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范文

时间:2023-03-28 12:2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

篇1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 中职新生 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①当前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②中职教育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要承担者,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按我国总人口概算,要让数亿人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其意义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普及化的使命。[1]“十一五”期间,全国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500多万名毕业生,这是劳动者的整体崛起。中职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然而事实上,中职毕业生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由于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满足拥有职业工作经验要求,中职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断层。这就迫切要求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创新与发展,其中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选准职业方向,制定最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我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了中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旨在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让新生获得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之根据个人特质和社会环境,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设计与过程

美国学生职业指导开展了近百年,发端于中学生的职业咨询,现已发展为普遍在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职业发展的一种预期、目标制订与行动计划的有机统一,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

但是,中职新生大多16―17岁,既处于中职生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自我意识和思想智慧的增长期,又处于确立人生理想、训练人格品行、培养道德责任感的关键期,更处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2]但由于刚入校对新环境还很陌生,所有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对前途比较迷茫,还处于入学适应期。

中职学生往往是中考失利后在家长、亲友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的,进入中职校学习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不足会逐渐显露出来。部分学生不理解中职培养的目标,存在着极大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懂得“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专业与个人兴趣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清楚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多数凭借媒体宣传、网络排名和亲友意见等进行判断,其中自我调适差的学生还会在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之间逐渐出现矛盾心理,从而对前途充满迷茫和无所适从。[3]

(一)职业生涯规划社团的组建和思路

2010年8月我校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社团,以经济管理系10级中职新生为社员,其中重点关注有职业生涯困扰或愿意承担在社团中的责任的新生。在确定社员后,在开展社团活动前,召开见面会,介绍社团活动的有关知识并初步说明社团的规则。社员和社团负责人签订入团协议书。

社团活动连续进行5周,每2周1次,每次1.5―2小时。社团活动方案以职业生涯理论为基础,根据生涯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将全程分为5个活动单元。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采用单元渐进的方式,共同尝试完成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的任务。

(二)社团活动的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社团开展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社团活动(自我觉察阶段):迎接美丽新世界。活动目标:介绍生涯概念,让社员了解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了解新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和对社团的期望;协助社员互相认识,营造安全、友善、信任的社团气氛,激发并唤醒社员的生涯规划意识。活动:社团工作的学干自我介绍;职业生涯社团活动基本知识讲解;认识你。

第二次社团活动(自我探索阶段):360°了解自己。活动目标:生存选择;帮助社员探索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各种特质(性格、能力、兴趣),并通过他人的回馈来重新认识自己。活动:生命历程,寻找自己的生涯价值观。通过周哈里窗、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探索社员的性格与生涯兴趣。作业:在两周内到社会上进行职业实地访谈,收集行业、职业和就业信息;填写职业调查报告单。

第三次社团活动(自我整合与资源探索阶段):生涯博览会。活动目标:探索职业世界,促进社员对社会环境、行业信息、职业信息、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探讨生涯清单,形成暂定生涯目标。作业:综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选出3―5个初选职业;个人关系图。

第四次社团活动(继续探索阶段):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活动目标:分析个人的就业条件及其与初选职业的匹配度;确定职业目标;拟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计划可行性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的具体方法。活动:生涯列车;一步一脚印;执行策略演讲及讨论会。作业:思考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

第五次社团活动(启发和自主延伸阶段):笑迎未来。活动目标。引导社员回顾前四次社团活动,统整社团收获,共同解决生涯规划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团体效果评估;鼓励社员依循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前进,在良好的氛围中结束社团活动。活动:填写调查问卷。作业:活动总结报告。

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效果

采用四种方法对社团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是团体结束后,让社员填写《社员满意度评估表》,以了解社员对社团辅导的整体满意度。

二是社团辅导开始前与结束后,均让社员填写《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以考察其参加社团活动后的变化情况。

三是要求社员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写活动日记。在整个辅导结束后,写总结报告,对社团活动进行主观评价。

四是社团结束后,研究者做跟进访谈,以了解社团活动作用的持久性。

(一)社团满意度评估

发放《社员满意度评估表》,让社员对社团的9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1―4。对个人来讲,等级越高,个人越满意;对社团来讲,处于高等级的人越多,社团活动越有效果。

表1 《社员满意度评估表》统计结果

注:所有分数是10名中职新生得分的平均分。

(二)社团社员自我评估

《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设计了13个项目,由社员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对各项进行评分,评定分数为0―10分。对个人对讲,活动后所得分数越高,说明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越强;对社团来讲,正向的变化幅度越大,说明社员的进步越大,社团活动越有效果。

表2 社团活动前后《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

注:所有分数是10名中职新生得分的平均分。

(三)社员的活动日记与总结报告

活动日记与总结报告记录了社员对社团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中可以了解他们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变化。以下摘录了几位社员的总结:

“十分感谢有机会能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社团,以前我对未来一片模糊,都不知道我的下一步做什么,总认为一切要等到毕业后才明白。通过社团活动,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对毕业后有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职业规划,也有信心了。”

“中考失利后到中职校学习后,心理有着极大的失落和自卑。通过社团活动,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于家乡的发展之中。”

(四)对社员的跟进访谈

在社团结束后,对社员进行了跟进访谈,目的是了解社员在群体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情况,以确定社团活动作用的持久性。在社团结束6个月后进行访谈:社员对活动的主题设计、社团的活动方式、领导者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较为满意;对社团活动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多数社员树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开始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但也有社员由于环境改变、意志力缺乏而难以严格执行先前制定的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局限和改进之处

(一)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局限

1.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少,并且由于职业生涯社团活动的时间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团活动最终完整进行下来的人数少,对形成的结论支持度不够。

2.社团活动的单元设计上,最初设想是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但后来由于样本流失而未能如愿。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活动的效果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本次社团活动缺乏长期动态的跟踪。

(二)对中职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社团的建议与改进

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方法。

2.尽早利用资源进行生涯探索,确定生涯目标。通过依靠家长、亲友的有利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对外在环境进行探索,从而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制定长期与短期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探索奠定基础。

3.以目标为导向开始行动,并评估和动态调整

职业生涯的变化性是社会经济发展提速、职业流动加快、职业发展通路变化的产物,所以生涯规划要以目标为行动指南,不能一蹴而就。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最初的选择,这就要及时调整,对自身和外部环境再认识,修正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益于达成自己的生涯目标。

注释:

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J].职教论坛,2006.09.

