利用IP地址欺骗的事件在校园网中经常发生,对整个校园网络的正常通信秩序构成严重的威胁。(3)TCP同步网络轰炸TCP是一个面向连接较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通信双方之间必须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才能建立好一条连接,即SNY、SNY+ACK以及A/X三种协议数据包。如果一个不存在的源地址发送SNY数据包,服务器将无法发送SYN+ACK数据包到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地址,最终只能超时等待,这将造成系统资源长时间的浪费,如果网络攻击者长时间的发送此类数据包,那么服务器资源将被耗尽,最终死机。

2.3系统层安全分析

目前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Linux还是商业用的Unix操作系统,其自身都会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而且软件源代码的开发规模较大,系统往往会有一定的安全漏洞,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网用户大多数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们的安全漏洞隐患令人堪忧。加上校园用户的安全意识普遍不足,且技术防御水平不高,系统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主要有如下表现:(1)配置不妥系统的安全防御程度和整个系统的配置关系密切,若用户没有采用合适的配置,那么将给整个操作系统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用户没有设置相应的口令或者设置的口令强度不够,关键重要文件设置权限过于宽松,经常性的有意无意的将重要信息的目录实现共享,暴露在网络上,都不太妥当。(2)系统服务设置不合理操作系统对外界提供一定的网络服务,比如RPC服务、Daemon进程等等,这些为攻击者入侵者提供了有效的系统潜入信息,入侵者能够通过这些服务存在的漏洞获得超级用户的实际控制权,进而进一步实现入侵盗取目的。(3)病毒和恶意程序代码若用户在联网的情况下未及时安装系统操作补丁、杀毒软件或者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很容易遭到外界病毒的威胁和入侵。而且用户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从网络上下载到带有恶意代码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和用户资料受到侵害。目前最为严重的病毒是木马病毒,采取的是ARP欺骗攻击。具体表现为用户的计算机无法通过网关,打不开网页。若校园网段中有一台电脑感染ARP病毒,那么这台机器便会通过全网段发送大量的ARP欺骗数据包,导致网络通信道路拥堵,使得同网的其他用户网速越来越慢,上网不稳定,甚至会频频掉线。

2.4应用层面安全分析

大多数高校内部网络都设有提供公众信息服务的服务器,比如WWW服务、E-mail服务以及FTP服务、数据库服务等。跟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差不多的是,这些服务也存在相应的漏洞,使用不当会给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1)WWW服务交流研讨WWW服务作为广大高校的重要宣传窗口,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若www服务器出现安全漏洞,带来的危害可能有:高校页面被非法篡改,www服务器被DoS攻击而无法正常运行。(2)E-mail服务电子邮件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便宜的通信服务,若E-mail服务器存在一定的漏洞,那么攻击者便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控制E-mail服务器,用户很可能受到骚扰,这将给E-mail服务器用户带来诸多烦恼。(3)FTP服务FTP服务器在传输文件时,如果采用了某种匿名的FTP服务便不再需要口令。要想确保匿名的FTP服务器安全,便要求管理员拥有较高的系统管理水平,系统管理员如果错误的设置权限,就会被黑客利用破坏整个服务器系统。如果FTP服务器的应用软件存在漏洞,那么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4)数据库服务无论是校园网管中心、教学单位或者办公单位的网络,都配备有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若这些数据库服务器隐藏安全漏洞,比如空口令等,攻击者便可以抓住这一点抓住这些漏洞控制整个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用户的私密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数据泄露。

3校园网风险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的关键就是网络管理。不同厂商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都已经加入自己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面已经高度依赖网络,网络的畅通、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安全对网络系统应用和性能的影响日趋重要,使得网络安全管理逐渐成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呈现出从通常网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趋势。高校校园网的安全是一个需要全方位防范的系统工程。要采取主动的防范方式才能获得网络安全的主动权,使网络避免受到破坏与攻击。因此,要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分析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这就要求校园网具有网络扫描、系统扫描、数据库扫描、实时入侵监控和系统安全决策等功能。(1)安全防护安全防护用来有效进行介入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校园网自身的抵抗能力,重点处理网络中的病毒与攻击。主要技术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通信加密、主机安全、防病毒、补丁管理、备份与容灾,也包括网络边界上的防护(防火墙、防拒绝服务攻击、流量控制、防垃圾邮件等)以及不同安全域的隔离等。(2)安全审计安全审计主要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记录校园网内网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通过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也可以对潜在攻击者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主要包括:网络行为审计、运维管理审计、数据库审计、业务合规性审计等。

4总结

篇2

论文(设计)题目:中学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初探---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为例

