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巧范文
时间:2023-04-01 14: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作文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中考语文作文这一关键的环节的呢?
一、激感,培养兴趣
道理上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运用是最高的目标,写作就是一种运用的形式。可实际上,相当部分的学生都不大喜欢写作文,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头疼不已,搜索枯肠也难以下笔。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便会明白,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以上的这种状况,要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要他们在中考中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便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愿望。因此,我从初一开始,便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使其心理从 “ 要我写 ” 的被动状态向 “ 我要写 ” 的主动状态转变。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其写作的兴趣。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丰富的情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语 “ 言为心声 ” 、 “ 情动于中,辞发于外 ” ,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可以说,没有情感便没有文章。而有了情感,思维自然被激活,心潮便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这时我们便想一吐为快了。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就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便如 “ 源头自有活水来 ” ,便能下笔千言,如有神助了。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使学生产生灵感和美感。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要有健康的、向上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对激感、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去提供激情引趣的条件和土壤。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是学生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的源头。初中生尽管年龄不大,生活的阅历有限,但他 们爱好广泛,对外部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借助于现代社会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无限广阔的世界便展现在 他 们的眼前。在这无限丰富的生活当中,总有他们熟悉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更有着许多蕴含着深刻教育意义的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开挖和引导,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材料,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拓展其思路,鼓励其创新。要打破长期以来用单一的理念指向束缚学生头脑的思维定势,既要培养其顺向思维的能力,更要培养其逆向以及多向的开放思维能力,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方式去认识生活,评判事物,他 们便会因为有所发现而欣喜不已。
三、树立典型 ,增强信心
要树立典型,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写文章便能言之有物,情趣盎然。学生的作文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佳作,我常常按其不同的水平层次精心选择各类例文,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生阅读、评判、体味。在作文的批改讲评中,多从正面去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发现他 们作文中的一个亮点,我都会及时地予以肯定、称许。这样,不管是作文好的学生亦是作文较差的学生,都有机会看见自己的文章被打印出来或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极大的满足与自信。于是便会以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与下一次的写作。
四、紧扣实情,强化训练
篇2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篇3
