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22: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

篇1

【关键词】小词;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

现在很多大学都使用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教材。在这套教材所选用的课文中,每一课都有一些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却意义丰富,意味悠长的精练达意地道的表达,让课文充满了活力和生活气息。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小词”的“大作为”。

这些小词指的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常用词,其中大部分是单音节词或有单音节动词加小品词构成。这种词具有一词多性和一词多义的特点。使用范围宽广,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搭配关系比较复杂。

陆国强在“现代英语词汇学(2001)”一书中把小词归纳为:介词、副词、连接词、单音节动词和短语动词、由小词组成的固定结构等。这些“小词”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里,是随处可见的,往往在课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笔。让我们从例子中来感受“小词”的魅力吧!

1、介词

Eg.The trick is to be consistently you,at your best.(Para.7,Unit 4,Book I)at one’s best 处于最佳状态。

Eg.All truly creative activities depend in some degree on these signals from the unconscious …(Para.3,Unit 8,Book I)这儿的“in”相当于“to”,与degree一起表达……的程度。

2、副词

Eg.Sandy Finch,you’re too young to wear that much makeup.(Para.19,Unit 2,Book I)这儿的“that”并不是我们常见的指示代词的意思。它相当于“so”或者“to such a degree”,强调了Sandy化的妆非常浓。

Eg.I came here and they said,“We kind of like that spirit…”(Para.19,Unit 3,Book III)“kind”原意是种类的意思。当它与“of”搭配时,变成副词,相当于slightly 或to some degree.

3、连接词

Eg.Normally,Americans do not assess their visitors in such relaxed surroundings over extended small talk;much less do they take them out for dinner…(Para.4,Unit 1,Book II)“much less”这个连接词在这儿是“更别提”的意思。

Eg.While my former teacher had been patient with all the students,my new teacher quickly punished those who gave incorrect answers.(Para.3,Unit 1,Book I)“while”在此突出表达了“对比”的意思。

4、单音节动词和短语动词

(1)动词

Eg.When morning came,he had established the existence of one class of Fuchsian functions.(Para.5,Unit 8,Book I)我们都知道“come”是用来指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的动作。但是在这儿,“come”也可以指一个事件或一个时间的来临。

(2)动词+介词

Eg.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Para.4,Unit 1,Book II)“go with”表达了“同时发生或者伴随”。

Eg.Like most city folks,I’m cautious.I scan the street and pathways for anything or anyone unusual before pulling into the garage.(Para.1,Unit 7,Book I)“pull into”传神地表达了“把车靠边停下来”的意思。

Eg.I was in charge outside where I administered justice by tracking down the parents of the kids who picked on my brother,and telling on them.(Para.2,Unit 1,Book III)“tell”作为“告诉”讲是非常熟悉的。但此处tell与on合用表达了“告发、告状、告密”的意思。

(3)动词+副词

Eg.Lighten up.(Para.12,Unit4,Book I) “light up”别太当真了。

Eg.I turned to see their shadows get into a car and speed away.“speed”是“速度”的意思

(4)动词+副词+介词

Eg.This is an undeclared war that everyone must sign up for in order for us to win.“sign up for”可以理解为“报名参加”的意思。

Eg.The evening led up to the gifts and then the chocolate cake from his favorite bakery,and of course the ceremony wasn’t complete without the singing.(Para.9,Unit 1,Book III)“lead”常见的意思是“领导,引导”,与up to搭配,形成一个可以灵活使用的新意:“在某些重要的事之前,更重要的事是……”,此处可以译为:“那天晚上,我们先是送礼物,然后是切从他喜欢的面包店里买来的巧克力蛋糕,当然还唱了生日歌。”

(5)动词+名词+介词

Eg.每次去我丈夫出生的地方,我们总是一家家地拜访他的亲戚。(Translation exercise on page 138,Unit 6,Book I)“一家家地拜访”可以翻译为:“make the rounds of”

5、由小词组成的固定结构

Eg.1:We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Para 2,Unit 1,Book II).在这儿nothing but + n./ pron./ to do… … … 只… …,非常深刻地表达了“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

Eg.“You know,honey,different music appeals to different generations,” reasoned Jane.(Para.24,Unit 2,Book I)“you know”在此表达了母亲Jane向父亲Steve强调了“不同年龄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

“you know” 通常有三种用法。

1)表示强调或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Eg.The condition in that country is terrible,you know.

2)表示说话人不确定自己所说的话或者用来引出他们接下来要说的话。

Eg.I thought I’d,you know,have a chat with you.