1、选题来源及意义

1.1选题来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校园一卡通服务、办公自动化应用(OA)、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电子邮件服务、校校通服务、网上学习等。然而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使用校园网络最多的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对于网络这样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可能会下载一些黑客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系统,加之学生不懂得爱惜,对于暴露在外界的网络设备造成一定破坏,据统计,80%的校园网络的攻击都来自于校园网内部[1];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网络用户对IP地址的盗用、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隐患也会对校园网络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攻击。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的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通过笔者在昌吉市一中网络中心实习的经历,发现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原有方案只是简单地采用防火墙等有限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防火墙是属于静态安全技术范畴的外围保护,需要人工实施和维护,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管理员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攻击,严重的影响的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针对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更不容轻视。[2-3]

1.2选题意义

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极其重要,源于校园网一方面为各个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基础性应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沟通学校校园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的一座桥梁。校园网络应用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方便了师生网上教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活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园网络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学校的不同性质,保证网络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及相应对策至关重要,即本论文选题意义。[4]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笔者查阅文献资料的有限性,没有查到国外校园网络安全现状的资料,因此针对国外所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如下概述:

(1)法律法规的制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广大网络用户的行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等其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国家级信息安全机构,完善网络防护管理体制,采取国家行为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2)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的建立。面对网络反恐、黑客、信息的泄露、网络入侵、计算机病毒及各类蠕虫木马病毒等一系列网络危机,世界各国通过建立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分别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防查杀技术等传统的安全产品方面入手,防止各种安全风险,并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动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的问题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只能相对防御,却无法真正的达到制止。[5-7]

2.2国内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我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起步比其他信息发达国家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纯熟,面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应接不暇,主要是由于自主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和软件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较为浅薄,不少事企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无法跟上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如GB/T18336一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JB2646一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等来规范网络用户的使用,还通过技术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加密认证、数字签名、访问控制列表、数据完整性、业务流填充等措施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然而通过技术措施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致使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5]国内网络安全整体的现状如上所述,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数据信息危害和网络设备危害是校园网络安全现在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威胁有病毒的传播与攻击、黑客的入侵、信息的篡改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加密认证、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漏洞扫描等措施进行防护。[3]中学校园网络管理者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中学校园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且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8-10]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本文在对当前校园网络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功能以及优缺点,并以昌吉市一中等中学校园网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学校园网络的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角度分析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并结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现有的条件,分别从设备管理、技术提供、管理人员意识等方面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提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及防范措施。从而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本校的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内容创新点:

(1)通过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其他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总结出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针对中学校园网络隐患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2)将制定出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运用于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制定出真正合理的、恰当的、适合现有条件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展望,使得校园网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新.CERNET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教育网络,2005.03

[2]袁修春.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D].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5,5

[3]钟平.校园网安全技术防范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7,4:3

[4]蔡新春.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软件工程2009,4

[5]董钰.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5,5:11-12

[6]王先国.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计算机技术.2009.12

[7]定吉安.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1,4

[8]顾润龙.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咸宁学院学报.2012,9(32):155-156

[9]张伯江.国外信息安全发展动向[J].信息安全动态,2002,8(7):36-38

[10]谭耀远.新世纪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6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1、内容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1、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资料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出对我们的研究有价值的观点与例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的目的:

(1)查取大量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常见的问题,结合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2)对国内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所应对的策略。

2.访谈法:通过与昌吉市一中网络信息中心的教师交流探讨,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的现状。

论文的框架结构(宋体、小四号)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影响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

第三章:常用的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第四章: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需求分析及设计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宋体、小四号)

第一阶段:20xx.10.1—20xx.11.20选定论文题目,学习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项;

第二阶段:20xx.11.20—20xx.12.25与孙老师见面,在孙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材料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要求完成《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12.26—20xx.1.3写出开题报告,并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做好开题报告答辩准备;

第四阶段:20xx.1.5—20xx.1.13开题报告论证答辩;

第五阶段:20xx.1.17—20xx.3.2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至3月25日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

第六阶段:20xx.3.25—20xx.3.31写出中期报告书,接受中期检查。并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初稿的修改;

第七阶段:20xx.4.1—20xx.4.1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二稿的修改;

第八阶段:20xx.4.11—20xx.4.2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三稿的修改;

第九阶段:20xx.4.21—20xx.4.25完成初定稿,并复印3份交系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篇3

关键词:校园安全 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问题目前得到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重视,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社会基本价值的体现。学校在谋求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校园安全观念必须受到重视,应把确保校园安全作为一个基本的办校理念严格贯彻。据统计,我国校园安全事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平均每天有超过30个学生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一、 建立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校园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全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是社会传道授课的主要区域,其特点是人口密度较大,仅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已超3000万,全国教师1300多万。学校里聚集着祖国未来的栋梁,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学校也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因此,校园安全在我国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校园造成安全威胁的事无不牵动着社会各阶层的心,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校园事故频发,如运动事故(广东东莞光明中学学生跑步800米后猝死),交通事故(江苏华侨子弟学校校车侧翻造成多名学生受伤)、食物中毒事故(四川眉山映天学校34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高烧住院)、消防事故(北京化工大学宿舍起火)、刑事案件(复旦大学学生室友投毒案)等,都说明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二、建立全面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立全面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在于以下几点:

1.完善法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当前,发达国家如瑞典、法国均已制定了《校园安全法》,严格执行。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校园安全高度重视,目前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在法律的执行方面,我国由于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氛围不强,很多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因此,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是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

2. 加强科学技术在校园安全上的应用。校园安全事件绝大部分为突发事件,在事发前无明显征兆。因此,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信息预警问题,以及校园突发事件的资源调度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校园安全提供全面支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目前,可用于校园安全的研究包括:对自然灾害事故的评估,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关键要素,事故发生后受害人行为特征以及心理治疗的研究。当前,我国校园安全事故突发时,当事人往往不知所措,没有完善的应对方案,仓促上阵,疲于应付。结果是,应急措施不到位,处理方案不科学,事故后恢复建设不理性,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预防方案没有仔细研究完善,属于被动型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因此,加强科学技术在校园安全上的应用是迫在眉睫的。

3. 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增加学校领导的责任感。一方面,对于师生加强安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让学生一旦发生事故知道如何减少伤害。另一方面,加强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在事故发生后,明确规定责任承担者,避免学校领导、教育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诿。目前,我国一些学校已经提出建设“安全校园”的目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三、结论

本文初步探讨了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妥善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是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校园安全事件难以预测、诱发因素多样化、事发地点人口密度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做好预防和事后的补救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晔.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 现代情报, 2012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高校;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开发

一、当前校园网信息安全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网络建设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敌对势力把校园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师生不满情绪,破坏正常教学秩序;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

公安部、网络监察处、教育部门等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三申五令地要求各级单位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校园网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校园网本身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高校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脆弱性使各类违法信息容易趁虚而入。校内各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几乎每个网站都有论坛和留言系统。据统计,各所重点高校论坛及留言板平均超过150个,网站管理难度极大。要找出校园网内所有非法信息,实非人力所能及。为了规范校园网安全管理,众多高校采用以下校园网整改措施:

(一) 统一使用由校固网主管部门提供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以便校园网信息监督部门快捷检查;

(二)论坛或留言板只允许ip发表文章;

(三)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

(四)在服务器端对校园网内新的文章进行数据过滤,滤掉非法敏感内容,过滤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以上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统一使用一种ms sql server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死了网站建设的技术架构,没有给网站建设者足够的发挥空间:另外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并不能给搜索非法信息带来方便;如果论坛或留言板仅允许校内ip发表文章的话,那么校外人士、居住在校外的教师甚至放假回家的学生通过公网浏览校内网站时想发表文章,即使文章中没有非法关键字,也不能在校内网站发表成功。这样做会使校园网固步自封,大大降低校内网站的人气,不利于扩大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利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而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会加大网站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同时会影响网友发表文章的积极性。因此开发专用于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的自动监控系统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自行行开发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公安部、网监处、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校园网信息安全的重视使之成为市场热点,众多it公司都开发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其中比较完善的系统综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报文捕获技术、协议解码还原技术、内容匹配技术、插件技术等各种先进开发和管理技术,支持绝大多数主流网络协议的监控审计。虽然此类系统功能强大,但功能繁杂,部署起来耗时费力,还要购买厂商指定的硬件设备,致使其价格非常昂贵,动辄上十万几十万。厂商针对互联网的普遍情况开发出来的产品未必适合高校网络的特定需要,造成设备功能浪费。在高校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买这些系统不符合许多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发展战略。

高校信息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要由自身来主导,目前高校购买it厂商开发的网络监控产品的并不多。未来发展趋势是各高校根据实际校情,充分发掘自身技术潜力,自主开发或协同it厂商共同研发,做出具备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并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校园网信息安全产品,并结合行政和法律手段,净化校园网空间。各高校可以利用现有服务器,无需再对软硬件进行投资,只需采用java开源软件做为开发工具,可节省大笔资金。

三、信息监控系统的特点

许多高校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浏览校内留言板及论坛,对于非法信息发现一条删除一条,并做详细记录,效率低、消耗大;尽管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但仍常收到公安网监处警告,校园网存在需要立即删除的有害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新系统采用高效搜索引擎,提高信息搜索自动化程度。对校园网数据包进行过滤,自动搜索非法关键字信息,对校内众多网站论坛及留言系统、ftp站点等出现的各种不良信息、高校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大量过激言论,系统将立即自动报警,快速定位此类信息的源头,争取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前及时封堵,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从而弥补人工监控容易遗漏和公共搜索引擎不能查找敏感数据的缺点,切实减轻管理部门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提高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整个监控系统以较少的经费开发,省去购买it厂商大型监控审计系统的资金。只针对相对少数的非法敏感信息,对校园网信息查而不禁,疏而不堵,保留师生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权利,坚持校园网开放和自由的原则,同时该监控系统的部分功能可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师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所需的校内数据和信息,提高对全校数据信息的共享。

