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节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17 15: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教师节的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教师节的手抄报

篇1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了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的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编报主题等来提高学生的编报水平与读写水平,以期打开另一扇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之门。

关键词 手抄报;兴趣;方法;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见证,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编抄报中积极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但兴趣也是靠培养的。为了培养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编抄报,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榜样示范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同龄孩子更能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学习,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提升自己编抄报的水平。为此,教师平时可在班级中挑选编抄报好的同学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榜样学习中激发编抄报的兴趣。

2.以身作则

为了激发学生编抄报的热情,教师还要善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亲身实践编抄报的乐趣。研究中,每一次布置学生做手抄报,我都会亲自动手编抄报。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在跟学生讲解编抄报的心得时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经验的分享,学生也就更乐于倾听。

3.鼓励引导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编抄小报,学生尤其需要鼓励。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提高能力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编抄报方法,才能在编写中找到乐趣,才会乐于编抄报、善于编抄报、精于编抄报,才会逐渐提高读写能力。要想编出赏心悦目的小报,下面最基本的编报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1.精心确定主题

编抄报一定要先定好主题,这是因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一般只有一张纸,能够容纳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一个话题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写上去,就会给人凌乱之感。所以在教学生编抄报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大主题中选一个小主题,围绕这个小主题做好文章。例如:“诗词赏析”“相约名著”“走近名人”等等。

2.创意起好报名

确定了主题,下一步工作就是取一个新颖、贴切、有创意的手抄报报名。好的报名既能吸引人的眼球,还能引起人的深思,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好报名如:“畅游书海”“名人面对面”“成语串串烧”等。给手抄报取个好报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3.用心策划栏目

在小报中,栏目的设置同样需要花心思。我们应用心设置好小报栏目。比如当我们制作一期与阅读、写作有关的手抄报时,可有以下栏目:“读书快讯”“好书推荐”“美文赏析”“小小评论家”等。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有话可说

要想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那么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就是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主题,让学生在编抄报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从以下方面来确定手抄报的主题:

1.联系教材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载体。教师如能独具慧眼,就能从中挖掘出许多值得拓展的主题。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教学《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让学生出一期与环保有关的小报;教学《早》,可让学生出一期与鲁迅有关的小报;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让学生出一期与《史记》有关的小报;教学《七律》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有关的小报;教学《水》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水资源有关的小报等。凡是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都可以作为小报的主题。

2.联系生活

明代的董其昌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让学生编抄报时也要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有效方法。生活中可以编进手抄报的内容很多,一是传统节日、纪念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等;二是时事政治,如疾病、自然灾害及重大事件等;三是校园生活,如六一儿童节、读书节、运动会等。

3.联系爱好

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还可让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因为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学生在编抄报时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将报纸办的更精彩,如喜欢航模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航模相关的小报,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漫画有关的小报等。而学生在编抄报中也面临着资料的收集、遴选等工作,这对学生的概括能力、选择能力、编排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正确引导,通过编抄报,就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渠道;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编抄报,为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打开了一扇新门,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将在这片新天地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3

[3]冯爱东.走近孔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9

[4]多萝茜·洛·诺尔特.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76

[5]左江红.我的“地盘”我做主——语文手抄报编辑活动.[J].初中生:A(博览).2008,(3):36

篇2

一、基本情况

按照要求,验收小组对4家单位进行了考查验收进度安排:10月22日上午,诸城贾悦镇孟疃初中;10月22日下午,诸城实验中学;10月23日上午,安丘景芝初中;10月23日下午,安丘青云双语。

由于考核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验收小组按照“既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又简便易行”的要求,对照考核验收细则的有关项目进行检查,既保证了检查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考核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看资料。严格对照考核验收细则,认真查阅各类资料,并如实记载。二是提问题。对需要了解的情况,向各单位的联络员或分管负责人直接问询。三是听课。每个学校听课一节,通过师生的课堂活动具体了解主题学习的课堂实施情况。四是听汇报。验收小组认真听取了每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做的具体而翔实的汇报,从而保证了对各校具体实施情况的全面了解。

