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14 19: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1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1)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2)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3)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5)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典型案例 反思教学

通常教师会在课堂上使用典型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思考,发展思维,按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传递交流效率,并且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课堂上教师毫无新颖的案例使学生害怕或拒绝回答,甚至不会回答。有的学生拒绝参与教师的案例,有的学生会听不懂案例,答非所问。因此,典型案例应成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纽带。

一、典型案例教学反思,帮助克服思维障碍

教师要更好地掌握教材,设计围绕学生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必须及时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及时解决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考虑出现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方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考遇到问题,教师应立即反思,找到启发诱导学生克服思考障碍的方法,如果学生遇到意外事情,教师应立即反思,灵活处理意外情况,使学生再次正常思考。例如: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探究过程中,某学生认为只要3+5=8(平方米),在其他人嘲笑他的错误时,他坚持自己的观点,直接辩解:“在这个梯形中,高是2米,在计算面积时,公式为3加5乘以2再除以2,乘2除以2可相互抵消,因此就只要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加就ok了。”仔细一听,其实还挺有道理,此时老师可以顺水推舟地引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这样学生会进行分析探究,得出结果并非如此。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意外状况时,我们要及时检讨反思,诱导学生消除思维障碍。

二、多媒体呈现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深化感知能力,教师应深入探究教材,发现教材内容的潜在规律和内在联系,设计出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动手动脑、互相讨论。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各种币值的纸币或硬币并了解其价值,再进行初级计算。其实用真币讲课,可能会出现意外,对家长和学生造成伤害,同时学生接触到纸币的细菌会伤害身体健康若用模拟人民币教学,没有配套好的教具。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先播放商场购物,游乐园购票,银行储蓄的相关视频,引出主题,让学生体会人民币的社会作用和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接着再列出各式各样的人民币,随意选择学生回答,慢慢分类,得出正确的结果,并要求学生进行币值换算。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死板地讲课,而是边讲解边诱导,学生不再厌烦地听课,积极地加入课件中,变得爱思考,这样学生能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轻松接受新知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探究知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学内容愈贴近学生周围的生活,学生就愈容易自觉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书本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展更多样化的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在感受和体悟联系在一起,从而自主积极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吨”这个单位,无法联系自己周围的生活。此时要将抽象的“吨”这个单位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比较难。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会考虑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选取学生常见的、易感受到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相关发言和课内有限的条件,在学生间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吨”。通过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情景,学生可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只要教师把有关数学的各种生活案例拿捏恰当,让相关案例更贴近学生,学生就会更容易地体悟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和数学有关的东西,并且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有趣数学变得更丰富多彩。

四、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杜威曾说:“让学生从做中学。”老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依靠操作相关的学具,让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动口,动手,动脑,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事半功倍的方法。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主动参与课堂内容,利用书本和掌握的知识强化自己。老师应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弄清楚题目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思考操作顺序和找出操作方法。譬如,可以用“凑十法”教授“9加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摆出小棒。首先摆“9+2”,有的学生立刻摆完举手发言:在其中一边摆9根小棒,在另一边摆2根小棒,接着把有2根的一边的其中一根移到另一边,这样9根小棒变成10根,这时数一下原来有2根的一边的根数,最后把两边的根数相加就得出是11了。接着按照相同的方法,又摆出9加3,4,5,6,7,让学生思考如何较快得计算出结果,并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比较易接受直观的东西,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是教师反思教学的策略之一。然而,如何让典型案例更具实效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践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努力通过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绪生.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学苑教育,2013(22).

篇3

    师:(出示统计表) 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城 市 名 称         小 学 生 人 数

            A                91995

            B                94955

            C                95955

            D                98955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A城市小学生最少,D城市小学生最多。

    生2:我知道这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后三位数都是995,万位上都是9。

    生3:我知道这四个城市的人数都比9万多,都比10万少。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统计获取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是准确数。(板书:准确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说得这样准确,而是主说出大约是多少。例如,我们班有67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大约是70人。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约是70人。

    师:像这几个城市的小学生分别大约是多少万人,为什么?