四、新系统模块功能

采用网络平台流行的java语言开发高效搜索引擎,利用java线程技术实现定时搜索,利用java用户界面技术开发系统使用界面。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系统,系统搜索到的资料记录和系统运行中产生日志信息将被存储在骼sql server数据库中。

安装一台专用的服务器对数据包进行过滤,过滤只针对校园网新产生的信息,对网络上新产生的特定类型数据进行拆包,分析其中的内容,如果带有非法关键词字眼,则将其禁止。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

(一)基于java的高效搜索引擎:负责搜索全校园网内的非法敏感信息。

(二)定时搜索功能:采用java线程技术,可以设置每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自动搜索。

(三)非法敏感关键词记录:一个非法敏感信息词库,可以自动记忆或者手工添加关键词,如“枪支”、“”、“”等等。

(四)自动报警功能:凡是搜索到校内网站上有包含非法关键词的内容都被视为非法信息,系统自动声音报警。提示操作者分析处理。

(五)日志记录:系统将每次搜索到非法信息及其资料记录形成日志文件存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备查。

篇5

[关键词] 校园;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当下的高校管理已经不是传统的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而是纳入经营战略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项目驱动型管理。因此,当前大力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势在必行,应当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组成部分

高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学校为了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高校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个人及学校的财产安全,从而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高校安全文化包涵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

“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中心的物质、制度、行为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由全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学校安全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把行为、管理和物态三种文化形态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一)安全理念。安全理念主要是指全体教师、学生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理念、价值标准。安全理念是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理念是: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理念;安全也是各高校办学效益的理念;安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等等。

(二)安全行为。安全行为指在安全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守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必须倡导的安全行为是:科学的安全思维;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学习;严格的安全规范;科学的安全领导;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等等。校园安全行为多种多样,如校园安全教育行为,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展板等为载体,以开展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为途径,积极开展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和防伤害演练。

(三)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校园行为文化中的最重要、最实质的部分。安全管理指对学校及全体教师、学生共同产生规范性的作用。安全管理的建设包括从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

二、构建高校安全文化的意义及作用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重大意义。高校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国家发展建设人才的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以及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逐步多元化,同时,高校的合并重组、一校多址、一址多校等办学形式的出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保障在校园内学习、工作的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校园的发展未来。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当前,高校校内不和谐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导和谐校园创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 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承担引领者地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对推动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二)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教师、学生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行为准则等,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其正能量。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是保护师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手段。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较为新兴的话题,是保证校园平安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全力落实和完善全员参与机制。只有动员全校师生主动参与才能把高校文化建设抓好、抓实。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要担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充分利用校园电台、校报(刊)、校园网、横幅、展板等舆论工具,扩大安全宣传辐射面,将安全宣传的声势造出来,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3.落实安全工作制度长效机制,构建完整、成熟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提高校园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度。

4.构建维稳工作平台,确保校园政治稳定。高校内部职能部门、学院可以实行“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境内外敌对、非法宗教、民族分裂组织和“”等分子在校内的渗透破坏活动苗头,通过常规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师生意识形态的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出现校园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没有对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提起较高的重视,因此没有将社团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位。在缺乏学校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学生以同乡或者地域等作为骨干组建学生社团,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同乡会等非法组织有机可乘,进而威胁到高校校园安全,给学生和学校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社团经费和场地缺乏保障。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由于社团经费有限和场地无法保证等问题,极容易被一些有所图谋的不法分子和不法商家等利用进行不法活动,对校园安全建设造成威胁。除此之外,高校社团建设中由于缺乏经验可能会受到网络社团的非客观言论的影响,甚至因此制造不安定言论,导致校园不安全因素的不可控性。

(三)社团发展水平较低。高校校园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高校学生社团,丰富和发展着校园文化,但是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不平衡,社团的继承与发展力不足,社团的活动缺乏计划性、整体性和教育性,社团组织活动质量水平较低且缺乏品位和思想性等问题,如果社团照此长期发展下去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引发其它事端,对校园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稳定中的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团建设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团成员了解自身的权益、义务以及责任,并使各项社团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对高校社团建设提起较高的重视,将社团管理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社团的重大活动要严格审批,严把安全关,去除校园安全隐忧。在社团内部也要进行科学管理,并明确权责,对社团进行规范和高效管理,保证社团稳定发展和校园安全。

(二)消除社团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高校校园中由于管理机构管理问题的存在和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使高校学生社团逐渐兴起和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出现不少问题,社团管理缺乏力度和效力,甚至造成了安全问题。所以高校社团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找出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认清社团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实际出发,建设稳定有效地高校社团组织,去除校园安全的不利因素。

