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英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12:4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酷酷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苦雨斋的花香树影,恐怕无缘体会了,主人的仪态也因为年华相隔,而不能亲见。但是,从文字间走近苦雨斋,亦可想见主人的文雅之态,徒然走进一种不可理喻的思慕中,遥想主人在幽静的夜里漫步庭院,不经意间短叹,在槐树下的石桌上读诸好友的来信。那是五月的天,夜半有些清凉,槐花儿铺满石桌,主人沉醉于淡雅的芳香中,悠然中哼起了小曲儿。
并没有读到过这样安宁的情景,所有由文字而来的印象中,苦雨斋是热闹的,一直一直。
这里常常出入着个性相异的文人,如钱玄同、废名、刘半农、俞平伯,他们是主人的老友;还有另一些慕名来访的活跃于现代文坛的骄子,如徐志摩、等。1919年,鲁迅出资买下八道湾十一号的宅子,年底周作人也搬了进来,1923年因兄弟间不和,鲁迅搬离苦雨斋,此后的多年里周作人一直安居在苦雨斋,直至在身心的鞭挞震颤中怫然离世。
苦雨斋是京派文人的集会地,也是他们藏匿梦想的象牙塔。鲁迅则毫不客气的批判它为“古堡里的茶社,老气里透着迂腐,没有什么精神亮色可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不安定的,鲁迅以笔杆子作匕首,鞭笞着蒙昧的中国人,批判政府的腐败和不作为,探寻着救国救民的出路。而这一帮“京派”,竟浑然不顾世道的变化、民族的出路,完全沉醉于自己的理想中,游弋于玄学之道,净道些民俗、性心理、学术之类超然的话语。偶尔疑古批古,也少有激烈的言辞,净倒像一些无关痛痒的。
事实上,隐没在这种喧闹背后的,正是一颗颗不的安宁的心。他们并不能隐匿于一处,尽享闲雅舒适之态,乱世中的文人也不免奔波之苦。但他们,自然寻得自己的精神慰藉,大可暂时避开贫病、奔波之苦,避开入侵者险恶的嘴脸,在这所老房子里,安然做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享一个学人应有的纯粹的安宁。
苦雨斋里的高谈阔论只是文人们的一项消遣,在这里,这帮雅士在碰撞交流中回避着外面的凄风苦雨。而苦雨斋终究是立于低处,不可回避地吞入一汪汪苦水,泥泞不堪行。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北平,文人纷纷南下,而周作人却选择了留守。从此,有了精神上的沦陷。
最终,文人是无处可逃了,一个民族的灾难终于酿成了这个才子的人生悲剧。背负“汉奸”之名,他努力的在这个昔日被自己排斥的政治舞台上,虚晃地表演着。无论演技如何,也不管戏剧台本设计如何,这个太不合时宜的演员,最终是背离了他原本的追求,遗弃了曾经追随他的老友,上演了一出独角戏,在台上祈求众人宽恕的目光。
那一刻的心境,恐怕只有苦雨斋的老树、枯塘能解,那些愤然离去的,绝不堪忍受坐下听他的辩白。认识的某一些选择参杂着理想与现实的种种博弈,恐怕也辨不清。
不知这时,他是否会点燃一支烟,在昔日的老槐树下回味曾经的手足情,或许他自己已真的被现实蒙蔽了,以为自己正做着功高的伟业。他为人温吞,总爱为身边的朋友讲几句好话,尽量的把他们的善良呈现出来。而此刻,却没有人用温吞之状模糊了理性,来尽可能地迎合他了。
周作人晚年“安居”在苦雨斋,经受过牢狱之苦,正经历着另一种“革命”的惊扰,还不得不时时考虑家里柴米油盐之琐碎,囊中羞涩时向身边的人借资周转。昔日会友,他从不吝惜家里的器物,慷慨大方,六十多岁了,却不得不为了过活而克尽省俭。书信中学术交流的内容较大一部分被伸手要糖、油的请求所取代,日记里恐怕也少了买书而归的兴致和满足,多见夫妻争吵的烦躁。
篇2
关键词:语料库;语料库索引;泰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69-03
一、语料库和语料库索引
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对象为真实的语言数据,严格设计并创建的语料库所包含的应该是真实文本和真实话语,用统计学方法对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同时加以用归纳法进行定性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所反映的是最典型和最真实的语言特征,即语言实例在出现频率上的优势即是对其背后语法体系的概率体现。
在语料库研究中,对某一搜索词的语法关系、用法、以及搭配的分析是通过语境(context)进行的。语料库索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专用软件,通过在语料库电子文本中进行关键词搜索,把检索结果以关键词为中心、以该词所在行为语境,按预定跨距(word span)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语料库及语料库索引在18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得到了应用,随着语言学的研究中,利用语料库对语言进行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语料库语言学和语料库索引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二、泰国泰语语料库和语料库索引建设
泰国的语料库建设起步较晚,由于大部分的语言学研究人员计算机知识的缺乏,造成大部分语言研究和教学人员对语料库研究和语料库索引运用的忽略。笔者在2011年赴泰国留学期间,曾就语料库研究这一问题询问泰国的学者,一般鲜有人听说此领域,更无从谈起用于泰语教学。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已经完成和能够供公众和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索引使用的泰语语料库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泰国国家电子计算机技术中心(NECTEC)开发建设的ORCHID语料库
由于该语料库没有对公众开放,而且容量较小,只有40万泰语词汇数量,并且在所搜集的语料来源类型上也比较单一,只有学术文献一种语料来源,所以应用范围有限;
(二)朱拉隆功大学语言学系开发建设的泰语语料库
该语料库主要用于教学和研究,语料来源类型包括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学术文献、法律文献、演讲文稿等,并对公众提供检索服务;
(三)泰国国家电子计算机技术中心和朱拉隆功大学语言学系共同开发的泰国国家语料库(TNC)
该语料库目标语料容量为8000万泰语词汇数量,截止到2013年6月,已收录语料3190万泰语词汇数量。在词语类型的划分数据的基本处理规则上是遵循TEI(Text Encoding Initiatives)和CES(Corpus Encoding Standard),语料来源类型和比例参照英国国家语料库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选取原则为语料的内容、建立时间和媒介类型,以保证所选取语料的多样性原则。
以泰国国家语料库为例,在线可提供的检索服务包括关键词、关键词与搭配文本的检索,检索结果为:1)关键词在所有文本中的词频,以及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分配比例,文本类型包括:小说、报纸、半学术文本、学术文本、法律文本和其他;2)在规定的跨距内呈现关键词所在语境文本,还可以对语境文本根据文本时间、性别、年龄段的条件对呈现内容进行约束。
三、泰语语料库索引在泰语教学上的运用
Hunston认为语料库对语言教师的职业生涯影响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语料库会导致对一种语言的新的描写,从而使教师对教什么的看法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二是语料库本身能被用来开发新的教学材料,并为新的大纲设计、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运用泰语语料库检索督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全能的课堂控制者,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的角色开始从信息源(source of knowledge)转换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organizer of tasks or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语言接触自己发现规则、做出假设,并在语言运用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假设,这种学习方式又称为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同传统外语教学相比,数据驱动学习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过程特征;2)以真实语言为主要语言输入;3)强调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
泰语语料库的出现使学习泰语的学生能够得到大量真实、针对性强的泰语语料资源,同时这些语料资源通过在线检索已经被整理排序,并根据所要求的跨距呈现语料所在的上下文语境,对学习者理解语料的前后搭配词和在真实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搭配方式有直观的认识。这和以往泰语学习者只通过查询字典和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方式获得例句的方式相比更加有利于对关键词的理解。因为字典中出现的例句带有很强的字典编写人员的主观性,而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出的例句重复度很高,常常一个页面的例句其实都是同一句话,利用语料库索引搜索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下面以名词 后是跟表示对象的介词 还是 为例来说明泰语语料库索引在泰语教学中的运用:
