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写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3-27 19:0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冰心写的现代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冰心写的现代诗

篇1

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早期通过快速、简便、敏感的检测方法对危及儿童健康、“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智能障碍的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争取在症状出现前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残疾发生的系统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三章第24条规定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一章第3条规定新生儿疾病筛查,第25条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新生儿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和检测。而此项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新生儿筛查普及率及血片质量。为此我们对2009年1~12月份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494例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499例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把新生儿筛查纳入工作职责,把护理管理应用于新生儿筛查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筛查率和血片质量合格率。具体方法如下:

1 对象

对照组: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新生儿494人,筛查数为426例。研究组: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538人,筛查数为499例。

2 方法

对照组管理上不做规定。研究组确按护理管理要求并纳入工作职责范畴。

3 采用护理管理措施

3.1做好宣传工作 首先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新生儿筛查工作认识,宣传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使我们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筛查有高度的认识,才能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宣传工作。让产妇不能有侥幸心理,特别是心疼婴儿采血,不能够理解、不愿意做新生儿筛查的产妇,要让产妇有紧迫感就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方法:通过宣传窗、宣传画、宣传单发放等方式进行宣传。

3.2建立流程明确责任 本科建立完整的新生儿筛查管理流程,使筛查工作环环相扣,责任到人。如新生儿出生后,接生护士告知产妇新生儿筛查的意义及新生儿采足跟血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并充分哺乳8次以上采血。由婴儿班再次宣传及动员(特别是拒绝采血的家长)并进行采血填写记录,坚决拒绝采血者令其在筛查合同书上签字拒采。对于自动提前出院的电话通知,并记录。转儿科的婴儿到采血时间由婴儿班到儿科采血。责任明确,做到责任到人,从而提高新生儿筛查率。达到三级医院筛查的标准。

3.3合格的血片采集 按照护理管理要求对新开展业务进行对护理人员科内培训和外出培训(省外3人,地区6人)。产科组护理人员参加“新筛”培训均取得合格证书。

合格血片标本为:⑴合格的血片标本至少有2~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应大于8mm。⑵滤纸两面必须充分渗透,血斑的血浓度均匀一致。

影响因素有:(1)室内温度过低,天冷时容易四肢发冷血运不佳,因此血流慢出血量少。(2)采血手法:采用40°~45°采血,血液易流出,90°垂直进针穿刺,血液不易流出。

研究组采用: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温度,天气冷时血流不佳,影响新生儿采血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或抚触台恒温好,直接作用新生儿皮肤表面,使肢体血液循环丰富,保证采血部位有足够血供,从而提高血片质量。

4 讨论

通过新生儿筛查管理流程,可反复进行新生儿筛查知识宣教及督促实施责任到人,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筛查率。对于原来的一般化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可做也可不做。通过调节室温提高新生儿四肢表面温度及斜刺法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贵州省卫生厅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贵州省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贵州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贵州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操作手册.2007年8月.

篇2

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1]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歌里泄露隐秘的灵魂”。[2]情感是诗歌的表现核心,是诗歌解读的重点,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必须准确解读诗歌的情感,然后才能精准地触摸到诗人复杂而隐秘的灵魂。

然而,因时代和观念的差异,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解读方法毕竟有所不同。古典诗歌解读,一般重视的是社会历史批评和道德批评,所以它强调从内容角度来解读诗歌中蕴藏的情感,像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物抒情等说法,就是从“景”“事”“人”“物”等内容角度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但现代诗,因为其理论基础是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因而解读其情感,要更多从形式而不是从内容的角度着手。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不少教师缺乏西方文学理论素养,因而造成了情感形式解读的缺失。例如,在常态教学的诗歌解读中,不少教师往往将现代诗解读等同于现代散文解读,或者是将现代诗解读与古典诗解读混为一谈,就是不能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角度来解读现代诗的缘故。所以,我们要真正解读好现代诗,把现代诗当作现代诗来教,就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加强西方文论学习,从“陌生化语言”“意象组合”“结构韵律”等角度去解读。

二、现代诗情感解读的基本着力点

陌生化语言、意象组合和结构韵律等是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角度解读现代诗情感的几个基本着力点。

