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6:1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篇1

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美德。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和谐不应该是强行的,和谐应该是我们大家去保持。不用强行去维护和谐,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我们应该去努力争取和谐,争取达到新的更高的和谐境界。

和谐就是宽容,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种宽容的心理,才会和谐。在人与人之间吵架的时候,各自让一句,对对方有一种宽容的心理,这个世上就不会有争吵,没有争吵这个世界就是和谐的。在同学之间吵架的时候,一方主动让一句,那个人就是勇者,勇者避免了无谓的争吵,勇者创造了和谐。只要吵架的时候,一方不还手不还嘴,另一方也不会再争吵下去,这时候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勇者因为勇者创造了和谐。

和谐就是友谊。如果我们都把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都像是对待朋友一样,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个人,但到这个世上还会有争吵吗?你要把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朋友,你们之间都有友谊,那么,你会和你的朋友很厉害的吵架吗?不会,因为你对你的都有一种宽容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即使他做错了事,你也不会责怪他。如果我们把世上的每一个人当做是朋友,这个世上一定会比以前更加和谐。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温暖,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到。只要我们有一颗想要和谐的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我们要努力去争取达到新的更高的和谐境界。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核医学科轮转的50名规培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观察组男性13名,女性12名,年龄22~26岁,平均(24.42±10.5 )岁;对照组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龄22~26岁,平均(24.08±0.63)岁。纳入标准:学生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为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能熟练使用微信平台。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学生。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小讲课内容和临床实际设计4~6个题目,由学生自主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观察组在对照组教学方法基础上,以微信平台为依托进行PBL教学。教师在微信平台上题目,全部学生参与讨论,给出答案。在此期问,教师可适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微信平台上为每个讨论题目设置对应的小栏目,记录讨论期问学生的信息。

1.3观测指标

教师制作两套难度水平相当的理论考试试卷和实践操作考试试卷,分别于培训前后由学生在规定时问内独立完成,每套试卷满分100分。

培训后向观察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调查问卷选项分不认可、认可度一般、高度认可3项,认可度=高度认可/总例数,平均认可度=每项认可度/调查项目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课考试成绩和操作课考试成绩比较

培训前,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操作课考试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培训后,对照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操作课考试成绩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05);而观察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操作课考试成绩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研究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平均认可度为81.60%。

3讨论    

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激发教师教学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最新研究均提示,无论是传统课堂提问或新型PBL等教学模式,均受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限制。当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高,师生问交流不畅0。本研究显示,采用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对教学的认可度。

研究显示,培训后观察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和操作课考试成绩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微信是当前人们应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工具之一,将其应用于医学教育效果显著。在教学方法上,微信公众号能通过群发推送、参与共同讨论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问的交流沟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由于微信平台应用于医学教育尚属于创新举措,学生对其感兴趣和接受程度较高,能显著提高学习参与度.微信平台能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或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另外,将微信应用于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碎片化时问的利用,进而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相关研究中,郭彩虹等叫守微信平台与P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于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结果显示出科时试验组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成绩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此外,微信平合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的认可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学生认可度最高的项目为微信平合PBL教学方法“应积极推广应用”,达92.00%,表明该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对此,本研究考虑可能是其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且为学生之问的交流沟通创造了更好的环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采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可能会对某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需要提供有效的监督和引导。综上所述,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方法应用于核医学规范化培训,能显著提升学生专业成绩,并获得其高度认可。

4小结

篇3

一、关注2005年作文命题的新信息

1.形式纷呈,预示高考作文新方向。

自1999年首考话题作文后,高考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的天下,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全部16个作文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只有7个(包括3个全国卷题目),而命题作文占有4席,供材料作文3个,材料加命题作文1个,图画型作文题1个。在这些题目中,有一个整体性的倾向,就是话题作文命题为了防止宿构相对地更注意限制性,而其他题型为了减小束缚相对地有更开阔的内容空间。可见,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命题一定是话题作文与多种非话题作文共存的局面,且各种形式的作文命题都会追求限制和开放的最佳结合。

2.要求多样,体现高考作文新追求。

体裁要求的具体化、多样化,是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话题作文可以文体不限,但如果全部这样显然就走入一个误区。一方面,“话题”二字,本来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并不一定就必然不限文体;另一方面,无例外的文体不限,必然导致有人回避本应掌握的文体写作。所以,2005年的作文命题是对作文文体要求的一次校正,从各地作文题看,考纲要求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完全得到落实,不同地区的作文题,有的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如北京卷),有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湖南卷),有的要求写说明文(如重庆卷),加之试卷中语言表达部分对应用文的考查(如全国卷Ⅱ中要求写请柬等),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作是关于文体要求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3.内容客观,标志高考作文新关注。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内容更关注的是德行、认知和情意,也就是说,更多的是关注主观范畴的东西,而2005年的作文题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转向了由主观向客观生活的关注和解读,在16个作文题中,明显反映客观内容的有12个,其他4个作文题也是属于客观与主观结合的范畴,这一点,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得更为真切。

二、题目分析与写作思路点拨

1.全国篇:关系话题的重奏

同样是关系型话题,今年的三个题目和以前的命题有所不同。在内容上,去年的几个题目主要是对情商的共同关注,而今年的三个题目则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关注的基础上。在话题的引出方式上,今年的题目又回到以前的故事性材料中,这比去年的多角度提醒式材料更加科学,可以使考生在话题基础上自由设定思考方向,从而体现考生思想的高下之别。从题意呈现的语词看,相对于其他试卷,全国卷的题目更加明白,几乎没有什么弯子,便于考生快速领会,这一点,非常值得有些省份命题者借鉴。

――全国卷I作文题(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等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就是微观和宏观、现象与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结合。由于话题本身是宽泛的,文章内容就不能架空分析,必须依附具体事实展开。这样,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

文章内容的构建,大体可以有三种性质:①描述判断式,某某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情理之中的;②说理概括式,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为什么又是情理之中的;③推论提醒式,利用情理的内在规律,减少不利的意外,创造更多的奇迹。此题的阅卷评分细则规定:“如能针对情、理内含并作合理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和阐述的,则视为切题;若仅针对‘意料之外’的现象简单说出其在‘情理之中’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可见,不管哪一种情况,“情理之中”的内涵都是表达重点。

――全国卷Ⅱ作文题(黑龙江、吉林、广西、新疆等用)

相对而言,“位置与价值”的关系较为抽象,所以,题目设计的童话式故事贴切地揭示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接近话题,准确地走进话题。这个话题,可以针对物,也可以针对人,还可以针对组织、群体和国家,尤其对于正在定位自己的青年学生而言,既是对眼前的提醒,也是对人生的诱导。

“位置与价值”主要表现为一种依存关系,有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要找到什么样的位置。建立在这种框架上,我们还可以作相关的、相反的思考。比如有了好位置就会有好价值吗?怎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发挥更大价值?为了体现价值怎样寻找合适的位置?等等。对概念的理解也是构思的重要前提,“位置”,可以是一种空间、一种时间、一种角色、一种地位;而“价值”也是相对意义上的价值,表述时也需要加以界定。