介词 和 都可以在名词 后连接表示对象的名词性结构,学习泰语的学生也常常不知道到底是 正确还是 正确。当有这样的疑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泰语语料库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首先在索引关键词里输入 以及搭配词
,得到表(一):
再在索引关键词里输入 以及搭配词 ,得到表(二):
首先我们想从表一、表二中判断文体是否对这两个介词的选择具有影响,所以可以采用统计学中的列联分析的方法,看分类型变量“文体”和分类型变量“介词”是否独立。因此我们给出原假设H0: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行变量“文体”和列变量“介词”是独立的。并将上述三个变量“频数”、“文体”、“介词”及相应数据代入SPSS软件中,得到如下结果(表(三)):
从表(三)中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p=0.000
另外,还可以利用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得到反映具体每种文体中使用词频的对比柱形图―表(四)(见上页)。
从表(四)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名词
后既可以用 ,也可以用 ;并且两个介词的使用词频差别不大;但在文本的有些文体上出现差异较大,在报纸文本中 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法律文本中 的使用频率较高。
(二)从教学者的角度来看,运用泰语语料库检索对泰语教学的影响
1.语料库和语料库索引本身就是真实的、容量巨大的语言数据源,可以为泰语教学大纲的设定、具体课程的备课提供素材。语言是有生命的,是在不断变化的。以泰国国家语料库为例,它是动态的,并不是封闭的,所囊括的语料在持续扩充中,多类型的文本来源保证了大量的新词汇被及时吸收进来。这和传统的从字典和词典中找例句和素材的方式相比有着时效性的优势。
2.通过泰语语料库索引所提供的词频信息,可以确定泰语中的基本词汇,即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些高频词汇反映了泰语的典型特征。在制订教学大纲中就应该以这些高频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除了制订教学大纲,在教学、测试和练习中也应得到相应的体现。
3.泰语语料库不仅含有大量的词汇信息,还通过关联词的搜索功能可以得到大量的词法和句法资料,对研究泰语语法中的词汇搭配,词汇的语义选择趋向都能提供相应的素材支持。
结语
目前,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外语教学中语料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而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这一研究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料库索引为工具,对语言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与学习的实质“探索知识的真谛”相契合。但同时语料库索引技术的使用又给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要求。在外语教学中,任何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教师发展始终是主要的瓶颈。泰语教师应该消除所谓的“技术恐惧”,积极利用可供使用的泰语语料库和语料库索引资源,从而使泰语教学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Graeme Kennedy,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1998.
[2]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应用研究[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许家金.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解析[J].外语教学,2003.
篇3
数据管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在数据库系统阶段中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二)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很多层次和网状模型无法实现的功能。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Oracle、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三)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1)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2)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3)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第三代数据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一)数据库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是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它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作为自己赶超世界潮流的标志之一。而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支撑。没有数据库技术,人们在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将显得手足无措。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应用从科学研究部门扩展到企业管理及政府行政部门,人们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68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商品化的信息管理系统IMS,从此,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互联网日益被人们接受的今天,Internet又使数据库技术、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放大。现在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的主要软件工具之一,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
(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数据库最初是在大公司或大机构中用作大规模事务处理的基础。后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数据库技术被移植到PC机上,供单用户应用。接着,由于PC机在工作组内连成网,数据库技术就移植到工作组级。现在,数据库正在Internet和内联网中广泛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据库技术是用来解决文件处理系统问题的。当时的数据库处理技术还很脆弱,常常发生应用不能提交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关系模型的诞生为数据库专家提供了构造和处理数据库的标准方法,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和应用。1979年,Ashton-Tate公司引入了微机产品dBase Ⅱ,并称之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此数据库技术移植到了个人计算机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终端用户开始使用局域网技术将独立的计算机连接成网络,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用户数据处理,称为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结构。现在,数据库技术正在被用来同Internet技术相结合,以便在机构内联网、部门局域网甚至WWW上数据库数据。
三、总结
篇4
英语词汇哭
哭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方式之一。汉语中有“大哭”、“号哭”、“”、“啜泣”等等这些极其生动的表达“哭”的词汇,英语中也同样存在丰富的表达“哭”的词汇。下面,笔者想从三方面进行归纳和解析。
1英语中表示“哭”的动词
1.1 blubber:cry noisily, especially in a way that annoys people号哭
Stop blubbering, for heaven’s sake!天哪,别再哇哇地哭个不停!
1.2 howl:make a long loud cry because of unhappiness, pain, or anger.(因悲伤、疼痛、愤怒而)不停地嚎哭;咆哮
He bowled when he fell down.他摔倒时疼痛地嚎叫。
1.3 moan:make a long low sound expressing pain, unhappiness, or sexual pleasure,呜咽,哼哼。
The old man moaned in pain when he received an operation.
