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组词范文

时间:2023-03-28 18:1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角的组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跺跶:形容反复踏地。

跺打:形容用力踩踏。

跺蹬:形容顿脚。

跺脚:脚用力踏地,表示着急、生气、悔恨等情绪。

跺泥:指脚用力蹬地。

跺抬:将脚一顿一抬,形容进攻时摆开的架势。

跺足:同“跺脚”,形容顿脚。

四字成语:

捶胸跺脚: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搓手跺脚:搓:手相摩;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篇2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词型组合是词汇学习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的结构特点与模仿实践运用之间相互关联紧密,可以通过词型组合法合而为一,从而发展和更新传统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词型组合法在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两方面对于外语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词型组合法;外语教学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0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42—02

本文为2013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研究项目。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汪庭才(1966— ),男,安徽桐城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叶茂(1972— ),男,安徽桐城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长期以来,词汇和语法一直是传统英语语言教与学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课型,在学术研究方向上,也有词汇学和语法学的专业之分和研究课题之分,因而,在典型课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就因课型而异了。上词汇课,注重的是词义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词识字,学会词汇的意义,学生几乎是死记硬背;上语法课,则是讲解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结构,学生机械地生搬硬套,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言时就词论词,就句造句,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近些年来,语言教研不断深入,高科技教学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电脑辅助教学进行模拟实验,对词汇使用的概率进行统计;语言心理学研究和揭示了人脑处理词汇、句式结构在语言学习中的机能的有效途径,等等,这些都反映出语言作为整体单元来认知的优势,也对传统典型课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哪些方式和途径能够有效地避开这一难题呢?多年来,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者都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现在,西方语言学专家提出的“词汇语义法”就是将词素、词、词组构建在语法框架内进行研究,这也代表了词汇、语法合而为一组合教学的方向,由此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本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研究,认为词型组合法教学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词型组合法具有将词汇与语法结合起来进行学习的意义

(一)词型组合的识记是词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词汇是一种语言所包含的词和词组的总汇,是传递信息的原材料。词型指的是根据语言规律对语言成分所作的系统排列和归位。词型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被模仿的组合和常规的方式”。近些年来,外语教学心理学发展迅速,加上电脑对常用词汇、词型分布,使用频率的概率统计以及教学理论提出的“系统归类”都表明学习词汇就是对固定组合规律进行识记、模仿、重新使用、重新再现的过程,这种固定的被模仿的对象我们称之为词型组合。离开词型组合,死记硬背词汇的词典意义,不去掌握该词汇常用结构与正确的使用范围,不去运用和实践,也就失去词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这种被模仿的、在固定语言环境下实践运用的常规模式就是词型组合,是词汇以最终具有科学意义而存在的土壤,是前提,也是基础。

词型组合丰富和拓展了词汇的学习空间。每一种词汇都有词型,就像句子有句型。句型是语法意义上这一类句式结构的公式化,那么固定的词型就是词汇的基础,不能组合词型的词汇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有些词汇的词型比较简单,比如:create作为动词就只有一种词型(即:V+N)。但大多数生词都有各种各样的词型,每一种词型都有语法意义上的该词语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有时候,几种不同的词型组合都表达了该词汇的一种意义,有时则是多种,这样,通过词型来掌握词汇一种直至多种的全面而具体的含义,从而使词汇的内涵丰富多彩,语言表达的外延扩展延伸,拓展了语言作为信息载体的使用空间。

例如:volunteer,plan,attempt词后只能跟不定式,而consider,enjoy,can’t help词后只能跟现在分词,而consider,enjoy,can’t help,remember,stop,regret之后可接动名词和不定式,但意义不一样。这些词型可表示成:1.volunteer,plan,attempt:V+v-to;2.consider,enjoy,can’t help:V+v-ing;3.consider,enjoy,can’t help:V+v-to或V+v-ing,而有些词型组合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多义词汇每一个词义都有对应的词型,而每一个词型也都有固定的词义,所以,我们通过词型组合来识记词汇、掌握词汇更具准确性、全面性。

(二)词型组合本身具有语法功能

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是紧密相连的。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型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那么这种词型所具有的共同词义和语法特征就是词型组合之于语法学习的典型意义所在。语法规则在变化的语言信息中具有高度的语言概括性和代表性,而同时组词成句的典型样式使语法功能显得僵化,词型组合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归纳总结、细心研究发现,大多数词型构成的生词不同,但却具有能够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语法功能。换言之,词型组合也是某些词汇的特定的语法规则。

二、词型组合法在词汇语法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词型组合法对教学实践的帮助较之传统的典型课教学更具明显的优越性,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词型组合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性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有关。词型组合法以语言学习为整体的出发点,摒弃了传统词汇、语法分类上课的思路,立足于学会、理解、模仿,运用学以致用的思想,将这种合而为一的组合方式贯穿于语言课学习,使学生不仅识记了词义,而且学会了词义辨别、词汇的语法特征。学习语法不仅要了解结构规则,更应关注词汇的使用范围、词型的语法功能,这有利于扩大词汇量,使学生能够在课内阅读中有目的地注意某些词汇的词型组合以及找到与这一词汇有关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并能理解掌握表达的意义,从而有效地将现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深层加工,最终促进语言学习。

(二)词型组合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以及流利程度

1.词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使用的准确性。因为词型组合具有语法功能,如果同一词型中出现了生词,学生可以通过熟悉单词的词型,把词型当作某种词义适用的语言环境和线索,来猜测该词的词义,例如:He imbued his students with patriotism,学生可能对“imbue”不熟悉,但可以回忆以前学过的同一词型“V+n+with+n”有“present sb with sth”、“fill sb with sth”、“supply sb with sth”等,也就能推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向学生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同时,学生也学会了imbue要与with进行搭配。

2.词型组合富于语法功能,使大多数的词型成了固定的语言模块,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组合,就能提高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和灵活程度,语言表达就能够脱颖而出、自然流畅。

(三)词型组合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词汇、语法课的教学模式

词汇组合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词型组合归类,认知新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词义,而且还了解了词汇间的差别、词汇的派生关系、搭配关系、句法关系,这实际上是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语法规则。由此,传统的词汇教学得以充实和完整,传统的语法教学具有了实用性、可操作性,使整个语言教学更具统一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谢云锦,王萱.中学英语典型课示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汪榕培.西方学者对词汇学研究现状的综述——Michael J.McCarthy论词汇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

[3]邹为成.综合英语教程4(教师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词汇 问题 质与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以及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以英语为主要传媒。外语教育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懂外语将会成为人生发展的障碍。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已成为我们国家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词汇尤其重要。对于任何一个英语教学项目而言,词汇教学的终极目标都应服务于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衡量词汇教学的最高标准是,学生所学到的英语词汇是否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其能够进行有效的英语实际运用活动。可见,词汇教学的质量目标和数量目标同样重要。

扩大词汇量固然重要,但提高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同样重要。而在中国,目前词汇教学容易忽视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词汇教学的最佳呈现方式

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词汇教学的关键步骤。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包括多个环节,其中最基本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环节包括口头发音,板书拼写,解释词义,说明用法,固定搭配,翻译,举例等。在这些环节中,选择空间最大的就是举例说明,每个英语教师都可以在以下几对选择中进行决策:举例与不举例;一例与多例;用词典中的句子举例与教师自己造句为例等。每个人都掌握的母语的大多数基本词汇都是从生活语句中感悟出来的。如果英语词汇呈现有最佳方式,那么,这种最佳方式一定是包含了情景化例句的方式,因为,在情景化的例句中,包括在口头呈现的例句和板书或其他教学媒体呈现的例句中,学生可以自己感悟到一个英语单词可能拥有的一切。中国英语词汇教学应该避免用汉语讲解英语词汇意义,英语讲解也要适可而止,翻译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大力倡导举例法,争取用例句解决词汇教学的基本问题。