(一)陌生化语言与情感

诗歌艺术发展到20世纪,在形式追求上走向了极致。这种追求极致形式甚于典型内容的诗歌被称为现代诗。现代诗试图探索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陌生化表达”是其最大追求。陌生化表达就是用陌生化语言来表现现代社会复杂变异的生活,借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深沉思考。陌生化语言是对人们所熟知的语言表达的推陈出新,其目的是造成感觉上的疏离感,产生新颖的审美情趣。诗人运用陌生化语言,可以使诗歌产生新的意趣;而读者关注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往往能以此为抓手,捕捉诗人隐藏在诗歌中的七情六欲。如郑愁予《错误》中的名句“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表达上有超越常规的地方:一般而言,用花来比喻人的容颜,只是说“她的容颜像盛开的莲花”,或“她的容颜像衰败的莲花”;但这一名句中,却将这两种情形糅合在了一起,从而成为了一个意蕴更丰富的名句。因为这个名句将莲花随着季节变迁而花开花落的情景,与那个深闺中等待丈夫归来的思妇时而满怀期待、容颜焕发,时而黯然神伤、容颜憔悴的情绪变化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思妇变化多端的幽怨情绪。思妇的情绪曲曲折折,起起落落,与花开花落的莲花景象何其相似。这样的表达看似超常,实则贴切,是诗歌外在语言与诗歌内蕴情感高度的契合。

再看,何其芳现代诗《秋天》的第二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初读这节诗,有几处语言上的陌生化表达耐人寻味。为什么是“向江面的冷雾”而不是向“笼罩着冷雾的江面”“撒下圆圆的网”?“乌桕叶的影子”能收起吗?“白霜”为什么用“满载”来支配?能说“秋天”“游戏”吗?但细品诗歌超越常规的语言表达,诗人变异语言中所内蕴的深邃情感便浮出水面。“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而不是“向笼罩着冷雾的江面洒下圆圆的网”,即强调“冷雾”意象,一方面照应标题“秋天”;同时,“冷雾”意象自然营造出清冷的深秋氛围,有助于传达渔夫在清秋时节悠闲的情感。为什么“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影子”?其一,从意象的角度来看,“乌桕叶”的意象更符合诗歌的意境。请看文中对“乌桕”的解释:“乌桕”也叫“桕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所以,“乌桕叶”的意象更能表现秋天的意境。其二,“青鳊鱼”是实的物象,“乌桕叶的影子”是虚象,用“青鳊鱼”来修饰“乌桕叶的影子”,淡化了物质的收获,强化了精神的收获,这不仅与后面“满载着白霜”和“轻轻摇”等内容相照应,同时暗示了收获劳动快乐与悠闲生活情调的主题。“芦篷上满载着白霜”,为什么用“满载”而不用“覆盖”?“满载”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白霜的浓深,“满载白霜”同时也隐喻收获之少,这与下一行诗句中“轻轻摇”等内容也能照应。诗意突出了物质的清淡,但同时又升腾了精神的愉悦,“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摇动着渔夫淡泊清闲的生活态度,弥散的是诗人绵绵的诗意。“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为什么用“游戏”,而不用“满载”,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游戏的定义,游戏以直接获得(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诗人借渔夫“游戏”的体验告诉读者:劳动是愉快的,生活是富有情趣的,物质的收获远不如精神的愉悦更值得追求。

通过上述诗歌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利用现代诗语言的“矛盾”和“纠结”,可以很准确地把握诗歌复杂的情感内涵,完成对复杂作品的解读。诗人何其芳早期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这样追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心的时间虽说多么短促,我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酸辛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3]朱自清说:“就一首首诗说,我们得多吟诵,细分析;有人想,一分析,诗便没有了,其实不然。单说一首诗‘好’,是不够的;人家要问怎么个好法,便非先做分析的工夫不成。”[4]67显然,这里所强调的诗歌分析就包括陌生化语言的分析。

(二)意象组合与情感

现代诗论认为,诗歌意象和语言组织的分析是了解一首复杂作品的主要切入口,解诗就是依从作品的意象和语言一层层挨着剥开去,即遵从作品自身内部的逻辑性进行细读、思索和玩味。[4]5~6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现代派诗人唐湜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对意象的关注和破解上,他说:“在诗人,意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诗人对客观世界的真切的体贴,一种无痕迹的契合;另一方面又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凝聚,万物皆备于我。”他还认为:“意象当然不是装饰品,它与诗质间的关联不是一种外形的类似,而应该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同感、同情心伸缩支点的合一。”[4]198这一观点直接点出了意象与情感之间“物我合一”的关系。当然,很多现代诗在意象选用上不止局限于运用一个核心意象,而是在核心意象运用的基础上再构建一组意象群,采用意象叠加的艺术方法来形成意境,传递情感,也即意象的群体运用、组合运用是现代诗的一大特征。所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方式往往能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探究诗歌幽深丰富的情感世界。