老人接受手术时痛苦地着。
1.4 scream: make a loud high noise with your voice because you are hurt, frightened, excited etc(因疼痛、惊恐、兴奋等)尖声大叫,哭叫
Shots rang out, and people started screaming.突然响起枪声,人们大声哭叫起来。
1.5 screech:make a very unpleasant, high noise with your voice, especially because you are angry(因生气等)尖叫,尖声喊叫
She screeched at me to take off my muddy shoes.她尖声叫喊叫我脱掉粘满污泥的鞋子。
1.6 sniffle: sniff repeatedly to stop liquid from running out of your nose, especially when you are crying or have a cold反复抽鼻子(尤指在哭或感冒时为了不让鼻涕流出来。
For goodness’ sake, stop sniffling.看在老天爷面上,别再抽鼻子了。
1.7 sob:cry noisily while breathing in short sudden bursts啜泣,呜咽,抽噎
Mary flung herself on the bed, sobbing.玛丽扑倒在床,抽泣起来。
1.8 wail:say something in a loud, sad, and complaining way大声哭叫,号啕大哭
When his money was stolen, the old man wailed for half an hour.钱被偷后,老人号啕大哭了半小时。
1. 9 weep:cry, especially because you feel very sad.(尤因悲伤)哭泣,流泪
The children wept for their mother’s death.孩子们为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地哭。
1.20 whine:make a long high sound because you are in pain or unhappy悲鸣,哀叫
The old man was whining beside his son’s tomb.老人在他儿子坟墓旁哀哭。
2英语中表示“哭”的名词
英语中表示“哭”的动词大部分也是名词。例如,cry, scream, yell,blubber等。英语与汉语在行文上有两个显著的区别。一是英语行文中多用名词,汉语行文中多用动词。
例如:
We are in need of your help.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Their fates are in the hands ofthese rich people.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这些富人手中。
英语中常用“介词+名词”的结构表达思想,如以上的in need of和in the hands of在翻译成汉语时,应转化为动词“需要”和“掌握在……手中”。
3英语中有关“哭”的短语
3.1 burst into tears突然哭起来
The little girl burst into tears at the sight of the dog.小姑娘一看到狗就突然哭了起来。
3.2 complain of being hard up哭穷
She is always complaining of being hard up before her friends.她总是在朋友面前哭穷。
3.3 put on a long face哭丧着脸
The old lady always put on a long face before her daughter.老太太总是在女儿面前哭首帕场
3.4 wail and whine哭天抹泪
The old couple wailed and whined when their only child died in a traffic accident.在得知自己唯一的孩子在车祸中丧命后,这对老夫妻伤心得哭天抹泪。
3.6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耗子
People know the boss shed crocodile tears at his rival’s funeral.人们知道这个老板在他的对手的葬礼上猫哭耗子。
4结语
和“笑”相比,英语中表示“哭”的词汇较少。我们应该熟知和掌握这些“哭”的同义词,并了解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在书写英语文章和从事翻译时准确使用。另外,我们还要掌握英语与汉语在行文上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英语行文中多用名词,汉语行文中多用动词。因此,我们在写英语文章或从事汉译英翻译时,要多用英语名词。这样才符合英语的习惯,翻译出地道的作品,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我学英语,完全是一次偶然的事。在4岁那一年,我和爸爸、妈妈路过一家酒店。酒店上写着:阶梯英语在深圳招生,如想报名,请来XXX酒店!爸爸看了看,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进了酒店,我们立即报了名。这时,一个小姐说:“请听一下我们的报告会。”过了好一会,我们都面带微笑地出来了。
第二天,我们到一所幼儿园去学习,然后我们上了一堂很枯燥的课:老师教我们念Hello,我们就念Hello。就这样过了一天……十天……二十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问爸爸为什么要我学。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过去是穷人,那时文化非常落后,相比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现在你学英语,等你长成大人后,才能有钱啊!”
篇6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料库;语境共现
作者简介:宓秀梅(1978-),女,上海人,上海电视大学徐汇分校英语教研室主任助理,讲师。(上海 20023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235-02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曾论述:“没有语法,很多东西难以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但我国传统词汇教学通常只停留在语音、拼写、汉英对译等表面层次上,而忽视了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导致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去记忆,掌握的却只是孤立的单词,一旦换语境或搭配就不懂了。这就为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怎样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的三个层面
根据Wallace(1982)的说法,可以将词汇教学分为三个层面,即:“形式”、“意义”和“用法”。词汇的“形式”包括“语音形式”和“拼写形式”;“意义”包括其字面意义、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用法”是指词汇的典型搭配、语义韵、语法或句法特征等。其中词汇的形式及字面意义是词汇最外在、也最容易掌握的部分。而词汇的内涵意义及用法等深层次的内容却在目前词汇教学中广泛缺失。
由于文化差异,词汇在母语和目的语中的意义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千差万别的,并不存在孤立而对等的字面释义。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因此,只有通过大量实例才能让学生掌握不同语境中单词的多重意义。而提到词汇的用法,首先涉及的是词汇搭配。人们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单词并非随意组合出现,而是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搭配规则,所以弄清词语间的这种结伴关系,是词汇学习的必要内容。与搭配相关的另一重要概念是语义韵。关于语义韵,卫乃兴(2002)援引了Sinclair(1991)和Louw(1993)的定义,指出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和关键词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Stubbs(1996)将语义韵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类。此外,要掌握词汇的用法,还需了解其语体特征及相关的语法形式等。
二、语料库语言学
1.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语料库语言学也逐渐受到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日益关注。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断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杨惠中,2002)1961年最早的机读语料库——布朗语料库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各地都开始建设自己的语料库并且开始跨国联合建立国际性的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成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料库语言学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真实性。语料库中的语言信息和资料不是某些个人臆想编造的话语,也不是简单地从某些书籍上摘抄的少数甚至个别的例证,而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使用者大量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这就将语言的描述建立在一个博大而真实可靠的语料基础之上。(何安平,1997)
二是高效性。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主要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包括语料描述、定位检索、管理分析等,其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快速而准确地提供与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有关的大量真实语料,并以语境共现(KWIC)的形式灵活展现出来,从而生动揭示其丰富的“语言生态”(linguistic ecology),为英语研究与教学提供新的途径和便利。
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且可用于词汇教学方面的语料库有: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COBUILD语料库、LLC口语语料库等。国内较知名的有: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等。
2.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1)注意假设。Schmidt(1990)提出的注意理论认为:“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出的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是第二语习得的充分必要条件。”Schmidt(1993)还认为“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时,不论是刻意地注意某一语言形式,还是无意间注意到该形式,只要注意到就会对之产生认知,注意是将输入转为纳入(intake)的充分必要条件。”语料库语言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语境共现(KWIC)来凸现语言焦点,强化学习者对关键词的注意,制造输入时的凸显效应。另外,通过索引行将目标词的各种用法集中显现,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反复输入该语言形式,加强对该语言形式的注意。
(2)认知图式理论。根据认知图式理论,学习者的认知图式形成需要两个互补的知识构建过程:一方面,若干个稍有差异的语境有助于分析比较大型的、具体的认知图式,以形成较小型的、比较泛化的认知图式。例如:学习者会将反复出现的句子看成是与某一类语境相关的一个整体,并将其中的不同成分看做是各个稍有差异的语境的结果。另一方面,若干个重复呈现的小型的、一般化的认知图式聚合起来,又可以导致较大型的、较具体的图式的合成。在这两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有一批在不同语境中反复凸现的东西。而语料库特有的语境共现功能能够在相对同质的大量语料中反复呈现不同语境里的同一种语言现象,从而帮助学习者构建对该语言的认知图式。
三、语料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是语料库资源和研究手段应用于外语教学时间最早与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词频统计、词汇意义及用法的教学、同义词辨析及词汇测试等方面。
1.词频统计
对于学习者来说,在浩瀚的英语词海中,要记住每个单词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据Francis与Kucera对Brown Corpus的统计,英语中最常用的1000个词汇覆盖了普通文本72%的内容;最常用的2000个词汇覆盖了文本79.7%的内容;而最常用的4000个词汇占文本内容的86.8%。表明只要掌握最常用的2000~4000个词汇,学习者就可以完成80%左右的日常语言沟通。因此,Sinclair和Renouf认为语言学习者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频词上。而语料库的词频统计功能可以帮助筛选出高频词汇。教师在教学前可先将教材制作成语料文本,并运用语料库工具生成对应的词频统计词表,然后根据词频高低来确定词汇教学的内容,找出教学重点,安排教学顺序。这种基于语料库统计来确定重点词汇的方法比以往仅凭教师经验进行直观的选择更为精确、合理,亦能保证新词复现率,促进词汇习得。
2.词汇意义及用法的教学