――全国卷Ⅲ作文题(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用)

在众多考题中,“铭记和忘记”搬用了一个不少资料中现成的题目,因此受到特别的注意。应该说,在作文命题空间极大的条件下,这种命题方式令人费解,因为这不仅会造成参考学生之间的不公平,而且会唤起大多数人已经淡化了的猜题压题意识。

这个话题关乎生活的态度,话题的内涵很明白:有的东西需要铭记,有的东西需要忘记。只要同时抓住这两点,作文就不容易走题。因为主题明确,所以,以描述方式构思的作文一般是不容易取胜的,除非有非常独特的题材支持;理想的作文内容应以“为什么”的纵深挖掘见长。在中日关系、国共关系同时成为这一时期热点的时候,作文取材如果能从此着眼,可能容易引起阅卷者的共鸣。

2.都市篇:繁华中的冷静审视

把四个直辖市的作文命题放在一起,可以明显地发现,它们之间迥异的形式,反映了现代都市的开活和灵动;而透过不同形式看到的题目内容,又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通点:都是在繁华中引导沉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冷静反思。

从形式上看,北京题是命题议论文,有简单提示;上海题只提供材料没有题目;天津题直接命题且没有提示;重庆题把题目和写作走向和盘托出。从内容上看,北京题审视的是生活,上海题审视的是文化,天津题审视的是历史,重庆题审视的是人物。

――北京卷作文题

在“体裁不限”积重难返的情况下,北京卷作文题的显著贡献在于明确要求写议论文,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更是作为首都卷题目体现出来的责任和大气。一个“安”字,底脉与形式、与政治相连,而表面又恬静无痕。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在话题作文大背景的笼罩下,命题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会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构思首先要从义项选择开始,可以从题目提示中选择一个,也可以另选一个义项,选择关键要看自己有的特色储备。说“安”重在说,可以说“安”的好处、“安”的坏处、“安”的形成、对待“安”的态度。作为议论文,要体现文体特点,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应该有清晰的说理脉络。

――上海卷作文题

从“面对大海”到“忙”,再到今年的审视文化,上海的作文命题逐渐由虚变实,越来越和生活实际靠拢。选择文化生活作为关注对象,是诸多作文题中最合情合理的选择之一。题目先展示三个镜头,把学生从考场引入文化生活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在新浪网的问讯调查中,上海题被认为是最适合发挥的题目。

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作文内容要包含三个方面:文化现象概括、对此的审视和辨析、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由于这些限制,作文的表达最合宜的还是以议论为主。

――天津卷作文题

天津题最简洁,涵盖面也最广。这反映了命题者的追求:采用久已不用的命题作文形式而又赋予它话题作文式的写作空间。这种尝试是一种较稳妥的策略。

“留给明天”实际上是以历史的眼光对今天的审视和规划,所以虚题实写是对待这个题目的最好方法。文章应该以今天的某种事实或现象为抓手,写为了明天的某种努力,为了明天的某种忧患。前者可以写成记叙文,后者适合夹叙夹议。当然,文章写的是今天,可归根结底是为了明天,所以,行文时一定要注意扣题点题。

――重庆卷作文题

重庆卷作文题的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大小结合式的命题方式,尤其是小作文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作,使似乎在冷宫中的说明文获得了从后台走上前台的机会。当然,这个题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要求了写说明文,而不是写了什么,而恰恰在后一点上,我们有些担心,对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对象,学生是否会有无啥可说的痛苦。

大作文“自嘲”让学生针对自己写作,具有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同时,它对尚不够成熟的青年学生有着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塑造的引导作用。虽然题目还提醒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但实际上那样的内容更难组织,绝大部分同学可能还是会针对自己来一番解剖或幽默。实际上,“自嘲”之“自”是文章创新的幽径:可以是自己对自己个人,可以是一个重庆人对重庆人,可以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人,还可以是人类对人类,等等。

3.论道篇:哲理经验的泛化

论道性质的作文题要首推湖北题,其次还有江苏题和浙江题。这几个题目的语词从古诗文中摘出,且题目的整体氛围让人有学究之士坐而论道的联想,这种风格本身又不容易被大多数人领会,故作为一类推出加以剖析。

――湖北卷作文题

在新浪网的调查中,湖北卷作文题排在“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第一位,排在“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最后一位。可能命题人高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作文命题本应侧重考查思维和表达,如果在题意理解上提高了门槛,就干扰了检测的效度。

虽然题目没有明确提出话题,实际上根据材料完全可以提炼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话题。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如果对题意的理解不清晰,加之受某些成见的影响,就可能使作文内容不切题。比如,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只写了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

――江苏卷作文题

江苏卷作文题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为“凤头猪肚豹尾的联想”,这种说法常用于文章写作,要把它迁移到生活中、社会上,尤其是在考场上,确实存在着难度。

作文可以以一点为主,比如谈做事要追求美好的开头,然后简单提及其他两个方面。但更好的写法还是平衡用力,比如说人的一生,开头要精彩,中间要充实,晚年要善于总结。

――浙江卷作文题

结合提供的材料,“一枝一叶一世界”反映的是局部和整体、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统一关系,所以话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枝一叶都代表着一个世界”。

从内容上看,这样的作文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描述式,描写一个具体的事物,然后再映照与此相对应的宏观背景;二是评议式,解析为什么小中可以见大,微观可以反映宏观,局部可以见到整体。第一种写法关键在新,要找到新的事件载体,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热点;后一种写法关键在深刻,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文章写出理趣。

4.纪念篇:生活的描述与解读

所谓纪念,就应该以事实为基础,这一组题目也是倡导写实倾向的风向标。多年来,人们总是埋怨考场作文的虚假和矫情,这固然与学生的文风有关,但另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命题者过于强调了主观与自我。所以,2005年以广东省“纪念”话题为代表的一组题的同时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应该看作是纠正空虚文风的一股新的潮流。

――广东卷作文题

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胜利60周年的时候,选择“纪念”为话题,很难说没有受到历史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广东题体现了广阔的胸襟。

纪念,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纪念什么,谁在纪念,为什么纪念,怎样纪念,等等。以纪念为话题,因容易入题,就要防止流于空洞和平滑,所以文章要在“珍藏感动”上下工夫,找准令人感动的对象或过程,就能使纪念打动人心。

――山东卷作文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双赢的结果经历了竞争、暗斗到协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引出的双赢显然暗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同时,这个话题,对引导学生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也有着积极意义。

因为题目已经是一个完备的故事,所以再套写一个双赢的故事就很难打动阅卷者。理想的思路应该是由话题引出合作、和谐,然后再探讨合作、和谐的价值和方法。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落笔,先写斗争、拆台的双败,再回到正面,这样可以对主题起到衬托作用。

