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冬天的小路范文

时间:2023-03-23 03:2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故事冬天的小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故事冬天的小路

篇1

随着冬季的到来,幼儿逐渐感受到了肌肤的寒冷,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冷。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1一、主题名称:

幼儿园主题活动《美丽的冬天》

二、主题选择:

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风,一望无边的茫茫白雪,但对于孩们来说就有所不同了,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这些活动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冬天的美丽与神秘,激发孩子们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三、主题目标:

1.使幼儿了解冬天,学会自我的保护方法。

2.学习用自我的感受,描述冬天的特征。

3.给孩子们讲述有关雪的科普知识。

4.让孩子们欣赏冬天的绘画作品,并自己描绘心中的冬天。

5.教幼儿学会歌曲《我们滑雪多快乐》,并尝试创编歌词。

6.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冬天的童话故事

四、主题网络图

五、教学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

一:歌曲活动《冬天的赞歌》

活动目的:

1.感受曲调的高低,学会愉快的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天眼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开办《我爱冬天》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冬天的特点。

2.有关歌曲的磁带与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播放歌曲,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了,顺势自然引出对话。

老师:这首歌好听吗?

幼儿:好听老师:想不想学啊?

(二)整体感知歌曲提问:你在歌曲中听都到了什么?

分段学习演唱歌曲1.老师清唱前半段。

2.出示相关图片和播放曲调,引导孩子一句的有节奏的念出歌词。

3.通过提问,让孩子们唱出最喜欢的一句。

(三)整体学习歌曲1.老师先清唱后半段歌曲,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并播放曲子,提示幼儿年初后半段歌词,由于幼儿记忆相要困难一些,老师要有语言和动作上的暗示,以帮助幼儿熟记。

2.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如:老师领唱幼儿跟唱;你一句,我一句,并伴有动作。

(四)活动延伸美丽的冬天到了,有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在不一样的冬天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

教育活动

二:亲身感受活动《走进冬天》

活动目的:

1.通过亲自的参与,让孩子们对冬天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切身感受中,教会孩子们冬天的一些自我保护小知识。

3.通过自我感知,体会冬天的别样美。

活动准备:

1.开展《不一样的冬天》主题活动,激发孩子对冬天的兴趣。

2.讲解一些户外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引导谈话,关于冬天的图片(雪人)老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冬天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二)带领幼儿,感受冬天老师:你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老师:我们去外面看看好吗?

带领孩子在就近的田野或花园中观看冬天的景色,要求孩子们形容冬天。

(三)活动延伸要求孩子们对春天和冬天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美。并要求孩子们,对自己认为最美的冬天进行描述。通过这些,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并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育活动

三:动手活动《美丽的雪》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让孩子知道有关雪的知识。

活动准备:

1.小铁铲、胡萝卜等。

2.每个幼儿佩戴手套和围巾。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话,引发兴趣老师:你们喜欢雪吗?

幼儿:喜欢。

老师:那我们出去堆雪人吧。

(二)开始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雪人头、身子等。分配工具等一些物品,并进行关于雪的形成的知识讲解。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用相机进行记录。

(三)指导完成老师在一旁积极的指导学生,完成各部分的制作。同时对总体的组装进行协助,但各部分的形状由幼儿自由制作,不进行限制。

(四)活动拓展:

相信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亲自制作,一定对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用雪去制作一些自己想象的事物,增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活动

四: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冬天》

活动目的1.通过幼儿的手,画出心中的冬天,增进对冬天的热爱。

2.通过绘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花纸和各种颜色的彩色画笔。

2.关于冬天的美景录像和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首先,观看准备的录像,自然引导幼儿对冬天的想象。

通过话语自然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孩子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

老师: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冬天好吗?