语料库语言学主要的技术手段是语境共现,即KWIC(keywords in context)。它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将其所在语料文本中的所有语境实例以索引行(concordance line)的形式显示。本文以常用词cause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语料库进行词汇意义、搭配、语义韵等教学。
首先从语料库中获得以cause为关键词的例句,从中筛选出15个适合学生难度的句子,重新编辑、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微型语料文本。然后在课堂上,用AntConc语料库软件打开这一微型语料文本,通过Concordance(索引)选项卡进行索引。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cause既可作为及物动词也可作为名词。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cause作为及物动词时,前、后两个名词(词组)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发现两者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如insulin intake will cause problems,studded collar is likely to cause trouble等。由此推断,cause作为及物动词有“引起”、“导致”等意思。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推测cause作为名词的意义。学生会发现大部分情况下,cause作为名词有“原因”的意思,如the cause of death,the cause of your break-up with等,但某些情况下,也可解释为“理由”,如have cause to be optimistic。
在理解了该词的意义后,教师可通过对cause左边第一个单词进行排序来观察cause常见的搭配。也可以再对cause右边第一个单词排序来观察cause右侧最常见的搭配词(如果仅仅观察一个搭配词不够,还可以增加所观察的搭配词数量)。从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cause作为动词时,左侧最常出现的是表示可能性的情态动词如can、will等,以及其他表示可能性的副词如be likely to等;右侧最常出现的是消极意义的名词如problem、worry、trouble等,同时,学生也会注意到cause+n+to do这个反复出现的结构。而当cause作为名词时,学生会发现最常见的搭配是the cause of+n的形式,此外也能用have cause to;look for the cause等搭配形式。
由于cause右侧出现的一般都是消极意义的名词,由此可以推断cause具有消极的语义韵。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程度在此基础上教授vt.+n.+to do等类联接形式,将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3.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始终是词汇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语料库对cause和lead to这两个同义词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发现lead to常常跟在can、will等表示可能的情态动词后面,一般为“导致”的意义,右侧常常跟消极的结果,这一点与cause相同。其区别在于词性上,cause既能作动词,也能作名词,而lead to只能作为动词词组;在意义上,lead to除了“导致”外,也可解释为“通向某处”,如lead to these farm-estates;在搭配上,lead to通常只用n+lead to+n这一固定搭配形式;在语义韵方面,lead to右侧不仅能跟消极的名词如prosecution、negative等,也能跟积极或中性的名词如eternity、comparison等,说明lead to具有中性语义韵。可见,语料库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分辨出同义词在意义、用法等各方面的异同,更好地区分和掌握同义词。
4.词汇测试及习题编制
词汇测试也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也会对教学产生指导意义。因此,在词汇测试方面,“测什么”、“怎么测”成为命题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词汇测试通常强调抽象的语言规则,不能反映语言运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同时缺乏真实性,无法对于教学起指导作用,反而会使语言教学脱离实际。而基于大量真实语言基础上的语料库可以帮助命题者在对词汇测试进行设计和实施时最大限度的体现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语料库对某些重点词汇进行检索,找出相关例句,经过筛选和编辑加工后设计出各种形式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运用该词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 语料库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而它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日益明显,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语料库语言学逐渐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各项功能逐渐强大,80到90年代,语料库飞速发展,语言学家可以建立较大型的语料库,例如含有一亿词的英语国家语料库,就是在90年代建立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语料库进行研究。198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主持建立了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2003年,建立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对于我国在语料库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Halliday指出,语料库是指量文本的集合,库中的文本(称为语料)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的格式与标记,特指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化语料库。我国学者邹煜形象地将语料库比喻成存放语言的仓库。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应用于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传统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中基于统计或实例的研究等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以语料库提供的事实语言为基础,反思和批判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并提出新的视角;(2)根据语料库提供的真实语言,对语言的特定方面进行研究。桂诗春认为,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工具,同时更应该称之为一门学科,而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概率归纳和概括语言,为研究语言的特定规律提供依据。
1.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学生对机电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兴趣不高。
高职高专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加之专业英语一般来说都是考查课,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用处。专业英语这门课本身专业词汇较多,句子偏长,而且着重点一般都放在翻译上,跟四六级考试之类的等级考试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基本上就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1.2缺乏优秀师资。
在目前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授课程的老师大多分为两类:一是英语老师,但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难以在教学上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二是专业老师,但对英语的教学方法和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缺乏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教师。
1.3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且难易程度差别较大。难度太大的教材,专业词汇过多,句子冗长难以理解,难度小的教材,与基础英语教学又难以区分。加之大部分教材都侧重于词汇的学习和句子的理解及翻译,枯燥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1.4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传统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粉笔加黑板的模式进行,讲解单词,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最后讲解练习题,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机电专业英语语料库的教学探索
笔者搜集大量的机电专业英语双语资料,建立专门的专业英语语料库用于英语教学,语料库应用于语言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丰富教学内容。
机电专业英语双语语料库的建立是基于搜集大量真实语料的基础上的,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符合英语规范的丰富而真实的语料。通过搜索某个专业词汇,可以得出大量的例句,有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
2.2明确教学目标。
机电专业英语双语语料库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提供了大量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中英对比,了解专业英语翻译的规律,对于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句子、分析专业英语句子的特点、研究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翻译技巧都有很大的帮助,总结专业英语的全面信息,对明确教学目标有指导性意义。
2.3优化教学过程。
机电专业英语双语语料库的建立,是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与创新。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学策略,以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光盘、丰富的语料为学习内容,采用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授予者转变为帮助者,采用丰富、多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数量少、形式单一的课外练习方式,采取数量较多且形式多样的课外练习,而且评估方式由原来的针对知识的离散技能评估转换成开放性评估。
3.语料库应用于教学的优势
3.1科学性。
语料库技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用现代化技术,具有可易操作性、交际性、可实现性等特点,建立专业英语的语料库用以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使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朝个性化方向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式地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地学习,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创造性。
基于语料库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强大的平台,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丰富多样的语料,也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领域。
3.3先进性。
基于语料库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其丰富多样的语料可以为教材的编撰、论文的编译、词典的编写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语料库英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语料丰富、形式多样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举一反三,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语料库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将语料库应用于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其他应用能力。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要求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料库应用于专业英语教学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Longman,1990.