[2]黄昭彦,王琳娜.班主任做好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81).

篇2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倾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35-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自身各种特质以及外界进行探索,以逐渐形成职业生涯决策,并建立职业生涯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在中国高校日益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是祖国建设与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思考职业选择、实践成长方法、顺利入世就业的有力手段,其中,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就职前能力储备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不能等同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一般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期,进行自我能力的探索,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呈现大学生在某种职业上存在着的一定的潜力,倾向于某个行业或职业。而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前提,是大学生经历了职业生涯规划7个步骤,即生涯觉醒、自我探索、外界探索、选择决策、规划制定、行动实施、评估调整后,确定了自己未来职业的奋斗目标,为实践这个职业目标,努力培养的与该职业相关的能力。

作为确定职业奋斗目标的主体,大学生除了主观上的意志和努力外,更需要科学规范的指引,能力储备即是需要指引的重点,是有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思路,以学生为本实施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方法。

二、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内容

1.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清晰的职业目标。一般而言,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职业目标为方向的,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是基于对个人兴趣、能力、性格与价值观的判断,也基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倾向的分析,因此,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能力培养的内容之一。

每一个职业都有不同的职业需求,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职业目标。因此,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其先决条件是需要学生本人清晰的明确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而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是需要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个人兴趣、社会资源、性格特点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所以,高校需要在大学生确定职业倾向能力之前,做好大学生进入大学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待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后,职业目标即清晰呈现。

2.围绕职业目标调研职业能力需求,重视职业倾向能力训练。大学生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尔后,大学生应根据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去了解胜任该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该职业所需的所有能力要求即是职业倾向能力的要求,其中涵盖了该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及通用能力的要求。

确定好职业目标后,学生应根据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现状分析、职场人士交流、职业发展前景及职业实践体验等方式确定职业倾向能力的内容,并对职业倾向能力进行分层划分,制定职业倾向能力层次训练表,对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内容进行时间、方式的确定,并严格按照职业倾向能力层次训练表进行自我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以与学生本专业学习相辅,且不冲突为原则的,因为目前高校中有些学生的职业目标与现学专业相关,而有些分学生的未来职业目标和专业并不对口,对于那些不以专业设定职业目标的同学,就更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了。

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相当于学生第二课堂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要根据自我职业发展的目标清晰的认识到职业倾向能力培养的内容,然后一步一步学习,不断积累职业倾向能力,以胜任未来目标职业。

三、探索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不是独立的,而是基于大学生在做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有目标、有阶段、有方法的培养,他是围绕一个人(即大学生)的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其培养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的全方位的模式,基于此,探索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培养方法,即1+1+3模式,即1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份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3个能力训练平台。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确定职业倾向能力培养内容的前提,因此,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因为其准确的制定将有效指导学生后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否则,将干扰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前进道路。各高校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助体系等体系,通过开展集中授课、指导学生自我认识方法,学会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并根据学生对自我未来职业的定位,开展专业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和非专业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未来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学生以相关企业各岗位的人才要求为导向,开展考证、讲座、岗位体验、专业赛事等活动,对未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进行梳理,对这些决定在未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制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是指导学生对职业目标的实践,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规定了实现既定职业目标所需的所有能力内容、实践时间段和积累能力方式,是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后,对未来职业目标综合全面的理解之后确定的能力培养内容,学生应在与职业目标相关的专业老师、职场人士的指导下,慎重制定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训练表要将实现未来职业目标的职业倾向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进行细致的划分,学生严格按照训练表进行能力的实践、提升与积累。

建设大学生能力训练平台是帮助学生积累职业倾向能力,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方式,可重点建设专业能力训练课程,指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确定专业类课程,通过旁听课程、自学课程、导师辅导课程等有效手段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重点建设通用技术能力训练平台,围绕职业所需的各类能力,如对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演讲能力、读写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职业倾向性能力加强修炼,以提升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性;重点建设积极心理学训练平台,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树立学生正向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进取心,是辅助学生锻炼职业倾向能力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曹鸣岐.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01).

[2]黄新建,朱立新,赵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80-81.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模式;在校理工科大学生

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施现状,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实现两者结合的长效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1 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总体特征

在校理工科大学生除了具有青年人的共性特征外,还因为专业的特性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理工科的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术的培养,这要求大学生培养相应的人格特征:谦虚、克己、忍耐;处事认真、严肃审慎,保守、尊重传统等。与文法和经管类的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较容易忽略或不重视自我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训练和提高。①

2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拥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在许多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者的长效融合将更有利于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然而,现实中,两种教育的效果都有待进一步彰显,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更是没有顺畅地运行,需要更好地统筹与协调,形成长效机制。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50份问卷,回收603份,回收率为92.77%,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7.18%。具体情况如下: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主要包括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教学,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的“两课”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讲授,实践案例偏少,教学效果不明显(见表1)。

表1

表1:我觉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较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效果不够明显。

2.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缺乏本土色彩,责任感引导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从国外引入的教育模式,国内的研究和实践缺乏系统性和本土化色彩。调查显示,53.4%的学生在接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反而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见表2)。这会导致部分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迷茫、找工作时挑三拣四、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所长,融入新环境。

