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范文

时间:2023-03-30 23: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

篇1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民齐者强。——荀况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篇2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3、人心齐,泰山移。

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人心齐,泰山移。

8、 团结就是力量。

9、人心齐,泰山移。

10、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2、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13、又放羊,又拾柴,又种谷,又卖饭。

1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5、油瓶子离不开盐罐子。

16、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17、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18、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19、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20、一人难唱一台戏。

21、一马勺坏气锅。

22、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23、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24、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

2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6、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27、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28、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29、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30、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鸦一个枝。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2015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汇总

2.2015年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最新】

3.2015年有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4.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大全

篇3

关键词:语言文化 东正教 团契 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H74;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74-02

一、语言单位、民族文化与民族个性释义

著名俄罗斯学者В. В. Воробьев将同属于语言范畴和文化范畴的语义场称为语言文化场(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ое поле)。[1]而语言文化场的构成单位即为语言文化单位(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ема)。从字面上理解,语言文化单位是对语言单位施以文化属性而派生出的跨学科性概念。语言文化单位具有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性,成为语言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共同媒介,也正是语言文化单位使语言单位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隐形关联得以清晰化,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我们可以根据其外形将语言文化单位划分为五种类型:词、词组、熟语、段落以及文本。现代语言学家之父索绪尔对语言单位的研究倾注了大量注意力,他将语言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加以研究,指出了语言单位是区别于其他任何符号制度的一个特征,此外还总结出另一重要性,即语言单位同时也是共时语言学研究的出发点。而关于语言单位的性质,索绪尔则将其概括为同一性、音义结合性及系统性。[2]同一性即非现造出来,而是复现于言语中;音义结合性即语言单位既有声音又有意义;系统性即语言单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何谓民族与民族文化?特定的人群聚合到一起便形成了民族,民族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同其他历史产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贯穿古今,对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地域角度将民族文化简单划分为两类――东方民族文化和西方民族文化。俄罗斯民族文化则受到了以上两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呈现出双重性特征。

受民族文化辐射影响而产生的民族个性,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民族所有成员的个性体现。[1]俄罗斯民族个性与俄罗斯民族文化相系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在民族个性形成的各历史阶段中,民族文化因素起到了支配性的影响作用。而民族个性又是“阐释民族文化及其特色的核心和决定性范畴”。[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内在部分之一,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则体现在个性之上。语言单位、民族文化与民族个性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如此将语言单位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从双向合一的视角来解析俄罗斯的民族个性将有更强的操作性。

二、俄罗斯民族个性在语言文化单位中的体现

在俄罗斯民族个性中有三个较为重要的文化观念内涵:东正教特性、团契特性和二律背反特性。其中,东正教特性是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中心场特性,决定了俄罗斯民族的价值观念,派生出了团契特性、二律背反特性等其他民族个性。在分析俄罗斯民族个性时,必须将宗教性作为核心进行先行剖析。

首先,俄罗斯民族个性具有东正教特性。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首要特征,也是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核心特征。[3]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特性可以从某些名词的文化语义中窥见。例如名词камень便有着丰富的宗教性文化语义,来源于圣经的很多成语都与камень有关,如камня на камне не останется(荡然无存),камень преткновения(绊脚石),另外还有很有类似名词,如пустыня, пятница, крест等名词的广泛应用,均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宗教倾向。[4]

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特性反映在语言文化单位中俄罗斯民族对神明的崇敬。在俄罗斯谚语中经常可见到бог一词,这一现象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上帝和东正教的笃信,也彰显出上帝作为创世主宰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地位。例如все мы под богом ходим(人有旦夕祸福)反映了俄罗斯人坚信生死有命,因而顺应天命,对人为不可改变的未知命运淡然以对。此外,бог дал, бог и взял(生死祸福不由己), где бог пошёл жить(听天由命)均表达了类似寓意。俄罗斯人对бог怀有无尽的尊敬与热爱,如谚语кто любит бога, добра получит много(爱上帝,得幸福)便直白了当地表达出这种炙热的感情。不仅是бог,其他神明形象诸如господь, чёрт, бес等均常见于俄罗斯谚语中。

同时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特性主题还被诗人作家广泛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杰尔查文、普希金、莱蒙托夫、费特等文学大家均在作品中插入了宗教性语言文化单位,бог, боже, господи, христ等词汇经常出现在作家的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中。列夫・托尔斯泰的Воскресение(《复活》)和阿・托尔斯泰的Хождение по мукам(《苦难的历程》)等作品的标题本身便带有浓重的东正教色彩,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特性。[4]