――湖南卷作文题

初看“跑的体验”可能会使学生茫然,因为这个题目不易落实。身体上的跑似乎无啥可写,心灵上的跑又似乎有点飘渺。可见,对“跑”的理解是本题的关键。

“跑”,可以是一种忙碌,可以是一种努力,可以是一种追赶,可以是一种快速的进步,这样一想,就会引来很丰富的写作内容,也会快速地和自己的体验接轨。内容不光是“跑”,还要有“体验”,实际上,找好了跑的内涵,体验并不难写出,高下之分就在于体验得别致与否、深刻与否。

――江西卷作文题

“脸”,指称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对象,可是当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时,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它的相关物或比喻义。尽管如此,以“脸”为话题,还是体现了鲜明的写实性,它最直接地引导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作文时,如果真的能描绘出几个实实在在个性鲜明的脸,肯定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写法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笔力的。更可行的写法是按题目提示,写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更多的人会想到脸面、面具等内容,如再个性化一些,想到美容,想到脸的变化等,就会赢得一个更高的起评分。

――辽宁卷作文题

乍看上去,辽宁卷作文题和天津卷作文题如出一辙:内核都是关注今天,形式都是简单的命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比“留给明天”更实在一些,从此也看出,辽宁卷的题目限制性更强。

题目已经固定了主题,发挥的只能是内容。内容上的空间首先存在于“今年”“去年”和“花”的定位上。其次,“胜”是一种事实,还是追求,理解不同,内容也会不同。

5.尝试篇:图文结合的畅想

从形式看,2005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另类非福建卷莫属。这也是分省命题必然带来的多元化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图画型作文题并不太出人意外,让人意外的倒是命题者选择了这样的两个图,因为类似图形在2000年的高考作文中已经出现过。

题目中的文字看似提示,实际上起到了限制作用。不过,题目只强调了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有关,构思时应以图画为本,如果把所有文字同时考虑进去,就很难放开手脚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做人要像规范稳重的圆,做事要像新颖多变的多边形;中国就像稳重的圆,日本就像多变的多边形;改革要找到稳妥的方案,用小投入换来大收获,不能像多边形一样走弯路,投入多收效小……

三、命题导向简析

2005年的作文命题并不是对以前作文命题的简单模仿。命题者不仅是以新的课改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还有意针对应试化作文教学的积弊,用科学化的命题加以引导。可见,即使从备考的角度看,作文教学也应该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校正以往不良倾向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

1.关注生活,涵养理性,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005年的作文命题全面地走出自我的天地,作文有无内容可写,取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可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情感,是今后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

2.创新和基础兼顾,培养全面踏实的写作能力。

由于话题作文常常和“三自”为伴,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讲作文必讲创新,但对一些基础能力却重视不够。尤其在文体方面,有人认为熟练掌握一种文体可以对付“文体自选”。2005年高考命题在体裁上的全面开花,必将要求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就各种基础文体的写作基本功。

3.忌空尚实,拒假尚真,培养真诚表达的文风。

篇4

关键词:单项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对于材料作文,不管是寓言故事型、图画场景型的材料,还是现象事例型、引述评议型材料,要读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在理解材料时要“全面把握”。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考题,都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而近几年,为了减轻学生考场审题压力,防止因审题不佳造成评分过低,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要求普遍调低,由原来的“全面理解材料”调整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样学生审题空间会更大。就单项材料作文的审题,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去把握。

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有则材料的中心就是竞争与合作,抑或是面对竞争,摆正心态。以“竞争”为话题,从“怎么样”这个角度立意。比如有同学这样命题《共存共荣,绽放和谐之花》,还有同学用花儿乐队的歌曲名命名《果汁分你一半》,既切题,又形象。而有些同学虽然围绕“竞争”这个话题,却是从“是什么”这个角度立意,空谈竞争,导致偏题。

方法二:找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对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材料中“在距离很近时,彼此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本能地疯狂摄取任何一点水分”“坚强十足”“机会”“复活”等词句,都可以成为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比如《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复活》等。

方法三:因果分析法

由结果推究原因,从“为什么”这个角度去把握。印答花的折断告诉我们,许多人会因为急切而产生扭曲的心灵,这样往往会害了自己。抑或者从低调做人这方面立意。比如有同学作文题目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处不胜寒》等。还有同学逆向立意《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既紧扣材料,又新颖别致。简安花的最终开花则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打击,摆正心态,学会坚持、隐忍,最终会战胜困难,“开花结果”。比如作文题目《忍者无敌》《于沉默中爆发》《置之死地而后生》等。

方法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很多同学都能将材料与历史、现实联系起来,关注热点,有理有据,针砭时弊。而有些同学依然不厌其烦地罗列人所共知的古人事例,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还有一些同学对材料作文进行续写、扩写、改写,或就材料写材料,这些都犯了材料作文的大忌。

方法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材料中出现两种植物――印答花和简安花,但材料中对两者的感情倾向是不一样的,这从对两者的用词就可以看出来。对印答花,材料中用“疯狂”“疯长”等词语;而对简安花,材料中则用“坚强十足”等词语,其中的褒贬非常明显,立意时不能忽略。

方法六:多角度立意法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里如果事物、人物之间无主次之分,可任选一个事物或人物作为立意的角度,每个角度至少可以提炼至少一个观点。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印安花的角度

1.印答花因为水量充足而疯长,花朵硕大,枝茎嫩脆,很容易在山区巨大的晚风中折断,可联想到孩子的教育成长方面、富二代等问题,由此可立意为“溺爱是害”“成长需要磨炼”等。

2.印答花因本能地疯狂摄取任何一点水分而致花朵折断,可联想到“物极必反”“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些话。可以立意为“不可过于贪婪、自私”“凡事要适度”“竞争中要为对手留点空间”等。

(二)从简安花的角度

简安花在印答花折断后有了吸收水分的机会,渐渐复活并迅速开花结果,由此可以立意为“学会坚忍”“等待机会”“逆境成长”等。

(三)从两者关系角度

1.印安花与简答花只是在距离很近时才彼此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从而产生恶性竞争,由此可以立意为“距离产生美”。

2.印安花因为疯狂摄取水分疯长,同时导致简安花枯黄,最后自己却在大风中折断了花朵,这是“零和博弈”中的双输,由此可以立意“竞争中双赢的智慧”“学会和谐共处”等。

篇5

关键词:话题作文;人文特质;开放;创新

作者简介:王世莲,任教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一中。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深化,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原因是,相对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话题作文的写作形式和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选择自由;为学生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提供了吐露真情、抒发真意的作文舞台,并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的命题形式能让学生述自得之见﹑言自明之理﹑抒自然之情,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并适应了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未来走向。

话题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重要文件里,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题和平时训练中采用话题作文就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话题作文的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

话题作文是只提供话题而不限定主题、标题,也不限定文体的作文。2003年昆明市中考作文题借鉴高考题的首创,明确提出“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它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或发表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甚至可以合理地在现实基础上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等。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作一简略论析:

一、主题开放

命题作文一般只提供一个中心主旨(又叫主题、立意、中心思想等),并有明确的审题要求,必须紧扣题意。其作文中心是固态的,强制性的。学生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作文主旨,即提炼出中心思想,作文中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做出结论。这样,这类作文的写作就逐渐形成“引——议——联——结”的固定模式。即先引用材料、议材料现象,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最后总结归纳。这种固定模式就好像给学生写作画了一个圈,设了一些坎。并且材料中深藏不露的寓意也因学生差异而难以完全正确悟出。属于重复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真正完全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因两类作文的主题单一而写出的作文就没有真正表现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更何谈直抒真意。

总的来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题是固定的,而话题作文的主题具有不惟一性,有极大的开放性特点,学生的作文主题只要是由话题中生发而来即符合作文题意。作文主题强调的是“有关”,其立意和写作角度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且因不设置阅读障碍,所以话题作文的提示材料或引子都浅显直白,明确易懂,基本上不对作文的立意构成多大的限制。它的功能是为学生正确理解话题搭一座桥,不设坎。话题作文主题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在作文当中主题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作文当中,学生可以对主题做正面拓进,或围绕话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力求新颖;或对主题作深入剖析,以深刻取胜。同时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与绝大多数人立意相反的思维方向寻找主题。“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别具一格的文章出来。

如话题“诚信”,学生既可以谈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即正面颂扬或记叙事件,表明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重于一切。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特殊的领域,“不诚不信不为过”。这种独出一格的创新主题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即在写作主旨等方面尽可能地削减限制条件,不限立意,不限取材,给学生施展才华、特长留下广阔的空间,放开了以往其它作文样式的种种桎梏,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话题作文主旨的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命题观念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文体开放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定一种文体(又叫体裁、形式等),不准越雷池一步。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体自选”,决定了其文体的丰富多彩,结束了话题作文之前只有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单调文体的情况。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作文的可写性增强,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围绕主题,文体可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可选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选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剧本等。还可选杂文、寓言故事、童话、传说。选诗歌可写自由诗,甚至格律诗、词、散曲等。无论学生选何种文体,哪种形式,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叙之有序、抒之有情、说之有法,都可以视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如以诊断书写成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病历报告本来是医学界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被作者运用到作文中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文通过“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种形式,由表及里地刻画出丧失诚信者的某些特点,形象、直观、引人深思。然后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丧失诚信的原因,给人以很好的启示。最后,“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则提出了恢复诚信的基本方法,使读者对恢复诚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作为医生的这种专用文体,它言简意赅,主要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记录和相应的可行性治疗方案的提出。而正是因为它直奔主题、不拖沓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如果选用该文体时操作恰当、运用得体,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学生的奇思妙想,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领略空间。

话题作文开放其文体,淡化其要求,不限制学生具体选哪一种文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繁多的写作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最得心应手的文体来写作。

选择文体的思路是:如果逻辑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选议论文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作文要求深入剖析,以思想的深刻、议论的精辟来发人深省。如果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会编故事,就可以选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要求要具体生动、形象丰富,以细节的描写来感人至深,以意境的刻画来打动读者,耐人寻味。如果平时喜好古今诗词,对诗歌的创作又颇有心得,不妨选诗歌来抒自己的挚热之情,表自身豪放之慨。如果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也完全可以选说明文。

总之,如果议论文失去了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了动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就违背了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更进一步说,学生要会在文体开放中追求形式完美、创新,强化个性特色,这是话题作文个性特色的标志之一。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创新,并且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当然,创新、新颖不是弃文体要求而不顾,而是指话题作文文体特色鲜明,滋味足,耐品尝。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点,给广大学生足够的笔墨自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善于舞蹈的舞蹈,长于唱歌的唱歌,惯于用刀的用刀,精于使枪的使枪……每个人都能发挥优势,选择特长、展示特长,在写作舞台上各呈风采。

三、题目开放

话题作文主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标题(题目)的宽泛灵活性。和题目单一的命题作文,桎梏较多、限制较大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体现在可引用、化用某些诗词名句、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称,也可借用某些公式,甚至可以使用其它语言中浅显易懂的词、句,如英语、日语等来作为话题作文的题目。“题目自拟”的宽泛空间给学生创设了标题上的别出心裁,追求“题不惊人死不休”的拟题思想。所以,话题作文的标题往往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发挥。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意志和兴趣的尊重。这更表明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性。话题作文的立意开放,能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体开放,能让学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特长的文体;而题目开放,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自由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广泛的作文题材范围、开放的立意要求和体裁选择,能把学生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向,给了学生一方纵横驰骋的拟题天地。导引学生关注社会,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拟定的文章眼睛——题目“明亮”起来。这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拟题空间的开放性。

其实,不只是引用歌词诗句、名言俗语等能体现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巧用数字、运用科学术语、改变句式、运用标点、运用悬念、巧用修辞格等同样也能体现出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特点,使其标题在开放中新颖靓丽,并通过题目展现学生独特视角,张扬学生独特个性。

四、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

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写作自由空间。但要注意,话题作文的开放不等于毫无限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如果对其开放空间理解、运用、发挥不当,写作时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失误。所以,我们在训练的前提要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的具体要求。“立意自定”是以正确审题为前提的,即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话题作文的材料虽然浅显易懂,既没有什么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意,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准确认知,全面把握话题中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注意事项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意开放”的前提。“文体开放”不等于“快餐拼盘”、“四不像”,即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体裁开放的前提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比如选议论文,就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选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反之,如果选小说却没有具体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写诗歌只是分行排列,既不押韵又毫无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话题作文开放文体不等于不讲究文体,不要文体。它是要求学生选最得心应手的、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其主题的一种文体。一旦确定了要写哪一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律行文,突出文体本来应有特色。

“题目开放”,是给学生又一个创造的空间,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能充分利用,能给作文配上一个生动传神、画龙点睛、寓含哲理的题目,会使整个作文增色不少,甚至提高一个档次。但其开放的前提是:题目应与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即题目要呈现出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应尽量拟论点型题目(如“以诚为本,以信为业”);记叙文的题目最好是对事件的精炼概括(如“诚信飘流记”);散文题目应尽量有诗意,有文学味,避免枯燥直白(如“归来兮,诚信!”)。但还有一点,无论标题如何精彩切题,在逻辑上都必须符合这个条件:作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的外延,一定要比话题概念的外延小,而且一定要包容在话题概念之中。当然,也不能用话题作标题。

五、话题作文开放性特点所带来的局限

话题作文的开放和走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它的命题内容联系现实非常紧密,有很强的时代感。由于题材源于现实、紧贴现实,且不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题型把写作的视野由学校引向社会、知识由书本引向实践,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元化,所以学生写作兴致很高,好文章精彩纷呈。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践过程中,话题作文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它题材宽泛、限制偏少、内容不设防线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多方开放性提示造成门户洞开、来者不拒的局面,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戏说。作文的多、乱、杂,很难说哪个在话题之内,哪个偏离了话题,结果让一些宿构、套写、抄袭的文章钻了空子,造成了同一环境的不公平性。