从检查验收情况看,4家单位的总体质量都较高,各项工作落实的扎实、有效,各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丰富多样并各具特色,主题学习效果良好。

二、共性情况

1、各学校领导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副校长或教科研主任主管,领导清楚学习实验情况,有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总结。

2、学校主题学习实验气氛浓厚,尤其是诸城的两所学校,以实验课题为依托,学校文化气息浓厚,个性化阅读搞得有声有色。

3、实验教师积极性高,撰写论文积极主动,都以“自主互助探究式”为基本的课堂模式,总结出了多种课型的主题学习教学模式,能积极使用《主题丛书》,并结合其他选文进行单元主题教学。

4、各学校各种图书和主题丛书配备充足,有自己的图书角,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活动: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示、征文、手抄报、课本剧表演比赛、校报校刊、成立文学社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创新情况

1、诸城孟疃初中虽是远离市区的乡镇中学,但教研教改气氛浓厚,依托“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课堂活动按“目的+内容过程+评价方式+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师的课堂反思打印成册。各项活动极具地方特色,如秋天的果实玉米、苹果等进入课堂,极具民风俗韵,体现“秋之颂”的主题;“爱我家乡”、“家乡风俗”等调查报告,彰显家乡魅力;“春联集锦”、“清明节抒怀”“反”等征文活动结合时令,联系生活实际……各项活动多姿多彩,相映成趣。

2、诸城实验中学身处市区,以文化立校,一进校园就感觉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学生活动极富特色,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每个月都有独立的主题活动;校报校刊由学生主编;教师培训中的“年会”形式别具一格;向老师推荐语文必读书目,每年给每位老师报销300元书费;定期组织学生记者团外出采风,发放记者证;邀请名家“毕淑敏”等进校园;举办感恩教育,给家长制贺卡、感恩信,折成各种形状;创建“图书漂流站”,学校图书学生轮流看等。

3、安丘景芝中学的手抄报丰富多彩,“孝道文化、绿色书刊、学无止境、教师节”等主题,关注面广;社会调查报告、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别具特色;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生成长档案,从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学期阅读量等方面测试学生阅读成绩。每学期记录2次,分别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及掌握能力。

4、安丘青云双语学校建校时间虽短,但主题学习气氛较浓,已举办了不少学生活动,收录学生习作的文集关注面广,关注学生的成长,如“希望集”、“花开的声音”、“中学时代”、“改革开放”、“妙笔生辉”、“青春物语”“师生情怀”等;举办“硬笔书法比赛”,关注学生书写;举办古诗文默诵比赛,建立“班级图书目录”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学校虽然做到了规定动作认真,自选动作创新,但是,对照考核验收细则,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篇3

本学期,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南刘集中学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主题,以感恩励志教育为手段,立足课堂教学,细化学校管理,通过感恩励志特色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创建等,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德育工作

1.学校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国家大事件等,扎实开展人文教育,有效地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学校于开学初由政教处牵头制定学期德育教育实施方案,对课程开设、课程安排、活动内容的确定进行了统筹安排。

每周一上午大课间举行升旗仪式,由学校团委组织,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每周一主题,由学校领导作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以各种节庆、纪念日、上级安排的主题教育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等为主题。如庆祝教师节、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人、重阳敬老、在书香中快乐成长、学会感恩、勿忘国耻、反欺凌、反体罚、争做文明好学生、缅怀先烈,传承美德、预防盗抢骗、珍爱生命,拒绝等。

升旗仪式后由各年级结合本年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各班在每天第三节晚自习进行一次5分钟专题教育。

班会课时间为每周一下午第三节,内容由各年级确定,一周一主题,教案(课件)统一。班会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开展:

校规校纪、常规教育(双12条、30条约定)、感恩、庆中秋、爱国主义教育、重阳节敬老、宪法宣传、诚信教育、反欺凌、做文明好学生。

2.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我校除了开展课程教育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八礼四仪等开展主题教育。我校开展了以下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①在9月3日国家公祭日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之际,学校开展纪念活动,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在《反间谍法》实施六年之际,在全校开展《反间谍法》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①组织部分学生在重阳节之日,到南刘集乡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②组织志愿者利用午休时间到南刘集街清扫街道。

(3)①开展“反欺凌、反体罚”和做“四有”好老师,做文明好学生主题教育 

②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做文明好学生”和“关爱女生”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征文比赛、集中宣誓签名等。

(4)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召开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举办主题征文和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学校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开展《宪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4.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八礼四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德育课程的实施和各项主题教育的开展,使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强化,校园人际关系和谐,真正形成了校风清、班风正和学风浓的文明校园。

二、规范办学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我校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要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课,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要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教学进度,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坚持按规定的检测要求,不准随意增加检测次数。

2.严格执行全县统一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从不利用课余、星期天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

3.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严格作业批改要求,规范作业管理,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统测。

4.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实行均衡编班。我校各年级均随机进行分班,任课教师由班主任抽签组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养。

1.认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拒绝有偿补课”承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档案,严格考评,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学历结构合理,岗位合格率达到100%。

为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学校把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保证不低于总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四、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校根据县局有关文件,落实工作要求,完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县局“教育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了《南刘集中学教学教研要求》、《教学工作检查细则》、《南刘集中学巡课制度》、《南刘集中学控辍保学制度》、《南刘集中学教学奖惩制度》。坚持教学业务年级组周查、教务处月查,从细节抓起,以课堂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带动教学规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建立健全了备课、教研制度。明确了每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题,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已成风气,全校教师人均每学期听课超过20节。

3.认真做好校级优质课评比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优质课和基本功大赛。本年度,潘号文、胡巧霞、刘婷婷、陈惠璇、王小婷等老师分别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课中获得一、二等奖。

4.扎实开展“大阅读”活动

(1)加强阅读组织网络和阵地建设。我校成立了以胡校长为组长的阅读领导小组,业务校长主抓,教科室督查,英语、语文教研组长负责实施,语文、英语老师全员参与,年级主任、班主任大力配合,班班成立阅读小组,建立图书角、习作园地,开展图书漂流和佳作展示活动。制定阅读计划,落实阅读课程和阅读时间。

(2)落实图书数量,按照课标要求,配足配齐阅读书籍。学期开学初,学校在安排清查、核对图书存量基础上,结合县局编印下发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对相关书籍进行采购,保证学校图书室图书的数量和质量,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落实图书室定时开放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借还图书和自行到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等。

(3)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大赛、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评比、手抄报评比等,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五、加强体、艺工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1月份完成对学生的健康体质测试工作,96﹪以上的学生达到了《标准》的要求,体育成绩合格率达97%以上。

2.进一步加强大课间的管理。利用课间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开展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每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强体益智、全面发展。

3.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调动师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4.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保证音体美课程的开设节次,通过开展组建音、美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好音乐、美术课,强化书法教育。分班级组织迎元旦文娱晚会,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感悟力。六、强化安全管理,守住安全底线。

学校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类安全值班有效落实,“人防、技防、物防”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安全。一学期来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本学期,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

1.2019年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我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本学期被市教育局表彰为“基础教育先进单位”。

3.教学质量稳固提升,本学期,在县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初一、初三总评均居全县乡镇中学前列。

篇4

一、突出问题导向,丰富活动形式,有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曾对“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作出过重要指示,他强调,只有真正突出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做,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在中职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教益。