其次,俄罗斯民族个性中较为明显的还有团契特性。团契特性与东正教特息相关,正是因为俄罗斯民族对东正教的信仰从而派生出这种聚合性民族个性。这种团契性不仅表现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还表现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之上。[5]Соборность一词可以准确表达这一特性,由此派生出的община和артель均能反映出俄罗斯民族个性的团契特性。俄罗斯民族的团契特性表现在多个层面:家庭层面、亲友层面、村社层面、国家层面。

俄罗斯人十分重视家庭观念,对дом一词有着浓厚的偏好感彩,在谚语中常反映出这一价值观念,如в гостях хорошо, а дома лучше(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дома и стены помогают(在家千日好)。同时,俄罗斯人也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抚养和教育,努力维护着家庭关系的和睦。在亲友层面,俄罗斯人表现出好客的热情,用соль(盐)和хлеб(面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成为其传统习俗。如谚语не красна изба углами, а красна пирогами(屋美不在装潢,在于主人的热情)便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慷慨好客的特性。在村社层面,这种团契特性表现为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Один за всех и все за одного(我槿巳耍人人为我)便是保障村社及其成员生存和发展的人生信条。[5]Один в поле не воин.(独木不成林)是村社成员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指向标。在这一层面上,人与人之间由强烈的信任感与互助意识联系着,强调着集体利益和目的高于个人利益和目的的价值观念。而在国家层面则是将村社集体意识上升为国家集体意识,是团契特性的最高形式表达,是基于整个俄罗斯民族共同信仰的最高层次、最广范围的精神联系。

最后,俄罗斯民族个性中包含着二律背反特性这一文化观念内涵。俄罗斯民族个性往往表现为极端性:极善、极恶,大爱、大恨,这与中华民族的中庸思想截然相反。俄罗斯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来自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双重民族个性,同时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极度的忍耐性,广袤的地理空间也造就了其性格的广阔性,一系列因素都促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矛盾性和极端性成分的生成。这种二律背反特性深深扎根于语言文化单位之中,все или ничего(要么全部,要么全不),за или против(要么赞成,要么反对)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强烈的极端性倾向。

Юродство(圣愚)这一宗教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二律背反特征。圣愚法规是由五组二律背反概念组成:智慧――愚蠢、纯洁――污秽、传统――无根、温顺――强横、崇敬――嘲讽。正是这种集成了多种极端矛盾因子的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民族的二律背反特性产生了极深的影响。而圣愚式人物形象大量出现在作家笔下,通过文学语言的形式赋予文学人物形象新的矛盾性,大大丰富了圣愚文化与二律背反性格的文化观念内涵。

三、结语

俄罗斯的民族个性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东正教特性、团契特性和二律背反特性,还具有性格宽广性、超越时间性、全人类使命感情节等。而所有这些特性都牵涉到语言文化,牵涉到语言文化所承载的俄罗斯民族的世界观、伦理观、心理特征、社会活动等一系列要素。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其民族个性、民族特点。[6]从语言单位入手解析俄罗斯民族文化是深度了解俄罗斯民族个性的重要出发点。在语言文化维度之中考察俄罗斯民族个性更具真实性与准确性,能够构建起一个较为立体直观的俄罗斯民族个性模型,这对我们对俄罗斯文化的进一步探究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宏.俄语语言与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48,249,250.

[2]胡建波.索绪尔的语言单位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2):129-132.

[3]邸小霞,王运芳.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个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2):157-160.

[4]梁静,陈勇.俄语称名单位的宗教文化语义[J].东方论坛,2008(1):66-74.

篇4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回商;创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2—0140—04

文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力量,广义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创业文化是一种心理文化,它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内生的特殊文化,是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文化氛围,主要是指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和价值体系,他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独具特色的创业理念,这些创业理念本身既有相通之处,又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本文探讨的回商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和提炼回商创业精神中的积极因素,对于今天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回商与回商文化

回商专指回族穆斯林商人,是回族中专门从事经商活动个人或团体。回族经商传统由来已久,从史料记载来看,唐宋以来,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回族商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是异彩纷呈的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无论是在商业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贫瘠落后的小乡镇,均可见回族商人奔波忙碌的身影。改革开放后,回商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除了对传统行业如皮货业、饮食业、牛羊业、屠宰业进行继承和发扬以外,他们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在餐饮、零售和兴办经济实体等方面都走在了其他民族的前列,还出现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在这些经济实体的创业实践中,回族穆斯林的崇商重商精神,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