表2

表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未来人才的标准,我觉得自己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

另外,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如何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没有更加深入地引导。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见表3)。

表3

表3:我觉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讲授个人发展的要求时,应该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2.3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现状

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别进行研究的不少,而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研究却不多见,将两者结合模式进行研究甚至是一个空白。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落实的一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指导性意义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两者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并未实现真正的融合。

3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可行性

3.1 一致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统领,侧重于对大学生施加道德观念、政治理想和思想体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职场,确立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和计划安排,达到人职匹配。两者的目标都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要求的栋梁之才,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3.2 交融贯通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和指南针,它把握着大学生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添加本土化色彩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主线与动力,它引导大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实现人生的理想,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形式。两者的实施,都是在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需要将个性关注与共性总结相统一,教育内容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

4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的长效模式

4.1 以生为本、贴近实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如前所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弊端:只重理论灌输和纸面论证,形式单一,缺少实践运用与引导;教育内容空泛,没有贴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关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特点,引导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形式灵活多样,贴近青年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因此,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优势,以生为本、贴近实际,可以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应该树立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观念,创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将社会理想、需求与个人理想、需求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形成贴近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职业发展和时代特点,将崇高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宏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实情、学生的个体关注紧密联系,寓理于事、于实。具体做法上,在讲授观念义理、政治经济理论时,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规划观、择业观教育,并紧密结合当下的就业形势,将用人单位的要求展现出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据研究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员工的几个因素分别是: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敬业精神。③当大学生意识到,如果放松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与改造,导致道德失范、方向迷失,就会影响就业和事业,甚至误入歧途、悔恨一生,那他们自主参与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就会大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效果也会有效提升。

4.2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领作用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本土化色彩,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导与主心骨,以其为核心,可以强化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领效果,正确指引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先进人物事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统领,树立公民意识、职业道德观、职场敬业精神,确立正确的公私观念、职业理想,这将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见表4)。学生在规划自我未来的同时,也日益关注社会理想、国家发展的需求,最终实现将自我价值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宏伟事业中。

表4

表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的先进人物事迹,对我影响很大。

4.3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两种教育结合的效果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④调查显示,78.0%的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和研讨去验证所学的知识(见表5)。为此,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系统认识社会。这既能解决两种教育的问题――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模式非本土化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理想与现实脱节的危险,实现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5

表5:我觉得,不能太相信书本的知识,要在实践、活动、研讨中去验证。

第一,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两种教育深入推动的有效载体,调查显示,82.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见表6)。学生们主要了解自我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树立和深化思想政治领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道德观等。这一阶段的了解和深化,是大学生成长为青年科技人才的理论和认识基础,将很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表6

表6:积极参加学校或院系开展的特色活动,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政府、学校和学院等提供的实践基地,以及自己寻找的实习机会,可以检验和锻炼能力、深入认识社会和自我。在实践中,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自我认识的不足、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不断遭遇挫折,他们会逐渐根据社会与现实的实际情况、发展要求,逐渐调整自我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修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准确,由象牙塔里的青葱少年过渡到能独当一面的“职场人士”。比如,2013年夏天,广东省团省委等10个单位联合推出――“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共提供了8万个实习见习岗位,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中进一步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不少参与计划的大学生都反映说,在实践中“既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又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参加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实习工作培养了我的耐心和责任心,也教会我如何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我将秉承谦虚好学的心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⑤

(4)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为两者的深入结合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深入开展全员育人的基础。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作用,从经费支持、后勤服务、培训机会、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第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校内讲座、派遣教师参加专业学习与交流、开展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往专业化发展。第二,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作为教师,这将对于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深远影响。第三,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提升,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在大部分高校,同时又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高校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确保辅导员专注于“人生导师”角色,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使其走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舒也.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2]张万玉.刍议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3]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张爱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5]程祥国,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77.

注释:

①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3.

②张万玉.刍议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③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④张爱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篇4

关键词:研究生 职业生涯 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08-02

1.前言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包括职业的维持与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位的变动等,它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整体“线路图”。[1]对未进入职场的个体来说,职业生涯仅仅是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预期。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是社会重要人力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生的就业犹如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业环境比较乐观[4]。近几年来,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在研究生招生数量上的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面临危机。因此,研究生从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迫切的任务。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研究生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学习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5 /6]。简言之,就是在收集个人信息和环境信息基础上,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的过程。

于海滨编制的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从职业策略、职业目标、职业探索、人际关系和自我完善五个方面对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50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性别、年级、有无工作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性、高年级和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得分显著高于男性、低年级和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但在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7]。

在已查阅的文献中主要是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做的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问卷编制也少。因此本论文结合了已有问卷,结合实际,编制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

2.研究方法

2.1预测问卷的编制

通过文献法和个别访谈法初步确定了职业目标、自我评估、环境评估、自我完善作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的项目来源于通过访谈得到的项目和修改已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中的项目。

为了使问卷各项目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对问卷的项目进行了反复审核,对各维度遗漏项目进行补充,对意思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对不属于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项目进行删除。为使问卷的项目具有简单易懂,对每句话仔细斟酌。最终确定了37个项目作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预测问卷的项目。

2.2预测对象

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中随机抽取了150名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84%),其中男生37人,女生89人;文科75人,理工科51人;城市和城镇60人,农村66人。

2.3统计处理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的计算工具是AMOS 4.0。

3.结果

3.1项目分析

先计算每位被试的37个项目的总分,然后然后按照升序对总分进行排序,划分高低分组,以高低分组的T检验是否显著作为项目的鉴别指数,删掉不显著、没有鉴别力的项目28、37。对剩下的35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3.2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因子旋转采用最大变异法。为了检验调查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了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值为1612.378,P=0.000.说明各项目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取样适当性度量值KMO=0.838表明数据样本适合做因素分析。对经过项目分析后的35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采用强迫规定5个因素的方法,抽取5个公因子,并依据分析标准删除不合格的项目,最后得到31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5个因素,其中5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1.486%(见表1),因子结构及各项目因子符合(见表2).因此,我们将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归为以下6个方面:

表1:各因子方差特征值及贡献率

表2:因子结构及各项目的因子结构

3.3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考察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以克伦巴赫α系数作为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的检验指标(见表3),结果表明:除因子五的α系数在0.7以下外(但仍在0.5以上),其它四个因素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这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表3 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

3.4问卷的效度

该研究效度的评估采用两个指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3.4.1 问卷的内容效度

本问卷的项目来源于已有权威文献和经过个别访谈法整理后的结果,并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了问卷的项目能够反映目前研究生职业规划度的实际情况。且通过计算问卷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值(见表4)。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值在0.629-0.823之间,相关均及其显著,表明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比较好。因此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4.2 问卷的结构效度

通过计算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值(见表4),可以看出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值在0.377-0.574之间,说明5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4 各分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值

3.5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拟合度,我们用AMOS4.0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表5: X2/df 接近2,NFI、IFI、TLI、均大于0.9,CFI大于0.95,RMSEA接近0.05,此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或接近良好标准,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5 问卷验证性分析结果

4.讨论

本研究参考了其他研究者的问卷结构[7],在参考相关文献和访谈法的基础上建构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并通过预测和正式施测对问卷进行了检测。从以上各项结果可以看出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但是在做探索性因素分析时发现旋转后的结果和预先构建的结构有差别,有的项目归于了其他维度,有的项目被删除,有的项目进行了合并,这种情况可能是预测问卷的项目所测的内容没有严格测试出一个维度所导致的。但是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的新的维度较好的反映了目前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在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时发现,自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的结构虽可以接受,但不是很理想。各个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偏高,一方面说明我们从理论角度提出的四个因素之间,可能具有反应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被试回答问卷时不够认真等原因。为此,对本研究结果的一个处理方法就是先将测验的结果作总体解释,再做分测验解释,以分析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包括:职业目标、自我评估、环境评估、自我完善、人际交往。(2)通过统计检验表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有较好的拟合度,说明本问卷适合作为测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余琼,邓燕平.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J].教育研究.2009

[2]张竞水,姚荣东.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剖析与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0)

[3]孙丽丽.浅议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科技信息.2007

[4]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

[5]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3(2)

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心理辅导 医学院校大学生

[作者简介]孙璐(1979- ),女,河北清苑人,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四川 成都 610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面上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探索”的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SXL-11201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97-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其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疗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从“学历”以及“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思想不成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就业感到茫然,片面地认为就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学习阶段不用考虑。诚然,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是否具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让医学院校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自我、专业和职业,学习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大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并指导大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认识;帮助并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战略;指导大学生参加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经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为他们搜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强调“认知”和“体验”并用,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单纯以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利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职业定位,并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力量。

2.促进大学生将信息转化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地将关于“自我”“职业”“专业”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和整合,从而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掌握职业决策技能。

3.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尽管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尤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从深层次上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然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不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促进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分析

1.对象。为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通过海报招募和课堂宣讲的方式,选择某医学院2012级不同专业7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42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每10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系别、班级、入校以来学习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当。甄选时,被试填写一份《职业报名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个别访谈,甄选标准为自评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存在困惑且具有较强参与动机者。

2.工具。为评价团体辅导效果,对组员进行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前、后测。测量工具为原版由Gati,Krausz和Osipow编制,中文版由沈雪萍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该问卷共计35个条目,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3大类10小种,分别为“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在量表中还加入一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主观感受程度”的评分条目。该问卷所有题目按Likert 9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另外,还采用自编“团体满意度评价表”评估团体辅导的主观效果,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对团体活动越满意。

3.干预方法。通过对参与大学生的甄选和前测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当模糊,甚至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安排也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未来就业更存在不小的紧张与焦虑。虽然不少同学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对将来进行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虽然大学生们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透彻的认识,在没有外界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上。对前测结果分析还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问题仍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

在掌握了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参考Lock所著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介绍的步骤和练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方案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家庭环境”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和评估”等内容。在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活动,其中“团队建设”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职业理想”和“认识职业价值观”各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了3次活动,“认识家庭环境”进行了3次活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2次活动,“总结和评估”进行了1次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4.结果。活动完成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量表”中的前测值显著大于后测值;另外,在该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及“主观评价”三大分维度上前后测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更具体地说,在“缺乏准备”维度上,两个小维度“犹豫不决”与“不合理信念”前后测差异显著;在“缺乏信息”维度上,“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等小维度上前后测差异也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信息”维度及三个小维度“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据此说明,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中的某些维度来讲是有一定效果的。

团体结束后,采用自编《成员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及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对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大学生们均表示非常满意,一些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了怎样搜集职业信息,从哪里搜集职业信息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便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求成员们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如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把职业目标定位在“护理管理”上,并基于此制定了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规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总之,针对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其本质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相结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方法,提升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2).