[2]廖七一.(2010).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80-384.
篇8
关键词: 高职英语考试试题库应用
引言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一般认为,其结果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和学的真实情况,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绝大多数试卷的命题是基于教师的经验,对试题的筛选缺乏科学性。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并不准确,计算机的介入使考试媒介发生了根本改变,并且引发了考试方式的变革。试题库的建设可以使教师从重复的组题工作中解脱出来,对教学状况和考生水平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考分离。
1.试题库建立的前提和意义
1.1英语学科的考试现状
在各类学校中,考试仍然是检查教学质量、测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考试方法存在不少弊病,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命题方法上,没有一套规范而科学的程序,没有一个公平而适中的质量技术指标,缺乏一支稳定而经验丰富的命题队伍。命题单纯从经验与感觉出发,甚至任课教师自己命题,缺乏科学性鉴定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因此,试题本身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很难适中,不易测准考生的真实水平。其次,在阅卷手段上,主要采用人工评阅的方法。受评卷人员的学识、能力、兴趣、态度、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评分上有误差,特别是对一些主观性试题的评阅,差异很大。再次,考试结果不可比。传统的考试计分法对原始分数不处理,因此不同次的和不同科目的考试结果不可比,难以对好坏作出判断。最后,在统计分数的方法上,采用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数据不够准确。笔者认为,目前的考试有很多弊端,急需改革。笔者所在的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各系及各专业中均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此课程要在两年内完成教学,并且各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各有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比如护理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独立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而艺术学院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教学和测试上的要求和难度也因系因专业而异,每次测试时,各系和专业试卷不尽相同,而每学期全院性大学英语测试至少有三次,每次测试为杜绝学生作弊行为,试卷分A、B卷,如全人工出卷,则教师工作量势必很大。为了减轻教师教学测试的负担和更有效地检测与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试题库成为当务之急。
1.2试题库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试题库建设可以改变以往教考不分的局面,实行教考分离后,教学与考试由不同的人员分担,构成了教学与考试的一种制约关系,主讲教师不负责出题,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讲授,学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教师主动地为教学与科研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增强教学效果。同样,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通过老师最后“给范围”再突击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试题库的建立可以减轻教师负担
传统方式下,教师在出题时,不仅要从大量的试题集中筛选试题,而且要考虑考查的知识点、难度及近几次试题的重复信息等。其难度与劳动强度可想而知,试题库的建立为教师出题组卷提供了便利,减轻了工作负担,使他们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增强教学效果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试题库建立的需求规范
2.1试题库建立的基本原则
试题库不是简单的罗列和拼凑,本试题库的建立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组织和实施的,并且课内题目和课外题目按照一定比例组卷,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总体纲要,讲授难点与重点,章节要点及授课学时数等,考试大纲则规定了考试目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
2.2试题库中试题的主要参数指标
试题库中试题有编号、题型、答案、难度、知识点、使用次数等参数,并且根据不同学校每学期考试的情况,还要设定试题范围的参数。这些参数反映试题的基本信息,也是教师组卷必须了解的内容。
3.试题库建立的标准化要求
3.1标准、科学、准确
试题库中的试题内容要科学,格式要标准,表述要准确,不能有错误。试题之间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相互提示,相互矛盾。一个题目中所考知识点,其他题目不能重复考查。
3.2适时更新
试题库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试题库需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试题库的试题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适应学科发展和考生水平变化,这对于延长试题库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试题库的建立还要具有录入试题、修改试题、删除试题等功能。
3.3具有一定规模
试题库的题量必须达到足够容量,否则就失去了试题库的价值,根据知识点、难度、题型和范围等参数的要求,应具有合理的比例结构,其题量应具有一定规模,以保证连续四年抽取的试题重复率不超过10%为宜。
4.试题库建立的方法和途径
4.1试题精选
试题库中的试题应是精心挑选的,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试题的质量,我建立的题库的课内题目全部摘选任教学校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在授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课本一、二、三、四册及其配套的导学练习册上的试题,其中也包括部分PET(英语应用能力测试),CET-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题,真题训练,难易程度适合本校学生的水平。课外题目由该学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命题组,负责试题的收集和整理。
4.2试题测验
组织学生进行试题测验,目前已测验过多次。对学生测验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考试的题目,并对试题难度等参数进行设定。这些参数设定后不应一成不变,要能够根据每次测验的分析结果,实现对试题参数的自动修正。
4.3试题存储
筛选出来的试题根据其难度、范围、题型等参数进行整理编排,按数据库的存储要求进行存储。为提高题库管理效率,可以开发题库管理系统实现试题入库存储、修改、删除。既能增强操作的简易性,又能使得存储方式灵活多样,并且在成卷方式上主要分为手工组卷和自动成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4.4系统模板
结语
试题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它涉及教育科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紧密结合,试题库建设使试题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特别是在一些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低的高职院校。同时也为实现试卷标准化、考试无纸化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为英语阶段性小测较多的学校提供了便利,对于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学校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查淑玲.浅议试题库的建设[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
[2]池抚新.计算机随机抽题组卷算法与应用[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9,19(2).
[3]冯博琴.实用专家系统[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1991.
[4]贺礼智,邹德文,等.高校试题库建设的创新与实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4(1).
[5]李文芳.题库管理系统在现代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2).
[6]马瑞民,顾洪博,韩玉祥.基于Word界面的网络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7(4):54.
[7]马瑞民,王文红,张录荣.用VBA开发应用模板扩充Word功能的方法[J].微型机与应用,2001,20(8).
[8]武士勋,贺礼智.论高校试题库建设的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3).