    生1:A城市大约是9万人,因为91955接近9万。

    生2:B城市大约也是9万人,94955也接近9万。

    生3:C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5955接近10万。

    生4:D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8955也接近10万。

    (师进而引出“近似数”和“≈”,板书如下:)

        91955≈9万

        94955≈9万

        95955≈10万

        98955≈10万

    师:刚才我们把这几个数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为什么有的约等于9万,而有的约等于我10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几个数只有千位上的数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数是9万。

    生2:我有补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数是10万。

     生2:我发现这几个数的近似数与千位上的数有关系,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小,这个数就更接近9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是9万;如果比5大或等于5,这个数更接近10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就是10万。

    师:同学们说的太妙了!如果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后面的数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

    生1: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千位上是5,而这个数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觉得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就不能“五入”了!

    生2:但也可以是10万!

    生3:我认为既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师:能讲讲道理吗?

    生1:因为95000比9万多5000,比10万少5000,它既接近9万,也接近10万,所以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生2:因为95000离9万和10万一样远,所以说它的近似数是9万行,是10万也行。

    师:你们说的还真让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数,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

二、反思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本案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本案例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篇4

本节是新人教版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前两课时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主要内容则是对简便画法本身的进一步反思,求函数的表达式。

2教学过程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的定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回顾一下?

学生1: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师:在一次函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齐答:y=kx+b

师:对,那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形式呢?

学生齐答: y=kx师:通过解析式我们可以画出函数的图像,那么如果反过来,给出函数的图像,你能否求出函数解析式呢?请看图(幻灯片)

师:现在给5分钟时间给各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等会说说你们的想法。

(5分钟后)

小组1:图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图2没看出来。

师:那你是怎么得到图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的?

小组1:就感觉是这样,猜的。

师:呵呵,那你的感觉挺灵的,请坐。有没有同学有解答图1的思路的?

小组2:因为图1中的直线过原点,所以它是正比例函数,那么其解析式必为y=kx形式,;同样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2),所以该点坐标必适合解析式,将坐标代入y=kx即可求出k=2。

师:回答的非常好(掌声鼓励),首先我们要得到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它经过的点,求出它的比例系数,接下来我们就把过程写一下。

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将(1,2)代入y=kx中得2=k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师:那么图2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呢?请同学们再进行思考一下。

(2分钟过后)师:有没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回答一下?

课代表:图2中直线的函数是一次函数,故其解析式为y=kx十b形式,同样代入直线上两点(2,0)与(0,3)即可求出k,b, 确定解析式。

师:能到黑板上板书一下你的解题过程吗?

课代表(板书):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将(2,0)与(0,3)代入y=kx+b中得

0=2k+b;3=bk=-3/2

解得,k=-3/23=b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3/2x+3.

师:答案是对的,过程有些许不足,因为两点都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两个点的坐标应该同时满足函数的解析,从而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出k,b 的值,(见标注)最后得到解析式。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例题

(幻灯片)1.例题: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那这道题该如何解答呢?

学生抢着说:把点的坐标代进去

师:代到哪个式子?

学生抢着说:y=kx+b中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做这道题

(作好板演示范)

师:现在同学们观察一下,以上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吗?思考一下

学生2:首先先设出函数解析式,求出解析式中k和b,最后代回去写出解析式。

师:的确是这样,像这种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这就是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也是以后我们求其他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给它分步骤的话,可分为:设(解析式)、代(方程)、解(方程)、写(解析式师:那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3: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里只需一个点,而求普通的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点。

师:真让我惊讶!看来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大家看一下是否如他所说的?

师:其实在正比例函数中,图像一定过原点,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只需要除原点以外的一点坐标即可。

师:那么接下来就来考察你们学的怎样,请看下列题

(幻灯片)1.写出两个一次函数,使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点(-2,3)

2.生物学家研究表明,某种蛇的长度y (cm)是其尾长x(cm)的一次函数,当蛇的尾长为6 cm时,蛇长为45.5 cm;当尾长为14 cm时,蛇长为105. 5 cm.当一条蛇的尾长为10 cm时,这条蛇的长度是多少?