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以在日寇铁牢中真实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下的一首撼人心魄的诗歌。卞之琳先生评价说:“单从艺术上看,这首诗也应算是戴望舒生平各时期所写的十来首最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我们分析其前半部分的意象运用及组合方式就可感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首先,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了核心意象“残损的手掌”。“残损的手掌”既是实指,因为诗人此时身陷囹圄,遭受折磨,因伤致残;又具有象征性,这一意象能让人联想到在敌人铁蹄与刺刀蹂躏下国土的破碎残损,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残损的国土”,诗人内心的悲壮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诗人运用了一组与国土相关的意象群来表达对受苦受难国土的深切悲悯之情。“灰烬”“血和泥”“微凉的湖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岭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一连串的意象如电影镜头一般迅速地摇过,这是诗人心中想象的破碎苦难的国土,但却饱蘸着诗人真切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如同这动态的意象群一般,倾泻出对国土被蹂躏、河山被侵占的焦虑悲愤之情。

再次,诗人组合意象的方式也值得深究。“土地”所领起的一系列意象中既有概括的意象,“这一角”和“那一角”;还有具体的意象群,“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岭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除此之外,更有一个颇显突兀的意象——“这一片湖”的意象。从意象组合的方式来看,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深究:(1)这一连串的意象是按怎样的组合方式排列的?(2)“这一片湖”的意象到底是属于概括意象还是具体意象?让我们先来探究第二个问题。有人说,“这一片湖”的意象具体是指诗人的家乡——杭州西湖,这样的解读看起来非常顺理成章。但考虑诗歌语言的运用,“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三个指示代词所领起的意象应该属于同一类意象,也即概括性意象。这样一考量,“这一片湖”的意象解读成“每个中国人心中深爱的自己家乡的一片湖”应该更为准确,在内容上可与前面的“这一角”与“那一角”相照应;在情感上能为下面的诗句张本:我们的家乡本该这么美,可现实是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家乡自北到南都是沾了“血和灰”,都沾了“阴暗”。综上分析,诗节意象的组合方式就比较显豁了:“土地”后面所领起的前四句诗(不包括括号内的诗句)首先构成意象组合上的并列关系,从宏观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灾难深重、山河破碎的图景。接着诗人的想象由北到南,以一组动态的意象群再次构成一组并列的诗句,对苦难国土的悲悯情感似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达到了追求诗歌情感本质的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精心选用意象,并按意象组合规律,更好地形成意境、传递情感的过程。所以在读诗时,如果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意象运用的揣摩及意象组合方式的研究上,自然能破译出诗歌或显或隐的情感密码。

(三)结构韵律与情感

拿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较,诗歌的形式,也即结构与韵律最为鲜明,无论是分行表达韵律节奏,还是标点等的运用都能体现出诗歌独特的“诗性”。既然诗歌重视形式,那么读者将诗歌的形式作为解读的重要抓手,往往能捕捉到诗人最敏感的情思。

比如,冰心的小诗《纸船》第一节,从结构和韵律看就极富形式感,准确解读好这些形式就可以探知女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到海里。

首先,从诗歌分行表达的结构形式来看,分行体现了节奏韵律,每一行的自然停顿,造成抑扬顿挫、一咏三叹的抒情氛围。《纸船》是少女冰心背井离亲、远赴他乡的倾情之作,诗句中的情感是令灵魂都震颤的忧伤和苦恼,分行所营造的抒情基调与这种情感是无痕迹地契合。

其次,从诗句的结构来看,首句与第三句各为11字,字数相等;第二句和尾句,一句6字,一句8字,字数不等,但为了结构上的整齐,第二句在两个“留着”间加了破折号。这样表达,固然有为了结构整齐的考虑,但从情绪表达的技巧来品,则玄机重重。“留着——留着”的叠加,已经营造了很浓郁的抒情氛围,中间再用一个破折号,语气拖长,抒情少女绵绵不绝的思绪就自然流淌出来。再来品“一只一只”的叠用,如果用散文体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一只只”,但“一只一只”节奏感更强,而且体现了叠纸船时的过程之慢、心思之细、用情之专,这样表达,才能把少女背井离乡、只身一人远涉重洋时那“令灵魂都震颤的忧伤和苦恼”抒发出来。