有的放矢,“的”,箭靶;“矢”,箭也。放箭要对准箭靶。射箭如此,写作亦然。动笔之前,明察秋毫,审题是关键。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文成绩的高低。打蛇要打七寸,审题要抓题眼。下面,联系中考命题作文的实际,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1.主谓短语,眼在“谓”。例如:我做主(2010年江苏南京市)。文题的题眼在谓语,也就是重点强调“做主”。“我做主”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强;可见,文章的重点应放在:自己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上。反之,如果重笔浓墨写“我想做主、我渴望做主”等就偏离题意了。
2.偏正短语,眼在“偏”。例如:难忘的决定(2010年江苏无锡市)。文题的中心词是“决定”,题眼是限制语“难忘”。应重点写难忘的缘由、难忘的故事以及难忘的感慨。如果仅仅轻描淡写地叙述一下“决定”或“决定后的结果”,就与题意大相径庭了。
3.单个词语,要扩展。例如:在乎(2010年江苏扬州市)。这是一个动词性题目。我们可以采取扩展法,即在“在乎”前后添加词语:(谁)在乎(什么),添加的词语就是文章的重点,据此就可以迅速捕捉到你感慨深刻的立意角度和写作素材了。
4.整句形式,要剖析。例如:让我悄悄告诉你(2010年江苏南通市)。这个题目稍显复杂,须剖析解读。首先,我们可以按照语法结构分析句子成分。“我”是主语,是写作对象,是叙述的主体,你是叙述的客体;其次,谓语部分“悄悄告诉你”是偏正短语,用“悄悄”作为修饰语加在“告诉”前,“悄悄”的含义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强调这是一种情态,倾诉的语气要轻柔而动情。第三,我倾诉的一段心旅历程,犹如河出伏流,所写事情一般是不为你知,或虽知而不便公开的心中秘密。经过以上逐层剖析,可见“悄悄”一词是题眼,是写作的重点,有不慎,就会大意失荆州。
5.含蓄蕴藉,抓寓意。有的作文题目含蓄蕴藉,寓意深刻,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必须读懂文题的寓意。否则,望文生义,如雾中看花,文章就会写得平淡直白。例如:给他人一朵花(2010年湖南长沙市)。我们要从“花”中读出:“让绚丽的心灵之花为他人开放”这一寓意。这“花”可以是一句衷心的祝福,是一声真心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是一次慷慨的捐助等。因此,抓准了寓意,就切合了题意,文章才能立意新颖,出类拔萃。
此外,审题除了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外,还要注意提示语,以及文题所规定的体裁、人称、字数书写等写作要求,切不可掉以轻心。
综上所述,中考命题作文必须明察秋毫,有的放矢地审题,除了注意运用以上一些方法与技巧外,还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勤于探索,善于总结积累审题经验。
二、切题・新颖・精巧――中考作文选材技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考刚刚落下帷幕,有的考生深有感触地说:“中考作文,最怕的就是:看到题目,没有材料,无从下笔。”的确如此,“写什么”远比“怎样写”重要得多。然而,考场上更多的情形是:有的考生虽然占有材料,却往往因为不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材料,而导致作文成绩滑向中下档次,甚至不及格。那么,怎样正确选材呢?下面,针对中考作文选材失误的实际,略谈几种选材的技巧:
1.选材要切合题意。例如:让我悄悄地告诉你(2010年江苏南通市)。仔细研读文题,我们就会发现“悄悄”是关键词。首先,它强调告诉的内容必须是平时不便言说且不宜当众谈论的心中秘密;其次,“悄悄”强调这是一种情态,告诉的语气要委婉动情,写作时应有效营造适合于“悄悄告诉”所必须的情境氛围,注意“告诉”的具体内容须与“悄悄”二字自然契合。然而,有的考生忽略了以上两点,写成了“大声地告诉、公开告诉”之类的文章,结果导致作文严重偏题。
2.选材要新颖别致。中考作文最忌“俗”,千人一面,平庸无奇。例如:在乎(2010年江苏扬州市)“在乎”这个考题虽为考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少考生思维仍然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只拘泥于导语中的几个提示语,只表现大家都能想得到的内容,显得比较平庸。比如,在实际写作中,大量考生写“在乎亲情”、“在乎友情”、“在乎师生情”。这样的题材虽说可以写,但是,大家都去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想得到高分谈何容易。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想使你的文章惊爆阅卷老师的眼球,你就必须避俗求新,精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来写。比如,有位农村考生独辟蹊径,选取了乡村生活题材来写。他在乎乡村所具有的那种自然、淳朴之美,他笔下的乡村之美,既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清新怡然,又有充满乡土风情的时代气息的淳朴惬意。赢得了中考阅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作文。
篇4
从历年来的 中考作文来看,选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给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觉。如在写《生活告诉我》时,有许许多多的 学生或写父母下岗、或遭车祸、或身患癌症、或残疾瘫痪等等。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许多 老师阅卷之后摇头调侃:“想不到在这些孩子眼中,国人大多还是‘东亚病夫’!”