3)表示更清楚地解释。

Eg.Wear the white dress,you know,the one I like most.

英语的词汇量是很大的,总共有几十万。我们在生活中有时是用不到的像gobbledygook这样的难词、或者大词(该词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借用Maury Maverick造的一个词,意指听上去冠冕堂皇其实不知所云的废话)。一个人的词汇量再大,如果不会使用,就不是真正地拥有这些词汇,也不能说明他的英语水平就有多高。英语单词量,取决于一个人能够实际应用的单词有多少。所以词汇不论大小,在生活中,在表达中,都有其妙用,尤其是那些精妙的小词。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篇2

首先,从文化导入的内容来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应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切实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熟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文化的探讨中来,从而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另外,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主要是英美文化,但是有些文化知识离学生本身的知识和经验相距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应该在文化导入中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或将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相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从文化导入的方式来看,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索、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文化导入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更好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去查询资料,对文化知识及相关背景进行积极的思考或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主动地构建意义,成为学生自己知识库的一部分。当然,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需提供相关“支架”,通过一定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也就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都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的,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来导入文化。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出版和发行了不少大学英语教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堂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自2002年沿用至今,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新视野》教材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科技、体育、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文章难度从第一册到第四册由浅入深,词汇量不断增加,难度也逐级加大;每一册中的词汇复现率较高,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用法。同时,《读写教程》与《听说教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点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从课文所承载的文化的角度来看,《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课文文化内容丰富,由于是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因此便于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入某个主题的文化。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来自美国,更多呈现的是美国文化,缺失了其他英语国家及亚洲国家的文化,这也是在课堂的文化导入教学中需要补充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我们,课堂中信息的输入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为基础,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文化输入应与学生息息相关。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课文为例,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子关系,牵涉到亲子关系的中西方文化有不少,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吸收。那么在做文化导入时,首先,可以从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入手,然后再引入在亲子关系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其次,从导入的方式上来说,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亲子关系的异同,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西方文化亲子教育中对独立性的培养等等。

篇3

自主式学习的思想最早是由D·Little提出的,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束定芳认为自主学习在外语上的成分包括“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及“环境”(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综合研究者们的理论,具备主体能力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积极阐释所学到的新信息,懂得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者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自己设计实施个人学习计划。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是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历经十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大学英语的改革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施的过程当中,面对教学方法和环境单一、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以及英语教师严重缺编,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大量的操练与辅导,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等等问题,大学英语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投入与支持。《新视野大学英语》是我国各高校使用较为普遍的大学英语教材之一。这套教材拥有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三种不同的载体,既可以选择组合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主教材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及教师用书。其中读写教程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两篇课文。每单元设计有预习和配合课文的大量练习。在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英语的平均课时为每周4学时,受课时限制,大部分学校在并行的读写教程、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中往往将后两者削减。另外因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无法使用与教材配备的光盘与网络课程进行英语教与学。综合这些因素,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3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模式

3.1通过策略训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自主学习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他们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地运用策略的活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试着进行某个语言活动,然后让学生描述他们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说明原因;教师介绍并结合外语学习的内容演示新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活动练习新介绍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及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价,检查对新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布置更多的语言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试验新的学习策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策略。

3.2新视野读写教程的内容编排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新视野读写教程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的同时,有结构分析和写作相辅相成,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Pre-reading中的听说活动及课后丰富的练习对学生听、说、译等专项技能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它是大学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语言应用水平。下面以新视野读写教程自主学习要求为例进行分析:

自主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读写教程每个单元有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和语言操练,贯穿着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和同伴互动、合作、交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知识以达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3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多角色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兼顾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单项与综合训练,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计划的设定与实施情况等,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组织设计者和促进者等多角色的作用。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自己去发现规律,管理自己的学习,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组织者教师组织协作好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促进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发展。协助他们设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探索多途径获取学习资料。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课程质量是否稳步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是教师群体的素质和水平。

3.4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障,是学生融入协作学习的条件。高效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师生之间双向型的互动和师生、生生之间多项型的互动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只靠增加课时及师资力量是不现实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结果综合地表现出来,有助于拓宽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可以从课本开始延伸到多元化的信息世界;有助于教师对教与学的思维转化和手段更新,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加强。

小结

学习自主性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性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慢慢改变依赖思想,养成自主性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促进学习者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毛丽霞,桑兰.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外语自主学习[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5.