[2]哈力群,周宏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3]林晓萍,王有智,李小雁. 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

篇6

[关键词]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5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以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ZJK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福辉(1966―),男,广东佛山人,本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田元元(1983―),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李升祥(1977―),男,广东佛山人,本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纲要落实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佛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要到2020年将佛山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社会建设和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学生的发展存在个性的差异。基础教育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与奋斗目标?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要想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健力宝中学实际校情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间普通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生源是在个别优质学校提前录取之后再按地段派位的,学生的起点较低,素质参差不齐。近四年,我校学生毕业后入读中职类学校的平均比率高达73.8%。

学校开展了《我很想规划未来,但不知道该如何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想但是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的学生占78.8%,而仅有8.2%的学生在面临重大问题时能果断做出决策。由此可见,学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能力薄弱,急需外界加强教育与引导。为了帮助他们尽早了解职业常识,做好职业规划,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我校开展了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运动主张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强调学校学生本位和工作本位的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存在以下几个共性: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被列入课程计划,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早,并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实施;第三,政府、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多方形成合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在大学阶段,也被称为“就业指导”。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和地区,如山东临沂、河北石家庄、贵州黔西南等开展了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究。

尽管这些地区已经展开了实践研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不系统。与大学、高职、中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比,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太过稚嫩,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问卷调查或几个学科教学的课例上。除此之外,多数探究仅在某个年级,并未在三个年级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不全面。研究内容还较少涉及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实效性等方面。第三,不深入。我国对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多以“初探”为主,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如仅停留在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问题的层面上,而对具体应如何进行操作、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等实践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状况有很大差异。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比发展较慢,任务比较艰巨。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术界理论甚少,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发展兴趣,谋求人生发展方向,并促进其完整人格、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初中教育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应用价值

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使其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学生就能有效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在初中阶段通过与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科研共同体,实行初、中、高联通互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因此,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框架与实施策略

(一)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第一,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模式。通过搜集和借鉴已有的相关资料,研究和构建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模式,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程序及操作策略。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可操作性的开展模式。

第二,影响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针对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查找我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操作性定义,编制调查问卷,尝试从我校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设想与计划等方面展开调查。可结合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编写不同的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深入了解影响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第三,设置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活动课程,并研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学校每月安排8个课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周开展2个课时的教育活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研发一套资源丰富、案例充足、符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对于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总结实践成果,探讨乡镇初中与中高职联通互动的初中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图1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二)具体实施策略

1.多方借力,创新模式

学校以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为契机,与中职高职院校形成“科研共同体”。通过邀请中职专业教师给初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职院校教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结合“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践模式,减少初中生心理上的迷茫,使他们意识到合适自己的人生路径,从而对升学或就业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的职业兴趣,引导他们做好相关的人生规划。通过让学生到中、高职院校及企业参观学习,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等方式,探索初中、中职、高职联通互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2.分层实施,形成体系

七年级,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德育中;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讲座,参观中职学校或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制定和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八年级,建立“双师型导师制”社团。佛山市科研协作共同体单位派出专业教师对学校各方社团进行指导,这些教师既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辅导,又对对该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九年级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发展选择指导,引导学生对升普通中学还是升职业中学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借助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双师型”导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学生侧重专业方向的规划,顺利完成中考志愿填报。

3.特色社团,提升活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校情,建立特色社团,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力。我校的社团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从中高职院校引进了“双师型”的导师,既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与广东省部分中高职院校形成科研共同体,每个社团均与相关职校的有关专业进行对接,学生毕业后可优先选择进入该校的该专业进行深造。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六个特色社团

例如,我校的影视传媒社团,是以“心灵相约”“微电影”两个小组为基础的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经过辅导老师的培训,参与了我校广播剧“心灵相约”与“微电影”学生作品的制作。其中,“心灵相约”广播剧在学校每周二、周四早晨播出,“微电影”学生作品则在佛山电视台三水分台“童心向上”栏目播出。此外,我校的影视传媒社团还与职业学校的影视传媒专业进行了对接。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而实践是获得创新的唯一途径。创意实践社团的创立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该社团由辅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发明创作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自己想出创意,动手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学生作品可择优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另外,该社团是与职业学校的物理与自动化专业对接的。

4.丰富课程,选择多样

当前,单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建立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努力提高它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给学生更多的自。

根据调查,我校有32.3%的学生选择了“了解自我,挖掘潜力”课程,有“科学规划学习与生活”课程需求的学生占22.6%,有“了解社会与职场”课程需求的学生占19.7%,有“升学规划”课程需求的学生约占15.5%,其他需求的学生占9.9%。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扩大学生的选择面,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队伍中来,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对未来生活的科学规划能力。

五、研究成果

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库来源,检索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文献共2045篇,我们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内容、角度、方法等,并对国内相关文献按调查分析、课程开发、学科渗透、实施路径四大方面作了简要综述,文献综述――《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发表在《课程教育研究》上。

参考美国《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初中篇)以及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任卓毕业论文《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初中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健力宝中学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整理成文――《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课题作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项目之一顺利开题,邀请到了省、市、区、街道的相关教育专家前来指导。

分年级不同方式开展实验研究;组建了“影视传媒社团”“创意实践班”“3D工作室”“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小小化学家”“形体健美班”六个“双师型导师制”社团,积极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相关社团;邀请各类人才来校讲座指导,组织学生参观各类职业学校和企业。

六、总结与展望

在乡镇初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的自我认识度较好,但他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陌生,使得在乡镇初中开展此项教育需要更加个性化、系统化和长期化。学校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引导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其自我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卓.初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思想

近几年来,作为未来护理队伍主流的本科护生难就业、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本科男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支新秀在参加招聘、就业时往往由于其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不少男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发现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差较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片茫然,最终从护理工作岗位上流失。为此,对滨州医学院本科在校男护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本科男护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6~2008级76名在校本科男护生,年龄19~24岁,其中一年级29名,二年级31名,三年级16名。

2.调查内容与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正式进行调查前进行了预试验,经反复修改后定稿。调查内容包括男护生基本情况、家庭支持度、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等3个大项。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向被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94.74%。问卷回收后用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百分率表示。