材料雷同的根源是失真。因为许多同学的应试准备是在考前背几篇作文(也有老师这样要求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套。因此,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选用真实的材料,写属于自己的事,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过滤”后的材料就有了独特性,当然不会与他人“撞车”了。
当然,在“真”的基础上要求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否则,就是最真、最切题也是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如在《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中,有的考生写学习之“苦”,写早恋之“乐”,也有的写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的,但是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不健康的。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新异、独特。因为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要求在几千份卷子中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要在长时间阅卷的疲惫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兴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选用新异独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看得多了,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次可以在结构上下工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样的并列式结构;采用小标题的结构;采用倒叙式的结构;采用悬念式的结构;采用误会法式的结构等等。在考前选用几种反复加以练习,熟能生巧。
再次,还可以在文体上做点文章。如记叙文、议 论文是不是可以采用书信的格式?是否可以采用演讲稿的格式?此外,在题目下写上一段题记,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主题求异
如果把结构比喻为文章的骨架,材料为血肉,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是至为重要的。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初中生对社会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但在考试中,要“标新”要“立异”,就要出奇制胜。因为只有不落俗套的想法才会让阅卷老师为之心动。可以说文章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意的高下。
为了与众不同,最常见的是用“反弹琵琶”法,也即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力避大众化的想法,以求在立意上独树一帜。如1990年全国 高考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对一段材料发表看法。材料主要写几个人对带刺的玫瑰花的对话。当绝大多数考生对玫瑰花的刺进行非议,把它喻为缺点、错误以至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有一位考生却提出了“采花莫怕刺”的中心,并运用道理和古今典型事例证明:如果说别人的“批评与劝告”是花,那么“言语犀利的批评”则是带刺的花,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听取下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带刺的意见。文章立意别出心裁,自然高人一筹。
当然,这种新颖的立意也并非空穴来风,需要自己平常注意收集积累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是无可避免的。
四、文面求美
篇5
中考网权威中考话题作文500字:经验的积累,更多中考话题作文5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以前有两个朋友,一个很努力,一个很懒散。他们一起住在青山绿水的山脚下已经很多年了。努力的朋友小时候活泼可爱,可惜生长在穷苦的家庭,但这让他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懒散的朋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每天养尊处优,亲人死后便流浪到这儿来。
努力的朋友经历了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成就了大事业,可是一不小心却失败了。懒散的朋友嘲笑他:“你花费了这么多心血,到最后还不是和我一样什么也没有。”他和蔼可亲的对朋友说:“我还拥有过去。”“还谈过去做什么,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了。”努力的朋友苦口婆心的劝告他,他却充耳不闻,依然故我。
努力的朋友凭着他“过去”的经验继续努力,他“过去”的同事、朋友看他又爬了起来,纷纷过来帮他的忙,所以轻而易举又成功了。懒散的朋友看了非常羡慕,并问他成功的原因,他回答:“因为我有许多可贵的“过去”。”懒散的朋友顿时羞愧不已。从此以后,他每天不辞辛苦的努力工作,也成功了,大家对他刮目 相看。之后,他们两个无论做什么事都事事顺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过去”,“过去”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只要能巧妙的运用“过去”,一定能成功。
篇6
形式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在给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态美观:
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例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自卑?自负?自强》、《神鞭——母爱》、《对手——榜样》等。
②题目中运用外文字体:例如《从“Made in China”说开去》、《卡拉永远OK》等。
③题目中运用对偶句:例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等。
④借用新闻标题:例如,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正题之前有引题,之后有副题。
⑤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
⑥运用留白: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填补。例如,《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其中的空白,以虚映实,藏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根据文意在会意的一笑之中把握主旨。
2.形象活泼:
如果说体态美观只体现了题目的“身材”,那么,形象活泼就体现出了题目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一个人一样,性格好,气质高雅,往往是惹人喜爱的。
形象活泼的题目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令人好奇地阅读全文。
①运用修辞格。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朋友就是生产力》等;
运用反问的《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等;