二、复述可能导致更持久的词汇记忆

在英语阅读训练和听力训练中,可供选择的阅读活动或听力活动很多,包括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双人或小组讨论等等,按时下流行的话来说,这些活动也就是任务,这些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这些任务中,最常用的任务形式就是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回答问题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逻辑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篇章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或听力理解能力。但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来看,回答问题并不是提高学生词汇记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分析性的多项选择问题,对于词汇记忆的推动作用更是难以确定。我认为,与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为宗旨的英语阅读课和听力课不同,以扩大词汇量为宗旨的英语阅读和听力课应该少用回答问题的任务形式,而应多用复述原文的任务形式。

三、词汇的量与质

词汇的量与质的关系,即词汇广度与深度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经常讨论的一般是如何扩大词汇量,却很少谈及如何提高应用已知词汇的熟练程度。可以说,英语词汇学习上的质和量的关系,与哲学中讨论一般事务的质和量的关系是一致的。质和量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一定质的量是毫无意义的,而没有一定量的质也无济于事。质是量的基础,量是质的表现,两者互为条件。英语词汇掌握的量与质的关系也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对英语单词词义、发音、拼写、用法的基本掌握,构成了对英语单词掌握的基本的质,在对每个单词达到这种基本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的集合,就构成了对英语词汇掌握的亮。只有当一个人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在质和量上达到高度平衡时,这个人的英语词汇才可能在其英语运用中表现出最佳状态。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时刻关注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如何实现质和量的平衡发展,即要不断学习新的词汇、扩大词汇的数量,又要反复锤炼已知词汇、加深理解、提高对其运用的熟练程度。学界多用词汇深度来表示词汇的质,用词汇广度来表示词汇的量。

四、课堂词汇教学的细节可能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

课堂词汇教学是一项具体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多数英语教师都是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处理。其实,课堂词汇教学销率的高低,很可能就取决于一些貌似一样其实不同的教学活动的细节。正如西方儿女的一句老话,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

五、词汇量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关系

篇4

关键词:“胆”族词 gallbladder cholecyst 词汇对比 思维对比

汉语“胆”及其词语数量多,分类细,表达丰富;英语的对应词虽然在数量和种类上不及汉语,但也呈现了形式多样的特征。

一、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与对应英语词语之总貌

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中的“胆”族词,电子版《四库全书》中的“胆”族词,以及《牛津高阶词典》等中的对应词语为研究内容。搜集了中文“胆”字及其所构词语,以及与中文意义对应的英语词汇。

(一)汉语中包含的“胆”字的词语有235个,有二字词“胆力、胆志、胆守、胆决、刚胆、大胆、小胆、寒胆……”等62个词,有三字词“胆石症、胆瓶蕉、胆小鬼、胆如斗、吃虎胆、蚺蛇胆、小鸡胆、吓破胆”等8个词,有四字成语“胆大心粗、胆大心细、胆大心雄、胆壮心雄……”等64个词和短语“艺高人胆大、吃了豹子胆、胆欲大而心欲小、七个头八个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二)英语中“胆”这个意义的英语对应词语有:

cholecyst(胆囊)、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癌)、cholecystitis(胆囊炎)、choleperitoneum(胆汁质)、chalcanthite(胆矾)、Cholesterol(胆固醇)、 bile(胆汁)、biliary lithiasis(胆结石)、biliary cyst(胆囊肿)、biliary obstruction(胆梗塞) 、gall(胆汁)、gallbladder(胆囊)。

鉴于这些专业词汇和科技术语都是由biliary-或choles-及其变体再加其他词缀、词根构成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胆量:gallant、gallantry、heroic、courage、courageous、bravery、brave、bold、boldness、boldfaced、boldly、guts、gutsy、nerve、nervy、audacious、audacity、daredevil、daring、pluck、pluckily、pluckiness、spunk、spunky、intrepid、intrepidity、fearless

胆小:timid、fearful、afraid、coward、cowardice、cowardliness、different、diffidence、jittery、edgy、nervous、faint-hearted、chicken-hearted

瓶胆:inner container

胆瓶:bladder-like vase

胆敢:dare

比较是词汇研究的重要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杨自俭等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是对人体常用词“胆”从词义和构词两个方面进行英汉对比的个案研究。

二、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与对应英语词语之词汇对比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对应的指称意义,蕴含意义就更丰富了。词本身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典故、隐喻、情感及民族心理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投射不同的意义。

(一)“胆”及其所构词语与英语对应词的词义对比

1.从词汇意义来看,汉语和英语词义涵盖面不一定相同。

①指称义和蕴含义完全相同

汉语词“胆囊”和英语中的“gallbladder”词义相同 ,都用来指称人体器官胆囊。这是因为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所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类的大脑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必然有其相似之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②指称义相同,蕴含义不同

如“胆”在汉文化圈的人看来,除了指称人体器官之意,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胆量、勇气”。如《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说“胆”会情不自禁把“肝”也带上,这是由于在古人看来“胆,连肝之府。”(《说文》);“胆,肝之府也。”(《玉篇》)。在《广韵》里“胆,肝胆。”直接把胆解释为肝胆,可见“肝”、“胆”关系之密切,再如成语肝胆相照、披肝沥胆、赤胆忠心/肝、忠肝义胆、露胆披肝。而在英语中gallbladder或cholecyst没有蕴含义。

③指称义和蕴含义都相异

例如:gall指胆汁,进而引申出义项“a bitter feeling full of hatred(悲痛、怨恨)”,还有义项“rude behaviour showing a lack of respect that is surprising because the person doing it is not embarrassed。(莽撞粗鲁、大胆无礼)”;汉语“胆汁”只有指称义,没有蕴含义。

还有英语短语moral courage:the courage to 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的勇气),put on a brave face /put a brave face on sth(强颜欢笑),(as)bold as brass(厚颜),与“胆量、勇气”等意思大相径庭,切不可望文生义。

④词义空缺(lexical gap)

不言而喻,词语意义空缺是文化意义空缺的结果。表示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必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含意义的现象。

比如“浑/一身是胆、胆包身体”等词语就是brave的意思,但翻译成汉语已经没有源语言中的形象了,“鼻若悬胆”、“肝胆相照”在英语中就没有这种说法,翻译时只能意译或转译,再如“卧薪尝胆”是一个历史典故,在英语中是文化空缺,只能音译然后再加注释说明了,但这样已经把汉语的音韵美、形象美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再如俗语“胆欲大而心欲小”,“七个头八个胆”,“吃了豹子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艺高人胆大”就只能意会,不易言传了。

从以上四点分析可知英语中每个词各司其职:如gallbladder或cholecyst指称器官——胆囊,courage或plunk等表达胆量的意义,inner container是瓶胆之意,表达意思具体、清晰;而汉语中这几个意思全部由“胆”一个词承担。

2.词的搭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汉英词语的搭配是有差别的。

汉语中与“胆”搭配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在词语中显而易见,在此不做赘述。

英语:与nerve搭配有 take a lot of nerve(意为大胆),lose one’s nerve(意为胆小,没有勇气),keep one’s nerve(有胆量),have/get a nerve(意为居然敢做,有勇气做),what a nerve(意为好大的胆子),nervous wreck(与“胆战心惊”意义相近),与audacity搭配有have the audacity to do(意为有胆量做),与daring搭配有lose one’s daring(意为胆怯),与pluck搭配有take/need a lot of pluck(鼓起勇气,大胆做),与courage搭配有pluck/spunk up the courage(鼓起勇气、大胆做),Dutch courage(与“胆大心粗”意义相近),与bold搭配有be/make so bold(as to do sth)(社交场合:冒昧/斗胆……),与guts搭配有have the guts to do (大胆做)。

