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2 23:5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鲁豫有约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鲁豫有约文章

篇1

【关键词】生产制作方式;产品特点;电视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

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早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一般被认为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于1954年推出的《今夜》,它凭借电视传播技术的优势,确立了明星闲聊式谈话方式,并对整个交流过程进行记录,经过剪辑后出现在观众面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则始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

《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之一,于1998年开播,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其主持人鲁豫多次获得“最佳主持人”称号。2007年3月5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刊登文章《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对《鲁豫有约》节目给予充分关注与肯定。毫无疑问,《鲁豫有约》是中国非常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之一。

配方式生产方式与作者性生产方式的统一

《鲁豫有约》的观众无论在年龄还是社会层次上都有着较大跨度,它将因袭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是一档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因此被看成是大众文化产品中的精英,“原创性的精英产品一旦被大众所接受,就会成为商业性与创造性高度统一的作品,不仅使得受众如潮,而且会得到评论界的赞誉,并因此成为跟风者的典范性产品,给其后的文化产品生产带来新的血液,给文化市场带来新的气象”。[1]由此可见,《鲁豫有约》是作者性生产与配方式生产的统一。

制作流程与团队体现配方式生产方式。《鲁豫有约》的节目制作流程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型策划会议。参与者为制片人樊庆元、刘春和著名策划人如阿忆、徐方舟、于丹等。经过讨论,确定下一时间段的节目方向,决定选题以及访谈对象。第二,小型策划会议。针对单期节目,策划人对节目内容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对节目整体进行再次统筹与把握,鲁豫也会参与这个过程。第三,节目正式录制前,没有文字形式的采访文本,编导将嘉宾资料总结交到主持人手中。现场采访完全靠主持人临场发挥。摄制组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到达现场,将灯光话筒一切布置完备。第四,在拍摄过程中,没有预备和开始等口令,摄像师从嘉宾进场开机进入录像状态,记录整个自然的过程。第五,节目组对已录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整合。加工合成淡而有味的画面,添加适宜的、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充满意蕴的解说词。

“一个电视媒体不仅要创造优质的电视产品,它还应把媒介产品的优点告诉受众,认真地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电视产品的形象,好的电视包装和媒介宣传能够引起受众对电视媒体及其品牌的立即确认。”[2]《鲁豫有约》由北京能量影视公司制作,团队包括总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作人、主编、编导、摄像等约35人。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均来自凤凰卫视,管理团队对节目品质和收视份额都有着独特见解,可以说对市场的反应和运作能力已相当成熟,并且在嘉宾资源的把控上具有很强的运作能力。《鲁豫有约》改成“日播版”后,播出平台也延伸至国内省级电视台。此外,栏目组独立进行经费核算、自负盈亏。因此,《鲁豫有约》背后的制作团队不仅要进行产品的策划创作与生产,还要参与到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去,对栏目成品进行营销传播。可以看出,整个制作流程因袭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配方式生产方式。在幕后团队中,着眼于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从而掌控整个栏目的制作方向与制作方式的制作人处于中心地位,或者说,生产方面的创造型人才不再是组织的核心,掌控企业的是市场反应敏锐的经营者。[1]而且,栏目组分工明确,从制作准备阶段到最后联系电视台、洽谈广告赞助商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一种负责机制。这些都是一个专业高效的制作团队成功的基础,也由此呈现出一个集体生产者的形象。

创新下的作者性生产方式。但是,《鲁豫有约》不是按照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基本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带有个性与原创性的产品形式,带有一种崇尚自我、追求个性与创新性的原创类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的味道,即作者性生产方式。[1]《鲁豫有约》节目中鲁豫和嘉宾就观众关心的话题访谈,以聊天的方式呈现,营造出“有约”的环境氛围,并在此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将观众转化为聊天的参与者,形成嘉宾—主持人—观众三方构成的宽松访谈模式。鲁豫在节目中无论举止还是吐字都表现得自然不加修饰,嘉宾脱离常规形象,还原真实的自我。观众的情绪随着节目进程起伏,或欢乐、或悲伤、或理解、或愤怒……2005年,《鲁豫有约》进行改版,选题由之前的较为单一转为倾向于时下热门人物和社会话题,形式上从一对一的专访变成面对演播室里300个现场观众。播出方式改为日播,制作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这是《鲁豫有约》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跟进、自我创新的外化表现。《鲁豫有约》也因这种个性化与原创性建立起自己的栏目品牌。

“从一个谈话类节目本身的角度来讲,如今做一个收视率较高的谈话类节目在地方并不难,做一个有广告效益的谈话类节目也不难,但是要做成一个像《鲁豫有约》这样有品牌效应的谈话类节目是非常难的。《鲁豫有约》已经在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广告经济效益,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投资回报和经济利润。”[1]

《鲁豫有约》风格的“讲故事”

“故事艺术是世界上的主导文化力量”。[1]当今电视荧幕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纷纷以“故事”来制造噱头,吸引观众眼球。而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故事不仅仅要有趣味,更重要的是要真实、深刻,这样才不会使观众产生“故事审美”疲劳,让节目有资格保持自己的风格。《鲁豫有约》让嘉宾与观众以近似于面对面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将故事阐述出来,这里的“讲故事”不同于文化产品的基本程式,有着自己的组成因素与表现方式。

话题与嘉宾的选择。如何保证每一期节目话题的质量,是任何一档谈话类节目都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鲁豫有约》将大众定位为节目对象,它能够在把握节目受众心理极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电视节目市场动向,做出敏锐的、及时的调整,以迎合观众的兴趣与口味。“节目中主持人口头语言的趣味性、节目话题的吸引性及与嘉宾沟通内容的深刻性,包括对观众产生的思考性都会直接影响到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3]因此,《鲁豫有约》的节目主题往往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这就对观众形成了吸引力,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受到观众的追捧与认可。《鲁豫有约》节目嘉宾主要分为五大类:1.文化名人与演艺圈明星;2.社会边缘群体;3.时下热点相关人物;4.重大历史事件经历者;5.有典型人生起伏的普通百姓。节目通过讲述不同人的故事经历,展现不一样的百味人生,让观众随着“故事”的进行感受情绪的跌宕起伏,内心的冲突、共鸣与思考。

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坐地铁的张曼玉,第一次一个人到北京生活深夜跑到什刹海放声大哭的刘烨,陪女儿多多看隐形长颈鹿的黄磊……这些在荧屏上塑造各式各样的角色、令人遥不可及的星光熠熠的明星,节目中在“故事”里回归生活、回归自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袖珍人”情侣孙浩和小艳、小玲和海东大方地在镜头前讲述恋爱中的趣事,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遭受到的挫折。短片当中,更多的“袖珍人”一起组成一个叫做“快乐精灵艺术团”的团队,他们向观众展示平日里生活的细节,而观众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们面对生活的乐观和坚强,还有不服输的勇气。

当中国电子竞技在国际上初展头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节目组邀请获得过世界级荣誉的电竞明星CS世界冠军、魔兽世界冠军李晓峰以及曾获得长城百万挑战赛冠军的传奇明星孟阳,让社会大众群体对电竞这个体育竞技项目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能让观众产生心灵互动的是下面这类故事。安徽省五河县申集镇黄李村的14岁“板车女孩”黄凤,在同龄女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已照顾瘫痪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奶奶长达7年,还多次拉着板车带父亲到北京、上海等地求医。栏目组在嘉宾赴京前专程来到安徽拍摄,镜头从天还没亮时黄凤做饭打扫开始,记录下了“板车女孩”的日常生活。谈话现场的黄凤干干净净,眼睛里透着这个年纪孩子的青涩和稚嫩,却又能让观众从言语中感受到她身上的一种让人钦佩的坚定和勇敢。