运用拟人的《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等;
运用双关的《生命“诚”可贵》等;
运用夸张的《花瓶能装下春天》等;
运用对比的《“小人物”与“大道理”》等;
运用词语回环而意义相反的《防盗门不防盗》(以“门”为话题)。
②套用、加工或改造成语、诗句、歇后语、文章标题、影视片名和歌曲等。例如运用成语加谐音的以“棋”为话题的《乐在“棋” 中》等;
改造成语的《“雾”里逃生》、《“战痘”青春》、《“官”念前提》,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行为的《前“腐”后继》等;
改造歇后语的以“清白”为话题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
化用诗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等;
化用歌词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贪宫“着”字歌》等;
仿拟名言名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诸葛亮有名句“静以养德,体以修身”)等;
仿拟文章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等。
③颇具讽刺意味的《拿错讲稿》、《“豆腐匠”与“包工头”》等。
3.文采浓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①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优美散句等或引用,或套用,或改造等。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还有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化用诗句的《色彩广告色彩风》等。
篇7
关键词: 作文 素材 技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压力,许多学生对作文复习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甚至产生畏惧。其实,中考作文命题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考作文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掌握好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一、认真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选题面狭窄,材料单一,用词单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窄,导致写作时才无话可说。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把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初中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我们积累写作素材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复习时可以抽出一段时间,翻一翻家庭的老照片,回忆整理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生活故事,写成片段;也可以整理初中三年的日记、作文练笔等,回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精彩故事,写成片段文章;还可以浏览新闻类的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多准备一点,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二、熟练掌握写记叙文的技巧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写400个字左右的记叙文,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要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涉及人物;第四要素是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事情的结果:交代好结局。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事件背景;反映的道理(主题);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中考辅导阶段,每位考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练习作文,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
三、把握作文三要素
(一)凤头(文章开头漂亮,语言优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如在作文辅导过程中,有个考生的《心愿》一文是这样开头的:“这个心愿在我的心里已经埋藏的很久。”只一句话便进入正题,可谓开门见山,干净利索。又如有个考生的《谦虚与骄傲》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我国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引用了名人名言,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猪肚(有丰富的主题)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文章需要表达的主题。中学生的生活平平淡淡,学生作文就要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有的考生通过记叙自己雨天为妈妈送伞的经过,“开掘”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突出了回报父母关爱之情的主题。又如在《用心情去倾听》一文中,记叙了通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与小男孩汤米感人的交往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的感情,再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间真情。
(三)豹尾(文章结尾用力)
“编筐编箩,重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如有个考生在《节约粮食》一文中引用古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这篇文章添了画龙点睛之笔。
篇8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篇9
慢——人生的哲学赵俊辉
2007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选评萧俊,张文逸
奥运激情中考燃烧——从2007年中考试题看2008年考查方向张坤,王晓亮
2007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选评王方,冯汝汉
庄谐结合趣中寓理——2007中考语文趣味特色题解析曹津源
和谐花开高翩然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邹永红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十大经典题型解读(下)刘顿
中考概率新题两例田道元
走进中考中的旋转变换许生友
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题解析周海燕
猜测词义的技巧谢春坤
MusicandBehavior郭克晴
形似义不同差别记心中许振铎
不可叫人小看你施以诺
《把耳朵叫醒》赏析周俊根
《智者无言》阅读训练阎永锋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默写曹津源
中考小说阅读之真题解答鲁双武
父母是船桨龚则周
我也是成功者郭颂
心灵深处的情感之花——话题"深情"写作指导李益丹,晓君,张海南