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别。

(二)“胆”及其所构词语与英语对应词的构词对比

“汉语是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汉字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语素,它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词。还有一些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胆”是成词语素,构成了大量的词。

英语是拼音文字(alphabetic script),字母组合成音节就生成词。

“汉语和英语都能用合成法(compounding)、缀合法(affixation)、音变法(sound-changing)、缩略法(abbreviation)构词,也都通过翻译从外语中借进新词。不同的是,汉语还使用重叠法(reduplication),英语还用转换法(conversion)、逆构词法(back-formation)和截短法(clipping)构词。”(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构词分析

(1)合成法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法,一般通过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等关系组合。包含的“胆”字的词语除胆固醇、胆俞、胆矾、龙胆、胆娘、盐胆水(即卤水)等少数几个专有名词是单纯词外,其余都是合成词。运用合成法构词的如下:

①二字词

联合:胆力、胆志、胆守、胆决、胆武、胆勇、胆气、胆略、胆智、胆干、胆当、胆意、胆魄、胆识。这些词的意义都为胆量+ X。

胆烈、胆义、胆练。这三个词意思为有胆量+X,“胆”作了动词。

偏正:胆+X:名词为中心词:胆土、胆水、胆汁、胆管、胆铜、胆瓶、胆囊

动词为中心词:胆敢(意为“有胆量敢于”)

X +胆:刚胆、大胆、小胆、寒胆、球胆、瓶胆、狂胆、独胆、熊胆、斗胆、蛇胆、笔胆、色胆、苦胆、鼠胆、黄胆

主谓:胆壮、胆怯、胆栗/慄、胆破、胆虚、胆悸、胆落、胆硬、胆裂、胆寒、胆薄、胆颤、胆慑

动宾:仗胆、壮胆、丧胆、放胆

②三字词

偏正+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胆石症、胆瓶蕉、蚺蛇胆、小鸡胆

主谓+名词构成偏正结构: 胆小鬼

动词+偏正构成动宾短语:吃虎胆

主谓结构:胆如斗

补充结构:吓破胆

③四字词

联合:主谓+主谓:胆大心粗、胆大心细、胆大心雄、胆壮心雄、胆壮气粗、

胆粗气壮、胆丧魂消、胆丧魂惊、胆丧魂飞、胆丧游魂、

胆寒发竖、胆寒心惊、胆颤心慌/寒/摇/惊、魂飞胆破、

心殒胆破、心惊/殒/寒胆落、神丧胆落、魂亡胆落、色厉胆薄

动宾+动宾:沥胆隳/濯/堕肝、衔胆栖冰、输肝剖胆、输肝写胆、披肝沥胆、

惊心悼胆、惊心裂胆、沥/隳胆抽肠、破胆寒心、提心吊胆、吊胆惊心、剖心析胆、合胆同心、同心共胆、气消胆専、碎心裂胆、

露胆披肝

偏正+偏正:赤胆忠心、赤胆忠肝、忠肝义胆、剑胆琴心

补充+动宾:卧薪尝胆

补充:主谓+X:胆大包天、胆大妄为、胆大如斗、胆大於身、胆小如鼠/鼷/豆

偏正+ X:狗胆包天

主谓:鼻若悬胆、浑/一身是胆、胆包身体、肝胆相照

偏正:独胆英雄

(2)运用缀合法的有:胆子、胆門

(3)运用缩略法的有:胆薪或薪胆(是卧薪尝胆的缩略形式)

2.对应英语词构词分析

⑴合成法:英语中的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gallbladder由gall(胆汁)和bladder(气囊)组成,还有faint-hearted、chicken-hearted等。

⑵缀合法:cholecyst,bravery、boldness、daring、audacity、jittery、edgy、fearful、terrified、cowardly

⑶音译汉语借词:danchu(即胆怵)

⑷英语中由gallbladder为词根构成的主要是医学方面的专业词,而没有普通词。

如biliary lithiasis(胆结石)、biliary cyst(胆囊肿)、biliary obstruction(胆梗塞)、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癌)、cholecystitis(胆囊炎)、choleperitoneum(胆汁质)等是通过转换法、逆构词法、截短法或合成法构成的。

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由“胆”构成的词在英语中主要相当于这么几类词:①gallbladder等词:胆囊②courage、bravery、guts等词:胆略、胆大③inner container:瓶胆、球胆。

三、差异产生的成因探讨-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中国人重整体(integrity)、偏重综合性(synthetic)思维,英美人重个体(individuality)、偏重分析性(analytic)思维

1.崇尚和谐是重整体思维的突出表现。对称与和谐使中国人既感到视觉美或听觉美,又感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汉语词语就像一面镜子,将中国人这一心理特征映照得清清楚楚。如现代汉语成语中绝大部分是四字词组,它们在语音上平仄相间,在语义上相同、相对或相反。如:胆大心粗、胆壮心雄、胆丧魂消、胆寒发竖、胆颤心慌/寒/摇/惊、魂飞胆破、心殒胆破、心惊/殒/寒胆落、色厉胆薄、赤胆忠心、卧薪尝胆、提心吊胆等。?

英美人虽然也重视平衡对仗的语言美,却不及中国人这样讲究。英语是一种形式语言,因此组词成句按事理的逻辑安排句子成分。如:

胆大包天 [audacious in the extreme;with reckless daring]

胆大妄为 [act in foolhardy manner;reckless]

胆大心细 [bold but cautious;temper daring with discretion;be daring and scrupulous]

胆破心惊 [tremble with fear]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贼人胆虚 [timorous/scary as a thief]

胆战心惊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stricken;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胆战心寒 [be terror-stricken]

胆略超群 [have unusual courage and resourcefulness]

2.汉语词汇“胆”词汇系统由单音节向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发展的趋势,都是重整体和谐的心理文化的反映。

3.整体性思维还体现在汉语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分析性思维则表现在英语词义的具体性上。

(二)中国人重形象思维(figurative thinking),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logical thinking)。“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1.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方式的表现之一,是汉字的象形性,以形示意是汉字的重要特点。英美人重逻辑思维方式的特点则可从英语词语的功能性上看出。这在英汉构词中已详细分析过,在此不再赘述。2.中国人特别喜欢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物,以物表感,状物言志。如:

“胆”有体积:大胆、小胆、胆包身体;“胆”有感知:寒胆;“胆”有形状:球胆、瓶胆、剑胆琴心;“胆”有质地:刚胆;“胆”有味道:苦胆;“胆”有颜色:黄胆、赤胆忠心;“胆”有形象意义:狂胆、独胆、熊胆、斗胆、笔胆、鼠胆、豹子胆;“胆”与也有关系:色胆。

“胆”可发出动作:胆壮、胆怯、胆栗/慄、胆破、胆虚、胆悸、胆落、 胆裂、胆寒、胆薄、胆颤、胆慑

再者“胆”可沥:沥胆濯/堕肝,“胆”可衔:衔胆栖冰,“胆”可剖:输肝剖胆,“胆”可悼:惊心悼胆,“胆”可析:剖心析胆,“胆”可隳:隳胆抽肠,“胆”可共:同心共胆,“胆”可吊:提心吊胆,“胆”可露:露胆披肝。

英美人也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物,但常常喜欢用抽象名词指代具体事物。如:

用来表示“胆子”的nerve,表示“胆量”的courage、bravery、gut/boldness、daring、plunk、spunk等,表示“胆大”的bold、audacity,表示“胆小”的timid、fearful、afraid、jittery、edgy 等词都是抽象词。直接从心理感受出发,而不像汉语给人以具体的形象。再如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chicken-hearted)、胆落心寒 (panic-stricken;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胆寒 (terrify;be struck with terror)、胆怯 (timid;cowardly;be afraid of one's own shadow;have a yellow streak in sb)。

3.汉语的量词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形象,这也是汉语形象化的表现。例如,在与数词“一”合用时,有:一身是胆(bold或daring)英译文只保留了原文的指称意义,原文量词的形象性则未能保留。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中英对比,“胆”已不再是单纯的胆了,它的词汇之丰富,意义之繁多,用法之灵活,以及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令人叹为观止。而通过这些差异,追根溯源,正反映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3]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4]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5]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6]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解建和.新世纪英汉活用词典[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武汉大学古籍所,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Z].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A S Hornby,Sally Wehmeier,Michael Ash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篇5

1. 初中英语中的合作学习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由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学者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以集体讲课为基础,以各个小组为教学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根据小组集体表现及小组集体成绩判断的。

当下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记不住单词。很多教师反映学生有这样的状况,单词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周而复始,学习效率低下。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后,还要懂得对教材实行二次创作,根据已有的知识特点,为教学埋下伏笔。巧妙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所谓高效课堂,体现的就是学生领悟的效率和质量。将课堂能够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高效课堂贵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让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教师要体现出放手,让学生去根据已知问题去发现问题。这样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处的,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益颇丰。

英语课堂不单单是一门语言的课堂,同时它也是一个启发思维的课堂,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学习形式的利用,加强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塑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有正确的育人思路。优秀的技能和正确的育人思路结合,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要注重精简性、实用性,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广度、深度,这样会让学生在接受上有些吃力,注意力也会相应地转移,根据已有的规律去创新教学,并参照学生的基础能力,是实现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

2. 初中英语单词教学小组的展开策略

2.1合理分组

初中班级中学生的数量通常较多。所以在展开英语分组学习前,教师要充分地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对初中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接下来的分组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就近原则,让相邻的4-6个人分为一组,固定座位是分组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这种分组方式用时也较少,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师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会给学生造成混淆的困难,可以试着用分组教学法,让小组学生进行交流之间,记住这些单词。

2.2培养组长

在固定好小组人员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组长的工作。组长是一个组的核心人物,管理和组织者整个小学小组。如果小组长不能被确定好,必然会对小组的合作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确定小组组长时,可以利用轮流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去感受一下当组长,最后由小组成员来票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组长人选。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以身示范的作用,领导自己组员认真学习的作用。小组长既要成为教师的助手,同时也要兼顾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

2.3培养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手段,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更容易传递信息,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极大的帮助。教师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讲授单词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只有充分地与他人交流,才能够实现小组存在的意义。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必须对每一个组员都保持尊重,这样才能够聆听他人的建议,让小组合作存在意义。

2.4加强对小组的教学利用

针对初中英语,有着但此数量多的特点。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每个学生讨论单词的发音,最后再让每个组出学生带读单词。学生在研究单词发音时,如果出现问题,其他小组就可以站出来指正。一些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出面,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小组的音标学习当中。教师在讲解单词时,根据小组的数量对整个单元进行合理分配,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检验。

3. 结语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单词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全面地提升初中学生在学习单词上的质量,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英语水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展开合作教学法,让初中英语教学在一个趣味化的氛围中展开,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在今后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 娄贵侠. 增强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优效性之法[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5).

篇6

关键词: 词汇组块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一、引言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不仅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的层面之一,而且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词汇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单词教学,多注重单词的含义,对学生只要求记住发音、拼写和课文相关词义即可。相对应的许多学生偏重于机械地背诵课文的单词表,往往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及其含义,学生仍然在听力和阅读过程中词汇不够用,在口语表达、写作和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述起来苍白无力。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词汇的教与学多局限于单个词汇上,孤立地学习单词,造成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往往无法成功提取所需信息。近年来“词汇组块”概念的提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深层的词汇学习途径。

二、词汇组块及其分类

词汇组块这一术语首先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词块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容许不同抽象度的、频繁使用的、预制的多词单位。这些预制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局限于单个词上。Lewis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多频词,如first of all,a lot of等,这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高频搭配组合,如:take a break,它是自然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3)固定表达,如:How are you?Why don’t you...?(4)半固定表达,如: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词汇组块形式从完全固定的表达到半固定表达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

三、组块构建记忆策略的基本内容及教学

基于上述理论,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关键是如何基于英语词汇具有的组块性,将记忆心理学中的组块有效地运用于认知过程的建构环节中,由此提出了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这一概念。组块构建记忆策略就是根据单词音、形、义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各种联想方式在单词音、形、义之间及新旧单词之间建立各种形象联系,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或更大的组块的词汇记忆方法。组块构建记忆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音义联想。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英语单词的发音特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组块)使之参与相关的单词学习中,使单词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建立新的组块。如学习生词candy n.糖果(看弟(谐音)吃糖果,自己流口水)相联系,很容易记住的音、形、义等。

寻旧联想。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单词的构词特点,找出生词中蕴含的旧词或旧词根、词缀(旧组块),挖掘生词与旧词的内在联系或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人为地建立形象联系,形成新的组块,从而记住生词。如学习“weekend”时,将其划分为week-end,使旧词week(周)、end(结束)与其词义联系起来,可想象“一周结束了就是周末”。这样新旧单词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不但复习、巩固了旧词,还使新词记起来更容易。

搭配组合联想。学习生词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词的搭配、组合起来记生词。通过生词与其搭配的联系记忆生词,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从而使已有的记忆组块扩大并建立新的词块。如学习“get”时,将其搭配“get ready for”为……做准备,“get up”起床,“get on with”与人相处,“get down”下来,“get back”取回;回来,“got on”上车,“get off”下车,“get to”到达,“get out of”从……出来。这样,既复习了旧词,又使新词记得更牢。

求异联想。在学生学习或复习单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起已学过的与其音、形相近的词,找出差异,并采用多种联系,形成新的组块。比如学生常将“whether”与“weather”混淆。教师从两词的拼写特征分析入手:wh-e-ther、w-ea-ther,whether是以wh开头且是一个疑问词,引导学生回想以“wh”开头的其他疑问词“what,which,who,where”,强化“wh”的疑问“身份”,从而记住“whether”是“是否”,“weather”是“天气”的意思。

图示联想。在学生学习或复习单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或在头脑中想象词的具体形象及其相关词的形象与联系,扩大巩固已有的词块。如学到“meat”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肉,如“pork、beef、chicken、fish、mutton、duck”等,从而使这些零散的词有机地联系起来。

语义联想。在学生学习或复习单词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词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同义、反义、种属,等等)与以前学过的旧词联系起来,形成语义对或语义网,从而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一个更有序的组块,促进记忆。如学习“dirty”时,引导学生回忆相反的词“clean”以形成反义词块。

当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的有效性还涉及训练步骤的恰当安排与有效组织、训练对象一定水平的知识背景和联想能力等。组块构建记忆策略的教学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英语课时计划中安排特定的时间单独开设策略训练课;二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涉及词汇时自然渗透策略的训练:三是前两种方式相结合,既进行专门的策略教学,又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实验研究表明,第三种方式是有效的。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专门的策略教学系统掌握组块构建记忆策略的内容和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教学的渗透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

四、结语

词汇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英语教师不能让词汇记忆完全停留在学生自发学习的低效率阶段,把单词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们要研究词汇教学的规律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词汇记忆的规律,通过各种联想方式,进行组块记忆,不断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水平,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运用组块记忆策略教词汇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孤立教词汇的缺陷,能使词汇的读音和拼写与词汇的用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效率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llen,V F..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Mc Carthy,M.J..Vocabulary.London:Oxford Press,1990.

