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4:0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制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校园的安全管理是指与学校的公共及个人财产还有人身安全等相关的,以及高校灾害事故的处理和防范,校园内治安管理和预防等;安全管理抓的是发生在校园的公共部分,不可否认校园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研究生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等。一般来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1)涉及到广大研究生在校园中的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2)某些学生做出的严重阻挠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办公秩序的行为的问题;(3)某些学生从负面的声誉等方面严重危害到广大师生或者学校的行为。
二、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广大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阵地,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等通过对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将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路径,同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因此,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广大研究生,对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成人成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有重要价值,也能有力的保障社会和校园稳定。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强化,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笔者在此可以这么总结,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是整个校园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研究生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方面都平安健康,不发生什么事故意外。研究生人身安全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这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除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外,还会面临着财产安全问题。当下,在学校所发生的研究生盗窃案件频发,是财产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研究生的财物为主要作案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行窃。
(二)消防安全问题
在学校校园内,防火等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或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宿舍哄着公寓是广大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研究生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时间。只有做好研究生自救教育管理和宿舍火灾隐患预防,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安全,从最源头杜绝火灾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强化校园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高校的威望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年,学校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振聋发聩,让人心寒。
(四)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互联网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安全问题。尤其对于需要学术创作的广大研究生来说,网络已经离不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需要,网络安全事关整个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上网成瘾本身对研究生来说,就是妨碍或破坏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犯罪的歧途。
(五)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高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也日趋严重激烈。面对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大环境,许多研究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导致产生心理各种问题纠结。现在研究生正处于人数中的重要时期,面临许多选择和问题,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化反应,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关注广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管理很重要,但是目前学校有关领导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安全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却忘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将很严重,不堪设想。学校某些领导对校园安全问题不重视,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只知道事故发生后再去抓一抓,缺乏长效机制,许多学校对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形式,高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简单,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都不完善,学校投入给安全方面的实在是较少,这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严重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教育,更是疏于管理工作。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忽略了对于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导致研究社的思想产生偏差,不会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严重偏离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导致严重安全问题发生。所有这一些问题,都会对了研究生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意识偏差的存在,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三)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在研究生安全管理上,管理者与广大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研究生很少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没有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的意见,严重忽略的广大研究生的看法,以偏概全,不能有效全面的制定出安全管理规章。因此,笔者在此认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者都应该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意见,以事实为根据并且以法律为依据,以身作则把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全面有效做好广大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学校安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问题也是以校园安全一个很重要起决定性的方面,大学校园各种场所都潜在火灾隐患,其中研究生宿舍是高校重点防火安全部位。宿舍是广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学生主要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当前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基础条件设施没有跟进增长。空间范围仍然有限,电脑、电视等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增多,容易引发火情的不利因素也随着增多。一些公共场所人员更多密度更大,还有其他一你发火灾的可能因素,都可能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引发。
(五)研究生自身对安全意识不足
在安全问题上,部分研究生错误认为自己不发生事及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研究生安全意识远没有上升到大安全观的层面。研究生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紧迫研究生感。加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这样的安全意识,使得部分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很容易引发自已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安全意识差,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一)改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要改革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有效维护保障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到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尽到自己职责。要明确研究生安全挂脖能力老师的各项职责和责任,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有效落实自己的责任,层层把关保障校园安全。要根据安全职责岗位需要,把相关人员职责和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去。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工程,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做到扎扎实实。作为小院的安全保卫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抓实抓细,互相配合好,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加强研究生安全常规化教育
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常规化的积极推进,落实好研究生安全教育,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的作法,争取做到常规化、经常化。从整个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出发,强调大局,各方面兼顾,认真有效维护好校园安全建设发展。同时就要从一开学就开始,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宣传广大研究生,从根本上全面宣传到位,让广大研究生形成一种思想意识,对于自己人参、财产等各方面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要多引导、宣传、鼓励广大研究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要有防微杜渐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搞好学生安全工作的根本。