篇4

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度,在此只论述与本文相关的两项调查:一项是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另一项是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一)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本研究所选取的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教材是以下三种:《新视野(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希望英语(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大学英语(第三版)》(上外出版社)。在这三种教材中,《新视野》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希望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32篇,副课文32篇。《大学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为了了解教材中英美文学所占的比重情况,本研究根据课文的内容性质、体裁及来源,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科普文、应用文和英美文学。从表格中所显示的数据得知,科普文和应用文在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这三种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较为重视科普信息的传播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视野》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3.75%;《希望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4.69%;《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7篇,占教材的8.75%。不难看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极少,被严重“边缘化”。

(二)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为了解师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整体评价(包括教材难易度、趣味性、信息量及实效性等方面),本研究对来自这湖南三所高校的45名大学英语教师和31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访谈。调查中,教师问卷共收回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学生问卷共收回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问卷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满意度最高,依次递减;分数越多,表示满意度越高。以下是师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上述表格显示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13;42名教师当中,有10名教师(23.8%)对教材给了2分,20名教师(47.61%)给了3分,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教材是不满意或是感觉一般。除此之外,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价也不乐观,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01;302名学生当中,有11名(3.64%)学生给了1分,85名学生(28.14%)学生给了2分,116名(38.41%)的学生给了3分。由此可见,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师生对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为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与参加问卷调查的4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访谈中得知,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范式,但在本质上都彰显出某种一致性。首先,42名教师当中,有13名教师明确表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为注重信息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英文术语,使他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无形中让课堂教学产生“重信息而轻文学”的偏向5。另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都是围绕英语等级考试设置的。比如词汇量后面会通过标注四级词汇或六级词汇来体现其难度系数,除此之外还有每单元的课后练习,在题型设计和难易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英语等级考试所占居的重要性。其次,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使用的教材。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三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大都围绕词汇、语法知识和四级考试等方面设计,对篇章的学习和理解大都停留在“语意”或“语义”这一层面,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寓意”和“鉴赏性”却不被重视甚至被完全忽略。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们大都表示“成本太大”,“耗不起”。有29名教师或多或少透露出所在学校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评和奖励,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该教师任教班级的英语等级通过率。说压力也好,诱惑也罢,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想方设法提高任教班级的通过率。这种大环境下,英美文学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本研究所制定的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学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成绩、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依然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自评得分最高,1表示得分最低。上述数据显示,302名学生当中有93名(30.79%)学生在自评时给了1分或2分,说明他们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是不满意的;有129名(42.72%)的学生给了3分,说明他们感觉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一般。总体来看,302名学生自评的平均分为2.92,还没达到及格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是不理想的。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对4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在这42名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身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如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英语学习 网络资源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1-02

1.引言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课程应“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1]。在此新形势下,作为全国第二批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成员之一的贵州大学,在教学中施行“2+1+1”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即采取“多媒体课堂教学(2学时)+网络课堂教学(1学时)+视听说教学(1学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网络课堂教学主要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研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上进行。进入“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后,首页的主菜单如图1所示:

在“Coursebook Homepage”中,网站提供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针对教材课文进行的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辅导,但也可以说是教学参考书的电子版本。“Learning Tools”菜单下的资源在2008年上传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更新。

2.研究方法

Richards(2000)认为,语言教学的需求分析是指确定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的语言需要,并将其按先后缓急的次序进行排列。因此,教育者或者教育机构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及语言水平来提供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新视野网站是否如此呢?除了这些学习资源外,学习者是否还需要其他的资源?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呢?

为此,研究者在贵州大学北校区进行了英语学习网络资源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更适合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以保障网络教学的有效进行。

Richards(2001)在研究中发现,需求分析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调查表、测试、面谈、观察所得的资料获取运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信息。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获取信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因此,研究者设计了《英语学习者网络教学资源需求调查问卷》。通常认为,学习资源是显性的,明显可见,可听,可使用。但是Stern认为,学习资源中还包括看不见的隐性要素,如教师的指导和课程指引等。因此本研究中的学习资源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资源,涉及学习者网络课程学习现状,教师指导在网络课程中受需程度及学习者网络学习资源类型和途径三大信息,共计15项。

为确保调查对象熟悉新视野网络教学平台,调查在2010级学生使用新视野网络教学平台一学期后进行。2011年3月向2010级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70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习者网络课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项目1表明11.89%的学生一点也没使用到新视野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到一点资源的占了总调查人数的76.76%,能够充分利用该网站资源的占11.35%。