(二)开始绘画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绘画,并走动观察孩子的绘画。

(三)讲评阶段在此阶段,老师只针对每个幼儿作品的特点进行表扬,不对画的整体进行比较,不设名次。

(四)活动延伸通过绘画,每个人都描绘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冬天。此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们相互观看画作,并可以鼓励互换作品。这样在互相的交流中,进一步拓展想象力。同时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增进友谊的过程,从小培养孩子友爱。

六、主题思路

阐述比起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有另外一种宁静的美。本主题活动,就是要通过听歌曲激发幼儿对冬天的想象,实际的亲近自然活动增进对冬天的感知与了解。冬天最有趣的事物就是雪了,通过组织与雪有关的活动,使幼儿了解一些冬天的防护小知识,培养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进幼儿对冬天的热爱。最后,通过描绘心中的冬天,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

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活动室设置供幼儿躲藏的空间,一名幼儿扮演情景中的角色,活动材料第三册27——28页。

活动过程:

一、冬天你会怎样过

寒冷的冬天来了,小朋友为了让自己不会那么冷,你会怎么样去过冬呢?(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过冬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想主意,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袜子,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还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调、炉火、取温器取暖。还可以通过做各种运动来增加热量,增强抵抗力。从而使自己更不会那么冷。那小动物们是怎么来过冬的呢?

二、动物过冬。

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

森林里的动物要准备过冬。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讲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幼儿自由猜猜各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暖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暖和的大衣。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服服睡大觉。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大雁、蛇、松鼠、小兔”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办法。

二、访问动物。

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躲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者谁呀?”幼儿回答:“我是蛇,我住在洞里。

”“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具体又清晰。

4、幼儿如果兴趣浓,可再次游戏。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了”

教师做冬爷爷,说道“冬天来了”,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用自己的方法去过冬,比如:大雁飞起来、蛇蜷缩在洞里、兔子穿上衣服躲起来等。

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内容,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活动准备】

1、下雪课件。

2、小铲、笤帚等

3、小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想)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季节?(冬季)天空中有时下什么?(雪)下雪后周围景象有什么变化?小路变得怎样了?走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

师:在这条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想)

3、教师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一遍《冬天的小路》。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讨论:下雪了,大树、房子、大地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摔倒了?他们怎么样了?小松鼠是怎样做的?小动物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幼儿模仿“推”、“铲”、“扒”、“扫”的动作,理解词义)他们扫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表演故事

幼儿自选头饰表演故事。

重点表演:“推”、“铲”、“扒”、“扫”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我们也和小动物一样到外面小路上去跳舞,好吗?教师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是让幼儿继续表演故事。

2、区角活动时让幼儿在阅读区继续讲故事“冬天的小路”。

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安全图片、《寒假安全知识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1、小朋友们谁来说一说在幼儿园里怎样做才能不发生危险?

幼儿自由讨论,根据平时已有的经验和我们平时的嘱咐回答。

教师小结:(在教室里不能跑因为有桌子和椅子,到处有尖尖角,在洗手时要排队防止地面有水摔倒,小朋友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能推挤。户外活动时,滑滑梯不能倒着滑要扶好扶手,在楼上走廊玩玩具时不能扔到楼下去,发生危险。使用小剪刀不能对着小朋友等等。)

2、丰富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寒假的兴趣。

(1)小朋友过几天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知道放寒假了)

(2)因为过年了,小朋友要放寒假,在家里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3)怎样开开心心的过新年呢?(引导幼儿只有注意安全才能开心过年)

二、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安全、合理地过寒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寒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可是在寒假里,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请幼儿观看图片说一说

(看图片:放鞭炮、陌生敲门、在公路上玩耍、溺水等一些安全图片)

(1)讨论在家的安全

激发幼儿对家中危险的重视,初步对家中的危险进行了解: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在家里能不能自己插电源?能不能玩火、放鞭炮?能不能在窗台上玩耍?等等)

(2)讨论外出时的安全

除了家中的危险,我们身边和生活中还有许多危险存在着,你知道的危险有哪些?(不能独自去公路上和水边玩耍,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在商场里大人走散应该怎样做?)

三、请幼儿看图片,找对错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里的小朋友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教师总结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过春节时,好吃的东西很多,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也不能吃生冷不干净的东西。

2、独自不能玩火、放鞭炮、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寒假里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到户外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不被冻伤。

4、独自在家时如果陌生人敲门不要给他开门,不能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

5、如果和大人逛商场走散了,要找超市的阿姨。

6、不能独自去水上滑冰,不能在马路上玩耍。

7、知道三个电话号码:110、120、119。

8、在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不使眼睛过度疲劳。

幼儿园冬天活动方案5活动设计背景:冬天到了,有的小朋友,不愿意穿厚衣服,通过照片和雪花告诉小朋友冬天是寒冷的,要多些衣服抵挡寒冷。用剪纸串成串挂在教室里,营造冬天的气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体验,丰富关于冬天的经验。

2、学习和大声朗诵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冬天的特征

难点:认识四季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剪纸:雪花

2、教学挂图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雪花剪纸,导入冬天的话题。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见到雪花?