1.突出问题导向,促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成

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职学生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但是,由于受生活阅历的局限,难以看清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启发和点拨,充分挖掘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确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热点。例如,《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选编了《离太阳最近的树》,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雾霾根治方案大比拼”“污染源的调查报告”“环境污染与生命健康辩论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活动成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丰富活动形式,使文本教学与实践活动双线并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看活动形式是否活泼多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要结合文本,又要突出实践,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听说读写训练课或一般的游戏活动课。比如庆祝教师节期间,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让学生制作贺卡赠送给科任老师。对于这类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应该怎样组织开展活动才能实现语文学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创作若干条祝福信息,然后组织学生登台朗诵,最后才把这些语言文字融进贺卡的创作当中。这样一个简单的贺卡制作融合了写作、口头表达、动手设计的各项能力,既有趣味,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教材,辐射课外,积极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思路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凭借这个‘例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依纲靠本,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辐射课外生活实际,真正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1.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体系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传统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因此,借助节日所特有的民俗活动设计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在“细雨清明,悠悠诗情”的活动课中,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诗词,组织开展了诗词朗诵会;在“重阳佳节,金菊飘香”的活动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敬老、摄影、征文等活动;在“张贴春联,喜气洋洋”的活动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书写春联、义卖春联的活动。

2.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精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课程

教材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空间,我们需要借助地方资源。地方资源由于历史悠久,内容材料都比较丰富,更利于我们开发活动课程。我校毗邻中山市小榄镇,一年一度的盛会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我校语文科组共同指导学生开展了“菊城金瓣分外香”的主题活动,精心开发了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课程,活动内容包括知识抢答赛、诗会(朗诵)、摄影暨电子相册制作、主题手抄报设计、美食广告词创作等。校本课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各展所长,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整合学科资源,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服务功能

由于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教学仍然有所区别。中职语文教学要体现职业特色,紧跟就业导向,要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的需要,这也是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

1.因材施教,使活动内容适应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

中职语文脱胎于普高语文,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形象地说,中职语文教学应定义在遵循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共性”的同时,又要突显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专业的“个性”,这一“个性”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例如手抄报设计的实践活动课,就排版而言可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强调手工书写绘画的精致细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应重点强调电脑排版的合理美观;就内容而言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作些调整,如电器专业的学生以展示电类知识为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以展示商务信息为主,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展示服装文化为主。不同R涤胁煌的特色,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才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篇5

百行德为先。实施“四德工程”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迫切需要。开展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建设工程,是区委、区政府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推进“美德**”的一项重大举措。区实验中学作为全区教育的窗口学校,将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四德”工程建设,加强对师生的“四德”教育,创新“四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形式,在全体师生中努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多年来,学校坚守“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四德五心”工程(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诚心献职业、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努力打造“尊重、责任、和谐”的学校核心价值观,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荣获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全区“四德”工程建设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积极广泛宣传,营造推进“四德”建设的强大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将“四德”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德”工程办公室,专人负责,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形成校长主管、分管负责、全员参与、务求实效的工作格局。学校与处室、级部、教职工分层签订“四德”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建设“四德”文化长廊,在每个教室、办公室设置“四德”宣传园地,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广播站,进行“四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经典格言和“四德”宣传图片,形成人人讲四德,事事显文明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是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设立道德讲堂,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活动,通过举行师德建设专题讲座、观看师德模范视频录像、组织“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演讲等形式,大力进行师德宣传教育;启动学校“读书富脑”工程,教职工每人订阅一份以上教育刊物,每月阅读一本好书,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设立“四德”建设宣传栏和善行义举四德榜,及时发现和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对区评选出的“我身边的好人”、“颜山英才”、市区师德标兵进行重点宣传;建立教师“四德”考核档案;实行德育导师制、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师“一岗双责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职工师德考核细则》,每学年组织两次学生评教,对教师进行全面师德考核;继续开展“师爱进万家”活动,学校干部、班主任教师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是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利用道德讲堂、中学生业余党校、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四德”教育;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感恩主题班会、手抄报展评、为父母做一件事、评选道德标兵等形式,形成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浓厚氛围;开发“四德”建设校本课程,依托**深厚的“孝”文化底蕴,编写孝德教材;组织学生传唱《三德歌》、《故乡之歌》及各类红色歌曲;继续做好学校“勤工俭学爱心社”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敬老院和社区等参加义务劳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篇6