(三)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各种演练准备工作,从各方面思想上、认识上以及现场准备上,切实做好有效预防,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形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事故的突发性缺乏应急性,心理等各方面都难以应对这种局面,手无足措,心慌意乱,因此,学校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师生有所准备、有所预防,做到万无一失。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其次,要是只专门的协调处理机构,统一安排组织协调,有效地控制住场面,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再次,学校制定出一条安全信息预警机制,一旦出现意外险情,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通知或者得到警告,及时梳理,分散相安全地带,有利于整个事态的稳定。学校有必要从大局出发,组织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的体系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快速启动有效地应急预案,把可能有的各种损失都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六、结语
篇2
在食物的生产过程中,肥料、饲料、农药以及原材料、添加剂等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这些资材都是商品,具有适用于自身的生产流通渠道和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它们是作为最终产品———食物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在与其余各种原料混合或者在食品的生产中为发挥某种功用而被使用了以后,其功用、效能乃至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都是通过食品安全反映出来的。就产品质量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检局、专营专卖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都可以进行监督,而就添加入食品的物质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由卫生部门得有权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该法第十一条指出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具有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这些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风险监测制度,虽然监测并不必然导致对某类食品的强制措施或处罚,但如若风险过高,监测部门将得向公众公布并进行警示,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该工作也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添加剂的目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许可、以及新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也都由卫生部门负责。食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应符合市场基本管理的诸多规范,作为商品的诸食品被纳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监督管理范围内。而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就进一步增加了,食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乃至于到消费环节工商局都要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协会也会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不惟工商局,如卫生行政机构、质量监督检查机构等面临职责跨度较大的问题。此种状况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流通与消费环节不能僵硬地进行区分,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食品尤其是制成品从生产者手中产出后到最后进入消费领域流程比较长,流通中经销商、分销商数量较多,客观上导致违法者为牟取利益而忽视食品安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某些食品的经销商既是向其余经销商或者销售终端供货的批发商,也是直接销售商品给消费者的终端。流通领域和消费环节的冗杂对工商局、卫生部门等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联合执法等手段只能突击解决相对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对此监督管理体制的变动势在必行。事实上,就目前已经出现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2008年《卫生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被批准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纳入卫生部管理下,就前述的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都进行了分配,建立起了“分段监督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各部门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通过该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非以食物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对食物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处分作为不同部门职权区分的依据;其次,理论上看,各部门专门负责的领域范围较大但互不交叉;第三,农业部、质监局和工商局等职权相对变化不大,文件更多地是对其原有职权进行了概括,相对地,食药局承担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的监督,这项职权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中独立,由该局专门承担。最后,主抓食品安全的“最高部门”是卫生部,卫生部不仅承担综合协调、制定标准等工作,还需具体承担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二、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与我国能够建立从上至下相对统一的一套监督管理体系有所不同,其各州政府主抓本州内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而联邦政府的专门职能部门主要是统摄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负责州与州之间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配合。早在1902年,美国就颁布了《生物产品控制法》、《肉品检查法》以及《纯净食品药品法案》等法律法规并依据《纯净食品药品法案》建立了第一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称为农业部化学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可能带来的食药质量方面风险的日益清醒的认识,该局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1927年,该机构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职权不仅包括对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现场调查、实验室科学研究,还可以以查禁、禁令乃至的方式对问题食品进行禁绝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此后,其部分职权逐渐被美国农业部设立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动物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以及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和海关等分割,并与上述机构一起组成了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从分工上看,FDA负责联邦领域内生产的或者进口的除畜肉、禽类、瓶装水和酒精含量小于7%的葡萄酒饮料外各种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而肉类和禽类以及相关肉制品、含肉食物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FSIS承担,NMFS负责海产品的质量监控,而EPA主管饮用水的安全和农药,加之APHIS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美国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食源性疾病方面等等机构在各方面加以配合,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特别指出的是,1998年克林顿签署了13100号总统令,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业部、农业部、卫生部、环保局、管理预算办公室、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其职权看,该委员会可向联邦政府的相关机构建议对食品安全的某些领域进行优先投资;制定食品安全的发展计划,并在计划发展执行中与相关州政府、消费者代表、制造业以及学界代表进行沟通和交流;该委员会还下辖一个食品安全联合研究学会,上述职权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议事协调,而进入了统一规划、领导的初期阶段。由此,美国建立起了以食品种类为基本分类标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一历史形成的前提下,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尤得彰显,呈现“由分而合”的趋势,在监督管理手段上,以检验、审查为主,禁令、限制为辅,对于某些破坏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实施主体采取的方式将之推上法庭,具有鲜明的普通法系国家监督管理机构执法的特点。
三、比较与思考