二、调查结果

1.家庭对护生所从事专业的支持度

调查显示,65.28%的家长支持护生所学专业,16.67%的家长表示“不支持”,另外18.06%的家长则表示“无奈”。

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志愿填报护理专业的仅占29.17%,高达70.83%的护生为“调剂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前对护理专业“了解”的只有16人,占22.22%,“不了解”护理专业的占50%,认为“护理等同于打针”的占27.78%;30.56%的护生认为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16.67%的护生认为“性格容易被同化”、还有52.78%的护生认为“收入低,难以养家糊口”;对于毕业以后的打算,表示“会从事护理工作”的有19人,占26.39%,表示“先干着再说”的占55.56%,表示“很快就会转行”的占18.06%。以上数据表明,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不容乐观。

3.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情况,见表1

表1所示: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知道”的仅占59.72%;对护生个人而言,“大一”即对毕业后有较清晰的打算的仅有13人,占18.06%,“大二”开始有所打算的有19人,占26.39%,有28名,占38.89%的护生“大三”才对毕业后有较清晰的打算,另外还有16.67%的护生选择了“其他”;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非常清晰”的占27.78%,“比较清晰、但没有长期规划”的占30.56%,“从来没想过”的有5人,占6.94%;29.17%的护生认为早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44.44%的护生认为“比较重要”,8.33%的护生认为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一点不重要”。

三、讨论与分析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肯定、积极的专业思想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内在动力,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开端。本调查显示,护生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依从性,高达70.83%的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是“非第一志愿”,仅22.22%的男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前“了解”护理专业,27.28%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打针”方面。这些都是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偏差,甚至扭曲。新入学的护理专业男生,心理还不成熟,专业思想还不稳定,有的甚至想转专业。对此,高校的应对措施是将学校、专业的宣传工作向前延伸,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学生入校后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和引导,通过讲座、讨论、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介和途径使学生深入了解护理专业,在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在基础年级,加强护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增强其学习护理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使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个人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在临床年级,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针对男护生开设有特色的护理专业课和专业方向,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精神科护理、康复护理方向等,以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增加其就业时的筹码。

调查同时显示,16.67%的男护生认为从事护理行业性格容易被同化,说明男护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虽然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就业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感较低,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也较低,这样就可能会使男护生在性别上的优势较难发挥。已有的护士职业形象强化了其职业女性化的观念,这对男护生和男护士的培养极为不利,故应进一步完善护士职业形象,淡化其女性化特征,在教学中积极进行相应改革,改变专门针对女性撰写的教科书、语言等,增设相应的课程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等,进一步完善护士职业文化。

护理专业是即具有挑战性也是面对压力的工作,对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如优秀护士的事迹教育,5.12系列活动教育,组织学生提早进入医院,从中感受护理专业的责任与伟大。护理专业观的教育不仅要强调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护理专业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2.加强护生职业生涯教育

调查显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男护生有强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愿望,但大多处于观望阶段,缺少实质行动。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国还处于“拓荒”阶段,尤其在医学院校,近两年才开始启动,主要形式是讲座、职业生涯课程、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过于重视毕业前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求学整体过程中的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开展并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资金、机构和人员保障。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如何让护理专业男生在情感上接受并热爱护理事业,帮助他们树立职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和自我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今后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十分迷茫,归根到底是没有一个好的早期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期望通过考研等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极少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因此,在护理教育领域开展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

3.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帮助男护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个人方面。男护生个人应学会正确评估自我,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形成全面的认识。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及时化解。同时,男护生还应强化护理职业意识,树立科学的护理职业生涯理念,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时间不断实践所学知识,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活动、临床见习实习活动、校园创业活动等,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另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赢得家人、患者、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

(2)学校方面。帮助男护生正确进行职业分析,使其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应突出其“生涯教育”的特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规范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变就业指导为生涯辅导,丰富教育载体,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将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渗透于日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去,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并使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培养男护生具备护理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这是其根本所在。

(3)家庭方面。调查发现:目前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对护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家长应加强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彻底摒弃“护理=女性”的观念,应给予护生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为其提供宽松、向上的家庭氛围,鼓励护生“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

综上所述,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协调一致,共同协作。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信息沟通,社会也要为男护生步入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指导平台,高校与社会的协调是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法淑春,莫春梅.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9):405-406.

[2] 孙强.对我校本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5):557-559.

[3]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等.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15-17.

[4] 高玲玲,张美芬,张英华.试论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全程教育[J].中国护理管理,2009,09(3):60-62.

[5] 殷雷,李小萍.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78-779.

[6] 张雪霞,朱丹.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A):919-920.

篇8

关键词:编辑;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

与企业广泛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同,出版领域一直对编辑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关注。而由于编辑长期伏案工作、工作内容单一、缺乏升职机会等工作特点,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在社会为编辑职业注入新元素的今天,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分析职业倦怠也必将为此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开拓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职业倦怠是编辑职业生涯道路中经常会遇到的障碍,成为制约编辑职业发展的瓶颈。对于编辑的职业生涯来说,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程度决定了期刊的发展程度。显而易见,职业倦怠是编辑自身职业规划的枯竭,是职业危机的一种。由于编辑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期刊发展的前提,编辑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可带动期刊的发展,故编辑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必然会导致编辑自身职业生涯和期刊发展俱损。

一 职业倦怠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产生职业倦怠的症状有: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躁现象,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疲乏。

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的一生中谋事立业的重要环节,是指从业人员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编辑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编辑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它是由编辑一生中所占据的一连串不同职位构成的连续的过程,是编辑将个人发展与期刊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出的有关个人在事业发展各个时期的规划。

由于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校对,具有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另外编辑所处的编辑部人员较少,与他人交往不频繁(即便与作者、审稿专家交流也大都通过Email、电话联系),工作环境的一成不变和人际交往的缺少,容易造成编辑缺乏活力,产生倦怠心理。

