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3 02:3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傅雷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傅雷的名言

篇1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3、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5、“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6、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

7、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去对待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从容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未来的预测,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过去过错,真正的彻底悔悟,才能不被记忆侵蚀。我相信你会慢慢学会这一套,并且变得越来越坚强。

8、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9、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打击。

10、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11、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12、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13、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14、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篇2

赏析:傻瓜与聪明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和故事中学会总结,从而让自己少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傻瓜则没有这样悟性。

2、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赏析: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无愧于心即可。

3、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赏析:傅雷夫妇告诉傅聪,人的胸怀往往和阅历有关,例如同情心,在普通人的心里并没有深刻的感触,但对于有阅历经历深刻痛苦的人来说,就会感同身受,也就更加有怜悯之心了。

4、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赏析:这句话堪称至理名言,很多人在获得胜利之后,时常就会放松警惕,从而犯下重大的错误,导致了无可挽回的结果,越是胜利的时刻,越是要警惕和自省。

5、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篇3

日前,朋友聚会谈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去听一场音乐会,半场休息时,他跑到后台休息室,想找几位熟悉的乐队演奏员了解一些情况,无意间听见两位演奏员的对话,一个说:今天来听音乐会的还不少。另一个马上回应:估计是疯人院包场。朋友说,他听了后一句话很气愤,从来没有见过演奏交响乐的人对听众如此轻漫和羞辱的。

也许,那位演奏员的话只是一时的玩笑之语,然而,言为心声,它多少折射出了目前中国的许多交响乐团在精神面貌、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交响乐团普遍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老一代的演奏家们大都已退休,告别了他们钟爱一生的音乐艺术事业。许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纷纷进入国内各大交响乐团,为中国的交响乐事业补充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朝气和活力;而且,他们大都生逢改革开放的年代,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交响乐事业时的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薪资待遇要比老一代的演奏家们好得多。然而,人们却遗憾地发现,一些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在滑坡;一些知名交响乐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的那种良好的艺术氛围、特有的音色与韵味正在消解,甚至有消失的危险。乐迷们感到不安和着急,而他们自己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是麻木不仁。

篇4

问:“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都知道这是文学大师冰心奶奶勉励少年儿童阅读的一句名言。“读书好,好读书”我们一般都能理解,“读好书”不好理解,也不好操作。老师,请您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好书阅读? 六年级 郝悦

答:郝悦同学,从你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在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了,这是人生的一件大好事。但对选择读物,你又感到迷茫。老师很愿意与你讨论这个阅读问题。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新书问世的速度也很惊人。现在新书出版比我国解放初期不知翻了多少倍。你有机会走进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你一定会惊叹:这真是书的海洋啊!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浩瀚的书海中,如果漫无目的地阅读,就好比大海捞针,耗尽一生,也是徒劳的,所以选择性阅读势在必行。

另外在书海中有好书与坏书之分。好书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读好书利于健康成长。伟人、名人终生读好书,读好书成就了他们的辉煌。坏书是伤人的精神。许多青少年读坏书,造成了人生的悲剧。清朝有个大学问家叫袁枚,他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长痰瘤。”说明择书而读十分重要。

选择什么样的课外书阅读,我提一点看法:选择既有用又有趣的书。

“有用”,就是对我们“长精神”“长见识”有帮助作用。

“有趣”,就是使我们喜欢读,爱不释手。

如果别人都说一本课外书好,对我们进步有用,别的同学也都喜欢读,而你却读得无味,读不下去,怎么办?我建议你暂时摆一摆,不要硬读,放一放,也许过段时间你会喜欢读的。

现在大力提倡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无论思想内容还是结构语言都具有永恒的魅力。阅读名著会使你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郝悦同学,这里老师推荐部分名著,供你选读,愿你读有收获。

