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月亮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04-03 08: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月亮的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月亮的成语

篇1

2、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3、月晕而风,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4、月盈则食,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篇2

又迎来了中秋节,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我我们会买许多食品供拜月娘。晚上,妈妈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饼边吃边赏月,我这吃货早已跃跃欲试。我看着月亮从云雾中露出半边脸,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月亮缓缓移动,云雾遮住了月亮,顿时觉得天空空虚起来,心里很是沉闷,片刻,月亮出现了,仿佛是回去梳妆的小姑娘,更皎洁,更明亮。我一时兴起,说要比谁说得多有关月亮的诗,我沉思片刻,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姐姐当然不甘示弱,对答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强中自有强中手,爸爸一连说出了三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妈妈见局势不妙,自然奋勇迎敌,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无心听他们的答句,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让我想出来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爸爸妈妈都笑了,定是想不到这次对诗我和姐两竟是如此“词汇丰富”。这次赏月,可让我大开眼界啊!

我们赏月对诗,必然少不了猜谜咯。“我来说题,你们猜谜。”姐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一齐同意。“一心向上,打一字”,“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连忙应答。“野火烧不尽,打一字,”这可难倒我了,姐姐冲我看,竖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谁叫我技不如人呢?这题白白让人了,妈妈说:“烧的是草,还存着一些,那是荐。”姐姐笑了笑,说:“妈你好厉害,接下来是,猜成语。”姐姐专挑我不懂得,一旁的我喃喃自语。爸爸对这平时还不怎么研究,还是妈妈抢答了:“举重比赛嘛,当然要——斤斤计较了。”……

在这里,中秋节,我祝大家:好运源源来,生活更精彩;人月两团圆,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beibei

篇3

一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都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拓展设计:“说出古今中外能证明本文论点的典型事例。”课内课外紧紧围绕本文中心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加深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拓展延伸:“读了这首诗,你能够想起哪些具有同样情怀的人以及他们的某些名句?”这一设计则紧扣情感目标,对学生理解诗人的博大情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马说》教学时,有教师这样设计迁移题:“现代社会你认为自己如何成为一匹千里马?”本文的主旨不是在阐述如何成为千里马,重点在借千里马的遭遇鞭挞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及对人才悲惨遭遇的同情。本节课的三个目标是: 1、熟读课文,弄通文义,并能流畅背诵。2、理解本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这一设计游离于文本,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二是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与情感。

迁移训练时,设计要与文本紧密结合,要能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如《天净沙.秋思》设计:白朴《天净沙》和马致远《天净沙》比较阅读思考问题:1、白朴的小令也写了很多景物,给人的感觉和马致远的小令一样吗?2、如果给两首小令都配一幅插图,两幅图色彩有什么不同?两幅图的主体一样吗?3、两首小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两首曲牌都是《天净沙》,感情对比鲜明,问题设计也清晰,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

在迁移训练时,一定要摒弃漫无边际的课外迁移,舍本而求末。

如《水调歌头》迁移题:假如你面对四川汶川地震中的同学,你会怎样对他说?此题与文本结合不大,迁移过远。学生实际回答时极少能与本诗内容、感情相联系。

又如《小石潭记》拓展延伸时设计:柳宗元少时成名,20岁中进士,33岁被贬,之后便与忧伤相伴,最后悲愤而死,年仅47岁;他终未实现政治理想,但却另有收获;在不幸遭遇中他成名成家。从他这一生的经历中,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示例:人生是不完美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这一设计与文本相错甚远,不能起到加深文本理解的作用。

三是设计要有一定深度和探究意义。

一教师在《水调歌头》拓展延伸阶段,设计了三个小题:1.月亮还有很多美称,请你写出几个:2.古人写月亮的诗句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3.当今社会,经济浪潮涌动,在那月明寂静之夜,对远方打工的亲人你想说些什么?

这三个设计题均与本词的思想感情不相一致,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1个延伸题内容过于肤浅,可以放在预习阶段。第3个延伸题“经济浪潮涌动”语言易给学生思维带来波动。2008年河南实验区中招试题是这样设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这一设计要求学生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答出自己的思考。第2个设计题要求单纯写月亮的诗句,本文一个主要的感情是表达思念之情,应该改为“古人借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教师设计《三峡》延伸阶段也设计了三个小题: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2、写出两句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词。3、古人常用“三”形容多或少,如本文中的“猿鸣三声”。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篇4

关键词:文言 教学 激趣

文言文不管从继承还是从考试的角度,都是重点。可这天经地义的事儿,对我们那乡头的初中生来说,我看他们倒不怕那周树人,毕竟“周树人“的文章多半还是白话的,还能勉强读懂。倒怕了这“文言文”,理由很简单,读不懂,没兴趣!文言文现实教学的僵化现象,就如北师大杨美俊教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说的一回事:“老师先介绍作者、背景;然后逐字逐句串讲;最后分析总结”。学生呢,整个流程当了回收音机――边听边使劲的写。讲完了,翻译了,这篇课文结束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也算一个不老不嫩的乡村语文老师了,从96年师范毕业从教初中语文算到今天,也有18个年头,在文言文激趣方面,我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农村资源,搞了个所谓的农村特色文言教学激趣“五法”,写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 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传说诸葛亮算准死后会有人来找他的坟头,就在临死之时,把伙夫叫来,给他8两银子,叫他将自己安葬后把8两银子给抬他的8个脚夫。说完,诸葛亮死了,其他8个人抬诸葛亮出殡安葬回来吃饭,并说好了一人一两银子。伙夫起了歹心,想独吞,就在饭里下毒,那8个脚夫吃饭时,也起了歹心,觉得银子分不均匀,就联合起来把伙夫杀了.他们刚把伙夫杀死,那八人也因吃了毒饭而亡,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确切的埋葬地……”“同学们,你们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写诸葛亮的文章《出师表》……其实这个故事,我是无意中在《故事会》上看到的,不一定真实,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这篇又长又要求背诵的初三文言文,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回忆起课堂,学生完全被诸葛亮的睿智、忠诚所吸引,后来检查朗读、背诵、人物分析来看,效果不错,我想和故事的吸引不无联系。

二、 模仿惟妙惟肖,让人难忘

还记得是今年上半年初二下期的时候,一天,我走上讲台,双手捂着鼻子,学着:“喔喔喔……”的公鸡打鸣声,然后手里拿着教棍当宝剑不停的舞着。学生先被老师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我看学生被我吸引住了,就问:“同学们猜猜,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历史上哪个成语?”学生才恍然大悟,连忙在《祖逖北伐》中你一眼,我一语的讨论、终于查找到原句:“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那你知道是啥意思呢?”老师顺势提问,学生连忙看注释,有的还翻阅自己备的资料,“那你还能找出本文其它使用成语的地方吗?”这下教室炸开了锅,有的找,有的翻译,有的反驳,整个课堂下来,学生兴趣高涨,悄无声息的就把这篇自读文言文从翻译、找成语、朗读给搞定了。