[9]王树林,袁志宏.专家系统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0]王晓宇,孟繁疆,贾银江.高等学校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5(2):61-62.
[11]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王新,赵文国,马瑞民,等.一个通用试题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23(4).
[13]余胜泉,姚颖波,何克抗.通用试题库组卷策略算法[M/CD].http://.cn/communication/tong-young,htm,1999.
篇9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雷竹林;活性碳库;氮库
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1-4739-05
Effect of Conversion from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o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cv. Prevernalis Forest on Soil Labile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XIAO Peng1,LI Yong-fu1,JIANG Pei-kun1,PAN Ren-jun2,WU Jin-gen3
(1. School of Environmentral & Resource Sciences,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2. City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hina; 3. Hangzhou Lijia Environmental Services Co., Ltd., Hangzhou 311100,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version from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EBLF) to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cv. Prevernalis forest(BF) on the soil C and N pools, soils of the above two types of forests (The BF was converted from EBLF)were sampled from Lin’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Soil water-soluble organic C(WSOC), microbial biomass C(MBC), readily oxidizable C(ROC), water-soluble organic nitrogen(WS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MB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of soi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tal N, alkalyzable N,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conversion of EBLF to BF. The content of WSOC and ROC was increased by 61.3% and 94.7%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BC content was decreased by 37.8% caused by the conversion of EBLF to BF. The content of WSON and MBN in BF was 80.9% and 70.8%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soil content of WSOC, ROC, and nutrient poo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e soil microbial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he conversion from EBLF to BF.
Key word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cv. Prevernalis forest; labile carbon pool; nitrogen pool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评定土壤肥力等级及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由于土壤有机碳库容量巨大,其较小变化就会显著影响大气中CO2浓度[1]。因此土壤碳库动态变化(特别是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已经成为目前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碳库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利用更加敏感的指标来表征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土壤中稳定性差、易氧化、易矿化、移动性好,并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高的那部分有机态碳[2]。从含量来看,活性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偏低,但活性碳库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库转化、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土壤呼吸特征变化等方面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3,4]。水溶性碳、热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是目前用来表征土壤活性碳库的常见指标[5,6]。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活性碳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5-7]。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形态活性碳特征的影响比单纯研究其对土壤总有机碳特征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在过去的30年间,随着农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雷竹笋产品、板栗等需求的不断增加,一部分常绿阔叶次生林被经济价值较高的林分如雷竹、板栗林等取代。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 Chu et C.S. Chao)是中国南方非常重要的笋用竹种之一。由于竹笋营养丰富并且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十几年来,以重施肥及冬季地表有机物覆盖为核心的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在雷竹林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推广[9]。集约经营措施能提早出笋和增加竹笋产量,也会对雷竹林生产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出现土壤生物学性质下降和雷竹林提前退化等问题[10,11]。本试验采集了相邻的常绿阔叶林和雷竹林土壤,分析了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水溶性有机氮(WSON)及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变化,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雷竹林土壤的养分综合管理与雷竹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本试验取样地点设在浙江省临安市玲珑山(30°14′N,119°42′E)。试验区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24 mm),气候温和,多年年均气温为15.9 ℃。平均日照时数1 943 h,无霜期236 d。在研究区选择立地情况基本一致的常绿阔叶林与雷竹林样地。常绿阔叶林海拔高度为265 m,郁闭度为90%,主要树种有木荷、青冈、甜槠、苦槠等。雷竹林于1997年从常绿阔叶林中改造而来。2003年之前,每年进行施肥结合翻耕等管理措施,全年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2003年起,进行地表有机物覆盖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期间,竹农在雷竹林土壤表面进行有机物覆盖措施,以达到增温保湿的目的。一般做法如下:先覆盖10~15 cm的稻草,然后在稻草上面再覆盖10~15 cm的砻糠,稻草用量为40 t/hm2,砻糠用量为55 t/hm2,次年3、4月份揭去上层未腐烂的砻糠。每年施3次肥,时间分别为5月中旬、9月下旬及有机物覆盖前。雷竹林地每年肥料用量如下:复合肥(N∶P∶K=15∶15∶15)2.250 t/hm2、尿素(含N 46%)1.125 t/hm2。
1.2 试验设计及取样
2011年7月,在研究区域里选择立地基本一致的相邻的常绿阔叶林和雷竹林样地,分别在样地中选择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试验小区各4个,共8个试验小区。按照五点取样法用土钻(直径为4.5 cm)采取各试验小区表层(0~20 cm)土壤。将同一试验小区内5个点所取到的土壤样充分混匀,作为该试验小区的土壤样品。土样过2 mm钢筛后分成2份。一份为新鲜土样,保存在4 ℃的冰箱中;另外一份土样经风干处理后放在卡口袋中备用。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测定 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总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含量采用Bray法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醋酸铵(1 mol/L)浸提,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pH采用水土比2.5∶1浸提后电极法测定。上述测定方法均参考文献[12]。
1.3.2 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测定 土壤WSOC和WSON含量的分析参考Jones等[13]的方法进行测定。称量新鲜土壤样品20.00 g(同时测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按照土水比1∶2进行浸提,振荡0.5 h(25 ℃),离心10 min(转速为8 000 r/min),接着过0.45 μm滤膜(Millipore公司),滤液放入塑料瓶中,贮存备用。取一份滤液用有机碳自动分析仪(TOC-VCPH,岛津公司)测定土壤WSOC和水溶性总氮(WSN)含量;另外取一份滤液用离子色谱法(ICS 1500,戴安公司)测定NH4+?蛳N和NO3-?蛳N的含量。计算WSON含量:WSON=WSN-NH4+?蛳N-NO3-?蛳N。
1.3.3 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采用氯仿熏蒸直接提取法[14]。对照土壤和熏蒸后土壤用K2SO4溶液(0.5 mol/L)浸提(液土比为5∶1),浸提液过滤后的滤液中WSOC和WSN含量采用有机碳自动分析仪测定。土壤MBC和MBN含量的计算方法如下:MBC=EC/0.45,MBN=EN/0.45,式中EC和EN分别为熏蒸土样与未熏蒸土样提取液中C、N含量之差,0.45为浸提系数[14,15]。
1.3.4 易氧化碳的测定 土壤易氧化态碳(ROC)的测定参考Graeme等[16]的方法。具体如下:称取2.00 g风干土置于50 mL离心管中,再加入25 mL KMnO4溶液(333 mmol/L),振荡1 h(25 ℃),离心5 min(转速4 000 r/min),吸取上清液,在565 nm波长处进行比色,同时制作KMnO4的标准曲线。根据KMnO4消耗量就可以计算土壤样品中的ROC含量。
1.4 数据统计
本试验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P< 0.05)。使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常绿阔叶林与雷竹林样地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非常显著。常绿阔叶林改成雷竹林后,土壤pH从4.85下降到4.12,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酸化现象。雷竹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为常绿阔叶林的164%和169%。另外,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土壤的速效养分(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
2.2 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
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土壤不同活性碳库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土壤中WSOC和ROC含量均显著增加(P
