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1:4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篇1

一、家庭生活无依靠的老、弱、残职工,从工资标准高的地区退职到工资标准低的地区,或者从工资标准低的地区退职到工资标准高的地区,按照哪个地区的工资标准计算救济费?

答:按照本人退职时所在工作地区的工资标准计算救济费。在计算本人原工资标准时,应包括本人原来享受的地区生活补贴在内。但是如果有的人从有地区生活补贴的地方退职到没有地区生活补贴的地方,应取消地区生活补贴;反之,从没有地区生活补贴的地方退职到有地区生活补贴的地方,应加上地区生活补贴。至于计算本人原标准工资时,是否包括本人原来享受的保留工资和各种津贴,可参照本人退职时所在工作地区对退休职工的办法处理。

二、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患病时,医疗费如何解决?

答:可由民政部门根据指定的医疗机关的收费凭据,补助三分之二的医疗费,自己负担三分之一。对个别自己负担三分之一医疗费确实还有困难的,可以另外给予临时救济。

三、有些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原标准工资低,按照30%的比例发给救济费不够维持本人生活,是否可以提高救济费的比例?

答:不应提高救济费的比例。除按照规定发给本人原标准工资30%的救济费外,对于不足维持个人基本生活的部分费用可采取社会救济办法给予救济。

四、退职老、弱、残职工如果家属中有在职职工,家属生活困难时是由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济,还是由职工所在工作单位给予困难补助?

答:直系亲属中有在职职工,如果所在单位是机关、团体和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家属生活困难应由所在单位给予困难补助;如果是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首先也应由所在单位给予困难补助,确实解决不了的,可由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济。

五、家庭生活无依靠的老、弱、残职工死亡以后,是否停发救济费?是否要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和丧葬补助费?

答:应该停发救济费。也不发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可以发给丧葬补助费,标准为死者去世以前四个月救济费的总额。

六、家庭生活无依靠的老、弱、残职工中的残废军人,退职以后如何发给救济费和残废抚恤金?

答:除按照本人原标准工资的30%按月发给救济费外,仍然可以领取在职残废金。但是,如果二等以上残废军人领取的救济费和在职残废金的总额低于同等级的在乡残废抚恤金的总额,也可以不领救济费和在职残废金,改领在乡残废抚恤金。

七、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是烈属、军属等优抚对象,其家属生活困难是给予社会救济还是优待补助?

答:应给予优待补助。

八、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如果家庭生活有了依靠(例如本人身体恢复健康,重新参加工作,或者子女长大就业,能够供养其生活等),要不要停发救济费?

答:除本人身体恢复健康、重新参加工作并有工资收入可以停发救济外,在其他情况下,不停发救济费。

九、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如果犯罪被判处徒刑,要不要停发救济费?

答:在服刑期间应该停发本人原工资30%的救济费;服刑期满释放以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可以恢复救济。判处徒刑在监外执行的和缓刑的,停发本人原标准工资30%的救济费以后,生活有困难,可给予社会救济。

十、民政部门接到原单位发给的领取救济费证明以后,如果发现不符合救济条件的如何处理?外地转来的领取救济费的证明,是否要经过转出地区民政部门审查登记?

答:民政部门凭原单位发给的领取救济费的证明,只要符合规定的救济条件的,要及时发放救济款。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救济条件的,应提请原单位重新处理。外地转来的领取救济费的证明,在转移之前原单位一定要负责审查好,不需要再经过转出地区民政部门审查登记。

十一、在六月一日国务院下达“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以前,已经作退职处理并一次发给退职金的老、弱、残职工,现在要求改为按照本人原标准工资的30%按月发给救济费,是否允许改变?

答:不应当改变,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施行的时间做为界限。

十二、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退职以后是仍然按照劳保条例的规定,按月发给本人工资40~50%的非因工残废救济费,还是改为由民政部门按照本人原标准工资的30%按月发给救济费?

答:在六月一日国务院下达“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以前已经退职的,仍按劳保条例的规定办理;在六月一日以后退职的,实行由民政部门按照本人原标准工资的30%按月发给救济费的办法。

十三、对于家庭生活无依靠的退职老、弱、残职工,是否要发给工资购物券?