基于前述比较可提出的问题包括: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是否需要改革,应向什么方向改革,以及进一步地,是否应学习美国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起以食品种类为划分基础的部门监督管理模式。应首先指出,我国食药总局于2013年成立以来,组织了数次专项整治行动,因时间相对较短,不易从整体上对其工作成果作出评价。但仅就“分段监督管理”这一体制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无缝对接”只是理论上的,实践中监督管理有诸多漏洞。虽然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设立与美国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类似,都起到了领导、协调的作用,但从本质上看,分段监督管理是主流,分段监督管理中的漏洞依然存在。相较FDA等部门某种意义上类似“警察”的执法权,我国监督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的方式上稍显薄弱。在美国,政府与资本家们的本质利益是一致的,然而一旦政府监督管理机关被赋予监督管理职权并且开始严格行使这种职权,就会出现经济利益和政府监督管理的对立,以食品生产者的庞大资金和社会影响力而言,之所以还要以如此“针锋相对”的态度抵制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能够作为者将之推上法庭使之承受“倾家荡产式”地赔偿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权是与普通法系的法律制度、庭审方式等法治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监督管理机关身兼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某些特征;反观我国,监督管理中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性等措施中不包括提起,在实践中更未出现过“监督管理机关诉违法者”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行政机关缺乏相对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笔者认为,上下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和严格的层级在此并不成为阻却监督管理执行力的“屏障”,反而应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具有强大推动力和适应力的关键所在。由于政府对其组成部门、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这两个方面保持着相对稳固的领导,一方面在本级政府所辖领域内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必须融入全国一个大的“上下级”的大局之中,这使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虽然存在着诸多漏洞,但是在已经明确的职责范围内,监督管理责任可以落实得非常细致。必须看到,上述优势的基础是“分段监督管理”的模式,如将“分段监督管理”改为美国式的以食品种类为区别基础的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线”更长,势必需要跨区域的、更加具有自和专业性的数个机构,即便可以建立这样的机构,其工作的开展也势必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以及地方政府其他卫生机关、质量控制机关、司法机关相配合,名曰“食品链统一监督管理”,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分段监督管理”和“分区域监督管理”。由此观之,在能够有效领导的情况下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权分段化、分区域化再进行有机整合未必不是明智之举,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划分基础上不能对美国完全照搬照抄,需要坚持适合我国国情之路线。首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漏洞形成不能仅仅将之归结为监督管理体制划分存在“模糊地带”,相应地,也不能仅靠将简单地运输、储存等环节纳入监督管理范围而希图达到目的,前已述及,在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无法进行大的变动的前提下,将“分段监督管理”中各监督管理机关的职责领域由原有的“区块”改变为“点到点”的形式以避免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同时在每个机关具体的职权范围内,可建立类似于美国的追踪机制和“一揽子”的监督管理职权;其次,国家食药总局目前属国务院直属,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这种模式与美国综合领导机关最高政府直辖,具体监督管理部门设在部委之中的体制十分相似,虽然美国各监督管理机关并不直接听命于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但仍需执行其所制定的计划等。我国各级食药局也并不能直接调动政府部门,则其究竟以何种方式“协调”值得怀疑,将食药局的级别略微提高能解一时之需,但长远看,建立专门的协调、沟通和调度渠道才是治本之策;最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轻微违法、违法、严重违法乃至于犯罪的尺度相对较难把握,美国监督管理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紧密配合给了我们“重典治乱”的另一种思路,即“典”也就是法律本身并不需要极端严苛,在保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科学有效的情况下,在执法中更加严格地贯彻上述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将违法者进行惩处,事实上这正是美国模式最大的亮点之所在,法院的判决未必比行政处罚更为严厉,但是一旦违法者知道违法遭到惩罚将不可避免,距离监督管理的最终效果也就并不那么遥远了。
篇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篇4
论文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安全;计算机犯罪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加速,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对大量的信息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不同程度的信息资产都能得到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将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面临的大挑战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加速,必然会使金融信息系统与国内外公共互联网进互联,那么,来自公共互联网的各类攻击将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带来巨大的威胁和侵害: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等的攻击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信息泄露:指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3.拒绝服务攻击: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4.网络滥用:合法刚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泄密。
2.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3.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4.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5.行为否认。通信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6.电子欺骗。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7.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8.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二、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特征和手段
由于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存存,不法分子通过其进行金融犯罪。金融计算机犯罪,已经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新《刑法》中已将金融计算机犯罪列为重点,第285,286,287条有明文规定。
(一)银行系统计算机犯罪的特征:
1.涉案人多为内部人员。由于金融业务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所以了解金融业务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对金融内部控制链上存在的漏洞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上的缺陷比较清楚的内部职员,往往比其他人员更容易了解软件的“硬伤”,更容易掌握犯罪的“窍门”以达到犯罪的目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九成以上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的。
2.手段隐蔽,痕迹不明显:计算机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大多数犯罪分子熟悉计算机技术,可运用正常的操作规程,利用合法的账户进入金融计算机网络,篡改计算机源程序或数据。这种犯罪短时期内不易被发觉。同时,犯罪分子作案迅速,所留痕迹甚少,隐蔽时间较长,一时不易暴露。
3.犯罪情节严重:犯罪分子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后,盗窃多少资金完全由犯罪分子任意输人,动辄十几万、上百万元,行为肆无忌惮,数目触目惊心,导致了金融资金的巨大损失。
4.社会危害严重。由于金融的特殊地位和其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审要作用,一旦发生计算机犯罪,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起储户的不满,再加上舆论导向的渲染,有可能造成堪设想的后果。
(二)银行系统计箅机犯罪的手段
1.终端机记账员作案。记账员利用其直接在终端操作计算机,熟悉记账过程及账务处理过程的作方便,进行犯罪。
2.终端复核员(包括出纳员)作案。终端复核员利用与记账员一同办理终端业务的机会,进行犯罪。
3.系统管理员(包括主任、主机管理员)作案。系统管理员借助管理系统的特殊权限,利用系统正常命令、程序反向错误操作作案;自编程序进行作案;修改账务及数据资料作案;利用系统终端私自记账、复核作案;为犯罪分子提供方便。
4.软件人员作案:软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伪造干旱序及熟悉操作程序,进行作案
5.硬件人员作案硬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进行犯罪作案。
6.行内其他人员作案。分理处、储蓄所的其他人员利用接近计算机业务柜的机会,伺机作案:
7.行外人员作案:利用银行管理中的某些漏洞作案;与行内人员相互勾结作案:
三、金融计算机信息泄密途径
金融行业是具备特有的高保密性的行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窃密手段更加隐蔽,泄密的隐患增多,泄密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加大,保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而言,金融汁箅机信息泄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计算机设备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波,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稳定、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因此,不法分子只要具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可以将电磁波接收,从中窃取秘密信息。
(二)计算机剩磁效应泄密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存储介质中的信息被删除后有时仍会留下可读信息的痕迹,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犯罪分子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效应提取原记录的信息。比如,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修殚,就会造成泄密。此外,在有些信息系统中,删除文件仅仅只删掉文件名,原文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存储介质中,一旦被利用,就会造成泄密。
(三)计算机联网泄密
计算机网络化使我们可以充分地享受网上的信息资源,然而联网后,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使其存在许多泄密漏洞。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如果在计算机操作中,入网口令不注意保密和及时更换,入网权限不严密,超级用户无人舱管,信息传输不进行加密处理,局域网和互联网没有做到完全的物理隔离,等等,都有可能使计算机遭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导致严重的泄密事件发生。
四、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成因
(一)防范意识和能力差