回族穆斯林在生产生活方面一直秉承着《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无论是日常社会生活实践,还是长期的实践,处处体现着宗教经典影响的印记。在教义的规范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信仰约束作用的宗教力量逐渐内化成为被回族穆斯林普遍遵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生活中起着约束和规范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商文化。回商与历史上著名的鲁商、晋商,粤商等有明显不同,她是以民族为界定的经济活动群体,具有鲜明的特性。回商不但世代保留、继承了伊斯兰文化的精义,而且包容、适应了中国文化。一方面,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他们接受和继承了儒家文化中“以德经商”“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和气生财”的优良传统,讲求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由《古兰经》等伊斯兰经典构筑的宗教世界使他们保持了伊斯兰文明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属性,坚守积极入世、鼓励经商、诚信公平的教义。

总体来看,回商在经济活动中讲求合作性,互相资助,共担风险,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遵循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行为方式、道德准则和经济制度。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调节了回族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降低了经济交往和商品交换中的交易成本,使回族经济虽历经坎坷,却不断发展延伸。

二、回商创业精神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讲,创业文化由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组成,其中创业精神是影响创业者的核心动力,主要包括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意识和志向,是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统一。中国伊斯兰文化非常契合这些精神,回商们坚忍不拔、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一)崇商重商的务实精神

《古兰经》的字里行间里,经常可以见到对商人以及商业活动的肯定字眼,“圣训”中更是多处明确提到对商人的赞赏,在伊斯兰文化中经商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商人在穆斯林民众的心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重商文化影响下的穆斯林和各国人民一道,奔波忙碌在商业各个领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活跃在这两条商道上的穆斯林商人,既是商人,又是传教者。“真主准许买卖……”(2:275)穆圣曾说过:“真主的恩典百分之九十在交易中。”伊斯兰教明确鼓励从事商业活动,“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徒,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依赖的奴仆”。伊斯兰认为,商业是沟通各种产业的桥梁,它能够丰富市场、满足人民生活、活跃经济,是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教义指导下,回族穆斯林普遍看重商业。

他们积极创业并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凭着对人世、求利的文化认同,他们充分发挥了市场流通的功能,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从最初的异地买卖、手工艺作坊、宰牛羊和卖切糕的小本经营,到现在涌现出的一大批穆斯林企业和民族品牌。时至今日,包括清真寺阿洪在内的回族在全国各地的流通领域都非常活跃,回族商人的经商传统和商业禀赋得以大展身手,他们在传统行业上一直颇有口碑,特别是饮食业、皮毛加工业和屠宰业等方面的成绩享誉全国。回族聚居地区的各种美食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如手抓羊肉、羊杂碎、肉夹馍、羊肉泡馍、盖碗茶等都是闻名遐尔、享誉全国的。以吴忠市为例,全市穆斯林用品企业十余家,年产值逐年增长,已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穆斯林用品集散地,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吴忠市已成为宁夏的商品粮、清真牛羊肉、奶牛、滩羊等产业的基地,培育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肉食品”“夏进乳品”“珍珠贡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在日益繁忙的经商活动中,回商的经济头脑和善商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为新时期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诚实守信的民族精神

诚信虽不是伊斯兰文化所独有,却在伊斯兰文明中体现得最为深切和透彻。教义经典中将拥有诚信的品质列为衡量穆斯林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是成为真正穆斯林的必备素质。在宗教经典《古兰经》中对穆斯林的要求比较明确,特别的将诚实列在前面:“他们是坚忍的,是诚实的,是顺从的,是好施的,是在黎明时求饶的。”(3:17),教义指出一名穆斯林商人如果能够做到诚实经商、交易中秉承公平原则,并且严格遵守合约的话,那么将不仅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通过了宗教的考验,“信主者、信圣者爱诚信;背主者、背圣者爱谎言”。还将诚实经商守信与真诚信教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买卖中的任何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行为都明确禁止。“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圣训指出:“忠实可靠的商人,在复活日,将与烈士们在一块儿。”伊斯兰教绝对禁止坑蒙拐骗以及任何有损于人民的行为,明确反对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穆圣说:“唯有罪人才囤积居奇,待涨价出售。”因为这些行为将有损于人们彼此间的信任,会使正常的商业秩序变得混乱,体现了对教义的不忠。“伤哉!称量不公的人们。当他们从别人称量进来的时候,他们称量得很充足;当他们量给别人或称给别人的时候,他们不称足不量足。难道他们不信自己将复活,在一个重大的日子吗?”(83:1—5)教义还多处劝导穆斯林诚实经商、合法守约,反对任何形式的欺诈和愚弄,认为这是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古兰经》中,诚实是人的一项基本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也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一个企业,声誉好就是其最响亮的招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只有做到诚实不欺,恪守信用,生产出合格产品、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而没有其它捷径。例如,西安著名穆斯林企业三宝双喜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将诚信思想贯穿于企业文化中,在经营中一直恪守诚信为本、无诚不兴的理念,用诚信奠定了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强调“先有好的人品,才有好产品”,这一理念贯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从产品的研发到组织生产,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始终在质量监控下,产品精益求精,经营诚实有道,凭诚信和仁义使企业在顾客中赢得了口碑,逐渐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企业,其旗下的三宝双喜药业有限公司获得了“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荣誉称号。