编辑职业倦怠的出现,与编辑自身因素密切相关。编辑不像教学和科研那样有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和成果得以发表的喜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的文字工作,使之易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从而缺乏对工作的热忱;另外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容易熄灭编辑的激情和上进心;编辑专业性强、学科知识相对稳定,重复不变的知识结构缺乏吸引力。这种重复不变而又缺乏吸引力的工作状态,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在工作中既不想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也不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现状。长期的伏案工作,又引起编辑强烈的身体不适感。许多编辑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耗竭感、失眠、颈背痛、咽喉痛、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等,尤其是工作紧张时更是如此。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情绪疲惫对编辑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2 环境因素

编辑职业倦怠与所处的生活、工作、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科技期刊,一般归属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技期刊单位都属于附属服务机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在经济方面,由于科技期刊以社会效益为主,重在发表学术成果,传播科学知识,鲜有广告收入,而期刊发行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办刊经费和编辑工资全靠单位发放。这种工资收入与同单位的科研人员、教师相比,差距很大。在社会层面上,收入也相对不高。同时科技期刊是发表学术性、科技前沿的阵地,对编辑的学历、知识结构、英语、计算机水平等要求又很高,大多数的青年编辑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获博士学位的比例也很高。这就使得工作的辛苦、高要求程度与编辑所获得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环境待遇形成较大的反差,造成编辑产生职业倦怠。

编辑职业生涯规划包括期刊社对编辑的职业规划与编辑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它既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总体设计,又是单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方略。职业生涯可分为职业适应期、稳定期、衰退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首先是有利于编辑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对期刊社来说可以实现编辑个人与期刊的双赢,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编辑的才智,让业务上有不同专长的人各得其所、各显其能。有利于促进期刊社的有效管理。

从编辑个人角度来看,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和反馈与修正4个方面,其关键在于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从编辑职业中得到什么,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以及这些要件与自己考虑的备选职业(职位)、发展方向是否匹配。

(1)目标设定。认清期刊在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其切实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本要素和依据,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和分析自己选择的职业信息和资源,帮助自己了解有关职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另外,还可通过科技期刊所属的科研单位参与科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

(2)自我定位。尽可能地弄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职业兴趣、职业个性,确立崭新的价值观念。明了自己处在职业周期的哪个发展阶段,同时确定自己的技能所在,并将这些技能按照水平高低加以排列,然后进行自我评估。

(3)目标实现。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去争取目标的实现,包括向上级领导说明自己的职业倾向,向期刊和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意愿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密切关注和利用可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那些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4)反馈与修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

2 期刊社的作用

期刊社对编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紧迫性,期刊社应当将编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进行职业发展策略、鼓励创新、给予公平竞争机会、进

行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

(1)搭建平台。将科技期刊的战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编辑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建立与编辑职业生涯管理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职位阶梯,明晰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多功能培训体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实现编辑自身素质的持续提升,为编辑提供发展机会。

(2)评价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其价值观完善评价体系。对编辑个人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通过测评,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编辑的能力和潜力。

(3)职业发展策略。在编辑的不同职业阶段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对处在职业适应期的编辑(新上岗编辑),职业发展的重点首先是进行编辑业务知识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在职业稳定期,期刊社应当为编辑开辟更宽的职业出路,注重编辑的晋升和进步,赋予更多的重担和责任,鞭策和激励编辑朝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于职业衰退期的编辑,应适当减少其工作量,尽可能将其安排到较为擅长的岗位上工作,使其专长得到充分发挥。

(4)鼓励创新。创新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应当将其作为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职业适应期,要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发掘创新能力,多以主编的角度来为期刊的创新和创优出谋划策。在职业稳定期,要注意发挥编辑在业务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帮助其拓展创新空间,多出精品栏目,多组优秀稿件。在职业衰退期,要避免编辑落入老套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编辑进行创新培训,可以使编辑始终以充沛的激情创新创优。

(5)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的主要形式包括帮助编辑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指导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期刊需要,确定职业目标、进行讨论沟通、举行专题讨论会等,使编辑与期刊需要相结合。

除了期刊社对编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外,期刊社的人文关怀和寻找合适的途径使编辑压力得以释放也很有必要。例如轮休或利用机会进行参观考察等,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的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而作为职业指导发源地的美国,同时也是职业指导工作最为普及的国家。

最早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一项社会工作,而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兴起,职业指导也慢慢地由最初的简单“协助人择业”,演变成了一项“协助个人发展、接受适当、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称也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组织生涯发展计划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通过组织生涯管理系统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企业职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组织的持续发展,实现组织目标。因此,职业管理假定:只有组织员工的卓越发展,才有组织的目标实现。员工的卓越,有赖于组织实施的职业管理,在组织提供的有效职业管理中,员工迈向卓越,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组织。

二、案例介绍

几年前,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等地高校“招凤引凰”遭遇“寒流”。现实使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反思中,他们转变观念,决定把眼光放在盘活和开发内部人力资源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选配人力资源,以发掘员工最大潜能,使之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人生价值,从而避免人才的浪费?经过集思广益,具有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色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出笼”。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依据企业发展需求并结合个人理想为员工设计未来。