《鲁豫有约》成功地将自身定位为传达某种意义的媒介,在节目中寻求到一种普遍价值,即“人类普遍的、共通的价值观念”,触碰到“人类共通的情感、感觉、体验,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意志、品质、追求”。[1]

主持的艺术。类似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的“明星制”表现特征,《鲁豫有约》采用的也是一种“明星制”的生产,成功地将主持人鲁豫塑造成“东方奥普拉”的明星主持形象,其优雅得体的举止谈吐与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业内外的广泛肯定,几年来斩获“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年度时代风尚女性”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于2010年作为参演人员,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主持人的水平高低往往对一档节目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谈话类节目中尤为如此,主持人要能控制现场气氛,引导内容走向,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鲁豫在采访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与嘉宾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用自然、平易的语言,向嘉宾表现出一种坦诚、理解的姿态,让嘉宾感觉到亲切、可信任,由此产生一种交流的欲望、一种展现“真我”的倾向。这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主持风格是鲁豫独特的标签,在她的引导与掌控下,嘉宾在采访中放松心态,进入她所营造的“讲故事”氛围,由被动变为主动,真实体验与情感自然流露,由此诞生出“最具亲和力谈话节目”。鲁豫采访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时,在阎肃以“小李”称呼李谷一并表示祝福的短片结束后这样说:“能有人叫您小李还是挺好的嘛!”自然又不失幽默地引入新一阶段的谈话。在鲁豫的眼中,无论面前的访谈对象是谁,都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一个平常人,不以有机会采访重量级嘉宾作为自己主持生涯高峰的界定标准。2010年,《鲁豫有约》独家专访希拉里、盖特纳一行,作为希拉里来到中国唯一指定的脱口秀节目,鲁豫对此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兴奋,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节目的质量:“哪怕这个人再有名、再大牌,最后节目不好看,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善解人意的鲁豫使嘉宾感到“可信赖”,“这是她的风格,同时也很契合节目舒心、平等的谈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嘉宾在心理上逐渐接受自己,从而放松、自然地打开话匣,袒露心扉”。

鲁豫曾在一段采访中说过,在邀请嘉宾参加节目之后,她不会跟嘉宾进行任何形式的联系,包括见面和打电话,以避免有任何的接触,她特别希望现场坐下来开聊时是第一感觉,她需要做的,就是将嘉宾准备好要说的那部分,让他自然表达。嘉宾只要讲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真实的心路历程,而观众在听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感动,这就可以了。鲁豫很看重个人的经历,因此她把节目的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嘉宾,交给了故事本身。

现场环境的营造。央视编导童宁曾说过,电视节目具备六大元素:人(主持人),声(同期声),词(解说语),画(画面),音(音响、背景音乐),字(字母图形表)。《鲁豫有约》的装饰设计简洁温馨,舞台中央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下,是一张素色沙发,背后是一个宽大的电子屏幕,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除了录制现场的精心布置,《鲁豫有约》还采用最多的辅助元素作为影像资料穿插播放。如为展示历史情景、生活写实和情感祝福的视频短片或照片。它们在印证嘉宾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也加强了节目的感染力,“有利于观众进入节目的情绪当中,提高传播效果”。由于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在节目中以有限的屏幕使用交代出故事背景,《鲁豫有约》在影像资料的选用与采制上很是谨慎。

在背景音乐的选用上,《鲁豫有约》多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契合的音乐。在采访章含之的一期节目中,当章含之回忆自己与乔冠华的爱情经历时,舞台上回荡着乔冠华最喜欢的肖邦的钢琴曲。音乐同样被应用到嘉宾开场环节:四周黑暗,中央一束强光,Henry低头站立。音乐响起,Henry配合音乐跳起为歌迷熟知的STORM,熟悉的音乐加上熟悉的舞蹈触碰了粉丝们的兴奋点,令现场观众高声尖叫,齐声喊Henry、Henry……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在《鲁豫有约》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别具匠心的小道具,它们或用来启发嘉宾对往事的回忆,或用来调节气氛,对节目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道具的出场如同沙滩上五彩斑斓的贝壳,点缀着节目整体,同时也帮助主持人进行话题的追问和现场的调控。

《鲁豫有约》的生产制作方式是凤凰卫视第一次改革尝试的结果,体现出专业化分工、规范化流程与集体化生产的特点,使节目在一般制作的基础上,从话题与嘉宾选择、主持的艺术、现场环境的营造三个方面展现出自己的特点,从而树立起栏目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广泛的观众群与观众忠诚度,成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之一,对今后电视节目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佟艳秋,王媛媛.电视节目包装对电视栏目品牌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3).

[3]陈曦.如何做好谈话类节目——从《鲁豫有约》谈起[J].新闻爱好者,2010(21).

篇2

他们非官非商,无钱无权,貌不惊人,语不出众。他们就是你我隔壁古道热肠的大爷大妈,走在熙熙攘攘的上海滩的人流里,如同一滴水汇入海洋,了无痕迹。

读书、下乡、返城、工作、生儿育女、退休……老杨老张的人生轨迹,和所有同时代的人一样,普通得没有波澜。然而,2007年的2月,老杨老张突然出现在凤凰卫视名牌栏目《鲁豫有约》的节目录制现场,而且由于表现轻松自然,现场气氛活跃,素材太多,让预计一集就可结束的简单对话“被迫”拉伸成上下两集。此外,还有上海滩红人、著名作家余秋雨热情向读者推荐老杨和老张,更有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老杨老张的活法让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从此有了盼头。

老杨和老张都做了些什么?

老杨老张,近期最有名的“伉俪徐霞客”,男的姓杨,女的姓张,不会英文不熟网络,不跟团没人陪,愣是自助游历欧洲5个国家共计83天。其间,他们不但成了《旅行者》杂志的专栏作者,还写了一本叫《老爸老妈去旅行》的书,且一举冲上很多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

就算是青春年少,英文呱呱叫的你和我,能有这样的勇气独自行走欧洲么?只怕很多人要说“no”。再回家去问问比老杨老张年龄略轻的你我的父母,他们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在不会英文、两眼摸黑的前提下,不跟团出国游历三个月?答案一定惨不忍睹。

老杨和老张带给我们的,除了一本《老爸老妈去旅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一股虽然年近花甲仍然澎湃着的激情与活力。

于是有了这一期的采访,是给高中生朋友看的,更是通过你们,给身心疲惫的你们的父母们看的――我们都可以这样生活,只要,你多一点对生活的信心和行动。

NEW WRITING:两位分别是哪一年退休的?此前都从事什么工作?一直热爱旅游么?最远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老杨老张: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老张是1997年,老杨是2002年。在国企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曾经到过大连、西安、九寨沟、海南岛等地。

NEW WRITING:什么时候决定自己也出国去走走?到最后成行,用了多久的时间准备?都做了什么准备?

老杨老张:2003年。之后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4月,都在做“功课”。以往我们也有过跟团旅游的经历,来去匆匆很不爽,我们要做自由人,阅览行万里路的过程,悠哉游哉地享受欧洲的阳光。

地图资料来源主要去书店购买,有选择地买下中文版本的欧洲主要城市的地图,而借阅的旅游书籍上也有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地图,可以放大复印保存着,还有的是自己绘制的,比如,我们在网络资料里,发现巴塞罗那去小城杰路那(Girona)的地图,便照样描绘下来,后来在我们乘l欧元飞机去巴黎时,果然起到了参考作用。

在上海将计划中游玩的主要城市地图搜集起来,并对照相关旅游文章仔细查阅,搞清来龙去脉;再将城市地图上的火车站、地铁站、博物馆、风景点的位置一一圈出来,设计好步行参观名胜的路线图。每个城市的计划做好,再做城市问的安排,丝毫不马虎。

做“功课”就要完成“作业”。我们用结实的白纸制作了一本笔记本,封面上画了一幅欧洲大陆示意图,内页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电话号码、网站地址、火车站名、旅行路线和航班时间,这可是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做“功课”的作业簿啊,笔记本成为我们旅途中的好帮手,每当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就可打开这本锦囊,找出解决的妙计。

接下来就是在上海购买欧洲火车票、预定飞机票、耐心办签证。这是一个有趣而相对繁琐的过程,总要谈个七八千字才能谈清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老爸老妈去旅行》,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的自助游路线计划是:上海飞抵意大利米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米兰,离开欧洲回国。后来,我们根据旅途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从米兰到尼斯后,玩得高兴便顺便溜到了袖珍小国摩纳哥,然后又去了巴塞罗那,再折回法国巴黎。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愿意摒弃墨守成规的旅途经验,带着好奇心多走一些多看一些。

NEW WRITING:旅行从哪一天开始?一共花费多长时间,多少钱,走遍了多少个国家?