关键词: “大语文”观 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1]。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所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生活处处是语文,在当前“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找准契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九月份的节日比较多,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可以开展很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教师节可以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老师;中秋节可以让学生找资料,寻由来,说传说,吟诗歌;重阳节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中秋节去超市调查月饼形状、口味、销售情况……想了,说了,做了,然后把它用文字记下来,不用再担心学生会没有内容写;更不用担心会有雷同,每一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新鲜的。

二、变化角色,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2]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方式上的区别。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在悄悄地变化――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猜字谜,搜集有关汉字谐音的文字材料(歇后语、诗词、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也可以让学生亲自调查,亲身体验,让他们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的小课题,然后按照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研究。这些研究课题内容丰富多彩,有《街头“啄木鸟”行动》、《有趣的字谜》、《趣谈谐音》、《汉字七十二变》等。拿“街头‘啄木鸟’行动”来说,它的“课堂”是在街头,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碰到学生自己也拿不准,就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三、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故事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童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安排的活动有:讲童话故事比赛,介绍童话故事书,表演童话故事,做童话故事手抄报,创编童话故事等。学生为了交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准备,到图书馆、书店、互联网上查阅、搜索,向亲戚朋友请教,还互相推荐小主持人,准备主持词等。这样的活动,就是一次自主学习的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多元评价,完善语文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3]评价理念也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

如在开展《走进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案:(1)最佳作品评价: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就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2)演说评价:采取演说的形式是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是怎么解决我所研究的问题的?”“我在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深刻理解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适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语文教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3-4).

篇7

一、以情感体验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深挖教材蕴含的情感素材。纵观北师大版小语教材,它收录的不少文章情感丰富,这对处于情感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想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写作相联系,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蕴含的情感体验素材,并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有效借助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以情感为主调的写作引导,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引导,从而让学生将教材蕴含的情感表达内化到写作结构中。

2.有效链接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写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写作并不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流水账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悟。因此,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有效结合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悟,通过挖掘生活中情感丰富的事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平凡的事件化为情感丰富的作文,从而写出优秀习作。

二、以开放式教学为载体,有效激发学生将情感顺畅表达

写作并不是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杜撰,情感丰富的文章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自由流露,它融入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但想要让生活阅历尚有限的小学生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习作引导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强加灌输,成人的视角和儿童的视角差别很大,学生对情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要用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情感作文,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将学生置于自由的写作状态,使学生自然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优秀作文。

1.活动激情法。开放式的习作引导要突破教材载体,有效引入活动素材,借助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如教师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生活中与教师在一起的情景,并引导学生通过做贺卡、画手抄报等方式,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释放情感,教师再根据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构思与表达,有了活动的铺垫,学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分类激情法。小学生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相对有限,情感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亲情类。这类作文主要写写有关于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之间发生的亲情故事,这类作文题材比较多,是情感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事件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二是友情类。友情主要有同学、玩伴、朋友等,这类作文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找到题材,但对于蕴含于这类题材的情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才能细腻的感受到。三是社情类。社情类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宽泛,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想在一定高度以情感表达的方式去写此类作文是比较困难,教师不要刻意强求,巧妙引导就行,学生长大之后随着阅历的丰富自然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以科学评价为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作文评价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它包含了学生在参与作文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契机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有效借评价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在评价中突破习作思维的障碍;评价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学生的自改、互评两方面的内容。在以情感为主题的习作引导中,科学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在科学的评价中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习作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至关重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习作表达,教师要结合习作主题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在参与讨论中将自己的习作思维分享至课堂,面对学生的分享,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借评价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以评改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学生发现习作问题的重要“交流”阵地。在批改时,教师不能细而全,而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精彩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特别是面对情感题材的习作,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去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最忠实的读者,并产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以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如,“读了你的习作,让我看到了一个孝顺男孩对父母的理解,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老师真替你高兴。但在阅读你的作文时,我发现有些语句并不是很通顺,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找出并修改。”这样的评语融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乐意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自然就会认真修改。