调查项目2中,22.7%的学生表示上新视野网站学习的时间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75.68%的学生每周平均不到3小时,超过5小时的为1.62%。至于少上网的原因,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是因为没条件。21.08%的学生表示该网站的学习资源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19.46%的学生说明是专业学习紧张(项目3中)。在调查项目4中,学习者表明他们上新视野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利用该网站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只有27.57%,另有8.65%的学生只是因为教师对学习者有网络时间积累要求,他们就挂网积时间。

项目5、6、7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三项有关联。

项目5为学习者对新视野网站的评价。大多数学习者表示新视野网站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一些帮助,17.84%的学习者认为有很大的帮助,11.5%的学习者认为没有帮助。

在项目6中,72.97%表示对目前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一般,极少部分对此课程的满意度很高,还有18.92%的学习者对此课程的满意度很低。

项目7问及英语网络课程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61.62%的学习者认为网络学习的方式有一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14.59%认为网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23.97%的学习者表示网络学习的方式根本没有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对于网络英语学习的目的来说(调查项目8),大部分学习者想要提高的是听说能力,其中43.06%的学习者选择了提高听的能力,32.57%的学习者选择了提高说的能力。

项目1-8的调查表明,学习者总体比较满意目前网络英语课程。但是他们主要是上课的时间进入网站学习,而且他们的学习并不是积极主动的,很多时候只是消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学习者网络学习的效率并不如教育者所想像中的那样高。同时,在听说能力领先的大环境中,大部分学习者在调查中也表现出急于提高这两项能力的意愿。

因此,针对以上调查结果,要提高学习者网络学习效果,首先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条件。我校目前每天免费开放语言学习室,但因网络,硬件等原因,语言实验室的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只有加强语言实验室和网络的管理,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的基本要求。

其次,有些学习者或者教师忽视网络学习目的这个需求。尽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总体来说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如果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者会变得消极倦怠。因此,教学中的显性网络学习资源若能满足学习者目的这一隐性需求,就能改变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使网络学习走向正确积极的方向。

3.2 教师指导在网络课程中受需程度调查与分析

调查项目9-11涉及到隐性资源,即教师指导作用。

调查项目9表明,英语网络课程中,只有5.4%的学习者表示他们不需要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给予指导和参与,48.65%的学习者表示偶尔需要,45.95%的学习者表示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参与。尽管大部分学习者表示需要教师指导,但能经常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站的资源进行学习的教师比率为34.59%(项目10)。

除了教师指导外,对于教师课堂指示的调查表明,41.08%的教师能够在英语网络课堂对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指示(项目11)。和课堂英语学习相比较,33.51%的学习者在网络英语课堂中经常没有学习方向(调查项目12)。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在学习者看来,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的指导作用是学习者网络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资源。大多数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极大地需要教师包含技术的、教学的、人文关怀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参与[2]。

3.3 学习者网络学习资源类型和途径调查与分析

网络学习资源是网络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该项调查中(项目13),学习者按照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和排列。选择结果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内容应更丰富,不仅仅是围绕课文进行讲解,如与专业相结合;应有四、六级考试有关内容;应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音频或视频内容、课件、课外练习等;应能访问提起英语学习网站;其他观点如:增加娱乐性,增加时事新闻,增加电影等。

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的途径时,表现得各不相同(项目14)。从他们的选择结果来看,他们知道网上学习英语的网站的主要途径从高到低排列如下:网络推荐,同学推荐,老师推荐,杂志文章推荐。同时,他们认为在网络上学习英语时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项目15):英美原声电影,专业英语网页学习,英语学习软件,英语书籍,电子杂志(从高到低排列)。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资源类型的选择上要求比较广泛,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推荐的网站上利用英美原声电影进行学习。

相对学习者的选择而言,现有的新视野网站的资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网络资源的提供方面应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学习者对能力的要求很高,希望英语学习能对他们的专业有所帮助。但是,学习者需要在学习的时候也能放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做充分的调查,通过适当的途径,向学习者推荐适当的网络学习资源。

4.结语

网络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者的一个良好的途径,网站的教学资源不仅影响学习者的效果,也影响到网络教学的质量。但是,学习者面对各学习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难免会不知取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目的,找出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加以整合和优化,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若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上不能加入这些学习资源,教师则可以利用其他渠道向学习者提供这些资源。

本文只是对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在教学中怎样把显性的学习资源与隐性的教师指导等隐性资源结合起来,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篇6