(三)提高社团组织的责任意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于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所以要正确引导和指正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错误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兼职观念和行为准则,并能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对学生关注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和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坚定学生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的信念,并能积极主动的投身校园安全建设中去,为校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加强社团活动的规范性。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密切联系、严格监管高校社团建设,对于社团成立和发展的程序和手续以及规章制度等更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保证高校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有效制止错误行为,防止高校学生社团受到不法分子的操控和利用等对校园安全造成的威胁。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要从学生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明确目的,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增长才干,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等方面。还应该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经济支持,培养社团骨干,建设高素质的社团队伍,保证高校社团在学校的正确管理和引导下,为校园安全做出贡献。

篇7

(一)法律知识普及教育

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法律基础知识与社会违法现象、与大学生自身的利益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很多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违法犯罪离我比较远,我既不会是违法者,违法事件也不会让我遇到,更不用说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教师在传授法律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触犯法律。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游行示威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大学生遵守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保障学生的安全。

(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是提高其自我防范能力,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形式与手段。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包括传统安全教育和新型安全教育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安全教育会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传统安全教育包括: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知识;灭火技能及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法规对生命的重要性;开展防盗窃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防盗观念,减少盗窃案件发生。新型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一是网络安全教育。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黄赌毒、反动言论、教唆犯罪等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二是组织和非法传销组织以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和利益目的,采取隐蔽的手段拉拢学生入伙或入教,威胁到学生的自身利益。针对高校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丝毫不可放松警惕。

(三)心理安全教育

心理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思想和行为的盲动性明显,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作出错误的或违法的行为。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健康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等,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险因素,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高校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解决他们的一般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安全教育的切入点

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是传统安全教育的主体,虽然在一定时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学生主体选择的多样性,单一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安全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实际。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有效行动。对辽宁省6所高校的校园安全调查显示,有88%的大学生愿意为维护校园安全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说明学生参与维护校园安全的积极性很高。这就需要学校尊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探索学生参与校园安全工作的模式。一方面,安全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的社团,充分利用他们愿意参加社团活动的契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教育活动穿插或融入社团活动中,让他们在愉悦中接受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专门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队”“学生志愿消防队”等学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保卫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针对本校的实际,可以设立大学生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园保卫工作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安全教育的关键

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安全知识教授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入生动的案例教学、形象的角色体验教学,特别是列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就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对校园安全重要性的共鸣。安全理论学习是基础,但要想落实理论,不能缺少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在对辽宁6所高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有6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有86%的大学生从来没有接受安全自救知识培训。在曾经参与校园安全演习的学生中有82%认为流于形式。这组数据说明学生接受并认可校园安全演习,并希望能对自己的安全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一方面,模拟实践演练。实践性演练活动要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演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设立模拟演示区,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管会、护校队等组织,参与安全排查、调节矛盾纠纷等实际工作。同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参与所在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

校园安全文化是通过校园和谐的氛围所营造的,能够对师生心理、态度、行为等方面形成无形或有形的影响,从而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觉的一种良好状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如果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沙龙活动,具体的活动可以包括:安全知识大赛,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以奖品为鼓励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与公安机关合作,请经验丰富的警察给学生讲解知识,分析真实的安全案例,传授安全防范方法,增强安全教育的形象性和实用性;将安全教育以话剧或舞台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欣赏中增长安全教育知识。

(四)制度建设是安全建设的基石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B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Middle School Campus Safety Issues

CHEN Jia-ting

(xueji middle school laohekou hubei 441808)

Abstract: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in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paper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safety problems of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used the case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Propose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high school level security Management.

Key word:Rural Middle School Campus;Safety Issues;securi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引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需要周围环境、秩序稳定良好,但是目前在农村中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学生数量较多,老师较少,管理难度较大,这是目前我国农村校园存在的普遍的状况。在我国农村中学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对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1-3]。因此,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师生的安全以及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的指导下,各个地方的学校安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改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4-7]。但是,相对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言,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文献以及研究报道较少,相关的介绍也只是集中在单一方面,从综合角度看待校园安全问题的报道极其少。基于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校园安全管理及其原则

由于从事于校园安全管理多年,本人认为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一般是指县级以下的初中或者高中学校为了维护学校中师生的财产及生命安全,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达到校园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学校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1.1校园安全管理原则

在日常的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教学实验都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做计划阶段,要提前考虑好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技术以及管理层面落实计划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校园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预防为主要,落实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重大损失的关键,预防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硬件设施,落实到学校的安全规范,落实到学校的领导、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

(2)结合实际情况,抓好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从实际出发,对违反校规的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安全出发,进行说教,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