小结:在冬天,我们这里就会下雪

3、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冬天。

图片上有什么?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冬天在外面是什么感觉?

小结:图片上到处都白白的,天空中在下雪。冬天的时候在外面会很冷,人们要穿很多的衣服,戴围巾、手套。

3、新授儿歌《冬天到》。

完整朗读儿歌,然后带领幼儿学习儿歌3—5遍。

4、讨论冬天怎样保持健康的身体。

引导幼儿讨论冬天怎样做一个健康的好宝宝。

问小朋友:冬天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要怎样做一个健康的好宝宝?

小结: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出门要戴围巾和手套,要多做运动。

教学反思

篇2

其实,如果仅仅纠结于快捷和安全,我们会失去多少感触和思考的空间;如果我们三点一线的应试生活,全都裹挟在房屋、教室、车厢里,那又有多少不甘?那么,你想天天有校车接送吗?你现在的上学、放学是怎么度过的?你曾在这条路上遇见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或做过哪些让你觉得有趣的活动?说出你的心声和观点吧!

一、需要校车,更要安全

腾讯微博@天涯

初中寄宿在亲戚家,学校坐落在丘陵地区的一个小山坡上,骑车要翻过三座山。冬天的早晨,天还蒙蒙亮,我们还要带上手电做车灯,就是为了防止前方哪个弯道突然窜出抄近路的运沙车,每天都提心吊胆。

腾讯微薄@张巧燕

现在农村的孩子也都是爷爷奶奶接送的,对孩子宠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现在的交通实在不放心。如果能有校车,自然是好的。

创新作文网@娃娃爱柠檬

我觉得重要的是保障道路的安全。如果司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就算学生坐校车也无济于事,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就是例子。

二、无需校车,悠然自得

创新作文网@凌怡然

我家在小城的北边,被称为开发区的冷僻之处,而我的学校在闹市区。每天,奶奶骑着电动车送我上学,放学时,我就在约好的地方找她。路上我会告诉她今天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

腾讯微薄@谢一翔

我怀念我的单车岁月。在我看来,路上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无非在那或新或旧、或好或烂的单车上。而校车限制了太多的东西,就跟它的造型一样――一个铁盒子,将我们身心部封闭起来。

腾讯空间@水落石出

对于校车,我仅有的记忆就是拥挤,且永不定时,所以没什么好感。我喜欢一个人走在马路旁的小路上。路旁有条河,沿着河堤走,哼着小曲儿,总之,悠闲就是这么简单。

腾讯空间@王宏宇

学校到家是一条长长的路,我走了四年都没有走完,现在,仍在路上。我不喜欢每天由校车接送的生活,更喜欢和我的死党们结伴回家,路上一起嬉戏,一起哼唱,一起天南海北乱侃。

三、上学路上,收获颇多

创新作文网@爵西

上学的路,或许仅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却给了我很多独自思考的空间――或反思,或反省,或回首,或心情的整理……每一次都会想很多的事情,高兴时就一个人傻笑。

腾讯空间@银河猫迹

在那条路上实在有太多的故事,是我很怀念的一部分。在那条路上来来往往六年,一个人经历好多故事,也认识很多朋友,有过许多感想,遇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腾讯空间@东京下雨

我没有校车接送,上学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过足了低碳生活的瘾。学校门口是一个环形的十字路口,在这条路上,我似乎看尽了世间百态:错过班车的情人、早恋羞涩的同龄人、沿街乞讨的老人……我从这条路上学到很多。

篇3

关键词:幼儿;文学作品;听赏;修辞;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77-06

接受修辞学认为:“表达和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表达者提供获取言语交际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1]1989年,宗廷虎、李金苓先生在《汉语修辞学史纲》中指出:“写说者如何善于运用修辞现象,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这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听读者如何通过修辞现象、修辞方式,正确理解写说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陈望道先生巨著《修辞学发凡》中早就有这样一张图:[2]