三、 绘画栩栩如生,视觉享受

我在读师范的时候,是学美术的,有时在教学文言文时,信手来点配意画,倒使课堂增色不少。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朗读、翻译完成后,为帮助学生把握该文的特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是难得的将月光比作水的比喻句,为透彻的让学生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月亮,一滴水珠,并用白色的粉笔将二者的中间涂成白色,强调说:“同学们,你看月亮,水珠都是什么颜色?”“白色”,生异口同声。寥寥几笔,却让学生深刻明白这个比喻的恰当,从而把握了本文最大的特色。

四、 音乐渲染,陶冶心灵

上文言课学生感到枯燥,最易走神。农村资源有限,但手机、录音机还是很普遍的,有时根据所上内容,来点音乐,何尝不可!大家都上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那文中的流水潺潺、风声阵阵、鸟鸣上下、游人欢笑……不激起大家对旅游、玩山、戏水的向往。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用手机下载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两首曲子,边朗读边播放音乐,让学生一边“吃”着美文,同时耳朵享受着音乐。这种坐馆子的感觉,必然带来学生主动、深刻的把握课文的朗读、翻译、背诵等等。

五、幻灯制作,立体感受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农村中学基本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为用幻灯上课准备了客观条件。主观上,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老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也是受益者,也基本掌握了幻灯的制作。在文言教学中,最近也尝试了用幻灯教学《桃花源记》。我制作了4幅幻灯:介绍人物,出示了网上下载的陶渊明画像,一目了然;朗读课文时,出示了范文,配以标准朗读,再配以音乐;翻译课文,出示重点解释、例句、用法,并用不同颜色文字比较,醒目清楚;内容分析,条款分明,动态显示。整个过程,充分运用音乐、动画、视频立体展示,感觉不是在上课,似乎就是在看电影一样轻松落实知识点、重难点。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应如此。谨此抛石引砖!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周小山,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篇5

关键词:哈萨克语;成语;来源

哈萨克语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哈萨克语成语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成语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信息,反映出民族文化背景。哈萨克语成语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四部分入手:

一、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所以我们也有很多跟哈萨克族历史相关的成语。例如:“Абылай аспас асу”(阿布拉伊渡过不了的难关)意思是一步大难或艰难的道路。阿布拉伊是哈萨克汗国时期最有名的国王之一。准葛尔部落的入侵时,他统一了哈萨克的三个汗国。阿布拉伊获得的胜利使当时的哈萨克汗国更加坚强。“Аκтабан шбырынды, алκа кл слама”、“аκтабан болды”(变成白脚跟)这两个成语都是同意词,指的是因为敌人侵袭和人民的贫困而跑到异乡住的人民。这个成语反映了1723年,准葛尔部落对哈萨克部落的入侵战争。 “Аκ киiзге ктеру”这则成语说明古代时宣布“汗”(古代突厥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的词语,描述把统治者宣布为汗的时候,人们把汗拾起在白毡子上,这说明他是全人民的汗。

二、来自叙事诗、诗文和口头文学的成语

按照中文编年资料6-8世纪哈萨克斯坦的突厥语部落已经具有自己的口头传统诗学,而且说它的起源很早以前就有了,它起源于更早的时期。很多史诗中的修饰语、隐喻和用古代突厥语写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都证明哈萨克文学的悠久历史。我们有许多著名的史诗,像“Алпамыс батыр”(Alpamys batyr), “Кыз Жiбек”(Kyz Zhibek),“Козы Крпеш -Баян Слу”(Kozy Korpesh Bayan Sulu)等。

13-17世纪的史诗中使用的大量成语我们到今天还在运用,甚至其中的一些成语有口皆碑。例如:“тбесiн ккке тигiздi”(头顶触摸了天空)(Alpamys batyr),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无限高兴,乐不可支,喜气洋洋的样子。还有“толан айдай толыксып, ак сазандай блкысып” (Kyz Zhibek)在这个成语中描写女子婀娜多姿的动作、步伐,把美女比喻鹿、月亮和鱼,形容女子艳丽夺目。

“Козы Корпеш -Баян Слу” (Kozy Korpesh Bayan Sulu)史实中运用了许多到现在使用的成语,例如:“iшек- сiлесi катканша кYлдi”(捧腹大笑)。“Кыз Жiбек” (Kyz Zhibek)中有一个很精彩的成语“канаты бYтiн снкар жок , тйяы бYтiн тлпар жок”指的是每个人或事物都有缺点,没有完美的人或事物。

哈萨克族有名的诗人、作家和作曲家阿拜对哈语成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大量的成语出自阿拜的作品,例如:“кнiлi тiрi”(充满情感的人),“тiрiктi жYндей сабау”(说许多谎话)等。阿拜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古代固定词组,这样让这些固定词组保留到现在,让保存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哈萨克语的丰富。在自己的诗中阿拜运用了大量动词性的生动固定词组。还有很多阿拜使用的动词性成语,例如:“табанынан таусылу”(瞎费劲儿), “кыркын мiнсе,кыр артылмас”(此路不通)等。每个哈萨克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从阿拜的作品吸收知识,所以我相信阿拜作品里面的这些成语会广泛使用的。我们读阿拜的诗文,唱阿拜的歌曲,这样每个哈萨克人一直使用这些成语。

口头上保留下来的大量哈萨克童话和民间故事都包含源远流长的成语,这些成语极大丰富了哈萨克语成语学。例如: “каз мойын”(形容漂亮的马或个子高的女子),“кздiн жасын сел еттi”(哭哭啼啼),“кздi ашып - жманша”(在一刹那间),“кз байлады”(撒诈捣虚), “шаш етектен олжаа батты”(发财致富)等。

三、 来自民间生活中的成语

各个民族按照生活时代具有只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从古代到现在保存下来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的实例确实很多。说关于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即说关于哈萨克人。来自民间生活中的成语文章内细分为三部分:来自宗教的成语,来自传统礼仪的成语及来自习俗的成语。