答:在已实行工资购物券的城市,可以同商业部门联系,根据退职老、弱、残职工所领救济费的金额按照当地规定比例发给工资购物券。

篇2

一、留心生活,感受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丰富的。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平凡琐碎,又是最容易忽视的内容。所以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就有东西可以写。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关于人文和自然的多方面知识,得到种种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学到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掌握尽可能多的直接经验。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二、开展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能为他们打开写作思路服务,因此我开展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写话。预先设计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

如,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让学生轮流当一回“小明星”,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或准备一首最拿手的歌,或准备一段优美的舞蹈,或准备自己拿手的独奏项目,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然后评出最佳表演奖。学生们很兴奋,纷纷行动起来。在活动之后,挤出时间让他们介绍自己准备节目的过程,其中家长给予了什么帮助,表演时自己的感受,或是看别人的表演有什么启发,然后用笔记录下自己最难忘的一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的文章怎会没有真情实感?

三、组织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篇3

[内容]

    为了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近,我们对作文教学的诸多方面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班级有8个,共410人。其中初中4个班,204人;高中4个班,206人。8个班既有城市中学的,也有农村中学的;既有重点中学的,也有一般中学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调查内容包括作文题材、命题形式、表达方式、作文指导和讲评、课外练笔等方面,几乎涉及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下面结合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探讨。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篇4

一、运用网络,积累作文生活素材

作文生活化教学主张生活是文章之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之素材,因此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但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往往不了解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以往,教师鼓励学生订阅作文杂志、作文报纸的方式,的确是有利于学生知识面之拓展。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广和更新速度快是报纸所不能比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在网上浏览信息,汲取知识,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世博会召开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了解与世博会相关的新闻,并且让他们写有关方面感想的作文,有些学生写下《我为世博而自豪》,从作文中都反映了学生对世博会的各种感想,从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文字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感想。

写作毕竟是人类独创性的实践活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只能作为学生写作素材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网络的生活信息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单在学校就有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实验活动、运动会、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每一个学生都有独到的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上,养成记录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把作文当做是对生活的一个总结、一个活动的完成形式,写作文时就不会无素材可写,作文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自觉写作文。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开班级网站、微博、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网上用文字记录自己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思考;在内容和形式上,教师不应该加以硬性要求或者规定,任何生活的内容都可以鼓励学生写。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机会,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也体现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原则。

二、运用网络,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有效结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是阅读教学与作文的有效结合。如在高一第一专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是学习议论文的写作风格,其中的《师说》《劝说》都是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修养的方法。这样以课文为范文,模仿写作风格,教材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能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

教师为了体现教材中阅读与作文相结合的宗旨,可以用网络搭建阅读和作文相结合的平台。如在《景泰蓝制作》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领会到作家的写作技巧,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收集陶器制作的资料,或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陶器制作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写有关于陶瓷制作的作文。通过这亲眼目睹陶器制作的实践过程,学生写作文的质量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写作教学,拓展学生的生活写作空间。如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等,就这些热点话题开展一堂网上作文课。事前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然后在课上叫学生就该话题列出作文写作提纲,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后布置作文任务。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作文形式,激发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达到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写作教学。如可以在网上开设班级博客、班级论坛,在论文博客上布置作文主体,鼓励学生跟帖列上自己的写作提纲;在网上和学生讨论写作事项。通过网上参与的方式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达到网络与作文生活化教学相融之目的。

三、利用网络,实现作文评改的生活化

篇5

关键词:学生;生活;材料;习作

一直以来,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关于小学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是要求学生要真实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表达生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习作。