(当场完成,并讲解)

师: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上到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4:怎样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

师:恩,好的,还有吗?(沉默中)

师:事实上,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今天的内容我们发现数与形之间是可以结合互化的。

师:作业:同步学习指导一次函数(三)

3教学反思

篇5

(上海市嘉定一中,201808)

本章内容是在学完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后设置的,是学习下一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的基础。本章延续上一章的项目载体“课桌椅的改进”,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构思方法对可升降课桌椅的改进方案进行分析及比较权衡,从而完成对课桌椅的改进。第二单元是“方案的交流与评价”, 分析比较出来的课桌椅方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之更加完善,为后续的设计图样绘制做好教学准备。

一、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本单元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这章的学习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起进行设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的比较与权衡。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演示课桌椅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已有的“可升降课桌椅的改进”实例,让学生知道方案构思的方法,初步掌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单元的重点是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难点是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建议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道设计分析、方案构思的方法,初步掌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通过“课桌椅的改进”实践,学会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及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养成交流与协作的行为。

(二)教学流程

(三)教学建议

【活动1】引导学生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分析。

此项活动教师应从设计的三因素来分析,即产品、人、环境。如产品可从功能、造型、材料、结构等来考虑,人可从年龄或者弱式群体等来考虑,环境可从环保、可回收等来考虑。在课桌椅的设计分析中,学生能初步学会设计分析。

【活动2】运用方案构思方法分析可升降课桌椅。

此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小组可以交流讨论,用刚学习的构思方法来分析可升降课桌椅。通过此次活动,学生能运用方案构思方法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活动3】交流讨论可升降课桌椅学习单。

此项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讨论交流中学会了方案的构思以及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活动4】填写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

二、方案的交流与评价

本单元组织学生对“课桌椅的改进方案”进行交流与评价,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完成的设计作出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图文并茂地将各组的方案和构思进行展示,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各种课桌椅改进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初步评价已完成的课桌椅的设计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单元的重点是初步学会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难点是方案的创新。学生在参与评价课桌椅的改进方案的活动中体验设计的方法,感受设计的魅力。建议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能根据方案评价进行具体的课桌椅改进创新;通过对课桌椅的改进的交流与评价,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课桌椅的改进的交流与评价, 增强创新意识、审美意识、节能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流程

(三)活动建议

【活动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讨论,完成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如下表)。

此项活动中,各小组将已制作完成的课桌椅改进方案进行展示和交流,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提出建议。活动过程中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并执笔完成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初步学会评价已完成的平面设计。教师要作好相应的点拔,引导学生提出课桌椅改进的优点和建议,最好能提出创新的想法。

【活动2】填写课桌椅的改进评价表(如下表),评选最佳单项奖。

每位学生填写课桌椅改进评价表并评选最佳单项奖,从而达到能根据方案评价结果对课桌椅进行改进的目的。

征稿启事

2014 年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第十年, 为了回顾十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实验省区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情况, 总结经验, 寻找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确定方向,我编辑部拟从2014 年开始以“我的通用技术教育之路”为主题开展征稿活动,诚邀一线教师、教研员、教材编写者、教育研究者以及关注这方面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一、征稿范围

来稿应以参与通用技术教育实际工作经验的反思与总结为主, 介绍各地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展示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等。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论述: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目标是否达成;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论建构和实施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政策保障; 各地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情况;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与落实情况; 通用技术教学实践情况、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学生技术素养提升情况; 通用技术教材的追求与实施建议; 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二、投稿要求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引言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从根本上说反思就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当做反思对象,采取在头脑中回放的方式,对其成败得失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合理利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利用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从理论上而言,只要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能够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1按照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得以规划和预设,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可行性的分析和预测。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地位进行估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

1.1.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可以说或是学生通过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涵盖了学生的“学”,是教和学矛盾统一的过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时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

1.1.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说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判,评判主要由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部分组成。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主要是指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考查、数学能力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和习惯及思维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主要是指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提高、教学经验是否有积累和是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效果等。数学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是思考教学符合预期的目标与否,若存在纰漏,则要怎样弥补。

1.2按照教学活动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1.2.1教的方面

对于教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取得进步。反思的内容主要有确定教学目标,处理疑难点,划分教学阶段,教和学的手段探究,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2.2学的方面

对于学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成败,将此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依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教学反馈中。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应和对课堂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等诸多内容。