2013年度“SIAS STAR”英语背诵大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体现西亚斯国际学院“英语精”的办学特色,营造我校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配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学风建设,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经研究决定举办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2013年度“SIAS STAR”英语背诵大赛。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英语背诵大赛领导小组,并设大赛活动办公室

组 长:张新民

副组长:史传高、沈 阳、赵 飞、赵祖伟、于凌云

成 员:各院部学生办主管及辅导员

办公室:设在外语学院 负责人:葛玉清

秘书处: 黄萌(5801)杨文平(6313)

三、参赛对象:2011、2012级非英语专业各班级

四、大赛程序

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1、初赛

初赛由各院(部)自行组织,比赛时间和地点由各院部决定。参加初赛的每个班级推选3名选手代表班级参赛,另2名在初赛前按学号随机抽取,提前一天通知被抽取的2名同学做准备。

2013年4月17日12点前以院部为单位将参加复赛的班级名称及3位选手的名字报外语学院秘书黄萌处。

2、复赛

复赛由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组织,根据复赛结果评选出 10个班级参加学校的总决赛。复赛根据参赛班级情况分为6个赛场同时进行。

时间:第11周周五下午2点半(5月10日)

地点:外语学院13#教室

3、决赛

决赛由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组织,由复赛评出的10个班级参加。每班上报3名选手,另外2名选手通过随机抽取产生。

时间:第13周周二晚上7点(5月21日)

地点:肯尼迪报告厅

五、背诵内容:

背诵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自经典教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部分课文。第二部分是学生本学期所学英语课文内容,背诵的具体内容如下: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0、21、22、23、24课 共5 课

2012级:《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

Unit 1 Para.4;

Unit 3 Para.7;

Unit 4 Para.4;

Unit 5 Para.5;

Unit 6 Paras.1&2

2011级:《新视野大学英语》第4册

Unit 1Para.1-2

Unit 2 Para.6

Unit 3 Paras.2&3

Unit 3 Para.15

Unit 5 Para.11

2012级:《大学体验英语》第2册

Unit 3 Para.2;

Unit 5 Paras.2&3;

Unit 5 Para.4;

Unit 6 Para.12;

Unit 7 Paras.4

2011级:《大学体验英语》第4册

Unit 1 Para.8;

Unit 2 Para.1;

Unit 4 Para.6;

Unit 5 Para.2;

Unit 7 Paras.10

3)评分标准:

项 目

权重

要求

语音、语调

20%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连读、重音、语调和意群把握准确;

准确程度

30%

背诵内容与课文一致,不随意删减;

流利程度

30%

语速适中,语句流畅;背诵过程中不出现长时间(10秒)的停顿或反复;

语言艺术

20%

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情感融入其中;注重仪表,姿态自然;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六、复赛、决赛细节:

比赛形式:包括英文自我介绍和背诵课文。

选手现场抽签决定要背诵的篇目。一旦背诵题目确定,不允许选手更换,否则将视为弃权。

比赛流程:

(1)每个班级的5名选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排名1号的选手现场抽签决定背诵篇目,首先做不超过30秒的简短自我介绍(班级,专业介绍),然后进行背诵(此项占30分)。

(2)剩余4名选手也通过现场抽签决定背诵篇目(此项占70分)。背诵时4名选手依次站好比赛,以接龙的形式进行背诵,如在接龙过程中有某位选手出现衔接不上,可由下面的选手接龙但一次要扣除10分,主要是考察班级选手之间的配合程度和每位选手背诵的流利程度。

六、评比和表彰

背诵大赛的决赛设班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同时获西亚斯“英语背诵班级之星”称号并颁发证书和奖杯。同时从参赛班级的1号选手中评选出“优秀选手”5名并颁发证书。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篇7

关键词:技能教学;大学英语;新教材

大学英语学习,不再是单一地学习句子结构、语法、单词,新课改使得大学英语在教材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它以主题为单元,其中题材涉及世界各地以及政治、科技等多个方面。并且在教学上,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上,强调了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上能力的加强。作为一个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经验,简要地谈谈本人对新视野下大学英语的理论研究。