一、从生活中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一封书信中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语言是词作的基础,而语言的形成以及有效运用时靠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还有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生活是一切的源泉,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如: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没人准备一个摘抄本,专门记录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好词佳句、生活中的俗语、歇后语等等,诸如“一年四季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双簧”“耳旁风”“闭门羹”“铁公鸡”等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体验其内涵,并尝试运用。其次笔者还运用教室黑板的一角,设置“生活天地”,每天让学生轮流将一些名言警句、生活俗语等语言的意思、举例运用等信息写在上边,形成语言之间的交流,全方位的促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定基础,也只有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词语的运用后才能在习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蕴含着多元化的内容。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比较爱动,好奇心强。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组织一些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活动,借以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自我情感体验。如: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生活小常识竞赛活动、郊游活动等等。此外,生活本身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春绿、夏花、秋果、冬雪,这些都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微地观察生活,让学生能够从平常的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形成一定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表达自我情感的良好习惯。诸如:观察每个季节的风景以及人们的行为活动(春天放风筝;夏天捉鱼、捕蝉;秋天收获、落叶飘落;冬天赏雪、打雪仗、赏梅花等等)每个季节人们的心态等等,对平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还可以说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富裕、经济水平、高科技发展,新农村建设、学校变化、学校设施等等,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并记录下来,从而使得身边最细微的事成为写作的源泉。

三、聚焦生活,与时俱进

现如今社会属于经济知识时代,小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生活水平都呈上升趋势,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如:电视、报纸、杂志、电脑。而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如:电视动画片、游乐城、网络小游戏等等。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有利点,让学生聚焦现在的生活,聚焦媒体来进行对时代、对生活的感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都一味地抄袭作文书上的文章或者胡改作文书上的内容,致使写作缺乏真实性、情感性。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拓展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限制性,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如:第一,笔者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动画片等进行描述、表达或者自己想要和小动物说的,动画片续集、动画片后传等等,写自己心中所想。第二,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诱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并促使其表达,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知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社会等的综合技能。如:举办我爱家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即:家乡的变化、自己家的变化、生活变化等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集体参加种植、打扫卫生、帮助社区老人等一些劳动性质的活动。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挖掘写作信息,强化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准,多途径、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条件,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习作,真实地表达自我情感。深化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梦葭.快乐写作:我的小学生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生活是作文的惟一源泉,中学生的作文应真实独特地反映他们眼中的生活,从一定角度反映他们对世界的感悟――一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感悟。有了这份感悟,中学生的作文与生活都会增添一份亮丽,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作文写得更精彩,在生活与作文之间架起一座永远畅通美丽的桥梁。

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为人为文的前提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为文先为人,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生活有热情,这是学习求知的基础,自然也是求知的内容之一――写作的前提。如果对相对好的学校、家庭生活保持热情还算容易,那么更重要的应是我们的学生在经历种种生活的磨难、挫折之后,也保持一种进取向上的积极态度。例如,北京的“宏志班”的中学生,被称为“中国穷孩子班”,他们就是这么一批虽处逆境,却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或天灾或人祸,生活已到绝境,但他们却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班”精神铸造自己的品格。他们以“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激励自己。他们在逆境中不自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于是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大部分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这些学生的作文集《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成为向全国中学生及家长的推荐读本。

二、观察与思考并重是提升作文档次的基石

观察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准备,但不仅仅是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需要与思考相结合。许多人看到过苹果从树上落地,许多人却不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只有牛顿做到了,这就是思考的结果。要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有意义的作文。

1.观察要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而“缺少发现”是由于观察粗糙造成的。有些学生最怕写作文,因为他们平时大多对周围的生活不够关注,以致脑中空荡,即使勉强交上的作文,也大多内容空洞,没有详实的材料,更说不上生动感人了。缺少生活的作品,就像断流的河床,无叶的乔本,枯涩、单调,没有生机;作品中融入了生活的内涵,则如旱地降甘霖,寒舍燃炭火,让人读后怦然心动,共鸣强烈。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累。只有观察细致入微,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朱泳的《看云识天气》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也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2.思考要深

观察、积累生活是作文的基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靠堆砌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融入自己的思考、感受,形成独到的认识,有感而发。唯有对生活的材料进行思考、感受,并不断反复,才能发现表象后的内蕴。思考的深浅也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如作文《尝试》,停留在“生理需要”这一层次上,写吃、喝、穿、戴,就不容易上档次,定位在“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层次上发挥特长之类的,就容易上档次。把主旨定位在较高层次上,就能使作文达到思想上的深度。