再次,从诗歌的韵律来看,其一,韵脚“纸”和“里”押的是仄声韵,有助于表达百转千回的愁绪。其二,诗句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以首句为例,“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诗句的节拍很整齐,有乐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节拍和结构的考虑,诗人创造性地运用“妄弃”一词,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典雅的特点。用缓慢、深情的语气来朗读,自然能体悟出诗人思念中掺杂着忧伤的情绪,鲜明地体现出诗歌与生命节奏、内心节律相呼应的歌唱的特点。

综上分析,纸船的第一节完全属于典型的诗歌语言,形式整齐,韵律鲜明,只要读者一开口,通过诗歌分行、节奏和韵律所营造的诗歌内在情绪很容易就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这么说,解读诗歌的表达形式,其实就是解读诗歌的情感内蕴、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而这一点恰恰在常态的现代诗教学中最被忽视。因而,践行对诗歌的形式解读就显得尤其迫切而重要。

三、结语

诗的本质属性是情感性,现代诗也不例外。现代诗重形式,但其任何形式和技巧的运用都是为抒感而服务的。现代诗情感的解读有方法、有原则,读者只有依循现代诗语言组织、形式运用、思维展开的规律,才能准确地解读出诗歌内蕴的情感。以现代形式主义诗论为依据,根据现代诗解读的方法分析文本、组织教学,力争把现代诗教成像现代诗,培养初中学生必要的现代诗鉴赏能力,使现代诗教学不落入误区,使学生能真正走进现代诗的艺术殿堂,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应成为初中现代诗教学的追求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2.

[2]唐利群,李怡.情绪:中国新诗的欣赏核心(上)[J]. 中学语文教学,2010(9):17~20.

篇3

关键词:现代诗歌;诗歌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H319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作家的梦。是否?

说文学,不敢当;说语文,尚可以。我非作家,亦非诗人,我只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愿引领你们,走入文字的梦里。因为,昨天纷纷扬扬地下了今冬第一场雪;因为,今早上班,我的办公桌上放着的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赏雪/作者断肠人(从字迹可以轻易看出此作者乃张玄志同学)

房里的人儿/冷着。

房外的雪花儿/飘着。

神说要有雪/于是雨水成了雪。

神说要有人/于是泥土成了人。

人伴着雪/雪伴着人/不知是人赏着雪/还是雪赏着人。

最后雪化了/人走了。

是啊,岂止张玄志同学一个,是你们,不知从何时开始对文字有了感觉,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是的,我曾对你们说:诗人,难成职业;诗歌,没有学校;赏诗,可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写诗,往往没有技巧可传授,全在感悟和揣摩。

你们曾遗憾地嘟哝:古诗词,只是背诵,不再写了;现代诗歌,只是赏析,不再考了。你们也曾笑着抱怨:为什么每次考卷上的作文总有“诗歌除外”的限制?

你们通过学习《纸船》喜爱上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你们在《乡愁》的叹咏中认识了乡愁诗人余光中,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让你们念念不舍……你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超乎了我的想象,在你们的请求下我们班举行了诗文朗诵会,你们争相表演,很是热闹。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激发起你们内心莫名的惆怅: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老师当然也是兴致大发,为你们朗诵了艾青的长篇叙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引得你们泪水涟涟,一首网络佚名诗歌《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更是让你们懵懂的心灵学会颤抖,“为什么啊”“为什么”的呐喊质疑让老师也无言以对。

你们可知道: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思想的精魂;诗歌,是诗人用近乎游戏的文字,做着文字的梦。我愿意带你们走入这文字的梦里!

早晨见到你――你早

中午见到你――你好

分别时见到你――你

你去吧

几许惆怅,几许豪迈,短短数行字,尽在不言中。我说,这是当年老师的同学写的惜别诗。你们说:我们也能写啊,老师!这可是我希望的呢。于是,有了你们的一首首诗歌习作:

(刘胡陈同学)早晨见到你/你在看书/晚上见到你/你在看书/多年后见到你/你在写书

(卢红同学)夜的深处/缓缓地/飘来一只蟋蟀的愁鸣/它是我童年在草丛捉到的那一只吗

(卢红瑾同学)火烧云/谁家的孩子/悄悄拿走了爸爸的打火机/不小心/把天空烧着了

(胡春蕾同学)一年前/在这里初识/我们是一张干净的手绢

一年后/在这里相知/我们是一首动听的曲子

一年后/在这里思念/我们是一颗可口的巧克力

(杨宁同学)小时候/你透过窗望向我/我正哭泣/你笑/我也笑

长大后/我透过窗想起你/你的面貌早已模糊

对你的思念如溪水般/绵延不断

(张玄志同学)早晨见到你/你在打“杀”/中午见到你/你在打“杀”/以后见到你/你在打工(注:“杀”者,网络游戏“三国杀”也。)