(一)来自宗教的成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信不同的宗教。因为哈萨克族是信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很多习俗和礼仪跟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哈萨克语中的很多成语就表达跟宗教的紧密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来自宗教的成语,例如:“кдайа аксарыбасын айтты”(求真主保佑,宰牲畜给赛德盖),“жетi тиын садака”(求真主保佑时或帮克服困难时,专门到清真寺捐钱或给贫穷的人一些钱)。来自宗教的成语经常跟“阿拉”的名字有关,哈萨克语中写阿拉的时候第一个字母一直是大的字母,例如:“Алланын мiрi”(阿拉的真命), “Аллаа шYкiршiлiк кылды”(对阿拉表示感谢)。还有一些遇到困难时或失去亲人时的表示安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成语:“κдай артынын жаксылыын берсiн !”,“Алла артынын кайырын берсiн !”,“арты кайырлы болсын” 这三个例子指的是人去世后,表示哀悼,安慰他的亲戚朋友时候说,求真主保佑后面活着的人,这些成语中的“κдай”和“Алла”就是“真主”。

(二)来自传统礼仪的成语

成语不但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并且成语 也是反应 哈萨克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上我们能看到哈萨克族人的思想。哈萨克族最重要的民族文化特点 之一是全面蕴含民族传统礼仪。到今天保留的这些传统礼仪明确地展现了哈萨克族跟其他民族的区别,不同的生活方式。

传统礼仪,有一些来源是宗教活动,有一些是社会生活。古代有很多跟出生、上学、结婚和死亡有关的传统礼仪,而很多成语就说明这些礼仪,大部分来自传统礼仪的成语都是动词性的。例如: “κырκынан шыκты”(满了四十天),婴儿出生后满四十天,跟汉族的满月相似。婴儿满四十天时,四十勺水里面放四十个圆子(一般是圆形的银子戈比)给婴儿洗澡。这一天,给婴儿第一次剪发,剪指甲。“бесiк κда”(娃娃亲)男女小的时候父母订下亲事。“тсауын кестi”(剪断绳子)这个成语指的是幼儿开始学步时为了让他好好走路举行的礼仪。“сYндетке отырызды”(割礼)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一种仪式,犹太教在婴儿初生时举行,伊斯兰教在童年举行。“κыз затты”(欢送姑娘)给新娘举行欢送会。“Кырκын берди”(举办四十天)人死了四十天以后为他举行葬后宴。“жоκтау салды”(追悼)人死了以后大声地追悼。

(三)来自习俗的成语

哈萨克族还有各种各样的跟风俗习惯有关的成语。例如:“аа лсе, iнi мра”(哥哥去世,弟弟继承)这则成语表达按旧的习俗过继婚,现在的生活中很少见。从古代到现在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我们叫:“ата жолы”,“ата салты”指的是早以前我们祖先的传统和习俗。还有很多来自习俗的成语,例如:“жетi ата”(七个祖先),“шашу шашу”(扔糖),“слемдеме жiберу”(发送礼品(主要指甜食)),“слем - сауκыт беру”(给野意儿)。

哈萨克人算是一个很迷信的民族,所以有很多来自迷信中的成语也不稀奇,而这些迷信跟信仰有紧密的关系。例如:我们做后来的打算或梦想时总说“Кдай κаласа”(真主保佑的话),这样我们都希望这些打算和梦想会实现。哈萨克人从早以前用四十一个小圆子(一般是小石头或菜豆)来预示将来,预先说出某个事情的发展,提出种种推测。我们到现在还使用这种方式推测后果,把它叫“бал ашты”(预言),“κмалаκ салды”(占卜)。

四、来自外国语言中的成语

每个语言的词汇一直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这个过程。每一个语言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语言不仅有自己的功能而补充词汇,同时有其他语言的词语和固定词组而丰富。

哈萨克语中的一些成语也是从外来语言中吸收过来的,大多数来自俄语。这也不会使人吃惊,因为俄罗斯族对哈萨克族的影响本来就很大。对我们的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当然不仅反映在我们的成语上。哈萨克的很多作家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也翻译了不少成语 。在这一观点上我想再引用阿拜的作品。他把普希金、莱蒙托夫、克雷洛夫和托尔斯泰著名作品译成哈萨克语,翻译的过程当中译出了不少成语,例如:俄语中的“быть рогатым”翻译成“мYйiз шыу”(长角),意思是丈夫和妻子交流。“ворковать как голубки”翻译成“кептерше сYйiнiсу”(像鸽子一样柔情细语地交谈)指相爱者互相甜蜜地聊天。哈萨克语中还有大量随着俄罗斯语的影响产生的成语,例如:俄语的“беречь как зеницу ока”译成“кздκарашыындай саκтау”(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指的是爱惜、保护。俄语的 “как кошка с собакой”翻译成“ ит пен мысыκтай”意思是人之间的关系像狗和猫一样不好.

哈萨克语也有从汉语中借入的成语,主要是因为两个民族的交往频繁,写历史,什么时候,可以作为背景,中国的哈萨克族使用的情况,进行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下,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说明:现在很多移民区哈萨克斯坦定居的中国哈萨克族人,将哈萨克斯坦人不常使用的一些汉语成语带入了哈萨克语中,影响逐渐扩大,从而丰富了哈萨克语的成语学。如一些直接翻译成哈语成语的汉语成语。有汉语中的“掩目捕雀”直译成“кздi жмып, торай стау”,“掩耳盗铃”直译成“κлаын басып, κоырау рлау”,“天罗地网”直译成“аспанда тор, жерде κаκпан κру”等。在这里使用了直接翻译,语法方面也没有很大的改变。对哈萨克斯坦人民来说,它们是新的成语,因为在哈萨克斯坦几乎不使用这些成语,它们是被中国的哈萨克族习惯运用的。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汉语成语对哈萨克语的影响也会随之扩大。

总之,成语是哈萨克语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部分,所以对成语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工作。对哈萨克语成语的来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理解哈萨克语成语,而且可以更好理解哈萨克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那衣满.1987.汉哈成语词典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2.现代哈萨克语(哈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19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1982.汉哈成语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

[4]李涛.多用成语词典[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5]Казалттыκ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9 том.“Казаκ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сы”Бас редакциясы, Алматы, 2007.

篇6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应听不到指责声,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学生得出的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纠正,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比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乐器、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课文《贝多芬》可以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学习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可以唱国歌,体验爱国情怀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把握和体会。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因擂鼓那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而兴奋,为安塞腰鼓而深深震撼。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学习愉悦感。

    三、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先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寻找相关散文阅读进行比较。

    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鲁迅,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计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杂文《最先与最后》等。这几篇作品,体裁不一,主题各异,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还有梁启超,他的两篇作品《少年中国说》和《学问与趣味》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对梁启超的文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时,还可以将中外同种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开展一些[LUNWE.1kejian.com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的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1.扩大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篇7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6分)

1.

(4分)多音字组词

差chā________

cī________

藏cáng________

zàng________

2.

(4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我们把葡萄种

________在山坡上。

②这里的玫瑰花分好几个品种

________。

③我把金鱼缸放在露

________天里。

④她好几天没在学校里露

________脸了。

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suí

fēng

piāo

dàng

shang

qīng

tíng

qīng

xiā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5分)按要求分类。

宿

独体字________左右结构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

上中下结构________半包围结构________

5.