篇8

一、激趣:让学生想写

习作兴趣既是习作教学的起点,也是习作教学的立足点;既是习作教学的前提,也是习作教学的重点。要深刻理解课标中关于“乐写”深藏的内涵,它不再是一种一般性的教学要求,而是一种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思想的呈现。教师只有让学生从兴趣入手,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写法,用十足的兴味去写,再用成功激发其更浓烈的写作兴致,双促互动,不断攀升,产生良性循环,最终会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兴趣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才是解决习作教学的根本。

习作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题目求新,如《月亮和小草对话》《飞来的水笔》等富有新意的习作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不能刻板地被单元要求拘泥,翻来覆去地去写同一个题目,为应试而应试。题材也要求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从中选材,就会在观察中激发表达欲望。如:2012年的7月20日晚8点11分扬州的高邮、宝应发生4.8级地震,我们盱眙也有震感。我引导孩子回忆、表演当时的情形,现场重现“虚惊一场”的过程。通过情景重现,让孩子“震惊”事件的体验更加深刻。

写作教学只要扎根于生活,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能量。学生其实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融入写作中,让学生乐于写作,这样他们就会不知不觉的爱上写作。

如上例中,我们谈了“震惊”之后,我让学生联想夏天其他趣事时,如有个同学还写了《夏之歌》:开头:夏天是个演奏家,她唱火了太阳,唱狂了庄稼,唱醉了小虫,也畅快了我的心情……中间:小作者写鸡鸣鸟叫,写了知了的和鸣,写了度假的欢乐,写了花开花落,结尾:夏天是火热的,是欢乐的,是充满活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点经:让学生能写

让学生把文章写具体,三年级常用的方法是“练五觉,加联想”。

“练五觉,加联想”,调动我们的五官感觉,让我们在联想和想象中步入情境,感受抽象事物而形成的具体形象,习作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练视觉,就是练我们的眼睛,写眼睛看到的色彩,形状、变化的过程;练耳朵,听声音,声响有大小、高低、快慢、强弱等,各不相同;练嗅觉,闻各种味道;练味觉,尝一尝酸甜苦辣;写肤觉,用手脚去感受冷、暖、柔、燥,感受到对身体刺激后,产生的感觉,还需要加以想象。想象点拨,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王国里穿梭翱翔,让人身临其境。

如从例文《台湾的蝴蝶谷》片断切入“……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引导1:这里重点写了什么蝴蝶?他们什么颜色的?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引导2:作者还把好多蝴蝶一起写呢?他们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引导3: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五颜六色的花瓣。)

引导4: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六一大家一起舞蹈……

生2:我想到了满天的彩霞。

生3:我想到了花的飞泉。

引导5:多媒体出示丝瓜图,问学生你说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颜色啦?

叶子:嫩绿、苍绿、绿不带黄、枯黄……

花:花骨朵的青,半开的鲜黄,全开的黄中泛着白……

丝瓜:穿绿袍,绣黑线……

引导6:看到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生1:看到丝瓜,我会想到被包装的火腿肠……

生2:我看到丝瓜叶,我想到了海浪……

生3:我看到一墙的丝瓜叶,我想到了瀑布……

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过去的情景让过去像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习作时学生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

在这个案例中,更多的是联想,五觉的体验并不十分明了。

2012年9月2日,中央台播放了《开学第一课》,县教育局和学校都要求学生观看了,结合这一活动,我让同学们也写了和开学有关的习作,但初次让孩子写班级开学了,学生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么能写具体呢?我作了引导。

师:开学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新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杨老师,数学是余老师,英语是唐老师,唐老师是女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很爱笑的,也很漂亮,我们喜欢。

生2:我看到我们的黑板报换新的了,上面写着“新学期寄语”还有“班级常规”,图是蘑菇房子,色彩鲜艳,很好看。

师:开学了,你在学校尝到了什么?是什么味?