三、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

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校园里的小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感性的社会生活得到印证、补充、深化和修改。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社会了解,媒体信息杂乱,真伪难辨,帮助、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认清本来面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性格和聪明才智。我们都有共识:事实和生活本身的教育往往是最深刻和最有说服力的。我回忆了中学时期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回到课堂上命题作文的事:我们有的写劳动的艰辛,有的写劳动的意义,有的悟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有的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挚爱的情感,有的品尝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这些对义务劳动的书写活动,为我们的想象和构思打开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老师的点评,同学之间文本的比较对照,把书本上学到的“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通过切身的体验和书写活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头脑中。这种“学――做――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最佳的甚至是超常的效果。

因此开设语文活动课,走出课堂小天地,参与社会实践,是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但实施时,应以本土化原则为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要为了走向社会而不顾实际需要与可能去组织种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本地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等,这些本土资源与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例如我的老家是江南水乡小镇,河流多,桥梁多。我在教学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后,就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假日去观察家乡的桥,然后回来让学生写关于家乡的桥的文章,这样学生们写起来就有话可写。学生写了各种各样的桥,写出了家乡桥的特点,篇篇写得逼真。这样的写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感,弘扬了家乡的桥文化。

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看看自然、社会。繁重的作业、考试压得他们两眼模糊,双脚麻木,应让他们到室外散散步,望望天空的白云,听听小鸟的鸣叫,然后他们会学得更快乐。

四、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

受诸多因素制约,中学生不能事事“躬行”,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强调自己与阅读材料对话,强调个性化阅读,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高中生应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文学名著,培养学生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这对中学生会有启发和帮助。而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把握作者情思,重在积累、感悟和熏陶,使学生体味到作品反映的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哲理美。而且,好文章、好作品要多读几遍,体味才会更深。十三、四岁便开始读《诗经》《论语》《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后来看红楼梦更是经常翻阅,并且多次向别人推荐红楼梦要看多遍才有发言权,而一部《资治通鉴》更是看了十多遍。善于打仗,也善于写作,这与他少年时开始一直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与书为友,它把我们带入最优秀的人群之中,带到人间一切最伟大的思想家面前。我们聆听其话语,领会其成就,仿佛他们依然活在人间。我们与他们灵犀相通,悲喜与共,他们的人生体验变成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仿佛感觉到了,是在作者描绘的人生舞台上,与他们同台演出。

五、真情实感是作文灵魂的支柱

长期应试作文的模式早已造成学生说假造假的主动适应性。如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要求学生写心理承受力。当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感人效应”,瞎编自己受到挫折,或亲人去世,或父母离异,或家人下岗,或自己重病,甚至有的还编出自己失去双臂,用脚夹笔等。生活中的原汁原味早已遭到破坏,造假事、造假情的都已屡见不怪且乐此不疲。而这种背离生活的虚饰与矫情正是学生作文之大忌。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振臂疾呼:让真情回到作文中。

写作应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粉饰现实,包括社会的阴暗面;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文章不要“假大空”只要纯真和可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冲破一些所谓的,崇尚自由、自我的个性的张扬,崇尚清纯、真诚的情感的抒发。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过去了,如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任何的情感,那么我们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把当天印象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叫“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凡是习惯写日记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内心生活的写照。因此写出真情文章不妨从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开始,从观察生活、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从而引进作文的源头活水。

六、创新表达是作文成功的亮点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真”的基础上求“新”。

1.命题立意新

近年来,中考、高考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呈上升趋势。标题新颖别致,立意深刻,这都是作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如以“班门弄斧”为题的作文,有人拟《弄斧就要到班门》,一改故事原有的感彩,从反面立意,阐述了要敢于挑战权威,自强、自信、不断进取的看法;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题目,可显得活泼风趣,又易把读者带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读者自会大吃一惊,想不到考场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叙述的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歌词,全文可谓浑然一体。除了采用求异思维、借用歌词来命题立意外,还可运用修辞、用古典诗词、故设悬念等方法。