篇7

关键词:概念形成机制 转喻 隐喻

一、引言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它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概念形成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那么,人类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概念形成机制是怎样的?这种机制在语言中又有怎样的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运用Lakoff (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以及相关的隐喻、转喻理论以名词“脚/足”为例,对英汉词语的词义拓展过程中的概念形成机制进行对比研究,对相关理论提供实证依据,探究其普遍规律以及两者各自的特点。

二、概念界定

1.ICM。ICM是 Lakoff (1987)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四个原则建构: (1)命题:由ICM中的成分、特性及它们的关系组成。人类的知识结构大多储存于命题当中。(2)意象图式:指人类日常身体经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相对简单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联结、力量、平衡及各种空间方位和关系等。(3)隐喻映射:将命题、命题中的一个成分或意象图式,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认知域中相对应的结构中。(4)转喻映射:用同一经验域中容易感知、理解、辨认、记忆或突显的部分映射整体或整体其它部分。

上述四原则中,命题和意象图式形成ICM的结构是ICM延伸的基础。而隐喻和转喻映射是ICM根据命题结构和意象图式扩展辐射的机制。由此可见,ICM理论还包含了意象图式和转、隐喻理论。正是这些理论解释了概念是如何扩展和延伸的,而转、隐喻也从修辞学层面被提升到了认知层面。

2.隐喻和转喻。隐喻和转喻最早被作为两种普通的修辞格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中提出两者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他们植根于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37)。自此,转、隐喻被作为认知机制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事物来体验彼事物,是用清晰具体的经验来构建抽象复杂的高一级概念,并用“域”来代表概念,用“映射”来代表两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换言之,隐喻是认知主体从一个熟悉的认知域(源域)到未知认知域(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其过程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性,多为多对应投射。Lakoff又将其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同一个认知域内的两个次认知域的映射。Barcelona(2000:246)提出“转喻是认知域内的映射现象,也是从源域映射到目的域,只是源域和目的域都应在同一个功能域中,由语用功能将它们联结起来,使目的域得以在心理上被激活。”简言之,转喻是同域中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映射,起替代作用,是单对应映射。

正是通过这两种映射机制的作用,词语才具有了更为丰富和实用的多种含义。近十年来,一些学者又对隐喻和转喻在概念扩展中的连续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相关研究中,其侧重点主要是英语中介词的分析以及汉语中人体隐喻和习语的研究,缺乏对其他实义词意义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理论,对英汉语中“脚/足”词语的语义进行概念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3.英汉“脚/足”词语的概念形成机制。“脚/足”,其字面意思为“人和动物的行走器官”,具有长度、位置、功能等属性。人类最初用其来描述其他陌生事物或概念时,往往是依据两者某一项属性的相似或相近性。具体而言,“脚/足”是源域,突显度高,而各个属性是目的域,突显度较低,两者同属一个认知域,具有关联性,因此,在词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形成转喻机制(即:“范畴-特性”ICM);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转喻或隐喻,构成平行的、多层次的词义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其英汉句型有: the foot of NP,Vt.POSS foot PP;脚/足+名词,名词+脚/足,动词+足,动词+手+动词+脚。

4.“脚/足”词语――位置。脚/足处于人体的下端(垂直),因此,在经过“器官-人体下端”的转喻过程后,又进行了如下拓展:(1)“人体下端-物体下端”的隐喻过程(人体隐喻)。如:the foot of the mountain,the foot of the stairs;脚灯,脚注,山脚,墙脚,高脚杯等;(2)“物体下端-物体/事物末端”的转喻过程,此过程中,由“下端(垂直)”替代了“末端(水平)”的含义。如:the foot of the bed; 日脚,雨脚等;(3)“物体下端-最后(次序/顺序)-残余的滓末-剩余无用的东西”,此为“转喻-隐喻-转喻”的连续过程。如:the foot of the line/parade,foots,…my foot!(imf) ;茶脚,下脚料,蛇足等。

5.“脚/足”词语――关系。脚/足与其他身体器官之间具有亲密的,平等的关系,映射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形成了隐喻机制。只有汉语中有这样的映射关系。如:手足。

6.“脚/足”词语――功能。(1)依据其支撑/站立功能,“脚/足”词语在经过“器官-支撑功能”的转喻机制后,又进行了如下语义拓展:a.“支撑/站立功能-支撑部分/基础”的转喻机制。如:basal foot,the foot of the tower(塔基);椅脚,车脚,根脚,脚本。b.“支撑/站立功能-站立之地-立场/观点/态度”的“转喻-隐喻”机制。如:a foot in both camps(脚踏两只船), get/have a cold foot;脚踏两只船,脚踏实地,站不住脚等。c.“支撑/站立功能-附近/周围-影响/威力/控制”的“转喻-隐喻”机制。如:at/under foot,at/beneath/under sb’s feet,live under the cat’s feet;脚下,脚底下人。(2)依据其行走功能,“脚/足”词语在经过“器官-行走功能”的转喻机制后,又进行了如下拓展:a.“行走功能-步伐/步距-阶段”的“转喻-隐喻”机制。如:walks with a light foot,fleet of foot,get/have a foot in the door; 脚头等。b.“行走功能-步态/走路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的“转喻-隐喻”机制。如:on foot,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put one’s foot down,put one’s foot in it,set foot in(进入),set foot in,miss one’s foot,stand on your own feet; 敛足,涉足,插足,失足,比手画脚,愣手愣脚,慌手慌脚,大手大脚等。c.“行走功能-人”的转喻机制。很多身体部分都能被用来代表人,选择的依据在于我们想要表现人物的哪方面特性(Lakoff & John,1980:31)。用“脚/足”词语来替代人,主要是指那些从事依据脚的行走功能进行工作的人,帮手,或对某些人的敬称。如英文中foot and horse 中的“foot”替代infantry,指军队中服役的步兵;汉语词语有:脚子,足下,高足等。

7.“脚/足”词语――长度。脚/足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这种长度相对稳定。古时,在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依据,测量其他事物。因此, 以“脚/足”词语为源域,“长度”为目的域,发生了转喻映射(两者同属一个认知域)。如:英文中“foot”具有了“英尺(0.3048米)”的固定词义,而汉语中也有“一脚宽”的表达方法,但并没有作为标准长度被固定下来。

三、结语

通过英汉语中“脚/足”词语概念形成机制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

1.两词(脚/足, foot)在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中,均以转喻为主,隐喻为辅。

同时,转、隐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与介词相比,名词具有除字面含义外多种内涵,代表了多种属性和特征。人们在使用其描述其他事物时,往往依据其中某一项属性和特征的相似或相邻性。因此,在概念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多采用转喻机制,属于范畴-特性ICM。除此之外,转、隐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分割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两词的概念形成过程基本相似,这说明ICM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文仅对英汉名词的概念形成机制做了个案研究,要深入探究人类语言词汇词义拓展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还需大量细致的对比研究,以寻求认知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语言在价值观,文化观念,心理过程等方面的异同。此方面内容将另文再议。

[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青年教师基金(93208705)]

参考文献:

[1].Barcelona,A.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A Cognitive Perspective.Mouten de Gruyter,2000.