君子用人如器,此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体员工下发了《员工培训问卷调查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现状、个人发展目标、希望就读的学校和专业、目前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等,以确保员工在企业内找到自己所能、市场所需的结合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调查表》在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很快收到2,000多份反馈单。伯乐在寻找千里马,千里马也在追寻伯乐。那一份份凝聚着员工火热心愿的调查表中透过填写整洁和面对自己未来认真思考过的文字,可以看出员工通过参与职业培训来设计自己明天的高涨热情。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财部的范雯在《调查表》中写道:希望在中南财经大学攻读MBA,并建议公司给业务骨干、忠诚企业的青年员工更多的深造机会。经过统计、分析、归纳,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订了明确的《员工培训计划表》。依据《计划表》,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中的人才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他们首先与清华大学达成了《清华大学――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协议书》,2000年3月底落实了博士、工程硕士培训等具体事宜。4月17日,他们向公司各基层单位下达了《2000年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培训人才工程安排》的通知。经过员工自愿报名、单位考核推荐,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筛选、培训学校审定,各个层面的参训人员逐步被敲定。员工职业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为此,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请进来,二是送出去。聘请高校权威教师来公司举办知识讲座,选派骨干员工去高校培训。同时,强化与高校的联合,建立长期的人才成长双向基地,也即,股份公司利用高校科研开发优势对员工进行培训,高校也可将股份公司作为自己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股份公司还将“借船出海”,选出科研课题,请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来揭榜。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开发部门透露:股份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及武汉的高校联系,以使实施全方位、不同层次的人员滚动式培训,以大手笔拓展个体成才空间,富积企业人力资源。毫无疑问,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员工迎来的将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明天。

2000年4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员工培训法》,对于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二要坚持全员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重点人才重点培训的原则;三要坚持以生产经营为导向、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学以致用的原则。三大基本原则将个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紧紧相连,将个人命运和企业命运融合在一起;在为员工的前途负责的同时,也在为企业的未来着想。在此大前提下,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全员培训体系。也即,开展高、中、低不同层面的培训,培训辐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职业培训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自始至终肩负着企业的重托。

三、分析评价

在案例中企业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成功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需要的时间选择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一个汽车行业中的朝阳企业来讲,东风很需要年轻热情的员工加入企业,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技校学员。因而,当其校园招聘受阻的时候,企业认识到了要对内部员工培训激励,而且选择了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高内部员工能力、激励其对企业忠诚。这是成功的前提。

其次,运用了科学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过程中,企业充分考虑了个人状况以及个人期望发展目标,将个人发展和企业目标实现紧紧相连,实现了二者的统一;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合作计划,充分利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声音,让员工得到最及时的信息更新;因人因职地、分层次分职能部门地制定培训规划,体现个体的特色,从而适应企业多样化的需要。

最后,培训和规划在企业原则下进行。即坚持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优秀人才、紧缺性人才优先培训并且兼顾公平的培训原则;坚持企业命运和个人命运相关联的原则,这些原则都保证了企业的培训与规划在正确的方向下进行,同时也保证了实施的质量。

然而,这种带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员工培训制度也存在弊端和潜在的危机。该企业的员工都是年轻的毕业生,他们的职业变动性较强,仅仅靠高于平均水平的薪酬恐怕不足以留住辛苦培养的人才。所以,可以选择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前,应该先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和灌输,让员工能深切地理解企业的文化,对企业才有足够的忠诚度,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位西方管理大师说过:“企业即人”。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企业和个人命运之间的相连关系。个人命运和企业命运相背离,是企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抓住了个体、企业命运的共振这一问题的关键。职业培训,这种必不可少的人本投资,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力,改善了企业现有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理论思考

通过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以期实现调动各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建立一个高素质和高效率的企业集团,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在运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时,除了要引导员工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也要客观地评价员工的素质和发展潜能。同时,在设计规划之后要加强对培训之后的辅导工作。第一,要引导每一位员工清醒地分析各自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自身的缺点、兴趣及爱好。这样分析的结果再结合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加有适应性;第二,安排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工作人员,运用完善的专业评估工具来对各个员工现有素质和发展潜能进行客观评价,以此结合员工的个人分析结果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这样才会更加有可行性;第三,企业要及时地检验所得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性,并做相应的更改,激励员工努力按照各自的分析结果实行,同时更要正确地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跟踪辅导。这样才能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花费大量成本给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不但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企业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手段,所以一定要保证规划过程中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可实行性。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2001.12.

[2](美)麦克尔・比尔.管理人力资本.华夏出版社,1994.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素质培养

Abstract:Careerplanningisthefutureplanningwhichaimstohelpstudentschoosecareers,getpreparedforemployment,obtainajobandadapttooccupations.Therefore,career-planningeducationshouldbeginattheverybeginningofstudents’entryintotechnicalinstitutes,sothatitwillurgethemtoregularlystrengthentheirprofessionalskillstrainingaccordingtocareerplanningandtofacilitatetheirjobhuntingaftergraduation.

Keywords:highertechnicalinstitutes;careerplanning;professionalskillstraining

近年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有些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专题报告与讲座,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全面了解与把握,导致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茫然无所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根据自己的兴致来进行规划,这些都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近两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素质普遍偏低,大学生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现象,部分学生无心学习,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靠老师“强行”灌输,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显得茫然无措。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着竞争。而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大学生不是首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而是在学校漫无目的混到毕业,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仪表、关系、口才等条件起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和科学得多。此外,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大学生成功的机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1]。这个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征:

1.规划的自我定位性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2.规划过程的动态变化性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就业观念也要相应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3.规划内容的特定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2]。在职业准备期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等,蓄势待发,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职业选择时期,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在职业适应期中,择业者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工作的局面。择业者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客观实际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三、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1.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大学生入学教育之中

在大学生入学之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掌握职业技能,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具备职业技能,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安排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促使大学生在了解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养与训练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通过观看录像、座谈讨论、参观考察、模拟训练等活动,鼓励学生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与他们经常交流思想,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与职业心理,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高等职业教育之中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高等职业学校只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开展职业规划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把职业规划与指导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职业规划与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要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要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要利用班会、黑板报或广播针对就业中的案例展开大讨论。

3.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对择业者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只有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积极拓展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通过职业规划与指导,促使大学生在校学习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为合理选择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择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与指导

(1)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2)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职业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3)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大学生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同时要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5.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机构建设

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任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要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配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规范化。

总之,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与指导,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