篇7

【关键词】激发兴趣;合理选材;准确立意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选择材料就要从生活中选取。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体验和感受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不断地揣摩中学会立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一、从观察入手,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虽然拥有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但是他们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勤于积累材料。这是学生作文时产生害怕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从观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亲近自然,去亲历社会,去亲和同伴,用个性化的目光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在或清洌或浑浊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广袤神奇的大自然是学生特别心驰神往的,我们可以领着学生走进它的怀抱,用肌肤去接触它,用心灵去感受它,让学生亲身感受春的活力、夏的繁茂,体验秋的奉献、冬的孕育……每当他们的心灵产生愉悦时,感情就会有一次升华,表达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如果说学生亲近自然还只是停留在对生活认识的物质和历史的层面,那么社会应该是学生学习作为、学会做人的重要课堂。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深入社会,观察身边的人物,留心身边的事情,关注身边出现的每一点变化,或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进行社会调查。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师生共处的一个重要场所,处处洋溢着纯洁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作文题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开诚布公地讲,丰富的校园生活,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其形成友善的集体主义观念,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后,生活素材积累自然就多了。有了这些大量鲜活的素材,学生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并且在不断地观察过程中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从选材入手,把握整体方向

生活是纷繁芜杂的,只有热爱生活、细心、有心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就能积累生活的材料,写作时才能从记忆中提取生活材料,为自己所用。

以写《我的妈妈》为例,我们可先让学生开展确定中心的讨论,思路拓宽。有写妈妈“勤劳”的,有写妈妈“坚强”的,有写妈妈“工作认真”的,还有写妈妈“追求美”等等。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中心说说用哪些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来表现中心。这样选材使学生深受启发,提高了根据立意来选材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真实、生动。

众所周知,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还要靠材料来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提炼文章的主旨的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寻找规律。这样就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逐渐地也就学会了立意,进而准确地把握好作文的全局。

三、从立意入手,学会真情表达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要受主题的约束,它们必须围绕主题, 为主题服务。当然,主题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每个人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在确定主题时,学生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选择最有体会的角度立意。立意准确,符合文章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正常发挥,写出好作文;立意不准确,不合题目要求,写作时就可能偏题、跑题。可以说,立意是写作的总体设计,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既然立意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的立意,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作者写文章总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情”和“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学生在作文立意时常出现的问题是程式化,思路狭窄,缺少新意,产生这种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缺少观察,抓不在住事物的特点,很难写出新意。若要学生能够结合所选材料准确立意并学会真情表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同一个题目,立意相同或相近的,自然众多。独辟蹊径,写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文章,定会一支独秀,占尽春光。

其次,要把反映的对象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挖掘出来。从学生的作文来看,立意不正确、不鲜明的很少,而立意肤浅、不深刻的则相当多。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一定要在立意深刻上下功夫,挖掘出人物的本质,做到入木三分,形神俱佳。

再次,写作时要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感受、真实感情,只有“真”才能使人感到真切自然,让人信服,而大话、空话和故作姿态只会让人反感,更不会成为好文章。

总之,只有让学生亲历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观察积累、准确立意,并且在习作中求真、求活、求新,才能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贴近生活;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51-01

写作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当前一些学生的作文写作太空泛,缺乏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因此,在语文写作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以人为本,做到求真、求实,让更多的学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写出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一、注重生活实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学生可以适当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迈向大自然,去观察万物的兴衰枯荣,去感受四季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去调查环境的现状,去体验劳动的艰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视野能更加开阔,情感体验能更加丰富,自然对事物、事件、社会人生的感受能力也有所提升,对提高作文立意都有直接益处,有效克服了那种因不了解生活、闭门造车似的虚构编造式作文。