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书目

《诗经》《山海经》

《封神演义》《杨家将演义》

《唐诗三百首》《宋词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书目

《诗词选》

《阿Q正传》《家》《春》《秋》

《子夜》《骆驼祥子》

《围城》《雷雨》《四世同堂》

《屈原》《红日》《烈火金刚》《青春之歌》

《红岩》《林海雪原》

《傅雷家书》《寄小读者》

《平凡世界》《幻城》《我为歌狂》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

《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千零一夜》《失乐园》《简爱》

《茶花女》《老人与海》《汤姆叔叔的小屋》

《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哈里・波特》《雾都孤儿》

《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

《福尔摩斯侦探》《约翰・克利斯朵夫》《斯巴达克斯》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目

《伊索寓言》《格林童话》

《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国神话与传说》

《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骑鹅旅行记》《一棵倒长的树》

《小王子》《阿丽思小姐》《稻草人》

《三毛流浪记》《窗边的小豆豆》

《布克的奇遇》《舒克贝塔历险记》

《皮皮鲁传》《鲁西西传》

《女生日记》《男生日记》

《海底两万里》《日本沉没》

《发明的故事》《未来的故事》

综合知识经典书目

《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

少年儿童刊物

篇5

一、营造和谐书香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先营造和谐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墙壁会说话,角落飘书香。我校每天都在教学楼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打出红色的标语——“让和谐阅读成为师生一种生活方式”,使“书香校园”活动口号深入人心。学校礼堂布置读书专栏,教学楼走廊上张贴名人读书名言。各班教室后墙上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标语,教室两侧墙壁悬挂读书名言,如:“所有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比尔·盖茨;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大队部要求各班每学期出一期“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黑板报。教室的布告栏还专门设置“书香园地”,循环展示学生优秀读书卡、手抄报和读后感。校园每个角落都飘溢书香,让学生置身于和谐书香氛围,自然而然爱上阅读。

设立班级图书柜,开设校本阅读课。老师们都积累了许多优秀学生读物送给任教班级学生阅读,并发动学生捐书,做到班班设立图书柜,每班不少于200本。每周开设2节校本阅读课,其中一节课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换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制作读书卡、记读书笔记;学生登陆“金涛小学网站——书香看点”,上“小伙伴分级阅读网”了解新书,欣赏网站上图文并茂的读书卡;另一节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畅谈阅读的感悟、收获、方法;举行“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开读书博客,布置剪报、摘录新闻,写上自己的评论或联想。

二、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

教师只有做学生读书的榜样,才能带动学生热爱阅读。坚持阅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开阔教师眼界,培植美好的精神家园,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和学生的需要。

倡导教师和谐阅读。首先,购买教育名著和教育期刊赠阅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肖川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学校出资订阅《广东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英语教研》等。还赠阅一份本地党政报纸,让教师天天关心时事,与时俱进学习。其次推荐教师读身心保健好书,如:《教师心理保健》、《幸福的方法》、《中国百年中医临床家丛书》;三是推荐读培养子女的好书,如: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国英才家庭造》、《陪孩子长大》。还提倡读点闲书,缓释工作压力,提升主观幸福感。

分享阅读收获,体验阅读成功。我校每年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如:“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赏析),“影响我教育生活的一本教育名著(读后感交流),“教师美文朗诵会”,“让绿色阅读成为教师生活方式”(推介好书),“和谐阅读给力幸福生活”……老师们在读书交流中畅谈阅读的心得,推荐好书共享。每次读书交流后,动员老师们趁热打铁整理读书心得,学校行政帮助修改,然后向本地报纸和省市教育期刊投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局主办的现场写作比赛。教师在阅读中享受精神盛宴,自然而然带领学生遨游书海,共沐书香。

三、带学生同读经典,共沐书香

引导选择阅读和谐读物。我校重视引导学生选读和谐读物滋养心灵。根据高、中、低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书目,也让学生互相推荐。推荐的读物全面、均衡、循序渐进,主要包括:1.经典阅读书目:古诗词、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少儿版;2.科学类书目有:《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3.励志书目如:《名人传》、《心灵岛上的灯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故事;4.历史类书目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5.生存类书目有:《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鲁滨逊漂流记》等;6.情感教育类书目有:《感恩书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等;7.外国儿童文学名著:《窗边的豆豆》《老鼠记者》;8.建议订阅少儿期刊:《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智力开发报》等。