从上述一系列问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放胆抒情,放手写作。但在实践中出现开放无“边”的局限性,致使出现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话题作文的特质,把握其写作的规律,查缺补漏,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既现实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素兰.新话题作文[Z].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李景阳,李金国.新作文高考特快[Z].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军业,戴建国.高考话题作文例法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篇6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渠道,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是需要学生将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相结合,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模仿为主,重视写作的结果呈现与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却忽略了写作过程中学生在模仿之外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应该给予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已成为一项迫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文章设计和构思,有助于逐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对英语写作的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大大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及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支架式教学模式出发,以环境为话题,探究写作教学课堂的流程。

1 支架式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教学观念围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教师搭建的情境、互相协作等方式形成不断向上的支架,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对知识的建构。它是一种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情况给予及时和适当帮助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知识自主构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即围绕教学主题,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框架,提供的帮助慢慢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经过逐步改错,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与意义建构。

2 中学英语话题作文支架式教学模式操作案例

本文以environment话题为例,来论述开展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具体步骤。

2.1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

这是教学的开始环节,先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围绕当前的教学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提供给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工具,逐步吸引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如给学生词汇、背景知识、句型结构、文章框架等方面的支持。并着手让学生自行去探索解Q问题的方案。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Earth song”导入,话题Why is the earth crying?用游戏word hunt 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跟环境有关的12个单词water、plastic、sound、recycle、save、earth、environment、protect、air、waste、plant、pollute。

2.2 独立探索,分层推进

一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哭泣的地球》,了解视频资料的基本内容,并掌握视频资料基本框架和线索;二是学生通过提供的句型描述图片,如It’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throw away,plant trees,we should pick up...we’d better reuse/recycle...;三是构思文章:文章应分为几段,每段都写什么,应选用哪种时态,需要用到哪些句式结构等(见图1)。

2.3 教师指导,协作教学

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在小组内进行协商和讨论,写出主要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室中巡视,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词汇、语法、结构等;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出修改意见,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适当点拨,从小组讨论到落实到书面上,再经过不断地修改,形成最终文章。

2.4 效果评价,认真总结

篇7

我们的作文辅导宜在学生最渴望得到帮助之时。辅导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辅”,即帮辅、帮助,指传授写作方法、技能,指点写作迷津。“导”,即引导、指导,指引导学生将做人与作“文”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去开展自评互评,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写作形式和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根据这半年来对作文教学与评价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初中作文的辅导,应当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七年级宜以“扶”为主

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其认知规律,我们必须给予适当的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辅导。其“辅导”则表现为:

1.做好作文前的“理论”辅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写作概念。小学时期,学生已有了些写作实践,但对如何写作或许仅处于朦胧状态。此时我们便有必要为其建立一个体系,帮其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风格,故而讲解理论就显得有必要了。如:进入初中开始写话题作文,于是作文之前就告诉学生,“话题”仅是一个写作范围,表明了写作范畴,我们需要围绕他来写。对于初写者来说给话题作文拟题就是一个难点,故而我在写作之前还告诉学生话题作文拟题的常见方法:扩展法(在话题前加修饰语或在后面加补充语)、修辞法(活用修辞来拟题)、引申法(在所给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他的引申义)、想象法等。这样学生对话题作文有了初步认识,便敢放开手脚去大胆创作了。还如:七(上)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写作为主,话题是“感受自然”(人教版)。依据课题计划,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那么在单元起始课上,我就告诉了学生“观察”应明了的内容:观察的对象,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仅指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花、鸟、鱼、虫等,对身边的小事也同样需留心。观察的方式:“走马观花”法、“细致入微”法。观察的目的:观察要有目的性、抓重点,突出事、物特征。这堂课上还告诉了学生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属于联想和想象,联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等理论与例子。

“思想武装头脑”。理论的积累,课堂上的初步感知,为学生后期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如:第三单元的“感受自然”的活动中,学生便充满信心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目的明确地开展了自己的活动,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篇篇动人的文章。

2.进行同步“下水作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通过写“下水文”,能亲身体验写作过程,亲身体验该写什么,该怎么样写,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亲身体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利用“下水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想与老师的文章比美。启发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和怎样修改。让学生明白我的创作动机(表达的主题)、文章的构思、语言使用的原因等。学生从教师以作文为乐中找到了作文的兴趣,每到作文课,他们都会跃跃欲试,想尽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想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这就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便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立意,巧妙构思,典型选材,准确表达等良好的写作习惯。

3.开辟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多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进行习作准备厚实的基础。文学评论家刘勰也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和博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结合七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举行各项文体活动竞赛(如:拔河比赛,口头作文竞赛);开展有关书画等艺术方面的活动(如:庆“十一”祖国在我心中的楷书,绘画展);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七上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等。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用心观察,用心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所体验到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激发,作文素材也得到了充实,所以作文教学的效果自然提高。如:在学生活动之后写的《我们终于赢了》、《生活处处有语文》、《感谢你,老师》等习作,大多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而且饱含真情实感。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通过家、校互访和家长会等渠道,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如: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可利用寒假、暑假、“十一”等接孩子到打工的城市),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多参加家务劳动、田间劳动等实践性活动。为学生扩大视野,亲身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求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或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对作文有益的信息资料。如:写读(观)后感,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长的配合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有了大量的亲身感受,所以学生的作文可读性强,并且很有质量。

作文教学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能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是能够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进行作文。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时,教育的效果才能获得全面的提高。学校与社区作为教育的两个主体,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沟通,把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与学校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作文教学,自然也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因为作文教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只有社区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练习写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对社会上的人、事、物、景都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校外生活,应尽量争取社区多方面的配合。如:获取更多的、更确切的数据等资料,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受到更多的亲身感受,为进行习作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二、从八年级开始逐步转向以“放”为主

经过一年多的“扶着走”,学生会基本掌握写作整套思路,会基本养成写作的兴趣,会熟练的搜集与处理写作素材,会让文章体现自己的心声,体现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会较熟练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那么,在第二时期我认为在形式上可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的集体辅导,即针对每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状况,分析整体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给予评讲。如:一次我以“位置”为话题,让学生作文,结果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学生都写自己在教室的座位。见到如此情形,作文评讲课我便辅导他们见到话题如何打开思路:

1.可以从学校的角度拟题。

(1)《一缕阳光》写老师的一番开导让我悬崖勒马,不再迷恋上网(不再终日昏睡、早恋、自卑等)找回我的位置――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从而奋发图强。

(2)《不变的位置》(心灵的呼唤)写从小学到中学都因成绩差而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不禁内心呼唤:老师,你能看到我吗?这个又远又脏的“荒漠”果真是我不变的位置吗?