[2].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篇8

【关键词】中文分词;知识体系;关键词标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087―04

一 问题的发现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服务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坛、Blog等成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分享的重要平台。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证明:学习者在论坛(或Blog)中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撰写帖子、参与讨论,有利于学习者按照个体思维习惯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梳理,使之规范化、条理化,是一种重要的知识重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能够使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通过Blog或个人网页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分享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理解风格的知识树,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知识,深化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者参与论坛并组织专题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的过程[1]。

然而,在开展具体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论坛(或Blog)中帖子数量的增加,帖子的无序性、同类帖子之间缺乏联系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当论坛(或Blog)中帖子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学习者常常难以从帖子的海洋中获取所需的内容。这一问题导致学习者在阅读其他同学的帖子和回帖的过程中,只能就当前的主题帖和回帖进行讨论,很难获取针对同一知识点的其他主题帖及相关回帖,使知识的分享和重构受到限制。

针对教学论坛(或Blog)中同类帖子之间缺乏联系、不利于知识分享和社会知识建构的状况,笔者进行了如下设想:“如果以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为链接结点,建构教学论坛(或Blog)中各类帖子之间的联系,建立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导航系统,过滤掉一些与学科教学相关性低的帖子,就能提高优质帖子的利用率,使学习者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获取相关的帖子。通过论坛中的这种横向链接关系,引导学习者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展开联想,逐步扩大知识面,从而促进学习者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思考问题,促使学习者从多个角度实现意义建构。”

尽管Web2.0已经提出了对信息标记和管理的方法、思想,而且Tag和RSS的思路也已在某些Blog中有所体现。然而,由于其标注关键词和超级链接管理都非常注重普适性,并不是面向学科教学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存在标注不够便利、对普通学生要求较高、其关键词并没有完全面向学科教学等缺点。

为此,笔者认为:在对教学平台论坛(或Blog)的管理过程中融入知识科学的文本聚类思想,使教学平台能够针对学科知识特点,选取特定的词汇作为特征向量,探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动形成基于知识点联系的知识网络图,对于提高教学平台的服务水平、促进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探求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关键是解决对帖子的分析、聚类问题,即探索一种算法,解决如何依据帖子所反应的知识内容,为大量帖子建立基于知识体系的横向关联的问题。

1 指导思想

鉴于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借鉴中文信息处理的最新成果,在这一任务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中文文档的分词问题,其次是如何使文本聚类、并使相关文档建立链接关系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好以下子任务:

(1)选择适当的词汇库作为基础语料库,并要求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丰富基础语料库,作为实现分词的依据。

(2)选择有效的分词算法,对平台内尚未处理的帖子进行分词处理,并重点关注与学科关系密切的专业术语在帖子中出现的频率和位置。

(3)分析帖子内学科专业术语的作用、频率和权重,利用文本聚类的相关理论,计算帖子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度,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到相关度表格中。

(4)利用动态网站设计的有关技术(或JSP),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帖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相关研究综述

从当前文本聚类分析的技术发展来看,文本聚类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技术,其目标是在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预先定义的文本类别,使多篇文本被自动归类。由于英文以单词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个单词表示一个固定的语义,每两个单词之间都有相对固定的分隔符号。因此基于英语文本的聚类分析不需要考虑单词的划分问题。与英文的聚类研究不同,中文以汉字作为文字的基本单位,以词语作为语义的基本单位,不同的汉字被组织起来形成语义不同的词汇,而且在汉语形态的句子中词汇之间没有专门分隔符号。因此在中文环境下实现文本聚类分析的前提是分词,即把一个句子分隔成为若干个词汇,然后再通过分析、计算词汇描述的语义,实现文本的聚类。

从分词算法来看,现有的分词算法有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和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基于词表最大匹配的分词方法具有程序实现简单、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尽管其分词准确率仅有95%左右,但已基本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2]。因此,笔者决定采用这种分词方案。

从文本聚类算法来看,常用的算法有VSM(空间向量模型)、RBF(径向基函数方法)、参考上下文计算相关度的聚类算法(基于本体论词典的发展而形成的)等等[3]。上述算法在文本聚类的研究中各有特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传统的VSM在舍弃了各关键词汇在文档中的顺序关系之后,可以把文档简单地表征为由关键词汇表示的向量空间中的点的集合。因此,只需通过计算两个文档的向量集内部点之间的距离就能确定文档类别的归属。然而研究发现,以文本向量空间模型对文档进行初步表示以后,用于表达文本内容的向量空间的维数很大,甚至可以达到几万维,导致分类算法的计算量太大,而且过高的维数导致无法准确地提取文档的分类信息。因此,降维是提高分类算法效率并提高其分类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选择特征项并设置特征项在分类算法中的权重是文本聚类中常见的手段。其中文档频率、X2统计(CHI)是其常用的算法,而互信息算法(MI)的理论研究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针对学科的特点,采取以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为特征项的文本挖掘技术,开展知识点与论坛文本之间的相关度研究是完全可行的。

三 系统算法与实施

1 传统论坛的数据结构

论坛中的帖子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帖,一类是针对主帖的回帖。在传统的论坛中,仅需保存帖子的内容及其与回帖之间的关系即可,因此其数据存储结构非常简单。论坛帖子表的存储结构通常如表1所示。

表1 论坛帖子的存储结构

在论坛中,所有帖子都有一个唯一的主ID号,主ID由DBMS自动生成,用于唯一地标记这个帖子。主帖的副ID号为0,用于标记这是一个主帖。而所有的回帖都直接使用被回复帖的“ID号 & 副ID号”作为自己的副ID号。由于副ID号采用不定长的特征码表示方法,因此可利用副ID号区分当前帖子是对主帖的直接回帖,还是对回帖的回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对传统论坛数据结构的改进

为了能够实现对论坛内容的分词处理并记录帖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拟在传统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数据表。

(1)帖子关联度表

为了能有效地表示出各个帖子之间的知识关系,把他们组织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在上述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首先要增加一个新数据表:帖子关联度表。其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帖子关联度的存储结构

帖子关联度表的作用是记录帖子与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情况。

(2)词表

在文本分词和聚类过程中,基础性的工具是分词所依据的语料库。在本研究中,笔者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数据表,作为词表的基本结构。

其中,词汇ID可由系统自动生成,是词汇的唯一性标记;词汇内容项用于保存常用的词汇、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频度项用于记载当前研究的文本中对应词汇出现的频度,默认值为0;词汇的权重项则用于说明该词汇在学科中的重要性程度,默认值为1,最高值为5。

另外,为了标明帖子是否已经被分词处理或关联度标注,在帖子表中增加一个新字段“处理状况”。对于已经进行过关联度标注的帖子,标记为“已处理”。

3 准备词表

(1)构造基础词表。构造基础词表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应用较广泛的语料库内容作为基础词汇,并把语料库的内容填写到词表(表3)的词汇字段中。

(2)丰富词表。要求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成、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等要素,把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术语、专有名词、具有特定语义的描述方法,添加到词表中。

(3)优化调整词表。为了保证系统标注的效率和专用术语的完整性,首先调整一些虚词、助词的权重为0;然后强化专业术语的权重级别,使专业术语能够优先被标注。因此可根据专业词汇的重要性程度,分别给予2~5级的权重。最后按照“权重(升序)”+“字符串顺序(降序)”对词表排序。

通过上述处理,能保证专业术语和长字符串被优先标注,保证了诸如“北京师范大学”之类的专有名词不会被拆分为“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词汇。

4 文本分析与标注算法

在基于匹配的算法中,相关理论证明,逆向匹配算法的精度较高,出现二义性的概率较低,因此本研究采用了逆向匹配算法[5]。即对一个发帖的内容与词表进行逆向匹配,并把成功匹配的结果记录到词表的相应词汇的“频度”字段中。