例如,关于“劳动光荣”主题的作文写作,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有意义的劳动,或者说对于劳动没有真实的概念,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提前去进行体验,而不是直接让他们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安排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集体劳动,比如校园大扫除或者是植树活动等,体会集体劳动的魅力,真切感受劳动者的光荣。在经过亲身体验或劳动之后,学生对于“劳动”这一题材就会有真切的感受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遵循人本理念,创设情境,创造体验式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由事而情,由人而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只有引导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二、注重观察生活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抓耳挠腮,苦于没有写作素材。其实,写作素材的一大来源就是生活,关键是要用你的慧眼细心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去阅读生活这本无形的书。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主动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占有大量的、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此外,在作文的写作中,细节最能打动人心,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好习惯。在遇到主题作文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难以下手去进行写作,但是如果能够从一个细节出发,抓住一件事情的一个方面,就可以写出生动、有特点、具有实际意义的文章。

例如,亲情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含义的词语,要想表达亲情、传递爱的温暖的力量,就需要从内心出发,去寻找亲情所体现的细节。有时可能只是帮助妈妈做一次家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帮助爷爷奶奶盛饭等简单的事情,或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神情。总之,在家庭生活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要想表达出亲情的存在,关键在于学生要写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让亲情的表达转化成实际的行动,用细节感动自己、感动读者,这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

三、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文。例如,有的学生擅长用比喻的写作手法,不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学生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其写作方式是可以进行修改的,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写作方式有疑问,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之后,就如何更好地写作进行探讨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

此外,学生对于表达方法的运用也有所侧重,有的擅长抒情,有的擅长叙述。对于不同的写作主题来说,有的学生在亲情方面的感悟^深,但有的学生喜欢风景描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优势,激励他们更好地写作。。

总之,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保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琴.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研究),2005,(10).

[2] 程仁新.以人为本树立语文老师的科学人文观[J].文教资料,2005,(2).

[3] 周世益.农村小学写字作业处理现状及对策[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4] 侯玉梅.基于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J].新课程・下旬,2014(9):8-8.

篇9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课件制作美

优秀的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精教乐学落到实处。

赵老师的课件设计精美,色彩、图案、风格跟教学内容和谐统一,观看它们是一种视觉享受。《伟大的悲剧》赵老师用的黑色底子,上面是一份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日记手稿,庄严肃穆,与课文的伟大崇高极相配合。而琦君的《春酒》课件仍是纯白的底子上左下角端坐着一位旧式妇女,青黑色的衣裙,挽着条白色的围巾,纤纤玉手中一把团扇,望向远方的眼中满是等待。琦君的母亲也是一样的娴静隐忍、一样的期盼得体。《背影》的课件上很多张都是白底黑字加上一左一右地放上父亲的背影和作者的正面照片,上着上着,就仿佛跟作者一样看着父亲一步步远去,怀念和愧疚。

二.课似看山不喜平——课堂设计美

课堂设计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分析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一门艺术。

讲《那树》,赵老师选择了一棵绿绿的大树的小图,用绿色字“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三个词。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这棵树在文中的“绿”的描写。然后让学生品位“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这句话,认识到人类的贪婪、自私、浮躁、无知。《我的母亲》最后结束使用的是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的村落的远景图,配上一首晚年写作的诗: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烟消云散!/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寻她那一声:“好呀!来了!”让大家沉浸在乡愁里久久感动。讲朱自清的《背影》有“父子情深”的“爱”的对话,更有通过对朱自清与父亲的相似脾性分析,让我们突然间明白,朱自清的《背影》写的也是他自己。所以“当我们走进《背影》世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亲情相拥,血脉相连,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人生的轮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背影!”自然而然,给人人生的启迪。

三.锦江春色来天地——材料丰富美

“语文即生活”,语文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理念也倡导教师将更多的材料引入语文教学。

杨老师的《春酒》课上补充琦君的妈妈绣两双绣花鞋给丈夫和丈夫的小妾以免丈夫将鞋让给小妾穿而穿不着,索性让他们成双成对的故事,点评到:有一种贤淑,也许叫做成全;有一种爱,可以叫做放手……让我们对于琦君母亲的性格和人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于爱有了另一种思考,一种中国古典的思考。讲《背影》将同名歌曲引入课堂,汩汩音乐流淌进心间,也加深了对父亲的理解。

四.不畏浮云遮望眼——课题研究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明。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助推作用,教师从事课题研究会使教师更广阔、更深刻。真正的课题研究能不从流俗,不被污染而指向教育的真谛。