(3)《如果我真的成了你》(写自己是老师该如何教书、教育学生等)。

2.可以从家庭的角度拟题:《体验“当家作主”》、《和谐大家庭》(写家庭成员各自办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得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3.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写:《酒香不怕巷子深》(叙说身边诚信经商生意兴隆者等、手艺精湛但地势偏僻仍能美名远扬的医生、木匠、漆匠等);构思小说,表达职位不分贵贱,只要敬业便可获取人生最大的生存价值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许就是因为作文后的这点辅导,让不少学生面对难以下笔的作文题茅塞顿开。当然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只懂的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我正朝一个“完全的老师”在努力罢了。

个别辅导是教师同个别学生(特别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一种常用方法。我通常采用作文本上精批细改,给予中肯的多鼓励的批语和当面交流修改两种方式。通过这种个别辅导的形式,可以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作文辅导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作文辅导,内容上主要表现为:

1.学生作文材料陈旧,缺乏新意,需要辅导。清人赵翼曾说:“意未经人说过,则亲;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如何呢?写《童年》都会有“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后面不看都知道是偷西瓜、堆雪人、捉迷藏等。《我的同桌》同桌沉默寡言是父母离异的结果;中途退学是家庭贫困造成的。使人读后没有一丝亲切感,只有满脑子的空虚和反感情绪。此时,我们就应静下心来,找出症结,予以辅导。如:面对一次考试失败,一位同学这样写与他母亲见面:妈妈见我满脸的伤心与难过,便没有问我成绩如何,只是温声细语的对我说:“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听了妈妈的活,我很感动。……一看文章,语言陈旧,构思平淡,毫无活力,不能感人。而真实的生活会怎样?交流后同学们修改为:妈妈见我无神的眼睛,闷不做声、耷拉着脑袋的样子,便没有问我的成绩如何,只是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顺手用毛巾擦了擦手,向我走过来,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温声细语的对我说“儿子,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说着,她还学着电视上的人一样,向我竖起了她那粗糙的大拇指。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顿时阴霾全消,心灵为之一颤……很明显,修改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农村妇女)的形象映入眼帘,写出了新时期的妇女形象,而不再是千面一孔的“说教者”。

当然,材料的新不仅是让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还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思想肤浅,不够深刻,需要辅导。欢快与喜悦,忧愁与痛苦都需要表达一个崇高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主题。由于学生平时听家长的发泄、同学们的牢骚、部分老师对社会的模糊议论、部分影视作品的负面宣传,使学生过多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平。因此,学生作文有时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反映生活,用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如:作文中会出现“在校念书,不如回家养猪”、“不读书外出打工,照样挣钱,比读书人过得更潇洒”“让生命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得过且过”……此时,教师在辅导时,要引导他们从热爱生活做起,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要详细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理解他们生活中所遭受的困苦;了解祖国过去的沉重历史,增加生活的忧患意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无论是的烽火,还是圆明园的硝烟;不管是的血泪,还是东北三省的沦陷。这一页页的历史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不幸,都诉说着我们后代子孙的责任。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犹感枪声在耳,血光在目,耻辱在心,激发一种向上的思想,培养一种不屈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看到社会的蓬勃发展,党的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在作文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

中学生的思想一旦变得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作文中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欢快的节奏就会展示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作文也就从对同学的几分刻薄,对自己的莫名惆怅,对社会的几分冷漠,变得学会理解自己,善待社会了。因此,作文辅导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让作文思想深刻起来。

3.学生评价方向不明确,需要辅导。作文的评价不能再搞“霸权主义”了,我们需要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还说:“假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一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进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建议“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尝试着进行学生自该与互改,并为此征求学生意见,初步拟定了一套评分细则,使之便于学生操作,为学生批改提供了标准: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语病;标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深刻;选材是否真实、典型、有新意;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准确、丰富、简洁。共11项。

在批改后,要求学生写鼓励性、期望性的评语,运用“好喜欢你的____”“同学”“朋友”等语言和商量式、鼓舞式、祝福式的语调。学生互改,并不是给教师“减负”,而是“增负”。指导学生互评、自评后,教师还需要收回作文复改,主要复改原作文及批改的失误、评语书写,并评出“优秀批改小先生”若干名,同时对情真意切、妙语连珠的评语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发送给学生本人在改。这样一番教导,学生作文水平、能力必能提高许多。

当然,此阶段也可能出现审题不准、思路狭窄等现象出现,我认为同样宜放在学生写作之后,针对学生作文作出评价与指导。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与文风,又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辅导出现在学生最迫切需要之时。

篇8

作答仿写试题的基本要领是:重视阅读题干,深入研读被仿写句以求深度理解;确定“不变”和“变”的部分,明确思考搜寻对象;确定具体试题的综合程度,分项(句式、语气、修辞、扩展、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等语用原则)落实,整体表达;检查阅读效果,必要时调整修改。最重要的是平时有意培养自己铸炼语句的习惯,熬出你的语言“老卤”。而训练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程序。

对于仿写试题,根据不同标准,可分成不同类型,这里我们将仿写试题分为三大类型,即命题仿写、半命题仿写和自命题仿写。

所谓命题仿写,就是题目已经限制了话题,你只能就这个话题表达你的理解,采用规定的句式、修辞等。读准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正确运用规定的修辞方法,表达题目暗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成为作答此类试题的三个关键点。 这类题目拟定出来,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命题人相信所有考生对这个“话题”都熟悉,都有相当丰富的储备。假如我们答题人觉得这个话题比较陌生,平时读到它或想到它的时间很少,临题没有发言权,这很可能说明我们的知识面需要大大扩展。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山东卷)1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 又如______, 还有什么用呢?

【参考答案】 做出的饭菜不能吃,买来的衣服不合身;买来的床不能卧睡,建好的桥不能行车;买来的资料不能用,采下的果子不能吃 ; 汲取的井水不能饮用,买来的汽车不能驾驶。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四川卷)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希望______;回忆______,希望______。

【参考答案】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重庆卷)20.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2分)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敞开胸怀,就变成了大海。

【温馨提示】该题是一道综合试题:从题干“仿照下面的句子……”看是仿写试题;从被仿写句和仿写句之间的关系看,是扩展语句;从题干“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看,该题又是修辞运用。对此,我们要有综合眼光,整体把握题意,努力做到仿写句能扩展画线句(被扩展句),且是比喻性扩展,且扩展的句式为“动词+的+名词+不能+动词”。

“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 又如______”这种表达句式,很有思想容量,也是很多人喜欢使用的,尤其是在议论文或者议论性的散文抑或议论性的谈话里常常出现。诸如以下句式: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这就有如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______;______。(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是的,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

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这就有如花朵的终点是凋谢;_________;_________。(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通常是死亡。)

当然,仿写是引导我们去铸炼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要求我们写起文章来都如此“循规蹈矩”。钱钟书笔下的类似文段,不仅透视着思想的深刻,更显现语言的灵巧与智慧。如钱钟书《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要按照上述试题的句式,就只能说成是:“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这就有如每逢有人讲到‘本店十大特色’之类的商业广告,我们不可轻信。”