指导和谐阅读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既促进语文学科发展,又汲取心灵养分,最好能根据不同年级要求或不同体裁开设阅读指导课归纳方法。笔者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泛读与选读—一读序言或后记,了解作者,从中选择优秀作品;速读—一气呵成读完全文,了解大意,不理解字、词、句作记号,后查工具书;精读—一精彩片段、含义深刻句子、印象深刻人物、独特的表达方法,细读后写旁批(赞美、批判、质疑、感悟);交流共享—一复述内容或简述大意,和人分享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或读书卡。

展示才华,体验和谐阅读的快乐。每学期有针对性地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才华,激发读书热情。为低年级部学生举行古诗词(考级)、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中年级部举行“滋养我心灵美文”朗诵比赛、“我是科学小博士”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高年级部举行“追寻名人足迹,感悟成才真谛”、“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循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征文比赛,作文集评比。每次竞赛都请资深老师当场点评,既肯定成绩、特色,也指出努力方向。期末评选学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

四、倡导亲子和谐阅读,营造书香家庭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文化氛围影响着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身心成长,必须让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才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持之以恒。

家长会议,推荐和谐读物。我们利用家长会倡导亲子阅读,推介优秀家教读物:《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全民阅读蓝皮书》《好孩子好习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感恩书架系列丛书》《学习哪有那么难》《夏令营的较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习惯制胜》《傅雷家书》《读者》《学习之友》《意林》。率先推介“小伙伴分级阅读网”“全民阅读网”,为家庭阅读开拓更专业的领域;为各层面家庭推荐不同书目,帮孩子设计寒暑假阅读计划。

篇6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有句古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当今,我以为此语该为“人之患在不好读书”。人生活在文化中,生活在语言中,生活在历史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的一切,来自于昨天的尝试与积累,昨天的宝贵经验与惨痛教训,都存在于浩若烟海的书籍之中,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更不会有明天。柳斌讲:“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取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关于国人阅读的一组数字,颇为触目惊心:1990年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而阅读量只增加了半本,同期俄罗斯的人均年阅读量为55本,美国为50本,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而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几乎人人都会背几句唐诗的中国,书香能否历久弥新、浸润国人心灵呢?将中外读书状况作一番比较,我们发现:在以课业负担重闻名的中国,孩子们也鲜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4年,阅读量仅为美国同龄儿童的六分之一。功利性阅读,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位,甚至造成他们对读书的反感。遗憾之余,我们必须正视,正是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视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视了“随性阅读”,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功能性”。致使阅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也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学校是人类传播、传递文明的主要场所,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文明、文化的传播者,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示范作用,不仅支撑了国家、民族的未来,同时也可给子女成长树立了典范,筑就了书香家风。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是读书人培养读书人的地方,我们要构建书香校园,首先让教育工作者成为读书人,然后引领学生们成为读书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笔者作为管理干部履次“横刀立马”,为使干部教师读书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十八般武艺尽遣――选书增读、有奖书感、搭台博论、考评逼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唤醒,因为人成年以后“谁也改变不了谁”,便成了定论,重塑心的文化,需要人自身的觉醒,自己认识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唤醒是外在的,而觉醒才是发自内心的,教育工作者的觉醒在于改变从自己开始、从阅读开始,做一个读书人。

什么是“读书人”?读书人就是一辈子爱读书的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人。人是要一辈子读书的,而能否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品位,基础教育阶段最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论述:“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个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的一二百好书;如果少年时没有品尝过阅读激动人心的快乐,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其全面发展是不可设想的。”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对学生而言,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经典好书的阅读,办学应从阅读开始,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既然基础教育阶段是养成读书习惯和品位的关键时期,那么能够引领学生读好书的教育工作者,是关键中的关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工作者自己应该是爱读书、会读书的真正读书人,才能把学生也熏染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读书人。周国平说:“好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利己,教书利人,教师的幸福在于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我一直坚信,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态度。

读书真的很幸福

有一个道理,大家都能懂得,那就是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工作只是手段,目的是生活幸福。工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幸福来自于闲暇之余你所从事的。有的人醉心于于功利,有的人忙于推杯换盏,有的人沉迷于麻将,这些人明知阅读的意义,却禁不住物质与金钱、享乐的诱惑,不去亲近图书,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着实可怜;有些人为功利而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难脱俗气,也品味不到阅读的快意。我一向反对读书的唯一目的是“学以致用”,试想如果我每天的阅读都是为了明天的赶考,一生都在应考,苦不堪言,何谈读书之乐,读书之幸福?