这是一张修辞过程的全程图,表明修辞学研究事实上涉及编码、解码和修辞文本三个方面。修辞过程是由写说者的言语编码和接受者的言语解码共同组成的双向活动过程:把心中的意思转化为物质的声音或意象,为编码阶段;把物质的声音或意象内化为心中的意思,为解码阶段。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文学修辞艺术的本质,是获取话语表达的最佳效果;但这一效果的取得,在幼儿对于修辞文本的接受环节才具有现实性;幼儿对修辞文本的审美接受,是修辞活动最终完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重要的是,“物化了的修辞话语,以言的形态,在人的解码行为中实现修辞效果。” “当接受者以审美的眼光,穿透修辞话语‘有意味的形式’时,他其实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而自我确证。”[1]这种“自我确证”的首要表现是对艺术语言本身的感知力,即语感。 所谓语感,主要指对修辞文本所呈现意韵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丰富而灵敏的感悟能力。语感是修辞接受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具有直觉性、体验性和联想性等特点。语感的直觉性是指人可以在视、听的“瞬间”,对修辞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进行迅速直接的感知;体验性是指人对修辞话语意义的感知往往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着,生活体验越丰富深刻,语感水平就越高;联想性是指人经常能通过想象、联想追寻“象外之象”,实现修辞活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应。所以,语感也必然也应是接受修辞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我国“语感论”者都普遍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很早就谈了这样的经验: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进一步理清了“语感”的内涵,认为语感之语是言语而非语言;语感并不等于内在的语言知识,“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 能力。”[3]因而,敏感是语感的最突出特征。语感理论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语感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专注于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涉及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与理解,在语言学的领域里,别有天地。”[3]

修辞接受,在具体操作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修辞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 幼儿对语言具有很强的自然习得能力,表现为强烈的整体模式识别和机械记忆。幼儿对语言的感知不同于音乐、美术重在形式上的审美直觉,它是以系统化的言语声音或文字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其听觉或视觉。研究表明,左脑控制着语义、句法等高级语言过程的理解,右脑则表现出了对具体形象的词语有较高的储存和提取能力;由于右脑的发育早于左脑,因此幼儿对形象性、情感性强的艺术语言有较强的识别和记忆能力。处在整体识别阶段的幼儿,总是先把话语表层结构中诸如音响、节律、语气、表达方式等使人愉悦的审美特征附着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不断内化积淀为日趋敏感和稳定的心理图式。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有“两种表达的法式”:一种是记述的,一种是表现的。“表现的表达是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2] 幼儿文学话语的创造,通常是说写者在“表现的境界”中选用积极的修辞手段,建构一种适于幼儿“听赏”的修辞文本。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充分利用了语感的美学效用,“使每个说及的事物,都象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2]语感是幼儿接受修辞文本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直观也是最神奇的审美心理活动。由幼儿的“泛灵观念”和“自我幻化”所决定,这一接受活动“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想象,或者仅仅是情感、知觉在起作用,而是一种所有心理因素都完全激活,都参与其中的总体生命投入活动。”[4]可以说,没有幼儿这种特殊语感的参与,幼儿文学修辞文本的审美价值就难以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实现。这种特殊语感的参与不是对作品原始“语义”的追索或还原,而是幼儿对“自我”的反观和触摸,他在作品中体验或找到的是“幻化”了的“我”及其自我确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文学修辞文本的建构要受制于幼儿的直觉经验、兴趣、情感等接受心理;同时,幼儿在修辞接受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丰富奇特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联想和想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根据这一理论,语感就是将表层结构的修辞文本经过感知、体验和联想转化为一种深层的经验积淀,从而形成修辞体验。体验是一种情感认知活动,是指人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修辞体验就是在语感的作用下对修辞文本所产生的丰富而独特的感受。

一、幼儿修辞体验的主要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听”来进行修辞接受。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索绪尔(F、de、Saussure)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它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映象(concept image)和声音映象(sound image)。即语言符号是由“所指”和“能指”这两个不可分割的两面体构成的:“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标识的概念;“能指”则是该符号赖以存在的载体---单感官的音响形象。索绪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特点并非由语音和意义本身所构成,而是由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所构成,他说:“语言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4]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更强调了听觉在感知语言时的直接性和完整性,他指出:“显然,语言形式关键在于使意义真正渗透入语音,使感知言语的听觉完整地从语音中提取出其意义,而摈弃所有与意义无关的东西,并且使语音仅仅根据意义得到限定。” [6]索绪尔和洪堡特的这些观点表明,幼儿完全能够通过“听赏”获得丰富而微妙的修辞体验。