老杨老张:我们的自助旅行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一共历时83天,花费5万多元人民币。游览了意大利、法国、摩纳哥、西班牙和葡萄牙。

NEW WRITING: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下了飞机,第一感觉是什么?

老杨老张:从上海出发,第一站是意大利米兰。来到一个陌生国家,所见所闻都十分新鲜好奇,能出国走走,感觉真是好极了。

NEW WRITING:在旅途中,遇到过可能危及生命的事情么?

老杨老张:外面的世界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我们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NEW WRITING:在旅途中,遇到的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老杨老张:看到艾菲尔铁塔的电子显示牌上打出的中文“欢迎您光临艾菲尔铁塔”。参观卢浮宫时取到用中文印制的卢浮宫参观导游图。

NEW WRITING:哪些城市最美,值得推荐给国内的同龄人去走走?

老杨老张:法国巴黎,优雅浪漫。西班牙巴塞罗那,好玩随意。

NEW WRITING:因为旅行。你们写了游记,开了专栏,又出了书,那些和你们联系的读者。中老年朋友多么?据你从身边以及网络所知,中老年人一旦退休。一般的生活状态都是什么样的?

老杨老张:是的,有一些中老年朋友想方设法通过报社、编辑联系到我们。我们也尽力将知道的资讯介绍给大家,当然只能作为参考。

退休老同志,许多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参加体育锻炼,而且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生活得很有规律,真是有滋有味。但是也有些人感觉失落或无所事事,甚至自我封闭,所以我们比较推崇老年朋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经常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定都要出国旅行,附近的社区花园、景点名胜都可以,要多去走走、玩玩、看看。

NEW WRITING:有了这一次的旅行,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么?精神面貌以及生活的态度。是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老杨老张:我们想,会有下一次的,有盼头的日子过起来才会开心。

旅行是一种阅读,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我们会经常回忆起旅行中难忘的那些欧洲文化细节,并且享受这样的过程。

NEW WRITING:年轻的时候,你们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出书么?

老杨老张:这肯定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NEW WRITING:在书店看到自己的书摆在显要位置,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老杨老张:曾经去北京王府井书店和上海书城,看到那些崭新的书堆放在大家的面前,我们想到了行走路上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各国朋友们,没

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老杨老张的行走故事……并且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NEW WRITING:现在走在大街上,有人认出来你们么?至少在社区里,也是一对名人夫妻了吧。生活和过去有任何不便么?

老杨老张:一点改变都没有。我们是普通退休老人,一如既往过平常生活。

NEW WRITING:你们还上了《鲁豫有约》,节目还录制了上下两集?据说原本只是录制一集,但你们表现特别好,所以才录制了上下集?

老杨老张:因为素材很多,“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节目就录制了90多分钟的素材,所以是分上下两集播出。

NEW WRITING: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花絮么?参加这样的名牌节目,紧张不紧张?

老杨老张:第一次面对镜头,老杨有些紧张,头上还冒了汗。

讲一个小花絮吧――鲁豫在现场出题目,要考考我们。

访谈中,鲁豫突然起身。手上还拿着一本白纸簿,悄悄地对我们说,“我要上厕所。”当时,老张弄不懂了,您主持人跑开了,让我们坐在这里等吗……紧接着鲁豫又讲,这是一个考试,假如现在是在国外,你们会怎样表达?

原来是鲁豫想让我们用画图方式表达行走中的需求,以说明旅行时运用绘画这种国际通用“语言”能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一个“突然袭击”!我们预先一点都不知道,否则,可早作准备啦……

老杨接过大纸簿,用记号笔立马画了一个小女孩,再在脑袋旁边画上几个从小到大的圆圈圈,表示想象,最上方画的是一张有一男一女立正的图案。这应当是个约定俗成的图案。

当鲁豫拿着图画,问大伙看得出什么意思时,看台上齐声喊道:想上厕所!啊,全场都被鲁豫给调动起来了。真神!

不知不觉一节一节拍摄就顺利地过了。每当转头看大屏幕,间隙的那一小会儿功夫,现场主持毛毛会给口干舌燥的我们送上一杯水,嘿,那时的水,感觉上怎么会这么的甘甜可口啊。

聚光灯下做访谈节目,不轻松咧。

NEW WRITING:《鲁豫有约》节目播出以后,反响如何?

老杨老张:截至2007年3月8日止,天津、黑龙江、安徽、贵州、浙江等地都已经播放,但是上海地区还没有播放。

NEW WRITING:有些事情,比如不懂英文就敢环游欧洲,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敢做的,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

老杨老张:为了实现梦想,也不能盲目出行。除了带上一点勇气,我们还做了大量脚踏实地的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我们还在上海时就将马德里的游览地图以及方案都已经准备好了。

NEW WRITING:你们与两个女儿的感情都很好。出国旅游,归国写书,孩子都给了你们极大的支持。现在帮助女儿带外孙么?

老杨老张:是的,两个女儿是我们的小棉袄。我们现在在帮大女儿带孩子,小外孙女很可爱。含饴弄孙与出外游历,都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NEW WRITING:目前很多家庭的父母子女相处模式令人担忧,要么是子女做“啃老族”,干涉老人一举一动,要么有父母彻底“解放”,在儿女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仍然秉持西方的“十八岁就是成年人”的观点,不加理睬。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孝顺是什么?对父母来说,真正的对孩子负责又是什么?

老杨老张:尊老爱幼本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粗浅地认为,孩子要多和父母交流,孝顺父母,要理解和善解父母的心情,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父母要将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爹娘不能将宝贝孩子永远泡在糖水里,一切包办代替,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面对各种纷乱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篇3

关键词:主持人;定位;电视栏目;品牌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57-02

一、主持人定位与电视栏目品牌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是一个电视栏目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一些具有知名度的电视栏目往往就是因为主持人的精彩串联而使观众对节目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湖南卫视2006年全新改版的《快乐大本营》就是以 “全民娱乐”为品牌,从各个方面对主持人进行符合娱乐品牌的定位,从而使之成了国内第一档“王牌娱乐栏目”。在电视谈话栏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陈鲁豫首次以一种知性、亲和的形象和嘉宾进行交流,塑造了“说出你的故事”聊天式的访谈栏目品牌。还有中央六套的品牌栏目《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经纬甜美、清新的风格加上她流畅、标准的播音使该栏目一改先前新闻播报栏目的死板,塑造了既庄重又娱乐的影视新闻播报栏目品牌。这些电视栏目之所以能够形成品牌,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栏目依据品牌需要对主持人进行准确的定位。

其实,“主持人定位”是一个十分综合的概念,它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角色必须与栏目的性质、风格相契合,它对主持人是从多个方面进行要求的。而“电视栏目品牌”则是电视台在竞争收视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策略――通过观众对于某个栏目的品牌认同进而达到提高栏目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提升电视台媒体形象的目的。