一、紧抓听力不放手

随着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大学对于英语听力能力的训练也大为提高,并且考虑到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运用的英语也主要是其听说能力。由此看来,听力将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点。以《新视野》为例,对于听说方面能力的训练加强便是其重要的特点。在教材中,听力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广泛,诸如经济、民族风情、体育竞技等方面,同时在考查学生听力水平时,更多地融入了说话者的观点、情感态度这些方面,使得学生在听清对话的同时,还要听明白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在教学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很好地体现《新视野》的这一理念。比如说,在练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听说教程的第三册听力时,在听力部分的四:passage时,长篇文章的听力训练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如果学生在听了两遍后对于问题:Why do parents have different methods for raising children?仍有点摸不清头绪,此时,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在学生的听力方法上强调一些技巧,比如说听清关键词:different views of the nature of children, the roles of parents.等后便先在纸上写下,最后答题时利用关键词来串联形成句子。

当然,除了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在课堂上适当地添加一些课外英文电影或一些英文歌之类的,必然能加强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并且,在学生说英语方面,可以采用相应的给电影情节配音、教唱英文歌曲等方式,让学生在乐趣中,自然、流利地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二、分析文章理核心

可以说文章就是词汇的来源库,而对文章的分析则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强调文章的快速阅读和找出文章中心成为英语阅读考查的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平台,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广泛地涉猎各种层次的阅读。在这其中,教师则应该好好利用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更多的阅读技巧和一些课外知识。

大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材案例,大多是讲述国外一些大学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引用外国的案例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利弊参半的,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距,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结合教材,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找一段相应的美国海德中学的视频,让学生先通过视觉来直观地感受文章大体的内容,以降低教材在理解上的难度,继而可以深层次地让学生去挖掘教材核心。最后用简单的图表形式来考查学生,使得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不仅仅在阅读层次上有了提高,在自己知识面上也同样能有所收获。

对于文章中的词汇,教师可以在课后统一地进行整理,如果文章比较简短扼要,那么对于关键词的梳理也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让学生自己去更好地抓住文章核心。

三、写作训练抓结构

对于学生而言,听力训练、文章分析,都是一种被动的知识传入,那么写作,就是学生对于英语掌握能力的一种主动输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写作技能的提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原因了。学生常常反映在写作时会感到没有素材可以写,因而导致无法落笔。那么,改革后英语教材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教材提供了许多结构分明的教学文本,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将教材进行剖析,那么在总结了几篇文章后,学生的心中将有一个对于文章如何“成形”的结构概念。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利用课上所进行教学的文本,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相应结构的仿写,再提供一个新的话题,做到面目改变,但骨架不变。长此以往,学生在接触后面的写作训练时,便会主动地去联想之前所学过的课文,看到作文题目时便会感到胸有成竹,如此一来,将增加学生在写作上的自信心。至于学生所说的缺少写作素材,那么大学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教材后的拓展阅读中包含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大大超出现阶段学生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只需要在平时让学生熟悉教材,对一些简单的素材进行记忆,便可在写作中很好地发挥出来。

可以说,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是一本结合实际、内容新颖广泛的好教材,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一定会相应地增加,教师只有在深刻熟悉教材内容后,用其过硬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来营造一个轻松、乐趣的英语课堂,如此一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新教材对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自身也才能更加轻松地学习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蒋学清,冯蕾.基于渗透式学习策略的大学英语教材回顾性评估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01).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于语言,两者密不可分。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用英语交流信息……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1]。即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与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般按照《大纲》要求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忽视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不了解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就难以准确地把握、理解和使用语言。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日常交际都是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不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轻则会造成彼此误解,互相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会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此种交际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双管齐下,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著名英语教育家胡文仲认为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开设课程,举行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最有效的是结合日常的外语教学从事文化对比。并提出结合日常教学可以从各个层面进行,例如,词汇、语用、语篇等[2]。

根据胡文仲先生提出的文化教学的几个层面,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做到:

1.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英语词汇(包括单词和习语、成语等)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

例如汉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几年中国养狗人数在增加,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植于汉语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影响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相反,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又如,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在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而在欧美,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指范围小得多。此外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也用于贬义,就像我国中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一样。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2.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moneylikewater”。

3.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Charlie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著作。比如课文第一段提到“DickensmighthavecreatedCharlieChaplin’schildhood”[3](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4.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本国文化对比相结合。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进一步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B课文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一个中国女孩带美国男朋友回家吃晚饭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AsistheChinesecook’scustom,mymotheralwaysmadenegativeremarksaboutherowncooking.Thatnightshechosetodirectittowardherfamoussteamedporkandpreservedvegetabledish,whichshealwaysservedwithspecialpride.

“Ai!Thisdishisnotsaltyenough,noflavor,”shecomplained,aftertastingasmallbite.“Itistoobadtoeat.”