(1)获取待处理数据

首先从表1所示的帖子表中获取一条“处理状况”为空的记录,从中提取其字段“内容”的值,存储到变量X中,并记下该帖子的主ID号和副ID号。

(2)逆向匹配处理

按照如图1所示的算法,实现对文档的逆向匹配处理。

图1 逆向匹配处理算法的N-S图

(3)登记匹配结果

首先按照公式“计算值=权重×频度”对词汇表进行计算,求取本帖内容中用到的各个词汇的最终重要性程度,把计算结果存储到词表的“计算值”字段中,最后按照计算结果对词表进行降序排列。通常需要根据帖子的长度、反应词汇重要性程度的计算值等数据,确定哪些词汇及其频度值需要纳入到关联度表(表2)中。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了公式“文本长度×0.01+词条重要性程度×0.2”作为衡量词条关联度水平的标准。最后在帖子表(表1)中,把本帖的字段“处理状况”标记为“已处理”。

(4)显示分析结果

根据关联度表格中记录的帖子与关键词条的关联度状况,在动态网页中通过文本超级链接、图像Map技术等建立帖子与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关系,从而把师生在教学服务平台中的讨论情况纳入到教学知识体系中,以可视化的形态提供给学习者。

四 系统运行与评价

1 系统运行说明

由于本算法的目的是对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内容进行标注并建立各个发帖与知识点之间的链接,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在使用教学平台学习过程中开展联想,获取相关知识,所以对信息反馈的实时性要求并不高。因此,为减轻教学服务平台的负担,并不需要实时地分析和运行本程序,只需在系统负荷较低时执行本模块,实现对未处理帖子的标注与链接。事实上,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可把这一工作指定为服务器系统的一个任务,要求这个任务在每天0点左右自动执行一次。

2 运行效果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算法的运行状况,本文仅以高中物理教学的学生论坛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图2是进行关键字标注前的论坛的讨论界面。图3是已经进行了关键字标注后的论坛讨论界面。

图2 没有进行关键字标注前的论坛界面

图3 已经进行了关键字标注后的论坛界面

从图2和图3的对比可以发现,图3的每个发帖后都生成了相应的关键词。通过每个关键词对应的超级链接,可以很快地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上,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者参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另外,为了更清晰地表示知识的层次关系,在本案例中,已经根据主帖中的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图3所示的帖字链接到了如图4所示的知识网络图内,以便学习者在参与讨论时能够方便地获取其他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图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直线网络图

3 算法运行状况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算法能够自动地把师生的讨论情况纳入到学科知识体系中,使原本凌乱无序的各类帖子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被组织起来,从而使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取与自己当前关注的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各类帖子和各种学习资源,对于促进学习者在个体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是非常有效的。

由于算法基于数据库实现,因此在算法实现中可以充分地利用DBMS自身提供的各类优化算法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程序开发的复杂度。

本算法允许教师用户在应用系统过程中不断优化其知识体系结构。首先,教师可以在使用系统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词表,在教师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允许他们清除所有帖子的处理状况信息,从而重建所有的关联信息。其次,由于本算法建立在分词算法的基础上,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没有匹配成功的单字,研究单字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进而发现针对该学科遗漏的重点词汇,并利用它们逐步地完善词表。

4 本研究的不足

尽管在研究本算法的过程中,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分词和文本聚类分析的文献,但大多数文献的算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算法比较复杂,计算量很大,不能适应教学论坛中并发用户数大、发帖量高而短小的特点。因此笔者对相关算法进行了简化,使之符合以教学平台开展学科教学的特点。然而,这种简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算法中出现了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与大型的文本聚类算法相比,本算法①在解决系统学习、补充新词,完善词表方面仍有不足,需要教师的人工干预;②仅仅实现了对论坛内容的关键词检索与标注,实现了帖子与帖子、帖子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但对于大型文档之间的关联、分类缺乏更深入的探索;在呈现给学习者的视图中,反应链接关系的表示方式也略显粗糙。

五 总结

对教学服务平台中学习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不仅仅是信息科学的研究范畴,更需要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指导,使学习资源内含的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能够体现出知识体系结构及其层次关系,有利于学习者通过联想、图式、平衡等手段实现意义建构。本算法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平台中论坛帖子的无序问题,在算法的应用实践中,通过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为关键词标注每一个帖子,并自动把帖子挂接到系统的知识体系树内,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本算法的实施为学习者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快速地获取其他相关信息提供了重要支持,无疑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使学习者通过联想、同化、平衡等手段快速建构知识体系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

――――――――――

参考文献

[1] 马秀麟,白凤凤.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学习资源的组织[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9:60-62.

[2] 贺艳艳.基于词表结构的中文分词算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3] 丘志宏,宫雷光.利用上下文提高文本聚类效果[J].中文信息学报,2007,(11):109-115.

[4] 李小红,许少华.基于模糊向量和BP网络的Web文本自动分类方法[J].福建电脑,2006,(2):94-95.

篇9

>> 库斯玛诺:组织变革是一场此消彼长的交换 威廉姆斯-索诺玛公司的秘密武器 斯奈克玛的“甲虫” 索诺玛 精致与唯美的代表 诺玛科―小产业的大理想 库斯科的红日 库斯科的狂欢 斯亚诺老人的秘密 神秘的克诺塞斯 诺里尔斯克的暗黑童话 阿斯玛:阿拉伯世界的美丽轴心 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工程的研究 玛斯达尔:沙漠中的零碳之城 阿拉玛斯: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爱玛・伍德豪斯的成长 浅谈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索诺玛,不仅仅是一个品酒旅游胜地 来自葡萄酒酿酒师的声音:选择诺玛科瓶塞的理由 藏药玛诺系汤解毒颗粒的生产工艺的研究 品尝索诺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库斯玛诺:组织变革是一场此消彼长的交换 库斯玛诺:组织变革是一场此消彼长的交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关雪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以下是库斯玛诺教授对海尔的看法: 迈克尔·A.库斯玛诺(Michael A. Cusumano)

张瑞敏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者,这点让我印象深刻。他非常深思熟虑,是知识分子范儿的人,虽然我不确定知识分子在中文里是否是个褒义词。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深入的受教育程度,我听说他在开创事业过程中自学了管理,很久之后才去高校读了MBA,但他的阅读广泛而仔细,在做事过程中深思熟虑,他不只是考虑那些点子或者概念,他考虑如何行动,如何组织再造,如何用不同方法激励人,因此他是一个令人非常印象深刻的CEO。

我很喜欢他所说的“推倒等级金字塔”的概念,如此一来,你就能与客户有更为广泛的接触界面,你的每个员工也会成为与客户接触界面的一部分,你能够赋权给员工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进产品研发、服务、物流配送的过程之中。我们在其它国家总这么说,但我们并没有真的这样去做。

对于海尔,我必须强调,我在这里只是见到一些员工,并与张瑞敏谈了一席。但对我而言,这似乎是真实的图景,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说的人,其他人也提到了,而且过去十年我读了大量与海尔有关的文章,其它的学者和观察者这些年在海尔看到的东西大同小异,而且我想,如果不是张瑞敏切实地在执行他的变革理念,波士顿咨询公司不会在《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报告》中将海尔排在第八位。因此,很显然在世界范围中这个公司有其独特之处。

我和张瑞敏探讨了平台战略。2002年我和合著者一起写了《平台领导力》(Platform Leadership)这本书,主要是聚焦在英特尔公司之上,我们认为英特尔不遗余力地尝试一直站在行业巅峰之上,要比其它公司更超前,成为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总指挥那样的角色。因为英特尔并不制造所有的元件,而只做PC平台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要调动起整个由其他电脑软硬件公司、使用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并且使他们能够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在这本书中我们也涉及了微软、谷歌、苹果、思科的案例,这些都是科技公司。其实也有其它制造型企业打造出的另一类平台,比如丰田的全球供应链平台,亚马逊的零售平台,因此我最近的想法是将平台概念延伸出去,不只是基于科技、产品的平台,而也涵盖进互联网服务、零售业。