我以为书是可以这样读的:“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工余之晚,不论外面春日细雨,夏日蝉鸣,秋日落叶,冬日北风,给自己泡杯茶,曲卷于沙发中,漫漫岁月,文字便成为最好的朋友。杨绛先生曾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读书其实就是面对面谈话,读一本适合你的好书,便是你与作者、书中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情投意合的谈话,你会产生收获的幸福感。在这样的谈话里,有时你种下一缕思绪能收获一个灵感,种下一个“眼神”能收获一串笑声,种下一个疑问能收获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养人,养人的气韵、养人的信念、养人的心智,更养人的境界。

书还可以这样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先生给青少年警示:应避免陷入信息海洋和虚拟世界的游乐场,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广阔的现实世界,走出书斋,走向自然。这固然好,但我们的现实世界,除了外在的高山、湖泊、草原、大海……物质世界,还有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我们可以遍游世界,但很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了旅游而旅游,换来的只是身心疲惫,除匆匆行走、疯狂购物、视觉观感、到此留念,怕再也找不出什么了,绝无什么体验,更难谈发现、反思、创造。这样的行走,看的再多,走的再远,获得的只是一大堆粗浅的感受,很难培养理性的洞察力,难以开启生命的智慧。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学也”,我们“身”在游历,实际上是“心”在体验、在创造,而阅读是基础,是唯一可以帮助我们走入精神世界的大门。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才能享受高一级的物质世界,体味现实世界带给人类的快乐和幸福。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个享受,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经常阅读,自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因此,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是充实生活、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讲究刨根问底;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有些书是需要反复精读的;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和没有止境的“自我教育”。不论我们从事何种教育工作,只要我们经常阅读,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便是一个幸福的人。书香弥漫的人生岁月,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欣赏无限的生命美景,使我们活得更加丰富与智慧、充实与从容,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秀。”读书吧,让我们少一些功利,多一些闲暇;少一些负担,多一些乐趣;少一些宏大,多一些平凡与真实;让读书放下高贵的身段,成为一种寻常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以“玩”的心态,享受和品味读书吧。

推荐书目

《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

《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华书局

《鲁迅的彷徨与呐喊》,陈静著,东方出版社

篇7

1、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2、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3、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

4、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爱默生

5、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7、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8、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0、没有上天的云梯也就算了吧,但不能没有拥抱月亮的手臂。——刘墉

11、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2、自古奇人伟士,不屈折于忧患,则不足以其学。——方孝孺

13、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别林斯基

14、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5、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16、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17、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8、只要你具备了精神气质的美,只要你有这样的自信,你就会拥有风度的自然之美。 ——金马

19、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20、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21、猝然死去本无甚苦痛,长期累死倒真难以忍受。——佚名

22、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么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贝弗里奇

23、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24、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尔扎克

25、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26、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

2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28、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29、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30、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布莱希特 《伽俐略传》

31、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3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

3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34、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35、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36、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尼葛洛庞帝

37、人需要真理,就象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38、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9、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4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1、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42、要爱国,祖国须可爱。——伯克

4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44、志之难也,不再胜人,在自胜。——荀况

4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6、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47、如果胃囊空空,谁也难以成为爱国志士。()——布拉恩

48、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49、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赫尔岑 《西方论选》

50、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51、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52、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53、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54、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55、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塞缪尔·斯迈尔斯

56、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57、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5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59、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60、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61、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62、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63、像一支和顽强的崖口进行搏斗的狂奔的激流你应该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泰戈尔

6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华罗庚

65、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66、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伯尔

67、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6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篇8