(1分)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故人________

6.

(8分)组词

毡________

咀________

袄________

袍________

站________

租________

妖________

泡________

7.

(4分)辨形组词。

惜________

错________

晴________

清________

8.

(8分)下面的人物是一些成语故事中的人物,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成语后面的横线上

A.蔺相如

B.廉颇

C.勾践

D.鲁班

E.毛遂

F.荆轲

G.刘备

H.曹操

卧薪尝胆________

班门弄斧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

负荆请罪________

毛遂自荐________

三顾茅庐________

图穷匕见________

望梅止渴________

9.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憧憬

②清凉

10.

(4分)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________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________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________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________

11.

(8分)从这些词中,找出四组近义词定在下面。

热爱

疲劳

挂念

忽然

突然

牵挂

喜爱

疲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

(3分)读《一路花香》,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完好无损的水罐为________而感到骄傲,破损的水罐因为________而感到惭愧。

②挑水工利用破水罐的裂缝________,让破水罐发挥了另外的作用。

13.

(2分)选字填空

太阳________个大火球。

气________员阿姨真负责任。

14.

(4分)写出近义词

探望—________

才华—________

庆贺—________

凝望—________

15.

(3分)写出反义词

缓缓—________

答应—________

轻—________

16.

(5分)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余辉

________的云霞

________的秋景

________的文章

________的云霞

17.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目不转睛的看。________

②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考虑。________

③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________

④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________

18.

(5分)用钢笔描红。

19.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chóng

zhòng)________阳节那天,我们单位举行了一次重(chóng

zhòng)________要的活动。

②有多少(shǎo

shào)________人羡慕少(shǎo

shào)________年王勃的才气啊!

③我们的首都(dū

dōu)________北京风景秀丽,人们都(dū

dōu)________喜欢到那儿旅游。

20.

(4分)选择填空

A王勃

B杨万里

C李白

D骆宾王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________;《于易水送人》的作者________;《滕王阁序》的作者_______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________。

21.

(5分)缩句

①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②我班的李明同学认真的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22.

(5分)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23.

(5分)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zh________

________àn

c________

d

________

________ě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0分)

24.

(10分)阅读短文

听说过大海开花吗?没有月亮的夜晚,轮船在漆黑的海洋上航行,船上的人有时会发现大海上闪烁着亮光。这亮光时明时暗,绚丽明亮。人们称这种现象叫“大海开花”或“海火”,科学上叫做“海发光”。

大海开花可美呢!海面上光芒四射,闪闪烁烁;海水中,游鱼罩上了神奇的光环,十分动人。

是谁把黑暗的大海照亮?是谁向大海撒下美丽的光环?是海洋里的千百万“小公主”——浮游生物带来的美景。

大海开花可以供人欣赏,对渔业生产和海上航行也有很多帮助呢!

(1)大海开花是指什么?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5.

(10分)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回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才华横溢、才智过人的人?找出有关语句

(2)你知道“初唐四杰”指哪四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你能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吗?

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0分)

24-1、

24-2、

25-1、

篇8

关键词:带有“头”字(“Kopf”)的熟语;对比分析;共时研究;隐喻

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各个扇面。本文着重研究中德两种语言中的熟语,它是操某种语言的民族集体的记忆,是文化的长期积淀。德语中关于人体部位的熟语不胜枚举,《周易・说卦传》将八卦在身体观上表达为:“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本文的研究对象便是身体部位之首――“头”“Kopf”。根据著名德国语言学家August Schleicher提出的谱系树理论Stammbaumtheorie, 德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支,而汉语归为汉藏语系,因此很多语言学家对中德熟语直译的不可译性深信不疑,因为它们并不属于一个Sprachstamm/Sprachfamilie. 而两种语言中极为相似的表达如Kopfschmerzen(头痛),Kopfsteuer(人头税). Kopfbahnhof(终点站),而同时存在很多看似与Kopf作为身体器官的含义无关的词语:Kopffüer, Kopfnu等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的研究兴趣。“言语具有创造的和构造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复制或模仿事物的既定秩序或现成秩序,这样具有至上重要性的就不是语言的“功”,而是语言的“能””①汉语中人们常说河口、山头、壶嘴、针眼、桌腿、玉米须等, 用人体的部位比喻事物的组成部分,形象而生动。德语中Mund与Mündung(口与河口,不难想到汉语中成语口若悬河), Arm与Armee(手臂和军队类似的防御功能)等都存在着隐喻的特征。当然也存在喻体不对等的情况,如:鸡皮疙瘩――Gnsehaut,太阳斑――Sonnensprosse汉语及德语熟语中都普遍使用人体词“ 头 Kopf ”,下面对此做简要分析:

(1)德语中带“Kopf”一词的隐喻熟语分析

(一)“Kopf”隐喻“生命”“核心”(中译为“首”)“Kopf”作为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囚犯以斩首作为极刑处决,没有“Kopf”更无从谈起呼吸倾听诉说和观看。因此,“Kopf”便成为维持“生命”的“核心”。mit dem Kopf für etwas haften 用脑袋为某事担保Kopf und Kragen riskieren/wagen/verlieren 冒生命危险/生死攸关den Kopf aus der Schlinge ziehen 死里逃生den Kopf in die Schlinge stecken自掘坟墓den Nagel auf den Kopf treffen 击中要害

(二)隐喻“思维”、“理智”(中译为“脑”)德语口语中有 jn. Kopfscheu machen以表示使某人惊慌害怕的用法,Schafkopf可译为“榆木脑袋,笨的像饭桶”,Schaff 在德语中为“木桶”;除此以外还有众多短语表示失去理智的状态。einen harten Kopf haben/mit dem Kopf durch die Wand rennen wollen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den Kopf verlieren失去理智,被……冲昏头脑einen kühlen Kopf bewahren 保持清醒的头脑jm den Kopf zurechtsetzen 实现nach seinem Kopf handeln马首是瞻sich(D)den Kopf zerbrechen绞尽脑汁sich die Kpfe hei reden 头脑风暴/唇枪舌剑。

(三)隐喻“某个人”(译为“人/口”)“Kopf”是身体的重要器官,一个人只有一个头,因此根据“部分替代整体”的借代原则,“Kopf”可以指人Viele Kpfe, viele Sinne./So viel Kpfe, so viel Sinne/Viele Kpfe gehen schwer unter einen Hut.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Zwei Kpfe sind besser als einer。人多力量大。