2.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2.1坚持编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理解和人生的真实记录。教师通过自己编写的教学日志,可以扬长避短,改进教学工作,最终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日志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随意编写,编写好的成品可以拿出来供其他人观摩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的宝贵经验得到了积累,将获得一笔十分宝贵的教学财富。

2.2应用案例

案例主要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的一些典型事例。一般情况下,案例是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出现的让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这些案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答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是通过自身的分析、反思和观察完成的。

2.3观摩听课

这种听课不是把评价作为主要目的,只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所以被观摩的教师并不会出现进展的状况。听课的教师能够通过其他教师的现状进行反思,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2.4行动研究

从根本上说,行动研究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反思活动。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整并对一些不合理做法做出调整和改进,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如下: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确定行动研究的手段—落实研究步骤,对每项结果进行记录—编写阶段性结果—制订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教师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往往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将获得的理论结果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继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2.5教学工作者成长记录袋

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对一些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此外,还包括教师自身对一些教学典型实践的解释和看法。积累多年的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篇7

Liu Jing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学教学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师数学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案例实践教学的建议。

Abstract: Mathematics Pedagogy is characterized by teacher cultivation, which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Pedagogy, the paper discusses its curriculum position and design,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数学教学论 课程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Mathematics Pedagogy;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91-01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呼声不断高涨,不少“师范学院”摘除了“师范”的称谓以吸引生源,出现师范特色弱化的现象,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型变革。然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等师院院校仍是培养教师的主体。因此,在寻求自身有效发展的同时,注重突显原有的师范教育优势是师范类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

1“数学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论”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掌握数学教学技能、熟悉数学教材编写与逻辑体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做准备。师范院校在学科教学论课程上有着非师范院校难以比拟的优势,如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储备方面。然而,高师院校中不同程度的课程定位迷失,使得“数学教学论”难以摆脱尴尬困境。其课程弱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教材内容陈旧。现今12年基础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数学教学论所举案例缺乏时代性。虽然部分繁难内容已经弱化,但是在课本中仍着重强调,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脱节。二、数学教学论没有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大部分以普通教育学理论为主。过多的文字陈述使学生认为数学教学论与一般教学论课程无太多区别,游离于“教育学”、“心理学”之间。三、学时不足。据调查,一般占师范院校总课时量的8%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左右。因此,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是不容缓。

2“数学教学论”课程的设计思路

重视“数学教学论”课程建设,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对师资培养的要求,既有助于强化师范专业优势,又增强毕业生的有效就业竞争力。

2.1 课程定位关于“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定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该课程应偏重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素养。另一种则偏重实践,认为合格教师必须具备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学技能。通过研究表明,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知、对学生的知识、教学策略性知识与批判反思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论”逐渐代替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由以往的注重“教材教法”转变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也是通向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2.2 课程内容设计“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基本理念、全日制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对从事数学教学的兴趣。“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确立应考虑结合典型案例呈现教学理论,突出数学学科特点。传统教科书中理论过于泛化,有些教材只注重面面俱到地描述教育学一般原理而脱离实际课堂。因此,现有教材内容应精选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数学教育理论,配以教学范例加以呈现,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找到支持数学课程改革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理论,增进学生对数学教育教学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体验。“数学教学论”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可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简介。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沿革和趋势;第二部分是数学教育学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讲授该内容的目的在于将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理解数学教育过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教学原则时,将案例材料用PPT展示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以供思考:“关于数学教学原则有哪些阐述?为什么数学教学原则的阐述各有不同?案例片段中遵循了哪些数学教学原则?”。提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案例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第三部分是数学学习心理、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技能。通过数学教育经典理论、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等,增进学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系统理解,加强创造性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基本的数学教育研究能力;第四部分是数学文化与数学史。通过对数学文化、数学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打上人类烙印的文明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不是单板的逻辑演绎体系,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2.3 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经研究表明,准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得到的经验对于今后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学论”课程应充分运用课外实践、微格教学等手段开展教学实习、说课等活动。上述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教学技能演练。例如,在“教学模式与数学教学方法”这部分中,教材中选用了5个案例。比如:弗赖登塔尔“巨大的手”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等。“教学设计”这部分则选用了7个案例,如“一节拖堂的公开课”、“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不同命运”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选用了5个案例,如“为什么扣两分”、“一次意外的导入”等。通过上述案例引导学生体悟案例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甚至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林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1,(5):88-90.