实际上,主持人就像是栏目的一个窗口,观众通过这个窗口来了解节目,如果窗口的作用达到了效果(即拥有准确的主持人定位),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电视栏目的品牌塑造。因此,准确的主持人定位是塑造电视栏目品牌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电视栏目品牌的塑造也需要主持人的契合,主持人定位与塑造电视栏目品牌两者之间是统一的。

二、主持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定位以帮助电视栏目品牌的成功塑造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很多节目都会把主持作为重点来包装和培养,因为他们深知主持人对于一个电视栏目来说,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培养适合栏目特色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主持人的定位问题。近年来,电视银屏上也出现了很多主持新秀,比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栏目的主持人杜海涛和吴昕,央视六套《中国电影报道》的节目主持人经纬,还有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的主持人朱丹和华少等等。他们虽然没有丰厚的主持经验,但是栏目根据自身的品牌需要以及主持人的自身特质,帮助主持人找到了准确、合适的定位,于是便达到了栏目家喻户晓,主持人一炮走红的互利双赢效果。根据这些经典的成功例证,我们不妨可以总结出品牌栏目对于主持人定位的要求。

(一)主持人形象定位要与电视栏目品牌相统一

主持人在节目中并不是个体的代表,而是作为其栏目的标志,更是代表一种文化理念。为栏目的整体形象定位服务,与栏目的诉求水融,烘托出栏目的宗旨。

首先,主持风格要与栏目性质相契合。不同性质的栏目需要主持人表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就应该是庄重、严谨的,综艺娱乐类栏目的主持人就需要具备幽默、灵活、时尚的元素,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就需要体现其亲和、知性的一面。如果不考虑栏目性质,而任意选用不适合栏目风格的主持人,即便是明星主持也会给节目带来弄巧成拙的效果。例如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就首次任用了白岩松作为主持人,但是一向习惯了主持新闻栏目的白岩松,在主持春晚的时候就明显与晚会的整体格调不相合宜,一夜之间便引起全国观众的一片争议。相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栏目中的节目主持人杜海涛虽然没有帅气的外形,就连普通话都说得不是很标准,但是因为栏目主打的是娱乐品牌,所以海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幽默的语言十分符合栏目的需要,海涛也借《快乐大本营》的娱乐王牌地位从此声名鹊起,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主持人造型的设计应该体现栏目品牌所突出的精神特质。主持人的造型可以说是一个栏目包装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间接作用于观众对栏目的印象。可以说主持人的造型是一个栏目的外衣,只有量体裁衣才能突出栏目特点,与内容相得异彩。在《中国电影报道》中,对比主持人经纬这近三年的表现,可以清晰的看到主持人形象的变化过程:从一个略显青涩的大学生形象到现在的职业丽人。这个过程中主持人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并且现在的造型与栏目的形式更加贴切:发型由半长发改为现在的齐耳短发,使她的形象由青春活力变为现在的干净历练。服装的穿着也越显自然和适当,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方面不像原来只突出时尚和活力,现在的服装颜色则既凸显了她的青春又注意与她的肤色和发型风格相协调,同时更突出了新闻的职业性。这些主持人形象细节的变化,使得观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有更为明丽、清亮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加深了观众对栏目的整体的印象。

再次,主持人的语言要灵活机智,语音语调要符合栏目品牌的特点。以前,国内的主持人都只是在做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传声筒,而如今栏目的品牌发展需要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用语言的魅力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还必须具备灵活应对节目现场突发状况的能力。2006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经过改版以后,栏目更加轻松、活泼,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的特点。主持人如果在节目中出错,并不是采取躲避或更正的措施,而是其它的主持人以出错点为诱饵,引出笑料,从而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例如有一期节目张含韵作为嘉宾,当中一段对白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何炅问张含韵:“你最想和谁有合作的机会?”

张含韵边思考边说:“我喜欢有才的人。”

何炅:“哦,那应该是我吧?”

张含韵:“啊?(夸张)不是啊!”

何炅显得很没面子,脸上佯装很恼怒的表情,并且在张含韵面前大摇大摆拂袖而去,此时张含韵说了一句:“何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谢娜马上走到张含韵的身边:“没关系,我们都要感谢你,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没办法把他从《快乐大本营》气走,今天你做到了,我们太高兴了。”现场立刻哄堂大笑。

现场的音符往往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将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小状况”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这不但体现了主持人的机敏,也让观众对主持人有了更为亲近的感觉。

(二)主持人角色定位要与电视栏目品牌相统一

主持人进入传播系统后, 虽然是以个人的形式被传媒推向受众的, 但是在受众面前的他们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 而是有了相当丰富的角色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虽然应该有个性化、属于自我的东西,但是更应该要明白自己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是不可以不顾节目特点和媒体要求去任意挥洒个性的。因为主持人并不是游离于节目之外的自然人, 他是一个特定传播过程的符号载体,受众通过他获得的是对整个节目的认识和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 主持人应具有媒体代言人和节目形象代表的角色性质。

电视栏目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定位的结果。那么,做为这种“品牌”标志性人物的主持人,角色定位自然对于栏目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著名的人物访谈栏目《鲁豫有约》中,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对于自己在栏目中的角色定位就做得恰到好处。她跟嘉宾在交谈的时候就总是很认真地倾听,并没有刻意地诱导嘉宾去说什么,也没有故意抢话去表现自己。她就是做到了正确的角色定位:作为一档人物访谈栏目,观众想听想看的是嘉宾的故事,而他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就是代表了观众,一名忠实的“粉丝”和亲切的朋友,去倾听嘉宾的诉说,带着好奇和疑问去采访。《鲁豫有约》栏目也正是由于主持人陈鲁豫的完美表现而成为了如今国内最热门的人物访谈节目,塑造了聊天模式的谈话栏目品牌。因此,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正是一种甘当“绿叶”的精神体现,这也是栏目品牌战略的需要。

三、主持人在遵循电视栏目品牌定位的同时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个电视栏目要想塑造自己的品牌,对于主持人定位的要求其实不仅仅是在形象和角色上,同时也要注意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一)主持人在表现节目品牌元素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特点树立独特的主持风格

虽然主持人在风格定位上要符合栏目的风格这是共性上的要求,同时在个性特征方面,主持人也应当尽量在栏目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魅力,这也是形成栏目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点。如果栏目中的主持人没有差异化的特点表现出来,则很难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而这种特点就是不同的主持人所各自具备的独特性,也是吸引观众注意的“磁场”。

这方面,凤凰卫视就做得非常成功。许多家喻户晓的栏目都与其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特点有着紧密的关联,比如《小莉看时事中》吴小莉的机敏,《铿锵三人行》中窦文涛的幽默,以及《杨澜工作室》中主持人杨澜的典雅等等。

(二)主持人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以帮助电视栏目在树立品牌的同时提升节目的内涵

如今电视事业正迅猛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以及对节目主持人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外在的形象只是主持人形象包装的一部分,作为媒体极为重要的公众形象,主持人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使主持的节目能使观众喜欢并在观众中产生久远的影响。当然,“内在”素养的修炼除了加强导向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之外,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也是其中重要一环。主持人应不断为自己充电,以适应节目发展的需要。2007年湖南卫视的《名声大震》节目中,女主持人几次更换,最终确定陈鲁豫,就是因为看中了她熟练运用英语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雯.试论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篇4

喜欢漫画和杂文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方成的,他从事漫画和杂文创作60载,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退休后他又钻研幽默理论20年,出版专著数册,填补了中国喜剧幽默研究的空白。

84岁时方成为自己制定了一个16年工作计划,除坚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外,每年出书两本,力争工作到百岁。那么,现已九旬的方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保持精力充沛的秘诀呢?