不少计算机主管领导和系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低,堵截能力差,同时,计算机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彤成强有力的安全抵御防线。这些是导致计算机犯罪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落实
主管部门对计算机安全检查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漏洞;不少单位在系统开发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三)现代管理手段滞后
金融电子化项目从立项、开发,到验收、运行等各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而使犯罪分子有机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作案。
(四)密级不分,人人都是“千手观音”
通过案发后,案件侦破时,案发单位员工都是怀疑对象这点,更反映出金融系统计算机管理的薄弱环节。只要是工作人员,都能轻车熟路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而且使用的密码和程序简单易猜,造成人人都能使用,致使现问题后不能锁定固定知情人。
五、金融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一)制度保障
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切忌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进行注销,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但不少人往往忽视执行这一措施的及时性;又如防病毒制度规定,要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而不少人仍使用盗版杀毒软件,使计算机查杀病毒时又染上了其他病毒。
(二)技术保障
1.减少辐射:为了防止电磁波辐射泄密,在选购计算机产品时,要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件加以屏蔽,在专用的计算机上安装微机视频保护机等设施,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十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
2.物理隔离: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围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与外部网相连的计算机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内部信息,在互联网上提取的信息也必须经杀毒处理后再接入局域网内供内部使用。
3.加强存储介质管理。对信息进行清除处理时所采用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使用U盘时应注意修改计算机系统中的注册表,将系统各个磁盘的自动运行功能禁止;使用U盘进行数据文件存储和拷贝时,打开计算机系统巾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避免病毒文件入侵感染,同时打开“文件夹”选项中“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选项,并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以便U盘被感染后能及时发现病毒;外来U盘接人计算机系统时,切勿双击打开,一定要先经过杀毒处理,或是采用具有U盘病毒免疫功能的杀毒软件查杀后,再接入计算机系统,同时关闭“自动播放”功能。
4.数据加密。在软件方面,应加大在开发过程中加密软件的开发投入,对重点的应用软件,加密设计要达到网络级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全与保密。对信息要做到加密保存,对存储有信息的计算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屏保密码等。
5.设置权限。将内部计算机维护权限与操作权限、数据权限分开,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等级不同的权限,根据实际权限来分配查阅、修改文件内容等业务范围。
(三)管理保障
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一是要加强对“物”的管理。对录有秘密文件的硬盘、软盘,要明确标示密级标志和编号,执行统一的登记和销毁制度;对较多的场所如打字室、机要室要设立相应的保密控制区,明确专人负责维护与保障;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不、信息不上网”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审查与审核。二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要抓好人员的选配和日常的考察,做到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用;对有问题的人员要及时处理,严明纪律。
2.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金融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犯罪对金融信誉和资金的危害,认真部署计算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系统、网络的管理能力;强化系统开发、管理、操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安全教育,严格要害岗位人员的审查和管理。
篇5
【关键词】沥青拌合站;设备;安全;组织管理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在各项工程的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都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对于一项工程来说,质量和安全是最主要追求的两个因素。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造成财产的损失,影响了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造成人员伤亡,带来深重的社会影响。对于沥青拌合站来说,我们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1沥青拌合站安全管理的意义
安全管理是公路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对沥青路面施工来说,大型沥青搅拌设备是龙头设备,设备体积大,投资多,其集中了电气﹑机械﹑压力管道﹑高温高压﹑高空作业等危险源,出事故就是大事故,不但给施工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而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发生过火灾(如导热油加热装置着火,柴油罐爆炸等)以及其他人员伤亡事故(如工作人员胳膊绞进皮带机,拌锅挤伤修理人员等)。面对诸如此类的事故,我们有必要反思自身的工作,从而提高意识,加深认知,从实处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2大型沥青搅拌设备的安全管理
沥青搅拌设备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多,类型也较为复杂。但是总结问题应该从源头开始,对沥青搅拌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2.1硬件方面
硬件设备的管理就是改善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加和维持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如护栏,皮带罩等)和警示标志(如高温危险,小心有电等标牌)。随着科技的发展,沥青搅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可以从设备的设计到选材以及新技术的运用,来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如增加故障自诊断功能,自动报警功能,过载保护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高温警报器、紧急停机开关,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机械周围可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对于沥青搅拌设备来说,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在:输送料皮带机(尤其是斜皮带驱动轮处),干燥筒托轮旋转部位,振动筛偏心轮,搅拌锅门,导热油加温炉,柴油罐,沥青罐处等。在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尤其是内部保养维修作业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关闭所有电气开关,按下紧急制动,锁好操作室门由作业人员专门携带,有专人看管,作业完成后由作业人员自己打开门和电气开关的锁具。
加强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在日常生产中注意细心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措施,维持和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大量的安全事故都由设备的机械安全保护性能失效和机械保险装置失灵造成。例如:1)搅拌设备的电缆,在每次装机或长时间待机后要对各个电机或电缆进行绝缘测量,如在使用中发生破损或绝缘不良就要及时处理或更换,以防漏电造成事故;2)每次吊装设备时都要检查设备的吊装环是否安全可靠。
要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报废的设备无论从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以及经济性能来说都不能达到所需的目的。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施工领导层要配发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要求工人进入施工现场,戴安全帽,穿紧身的长袖工作服,并对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警告。
2.2软件方面
软件方面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应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所有成员要各负其责,措施得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遵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基本方针,依照《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及评价、交接班、应急预案等制度。
2,在组织上实行机长负责制。在沥青搅拌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实行机长负责制,操作手、机修人员、电工协助机长做好分内的工作,对机长负责。沥青搅拌设备运行当中,机长协调机组成员工作,做好生产组织与管理。机组人员的要求:(1)全体机组人员都要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过硬的专业技术。各成员要发挥各自专长,加强团结,互相配合。(2)操作人员和机修人员均须实行持证上岗,各司其职。非专业电工,不准从事强电维修作业;没有弱电知识和随机械工作经验,不许对设备上的弱电控制系统进行维护;操作人员应具备遇特殊情况采取应急措施的能力。(3)机组操作、维修人员都必须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经机长同意,不得从事非本岗位、工种作业。(4)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擅离岗位。有事离开时,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和交接班。(5)针对发生的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的纠正并予以警告,严重行为必须上报,鼓励工作人员进行不合理行为的互相监督,形成严谨自律的安全生产氛围。
总之,在实践中只要我们能够作到上面领导重视,下面思想到位积极贯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防患于未然,充分认识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沥青搅拌设备的安全管理就一定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总结:
论文提出了从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要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工程建设的领导与管理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保证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类问题。安全生产主要是为了施工与操作人员着想,我们在安全管理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员的生产组织能力与工作积极性,对于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踢出安全生产岗位,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细密与严谨。
参考文献:
[1] 新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混凝土拌合站说明书[Z].成都:新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篇6
一、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现存诸多问题,以下从缺乏良好安全意识、车辆安全维护水平低、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缺乏良好安全意识
缺乏良好安全意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企业后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于企业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也并不例外。但是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因此在较长周期内培养出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就是增强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了。其次,在许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没有重视安全管理的细节,这多表现为对车辆的管理十分松懈、没有及时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等,最终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车辆安全维护水平低
车辆安全维护水平低多具体表现为维护工作不到位。车辆安全维护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多为维护技术较差及维护手段落后,往往会促使企业车辆在使用中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其次,较低的车辆安全维护水平还会使得车辆需要提前进行换季大修以及返厂大修。如果企业不对车辆进行大修则往往会将车辆中本来较小的安全隐患演化成为大的安全问题,长此以往会对车辆自身造成严重的损伤,并且也不利于保护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三)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
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性的。车辆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因此这也意味着企业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建立起合适的车辆管理制度。但是因为部分企业没有给予这部分工作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其缺乏相关的车辆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和管理细节,最终使得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并且也无法真正的起到应有的对车辆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会造成企业后勤资源的验证浪费,这对于企业整体后勤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措施
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措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做好车辆审批把关、提高安全维护水平、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对于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增强安全管理意识。企业在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驾驶员及后期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驾驶员与车辆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应当是培训的重点所在。且因为后勤人员是汽车维护、保养的负责担当人,因此这些工作人员的培训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其次,企业在增强安全管理意识还应当在其任职之后仍旧定期的开展安全培训,从而能够做到时刻提醒驾驶员注意车辆安全,也提醒后勤工作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则要细致的追查相应的责任人。
(二)做好车辆审批把关
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需要做好车辆的审批把关工作。由于部分车辆的安全隐患出现是因为在购买车辆时没有落实派车审批手续或者是没有落实部分安全政策,从而导致了车辆存在着后续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能够在根源上减少车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则应当做好车辆购买时的安全审批把关。其次,企业在做好车辆审批把关时还应当做好日常的车辆使用把关,并且对出车进行相关的限制。这一方面可以做到完善企业出车流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用车混乱现象的出现,事实上也就规避了因为出车混乱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隐患,也能够做到更加精确的对于出行车辆进安全管理。
(三)提高安全维护水平
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维护水平。后勤管理人员在提高安全维护水平时首先应当重视汽车安全管理的检查监督环节。这主要是因为车辆上路之后就不处于后勤人员的管理范围内,因此为了能够增强安全管理的水平则后勤人员应当在自己责任范围内尽可能的做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后勤维护工作,从而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其次,后勤管理人员在提高安全维护水平时还应当在日常的过程中及时注意对车辆安全状况,并且做好相应的判定与分析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安全用车成为企业的常景。
(四)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离不开对于后勤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商务用车的寿命长短与其整体的维护保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意味着企业只有通过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所属用车处于长期的安全运行状态。其次,企业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车辆维修保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企业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灵活的使用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后勤维护系统,对于所属的汽车的维护信息、使用数据以及各个零件的购买厂家、使用时间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建立完善的?J簏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从而能够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对每辆车的状况进行评估,也分析出车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或是是否需要进行维护。
篇7
【关键词】学院;消防安全工作;问题;措施
一、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探究
(一)领导重视力度不足。从目前来看,尽管很多学院领导都很重视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但是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思想上重视,没有落实到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举例来看,在面临消防隐患时,很多学院领导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整改,这样一来会出现盲目乐观的状况,在发生灾害时很难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现在各个学院都会利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消防教育,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生和教师心理上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不会发生火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和教师认为消防工作是和部门有关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这些都会导致危害增加。
(三)缺乏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学院的消防工作来说,制度建设是前提,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那么很难细化消防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纰漏,这样一来很难利用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没有规定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二、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院发展中的资金不足。近些年来,由于学院不断扩招,所以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资金分配上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在建设消防设施时,由于重视力度不足,加上资金缺乏所以会导致设施不健全问题出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违章使用电器,这必然会导致火灾发生率提高。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对于学院消防工作来说,必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消防安全有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在学院的工作开展不到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公共消防安全,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和消防有关的基本技能,所以消防能力不足,容易酿成火灾。
(三)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要想从根本上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离不开学院保卫部门的作用,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然而,很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只需要保卫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即可。导致群防群治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然而,如果单纯依靠学院保卫部门是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到现在很多学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导致学院消防安全工作出现问题较多。