(3)明确事故责任,进行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公安、消防、食品监督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参与,综合治理。在日常校园安全管理中,明确相关领导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将安全目标落实到每位教职工和班级。

2.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某地区的农村中学学校安全问题进行调研,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农村校园安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之间的相互伤害,多次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斗殴事件,说明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

(2)师生之间相互纠纷,其它地区曾报道中学存在师生之间由于矛盾产生严重事故,造成自杀事件,说明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德教育,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人生安全事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安全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溺水或者交通事故而造成死亡现象,因此,防止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和防止溺水教育是学校的重点,防溺水教育重点是男生。

(4)学校财产被盗窃事件,学校财产安全出现问题,说明要对学校的重点区域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校园安全。

2.2学校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主要原下。

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县、乡镇以及学校的领导没有真正的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看待学校安全教育问题,某些领导对校园的安全问题治理力度不大,如校园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等。某些地方的领导对待学校的安全问题,只是点点而已,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样学校的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教学楼等一些设施抗震级别低,维护管理也存在缺陷,使得安全隐患增加。汶川地震,建筑物坍塌,造成师生伤亡极大。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上级拨款较少,学校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使得学校的消防器材不足,专业安全保卫管理人员也有限,使得校园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同时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教育也存在不足。学校也未建立事故统计制度和安全工作奖惩制度不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将安全责任逐条化,细致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具体的每个工作环节。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中,升学率是学校考虑的较多的元素,对于安全问题却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学生也主要以学习升学为目标,对安全知识所知甚少。当前,严峻的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危险无处不在,增强适龄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其重要。

3.农村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农村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薛集镇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本人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学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探探自己的看法。

(1)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要增强忧患意识,对校园的安全给予足够的认识和支持,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切实发挥出校园安全组织的作用,转变领导职能作风,改进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力量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硬件要求

抓住中央对农村教育资金大力扶持机会,相关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资金的划拨,全面落实对农村中学教育硬件要求,按制度依法对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重点对农村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进行整改,提高防震级别,消除食堂安全卫生、消防安全隐患。合理的应用资金,加大高科技技术在学校安全维护方面的使用,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使用电子监控,以及自动报警等设备,并且设置专项安全管理资金。

(3)实现知识技能心智一体化的安全教育

编制相关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定期的邀请卫生、消防等部门的相关专家,开展防危害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建立农村中学生心理事件干预机制,通过心理教育来解决某些学生任性、脆弱、抗挫折差等性格弱点,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突发危机事件。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

4.结论

针对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管理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状况对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目前农村依然存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这些与领导重视不够、校园安全硬件不达标、以及安全教育有缺失等都有关系。对于此,作者从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发挥校园安全组织机构的作用,提高校园安全硬件要求、改进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惠进.要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3):119-122

[2]王利,郭.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应对办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2):131-133

[3]刘振华.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5):9-10

[4]叶燎原,刘本玉,缪升,肖梅玲.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37-40

[5]陈锋.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浙江杭州市江心岛中学“基于教育生态的学校三维成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5,(9):51-54

篇9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53513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新型载体,对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利用校园网,努力培育人文环境,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创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网的文化功能,用网络技术为校园文化提供传播平台和技术支持。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见仁见智的界定,主要的有:“课外活动说”、“学校准文化说”、“文化氛围说”、“规范说”、“校园精神说”、“第二课堂说”六种基本界定。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依据高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

高校校园文化吸收、融合和同化着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同时又通过与产业部门、社会的科研机构以及国际、校际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使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地向校外拓展。当然,高校校园文化自产生之日起所形成的文化特质以及每所学校独有的文化精髓会被稳固地传承下去。

电脑的出现使得电子信号开始拥有思想和一定的推理能力,网络的出现进而使得这种能力突飞猛进,作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于是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定义为: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信息资源创新与共享的文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础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生成的包含网络媒介和技术、发言人、听讲人、话语环境和文本等要素在内的一系列的符号的表达系统,是以网络使用者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物质载体的信息时代“特殊文化”,它不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一种时域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发展,是以大学师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高校校园文化部分。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规范化

如果把法律法规层次和技术层次的校园网络制度文化理解为“做什么”、“怎么做”的话,那么,道德心理层次的校园网络制度文化就是“做还是不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的问题。它既是制度层面上的约束和限制,更主要的是心理层面上的随意和冲动。因此,道德心理层次上的校园网络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网络制度文化体系中的最为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环节。目前许多高校往往只是重视网络技术的教育而忽视了网络道德法规的教育。

2. 网络舆论缺少制度的监管

目前许多校园的网络平台中都有BBS论坛,平台准入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网络实名制,由于部分学生素质不高,随意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了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到校园内部的团结。