先说穿,从年轻时方成对衣着就很随意,不愿为此浪费金钱和精力。进入文化圈,为应酬的需要,他才添置了两套像样的服装。进入老年后,他的衣着更没什么讲究了,一切以舒服耐用为标准。有意思的是,因为职业习惯,方成很注意观察衣着有特色的人的着装细节,却很少留心自己的服装样式。

说到吃,方成的胃口一直不错,但对食量讲究节制,饭菜无论好歹不挑剔也不过量,吃到差不多,他会低头观察腹部隆起的弧线,稍有起伏他便撂筷不吃了。正因为有控制食量的好习惯,所以他从没有营养过剩和肥胖等“富贵病”。方成最喜欢吃的是火烧就萝卜炖羊肉,在手头活紧不能脱身时,他就买好火烧炖出一锅肉放着备用。方成有喝佐餐酒的习惯,喝黄酒,更喜欢红酒,认为它们对解除疲劳和调理胃肠很有益处。20多年前在回答澳洲同行帕・库克询问健康秘诀时,方成幽默地说:“第一常运动;第二如果想上吊,别找绳子,去找杯葡萄酒喝。”由此可见,他对具有保健性能的杯中物之喜欢。

住过亭子间,住过“牛棚”,住了大半辈子“斗室”的方成,在80多岁时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他以前常年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忙碌,空间虽说小了点,但感觉充实,一下住进了儿子为他装修的像星级酒店一样的居室,方成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总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参加什么活动住进了饭店。逐渐适应后,方成重新恢复了在“斗室”时的生活规律,每天画画写作读书不少于七八个小时。

出行,方成主要靠骑自行车。他从十几岁一直骑到现在,从未间断过。他的那幅著名的自画像就是以自己的“坐骑”为背景。有一辆自行车他骑了几十年,就像老朋友一样,相知相伴,他迟迟不舍得替换。除了骑车他还喜欢走路,只要楼不是太高他从不坐电梯。他认为走路是最经济有效、灵活方便的健身方法,既可以放松精神,又能锻炼筋骨,也可以无遮无拦地尽情思考。

谈到健康经验,方成认为,为生活琐事较真、自寻烦恼是养生保健的大忌。谁家都有难念的经,经既然难念,不去念反倒轻松。办法就是让自己忙在喜欢做的事情中,达到忘我的境界。2005年5月23日,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请到方成当嘉宾,鲁豫与他的谈话进行到最后,方成应邀画了一幅自画像,并当场为画题辞:“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篇5

【论文摘要】:凤凰卫视被受众认知之初就是与陈鲁豫、吴晓莉、窦文涛这些名字联系起来的,甚至受众对这些主持人的认知已经超过了凤凰卫视本身。在学界,这种现象被成为传媒明星制。文章从明星制的源头入手,从凤凰卫视的品牌建立的角度剖析凤凰卫视的明星制战略,并对其意义进行多层次的梳理,企图发现更多值得我国省级卫视借鉴的地方。

在电视传媒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全民娱乐已经成为口号,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开始不仅仅存在于电视节目当中,而是作为个体走入公众的视线,他们的节目风格、形象特色、个人生活等等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潮流下,许多媒体把主持人和记者推到前台,像对于影视歌星一样进行包装,塑造一种固定的、有个性的形象,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明星制的道路上,是凤凰卫视为走向产业化的中国媒体品牌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他以传媒明星为核心战略手段,用推出和包装名主持人、名记者来推动栏目的发展,利用观众喜爱和支持的明星主持人、记者来占据固定的收视人群,从而在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扩张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一、凤凰卫视对于传媒明星制的实践

1996 年3 月31 日,凤凰卫视正式启播,由“今日亚洲”和“香港卫星电视”各占45%,中国银行旗下的华颖国际集团持有另外的10%,三家共同组建凤凰卫视有限公司,经营原来“香港卫星电视”除台湾地区以外的中文节目,刘长乐担任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凤凰作为香港惟一一家全部用普通话24小时昼夜播出的电视台,“易帜”之后,在风险巨大、竞争激烈的电视传媒市场,开始寻找一条独特的求生乃至取胜之路。以“三名战略”(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为主要特色的“明星制”就是凤凰卫视在媒介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明星制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强调演员(明星)为主,电影本身或其他要素为辅的商业手段,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观众。它以明星为中心,剧本创作、词曲创作、服装设计、营销推广、传播宣传等都围绕明星进行,让明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运用明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凤凰卫视根据“传媒明星制”不遗余力地打造明星主持人,他们按照成熟的市场化操作方法来协调节目和主持人,选择不同的明星包装路线。

首先,凤凰卫视不遗余力的增加主持人曝光次数,让主持人获得观众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凤凰卫视为每个主持人量身定做宣传片,在每天的节目当中播放,加深观众的印象;同时,还为主持人安排各种公共活动,让主持人多贴近观众。此外,凤凰卫视还借助其它媒体对自己的主持人进行宣传,它1998年开通互联网站,让名主持人、记者和评论员的信息随着网络广泛传播;2000年创办的《凤凰周刊》专门开辟一个固定栏目《凤凰频道》,介绍凤凰最新资讯,刊登名主持人、记者和评论员的手记,充分满足了观众读者对于明星的求知欲。

其次,凤凰卫视对主持人进行包装,凸显主持人个性,量身打造符合主持人风格的节目。在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个性被发挥到极致。例如陈鲁豫拥有邻家女孩般的亲和力,她主持《新闻早班车》,开创了中国电视“说新闻”的前例,而《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给了她一个发挥自己独特人格魅力的舞台,让每一个被访问者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于是访谈总是充满既有深度又充满细节。又如穿长衫的杨锦麟在传统文化氛围里,用现代化的电脑来介绍资讯,言辞犀利、幽默风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获得2003年“中国年度新锐电视节目奖”。

再次,凤凰卫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机会推销主持人。传媒明星的成功不光需要良好的外星、风度和亲和力,还离不开必要的宣传。如让名主持人、评论员等在各地大学进行演讲,扩大在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影响力;对于刚刚出名的记者进行强势推广,如闾丘露薇从巴格达采访回国后,立刻被安排与网友聊天、接受其它媒体访谈、出版采访手记等等一系列活动,闾丘露薇立刻成为家喻户晓的“战地玫瑰”。

在“明星传媒制”的影响下,吴晓莉、窦文涛、陈鲁豫等一批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具有个性特色的主持人脱颖而出;闾秋露薇、鲁宇光等一批具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记者为人们所熟识;曹景行、阮次山等一批具有良好知识背景,阅历丰富的评论员走入人们的视野。凤凰卫视在搞好节目策化和创作的同时,通过科学地包装和宣传推出名记者、名主持人,使聚集在这些名人身边的观众成为稳定的收视人群,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节目,提升了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凤凰卫视。并且这些名人成为频道品牌的象征和外延,丰富了品牌内涵,能迅速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塑造品牌形象——传媒明星制作用的凸显

一个良好的媒体品牌形象,不是各类节目的简单相加,而要依靠融为一体的节目和记者、主持人,他们通过自身的个性特点为节目注入无可替代的、有较高辨识度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吸引固定的收视人群,得到观众的肯定和喜欢。

明星制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到比频道宣传理念、节目口号更为生动和丰富的“代言人”,这些名记者、名主持人与栏目紧密相联,一起构成了整个频道的统一形象,对提升频道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整个电视媒体市场,各个电视台都非常重视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但是像凤凰卫视一样对主持人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多层次的锻炼,属于先例。在凤凰卫视,这一群电视的台前工作者获得了集体成功,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关注与追捧,而且获得了自由发挥潜质的宝贵机会。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中无数次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无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都不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采编播一条线全部掌握。这些实力的提升对于他们在同行中赢得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高贵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尊重。1998年1月,吴小莉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年度十大时尚人物”,同年9月,她又被《亚洲新闻》评选为五十位“当今您最应该认识的中国重要人物”之一。1999年,窦文涛以在《时事直通车》和《锵锵三人行》中的出色表现在《新周刊》中当选“年度节目男主持人”。同年12月,刘长乐因为带领凤凰卫视的卓越成就被《华声月刊》评为99年度“十大华声人物”之一。2004年,闾丘露薇被《新周刊》评为“最佳电视记者”,2003年获得《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