趣题妙解干戈
数学基础题抓分关键徐若翰
当心二次方程中的"陷阱"李庆社
例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向茂江
统计初步中考开放题的四种类型毕保洪,杨汉军
如何应对"按要求改写句子"万小红
过去将来时链接中考许振铎
易混时态、语态典型例题解析孙莉
Mymother张旭
断箭木子
《从一个微笑开始》赏析侯守斌
把过去的失误都关在门后——《把身后的门关上》赏析边润新
《柔弱的人》阅读训练阎永锋
古代交友称谓李凌
语文知识点口诀陈锋
中考作文审题例说左昌僖
中考阅读题精析精解李辉
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温志成
寻找失落的梦李景新
说不尽的书缘李博
竹颂张刘
诗意乡村张忠枝
今天就是美丽生活的源头——话题"今天"写作指导罗小军,徐瑞莉
例说抒情的方法张兴武
抓住特征巧解方程胡怀志
平行四边行判定的拓广探索刘黎明,李红丽
数学中的剪纸艺术——剪拼图形试题赏析楚楚
生活中"美的密码"0.618李其明
善用思想方法享受解题乐趣文思成
应用换元法巧解中考数学题于志洪
规律何处觅列表探幽深——图形规律题的列表分析法示例刘克军
例说配方法的应用姜述中
中考英语作文常见错误分析陶颖
"译、扩、连、改"话书面表达许振铎
反意疑问句再现姜红伟
词语辨析綦荣亮
make用法知多少綦玉霞
英语阅读专项训练题刘洪生
四大名著导读专项训练题龚小勇
搅动自己李阳波
《教养的证据》阅读训练阎永锋
初中文言文中的"合叙"李达海
2006年中考对联题例析曹津源
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示黄琼
那些老去的树沈国倩
倾听雨声江伊雪
寄张舒
打开阅读的窗口罗小军
圆的切线的证明张友富
实数的一个性质及其运用周奕生
方程帮你判断和说理安义人
与正方形有关的操作题赏析刘顿
长方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法刘海燕
列不定方程解应用题于志洪
中考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郭克晴
no与比较级连用的几种含义王文香
none与noone用法一二三许振铎
Myschoollife石昊
趣味英语阅读陈娟,姜红伟
中考数学试题方圆
航天『三剑客成长轨迹对我们的启示张贵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梁江涛
我们平安回家了周敬波,赵亚辉,蒋建科
为祖国骄傲叶小文
文言实词含义推导例谈邱云
2009年中考语文备考指南佚名
望文生义错解成语张俊
默默付出的人们杨齐
适度崇拜名人或有益健康梦舟
点击中考概率的几种类型易爱华
逆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六种变形安义人
圆的双解问题大盘点石小辉
透视数量关系化解应用疑难——与七年级同学谈应用题解题之道文思成
英语倒装句与中考时久
篇10
高三期中考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学生来讲,期中考试是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正式的阶段性测试,是学生确定自己自己高三起点的标志,也是对近段时间高三复习的一个检测,学生利用期中考试对自己进行检测。而成绩数据反馈出的内容,也能展现出学生的优势与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
一、数据分析:
一本
二本
三本
平均分
七班
0人
5人
21人
83.6分
八班
5人
27人
42人
91.6分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班还是八班,二本,三本人数与其他科目相比,相对滞后,即使有一本,但在一本培优生中,集中度很小。
二、试卷分析
分析试卷和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不难看出,学生在占据半壁江山的六十分作文、文言文阅读、以及诗词鉴赏这三个题型失分较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选的是对比型漫画作文,,模拟2016年新课标1卷作文,考前集中讲过类似作文,但反馈情况则没有预期的好,跑题很严重。在市里集中改卷时,作文选用了三评,因为跑题太过严重。而七班作文平均分43.8,八班作文平均分43.4,不难看出,造成语文成绩偏低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上,尤其是思辨型的分析,对于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10分的主观翻译题也成为学生的失分重地。平均分2.5。其中有个别字词其实在往常考试中也是打过照面的,但学生早已忘记,说明总结回顾做的不够扎实。可见,学生在知识巩固上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在答题技巧上则更是漏洞百出,并未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看了下全市语文最高分128分的得分项,他的翻译拿到了八分,可以推测这个学生的日常积累是相当丰厚的。反观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走,而忘记了回头看,
三、措施
1、日常教学:侧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掌握
根据《2017年高考考纲》中对语文试卷的调整,以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作文为核心复习内容,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稳扎稳打走好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以回归课本,掌握课本的文言知识为根基,把握文化常识;诗词鉴赏以类型题、总结归纳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文一定要抓好审题立意,打好基础。同时,作文升格训练更加精细化,反馈更加及时。
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做题速度。根据新考纲的变化,二选一式的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变成了二篇必考题,不仅学生的增大了阅读量(从以前七千字的阅读量增加到八千字),也更加细化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这一大手笔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试卷,尤其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提升速度,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日常的限时训练。
2、培优教学
以高考真题为范本,引导学生做真题,读真题,总结归纳真题。期中考试中文言文翻译中的“鞫”出自2010年全国卷“郭浩传”中,而2016年新课标1卷中的翻译“风采峻厉”则出自于2014年新课标1卷“马文升传”。由此可见,吃透高考真题,是决胜高考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对于这几位一本培优生,则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并总结积累。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回头复习。及时检查纠错本。积累本。
3、集体备课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抱成团的力量的无穷的,面对高三的备课工作,如果单单依靠个人力量去面对,我想也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四个语文老师在课下多沟通交流,多学习借鉴,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更加有效有力。聚焦高考,聚焦变化,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与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