三、发现学院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尽管消防安全工作离不开有关的部门的作用,但是要想建设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环境必须发挥群众的作用,在校园中形成强有力的后盾,利用责任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不断落实有关制度,发挥校园里每个人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监督和考核。要想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必须不断落实和消防有关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规范好消防工作,在这一基础上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事实上,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才可以保障工作高效开展。除此之外,必须努力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作用,通过国家有关消防法律解决实际问题,遵循与时俱进原则,进一步发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建立消防安全工作例会制度,端正态度,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和消防工作有关的例会制度建设可以提高师生和部门的认识,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在举行例会时,通过校里领导的主持来加强重视力度,通过各个部门合作保障消防安全工作发展。另外,在例会上各个部门要真实汇报消防安全工作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动基层更好地开展调查研究隐患激发基层的关注程度,使消防隐患真正更多地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端正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态度。另外,在分析和消防安全有关的问题时要进行集体探讨,利用合理的方法手段进行思考,规划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消防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语
对于学院治安综合管理来说,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充分重视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可以保障校园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这是和师生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需要学校各个领导和各个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保障基础设施到位,发展成良好的校园消防氛围。文章通过和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探究了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胥来昌,席辉,刘海中.上海“11.15”火灾对学院消防工作的几点警示[C].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A].五邑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配网;安全管理问题;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90-02
配电网在现代电力企业之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成为了现代的主要供电网络。但是因为配网属于电力行业,所以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相关的生产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受到事故的影响,进而出现人身危险。所以现代配网之中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及时发现存在漏洞,采取较为及时的补救措施。
1 配网安全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配网安全管理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缺失上,所以想要真正的促进配网安全管理发展,首先应该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明确。
1.1 基层工作人员缺少安全生产意识
在配网的基础安全生产环节之中,基层工作人员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质量与配网生产的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在现阶段,配网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能遵从,缺乏安全生产相关意识,业务素质及专业技能程度不高,这些都是配网在基础环节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容易造成配网安全事故。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
针对于配网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之中对于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而且在配网管理制度之中,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这就导致了安全工作开展无法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展开,这种过程也带来了生产中的制度难题。
1.3 针对于配网安全的管理存在漏洞
现阶段针对于基层工作之中的管理存在漏洞,导致部分电力企业之中现场操作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情况下便会导致相关作业存在危险问题。同样现代配网工作机制也存在着相关问题,没有建立高效的贯通的安全生产机制,对于工程的验收同样工作不严,进而导致整个配网安全的管理存在漏洞。针对于一些已经完成的电力工程,验收工作的缺失使得相关工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误,而且这种漏洞可能直接导致后期的生产之中的问题。
1.4 配网安全理念培训水平较低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工作。但是在现阶段,很多配网单位往往忽视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得相关培训工作内容较为单调,这样的培训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而且课程开展的过程不能贴近于实际工作。这样的培训课程在实际之中不能带来相关工作人员的提升,所以在实际工作之中,配网安全理念培训课程仍然不能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所以这也是现代企业之中配网的具体问题。
1.5 配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很多电力单位往往只重视相关维修人员的自身安全问题,忽略了抢修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的安全。所以在实际生产活动之中,抢修人员往往存在带电作业的现象,这也是缺乏安全意识的体现。虽然现阶段的配网工程伴随着不断增强,但是相关安全的配网管理工作仍然存有不足。落实到实际之中,运行维护人员在检视工作之中不能良好的进行记录工作,未能及时发现配网设备之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设备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也就使得配网发展之中带来很多不足,带来了很多的安全事故。针对于安全管理水平的分析,从行业诞生时便开始进行讨论,所以说这应该属于行业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
2 针对配网安全管理的补救措施
针对于配网安全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然后进行补救,很好的对于漏洞进行补充。这种做法对于现代的配网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电力行业在我国一直属于高危行业,所以当事故发生时不仅会带来相关经济的损失,更多的便是带来相关人员的伤亡。所以在这里进行了补救措施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行业进行发展,成功的在新时期完成自我发展。
2.1 对于人员配置进行优化
现阶段的供电企业之中存在着一些工作人员老化,年轻人员缺乏对于安全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这也就导致了相关的人员配置问题。所以在现代的配网管理之中,更应该对于员工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对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员工情况进行考虑,考虑的主要元素不仅需要包括员工的具体业务能力,同样也要考虑员工的工作经验和身体状况等。人员配置优化可以充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现阶段的供电企业之中采用的往往是班组形式,班组形式进行全面优化配置十分重要,更为良好的帮助相关工作展开。
2.2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工作的开展无需顾忌什么,首先应该明确现代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思想,所以说配网的工作之中首先应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是在现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往往较为被动,想要真正的转换现代之中安全的重要性,便需要化被动为主动。这首先需要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同样在工作之中应该抱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安全管理力度进行有效提升,充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2.3 建设安全生产的氛围
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想要保证在配网生产过程中有着一个较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便离不开榜样的作用,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的榜样,带动整体配网安全生产的氛围。在氛围之下,全员投入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提升了自身的积极性。良好氛围的建立离不开大家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安全生产任务,安全生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同样在工作之中也不只局限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上,需要所有生产人员共同进行不断的努力。
2.4 提升外部的监督力度
要真正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不仅需要自身人员的相关努力,同样也不能缺少外界的相关监督。首先应该做的便是需要完善现场的相关考核监督机制,提高相关检查人员自身的检查工作,利于发现安全问题。在发现了现场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防止这些小问题会造成再次出现。其次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对一些事故进行及时分析,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充分防止相关风险发生。最后开展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项活动,将责任进行逐级的分化,这种分化过程很好的帮助现代生产工作进行自我提升。