(李小龙同学)路边的草/我落在这土地里/顽强地钻出了土面/太阳给了我力量/大地让我扎根汲取精华/我是一株牛筋草

(周庆同学)上课时/你压抑/放学时/你奔放/上课时/你发呆/下课时/你发疯/考试时/你惨了/受批评时/你顿悟了/批评使强者更强/使弱者更弱

(彭俊杰同学)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会飞到黑暗的尽头/寻找最后的一缕阳光/假如我是一只鼹鼠/我会钻到地球的最底层/挖掘最初的一段历史/可惜/我什么都不是/只无能为力

当我在班上宣读你们的大作的时候,你们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欣喜,你们不时为同学的妙语啧啧称赞。当我大声宣布:一个诗人的班级诞生了!你们的脸颊激动得红扑扑的。

我继续读着曹译文同学的小诗: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小笨蛋

长大后/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小坏蛋

后来啊/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大傻蛋

而现在/妈妈对我说/你是个王八蛋

顿时,你们和老师一起,笑得、急得眼泪直流。“我可怜的孩子,咱们把‘王八蛋’改作‘宝贝蛋’,可乎?”我们还是笑作一团……此刻无需更多的评说了,尝试和成长的快乐充盈在文字的梦里。

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那种韵味,那种感觉,这已足够。更深更远的梦将有赖于你们的灵感、兴趣、悟性。

老师想告诉你们,爱上文字就是爱上高雅,爱上生活,你们的灵魂会有了寄托,有了重量。走在文字的梦里,敏感美善的渴求找到出口,浑噩无奈的时光找到归属,谦卑、脆弱、仁厚的心灵寻到慰藉。走在文字的梦里,你们会更淡定,更善良,更勇敢。

至于,梦圆何时?梦醒何日?梦碎何方?不必计较。

或伴一杯香茶,挑灯夜读,或倚坐窗前,凝视远方,或斟酌文字,挥洒心迹,老师带你们走入文字的梦里,去感受那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总结:

品读此文,心有“四动”。

动者之一,羡慕这群孩子。他们活泼,他们快乐,他们有强烈的求知的欲望,他们充满稚气和智慧,他们有一位愿意以心灵相交互的好老师。他们是幸福的学生。

动者之二,是为这位老师。他诵诗,他荐诗,他讲诗论道,他作文字,他博学而诗意,似不动声色,却为孩子们敞开了诗文的阳关大道。他于不经意中经营着他的语文王国。他是美善的老师。

篇4

关键词:以学定教;主问题引领;“教”与“学”相融

一、产生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余姚城郊,由于地域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地成绩好点的学生差不多都跑到城区学校去了,学校现在基本上属于外地民工子弟学校。学校领导为了缓解教师超编的压力,便竭力把一些差不多是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当然不是二、三年级中的优秀者)的学生也招了进来,反正人数比较可观就行。同时,校长又迫切希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不断组织月考,与兄弟学校比试成绩高低,并让每个老师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此文便是三年前那堂校级公开课的产物。

课前,认真备课是必需的。我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研究透彻,还看了些《黄河颂》的获奖课例。我当然想过不“预设”课堂教学,让学生提问,自然生成教学过程。但是,因为平常上课,他们差不多有95%以上的问题不能回答,自问自答(或屏显答案再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上公开课了,我要让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一些必须弄清的问题得抛出来,让学生弄清楚。认为这同样是“以学定教”。但有一件事还是做错了:我让学生预习《黄河颂》却没布置预习题。

二、过程呈现(包括某些片段实录)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有关《敕勒歌》的故事吗?很久以前,敕勒民族在与来犯之敌作战过程中一度屡战屡败,以至于士气消沉。然而,在战斗的间隙里,有人轻轻地唱起了《敕勒歌》,接着,更多的人唱起来,最后全体高唱,唱完以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战士们一鼓作气,一举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从中可以看出,文学艺术是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的。下面,我们就深入《黄河颂》去感受一下,看看它是否同样能鼓舞我们,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去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先看黄河在地图上的形象(PPT展示)

(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后学生齐读

(五)思考:

1.从题目看,哪个是关键词?全诗分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看成是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凭什么说黄河伟大而又坚强呢?