明星制的推行不仅为个人赢得了荣誉,也提升了凤凰卫视作为品牌的竞争力和价值。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刊出国际知名的盖洛普调查公司“中国对品牌的认知”的调查显示:凤凰卫视被选为国内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与“麦当劳”齐名;2001年,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凤凰卫视被观众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华语卫视”;70.1%的观众认为"凤凰卫视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 74.7%的观众认为“凤凰卫视是正在走向世界的国际媒体”。 转贴于

明星制在赢得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之后,也为凤凰卫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凤凰卫视多年来致力于培养、打造全面的优秀的电视人,这些名记者、名主持人和评论员将自己的职业命运紧紧地和凤凰卫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才能、声望和名气就是凤凰卫视宝贵的隐形资源。这一切也给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在吸引广告客户的过程中,凤凰卫视主持人团体成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他们的群体形象健康、积极、向上,是新潮、时尚、高质量产品和公益活动李想的代言人。通过这一群体的吸引力,凤凰卫视在广告市场上更容易得到信任,被更多的客户优先考虑,带来了越来越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提升竞争力——传媒明星制作用的升华

凤凰卫视自创业之初充分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走明星制的路线,以接近于明星包装的方式打造名记者、名主持人,成功地建立了栏目品牌,塑造了良好的频道形象,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电视媒体。

名主持人和其代表性的节目使凤凰卫视拥有丰富的电视产品,满足了各阶层受众的需要,使凤凰卫视品牌深入人心。如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凤凰午间特快》、《时事快报》、《有报天天读》等等,从早到晚播出新闻,满足了需要得到时事资讯的受众;访谈类节目《鲁豫有约》、《名人面对面》等等,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最爱;时事评论类节目《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文涛拍案》等等,既讨论了时事,又给出了很多言论观点;还有青年人最喜欢的娱乐时尚类节目《娱乐风暴》、《完全时尚手册》等等。这些节目与它们的主持人陈鲁豫、吴小莉、许戈辉、窦文涛等等,相互成就,共承一脉,代表了凤凰卫视的形象。

名记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为凤凰卫视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战争前线进行报道,得到宝贵的第一手新闻资料,她的独家报道成为华人的骄傲。凭着这种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她被世界称为“战地玫瑰”。 [1]凤凰卫视也因此在全球华人中进一步树立了权威,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机会借助华语媒体来审视这场战争。西方因此有报道称凤凰卫视是“中文的CNN”。[2]

第三,名主持人、名记者的良好社会形象使凤凰卫视赢得更多的信任与尊重。如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不仅在主持专业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将原有的名气延伸到公益事业的领域。2000年她成为第三届“饥饿30”慈善筹款活动的“爱心大使”;2001年她又当选为二十位“环球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世纪女性”之一。她的社会名气和地位当然不仅仅是个人的,她时刻代表着凤凰卫视。2002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揭晓,凤凰卫视名列前十名。[3]这些充分证明了凤凰卫视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电视媒体也逐渐被纳入市场营运的轨道,传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传媒明星制很快成为电视传媒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核心战略手段。

凤凰卫视通过推行传媒明星制,成功地打造了一批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名主持人、名记者,以及许多著名的节目。它通过正确的栏目定位、受众定位和品牌定位,以及不断更新的传播思维成功地打造出了凤凰卫视的频道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了前列。

注释

[1] 李志坚. 《透过荧屏看凤凰——解密凤凰卫视的成功之道》,传媒人网.

篇6

关键词:畅销书 热销书 选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4.004

做出一种或者几种畅销书或者热销书是每一个出版人的理想,也是不变的追求。畅销书和热销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一、积极寻找新选题的基本途径

1.去书店找选题。

作为一个专门做选题策划的人来说,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去一次最大的图书城或购书中心,去看看新书架上的书和排行榜上的书。一次最少半天时间。因为,这本身就是职业需要之一,就是工作,要学会走动思考。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创意是走出来的。

2.去书店主要应做五件事。

一是看新书,了解大家在做什么样的书;二是看榜上排名书,了解大众阅读流行热点;三是反复思考,考虑好书的成因;四是思考滞销书滞销的原因;五是寻找新的视角,找到新选题的可能点。

3.利用媒体找选题

多关注电视中有一些求职和成功人士对话等节目和一些专业网。如中央二套《对话》《创业英雄汇》《生财有道》《商道》;上海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杨澜访谈录》;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中央十套《人物》;中央新闻频道《高端访问》;中央四套《华人世界》;中央七套《致富经》;浙江经视的《风云浙商》;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东方卫视或第一财经频道《波士堂》;湖北电视台《创富英雄》;陕西卫视《改变》;天津电视台《财富广场》《财富故事会》《财富人生》;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非你莫属》。

4.利用网络查找选题。

网络时代,我们几乎可以查找到我们所需要各行各业的任何信息与知识要点。

二、积极策划新选题

1.挑战一切权威概念,专唱反调找选题;2.延伸一切旧选题,拓展全新视角;如华文出版社出版(超值白金版系列),就是利用旧选题,走高印张低定价的路线。3.从别人的图书目录中找选题;4.从受欢迎的文章中找选题;5.将两个畅销书选题的卖点合并;7.在电视节目、广告中找选题;如《职来职往:这样求职进百强》8.在报纸杂志中找选题。

1.要有"选题无处不在"的意识。

2.要有"走动思考"的意识。无论在何时何地面对何存在,都要思考。

3.警觉意识加强。所有的好选题都是从"启示"后的灵感中来。

四、创意记录本要随身携带

大脑的灵感有突发性,一旦受外界刺激,闪烁出智慧火花,那么,就得立即记录下来,否则,时过境迁,早已不知踪迹了。定期对同类的创意归纳总结提升。

五、具体应如何运作

畅销书就是根据市场不同的细分和定位,形成了市场销量最大化。实际上,现在畅销书真正意义上指读者积极购买,能形成较大的销量。

畅销书之所以畅销的前提有几点,一点就是要让读者喜欢。其次,可以通过出版社的运作,调动媒体的传播,发消息,搞连载,做一些专访,或者是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形成市场运营方面的考虑。这两点是一个前提。如果说没有这两点,那么形成大范围的畅销和阅读,是行不通的。

吉林人民出版社早在1998年就开始涉足心理励志类的图书,在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有些还荣登排行榜,可以说在当时我们也算是这类书的先锋,如《智慧日记》第二三卷。

2008年出版的轻阅读系列丛书(《感受名人的智慧》《探访成功者的足迹》《与亲情一起成长》《文明要从小事做起》《美德是培育出来的》)当时很多人都不太看好这套书。但是我们经过无数次的调研和论证,发现这套书具有很大的受众面。这套书出版后真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每年都有几本书进入出版署农家书屋书目和中小学馆配,每年都保持着良好的发行态势,到目前为止五本书的平均印数已经达到12万册以上。

篇7

雨果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极思考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几年,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推进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积极探索,坚持举办读书会。

一、选书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深圳的孩子,家境相对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相对于女生,男生本来就身心发育晚,我班大部分男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取心不够,责任荣誉感不强,为人处世方面欠缺等问题。

本学期,除了必读的名著外,我两个班的学生还重点读了三本青春励志类书,并精心准备了读书会。

《西点军校带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七份礼物分别是:坚强勇敢的意志、责任荣誉的准则、谨慎自制的智慧、宽容谦虚的风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态度、心存远大的志向。

《少爷小姐要争气》,作者刘墉。陈思宇同学的推荐词是这样写的:这本书不单是刘墉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父母和孩子的“家书”。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谈的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作者是考上北大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曾两次上过《鲁豫有约》。这本书的主题,同学们归纳为两个,即屌丝逆袭和兄弟情深。

选着三本书,我更看重的是这些书能给孩子们带来青春的激励和榜样作用。尤其是后两本,因为作品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更是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共鸣。

二、促读

(一)保证充足的课堂阅读时间

从第12周开始到第15周,每周6节语文课和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练时间,全部用来阅读。

(二)进行批注指导

我认为,阅读和批注是相辅相成的,批注是积累、思考、吸收的过程。我们从最初的摘抄、批注句子、段落,到后来写整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的感悟。每过两天,我会用投影仪对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先进,指导学生要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涨!