2.5 提高相关管理水平
想要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对于过往的工作开展良好总结,通过将经验进行良好总结,利于指导下一年的工作开展。对于供电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安全督查队伍,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督查,规范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分析对于过往事故的经验,进行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帮助相关行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3 结 语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综上所述,配网安全管理是很多从业人员进行探讨过的问题,针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而言,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相关生产的安全?这个问题成为了挡住配网发展的重要难题,所以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可以带来相关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颖睿.浅析配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J].现代制造,2013,
(21).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基于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使我国公路施工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化的竞争又使公路施工建设的竞争激烈,这使我国的公路施工建设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及利益分配等受到严峻的挑战,也使公路建设施工安全变得更加复杂。
1、公路施工不安全因素的特点
公路施工的环境一般在辽阔的旷野,风吹日晒,在所难免,同时公路施工作业又需要技术,又要保证安全生产,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公路施工易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外伤较多、类型分散、据事故统计分析事故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坍塌、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触电以及物体打击对员工造成身体的伤害。据资料显示,上述伤害在所有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这些不安全伤害对公路施工建设的影响很大,但有些伤害又是公路施工建设中可以避免的,因此必须加强公路施工建设安全生产。
1.1、公路施工事故点集中
通过对公路施工建设安全事故分析,公路不安全事故多发于隧道、路基及桥梁的施工中,在这些路段发生的事故是所有事故中的比例分别占19%、47%和29%,可以看出在这些路段中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95%。
1.2、公路施工事故后果严重
公路施工建设有着很大的工程规模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工程施工建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都会给后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3、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多发性
据统计,公路施工建设安全事故具有多发性,一般触电、坍塌及高处坠落等事故频发,根据上述发现可总结出安全事故一般都具备其内在的规律性,针对引发事故的根源,采取合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2、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公路施工对安全事故的重视问题
当前,公路施工企业实行的管理模式为自主经营,由于追求直接经济利润,忽视了公路施工安全的管理,使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只说不做”的尴尬局面。这样就无法确保高危施工作业区的安全举措的保证,如水上、深基坑、高边坡下、隧道开挖道坑内等不同区域。
2.2、公路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多数公路施工人员来自农村工,他们对公路施工安全常识了解较少。虽然公路施工企业开展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但路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素质扔无法达到要求。
2.3、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公路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保证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安全施工方案等,一般是为应付检查,关于安全管理方案缺少实用性。安全管理上的工作没有专人负责,一部分管理人员还兼任安全员的职位,无法将安全管理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二、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
1、 健全并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综合的考虑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健全并完善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施工工期应是同等重要的,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要兼具全面性、高效性以及客观性。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必须是要以施工安全为基础的,比如一线的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时,要严格的执行《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规范要求,佩戴好安全帽等各类的防护用具,还有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措施。当然,还必须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的力度,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和不定期的抽查工作,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现了安全隐患,应立即制定相应改善措施消灭隐患,从而真正的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确保工程可以优质、高效并
且安全的竣工完成并投入使用。
2、 施工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做好信息沟通的工作
施工单位与施工当地政府的安全监督部门,应摆脱传统的静态的安全监督的工作模式,应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融合进来,为桥梁工程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全方位、全角度、全寿命周期的动态的监管体系。施工单位应做好与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的工作,配合相关的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施工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
3 、对人的安全控制
首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的培训工作,根据《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都应是持证上岗的。根据以往的资料数据显示,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约有 85%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操作而导致的。因此,根据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做好对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的技能水平和安全生产的意识,也就是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对物的安全控制
桥梁工程施工时的最主要的动力能源载体就是所谓的“物”,如果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那么桥梁工程也就有了安全施工的物质保障基础。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或是运行情况不佳都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对物的安全控制工作,也应当制定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机械设备应及时的进行技术更新的工作,对于结构性能已经损坏严重、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修复价值较低以及修复难度较大的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单位必须坚决的将其淘汰。另外还要重视对施工设备的养护工作,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好施工设备功能特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特点,及时并且准确的掌握所有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工作性能,详细的编排好对各类施工设备养护工作时间。为了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始终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真正的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系数,施工单位还应准备足够的施工设备的更新更换的资金和养护维修的资金。
5、 对环境的安全控制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就是不安全的环境,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环境主要包括了:施工环境不佳,如温度、噪音、振动、通风、照明、湿度、颜色、采光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存在缺陷;自然环境异常,如水文、地质、气象以及岩石等恶劣自然现象的变异。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其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门涉及因素众多的系统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桥梁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现场的所有人、物以及环境的安全监督以及动态管理,这些都是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范畴的。因此,施工单位应不断的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并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严格的落实各项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确保桥梁工程能够优质、高效并且安全的竣工完成并投入使用,促进桥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华.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预评价方法研究以及应用[J].公路安全交通科技,2008.