(四)作为“容器”的相关隐喻:“Kopf”不仅从词源上来看与容器有关,功能上也有相似之处“德语的Flasche(瓶子)和flechten(编织)是同源词,它的最初含义是umflochtenes Gef(用编织物包裹的容器),Flasche最初更多的是指向瓶子外面的“草做的编织物”②”因此就产生了有趣的隐喻:用某人是个草包形容笨头笨脑。按照容器隐喻可将下列熟语或固定用法归为此类:etwas im Kopf behalten 熟记于心sich(D)durch den Kopf gehen lassen琢磨考虑etwas aus dem Kopf schlagen 放弃……念头etwas geht/fhrt/schiet jm durch den Kopf 计上心头groe Rosinen im Kopf haben 脑子里有泡/好高骛远Was man nicht im Kopf hat, muss man in den Beinen haben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汉语中带“头”一词的隐喻熟语分析

“Kopf”在汉语中可译为“头、首、脑”,其中不乏有特定的隐喻用法则来自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学典故、俗语或人们的具体生活经历等。如狗血喷头、首丘之等。另外德语有关“Kopf”的熟语常单独使用,而汉语中带有“头、首、脑”的熟语常与特定动物或与其他身体器官连用组成了特殊的隐喻概念。(一)特定的动物“头”的隐喻:虎头(威猛、健壮:燕颔虎头);马头(指挥或方向:马首是瞻);蝉头(女子美貌:螓首蛾眉);獐头(猥琐鄙俗:獐头鼠目); 蝇头(微小:蝇头小利);龙头(好、重要:龙头蛇尾);鳌头(第一:独占鳌头)(二)“头”与其他身体部位一起组成的隐喻概念:头臂喻能力;头脸喻身份、表面;头、脑喻思维能力、来由;头尾喻前后(首尾夹攻 )、始终(彻头彻尾)、喻相互(首尾相应、首尾共济)(三)“头/首”代指“头发、发式”“白首/白头”喻为老年。德语中 ,,jm die Haare schneiden”在汉语中则直接译为“剃头”。成语有白首穷经、白首同归、白首如新、白首齐眉、白首一节等 (四)“头”代指喻时间上的较早或一等、最好:首善之区、文章魁首、首屈一指(四)“头/脑”喻理智条理:头角峥嵘、摸不着头脑、千头万绪 (五)“头/首”隐喻领导者、负责人:罪魁祸首、群龙无首、不为戎首(六)“头”隐喻某物的尖端或尽头部分:百尺竿头、刀头舔蜜、笔头生花、剑首一伞 针头线脑、船到桥头自然直 (七)隐喻某个人:布衣黔首、冤家对头、冤有头债有主(八)“头”出现在方位词后的情况也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头”可以指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延伸的事物的两端。比如“上头”“下头”一方面量级上可表示较高或较低的等级地位(头等,头儿),德语中的Kopfende便是“上席”的含义,一方面可指如“君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尾。”的上下位置关系(“头”指河流的上游,“尾”指河流的下游);“前头”“后头”可指时间的先、后,空间上头尾、始终(从头到尾);“里头”“外头”即充分展现“头”作为容器的隐喻概念。由此可见,通过“头”的隐喻可产生“前―后”、“上―下”、“里―外”的范畴。

对比结论:

(一)相关熟语的共同点: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中德熟语中存在一一对应的情况,即用同样的表达方式指示同一种含义。den Kopf hngenlassen 垂头丧气sich den Kopf zerbrechen 绞尽脑汁die Kpfe zusammenstecken 交头接耳Der Erfolg ist jm. zu Kopf gestiegen冲昏头脑jm. zu Kopf steigen酩酊大醉,中文中也有“喝酒上头”的表达wie vor den Kopf geschlagen sein当头一棒Kopf an Kopf rennen齐头并进Von Kopf bis Fu 彻头彻尾 jm im Kopf herumgehen萦回脑际Kein Augen im Kopf haben头上没长眼睛jm fllt ein Stein im Herzen心里一块石头落地Schwere hren und volle Kpfen neigen sich。饱满的谷穗总低头。

(二)相关熟语的不同点:Andere Lnder,andere Sitten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在形象、情感、语体上符合的表达方式或对应喻体来展现相同的含义:(1)不同方式表达相同含义;nicht wissen, wo einem der Kopf steht 焦头烂额den Kopf in den Sand stecken(鸵鸟心态:掩耳盗铃)jemandem auf dem Kopf herumtanzen 太岁头上动土bis über den Kopf in etwas stecken 埋头苦干kein Dach über dem Kopf haben 居无定所sich die Augen aus dem Kopf weinen抱头痛哭jm. eine Beleidigung an den Kopf werfen 评头论足 die Tatsachen auf den Kopf stellen张冠李戴sich die Augen nach jm. aus dem Kopf gucken 望眼欲穿etwas auf den Kopf hauen挥金如土etwas auf den Kopf stellen(倒立、颠倒)本末倒置jemandem über den Kopf wachsen任重才轻sich an etwas den Kopf einrennen竹篮打水一场空 ein Haar in der Suppe finden 鸡蛋里找骨头 den Kopf über Wasser halten 不破产(2)不同喻体表达相同含义:etwas geht/fhrt/schiet jm durch den Kopf 计上心头jm der schwer Kopf sein忧心忡忡einen schweren Kopf haben/den Kopf voll haben满腹心事einen roten Kopf bekommen面红耳赤mit dem Kopf durch die Wand gehen wollen以卵击石um den Kopf und Kragen gehen生死攸关Viele Kpfe, viele Sinne众口难调jm. den Kopf verdrehen心醉神迷sich die Kpfe hei reden唇枪舌战mit jm ein Kopf und ein Arsch sein同流合污jm steht der Kopf nicht nach etwas 意兴阑珊über Hals und Kopf 迫在眉睫den Nagel auf den Kopf treffen 击中要害/一针见血 sich(D)etwas in den Kopf setzen 下定决心。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中“头”的隐喻项相对较多,且多与其他身体部位连用, 并与特定动物连用形成独有的隐喻概念和所指。而德语中与“Kopf” 这两种情况都较为少见,只有如:den Kopf unter dem Arm tragen 生重病;mit jm. ein Kopf und ein Arsch sein 与某人非常亲密,且与动物连用较少表达隐喻概念。另外,当汉语中“头”隐喻某物的尖端或尽头部分(最前端)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现实生活中,水平运动时,鼻子相较之更处于前端,因此德语中除用“Kopf”表示最前端之外,还用Nase一词。如:当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人们首先探出脑袋,鼻子自然作为最前端第一个到达事件发生区域,于是seine Nase in etw. hineinstecken喻多管闲事; eine Nase vorn haben表示胜人一筹,此语来自赛马中jm um eine Nasenlnge voraus sein。鼻子作为最先到达的不问,以一鼻之差便只能惜败而归;jn. an der Nase herumführen愚弄某人,此处Nase代表的更类似于汉语“头”表示方向(如掉头)的意味。