幼儿文学话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修辞效应往往是在适应儿童审美接受的基础上,通过突破常规的具有丰富“听赏”功能的“能指”形式和具有变异色彩的审美性语义图式的有机结合而表现的。“听赏”是幼儿接受修辞文本的主要方式。幼儿文学话语的形象优美和富于节奏韵律往往最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美感。谢亚力在《早慧儿童的奥秘――我的超常教育》一书中,对这种“能指”层面的神奇魅力进行了描述:

“自从我的“妈妈骑马……”逗起婴儿发笑,以“MA”音的召唤把婴儿引进符号的旋律的大门,他9个月时,我渐渐给他买来更多的书,朗诵更多的故事给他听――《小蝌蚪找妈妈》、《快乐王子》、《丑小鸭》---只见婴儿目光直视,紧紧追随着我书面的翻动,婴儿听得呆住了,仿佛坠入了音韵与色彩交织的世界,新生活,新屏幕已经足以把他吸引。下意识使我不断关注着婴儿的神奇。我欣然自诩,我更加自信地装饰调整我的语韵,我想用我的语调悄悄照料和调动起婴儿正在萌生着的语调敏感、和人生语言的全部储能。一时间,我发觉,语调是第一种调动婴儿学语情绪和感情的魔术,而情绪和感情又是婴儿理解力、好奇心的发源。我第一次深彻大悟到人的发展,要真正开放心理空间的现实意义。”

由此看来,幼儿是幼儿文学作品忠实的听赏者。在听赏过程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自觉的把主体的感情投射到外在事物上,失去与审美对象的距离,使所有的审美对象人格化。由幼儿“听赏”的这些特点所决定,修辞视野中的幼儿文学语言创造要求具有浅显性、形象性、音乐性、动作性和情感性。浅显性就是口语化,是指幼儿文学语言选择的是幼儿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规范性口语,句式简单,明白如话;形象性要求幼儿文学的语言尽力把人和事物的音、形、色、态等具体直观的呈现出来;音乐性是指通过押韵和节奏韵律的使用,使语言音调和谐优美,节奏鲜明流畅,富于乐感;动作性是指幼儿文学语言往往化静为动,用动感强的词语表现人和事物外在的运动特征;情感性主要是指幼儿文学语言要充分表现出天真烂漫、纯真美好的童心童趣。优秀儿童诗人刘饶民写的《春雨》典型表现了幼儿文学语言的上述特点: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

“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

“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

“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作品完全用一种稚真的“童语”,表现春雨带给人类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喜悦。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种子”、“梨树”、“麦苗” 直接表达沐浴春雨的欣喜与希望;又用“滴答,滴答”摹拟大自然最美的音响和节奏;反复手法的使用,使读者沉浸在大自然时序流转的动人旋律之中;“发芽”、“开花”、“长大”等动词又展示了生命的缤纷色彩、无穷力量和美感;最后,“小朋友”的愿望使全诗的意蕴升华到一种高远优美的情感美的境界之中。幼儿在“听赏”这首诗歌时,会直接而灵敏地感受到语言的色彩和音响,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幼儿语感方式的特殊性必然产生独特的修辞体验。

二、幼儿修辞体验的心理特征

(一)修辞体验的直觉性和表象功能

布鲁纳指出:“儿童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它自身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主要通过形象记忆获得丰富生动的表象,他们往往容易通过视、听、动等直觉的协调及其信息交换活动将语言的外部描述转化为具有细节性的记忆表象,并且特别喜欢重复感知某些形象。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1.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2.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形象与影色。”语感强调幼儿对修辞文本进行整体的直接感知,在语词的音韵、感彩、节奏等的直接作用下,通过幼儿积极主动的情感投射和想象,把客观的语义内容转化为内在的审美图式,从而形成对语言的形象记忆。有一首儿歌叫《小雪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上轻轻飞下来,告诉你们,冬天来到啦!” 这首儿歌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雪花洁白轻盈的姿态。幼儿在朗诵和欣赏时,很容易把自己比作“小雪花”,并且产生天真烂漫的遐想。在朗诵时,还会配以轻轻飞的动作和表情,从而加深了“雪花”、“沙沙”、“飞”等重点语词的印象。如果在通过另一首《雪花》增强这些印象,就会使他们对语词形成一种“记忆表象”――是一种经过信息加工的直观性、概括性的知觉痕迹:“雪花,雪花,你有几个小花瓣?/我用手心接住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咦?刚数完,雪花已不见/只留下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经过这样“具象性”的重复和扩充,幼儿就基本对语词有了体验性、意义性的把握。语感在关照语言符号时,调动了语言的表象功能,将其转化为活生生的主体情感和意象的对应物,使之具有形象性、象征性和动情性。