有的校园网络的BBS中,论坛管理者有权利删除敏感性的帖子,版主可以封锁ID,但是一旦权利使用过当,容易引起大学生甚至老师的反感,从而导致BBS使用者的流失。虽然现在许多校园论坛的管理者和各个版块的版主能够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但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环境中的有力度的“把关”,校园网络舆论的把关是缺少权威和强制力的,收效甚微,没有起到实质的过滤筛选的作用。

3. 学生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淡薄

网上资料的丰富性,引发了大学生的一些抄袭行为。一部分学生用搜索引擎方式查找方便又快捷,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惰性。由于互联网具有的隐匿性的特点,他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完全依赖网络,查找资料后简单拼接,甚至不在必要的地方标明出处,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的很多学士论文很难做到严格的审查,这就使得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大学生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淡薄,对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利影响。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制约不良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高校可以制定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信息通报、网情研判等制度。例如: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建立网情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等。制定重大网情应急预案,完善校园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定期对校园BBS论坛上的热点问题和舆论走向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工作建议与对策,供学校领导决策参考。保证高校网络安全性和内容的积极、健康。

2.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加大网络文化监管力度,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网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发挥着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要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吸引力的、有说服力的、有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形成校园网络体系,构建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这个校园网络体系可以分为内网、外网两部分,学校网、部门网、学生社区网、学生个人网页等多个层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受学生欢迎且知识面广的老师,以真实身份或以虚拟身份进入网络,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的方法讨论问题,及时回答学生在生活、感情、学校制度等方面的困惑,做一些“人性化”的引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各种网站的检查监督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规范准入与审批制度。宣传部门负责内容审批、网络中心负责技术准入、主管单位负责日常监管。校内各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封堵删除网上有害和不良信息。对传播不良和有害网上信息的人,各单位要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做好劝诫、疏导、教育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活动,利用好、管理好、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3. 制定大学生网络使用规范,建立论坛实名注册制度

网络规范是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一切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准则,网络规范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在一定制度和规则内自由行动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服从管理、遵守公共道德等素质大有裨益。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论坛的信息的管理监控,应该建立诸如《大学生网络论坛管理规定》等网络建设的规章制度,完善论坛信息分析报送制度,信息审核登记制度,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以及不良信息协助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形成网上舆论管理合力,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4.设置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网络教育是网络技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整合体,青年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整体来说是较好的,但是还有不少同学网络道德意识淡薄,一些道德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容易在网上做出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的甚至是违法行为。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就要积极利用网络手段,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自省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悟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文明交友,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5. 提高大学生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作为校园的网络监管部门,首先要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校园的网络平台不能游离于法律监督之外,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对网络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在其设计的网络交流的流程中加入知识产权审查程序。要设法提高网络人员的道德水准,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觉维护网上基本秩序。杜绝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修知识产权课程。目前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主要来自报刊电视新闻报道 和互联网,其次是知识产权书刊资料,最后才是课堂学习。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报刊电视和互联网来获取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调查发现,认为需要开设知识产权课的学生比例达87%,说明大学生都已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意识到知识产权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想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

6.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

应当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信息集中优势和服务育人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1)开展思想类活动,比如成立网上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在网上举行学习交流活动;也可开展网上辩论大赛;(2)开展创造类活动,如开展网上创业大赛或网页设计大赛,既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培养他们对网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3)开展服务类活动,如开通网上心理咨询,为大学生解答择业、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可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等工作; (4)开展传统文化类活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

7.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提高网络内容建设。

网络因其传播领域的宽泛、承载信息量巨大,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工具和手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能力差,更容易被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所迷惑,这必将影响整个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影响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些高校内部的网站,内容缺乏吸引力,忽视在网络时代媒体传播的特殊性,不能转变传统的“官方”媒体面貌,依旧保持着“呆板”、“高高在上”的形象,在内容上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显得枯燥乏味,在形式上保持生硬的说教风格,缺乏互动,显得十分单调,最终导致在学生中乏人问津。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取得好的成绩,领导重视和制度保障是前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持久而有序地进行,单靠学校的某一个部门是不可能抓好的,必须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总体设计,统筹安排,齐抓共建,分工合作。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才能够使整个网络活动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网络内容建设的质量体现了网络文化的高度、广度、深度,体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情趣和品位。要建立“贴近校园学生生活”、“贴近师生网络文化需求”的网络资源模式,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栏目,加强各种知识信息资源库建设,探索各种增强校园网络资源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和资讯功能。

总之,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孙建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 .

[2] 刘洁.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和改革途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 徐龙福,邓永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J]. 江汉论坛. 2010(11) .

[4] 杨瑞萍.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7(07).