[2]刘志鹏.浅谈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质量
Abstract: in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today, the real estate market continues to heat up, construction industry get fast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safety to the poor construction accidents happens quite often. So we wa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strengthe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lso get social broad attention.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must be strict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中,质量安全是整个建筑的重点,其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现如今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筑工程质量有效地得到了保证,但是建筑市场还是存在不规范,施工管理仍存在安全问题,施工质量管理不够严格,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因此,现对建筑施工管理及安全质量经行分析。
一、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不够
在施工的企业中,一些企业领导对质量安全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把质量安全问题全部依赖于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监理单位,忽视对企业自身的安全质检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安排。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几乎为空白,导致施工中质量检测、安全隐患、安全职责、不按顺序施工、偷工减料等一系列违反操作规程施工,质量安全隐患问题一直不断出现。综合以上现象说明企业领导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程和标准规范的学习和执行,从而无法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2、对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忽视
建筑材料是整个施工的物质条件,是工程的质量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不达标。在施工中建筑材料如有不合格,轻则工程返工,重则质量事故发生。建筑材料常见的问题有:检查抽取的材料不达标;施工企业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格;过期的材料继续使用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没有关于材料的管理机构。建筑材料质量得不到控制必将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3、建筑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的一线队伍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没有专业的上岗培训,对施工质量安全意识不够,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在施工中对一些质量安全生产的规范不予重视,施工方法都是由老师傅传教,根本没有按“操作规程”来约束,施工操作也不规范。建筑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
4、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都不够完善,缺乏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体制的建立。在施工中没有一套明确管理制度,就无法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在施工现场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一些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施工中没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就没有办法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施工进度、施工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为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即提高施工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识;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提高施工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识
在许多的危险生产部门,为什么安全事故少有发生呢?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重视安全生产、施工质量。无论如何,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质量安全管理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对于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于企业相关领导的安全意识。重视质量和安全对企业本身也极为有利。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会对公司的名誉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制定一套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标准,会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可有效的保证管理人员有据可循的工作。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护。另外一套完整全面的标准,也可以使大家对安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大家的质量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在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下工作,使管理人员在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下进行质量管理。明确安全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大训示理查力度,力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2.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
采购部门作为一个与供货商直接接触的部门,采购人员的职业抄手和工作原则必须坚定。公司首先要提高采购人员基本素养和水平,选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员工担任此项工作。其次,采购部门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原材料市场的状况择优选购。所购置的材料必须得到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产品合格证、说明书、检验报告必须一应俱全,如果有极为重要的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二次检验。第三,所购置的材料在交由施工单位使用时,做好交接记录,有疑问的材料要及时与厂家联系确认。为施工做好准备。交接后的材料务必责成使用和储存单位做好保管,如水泥、碳钢等材料必须防水防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否则因此发生问题而耽误施工进度是各方都不愿看见的。
3、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会提高施工质量。现在社会都提倡人的素质培养,人在每项工作中都起到主导作用,所以说工程的好坏关键在于施工的人。所以施工单位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严把质量关的意识。施工人员要认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将这一根本理论概念真正落实到施工中去,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时搞好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特殊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书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
4、建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项目应该建立一个质量安全管理的体制,明确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要分工精确,严格把关,实施全方位管理。根据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内容、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素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整个工程应实施责任负责制,分别明确施工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体系人员。每项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要求,层层把关。
其次,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章、制度来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在总结实际施工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安全准则。用加强保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惩办不按安全准则施工的负责人及个人。
再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眼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准则,按照国家制定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测,制定出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情况,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力求技术可行、操作方便、经济合理,有利于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三、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提施工程质量安全,是众多施工企业一直追求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建筑企业信誉度的根本途径。如果每个施工企业要具有一定施工管理水平,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相信我们建筑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黄宁强,现代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艳,关正民,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3、朱金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建筑资讯,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