我们的教育功能包含“成人”与“成才”,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成人”,成为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珍爱生命、充实生命、省思生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正确对待生死与生存的人,使人们能体会谦卑与珍爱,展现人性光辉,活出生命意义。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大意义,了解了生命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用努力和探索去弥补这一让人心痛、心悸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育的特点时写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注意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我们的任务是摸索如何合理运用,让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笔者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加以分类,从中梳理出可以利用的素材

1.认知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创造的文学、艺术、民俗

《化石吟》《敬畏自然》中,我们见识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智慧与亘古绵延的生命长度,了解了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学会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苏州园林》《口技》等文章从文学艺术的层面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智慧结晶,让人类学会欣赏自身的创造。《珍珠鸟》《华南虎》《马》《猫》引导人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思索应该如何与其他生命相处。

2.感受自然:自然的神奇;自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紫藤萝瀑布》那如瀑布般流淌的花朵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奔流不息和明天的美好,从而珍惜今天的一切。《旅鼠之谜》《大雁归来》《斑羚飞渡》中我们看到了其他物种身上动人心魄的力量,不再自诩是高等生物,学会善待其他生命。《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喂——出来》通过现实与幻想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警醒世人爱护我们居住的地球。

3.了解社会:人与他人;人与家庭;人与自身;人与生活

《散步》《背影》《风筝》《傅雷家书》使得我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审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探求更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爸爸的花儿落了》《羚羊木雕》《致女儿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成长的烦恼与轨迹,听到青春时期花开的声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邓稼先》带我们领略了名人伟人的风采,知道辉煌成就背后需要背负的艰辛。《老王》《信客》教会我们善良与诚信的重要,体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可名状的温情。

4.感悟精神的力量:理想;坚强;善良;公正

《蜡烛》中那跨越国界与生死的奉献,让我们理解了老妇人执著与坚强的动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那份超越国界与民族的对于艺术的纯粹珍爱,让我们见识了比天空还辽阔的心胸。《登上地球之巅》向我们展现了意志的坚韧和集体的力量,让我们了解了生命最后时刻的坦然是何等震撼人心。《再塑生命》让正常人在抱怨自己的不幸时,多了一份羞赧;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多了几分担当。

二、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去开发和使用

1.实践生命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这要求提升教师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让教师以新的立场认知教学生涯,从新的角度研究教材,体会生命教育融入课堂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辉。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的“成才”观,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建立新型的生命互动与交流的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直面生命出现“动感”;树立生命教育的课程观,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取舍也要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律;树立生命教育的学习观,真正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2.实践生命教育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课堂形式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又是围绕着功利性的教学评价去进行的(考点、题型),对于学生某些“题外”的生成性认识,考虑到与教学进度、主题相违,往往不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然而很多时候,学生思想火花闪现的瞬间,正是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仔细审视我们以前的课堂,确实错过了不少旖旎的风景。意识到这种遗憾的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通过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内心,适时进行疏通引导,让他们正确全面地看待生命、社会、人生。这样的教学内容,不需占用课堂多少时间,只要教师有生命教育的意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给自己了解学生的机会,寥寥数语,积少成多的潜移默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实践生命教育要合理运用多种形式

与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一样,只有用多样的、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有不少的教学方式可供利用。(1)情境创设。我们可以运用音乐、图片、绘本等方式创设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有关生命、人生的话题,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恰当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2)人文阅读。语文阅读课,通过对于文章的研读讨论,通过爱国诗句和昭示自强不息品格的至理名言的熟记背诵,教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的伟大、敬畏生命的顽强、珍视生命的宝贵,懂得待人接物、立身处世,懂得追求真、善、美。(3)电影欣赏。“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体系,最终要靠自己去感悟和建构。很多的影片用精彩的情节讲述了生命与人生的主题,通过视觉的震撼,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4)适时教育。遇到重大节日、重大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以讲座、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方式,进行有主题的教育。

新课标中阐述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征,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本身蕴含的丰富涵义,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人格与品格的健康形成,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合理存在的方式和生命价值的积极体现,从而指导学生增加生命的厚重,延长生命的长度,只有这个目标实现了,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尽自己的力量,打开那扇尘封已久的窗,让阳光照进这被教育遗忘的角落。