我们这样分析,既是要引你欣赏句式的表现力,又是让你明白洞悉句式的实质和底蕴才是高考如此重视仿写的真谛所在。

所谓半命题仿写,就是命题人给定有限的命题范围,让考生自主选择其一作为话题进行扩展仿写。这种试题,要求考生选择迅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自己的话题,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就一个话题深入思考。这样操作,就将半命题试题转化为命题仿写了。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天津卷)2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参考答案】 与王维共赏落日,与马致远沦落天涯。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仿写试题,要求选择“我”读某两位作家的感受来写。所填语句还要考虑到能从逻辑上扩展尾句,如果“与李白共攀蜀道”可以算作江南的话,所写语句最好要有塞北。如此才能保证题干中的“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得以在答案中体现。至于题干要求“构成排比”,只要不变句式,很好实现。所以类似的写法很多。诸如与李贺督战雁门,与杜牧游春江南;与沈从文缅怀凤凰,与张承志品味大漠;与老舍茶馆品茗,与汪曾祺云南看云等。

所谓自命题仿写,就是命题人不给定话题,让考生自主选择话题进行扩展仿写。当然,仿写仍有句式、修辞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这种试题比较开放,能给每位考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空间。但是,选择什么话题,能不能在最短时间里确定自己的话题,就成为考生的考试能力的表现了。为此,我们最好能在平时有意选择几个话题(态度、习惯、亲情,或坚韧、隐忍、宽容,或人生、事业、家庭,或挑战、竞争、合作,或儿童、少年、青年,或蚂蚁、蜜蜂、翠竹……),进行必要的积累储备和思考,仅从备考层面来说,这不仅为仿写,也为作文打基础。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参考答案】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意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意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 多措并举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提升

一、书面表达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因为课时紧,教学内容多,在书面表达训练方面花的时间不多;教师本身缺乏书面表达重要性的意识,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常常把书面表达练习留为课余作业,大部分学生写作时缺乏认真思考,而是应付差事;教师缺乏认真批改,没有把学生作文的错误一一划出并加以改正,对于部分学生更谈不上面批,只是随意给学生的作文打个分数而已。

(二)学生方面

学生思想不够重视,导致在书面表达上下不了功夫;学生重视记忆词汇和句型的意思,但不关注其用法,缺乏时态意识和语境场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学生不按照英文书面表达的思路进行写作,写完后也不加检查,也不会检查。

(三)书面表达中的错误问题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书面表达中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比较欠缺,写作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问题:

1.单词拼写错误:true 错写成ture ; taught 错写成tought; whether错写成weather ; eating错写成eatting.

2.词语搭配不当:Lucy got married with Jack.(误)

改为:Lucy got married to Jack.(正)

3.语法概念不清:You didn’t know what I said because you didn’t listen to me just now.(误)

改为:You didn’t know what I said because you weren’t listening to me just now.(正)

4.语言运用错误:我们的家乡自从1987年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Our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many changes since 1987。(误)

改为: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since 1987。(正)

二、提升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和写作过程。书面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书面表达的训练也应采用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从语言基本要素、语言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写作训练,并以此促进学生其他各项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抓好英语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能培养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互相渗透,互为基础,又是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部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介绍该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听说读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

(二)加强词汇句子操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词汇是组句的基本材料,掌握重点词、词组的用法以及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以便在写作时能对句子有准确的表达。可以说充足的词汇量和准确的句子表达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

1.通过口头书面练习,加强重点词汇归纳和操练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文本中的一些词汇的特点,通过有意识的词汇运用练习,可提高词汇的复现率,使学生能把在课文中所学的词汇转化为写话运用中的词汇。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以“ I have a good friend ” 为话题开始写作之前, 可以通过单词完形填空形式帮助复习整理有关描述好朋友的形容词。例如:

A. I always help my classmates.I’m helpful and kind.

B. He never tells lies.He is honest

C. Our monitor always gets A in English.He is hardworking.

D. Mary eats enough fruit and vegetables.He is healthy.

E. You often share your lunch with me.You are friendly and kind.

以上练习实际上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形容词进行归纳,形成语料库的过程,让学生对词汇起到复现、巩固作用,为后面的写话做了很好的铺垫。

2.加强基本句型操练,打好书面表达的扎实基础

句子是思维推进的主要单位,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和汉语的相同点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句型,但更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结构上的差异。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熟悉英汉共有的基本句型。其次,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英语的各种从句结构、形式主语/宾语、分词结构、句子顺序等的运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练习、比较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内化语言结构,在意义生成中将英语结构和思维结合在一起,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加强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训练,即:

A.主语+不及物动词(S+V)。如Birds can fly.

B.主语+连系动词+表语(S+V+P)。如The house was on fire.

C.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O)。如The boy caught a bird.

D.主语+及物动词+双宾语(S+V+InO+Do)。如 He told his friends the good news.

E.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O+C)。如She made the children happy.

加强对so , and , but , or , for等引导的并列复合句、各种状语从句以及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的训练。

A. He doesn’t make a lot of money, but he lives happily.

B. Now that you have made the plan, you should put it into practice.

C. The teacher wondered if/whether the boy was interested in English.

D. It successfully shows the rich culture which makes Beijing so famous.

(三)采用多种方式手段,促进训练形式多样

多种形式的教学能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努力培养学生坚持每天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写自己每一天的经历,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这种方式为学生使用英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一开始学生感到很困难,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如似在记流水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渐渐地把它作为一种习惯。

2.巧设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有趣的话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要求他们用英语提炼出对该话题的观点,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下基础。

A. Today is Mother’s Day, 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your mother?

B.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C. Why is travelling interesting? Why is travelling boring?

D. How to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E. How to save our world?

老师通过设置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和针对性的有效写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3.组织丰富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上课之余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和办英语手抄报,推荐优秀英语作文参加其他报纸杂志组织的作文竞赛。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开设英语写作课堂,加强写作技巧指导

教师可以运用阅读――记忆――写作这种综合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如果把写作都放在课后完成,学生缺乏时间观念,经常抄袭应付。此外,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不够重视,这样长期下去无法保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每周抽出一节课来进行写作教学。在课堂上当场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认真完成,同时采用学生间互批互评、老师面批相结合,选出优秀文章进行欣赏和张贴展览,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达到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1.巧审题目,注重布局构思

《考试说明》指出,书面表达要切中题点。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全面了解,从材料中提炼主题,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英语作文的中心不会超出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在动笔写作之前,应列出要点,形成提纲。

2.写好开头和结尾

用所给材料,准确表达意思并符合英语语言交际习惯,尾句应该照应前文,总结全文,使全文结构紧凑。

3.提高表达层次,写出丰富多彩的句子

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注意句型和句子结构的多样化,长短句交替使用,选择复合句和特殊句式;用好各种代替词,尽量避免重复和累赘。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作为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一直为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其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难度最大,往往是“投入多、成效低”。这就要求书面表达教学应该和阅读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也应该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并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定期加强书面表达训练和辅导,认真细致批阅,在平时书面表达训练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教师要把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自始至终放在发现学生字、词、句、段、文方面的优秀之处和可取之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作到乐于并善于写作,真正走出英语写作的误区.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建敏.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8).