2.歌词主体部分前边与后边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从怎样的视角写的?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

3.颂黄河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摇篮”、“屏障”如何理解?

4.诗的最后几句是尾声,主要写什么?

5.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目的是什么?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吗?能激励、鼓舞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外敌吗?(附板书)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六)作业:朗诵《黄河颂》,寻找的《毕业歌》来感受。

三、课后反思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以热烈歌颂的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学、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本以为这篇课文可以上得很精彩,结果大失所望:“教”者对于“学”者而言,差不多就是隔靴搔痒,双方不在同一个频道。这怪我事先没布置预习题。他们的所谓预习,就是读它一、二遍,字认识了,感觉歌词有点激情而已,至于问题,全然没想过。只有极少数要好点的学生,拿着参考书认真地看了几个问题与答案,但又没有真正吃透,一旦撇开书本,就没办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问他们有什么不懂,他们会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来吗?如果任由他们提没什么价值的问题,那我这节课会解决些什么呢?学校总是要讲究教学质量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深度,就只有教师牵着他们,迫使他们思考他们不曾思考的许多问题。对于小学六年不曾读过什么书的学生来说,做老师的该怎样引领才会真正让他们多懂点什么?

都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语文教学应该也不是快的艺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每节课的效率是关键,因而每节课都必须切实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通常肯定不会由我们的学生提出,所以,问题全由老师提出也不是可怕的错`。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我上《黄河颂》最失败的地方在于问题太多,教学内容不够集中。因为问题一多,不能快速解决,而时间有限,最后,我还是没能把“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本节课难点)这点给解释透彻,更不用说花时间多诵读了。

上过这堂课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现代诗歌教学既充满美感,又能让“教”与“学”水融,水到渠成,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呢?针对《黄河颂》这篇课文,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自己平时上现代诗歌的体会,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感知诗歌:声情并茂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刚拿到一首诗,首先是“跟着感觉走”,尤其对学生来说,在他们的直觉还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用一种很好的方式引领学生投身到作品的感性世界,初步领略和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毫无疑问,最好的方式就是声情并茂地朗诵,朗诵是开启一首诗歌大门的钥匙。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叶老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吟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很好地体会和思考。拿《黄河颂》来说,如果老师自己朗诵得很不错,不妨先来范读一下,这样显得更亲切而富有感染力,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磅礴气势,让他们初步进入作品美妙的感性世界。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歌不需要怎么讲解,只要不断诵读,“其义”大体就可以“自显”了,如流沙河的《理想》,诗中那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是最好的解说词。《黄河颂》的文字看来也浅显明白,但有些表述,你真要弄懂为什么那么说,也不是很容易的。如:为什么说黄河“伟大坚强”,为什么说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品析了。

(二)品析诗意:深入浅出的解说

前面我提到过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既然我们得面对这样的学生,自然得“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现在,假如我再上《黄河颂》这篇课文,我会删掉许多问题,只留下重要的三、四个问题放到课堂上讲深讲透,情况肯定好得多。因为重点、难点解决了,次要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腾出来的时间,可以多朗读,可以进行很有意义的拓展延伸,要不,做这些工作的时间就没有了。

那么,针对《黄河颂》这篇文章,留哪几个问题一定得在课堂上解决呢?

《黄河颂》歌词的主体部分“描写”与“歌颂”两块内容要分得清;“颂”,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大意也该知道;还有就是:为什么说黄河“伟大坚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及我们民族的“屏障”?凭什么说黄河可以激励中华民族?这里,最关键的是搞清楚黄河“伟大坚强”(可从黄河的形象与功能角度考虑)在哪里。黄河有怎样的形象?教师可提示:横贯东西,高低落差大,气势磅礴,弯弯曲曲,让人想到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坚强”等等。还有,黄河横贯东西,气魄宏大,就形象而言也是伟大的,再加上黄河千百年来哺育、保卫了中华民族,当然称得上“伟大而又坚强”,而黄河“百折不挠的品质,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更能激励中华民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没有“民族精神上的城防”,光靠“黄河天堑”,终究还是挡不住敌人进犯的脚步的啊。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人的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不屈的精神才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

讲深讲透了以上这些问题,学生再回过头去看这歌词,理解的深度自然就很不一样了,朗诵起来感情也肯定充沛多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在学生的心灵。”“阅读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是啊,我想,这该是我努力的方向。好几年前,本人上冰心的《纸船》,就是先由学生提问,然后由学生合作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解决。课上得自然、潇洒、随意。但如果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作品的有些内容又太深奥,我们的课程又有相应的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还能“信马由缰”地上课吗?