篇9

【关键词】中国当代绘画语言 特征 表达状态

当代绘画在中国得到发展已有三十余年,三十余年的历程由模仿到创造,由简单到多样化,曲曲折折一路走来,已经拥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美术院校各专业也开始关注当代绘画,在教学中注意汲取其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当代绘画的“当代”就是要艺术家们活在当下,关注并反映当代的问题,例如环境、性别、情感、种族、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具体到每一个人,其表现是多样化的,当代绘画就是力图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这些多样化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宣泄,或者以引起关注。

有关当代绘画的画展开始频繁在各大美术馆举行,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们活跃在创作、展厅、市场。他们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画面五彩缤纷,可以是抽象,可以是具象,可以是梦幻,可以是想象,面对如此丰富的画面,作为高职的教师与学生该怎样去认识呢?我想从绘画的语言方面向师生们介绍当代绘画。

什么是绘画的语言,当代绘画的语言是怎样的

科林伍德把语言分为真正的语言和符号两个体系。符号是经过协议、约定俗成的作为某种目的的有效手段,被各方面所接受后就成为语言。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有一句名言:“艺术是一个独立的、话语的宇宙。”就是说艺术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或者说就是一个符号体系,艺术家用来作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绘画的语言作为意识水平上经验的一个特征,其根本的作用在于表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的领域里,任何思想的表达都与情感的表现相伴而行。

绘画的语言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构图、色彩、线条、明暗、透视、比例、结构、肌理、笔触等等技巧性语言,还包括对工具、材料的运用;第二个层次是对题材的选择,对形象的把握与刻画。这两个层次的语言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画家的情感、思想通过这些绘画独有的语言方式或是直白、或是隐晦、或有意经营、或无意中流露。

研究艺术家们的语言使我们深入到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表现的是什么?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艺术原理的角度去考察,把思考建立在对大量艺术实践活动之上,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浏览大量美术作品之后,我们发现不管是在古典主义的严谨写实中、浪漫主义的激情与想象中,还是现实主义的如实描绘中、印象派的光影变幻中,其中都包含有画家们对绘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信念与追求,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画家们的“讲述与表达”,体会到绘画作为一种语言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宣泄,可以记录。

当代绘画是生长在美术这棵大树上的一枝,又怎能脱离?

曹力以充满活力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心灵,在寓言的层面上以奇特的场景呈现出这个时代所给予他的内在的体验,呈现出一种思维的跳跃与行走;方力钧带有玩世色彩的绘画风格,以光头、婴儿、水、鸟、鱼、蚊虫等形象展现当下的生活印象,展示对生命的关注,他的语言有很强的象征性;还有冷冰川、张晓刚、俞红、刘晓东、、周春芽、岳敏君……

任何一个成功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绘画作品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印象。陌生是因为造型异于现实中常见的那些形象,有些是奇特,有些是怪异;熟悉是因为这些形象传达出来的精神、情感的气息,让我们似曾相识。作品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沉默、犹疑、迟钝、迷惘等等,灵魂通过表情、眼神、身体被刻画和塑造出来。

当代绘画语言的特征

当代绘画语言的特征,从其本质上说,它是艺术家精神的镜像。画家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在自己的画面上向观众叙述:这是我的眼睛看到的,是我的心灵在体验、在感受并且在思考的……

在画面中我们也确实可以“读”到画家们真诚的心灵,“看”到他们真实的灵魂。画家们描述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还有真实的精神世界,画家们的手中拿着一柄镜子,用艺术的眼光对待自己所表现的东西。因此栗宪庭①说当代绘画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的独特的生存经验,即共通的人性在不同的个体体验时呈现出的差异,或是画家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想象,或是在情绪的极度状态下的幻听、幻觉形象。例如曾梵志、王华祥、栗子、何红蓓等人的作品,还有曹力、方力钧的作品,他们画面中都各自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形象,面具、鲜花、马、鲜花、肥胖的婴儿……这些反复出现的形象,是画家借用一些幻觉的形象作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画家一段生命历程的综合体现,具有特定的象征性,是画家对社会,对环境,对自身心灵、情感的隐喻性表达。