结语:语言中某一词汇的起始功能并不在于详尽无遗地指称,而是选取特定视角侧重展示某一个侧面。如希腊语的“men”是指月亮衡量时间的功能,而拉丁语的月亮“luna”则指月亮的清澄状况。当然,在漫长的演变中会逐渐形成对该词普遍的概念和范畴。Nase一词在很多德语熟语中可代替Kopf, 如以下表达两词均可表达相同含义:die Nase/Kopf hngen lassen; den Kopf/Nase hoch tragen; jm auf der Nase herumtanzen; pro Nase/ Kopf.不同的民族特征性和文化语境,对“头”这一始源域的认知不完全相同,因此同一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和结果并不完全一样,因此相同的目标域会通过不同的始源域进行投射,而相同的始源域会被投射到不同的目标域之中。即使是同一隐喻投射过程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会体现出丰富多样的表达式。因此我们应当了解目标语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包括轶事传说、专有名词、表达习惯等,并遵守等效原则,且在词汇选择上注意简短精确、韵律和深层的附属义,如情感即词义的褒贬;形象化及语体。有关熟语的分析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从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讯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德语系)

注解:

篇9

关键词: 姓名 英语民族 汉民族 比较

古今中外,姓名历来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识别标志,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往往得从知道他(她)的姓名开始。姓名作为人类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无疑有着其他符号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姓名固然是符号标志,但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姓名不仅仅是代表个体的符号,还具有意义。姓名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丰富的文化涵义。中国学生在了解西方人姓名的时候,只能知道这个姓名的称呼,对于具体的含义、姓名的来源等知之甚少。我通过中西方姓名的比较,让学生在理解西方姓名的同时,更了解本民族名字的特点。

一、与名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名字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姓名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反映了名字和名声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因此,汉语在历史的积淀当中有很多与“名”有关的成语。比如:“名副其实”,说的是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声名狼藉”,名声败坏到了极点等,此类成语数不胜数。英语当中也有类似的与名有关的谚语,如,The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好名誉胜过有财富);A good name keeps lustre in the dark.(好的名声在黑暗中也会光芒四射);His name is mud.(他声名狼藉);He was pennyless to his name.(他一文不名。)从这些英汉句子可以看出名对于人的重要性。那么名字是如何构成的?中西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二、中西名字的构成及来源

在讲英语的国家里,人名由名和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名分为教名(Christian name,first name或given name)+中间名(middle name);姓是surname,family name或last name。与中国文化传统崇尚共性,宗族至上的观念不同,西方的英语民族强调个性,提倡自我奋斗,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与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将表示个性观念的名放在前,而将代表共性的观念姓置于后,体现“重名轻姓”的观念。[1]而在中国,由于宗族至上,把姓放在前面,把名位于后面,以示尊敬祖先,即“重姓轻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和重视宗族裙带关系有关。那么,汉族和西方国家的姓名起源是什么呢?中国的姓氏是非常多的,但究竟有多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准确的统计数字。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收入常见姓484个。严先生编辑的《新编千家姓》收姓3107个。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收入5730个。台湾出版的《中华姓符》收姓6363个。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姓数量相当大,但现在常用的姓也就100个左右。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祖先的图腾为姓,即以所崇拜的动、植物名称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李、林等。以封地为姓,即以朝代名或国名为姓。如,赵、宋、秦、韩、齐、陈、管、曹、蔡、魏等。以居住地为姓,即以祖先居住的地方为姓。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分别居住在都城的四隅,东郭、西郭、南郭、北郭,由此便以东郭、南郭为姓。传说中的伏羲居住在东方,他的后代便以东方为姓。以官职为姓,即以祖先担任的官名为姓。如,“司徒”是古代掌管教育和文化的官职,”司马”是掌管军事的官职,他们的后代就以这些官名为姓。以职业为姓,即以祖先的职业为姓。如,石匠姓石、制陶人姓陶、巫术者姓巫、屠夫姓屠、乐手姓乐等。以颜色名称为姓,即以自然界的颜色作为姓。如,白、黄、蓝、青等。中国女性无论结婚前后都保留自己独立的家姓,即男女各姓。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按照传统习惯妇女结婚后一般都要使用丈夫的姓,即妇随夫姓。如,Marie White小姐与John Brown先生结婚,婚后女方的姓名为Marie Brown。英语国家的姓氏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英语姓氏主要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随着18世纪英帝国的殖民开拓的兴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汉英姓氏来源却有着很多共通之处。英语国家的姓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以职业名称为姓。英语中以职业名称为姓氏的情况同汉语情况相似,但职业范围要广得多,以职业名称为姓的人名比中国要多得多。如,常见的Smith姓,是英语国家中一个十分普通的姓,因为在早期的英国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工匠。如金匠Goldsmith、铜匠Coppersmith、铁匠Blacksmith等。其它还有面包师Baker、理发师Barber、渔民Fisher、裁缝Tailor、猎人Hunter、屠夫Butcher、海员Sailor、木匠Carpenter等都是常见的姓氏。以居住地的地形、地貌为姓。如,Field田野、Hill小山、Brook小河、Lane小巷、Shore海岸、Lake湖泊、Bush丛林等。以自然现象为姓。如,雪Snow、雨Rain、雷Thunder、霜Frost、云Cloud、夏天Summer、冬天Winter、五月May等。汉语中没有此类姓氏。以动物名称为姓。汉语中也有以动物名称为姓的,但由于审美情趣不同,所选动物也不同。相比之下,英语国家以动物名称为姓的要多得多,如,有姓鸟的Bird、有姓鱼的Fish、有姓狗的Dog、有姓马的Horse、有姓羊的Lame、有姓公牛的Bull、还有姓鹅的Goose、姓夜莺的Nightingale、姓狮子的Lion、姓狐狸的Fox等。以表示人的外貌和体形的词为姓。如,Longman表示高个子、Small指身体瘦小、Bunch驼背、Fat胖子、Strong指身强体壮者、Armstrong指手臂有力量的人等。汉语中没有此类姓。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一个世界民族的大熔炉,人们求新求异的价值观非常突出,凡事都追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他们的名字也是如此。如,有姓苹果Apple、桔子Orange、水稻Rice、小麦Wheat、玉米Corn之类粮食水果之外,还有姓熏肉Bacon、火腿Ham、咳嗽Cough、毒药Poison、骨灰Ash的,如Mrs.Bird伯德夫人、Miss Fish费斯小姐、Mr.Fox福克斯先生、Mr.Strong斯特朗先生。