(三)通过作业落实

让学生真正读进去,有收获,就一定要真枪实刀地落实。晚上的作业是摘抄批注;周末作业,针对一周的阅读内容写感悟,鼓励联系自身经历的写作。课前须有简短的反馈,如请同学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一段;下课前五分钟,视情况对当堂阅读内容做自由交流。当然,我也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对一些有体会的段落,我会当堂背诵,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进行系列评比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如果能得到同伴的认可,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我相信一定能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评比活动:

1.手抄报评比。张贴在走廊,展览一个星期,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2.读书笔记本展。评选出最优秀的读书笔记本,并挑出最好的几篇复印展出。

3.读书心得大赛。每个同学上交电子稿,挑选几篇打印展示。

4.《阅读,真好》现场作文比赛。可以写我们阅读的这三本主书,也可以就这段时间阅读的其它书籍,评选出优胜者。

(五)丰富形式

我们以前做过《童年》的读书会,形式包括有奖问答、朗诵、情景剧表演、配音等,效果还不错。这次阅读的三本青春励志类书,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谈自己的感悟,还要能背诵,最后内化为写作上的提高。这次我们确定用荐书台、手抄报、思维导图、背诵名言和喜欢的段落、仿写、访谈、以及辩论会等形式,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把这几本书真正读懂、读透。

三、展示

经过一个月的阅读和半个月的准备,读书展示活动终于如期举行。展示活动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

1.《西点军校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本书主要由男生负责,男生主持。首先做个简要的荐书。接着由点到名的男生,轮流背诵书中最喜欢的名言或讲述最受启发的故事。最后是谈阅读感受。西点军校有200年的历史,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家和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我相信学生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更多的启示。

2.《少爷小姐要争气》。这本书主要由女生负责,女生主持。首先由本书的推荐者做个简单的荐书。接着是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并简要说明理由。最后展示同学们仿写的片段。一开始,我担心同学们看到书名就以为太过说教不愿意读。事实上,刘墉用一个个故事,贴切的比喻,平等的视角,温和却又独特的语言,吸引了这帮小读者,就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也爱不释手。没错,今天的男生女生已经没什么差别,小姐要超越,少爷得争气!

3.《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先是本书的推荐者简要说说推荐理由。接着,我们做的是一个人物访谈《文豪有约》,对话中,充分体现了哥哥子文沉稳内敛、弟弟子豪大方活泼的性格和话语方式,再就是现场观众对兄弟俩的扮演者提问。最后是辩论会,辩题是同学自己想的《是否只有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辩手们唇枪舌战,火药味十足,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四、反思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尤其是在语文课堂让孩子们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让孩子们意识到,语文课除了枯燥的拼音文言文写作训练,还有自由阅读、思考的乐趣。本次读书会后,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以前我们读的基本是课本里指定的名著,结果发现学生兴趣不浓;后来我们推荐整本的小说,全班一起读,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那么喜欢。现在我认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可以整合主题,让学生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2.有奖问答、表演等这些形式自然好,但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看书,还应该有背诵,并最后落实到笔头。背诵喜欢的段落、仿写这两个形式虽然在课堂上看起来没那么活跃,却能内化为学生的写作需要。访谈和辩论最能锻炼人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所以形式可以更多样,内容也可以更深入。

3.本次读书活动,从读书到最后的展示,历时一个半月,同学们收获颇多。大家从最初怕写摘抄批注作业,到爱上自由思考和写作。主持词、采访稿、辩论词、课件以及整个读书活动的设计等,都由学生完成。这样的读书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4.书读完了,也做了摘抄批注,写了读后感,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让这个读书活动更深入?我让学生写了《阅读,真好》的现场作文。结果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确实有了不少的提高。然后,我试着让班上最擅长写作的同学,做了一次《阅读,真好》的作文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8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关爱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24-01

1 当前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无论成人或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现在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学龄前的幼儿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娇惯、胆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心理问题或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2 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一个孩子降生于世时没有爱恨之分,具有爱心,懂得关爱他人是他在后天一点一滴学会的。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家庭角色结构的改变,使独生子女享有更多的权利,幼儿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更少有主动去关爱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正视幼儿心理问题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关爱”为主题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3 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活动,培养幼儿爱心

3.1 善用社会资源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008年中国残奥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残运动会的精彩呈现,每年的5月22日的全国助残日和12月3日国际残疾日,都向我们发出“关爱残障人士”的强烈信号。我们借助亚残运会的大好契机,以幼儿对残障群体的关爱和认识为起点,开展“爱心大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如:我要爱护铅笔,因为它可以让我写出很多的字;我要爱护妈妈,因为她工作很辛苦;我要爱护奶奶,因为她的年纪大了;我要爱护书本,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有了“爱”的开始,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起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 残障人士。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认识到什么是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以及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断地努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幼儿对张海迪阿姨、舟舟、郭乙博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发地讨论有关他们的事情。“张海迪阿姨很坚强,虽然不能上学,但也能坚持学本领,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叔叔很伟大,为了救人失去了双手,但他很坚强,学会了用脚代替手,写出了很多字。”“舟舟很棒!虽然智力有障碍,但指挥得很神气。”简短而真实的话可以感受到:幼儿对残障人士的认识不在于看到身体上的缺陷,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努力学习的一种赞赏。

3.2 把握教育契机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幼儿是纯真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被完全地社会化,也就没有了固化的观念,对于残障人士,幼儿看到他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反应,一是感到害怕和疑惑,并有意无意地回避;二是好奇,可能会盯着看,并问为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应正确引导幼儿要平等、尊重地对待残障人士,理解和关爱残障人士,从中体会身体健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对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有很大帮助。

“为什么会有残障人士?”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了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残障人士身上残疾的来源,我们下载了节目《鲁豫有约》―― “钢琴盲童、无声舞者”,通过观看,帮助幼儿了解先天残疾和后天残疾的概念。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园互动的积极性,带领让幼儿到社会上去寻找为残障人士特设的便利设施。在家长积极的参与和配合下,幼儿寻找到很多有关残障人士的便利设施,如:盲道、地铁轮椅电梯、残障人士专用厕所、电梯里数字盲文指引、公共汽车上的残疾通道等等。并把拍摄到的照片整理成图文并茂的资料,互相分享寻找中的乐趣、学习爱护各种便利设施。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残障人士需要大家去爱护,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们。

3.3 结合实践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组织幼儿到广州市盲人学校进行慰问活,每位幼儿特意准备了一个精美的音乐卡。在盲人学校里,参观了盲童的生活和学习,并为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努力而感动,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真能干,会读书、会算术、会弹琴、会唱歌、会做游戏、会烫衣服……

为了让幼儿对盲人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感受,我们进行了体验式教学《当我蒙上眼睛的时候》。体验开始,幼儿都走得特别慢,有的幼儿更因看不见而害怕站在原地不动。当幼儿摘下蒙眼布后,最大的感受是:看得见真好!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盲人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大家多一分帮助、多一分关爱、多一分支持、多一分鼓励。

经过多个活动的实践,不但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触发内心的爱意,更懂得在生活中尊重别人。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 张丽华.论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6-58.

[3] 韩淑芬,范仲.培养幼儿承受压力自强不息开发智力[Z].