当代艺术家追求的是让作品直接触动到人的心灵深处,让作品带着观众回忆曾经有过的真实的感受,强调的是一种主观的准确,听从的是内心的指引,给精神画像,让人看到自己的灵魂,看见心灵的内容,以真诚的表白触动观众的神经。而那些画面也因此确实可以使人面对真实的自己,激起每一个人特别的、隐藏已久的情感,这是当代绘画所具有的力量。

当代绘画的形式呈多样化的特征,作品更具个性,风格多样,面貌各异。但是不管怎样改变,他反映的是当代人的生活、当代社会及其各种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种种情感、心灵触动、观念的更替等等。例如刘晓东的《三峡大移民》,展现的是在一个混乱又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的尊严和价值观的沦丧还有人的渺小。还有成功走向世界的当代艺术家曾梵志,认为画家一定要画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他早期作品就直接取材于每日都要去的协和医院。医院里的种种场景构成《协和医院系列》。后来又创作一批以面具为题材的作品,则来自于他对人生的认识:虽然一个人只有一张脸,但在人的内心中,为了生存,却都存在着很多张脸。《面具系列》中的面具就代表着人内心的一个特定的脸。

当代绘画语言表达的状态

当代社会的现状深刻影响当代绘画语言表达的状态,使其处在开放性的、隐喻性的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表达状态中。

开放性的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当代绘画语言广泛吸取各个不同时期、各个不同画种、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借鉴其优秀的形式、技法、思想并努力融会贯通。曹力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对原始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的借鉴,还有维也纳分离派所特有的华丽的装饰、平面化、变形等,整个画面结实有力度,抒情性强,特别丰富。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家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进行创作,将自己的心灵轨迹真实地、毫不隐晦地记录、传达,把自己的灵魂完全地袒露在观众和评论家的面前,作为一种呈现,与观众的心灵交流碰撞。正是这样,当代绘画具有了让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使得绘画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

隐喻性的状态,画面中出现的每一个形象,不仅是形象本身的含义,还具有画家赋予的一种绘画独具的、隐约的象征性,以此唤醒观众的记忆,进入似曾相识的情境,带来情感的碰撞或者引发一些思考。较典型的有曹力的力作《梦中的俄罗斯》(见图1),这幅作品画的是梦境与现实交错中的俄罗斯影像,带有较强烈的隐喻的特征,金色的阳光透过纱窗抛洒在脸上,把人们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唤醒。金发女郎、金发童娃、科学家发达的大脑与女性化的躯干融为一体的莫斯科城池等等,也许正如评论家们描述的那样,俄罗斯在画家梦中,可能是彼得大帝金戈铁马,可能是叶卡特琳娜女皇的纵横捭阖,可能是列宁的振臂一呼,可能是普希金的浪漫情愫,可能是夏日里欢歌笑语的姑娘,可能是秋日里辛勤劳作的农夫……

中国当代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注意吸取众多的中国元素,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譬如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见图2),《血缘》系列中对时期老照片元素的借用,暗示着当时中国家庭和文化的集体特征,以貌似平静的画面去意指时期的群体骚乱带给人民的内心创伤;还有俸正杰的《中国肖像》,罗中立的《憩》、《浴》等作品,耿建义的《理发》,既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又针对当时的文化。

图1 曹力《梦中的俄罗斯》 图2张晓刚 《大家庭》

中国当代绘画把绘画从与照相机较量的漩涡中解救出来,使绘画回归为语言,当代绘画艺术力图使艺术家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对话与交流,努力争取着个人的独立和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激励发挥出个人的创造力。中国当代绘画已经挺立在中国文化潮流的前沿,伴随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它必将越来越普及,得到更多的认同,也一定会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注释:

① 栗宪庭,1949年生于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年―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

参考文献:

[1]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

[2]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 美育 重要途径

美学是一门对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创造美的活动作最高哲学概括的哲学分支科学。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而是着重研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各种形式获得美感。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数学教学更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实施美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一、认识数学美,理解数学美