从名字方面看,汉族取名一个字,两个字的名字普遍,三个字以上的也有。人们取名时,在意义上和形式上都有讲究,而且男女有别。男子的名字多用英武博大之词,普遍带有阳刚之气;而女子的名字常带有那种秀美、贤淑、可爱的形象。中国人取名的方式方法很多,历朝历代各有特点,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为名。如,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永清、永康、永发、长生、超尘、招弟、志坚、志强、志高等。以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为名。如,春生、秋生、冬生、雨生、雪生等。以出生地点为名。如,衡(阳)生、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黄河、长江、湘(湖南)生等。以植物、花卉为名。常用于女子名。如,梅、桃、菊、荷、莉、兰、花等。以生辰八字为名。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取名习俗,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如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我国周代称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伯、仲、叔、季这四字此后常用于人名。以历史事件为名。这主要盛行于当代。如,解放、新生、卫国、卫东、向东、跃进、振华等。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也许是中国人名字的最大特点。

西方人取名的方式与中国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如,科学家达尔文的名字Charles Robert Darwin,他的父亲叫Robert Darwin,他父亲的哥哥叫Charles Darwin,在父亲的名字前面加上伯父的名字,即Charles Robert Darwin就是他的名字。又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都为儿子取了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为了便于区别,就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Junior(小),通常缩写成Jr.如,Franklin Roosevelt Jr./John D.Rockefeller Jr.。以名人、神话传说中的神名为名。如,Washington(华盛顿,美国开国之父),Lincoln(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Apollo(太阳神),Diana(月亮女神)和Mary,David,Joseph,Peter,John等均直接选取自《圣经》。英语国家的教名有昵称或爱称。如William的昵称是Bill,Richard的昵称是Dick,Elizabeth的昵称是Bess等。在英语国家,取名也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一点在一些传统名字中表现尤为突出。女子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可爱等词,这与中国女子取名有相似之处。如,Allen意为阳光,Alice意为美丽,Anne意为高雅,Catherine意为纯洁,Emily意为勤劳,Jenny意为文静,Lily意为百合花等。男子取名时常要求用名字表达坚强、勇敢、高尚等。如,Andrew意为刚强,Frank意为自由,Henry意为统治者,William意为意志,Robert意为明亮的火焰,Charles意为大丈夫等。

三、名字的意义和联想

名字的定义是什么,中西方的理解不一样。《新华大字典》中解释:名的意思是人和事的称谓。可见名字只是代号而已。而西方,圣经所说“As his name is,so is he.”,指人如其名。《韦伯斯大辞典》解释名字为“一个或几个词,描述事物或人的某种品质”,[2]可见西方人认为名字对于人是极其重要的。

名字给予了厚望,反映了一些如诚实、勇敢、智慧、坚韧、道德等品质。如英国国家中表示诚实的名True,Truerman,Trued,Trueblood等。表示勇敢和冒险的姓名有Bold,Sturdy,Hard,Ventres等。Gloria表示光荣;Audrey表示显赫权利;Margaret意味着贵如珠宝。在本世纪初,阿道夫这个名字在信奉天主教的德国人和法裔美国人中用得相当普遍,但在30年代后,这个名字就很少用了,阿道夫是希特勒的名字。比如,马修这个名字,以及爱称马特,会让你想起值得信任的、负责任的、诚实的男人。在中国,人们按字面意思来联想一个人的名字,比如,安琪这个名字,让懂英语的人想到了天使的意思,表示洁白纯洁。如:贾若,谐音,意思是真强;石磊,让人感觉光明磊落的意思。如有人叫李白,会让人想到是一位身穿白衣、清瘦的面容、才华横溢的男子;西施,让人联想到一位沉鱼落雁的美女。而西方,Debbie,女孩的名字会让人想到是一名厨师;Jane,让人觉得是一位长相普通的女子;Joe,这个名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名棒球运动员;Bertha,一个肥胖的人;Nigel,让人想到的是上层阶级的艺术家。[2]

总之,无论中西方,名字远远超出代号的范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改名的理由了,尤其是艺人,响亮的名字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如果有人叫张三或李四的话,恐怕很多人会带有偏见,认为拥有这个名字的人一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西方人也是,Tom,Dick或Herry这些名字也是极其普通的名字。追求新颖时尚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

参考文献:

篇10

树哭没有声音,但是它有泪水,我以为,这泪水不成,皆因它不是入的,要是尝尝的话,必是很苦。还应该咂出一股涩的味道。

这棵哭了的树,生长在我曾经寄居过的一个村庄里。虽然我是寄居,但我一直这样承认:我必是一个与这村庄有缘的人,一个缘字,那可难得啊。这个村庄它不俗,它与慕容氏家族的大燕国都城就隔着一条大河。据史书记载,这条河在北魏的时候叫白狼水,汉时三国鼎立的时候,曹操讨伐乌桓来过这里,北齐文宣帝征讨契丹、大唐盛世时的唐王李世民也来过这里。不食周粟、燕将秦开却胡的典故,和“老马识途”这个成语都跟这条大的水脉有关。不知为啥,后来在大明朝的时候改了名,叫大凌河。

老家的农谚说:隔河不下雨,隔山不刮风。我以此为联想:古时候,有了这样的一条大河相隔,城市与村庄应该不会相互影响的,河那边跟河这边应该是两个世界。河的那面是一个世界,因为不事农耕,同时也缺少蓊郁成林的树木,所以它不能叫做村庄。城里面住着商人,忙忙碌碌地拨打着算盘,经营着商品,还有各样的作坊,成天叮叮当当地响,烟与火彻夜不息,要是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腾腾的热气在城的上空徘徊。

城市里房屋高大宽敞,青砖碧瓦,檐飞脊峙。画栋雕梁。每一座高大的房屋里都生长着劲儿劲儿的一根藤,它让一种叫做欲望的肥料养着,看不见。却感觉得到。这根藤它有很严重的好奇心,让叫卖的吆喝声逗引着,打每一个房屋里爬出来,拧成绳儿似的顺街筒子疯长,推销与招揽都是它张扬的叶子,结出来的那个瓜,就是一个叫做利的东西。在这样的地方,应该还有一队兵,他们护一个驾。在大街上跑起一股威风。有一个卖烧饼的老人,躲闪不及,让这样的威风刮倒。风过去了,尘土消散,他还没有爬起来,往上拱几拱,复又倒下。身边的行人蚂蚁搬家似的密密麻麻,匆匆而过,可是,竟没人扶上一把。不远处,在一个卖针头线脑的小摊前,两个人因为一根针的价钱从计较开始,接着就大声吵吵。就近的来了帮手,远处的吃了亏。抹眼泪离去。