赵群筠老师认同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模式是“教师学生一起带着教材走向生活”,要求教师提升解读文本能力:把握文章主题、品析字词句意义,体会角色思想,运用有形语言,将无声的文字化成有形的语言。而她的课实实在在体现出文本解读的精到。她的作文指导课《微点小博》,关注微博这种新兴的网络表达形式,用典型的事例带领学生对于微博的形式和常见内容进行探讨,给大家介绍李开复、介绍蔡春猪,并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微博创作,紧贴时代脉搏,指导具体高效,引发学生浓厚兴趣。《关于写作的一些事》,赵老师反思当今学生写作困局,引用钱理群教授写作教育要有“立人”的高度的观点,并且让学生写他们为什么要写作,向大家昭示着真诚动人地写作的重要性。忘掉虚伪枯竭的应试作文,赵老师及她的团队研究怎么让故事丰满、怎么运用空镜头写作、怎么通过看电影等途径充分挖掘写作资源。让作文充满乐趣、锻炼智慧、通达心灵。

篇10

一、现状

从教学班级来看轻度的学习困难与障碍。表现为(1)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只能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一旦需要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就有困难(2)知识面太窄,有阅读英语故事的习惯,但只局限于表面。

中度的学习困难。表现为:(1)不善于动脑筋,分析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阅读障碍。(2)上课不能主动回答问题,提问时也只是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部分的回答,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3)能够完成作业,但是只限于简单的抄写,一旦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束手无策。(4)基本没有阅读习惯,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学习,尽管我多次强调书虫系列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

严重的学习困难与障碍。表现为(1)英语学习基础差,对于常用的单词经常写错、读错,甚至还有不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单词的。(2)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平时的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上。(3)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够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我几年的初中英语的教学经验,经过不断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对于原因的分析绝不能仅仅是归结在学生自身不努力学习这一点上,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生活的影响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困难

(1)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我将来也不出国,学英语有什么用?于是必然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

(2)实际应用和语法规则的碰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语言的应用是比较灵活的,甚至是出现很多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妨碍交流,我们常常听那些出国游玩的人回来说“next year”及“you every month get how much money”等非常不地道的英语。青少年一旦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就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的影响。

(3)对英语的尊重不够,单词短语或句子被随意篡改。由于没有使用英语的大环境,所以有少数学生在书上标注汉字读英文单词,比如:拜克,沙尼,山克油等大量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的文字。

2.家庭生活的影响导致的英语学习困难

社会原因是很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面对现实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生活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毕竟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有的学生英语成绩优秀,有的却不太理想,而且相差非常悬殊。而同样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几乎就没有这个现象。这里就有家庭原因,我个人认为家庭的作用非常大。

(1)单职工家庭的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有部分家长不是每天在麻将桌上玩耍,就是逛商城或忙于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呢?学生恐怕连完成书面作业的心理空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完成老师留的听读背的作业或者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了,而阅读能力又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2)家长离婚或一方父母早亡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比例,在生活不稳定以及由于家庭原因所引发的心理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学生无心学习。(3)油田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有一部分同学为了到条件好的学校学习,这些同学大多住在奶奶或姥姥家,远离了父母的管教,他们的日常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3.评价方法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要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如何,就基本是单纯的看他的分数,因为尽管我们很努力但目前还是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代替它,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评价的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包括我们现在采用的分数的方法评价成绩的优劣。其实英语的学习是多角度的,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经常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并且依照这个答案对学生的理解和程度做出评价,这本身可能就是不客观的,还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降低,因为答案里没有她们的所思所想。

三、解决办法

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也迫使我们不断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关于社会的原因导致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我们应该看到可能会有人不够重视英语的学习,但是社会的主流是好的,我们教师自己也要以身做则,要重视自身的教学修养,用自己的对教育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也要不断的用正面的例子去教育引导学生,使她们重视英语的学习。

2.针对家庭的原因导致的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不但是学校学习的延续、巩固,也是学校学习的基础,所以家长的工作就很重要。而针对我们学校的情况,家长是首先需要接受教育和引导的,这就需要我们任课老师经常和家长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