生1:我尝到辣条,多远就闻到香味了,吃过后,人也有辣条味,不信你就闻闻我。

生2:我尝到饮料了,喝了以后还改气呢……

师:开学了,你在学校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同学的欢笑声了……

生2:我听到了打闹声,闹的很开心。

……

师:开学了,你在学校干了什么?

生1:我扫地了,一头汗。

生2:老师叫我做了手抄报,是迎教师节的,我在上面写字画了图,大图是妈妈帮我画的。

……

篇9

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雏鹰行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文明行动,加大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学生"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拓宽了队员的活动领域,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开创了小学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完善各项制度,切实抓好少先队的基础建设。

1.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我校少先队组织将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落实辅导员的有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少先队工作水平。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抓好“规范化队室”的创建工作。继续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快乐队生活”、“语文知识百花园”、“英语天地”、“健康快车”和“环保与我”等五个栏目,有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每天中午11:20-11:50播出,中间加插各班每天的好人好事。广播站为培养队员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重点抓好学生会、纪律监督委员会、绿色卫士巡逻队、《育苗报》的小记者的培训工作,申报《少先队小干部》小记者站、完善社区少先队组织――雏鹰假日小队,充分发挥大队委、学生会、值勤队、绿色护卫队、鼓号队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抓好大、中队队角建设,学习园地的内容要求丰富多彩,每个队员至少参加出好一期园地,继续进行中队优秀园地的评比工作。

抓好少先队的标志、用品管理和使用,使其发挥作用。继续抓好鼓号队的训练工作,为每周的升旗仪式及参加镇的新兵欢送工作,共青团有关会议的开幕仪式、晓风艺苑的颁奖仪式等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和信息交流。我校少先队把理论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视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开展论文和方案的评选活动,切实重视信息交流,努力做好《少先队员》、《少先队小干部》、《 育苗报》、《中国少年儿童》等报刊的订阅工作,拓宽队员的视野和增长见识。

二、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1、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对新生一入学,我们就从升旗仪式的排队、行礼做起,教他们做到升旗时行队礼或注目礼等从,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学校对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学生会干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广播及时表扬、批评,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中。我们还过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了解队员在学校时常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养成教育。

2.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队庆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慰问孤寡老人、元旦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为三百多名新生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3.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中队活动和邀请学校共建单位丹灶交警中队和公安分局的同志对队员作法制、安全教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4.加强队员的环保意识教育。结合学校申报省绿色学校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的活动,号召队员们积极参与活动,发挥“绿色小卫士”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和出版专栏,开展签名活动,美化校园的捐花活动,美化家园的社区清洁活动,美化教室的墙室布置比赛,进行“丹灶无限美”的宣传画绘画活动,参观丹灶金石开发区的华南环保生态工业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提高队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5、加强队员的卫生意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非典型肺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危险。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此病毒的情况,减少对非典型肺炎的恐惧,我大队部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小广播、出黑板报、宣传资料的张贴 ,开展队活动等,来使队员认识病毒,了解此病毒的症状,掌握预防病毒的方法:每天都要测量自己的体温,遇到身体不舒服,不要乱服药,要找医生看病;饭前饭后都要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课室、桌椅和公共场所进行定期进行消毒,减少学生的集会。在大家的支持配合下,我校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的病例。

三、以"雏鹰行动"为载体,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少年儿童整体素质。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3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获取言语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性课程,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通过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利用,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调查

1.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一方面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方便运用;另一方面摸透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状况,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研究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立论依据及理论基础。

2. 做好实验调查

首先要找准研究重点,选定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小学四(1)和四(2)班,共2个班级的学生。四(1)班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四(2)班为课题研究对照班。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课题组分别进行2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分别对四(1)和四(2)、(五)(1)和五(2)班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前期调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学生反映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动机、策略、情境等隐性因素产生的隐性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情况。