Thiswasourfamily’scuetoeatsomeandproclaimitthebestshehadevermade.Butbeforewecouldbesodiplomatic,Richsaid,“Youknow,allitneedsisalittlesoysauceAndheproceededariverfulofthesaltyblackstuffonthechinaplate,rightbeforemymother’sshockedeyes.[4]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母亲批评自己的拿手好菜味道偏淡不好吃,“我”的美国男友信以为真,在菜里添加了不少酱油提升味道,结果却令母亲异常吃惊。这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冲突(cultureshock),是教师用来进行文化对比教学的优秀素材。众所周知,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对于自己拿手的事情习惯采用“抑”的态度,给予否定评价,其真实含义往往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或认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不会刻意贬低自己认为值得称赞的东西。

在讲解类似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选取文化冲突比较明显的部分做特别说明,对比两者异同,从而引出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比较与对比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三、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并不表示忽略语言本身的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和补充语言教学,因此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要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第二,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指出:“语言掩盖的远远多于它所展露的。说也奇怪,文化所掩盖的东西最能瞒过的竟是浸在这个文化里边的人。我认识到真正需要你的工作不是了解外国文化,而是了解自己的本国文化。”[5]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国语言和文化,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用英语准确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

[2]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7.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0.

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精读课 课文导入

1.前言

文章的导入是为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作铺垫,是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往往以单词的习语的讲解作为英语精读课的开端。这是因为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重视学习者的点滴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然后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造出自然的句子。由于忽视真实语境中语言的应用,这用基于语法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证明是无效的。在经过了情景教学大纲、意念―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教学大纲、交际―语法等几个语言教学的阶段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专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新的教学理念也催生了精读课上教学的具体方法的变革。文章的导入不再只是单一的单词语法讲解,它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课文导入的重要性

文章的导入也是文化的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随着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者认为,外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因此,在精读课进行导入,特别是文化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和视听设备在语言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它们使文章导入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课文导入的方法

3.1与多媒体相结合

Video watch,以影片片断方式作为导入,结合视听影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片的节选往往是和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在影片的观看之前,教师可以将一些关键词汇,特别是课文中即将出现的新词汇和表达法写在黑板上作为观前提示,而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再次出现。这样,学生分别以阅读和视听两种形式接收了新词汇和表达法的信息。有利于词汇的记忆,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例如,在操作新视野课本中“A Good Heart to Lean on”时,以影片《阿甘正传》中Forrest Gump年幼腿瘸时,母亲送其就学的一段为文章的导入。学生在观看影片片断的同时,接受到cripple这个单词,了解了形容词crippled的用法,并且当看到电影中主人公因为腿部的缺陷而受到歧视时,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这就为课文中“我”的父亲的遭遇做了铺垫,更能分析他乐观善良的品质,直逼主题――A Good Heart to Lean on。

与听力材料相结合。大学英语听力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大学四级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四级卷面中占35%,考生在这一部分的得分直接关系到其四级成绩。因此听力对参加四级考试的学生来说可谓至关重要,不容轻视。听说和读写是分不开的,以听力材料或练习作为读写课的导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有效导入课文,还可以穿插讲解听力解题技巧,让学生对听力的题型有所了解。听力材料的选择是多样的,可以将听力的短对话作为课文的导入材料,比如在课堂上选择这样一则短听力对话作为文章The Widow的导入:

A little girl at her first church wedding suddenly whispered loudly to her mother,“Mummy,had the lady changed her mind?”“Why,dear,whatever do you mean?”her mother asked.“Well,Mummy,she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对话中谈到的女士与一个男人走上礼坛,却与另一个男人下来。学生们很容易听清楚句子,但可能会糊涂another man的真实身份。导入一些关于西方婚礼的习俗,即新娘的父亲在婚礼上会领着新娘走上红毯,交到新郎手中。学生对西方婚礼习俗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顺利地进入课文,更容易理解文章中的the widow的幸福的婚姻和她对丈夫深沉的爱。

以图片的方式导入。图片是相对听力材料更加直观的课文导入方式。例如对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中的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进行导入时,选用与课文相对应的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山姆大叔的图片,并结合课文进行介绍,使这篇本来比较枯燥的文章立刻生动起来。

3.2学生参与式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是涉及文章大意的(考察学生对文章的宏观总体把握),也可以是细节的(考察学生对文章具体句子的理解)。

可以采取presentation的方式,这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做好准备。比如讲解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可以在课前布置一片短文写One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学生不仅仅锻炼了写作这一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情景导入式。例如,在讲解与table manner有关的文章时,教师准备好一套西餐具,并请学生做演示,同时用英文讲解步骤。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魅力。