2.3 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
常绿阔叶林和雷竹林土壤的WSON和MBN含量如图2所示。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WSON和MBN含量呈不同变化。其中,WSON含量从4.76 mg/kg增加到38.51 mg/kg(图2A),而MBN含量却从74.30 mg/kg下降至52.60 mg/kg,降低了29.2%。常绿阔叶林和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占相应氮组分比例的比较如表3所示。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WSON/TN显著增加(P
3 讨论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仍然被很多研究学者用来从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影响方面的研究[17,18]。而上述方法是否有效的前提主要取决于相邻的两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前的性质是否相似[5,19]。在本研究中,雷竹林于1997年由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目前这两块相邻样地(常绿阔叶林与雷竹林)土壤的碳库与氮库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经营管理措施造成的。由于在雷竹林管理过程中采用了集约经营措施,主要包括冬季有机物覆盖以及重施化肥。因此,必然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特征产生显著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土壤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Cao等[11]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导致养分含量增加。Sun等[20]的研究表明将水稻造成蔬菜地后,土壤的全氮、全磷及有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本试验中,养分库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雷竹林采取了集约经营措施,其中重施化肥措施增加了雷竹林土壤氮、磷、钾养分的输入。而有机物覆盖后,由于有机物的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物的输入,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Huang等[6]研究表明覆盖措施可以增加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Chen等[21]研究表明短期或长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均会对土壤活性碳(如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等)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张金波等[22]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区域的土壤WSOC含量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发生显著变化,土地开垦耕作是导致土壤WSOC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将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并集约经营10余年后,土壤WSOC含量增加了61.3%。土地利用改变影响WSOC含量的主要机理:一是土地利用变化引起进入土壤中植物残体与肥料的数量和性质发生改变;二是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水分、耕作方式等经营管理措施发生改变[23]。本研究中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的原因可能是雷竹林经营过程中施入的覆盖物为稻草与竹叶,而这些覆盖物腐烂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水溶性有机碳化合物;另外,由于雷竹植株根鞭比较发达,从根系分泌到土壤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含量相应较多。土壤ROC含量的变化与WSOC含量的变化非常相似,增加的机理主要也是与有机物覆盖措施有关。
微生物量碳(MBC)指土壤微生物躯体中包含的碳,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近些年来,MBC被用来表征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对人为干扰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24]。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土壤MBC含量显著降低。与WSOC和ROC变化趋势刚好相反。土壤MBC下降原因如下:一是在雷竹林的集约经营管理中,除了覆盖有机物料外,还包括超量施用化肥措施。长期连续超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雷竹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显著下降,从而引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显著下降;二是土壤pH的不同。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酸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引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降低[25,26]。
水溶性有机氮(WSON)显著影响农林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以及土壤的氮素有效性。从国内外有关土壤WSON研究的结果来看,不同学者有关土壤WSON含量的报道差异较大。王清奎等[27]研究表明,大部分森林土壤的WSON含量均在10 mg/kg以下。而张彪等[28]研究表明,3种森林土壤(包括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米槠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土壤)的WSON含量都高于50 mg/kg。从本研究的结果可知,常绿阔叶林和雷竹林的WSON含量分别为4.76 mg/kg和38.51 mg/kg,与其他森林土壤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WSON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土壤性质、气候、森林类型、经营管理措施等因素的不同所引起的[29,30]。本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并经过10余年的人为经营管理后,导致土壤WSON含量显著增加。WSON增加的机理与WSOC增加的机理相似。主要是由于雷竹林的有机物覆盖措施引起的。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土壤MBN的影响机理与其对MBC的影响比较相似。土地利用变化之后,土壤MBN含量下降了29.2%。可能是由于雷竹林重施化肥以及土壤酸化导致土壤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引起的。从WSON/TN以及MBN/TN的变化可知,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以后,土壤微生物量显著降低。相比较MBN的变化程度,MBN/TN的变化更加剧烈。因此MBN/TN这个指标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要比MBN更加敏感。
综合本试验的所有分析测定指标可知,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对于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肥力状况的影响是呈两方面的。一方面,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雷竹林后,由于每年均采取了有机物覆盖及施肥措施,所以从NPK养分指标、有机碳及WSOC和ROC含量来看,雷竹林土壤要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这表明长期的集约经营措施对于土壤养分状况来讲是有利的。另外一方面,从MBC和MBN含量来看,与常绿阔叶林土壤相比,由于雷竹林经营过程中长期施用化肥,从而使土壤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导致MBC和MBN含量显著下降。本研究只比较了常绿阔叶林和集约经营15年后的雷竹林之间碳库和氮库的差异,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库和氮库影响机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今后,将选取不同集约经营历史的雷竹林形成集约经营时间序列,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和长期集约经营措施对土壤活性碳库和氮库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BATJES N H.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oils of the world[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6,47:151-163.
[2] 沈 宏,曹志洪,徐志红. 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0,37(2):166-173.
[3] JANDL R, SOLLINS P. Water extractable soil carbon in relation to the belowground carbon cycle[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1997,25:196-201.
[4] ROS G H, TSCHUDY C, CHARDON W J, et al. Speciation of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nutrients in grassland soils[J]. Soil Science,2010,175(1):15-26
[5] CHEN C R, XU Z H, MATHERS N J. Soil carbon pools in adjacent natural and plantation forests of subtropical Australia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4,68:282-291.
[6] HUANG Z Q, XU Z H, CHEN C R, et al. Changes in soil carbon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dwood plantation in subtropical Australi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 254:46-55.
[7] JIANG P K, XU Q F, XU Z H, et al. Seasonal changes in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pools within a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 under high rate fertilization and winter mulch in subtropical Chin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6,236:30-36.
[8] 包维楷,刘照光,刘朝禄,等.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0, 24(6):702-709.
[9] 方 伟,何钧潮,卢学可,等.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2):121-128.
[10] 姜培坤,俞益武,张立钦,等.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2):132-136.
[11] CAO Z H, HUANG J F, ZHANG C S, et al. Soil quality evolution after land use change from paddy soil to vegetable land[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4,26:97-103.
[12] 鲁如坤.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3] JONES D L, WILLETT V B.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methods to quantify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 soil[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06,38:991-999.
[14] VANCE E D, BROOKES P C, JENKINSON D C. An extrac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1987,19:703-707.