[5] 李琳.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6] 丁玮.新时期全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7] 彭知辉. 论与网络舆情[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8] 纪红,马小洁,薛腾. 互联网的民意表达与权力监督功能[J].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3)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99 -02

大学校园环境是由师生员工、校园自然生态系统、校园文化等因子构成的集合体,契合生态学关于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生态因子构成的整体的概念。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以生态学视角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现代化大学建设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意义

以生态环境理论为依据,构建生态良好、宜教宜学宜研的大学校园环境,对推进环境育人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学意义。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促进校园人际和谐

生态环境理论认为,人是环境的核心因子,是环境建设的能动因素,只要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在环境建设中能动作用,就能形成美好环境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以体现制度管理的理性管理方式理顺干群、师生、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以体现人文关怀的非理性管理方式营造师生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氛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校园人际关系原则,引领师生教学相长。从而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人际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

大学环保教育是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大学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其成为师生员工的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员工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环境,是师生员工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师生员工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场所,只要学校将节能、绿色、循环再利用等环保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必定会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响应和践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设施等,为师生员工环保行为提供便利,从而促使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优化校园人文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等因子组成,自然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硬件,具有基础性作用。人文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软件,具有精神熏陶和文化教化作用。大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是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题中之意。因此,大W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重对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彰显。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大学生存意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核心。

(四)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的美誉度

大学美誉度就是大学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学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大,如大学间的人才竞争、生源竞争、教育资源竞争等都受到大学美誉度的影响。因此,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纳入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将清洁、绿色贯彻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中,使大学校园环境具备“天人合一”特质和“原生态”品味,具备静心治学和专心执教的条件。从而树立大学校园环境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学属性

生态学本来是研究生物物种、群落、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融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环境研究。就大学校园环境而言,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同样具有生态学属性。

(一)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生态系统论认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内,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大学校园环境是由校园自然环境、师生员工、校园文化环境等多种因子构成的统一整体,就大学的育人功能而言,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具有育人功能的一致性,并因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发挥着各自独特的育人作用,从而共同维持大学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看,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属性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它包括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同样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多样性角度看,大学内部有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和专业;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职工等不同工作人群;有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职能区域;有自然、人文等不同小环境。这些不同学科、专业、工作人群、职能区域和小环境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多样性。从差异性角度看,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的意涵、职能区划以及工作人群中个人的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从而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差异性。

(三)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群落竞争属性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从生物群落竞争开始的,在生物群落竞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就能得到生存与发展,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被环境所淘汰,从环境中消亡。这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同样具有群落竞争属性。从社会环境看,大学之间存在着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及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竞争。从大学内部环境看,各学科之间、职工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学科竞争表现为学校对优势特色学科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职工竞争表现为竞聘上岗。当前,国内大学在用工上普遍采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聘制,这也顺应了“优胜劣汰”的生物群落竞争规律。

(四)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平衡属性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生态系统,其内部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师生员工、学科专业等不同因子,虽然位置不同、职责各异,但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致,使得彼此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并不停地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校园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就是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等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被动平衡,而是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发挥人在改造环境中的能动作用,促进大学校园环境良性发展的主动平衡。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学路径,就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来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环境问题。选择生态学路径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建设,对社会环境治理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

(一)以物质循环理论为依据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

物质循环理论认为,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可以自我完成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分解直至再生产为特征的物质循环功能,使整个生物圈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状态。将物质循环理论应用于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良好的环境建设效益,从而形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生态大学校园”建设体系。物质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新型发展模式。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面向物质循环、再利用的。

(二)以生态平衡理论为依据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平衡理论认为,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就要有效协调各构成因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系统整合,使生态系统形成持续的生命力。由此不难看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就是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追求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要注重协调和解决校园内各种矛盾。当前,大学校园环境面临的矛盾中既有人与环境矛盾,也有人与人之间矛盾,既有机制造成的矛盾,也有技术性矛盾。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不能回避这些矛盾,要以理性的管理制度建设为载体,以非理性的人文关怀为方式,协调、化解各种矛盾,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统一和谐、充满朝气的生态系统。

(三)以生态安全理论为依据建设平安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安全理论认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对任何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灾难。也就是说,任何发展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牺牲生态安全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建设平安大学校园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校园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为此,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保护人才资源、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顶层设计及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第二,要抓好防止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严格节能降耗、加强校园环境的自净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植绿和披绿建设等生态安全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落地生根。第三,要抓好生态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营造校园生态安全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维护校园生态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四)以G色环保理念为依据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学视角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生态文明。对环境而言,“绿色”是保持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建设绿色大学校园环境,要以实现大学教育功能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在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通过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营造环保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环保素养等方式,促进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推进校园环保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大学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等都具有切实要求,把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贯彻落实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只要学校强化理念引导,注重建立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广节能、降耗、减排等新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就一定能建成生态良好、统一和谐、平安、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07).

[2]余浩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06).

[3]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3,(05).

[4]韩英英.浅议绿色校园环境的建设与评价[J].环境教育:绿色学校,2002,(03).

[5]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4).

[6]王成平.谈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6).

[7]孙孔懿.学校特色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