4.课文导入设置的要求

导入的内容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导入的目的是为文章的讲解服务,因此,在材料的挑选上,必须和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切不可为导入而导入,离题太远。导入必须要一定的时间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导入只是课文讲解的一个热身操。如果时间太长,则会影响到课堂的其他安排,喧宾夺主。导入的适度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材料的挑选上符合Krashen提出的i+1原则。即:输入既不应该远远超出学习者竭尽全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应当太接近他们的现阶段水平以至于对他们没有任何挑战性。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同时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导入材料,在PowerPoint的制作上要简明,主题突出。切不可太过繁琐,花里胡哨。

5.结语

随着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精读课课堂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语言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课文导入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了这一变化,同时也体现了语言教学模式,语言教学大纲和语言教学目的的变革对教学实践的影响。而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总结将会推进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国际上外语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在教学中发挥的诸多优点已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肯定。目前,任务型教学在国内中小学已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高校课堂中却少有实施。鉴于此,本文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探讨了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并试探性地设计了一堂教学案例。

1.引言

2001年7月制定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1]。由此任务型教学对基础课堂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在与基础教育紧密衔接的高校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并未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师微乎其微。因此为了发挥任务型教学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2.任务型教学及相关理论

2.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及特征

任务型教学是指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焦点的中心,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2]Feez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若干特点:(1)重点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2)强调交际语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3)学习者是在参与活动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际性的和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掌握语言的。(4)学习者完成的任务活动既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活动,也可以是在课堂内为了教育目标设计的任务或活动。(5)在任务型大纲中,任务与活动是根据任务的难度来排列的,同一任务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6)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如学习者过去的经历、任务的复杂程度、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以及完成任务时有哪些可以得到的支持等。[3]斯坎翰(Skehan)结合威利斯(Willis)的研究成果提出,任务型教学应包括前任务阶段(pre-task phase)任务实施阶段(during-task phase)和后任务阶段(post-task phase)。[4]值得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或学习活动,也不是无关任务的随意罗列,而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2任务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除了受教材的限制外,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环境、教师的个人素质等。综合各家思想(陈晓堂,2004;龚亚夫、罗少茜,2003等),任务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六点:(1)真实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形式和功能统一的原则;(4)针对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6)趣味性原则。

2.3案例分析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及任务设计的相关原则,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 2 Section A“Deep Concern”[7]为例,阐明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

2.3.1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阶段宜采用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方法导入教学内容。

Step1导入(Leading-in):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两母女因为观点不一致最终不欢而散的谈话,从而引发本课的主题:Generation Gap。

Step2讨论(Discussion):围绕话题“What are some of things you and your parents might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以2—4人为一组就当前年轻人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简单的讨论并让部分学生报告讨论结果。

Step3呈现任务(Task presentation):介绍完成阅读任务的具体要求或方法技巧,以及所采取的形式步骤,然后布置阅读任务,呈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Why are there generation gaps between sandy and her parents?

2.3.2阅读任务(Reading task)

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结构和具体内容。因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任务:

2.3.2.1Fast-reading: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Fi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assage。

2.3.2.2Details reading: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Find out the examples from the text with these devices for developing the statements:Dialogue/Narration/Comparison and contrast.

文章结构分析后,对文章中难词难句进行适当的讲解,以便加强对生词及表达的理解和记忆,为实际表达打下基础。

2.3.2.3Reading and speaking:回答问题,如:

(1)Why did Sandy’s father shout at her?

(2)What different ideas about music between them?

2.3.2.4Note-ma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ANDY AND HER PARENTS

Music:(horrible stuff,weird,offensive,...)

Clothes:(disgusting,old,...)

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对细节问题的掌握及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3.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利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完成现实生活的实际任务。

Step 1让学生根据屏幕中note-making的内容几个学生一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从而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Step 2展开讨论:How can the old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have real communication with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Step 3课后作业。以“Bridging the Generation Gap”为题,运用文章中学到的叙事法续写故事。从而延伸课堂中的任务。在以上各项任务活动中,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趣味性的活动设计、任务链式的任务环节,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但提高了知识、技能,而且形成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结语

总之,任务型理论如何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其中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注意问题,如信息差设计的“度”的把握问题、小组讨论的可实行性问题、任务设计中的时间分配问题等,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3rd edition.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83.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

[4]Skehen,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37-148.

[5]胡一宁.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