篇8

1.关干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

(1) “课标”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与研究。

(2) “大众数学”与“精英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目标的研究。

(3)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目标演变研究。

(4) 中外中学数学课程目标比较研究。

2.关干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1) 中学数学课程传统内容更新的研究。例如,几何内容的改革,代数内容的改革等。

(2) 中学数学课程新增内容的选择及可行性研究。例如,代数中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等进入中学数学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选择;微积分的内容选择:算法的内容选择,等等。

(3)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渗透近代数学内容与思想的研究。例如,拓扑初步、图论初步、布尔代数初步,等等。

(4) 中外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5) 数学应用与应用数学的研究,例如,哪些应用数学宜纳入教学内容。

(6)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课程的研究。

3.关子中学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

(1) 教材编写中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协调。

(2) 统一的综合结构与代数、几何分科结构的比较研究。

(3) 中外数学教材结构体系、内容选择、核心概念处理、习题处理等的比较研究。

(4) 我国中学数学教材演变的研究。

(5) 我国不同版本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结构体系异同,相同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等的比较)。

4.使用“课标”实验教材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说明:以数学教学实践者的身份对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进行研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实施对课程目标、内容选择、结构体系编排、核心概念的处理方式等进行验证、反思上,因此需要在具体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概括。另外,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可以通过对国内与国外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比较与分析,对我国当前的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发展进行评论与建议。

二、教学领域

1.关干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

(1)对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依据的研究,对处理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关系的研究,等等。

(2)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科学地、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的研究。

2.关子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

(1) 对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的研究。

(2) 对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揭示数学本质的研究。

(3) 对新增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的研究。

(4)对课题学习、活动课、实习作业等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3. 关干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

(1) 对数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2) 对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 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的研究。

(4) 对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

4.关干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1) 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2) 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3) 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5.关子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1) 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2) 通过教学案例对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的理论思考。

说明:对于教学领域,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研究题目可以做的小一些,比如: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对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方式的研究、作业错误的矫正与指导的研究等;再如,对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特性、功能、适应性与局限性的研究等。

在研究中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比如:教师课堂情境创设质量的调查,教师提问质量的调查,课堂小结内容的调查等。

研究方法:可以开展教学实验,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论分析,开展比较研究等。

三、学习领域

1.关干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1) 中学生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2) 针对具体数学内容的学习心理过程的研究。

2.关干中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研究

(1) 初中生(或高中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

(2) 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研究。

(3) 促进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4) 数学学习优秀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征的研究。

(5)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3.关子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1)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2)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3) 针对具体数学内容的学习方法。

4.关子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的研究

(1) 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2) 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

(3) 培养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研究。

说明:希望在研究过程中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或者进行实验研究之后,做出研究结论。

四、教师专业发展领域

1.关干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1)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目的和意义的研究。

(2) 数学教师队伍现状与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

(3) 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与高师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的研究。

(4)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的研究。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 提高数学教师自身数学素养,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具备知识更新能力等问题的研究。

(2) 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数学观、学生观与教学效能关系的研究。

(3) 数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与教学机智的研究。

(4) 数学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研究。

(5) 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3.关子不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研究

(1) 提高新教师数学教学基本功的研究。

(2) 促进青年数学教师成长的研究。

(3) 优秀数学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

(4) 任职年限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4.关子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研究

(1)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成绩、问题与改革方向的研究。

(2) 校本研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3) 在“以校为本”教学研修的背景下,关于教研机构与教研员职能、作用及工作方式的研究。

(4) 各级教研组织及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内容、方式与效果的研究。

(5) 有效利用“课例”开展教研活动的研究。

(6) 数学教师研修活动的案例研究。

说明: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是要探索如何使教师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育者,成为在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成为具有课程实施与开发能力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自我完善的研究者。此外,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中又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体选题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范围、层面和角度来决定。例如,教研部门可针对教师队伍状况与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描述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学校或教研组可对采用某种方式开展研修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