关于数学与美学关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进行着,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1] 罗素则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2]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在研究数学方法论的同时,也发现了数学美与数学方法的密切联系,因此他在《 数学方法论选讲 》一书中也特别提到了数学美的问题,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数学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一种思维和方法的体现,是一种科学美。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可以感受到关系的和谐、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来看,有概念之美、图形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方法及思维方式来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数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相互联系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美也真实地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如众所周知的、著名的“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就随处可见,如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不是最中间,而是舞台前沿的黄金分割点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四种曲线,它们的形状各异、性质不同,既可以描绘小小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又可以刻划浩翰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轨迹,但都能用二元二次方程来表达,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事物能够存在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之中,可称得上是奇妙无比。

二、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 ,罗丹的这句名言用在数学上同样适合。许多人认为数学枯燥难懂、艰深晦涩,只不过是对数学知之甚浅、缺乏研究。对数学研究得愈深入,就会发现愈来愈多的“美”的元素,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学问题,却往往内蕴着令人炫目的美。如我们司空见惯的“圆”,就有许多美丽的特性: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它是封闭的曲线;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是同样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中面积最大的;它是正多边形的边数无穷大之后的极限图形;它到处都是凸的,而且凸得均匀,平滑一致,毫无瑕疵。

数学中很多规律的奇巧及结果的出人预料,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享有“最美数学定理”美誉的欧拉公式,就是数学学科中非常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e(自然对数的底)和π(圆周率),两个基本数字单位i(虚数单位)和1(自然数单位),以及数学中最常见的0,并且看上去既简洁又美观。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难怪数学家们称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又比如在多面体中,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存在关系式。该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简洁、形象、生动、深刻,令人叹为观止。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适当加以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美,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挖掘数学美,展示数学美

数学美是真实的,是美的高级形式,但它却蕴含在抽象的数学符号、专业的数学语言和科学的演绎体系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不易感知、体味和欣赏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美育资源。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章的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认识从一般四边形到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它的变化规律,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房屋居室的门窗形状都设计成矩形或正方形而不设计成菱形?”“为什么大多数公共建筑物上的四边形图形都采用特殊四边形而不采用一般四边形?”等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会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会从中感受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

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别是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依据多样统一原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理、加工和逻辑划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将其平时所学的零碎的、分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就会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更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领略到数学学科的多样统一之美。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就能逐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通揽全局,胸有成竹,轻松愉快地学数学、用数学,并能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从而为理性的数学学科插上诗意和灵性的翅膀。

四、应用数学美,创造数学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精髓是美。数学教学中美育是美的传授与美的内容相谐,是美的情感与美的手段相应,是美的过程与美的结果相映。作为数学教师,不仅应当精通学科知识、熟悉教材教法,还应当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规律,广泛涉猎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美学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有时,由于教材内容的“残缺不全”而导致的数学“残缺美”,也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机会,教师应当及时地发现和利用。当然,这里所说的“残缺不全”,是指知识体系本身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而暂时显得不够完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残缺不全。比如,某教师在讲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使用”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某市体委拟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运动会比赛,选拔方式是让每人射击5次,然后根据两人的成绩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最后人选。结果甲、乙两人打中的环数为:甲分别是7环、8环、9环、8环、8环,乙分别是5环、10环、6环、9环、10环。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选谁参加省运动会比赛比较合适?于是学生对甲、乙两人的成绩作了分析:从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来看,甲、乙两人都是8环;从中位数来看,甲是8环,乙是9环;从众数来看,甲是8环,乙是10环。显然,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来看,乙都优于甲,因此多数学生都认为选乙参加省运动会比赛比较合适。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从甲、乙两人的5次射击成绩来看,还是选甲更合适。学生顿时激情高涨,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期待着教师解释选择甲的理由。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只是对甲、乙两人的5次射击成绩再次进行了比较:甲、乙两人的平均数相同,乙的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都优于甲,但乙的成绩极不稳定,而甲的成绩则比较稳定。然后告诉学生,成绩的稳定性需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这种量叫做方差,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就会接触到。这样,教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似乎不完美的结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讨论、探究,从而增强自己的求知欲,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的教育,让数学教学在内容、形式上都充满美感,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满足与愉悦,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莱芜市教学研究室,山东 莱芜,271100)

参考文献:

[1]罗乾忠.浅谈数学的美[J].教师,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