[15] BROOKES P C, LANDMAN A, PRUDEN G, et al. Chloroform fumigation and the release of soil nitrogen: a rapid direct extraction method to measure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in soil[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1985,17:837-842.
[16] GRAEME J B, ROD D B L, LEANNE L. Soil carbon fractions based on their degree of oxid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lutural Research,1995,46: 1459-1466.
[17] YAN E R, WANG X H, HUANG J J, et al. Decline of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during forest convers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o plant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Eastern China[J]. Biogeochemistry,2008, 89:239-251.
[18] LIAO C Z, LUO Y Q, FANG C M, et al. The effects of plantation practice on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atural and planted forests: a meta-analysis[J]. Glob Ecol Biogeog,2012,21:318-327.
[19] SMITH C K, OLIVEIRA F D, GHOLZ H L, et al. Soil carbon stocks after forest conversion to tree plantations in lowland Amazonia,Brazil[J].For Ecol Manag,2002,164:257-263. [20] SUN B,DONG Z X, ZHANG X X, et al. Rice to vegetables: short-versus long-term impact of land-use change on the indigenous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J]. Microb Ecol,2011,62:474-485.
[21] CHEN C R, XU Z H. On the natur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soil 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SON) in forest ecosystems[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06,6:63-66.
[22] 张金波,宋长春,杨文燕.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3):343-347.
[23] POST W M, KWON K C.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land-use change: processes and potential[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0,6:317-328.
[24] 薛菁芳,高艳梅,汪景宽,等.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J].土壤通报,2007,38(2):247-250.
[25] 薛 冬,姚槐应,黄昌勇.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基因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4):843-847.
[26] 秦 华,李国栋,叶正钱,等. 集约种植雷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645-2651.
[27]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5,25(6):1300-1305.
[28] 张 彪,高 人,杨玉盛,等.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35-1640. [29] 商素云,李永夫,姜培坤,等.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对土壤碳库和氮库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659-665.
[30] 杨 绒,周建斌,赵满兴.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土壤通报,2007,38(1):15-38.
收稿日期:2012-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576);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1C12019);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07FR040)
作者简介:肖 鹏(1991-),男,福建漳州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电话)0571-63741609(电子信箱);
篇10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早期,人们将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利用语料库提供的各种语言资料进行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应用[1]。而这种应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在语法研究领域和词典编纂领域初露光芒。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语言研究家们大多认为只有通过收集实际中应用的语言,以此统计作为资料进行语言学研究才更具有可靠性。因此,在此期间,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追捧。到二十世纪中期之后Chomsky倡导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兴起从而使得局面被扭转,在此期间,他通过预料研究方向有错误和预料具有不完整性和不充分性的观点否定了语料库语言学的价值。就这样,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沉寂了20年,20年之后,Quirk建立了第一代语料库语言学才使得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价值再次被人们所发现。
2语料库语言学与高职英语教育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教学方法变更具有重要的影响,语言学研究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早期人们进行语言学研究更加注重语法研究,这就造成最早期的语言教学课堂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进行语法讲解和语句翻译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随后,语言学的结构理论和语法功能理论产生,这就使得在语言教学界,教学的重点由书本上的语法研究,语句翻译转变为句型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淡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一味被灌输变为句型练习的参与者。然后出现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语言研究,因此,语言教学界开始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淡化,而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要操控者和参与者,教学内容也由语法结构教学转变为实际生活中交际用语的教学。语料库语言学通过计算机收集并存储大量的被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对统计中体现的语言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英语教学内容的变更提供理论依据。
2.1语料库语言学为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语料库中包含大量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而课本上的语法规则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比较死板缺乏生活气息的,正如我们母语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书面语在生活中应用就会显得过于死板,过于刻意,而口语用在一些书面上则显得过于肤浅,过于随意。英语也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这里所说的书面语是指在进行考试或者其他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的一些语法结构和词汇。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从英语测试的分数来看,英语水平很高,而一旦进行实际的应用,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往往出现学生与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双方都比较茫然的状况,这就使得即使英语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真正地英语交流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大困难,而这些学生不得不再次进入其他的培训机构进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而语料库因为其包含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一些语法和词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本内容和语料库中的一些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教学中的弊端,转变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作为教学方向把握的一个工具,而在教学中要适度的脱离课本,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改变我国英语教学中“高分低能”的教育现状。
2.2语料库语言学为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变更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实际应用的英语内容和课本内容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本的内容或者在进行课本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际应用英语的教学成分,使得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我国教育体制下获得生存,而且使得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很好地生存。当然,如果我国的教育部门能够认识到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教学课本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在制定教学课本之前,能够首先通过语料库进行分析,在保证教材实用性的条件下再进行印刷出版,最后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那么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3语料库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转变语言现象处理方面的观念语料库语言学利用计算机分析和统计技术对于英语词汇、词组、语法结构等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通过结构统计来发现英语词汇中的高频词汇,而高频词汇极易出现在英语文章中,而且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也要远远高于其他词汇的使用频率。因为英语并不是我国的本族语言,因此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一些国家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除了进行英语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的重点科目需要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能够使得高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英语学习方面的最大提高,成为高职学校关注的焦点。语料库语言学对英语中的一些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而这些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是英语学习者在进行相关考试和进行实际英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最容易用到的,为了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词汇或者词组、语句的介绍,重点强调对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的讲解,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高频语法结构,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高频词汇和高频词组,使得学生既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又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轻车熟路。
3.2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更清楚认识各种语域变体认识语域变体对于在不同语域中语言形式的变化的认识,而对于各种语域变体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进行实际英语应用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应对自如[3]。例如,一位很有名的语言学研究人员Svartvik就利用语料库对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得出结论被动语态应用频率最高的语域为科技文献,而被动语态应用频率稍微低一些的语域是新闻报道,而被动语态在广告中的应用频率是最低的。而Rundell则对语料库语言学的口语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了begin和start虽然在汉语意思中没有差异,然而两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却大不相同,其中begin多在书面语中使用,而start则多在口语中使用。另外,他还发现一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仅和语境有关系而且和使用者的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年长者在肯定句中喜欢使用shall而年轻人却不然。教师通过对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来加深对各种语域变体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来调整讲课重点,并将这些用法的常用语境,注意事项等详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未来进行英语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3.3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由于受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的限制,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距,为了缩小我国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之间英语应用水平的差距,就必须首先找到两者在使用英语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并对我国高职学校的学生对英语应用的一些错误进行及时地纠正。而若想对两者英语应用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建立学习者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料库,然后再建立英语本族者的语料库,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两个语料库的词汇使用,语法结构等进行比对分析,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而这也就为教学内容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