五、信息技术领域

1.关于与中学数学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内涵的研究

(1) 函数作图与分析功能的研究。

(2) 几何绘图功能的研究。

(3) 计算机符号代数功能的研究。

(4) 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功能的研究。

(5) 程序编辑功能的研究。

(6) 网页浏览功能的研究。

2.关子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数学内容的研究

(1) 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2) 统计。

(3) 算法。

(4) 圆锥曲线。

(5)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

3.信息技术促进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认识数学本质、感受数学整体性的主要案例

(1) 信息技术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2) 信息技术促进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认识数学本质、感受数学整体性的主要案例。

(3) 信息技术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变化的主要案例。

4.关子使用信息技术现状调查的研究

(1)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范围。

(2) 对信息技术价值的理解。

(3) 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

(4) 教师、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5.关于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的研究

6.关干网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

说明:强调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案例,用生动的案例论证。

六、测量与评价领域

1.关干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1) 改进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研究。

(2) 学生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的评价研究。

(3)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测量、评价方法。

2.关子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工具和手段的研究

(1) 一堂好课的评价指标的研究。

(2) 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3.教师专业水平评价

(1) 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的研究。

(2)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的研究。

4.大范围高利害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1)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考、高考改革研究。

(2) 中考、高考命题中如何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5.考试命题科学化问题的研究。包括命题技术规范化的研究,考试手段现代化的研究

(1) 开放题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篇9

当前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全面铺开,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加强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

所为反思性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反思性数学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其教学行为才会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笔者通过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只有深刻理解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才有正确的反思教学的行为。以下是笔者对反思性数学教学的特征的理解:

一、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反思性数学教学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作为数学实践活动,反思性数学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的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上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数学教学的决策、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等方面不足问题,尽最大努力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也让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教师可通过反思数学教学现状,发现教学问题,反思数学教学现状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数学教师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案例与经历、体验与感受,在叙述过程中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问题或请别人发现和指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微格教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教学缺陷;三是课堂操作,发现数学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研究文献中发现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同时要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把握,从而提高发现和挖掘问题本质的能力。

二、“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

反思性数学教学强调的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过程。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学会学习”,其含义也随着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二是“学会教学”,其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会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与主体间相互性融合起来。反思性数学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直至成为学者型数学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与操作型教师有较大不同,操作型教师往往只了解自己教学的结果,喜欢问“怎么样”。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原因等进行深刻反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教学习惯,往往促进反思型数学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只有教师的“学会教学”,才有学生的“学会学习”。数学教学反思性表现在思维活动中善于提出独立见解,精练地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断地验证所拟订的假设,获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笔者训练实例:反思思路是否正确,发现其中的错误。

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反思性数学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数学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其实质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作为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首先要认识反思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反思性数学教学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反思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识错纠偏,同时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其次,要增强教学的责任感。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和仔细的考虑”,通常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我们要经常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对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三,要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情境进行反思,教师只有有了反思的习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有疑点就进入反思状态。许多反思性教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教育合理方面的结合,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教学合理性,并确证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除以上三个特征外反思性数学教学也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一般而言,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是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从反思性数学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数学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数学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教学

一、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的模式,在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上有提高和收获。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科所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的交往的教学的情境,并把教和学紧密结合。只有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才能彰显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互动与活力,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也没有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行动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动进行行动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参与热情,使学生能教师的行动引导下,积极开展学习、观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思维的开发,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把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转换成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中注意设计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去思考、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本人进行小学数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经验

现结合本人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经验。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实验和模拟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算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联系实际的案例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重视数学案例教学,对教材上计算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特别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将小学数学教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3.积极转换角色,促使学生探究参与

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改变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方式,要与学生进行交往与交流,促使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互动引导的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求知

1.重视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情景教学,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学习、思考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问题。同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

2.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展行动引导,积极设计教学方式方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能缩短思考环节和推理过程,尽快地得到结果,同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教师要及时点拔和指导。

3.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与数学教学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进行教学。

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五、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初中阶段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科目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逻辑和思考的能力。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主动学习、创造,积极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何光华.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9(01);

[2]王德军.对小学数学的定位和教学现状的思考[J].教师之家,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