对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问题不能回答的学生来说,“预设”,是必需的;他们不思考,你迫使他们思考也是必需的。关键是,你得“预设”“牵一发而动全身”、“触类旁通”的主问题。你提出的问题,也允许他们回答不出,但是,在你形象透彻地讲解的时候,学生在仔细倾听,学生能心领神会,心有共鸣,这样,我们教学的目标不也就达到了吗?这同样也是“以学定教”啊!

(三)升A诗情:推而广之的引入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在抗战时期,当演出队把《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音乐作品演出完毕,其所产生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想见的。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点,我们可以把的《毕业歌》拿来(屏显歌词),声情并茂地朗诵给他们听,再把这首歌很富有表现力地演唱一遍(或放录音),然后让学生齐读,齐唱。在这样的歌曲感染下,人的爱国心不被激发出来是太有难度了!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以放《松花江上》给学生听,可作适当的点拨、讲解。这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必定会越来越浓,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篇5

今天,我看了由印度作家泰戈尔撰写的集经典名著《飞鸟集》,读了这本书,我如同进入里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儿,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美好。那犀利的言语和不切实际的事早就化为泥土里的枯枝败叶。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飞鸟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飞鸟集读书心得1读着这本书,忽然有一种冲动,想找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约几个幼时玩伴去草地上放风筝,在和煦的暖风里奔跑,将全部身心交付给自然的惬意。

喜欢在清爽的早晨,或晴朗的午后捧它来读,浅浅地低吟着,思绪像被一点点洗净了,眼前的风景也渐如雨后一般光鲜明丽。打开窗子,仿佛看到世界在向我招手致意。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尽管涉世未深的我,还无法完全理解诗篇中的世界。

整本诗集是所谓“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句子很短,清新明净,读着读着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气息。细细咀嚼回味,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更依稀透着几分“禅味”,安抚着你的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烦意乱之时,它能使你很快镇定下来。

曾读过不少双语书,却很少去看它英语的一半--我总自嘲为太懒。这本书是个例外,看过译文后,我破天荒地通读了英文原版,从此愈发爱不释手。

我也曾不太理解,为什么有的读者,尤其中学生们会抱怨“看不下去”泰戈尔的诗?是琢磨不透这位东方智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的哲理”?其实,我们不必费力挖掘,试着换一个角度,简单地去欣赏那隽永的小诗,任思绪随意驰骋,反而会在浮想联翩中,咀嚼出别样的滋味。

泰戈尔的世界是感性而纯粹的,他的智慧正在于简单而诗意地看待人生,他想要教给世人的,是用爱来欣赏世界。我们的世界本就如此简单,不需要用复杂的心理去面对一切,更不应忘了最初的自我。

与其徒劳地咬文嚼字,倒不如换一种心情,学着泰戈尔,用一双博爱的眼睛去看看自然,看看我们一直以来忽略的东西。追随着日月与星辰、溪流与海洋,与云间的飞鸟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况且,上帝不正是通过自然,向人类传授智慧的吗?

寄寓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泰戈尔,他的作品与我们对应的是内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一个正在读他的人,任何一个有爱的精灵;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失落过的自己;你就是永恒,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用内在的深刻的情绪,用音乐一般的词句,把永恒的美好写出来给我们看。

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常说的话,相信——入世的勇气和爱,通过爱泰戈尔爱生活,通过诗歌我们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的门;如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让泰戈尔永远陪伴我们走下去,只要内心有温柔坚定的爱,生命会拥有晶莹的质地和厚重的力量。

飞鸟集读书心得2泰戈尔说:“让我设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颗心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一这颗最闪亮的星星,想必就是这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吧!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因为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起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复习题排山倒海地袭来,常常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甚至报了许多补习班,整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别说玩了,连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没时间做。

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累,我们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反而使我们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让我们自由拼搏,自由创造,反倒更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与箭的组合,弓拉得再紧,箭终究在弦上,束缚着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冲向天空,摆脱弓的纠结,直冲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飞鸟!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诗人的吟唱。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飞鸟集读书心得3轻轻的,静静的,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读完了这本有着短小但是精悍的文字的书——《飞鸟集》。看着它浅黄色的封面上有一群鸟飞过,我想,这就是自然,就是我们应该真正拥有的世界吧!这本书蕴涵了诗人泰戈尔对于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这是泰戈尔超乎常人的智慧。他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记录下了那样千变万化的自然。