在传统的、等级相对明显的制造业企业如何打造平台,应该怎么做?第一步要有一个产品平台,平台包括搭建出的各种框架、可供分享的零部件,借助这两者,不同团体可以将简单模块化的产品进行改装变化。第二个步骤是将平台向外部公司开放,这些外部公司不仅是供应商,而且能够成为研发参与者,可以围绕那些可供分享的零部件进行创新,设计出相对独立的不同型号的产品。海尔显然已经从第一个阶段打造平台转向了下一个阶段——打造一套生态系统,不过平台都是一套生态系统。

下一个阶段就是企业打造产业平台,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技术或具有整合性的系统,可以被产业广泛地应用,它就可以成为一支围绕这一技术或系统进行各种创新的推动性力量或者基础性力量。以海尔为例,海尔有一些候选项目,比如在洗衣机或其它电器上对最省水技术的利用,或者新的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庭的升级。我要再次强调,这仍是企业自身的平台,但是其它公司也借鉴、分享、或参与打造,这个更为开阔的平台就会成为激发更多创新的一个新基础。这样一个平台的新阶段是海尔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

还有一类平台是张瑞敏提起过的,就是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他们改变组织的金字塔结构,他们希望与客户有更多的沟通。因此,他们打造一个网络平台,不止是为了让客户发投诉、建议信息,还鼓励客户互相交流,讨论产品的优劣和使用方法。

平台战略与大数据的结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之前也在讨论大数据的问题。就像飞机里的黑匣子可以记录飞机的各种行为,现在汽车之中也有这样一个小黑匣子可以记录系统的各种行为,我们也可以通过在机器上安装微处理器或者记忆芯片来收据用户行为数据。现在这些数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许多其它产业的公司正在这么做了。

因此,如果海尔真的想研发出人机交互的技术,其实海尔不一定必须和用户交互,而只要直接与机器交互就行了,而且现在研发这样的人机交互技术并不花什么钱。如果每个家庭都有无线路由,这些家庭根本不用多支付什么,就可以让洗衣机周期性的上传使用信息到互联网上,你也可以用这套交互系统采集其它数据,比如洗衣机的使用频率。

我之前跟《大数据》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们提到冰箱的使用,我们并不能知道每天人们打开冰箱的次数,我们也无法知道你每次打开冰箱有多少热气会钻进去,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数据,就可能去重新设计冰箱或者冰箱门的形状,或者设计一套系统就像给冰箱套上一个防温层保证制冷效果和节电需求——如果你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这对于节电而言是成本合适的设计。而且,如果海尔愿意的话,冰箱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收集数据的平台。

现在,确实有一些企业在做与海尔类似的变革。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交换关系(trade off),当你像海尔正在做的那样,将公司拆散、去集中化,你确实在低层次上鼓励了员工的创业精神、快速决策,激发了组织的灵活性,当然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是我所说的六项原则中的一项,但是你确实失去了我六项原则中较为靠前的一项——规模经济。因为你还是要想办法让这些不同团体之间可以分享同样的技术基础、知识基础,以及同样的用户理解,一种实现的路径是打造一个产品平台,让不同的团体围绕着可重复利用的模块和零部件来设计制造新的产品。如此,你就可以推动无界限的经济形式,而不被纯粹规模经济所局限,每个团体都设计、打造自己专属的产品和服务。

篇10

【关键词】英语 动词词组 教学

中心词与副词(介词)的固定搭配形成了动词词组,其数量众多、语义丰富、结构多变,尤其是在日常交际场合运用最广泛,如何掌握英语动词词组成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当前,学生的动词词组学习主要存在着不能分清动词词组的语义,口语和书面表达中不能根据情境使用动词词组,以及不明确动词词组的宾语该如何连接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动词词组的使用规则。

一、动词词组特征及难点

要克服动词词组学习难点,重点在于了解它的特征和规律。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概念及语义的完整性。动词词组具有完整性,其副词(介词)不可以盲目更换或者省略,不然就会改变其意思。比如在 “I was blown away by the beautiful surroundings.” 中,如果省略介词away,甚至用别的介词来替换,那么句子的完整性就失去了,或者会根本性地改变其语义。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动词词组是一个实义词,不能随意改动。

2.一词多义。不少动词词组因为其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比如“go off”有变差、离开之类的意思,而词组 “get up”和“get down”有多达二十多种意思。另外,动词词组作为完整性的概念,并不是单一的相关副词(介词)的叠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3.组合性强。动词与副词(介词)有很强的组合性,两者之间可以组合成很多词组,例如take和副词(介词)组合,可以形成诸如take away、take back、take down等多种不同含义的词组。其多元的变化很容易让学生混淆意义。

4.结构复杂。动词词组有及物、不及物之分。及物动词能够添加宾语,比如put off the meeting。而不及物动词则恰好相反,比如run away。动词词组因为动词和副词(介词)的拆分问题又有可分、不可分动词词组的区别,如“But again,we have to look into the entire matter”是不可分动词词组,而“I'm going to make it all up to you”是可分动词词组。使用这类可分动词词组,宾语的前后都可以放副词(介词)。如果宾语属于人称代词,则宾语后面只能是副词(介词)。另外,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动词词组的可分与不可分有很大灵活性,有时会出现不同词典将同一词组划为不同类型的情况,如此变化多端的特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

二、英语动词词组教学对策

1.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在传统的英语动词词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字母顺序排列或是教学生根据中心动词与副词(介词)排列的动词词组表来学习的方法无法与真实交际语境结合起来,学生难以学好动词词组的使用规则,更无法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去运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创造真实的语境,将英语学习效果最大化,从而帮助学生分清楚动词词组的意思以及在语法中的运用。学生刚学习动词词组时,教师可以利用短文或者故事,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猜测词组含义。通过短文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根据语境猜测其意思和语法特点,比如是否看做及物动词或者有没有可分、不可分动词词组的区别。学生还能够通过交流、分析短文来对动词词组的意思和用法来进行熟练掌握。

2.充分利用真实语料。语料库能提供大量的真实语料,在老师和学生难以接触英语本族语人的情况下,语料库是教师分析英语语言特征、观察英语语言发展的绝佳窗口,也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掌握地道表达的高效工具。教师可以介绍和推荐语料库给学生,学生能通过学习语料库中的词条索引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及构建语法和词汇系统,以此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动词词组的能力。例如:杨伯翰大学Mark Davies教授开发的当今世界最大最新的英语平衡语料库:美国英语大语料库(COCA)。

3.加强练习和巩固。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动词词组以后,教师应该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记忆动词词组,并提供新语境,帮助他们活学活用。比如,教师让学生阅读新的短文,通过填空来强化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动词词组的语义分析、判断能力。当学生对动词词组的意思与用法有足够多的了解以后,教师则要有目的地减少对学生的过多干预,多留给他们时间去自由发挥,帮助他们变成英语课堂的学习主人翁。在教学时,教师应多设计学生一些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并利用巩固手段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和新学的动词词组知识串联起来,让他们使用学过的动词词组。如,当学生学会了cut down on,go in for,cut out,wolf down等动词词组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由词造句再组段落的方式让学生将学过的词组都用上。

三、结束语

总之,英语语言的所有词汇都应该在有意义的语境中习得。上述方法通过真实而自然的语境创造,使学生学会利用动词词组来进行书面和口语交流,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又能使他们学会将动词词组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师值得借鉴的有效解决学生动词词组学习困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莹莹.英语短语动词语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