另一方面,汉语本身是一种适于直感和体验的审美化语言。不论是汉字、语音、还是词汇、语法,都蕴藏着丰富的诗情画意,能引发人们生动的感悟和体验。比如汉字的象形、形声、指示、会意,语音的声调变化,词汇的词义引申等等潜藏着可以尽情驰骋的联想和情味。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洪堡特曾用“纯粹的默想”一词描述了汉语的体验性特点,他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儿,要你斟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 [8]这里,“纯粹的默想”相当于我国古代人所说的“意会”,即心灵体验。汉语的这种诗意潜质无疑给语感利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陈望道先生认为:“关于语感的利用,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大体可以分作三方面,就是:辞的意味,辞的音调和辞的形貌。” [2]并说:“寻常讨论辞的意味时,往往要讨论到所谓‘造形的表现’。以为要使语言不流于空洞玄虚而能再现出鲜新的意象,必得诉之于视觉(明暗、形状、色彩等)、触觉(温、冷、痛、压等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把那空间的形象描出来。”)幼儿的语感敏锐性来自于修辞文本本身的“意味”、“音调”和“形貌”,要求“文辞适于眼看目赏,而且也要求读起来顺耳,听起来顺耳。”[7]

(二)修辞体验的想象性和情感性

在修辞体验的直觉性和表象功能基础上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离不开说写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想象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因为如此,修辞信息是有限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幼儿天生的“泛灵观念”和“物我”的任意逻辑都赋予语感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不论是开放性的瞬间体悟,还是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都体现了语感的直觉性、体验性和联想性,具有感知、审美、创造等多元价值。比如让幼儿欣赏、朗诵儿歌《花儿打电话》:“春风吹醒花,花儿打电话,/蝴蝶蜜蜂快快来,咱们一起过家家。”首先就会使幼儿对生机勃勃的春天产生美好的向往,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他们还能体会到季节的变化,观察到春天东风和煦、鲜花盛开、蜂蝶飞舞的动人图画。通过“过家家”的联想,孩子们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产生“共同家园”的美好遐想和情思。优美的词语激活了幼儿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感受、体验、移情、理解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复述、诵读和表演,不断扩展对语言的加工和改造,赋予词语更加鲜活的形象和情感。

修辞体验的情感性主要是针对于语感对象的情感内容,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捕捉修辞文本的情感信息;二是对捕捉到的情感信息迅速作出自己的情感反映。而且所捕捉情感信息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有赖于想象的丰富性。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同情心都以受苦的想象为前提;同情的程度,也以受苦的想象的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性为转移;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易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感情也就更强烈。

(三)修辞体验的完形心理

幼儿修辞体验最基本的特征是显现语感经验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按照阿恩海姆的观点,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修辞文本,之所以会让幼儿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不是它的局部或个体的作用,而是一种“场”效应。比如 :

1.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林武宪《阳光》)。

2.你的花朵像太阳一样,好像能发出黄色的光芒(郭风《向日葵》)。

在1例中,“亮”的语义渗透,促进了幼儿对“母爱”的知觉完形,使抽象的情感概念,渗入了明丽温暖的阳光,达到可触可感的程度。在2例中,金黄色的向日葵,也因为渗入了灿烂的阳光,而使视觉表象具有了强烈的动态感。

3.各年龄段的幼儿修辞体验具有差异性。如下表:

三、通过语感训练增强幼儿修辞体验能力

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时的语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语言能力包括言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言语能力主要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一般经过由对话到独白、由情景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的发展过程。语言文字能力主要指的是对文本性语言进行吸纳、领会与表述的能力,包括倾听、欣赏、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感训练的材料首选的文本是文学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为 “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通过词句变化造成优美动听效果的敏感性;对不同情境中语言运用的敏感性,等等。”[8]