后期调查是在课题研究过程即将结束时进行的,通过调查,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课堂现状,整理、收集数据,分析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策略、能力和发展的改变情况。通过分析两个学年度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英语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发现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发身边的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今后的语言习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讨课堂教学,相互听课、评课

我们采取“相互听课,集体评议”的方法。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研究内容上好实践课,向同组教师展示课题实施进程,其他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包括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书面评价为课题组积累一定的资料。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使组内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气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营造学习氛围,着力建设校园英语文化

1. 增加校园英语标牌、标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校园里增添了部分英语标牌、标示,走廊上挂放一些中英对照的名人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草地旁边写上“Keep off the grass,please!”(勿践踏草地),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学生随时可见,形成双语的视觉效果,更从思想品德教育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营造班级英语文化氛围

班级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主阵地。通过班级的英语标示、学习园地、英语角、黑板报、班级教室的布置和“Everyday English”“one new word a day,one sentence a week”等形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出英语板报是普遍的做法,板报的内容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可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如一些节日的小知识、外国的著名风景点介绍、谜语等。在班上的英语园地可根据年级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写一些与教材同步的练习、语法知识,也可以写一些复习词汇的有趣练习,如填字游戏、单词接龙等。

3.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

四、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题组动员学生挖掘身边的有用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寻找英语”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寻找商铺店名的英语,寻找广告中的英语;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电器、香烟、化妆品中的英语;学生走进课本书籍里,寻找数学中的英语,科学、音乐课中的英语……只要是对英语学习有用的都可找出来,看一看、认一认、学一学,也可以贡献出来,一起分享;在班上建立“阅读角”“学习角”,通过英语墙报或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学习方法、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刊登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童话、寓言、谜语、英语游戏等……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还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无处不在,学好英语用处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 合理利用课前5分钟,丰富小学生的英语知识

课题组教师专门为学生开辟了每周一次的课前5分钟语言表达时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题丰富,可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人情,可自主拓展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单词和句型,也可讲英文小故事,等等。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每天悉心地指导下不断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有用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开展英语展示活动,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为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课题组举行了“英语情景剧比赛”“英文手抄报比赛”“英文小书签设计比赛”等课外活动,开展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组织学生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小报。此外,课题组还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活动中,让英语走进生活,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真正体现了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六、潜心解读教材,挖掘文本内涵,打造有效课堂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即活化教材。实践证明,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PEP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有趣、富有新意,但部分教学内容应适当调整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当每个节日来临之际,教师总是尽量把与该节日相关的知识提前教学,让学生在深切地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对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充满了渴求。

另外,在现行教材的使用中,有个别单元涉及月份、星期的教学,若按正常的教学顺序,学生在一堂课输入所有的月份(或星期),根本无法吸收消化。因此,笔者将这些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加以渗透、铺垫,到五、六年级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熟能生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个体智慧的碰撞与梳理,同题异构

此种备课形式类似于沙龙性质,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想法,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然后进行资源整合,最得出自己的方案。同题异构是指由组内几个教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各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思路备课,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磨课。最后,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3.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巧用动态的生成性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

七、小主题研究,培养探究意识,展示综合运用风采

组织学生开展小主题研究、探究活动,拓展英语课程资源。开展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课内专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探究、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形成技能。

在组织形式上,小课题研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亲子的模式在家里完成。在课题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教师提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提出一些研究课题,然后教师进行汇总,最后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字母、单词(学校、教室、朋友、家庭、职业、农村、购物等)、语法(时间、颜色、数量、复数、三单形式、建议、请求、命令、介绍、描述等)、节日(妇女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中秋节、新年等)等项目的研究。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变接受型学习为发现型学习,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构建了“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师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情感教学,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地开展活动。创建人际、心理、文化方面的情境策略:以情感教学为纽带,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境体验为核心,调适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极大地开发了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光明.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3,(3).

[3]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