[4] 梁志.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9

走出校门的职校生面临招聘面试就业,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传递信息、洽谈业务、处理问题,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确实感到口语交际有“实用价值”。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它创造了超时空的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优化了课堂结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情境,巧搭“交际”的舞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中充分表达,教师可根据热点话题作进一步的拓展训练,把收集到的关于热点话题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举行辩论会,同学们平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对热点话题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课件,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了他们辩论的热情,在正反双方的对垒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就拿口语交际《演讲》训练来说,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语训练,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使口语教学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学环境融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于一体。语文课不仅可以在传统的课堂上,还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虚拟教室、微型世界、专题学习网站网页、虚拟学习社区都成为语文课可利用的资源环境,进而促使语文的教学时空得到大幅拓展,还提高了学习者参与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社会交际性。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布置交际主题,由学生自己进行搜集整合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比如在《访谈》的教学中,我课前布置学生自由选择一位访谈对象,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访谈对象的资料,为课堂上的模拟访谈做准备,学生把自己的崇拜对象作为访谈的对象,乐于搜集访谈者的有关信息,搜集的材料也是丰富多样。在课堂上学习了访谈的技巧后,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源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的模拟访谈,访谈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学生言之有“法”

由于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对象性、情境性强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多媒体示范实例,能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演讲、辩论、朗诵、讲故事、求职面试的片段,这些将声音、形体、动作综合记录在一起的音视频信息,形象直观,丰富多彩,能随意控制播放,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供学生研究,从中汲取经验。学生观摩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例运用的技巧、话语、手势乃至表情进行详尽的分析,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讨,寻找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和技巧。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等不错的谈话类节目也能让学生从中既学到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又能增长见识、升华情感。

在学生口语实训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录音或录像的技术手段把学生的交际训练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的反复聆听,了解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采用互评、自评、师评的方式形成反馈,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外口语交际活动,开发学生多元思维

篇10

【关键词】情景语境;即兴口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38-02

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是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训练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迅速整合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语境决定语篇,语篇是在语境的基础上生成的,由口语表达所形成的语篇是靠语境变量的合力生成的。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如何设定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学生对语境变量的敏锐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导入情景语境无疑是优先考虑的重点。

语言学家韩礼德把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话语范围,即语言发生的具体环境,其中包括话题以及参与者参与的整个活动;话语基调,即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话语方式,即语言本身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与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相关的语境变量主要有:媒介、话题、参与者,下面将分析这些语境变量是如何导入教学设计的。

一、媒介

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不同,交际者所采用的语言手段也相应不同。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语体,既具有口语的灵活随意又兼有书面语的精炼准确,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媒介传播,总体上属于广播电视语言。李佐丰在《广播电视语言》一书中提出广播电视语言是借助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广播和电视这两个媒介,分别设计了“广播音乐节目”“电视谈话主持”两个训练环节。

广播音乐节目把媒介形式和学生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结合起来,并把这一内容放到课程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训练难度。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找三首不同的歌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做到音乐和解说的配合、词曲的细致解读、歌曲之间的勾连以及对歌曲时代背景和创作缘起的挖掘。并以优酷的音乐节目《听说》一期节目《台北不是我的家》为示例,讨论分析主持人马世芳是如何运用有声语言把一档音乐节目做得如此打动人心又富有深度,并让学生课下反复观摩此节目。

学生课堂现场展示时,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选择的歌曲没有吸引力,不适合自己解读,没有处理好歌曲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学生作为一个传播者还没有明确的受众意识,对受众的偏好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声音形象也没有清晰地认知,比如用轻柔放松的声音阐释摇滚歌曲。广播类的节目一定要把握广播这种媒介的特点,主持人完全依靠有声语言的来传达信息、向听众分享对音乐的理解。这种基于媒介的语境意识学生还不够明确。在节目中,音乐和有声语言都属于艺术形象,这两种艺术想象的搭配一定要协调,让听众没有违和感。在“电视谈话主持”训练环节,更多强调基于媒介意识的身体语言的运用,比如坐姿、站姿、手势和表情等的恰当运用。

二、话题

话题是情景语境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对节目主持人尤其关键。在课堂训练时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评议热点话题”,以训练学生对话题的敏感性。这个训练结合新闻热点评议,要求学生在选择话题时以新闻价值和是否有争议性为标准,针对一个有争议性的新闻事件,找准切入点来剖析这个话题,所有评议话语不要游离话题。比如媒体上老人摔倒事件的报道,有同学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话题“老人变坏了还是老人被污名化?”针对社会上盛行的男孩危机言论,作为维护公共讨论、理性发声的媒体从业者来说,“男孩危机是警言还是伪命题?”的话题设置无疑是有建设性和反思性的。新闻时事类的话题多偏于专业性强的硬话题,评议新闻热点过程中,如何围绕话题展开论述,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能够做到娴熟地驾驭话题还需要更多的教学设计。

“电视谈话主持”环节继续强化学生对话题的把握与掌控。访谈节目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嘉宾设计好的,因为采访的都是本班学生,话题多属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软话题,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在访谈时如何顺利推进话题,如何保持话题推进的节奏是训练的重点。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运用延续话题或者转移话题的一些话语策略,比如:重复、打断和点名等。主持节目时学生要想比较好的驾驭话题,除了多练,还要必须观摩大量的电视访谈节目:曹可凡《可凡倾听》、鲁豫《鲁豫有约》;新访谈节目:易立竞《易时间》、焦雄屏《聚焦》,以及本专业学生闫学新在PPTV主持的《戏说》和《影人》两档节目。

三、参与者

语言交际双方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是情景语境中的核心变量。在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教学训练中参与者主要指三种角色关系:主持人之间、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主持、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

(一)主持人之间

教学中专门设计了“双人晚会主持”和“多人娱乐主持”两个环节,着重训练学生对参与者角色关系这一语境变量的应对。比如双人主持晚会时的开场词,两位主持人如何通过对话的方式把晚会的主题聊出来。这个环节也试图突破传统晚会仪式感、铺排性的话语特点。“双人晚会主持”凸显了主持人的角色,主持人不再是一个背稿的仪式工具,而是两位主持人通过自然对话体现人际传播的交流感和互动感。“多人娱乐主持”主要训练主持人之间的角色分工及相互配合。每个主持人扮演的角色要事先设计好,主角、配角、丑角要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持人负责把握节目的整体节奏、掌控节目的进程和话题的转换;其他主持人作为核心主持人的辅助,积极与核心主持人配合,保证节目地顺利进行。多名主持人之间的互动、表演和配合无疑比双人主持增加了挑战和难度。

(二)主持人和嘉宾之间

主持人和嘉宾在访问环节是一种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创作性的采访》的作者肯・梅茨勒给采访下的定义是:“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这个定义强调了采访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才是采访的最终目的,主持人要善于倾听、观察并建立和谐的采访氛围。训练时学生最容易出的问题是碍于面子不敢问、不善于追问,拘泥于事先设计的问题,而忽略了嘉宾的回答。其实最好的问题往往是在谈话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事先没有想到去问的问题而在情景语境中新出现的往往是好问题。即兴自然的对话比起直线型一问一答更有交流感。是否善于把语境变量纳入采访和主持话语中,是考量学生对语境变量敏不敏感一个重要指标。

(三)主持、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

这种角色关系是台上的主持人、嘉宾和台下的现场观众之间的,一个台上表演、一个台下观看,台上的可以下来或者丢小礼品和观众互动,而台下的如果没有经过主持人允许不能随便上台,很显然这种角色关系是不平等的,但是如果有明确的语境意识,善于使用这种关系会活跃现场的气氛,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

将情景语境导入即兴口语教学设计中,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特定语境,又增强了学生对媒介、话题、参与者等语境变量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整合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佐丰.广播电视语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3]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肯・梅茨勒.创作性的采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