篇10

关键词: 公开课 感悟 教学设计

一、感悟“满意的喜悦”

“满意的喜悦”感悟的三个亮点:对设计的欣喜感;对内容的充实感;对课件的满意感。

1.对设计的欣喜感:创设的理念新颖、条理清晰、构思独特。

(1)设计前的心结。

在开始设计本课前,我曾开过好几次公开课,也曾观看过无数个公开课案例,尽管那些案例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也不乏别出心裁之课,但这些案例在设题和结构的构建上始终摆脱不了“四设”、“三曲”的套路。

“四设”是从设题即选题上来说,都围绕阅读课、听力课、对话课和写作课展开;“三曲”是从设题的构建和进行的过程来说,都步履“先讲后练再活动”这一流程。这种模式虽然常态,也有一定的收效,但在我看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老用这一种模式似乎“太八股,太老套了”。因为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没有给人“养眼”和“哄耳”的感觉,我无心效仿。

在进行多次的构思和设想,经过多次的辗转反侧和难以入眠,到处找资料、查信息,看相关公开课的案例后,有一天灵感突发:不,我不能走老路,我不想框定在所谓的“四设”、“三曲”模式上。我要打破该框架,开设一个有别于传统型的公开课。“新颖”是我的音调;所学的知识是我的音符;掌握“四会”(会说、会听、会读、会写)、提高综合能力是我的主旋律;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老师仅是舞台上的导演。于是,这样一堂没有“四设”、“三曲”定式,却新颖、充实、生动,围绕所学北师版Unit2中“heroes”的知识话题,在老师的“点评”下,拉开了序幕,进行了大胆展演:公开课“点评课”,即“a comment on my hero”诞生了。

(2)设计的知识背景。

无论何种课堂,都必须给学生充分提供“由知识的输入转化为知识的输出”的平台,即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所学的知识生动自然地生成。这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刚刚学完了北师版Unit2中“heroes”一课,有了背景知识的输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有想用英语表达心中英雄的欲望,教师应该给他们平台,给他们机会,为他们搭建表演舞台——“学生表演,老师点拨”。这样的公开课不言而喻,有了必然性和现实意义,这就是我设计该公开课的知识背景。

(3)学生现状。

本课设计对象正是青春年少的高一学生,正处于有梦想、爱崇拜的年龄段,所以,以“heroes”一课为知识背景,以my hero为话题,开设这样能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结构和素材,把自己心中的英雄用英语表达出来,而且能得到同学们互评和老师点评的课程,他们可以乐在学中,学在乐里。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的设课把知识掌握和情感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对内容的充实感:本课的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整节课talk中伴有点评,点评中随有talk,课堂此起彼伏,学生表现欲愈演愈烈。

导入——“智慧树”:采摘果子复习所学知识点评无处不在

结合“英雄”这个话题,采用“真心英雄”这首歌,让全班跟着唱进行热身,并对歌词中“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进行设问:“现实中英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然后直接导入本课。当登上了本课这个“舞台”后,立即对有关“英雄”的知识素材进行梳理。对梳理的词汇,我制作了一棵“智慧树”,智慧树上的果实都编有数字,用事先备好的真实水果(橘子)作为奖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采摘智慧果的兴趣。学生点击一果子后,其背面会弹出刚才梳理的短语,该生就必须对收获的“果子”做短语造句,只要该生能顺利完成,就能获取一个橘子的奖励。在这种带有挑战且有实物奖励的刺激下,就连平日里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都活跃了起来。这样不仅为学生进行下一步“free talk on my hero”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头脑风暴”拓展词汇点评无处不在

为了能让学生在free talk中拓展更多相关词汇,我给学生设计Brainstorm(头脑风暴)这一环节:分小组活动,每小组在2分钟内交流并迅速罗列出描述“英雄”的词汇。学生有的说,有的写,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推荐代表到讲台前在固定的时间内竞写“英雄”褒义词,按该组代表写出描述“英雄”词汇的正确数量排名次,写出相关词汇多的组为胜者,此环节再掀。整个环节不单是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词汇,更是在上一环节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由词到句点评无处不在

之前的热身和头脑风暴,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素材和心理素质,完成由词到造句,再由造句到a short passage 的free talk on my hero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实施这个过程时,老师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点评对错、鼓励和激发,而是有目的地给予学生书面表达方面的高级词汇,如beyond my description,much to my delight等;复合结构如“强调结构,非限制的定语从句”等,以补给学生下一步写作的“丰富的食量”。

(3)由句再到短文点评无处不在

有了前面大量的铺垫和充电,学生所有的思维神经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这时我又让他们用5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快地把自己心中的英雄短文写下来,字数不限,尽量用到老师点拨到的或其他同学谈论中的好词好句。然后让同桌或前后桌相互传阅或批改,再让平时作文不错的同学交上来,直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当场进行修改,点明其优缺点,使学生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由怕写作到不怕写作;由不愿写作到乐意写作;由无话可说到洋洋洒洒、意味未尽这么一个过程,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写才会使作文增彩。

最后,把课堂上演练的作文,课后再修改、再订正、再成文,再交上来让老师批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发扬同学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团结精神。

3.对课件的满足感:课件设计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整个课件采用的flash软件有一定的含金量,动静结合如“智慧树”的设计,就是出彩抢眼球的亮点。在“头脑风暴”一环中“绕着白色圆球”跳跃出的词汇更使人耳目一新。同时在每一个活动中都充分考虑到和预测到可变性或突发性,比如在造句点评时、作文点评时都设有按钮,点击时能弹出一个白板,让老师随时在课件中进行实实在在的点评。此外,课件中的字幕随着鼠标点击会随时放大,这弥补了后排同学因字幕太小看不清的不足,革新了传统的课件在授课时没有灵活性,无法临时改动的弊病。

我正是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支配下,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演员、是做事者,教师只是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帮助者、引导者、监控者”这样的创新理念,创设出这样一个充溢“和谐、宽松、民主、合作、自信”氛围的课堂,基本上达到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一节成功的创新课,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或同仁的一致好评。我也从他们的赞美中深受鼓舞。我会再接再厉、奋斗不息。

二、感悟“不足的缺憾”

“不足的缺憾”其实是“满意的喜悦”的无奈,具体反思归纳如下:

1.课堂上安排的内容量过大,提供给学生思考和寻找问题答案的时间不够充裕,总是“逼”着学生快点。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后期的笔头操练的点评中就可以让学生把老师所点评到的好词好句都抄写了,这样就能避免草草赶进度之嫌。对学生接受力考虑不周,太赶的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紧张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