(三)艰苦奋斗的冒险精神

在伊斯兰文化中坚忍的品质在穆斯林生命素质中排在第一位,艰苦奋斗是穆民获得两世吉庆的重要途径,“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坚忍,当奋斗,当戒备,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3:200)。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往往能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是取得成功的必备品质,当面临种种困难和考验时,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耐力,能帮助人们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各种磨难。“惟有坚忍的人,得享受完全的、无量的报酬。”(39:10)困难和阻挠可能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但是只要坚持艰苦奋斗、勇敢坚忍,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实现人生的价值。伊玛目阿里说:“忍耐是信仰的最好装饰,是最佳的道德品质。”伊斯兰教积极鼓励人们开拓创新,吃苦耐劳,勇于探险,广开财富之源。由于历史原因,回族穆斯林缺地少地,生活贫困不堪。所以,经商基本成为回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职业,为了生计,回族穆斯林不畏客观环境的艰苦迎难而上,如明清时期,云南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出现了许多回族马帮,他们在边疆交通不便、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地区,“回商们”以赶马帮的形式结成商业团队,从内地到边疆进行贩运贸易,不畏艰险用马匹把内地的茶叶、丝绸、布匹、食盐、瓷器、烟草、纸张、农具等生活用品贩运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然后把当地的皮毛、药材、手工艺品等土特产运回内地。

(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走出去大胆开拓财源之路,要敢为人先,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谁为主道而迁移,谁在大地上发现许多出路和丰富的财源……真主必报酬谁”(4:100)。说:“我是个商人,每派商队,必在早晨,获利甚大。”由于历史原因,历代统治者多对回族采取歧视性政策,为了适应环境在逆境中获得生存空间,回族穆斯林奋发图强,逐渐在生活磨砺中养成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善商贾之道,精于计算”。他们的机遇意识和作风,完全突破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差异,只能用民族文化差异来解释,可以概括为回族商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更深层次的反映了回商对风险或不确定因素的一种认知态度,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于人们的一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宁夏南部山区不少回商因当地生活环境恶劣,无法满足温饱需要,铤而走险,走出家门,他们走西口,上新疆,足迹遍布西北大地。如今,在我国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回族企业家,他们具有较强的商业头脑,能够及时捕捉商机,眼光独到,能随时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经营策略,适应能力非常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例如,成立于2003年的宁夏著名清真企业沙漠王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冷鲜冷冻牛羊肉、休闲熟食品系列产品研发的企业,通过诚信经商、严于律己获得了“清真牛羊肉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以来公司采用“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带基地”的创新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养殖大户组织起来,零碎的资源整合起来,建成了高标准养殖棚圈。设置科技培训和专家咨询等体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农户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农户和公司的利益共同体,以管理和产业优势培育农户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团结是伊斯兰教的信仰原则,是穆斯林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你们应当谨守正教,不要为正教而分门别户。以物配主的人们,以为你所教导他们的事是难堪的。真主将他所意欲者招致于正教,将归依他者引导于真理”(42:13)。在回族穆斯林心中,一直把“天下穆斯林皆兄弟”作为与教胞相处的箴言,“天下回回是一家”这类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教胞之间相互以兄弟对待,讲究彼此互助,团结友爱,如回族谚语说:“亲不亲,回回人”“回回见面三分亲”“老回回的亲,甘草的根——越挖越深”。在伊斯兰教义的感召下,虽然回族在全国比较分散,但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成为群体的核心品质。先知说:“穆斯林兄弟之间的团结,有真心的恩爱、仁慈和怜悯,构成一个有机体。如果任何一个器官发生病痛,其它部位都将向它表示同情,表感受到烦躁和难忍。”穆斯林兄弟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先设法找到同族的人,彼此关照呵护,团结是天然的民族向心力,他们不论前因、不计后果,更多的是本能的、下意识的,高度凝聚力对大分散、小聚集的回族而言至关重要。

回商既有团结一致、结伴外出的理念,又有联合迁徙、共同经营的传统,他们在经商地往往共同经营同一个行业,这样彼此之间联系更紧密,能够相互呼应、联合致富。有资料记载,近代上海的回商坚持彼此间团结互助,面对不断变化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积极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团结一致面对各种困难险阻,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族人,比如介绍大批来沪的回族同胞到工厂就业,帮助他们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顿,而且,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穆斯林兄弟,为了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富有的回商们还主动伸出援手,出资筹建小沙渡清真义家,使回族兄弟有了一个交流互助的场所。

三、弘扬创业精神,丰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