而在河的这一边,那可就不同了。除了屋舍就是田园,一天三次家家的屋顶上升起来的那一棵,是燃烧柴草的青烟,它的根在灶里。火苗苗会舔熟一个叫“天”的瓜儿,让那些叫“民”的人们来食。这样,便有了“日子”这个说法。这样的青烟它袅袅地往天上爬,想来,它必是多少年多少年来错把白云当成棉花了,努力要爬上天去,摘一朵下来给农人。只是风不让,总是一回一回地把它刮倒。风是云彩的一匹快马,这样的风马它腿脚勤快,当然它应该有脾气,所以它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再来;有时匆匆,有时缓缓。

在有时匆匆、有时缓缓的白云下,这样的村庄里,有小人儿出生了,这是喜事,家家都拿了或多或少的东西来下奶:几个鸡蛋也行,一瓢小米也行。要是啥也没有的话,下河摸两根鱼也都乐呵;要是有一个人病了。全村庄的人都搁在心里记挂着,你来拿眼睛看看,他来身边坐一会儿,说些个安慰的知心话儿,病就好了一半:要是谁家娶媳妇了,这叫红事儿,谁都不能不来,或多或少,凭薄厚的日子,上一个礼儿。实在没有的话,来了站站脚儿也行,主人十二分地真诚敬烟满茶,不分厚薄。然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叫有钱捧场,没钱也是捧场――有钱捧个礼尚往来,没钱捧个站脚助威,一个村庄里住着,几百辈子的情分,不在这一朝一夕上;要是有人去世了,这可是件大事,不用吱声儿,人们听到哭声,陆续到来,能干什么的干什么,不用吩咐,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活计。然后,必须大家一起使手把灵柩捧出院子,抬到墓地,再捧进墓穴,直到入土为安,才各自散去。村庄里花插地赶上两家吵吵起来。全村人都来劝架,看在邻里的面子上,一团火气渐渐冷静、平息,然后借一脉村庄里流淌的清风,顺街筒子化了。

我来寄居不久,这样的村庄就开始起了变化。是不是因为我来的缘故?它要动迁了。动迁这个词的含义可不简单,有点改天换地的意思。动迁之后的村庄就再也不叫村庄了,应该把它叫做城市。

于是,这个村庄的程序就开始错乱,开始不按套路出牌了,这主要是表现在树们的身上。这里成了树们的乐园,各样的树木开始成倍的增加和疯长。仅仅一个夏天,树木的绿色就淹没了村庄。刚出生的小树。还有刚移居来的各样树木挤挤挨挨,你推我搡,潮水般呜嗷嗷地快乐生长,它们笑着,笑出满世界的一片碧绿。村庄里的农人们恨不得在自家的屋顶上也犁开几条垄,再给树们增加一席之地,让它们扎根。只是屋顶的泥土太薄,也太硬,容不得树们扎根。脑瓜顶上插犁杖,屋舍它知道疼啊!在这样的村庄里,只有一棵老榆树它一直摇头。我咋看到了呢?皆因那棵老榆树就长在我所寄居的院子里,它的每一片叶子跟风碰撞的声音我都能听得到,就连一只鸟在树上睡着了,打呼噜和说梦话我都听得到。

这是一棵很老并且也是很丑的榆树。这棵榆树,有人说它有八十岁,也有人说它有一百岁,但都是大估景儿。其实,它多少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棵老榆树在村庄里的所有树中,是年龄最大的,这谁都知道。

它个子不高,粗短。身高不过丈余,粗得却需要三人合抱。可能是空了吧,树根下常有红褐色的虫屎从一个拳头大的洞里淌出来。它短,头发样的树枝一律努力向上,显得有些乱,电线可以从它的头顶上经过,碰不着,那是因它还是个驼背,根扎在院子里的泥土里,头却枕在了院墙上。这不能不说它是一棵很老很丑的榆树。但是,我觉得它美,也觉得它有灵性。

那是一个夏天的深夜,天热,睡不着,我想喝酒,就把桌子放到它的脚下。那天晚上,月亮的金光把一个院子灌得满满当当。风是微风,不细品,感觉不到,显见是一个风清月朗的好夜晚。一碟盐豆,几瓶啤酒,我倒上一杯啤酒,才想起忘了拿筷子。回到屋里拿筷子的工夫,返回来,啤酒却洒了,闪着微光的酒杯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月光里弥漫着啤酒花的清香。我经常喝啤酒,却从来没有感觉过这样的清香。我一时愣住了。这时候,我让老榆树的枝条给扫了一下。在我的额头上,很舒服,那种让树枝这样轻扫额头的滋味,还从来没有过,这让我联想。难道是这棵老榆树它在要跟我对饮吗?要是这样的话,我就应该给它预备一个酒杯了。

于是,我回屋,拿来一个酒杯,满满地斟上。我在心里说:月下一杯酒,对树成三人,那必是月亮、我和你。有清风徐来,老榆树叶儿微动,且簌簌轻响,我认为它有了灵性。所以,我想再给月亮加一个酒杯,看看,月亮已经落在我们的酒杯里了。那晚,我用心和老榆树说了很多,到底都说了些个什么,已经记不清了。老榆树和月亮都是一杯酒,它们只是享受了其中的滋味,其他的都让我喝了。我喝醉了。

那夜,我喝了多久,我是怎么回屋的,我不记得了。但是,清晨,房东家的公鸡把我唤醒的时候,我是平稳地睡在了炕上。仔细回忆,好像我有这样的一个梦境:一位很丑的驼背老人,抱着我,他哭得很伤心,他对我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啊!树们让高楼给挤走了,高楼再高,它是树吗?我好像问他,那它是什么?他垂泪无言。我后来一直这样以为。那应该是老榆树送我回屋的。自此,我就把老榆树当做了朋友。

秋天,老榆树落尽了叶子,就在即将上冻,燕子已经走光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在很凉的秋风中突然发芽,又结出了很厚的一树榆钱。当地的老人说,不知道这是吉兆还是凶兆,这样的反常事情,还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它在这样的深秋,结了这么厚的榆钱,我敢肯定,在这反常的身后,一定藏有玄机,尽管我还说不清楚这玄机属于哪一种。

就在人们观望这秋天的榆钱时,它在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突然成熟。那天,晌午的秋风不紧也不慢,它徐徐吹来,略带凉意,恰好能把一树的榆钱吹落,并且高高地扬满村庄的天空,飘飘洒洒。就在榆钱纷纷飘落的时候,老榆树的身上,一处破洞里浸出了一股淡淡的水痕,这水痕略微显红。

村庄里的人都来看新鲜。人们不明白,都说怪异。突然,其中一个老人怀里抱着的小小子奶声奶气地指划着说:树哭了。要这样说的话,老榆树,它不是一般的老榆树,它必是在心里藏着一种难言的悲苦,流着泪水,漫天里为谁挥撒纸钱。

我知道,一棵树哭了,哭的一定不全是因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