诗人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无暇的世界。不可否认语言的简洁使《飞鸟集》不由自主地让人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它蕴涵着的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经历,并高于生活,融于经历。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因此他也埋藏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十分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也正如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没有丝毫的倾斜。

在《飞鸟集》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我不能选择的。是那的来选择我。也许这就是我学习的目标,生活的目标,人生的目标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成为优秀的人,都想成为强者。但是,这是需要努力的,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付出你的时间,你的光阴的。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搜集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让我们去读懂。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泰戈尔用自己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想法,把它们整理,收录。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飞鸟集读书心得4读印度诗人——泰戈尔大师的诗歌,不同于读那些明媚中带着忧伤和彷徨的青春故事,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独特的新鲜。读每一首小诗就像在初夏滂沱大雨后的清晨,推开窗户,你会俨然发现一个清清白白的天空。

《飞鸟集》是一部格言诗集,由325首无标题小诗组成。泰戈尔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漂泊寻找。在这部诗集里,泰戈尔把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约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短小精悍的诗句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泰戈尔曾在书中写到:“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这句话虽然是写小动物的,但实际上是在给人类发出警示。面对生活的风雨,要有清醒的选择。学会舍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不要为了身外之物而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例如友情、亲情,都是弥足珍贵的,需要我们珍惜和爱护,失去了这些,即使家财万贯也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这是飞鸟集中极其有名的一句话。泰戈尔用诗来阐述生命,把生命比作四季。夏天激情澎湃,正如正值壮年的我们,是那么灵动。然而到了秋天,树叶频频坠落,枯干的枝条也没有了一丝生机,正如我们生命的尽头,一切变得安安静静,沉归泥土。告诉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绚烂,活出最好的一面,死的时候回首往日感觉不虚此生,不留遗憾,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安静祥和地离开。

“不要说这是早晨,并以昨天的名义将它打发掉,像初次看到的一个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婴孩那样看待它吧。”泰戈尔在诗里还展示了“晨”另一种的意义。每日清晨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单调的、无休止的重复琐碎的小事,而是一种永恒的再现。因为晨在到来前,光明战胜了黑暗,自由战胜了约束,这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它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泰戈尔的《飞鸟集》曾在中国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家冰心在她的'诗集《繁星》序里曾说过,她的诗受了泰戈尔的影响。《飞鸟集》虽创作于1913年,现在读来,仍然回味无穷,书中散发的清香,用轻松的语句道出的深刻的哲理,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我想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原因所在,也是它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飞鸟集读书心得5最好的自然的诗歌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泰戈尔的《飞鸟集》一定是最清新的自然诗集!随便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自然的词语,比如说:“瀑布”、“鸟儿”、“云”、“太阳”等等。不过,虽然写的都是大自然的事物,但隐喻的却是各种各样人生的哲理。

印度是一个“诗的国”。诗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文学巨匠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泰戈尔闻名世界。《飞鸟集》是他的最具代表的诗集之一。他在诗中写到“假如你为了思念太阳而落泪,难道你没有错过群星吗?”是啊,其实太阳跟群星一样,其实都是宇宙之中的一颗星星,但由于太阳直接给人类带来光明,而星星只会在夜晚的天空里眨眨眼睛,于是在我们眼里,太阳发光发热,而群星的闪耀连月亮的光辉都比不上。于是我们注重了太阳,忽视了群星,注重了伟大,忽视了渺小——但实际上呢?我们已经错过了太阳,难道还要放弃星星的美丽吗。何况很多星星其实比太阳还要大许多了!

“鸟儿但愿它是一朵云,云儿但愿它是一只鸟”。我读到此句会心一笑,其实它们何必各自“但愿”呢?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才是好的,自己的东西总不如别人,但借来一用却往往发现,其实别人的东西也不过如此,或者说还不如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你的“厌倦”,别人还在“但愿”呢?

“上帝期待,人能重拾童年的智慧。”那么处在童年的我们有怎样的智慧能让上帝也念念不忘呢?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丢掉多少美德呢!是可爱,是单纯、还是成人难有的真诚……长大后的我,能保留儿时的美好,不让上帝失望吗?

“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中国也有成语叫做自作自受。人类造出武器,相互攻打的也是人类自己。在这句诗歌写后的若干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物种消失,核电危机,哪一样不是“人类自设障碍,对付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