事实上,幼儿在婴儿期就已经能够接受简单的语感训练。比如在婴儿0-3个月时,人们常用带有喜爱和亲切表情的话语、好听的儿歌来培养孩子“听”话的兴趣以及对简单语句的情绪识别能力。像 “好宝宝”、“小胖墩”、“抱抱”、“亲一亲”等语句中已有了许多语感训练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个“良好原型原则”,即幼儿最初掌握的语词,都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具有专指的性质。这一特定的专指对象,就是儿童掌握的该词语的“原始模型”,简称原型(Prototype)。例如幼儿最早说的“妈妈”,只是指自己的妈妈。原型是幼儿语词发展的参照点,“儿童根据原型所提供的词语信息,利用一定的词义发展策略和能力,不断地充实、扩展和加深词义内容。”因此,语感训练的材料所涉及的语词原型应具有典型性,这样幼儿修辞接受的扩展与迁移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提高语感训练的效益。

其次要树立“完整语言”的观念。“完整语言”观念是国外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新思潮,它主要的内涵是:语言是整体的,又是个体的,只有完整学习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包括了人类听、说、读、写等相互关联的各个方面;要创造各种不同的真实而自然的语言环境,增强生动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儿童能够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下使用语言,提高其运用能力,并且对艺术语言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向书面语过渡。

最后,要探索适合幼儿修辞体验规律的语感训练方法。语感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倾听、吟诵、品味、联想。这里主要谈一下倾听。倾听是幼儿语感建构的最早阶段,是指幼儿主要以听觉的方式直接感受比较完整的修辞形象。教师要经常通过准确、规范、生动、优美而富于感情的讲述、朗诵来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不管是儿歌、幼儿诗歌、故事、童话和散文,教师都要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或讲述,把作品的情韵和意境传递给幼儿,使其倾听中感受语言材料的音量和音质感,捕捉语义信息,激发审美情感。在诵读中,教师要抓住那些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语,通过重复、强调等方式,刺激幼儿的审美感知,形成一定的品评能力。特别是让幼儿倾听中国古典诗词时,要学习古人唱读的方式,有意识加强关键词语的表现力,使幼儿在不求甚解中形成对这些词语的鲜明印象和记忆。比如在诵读李白《静夜思》时,可重点表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望”和“思”两字,稍稍拉长和加强一下语气及感彩,再配以形象的神情和动作,使幼儿如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受到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熏陶。但是,幼儿语感训练中的倾听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听”一种行为,而是组合了语言的(听、说等)和非语言的(动作、表情等)活动,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其认识和理解对象的体验就丰富、细致、全面和深刻。由此可见,语感训练时,教师努力依靠更多的幼儿外部可见可感的修辞活动来丰富、强化语感经验。

四、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设计专门的

修辞体验活动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 ,可以专门设计有特色的修辞体验活动,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体验、迁移、想象和表述修辞文本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进行修辞仿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修辞体验活动的设计要按照文学欣赏的过程和特点,使感情熏陶和语言认知互相渗透、互相依赖,建构一种充满乐趣和感染力的语言环境。比如,在传递文学作品时可以把表情朗诵与图片、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结合起来,与游戏活动、歌舞表演、音乐欣赏等融会一起,形成多种参与形式、多种通道相互作用的体验情境。

下面是一个幼儿修辞体验活动设计案例:

(一)活动名称

欣赏散文诗《金色的小路》(大班)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比喻的修辞手法及艺术感染力,学习运用“……好象……”比喻句式;认知和学习运用表现色彩重叠词的“金灿灿”、“黄橙橙”和表现形态的重叠词“蓬松松”、“软绵绵”等。

2.朦胧体悟“金色的小路”的象征意蕴,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情趣。

3.仿编“……好象……”比喻句式。

(三)作品内容

金色的小路

王金贵

树林中有一条金色的小路,金灿灿、黄橙橙,阳光照着它,闪着耀眼的光。

走在这条小路上,蓬松松、软绵绵,好像踩在棉絮上。

低头看,这小路一片发红、一片发黄、一片带绿,组成奇妙的图案,好像美丽的地毯。蹲下来,仔细看。啊!一片片落叶真漂亮。有的像红色五角形;有的像打开的金色小折扇;有的像孔雀张开的美丽的尾羽。

爷爷从金色的小路走进工厂;爸爸从金色的小路走进课堂;我呢?我从金色的小路走向……

(四)活动准备

1.挂图:画面上是蓝天白云,一条林荫小路,通向一栋炊烟袅袅房子。

2.各种形状和色彩的落叶或剪纸:便于插接、粘贴和移动。

3.录音机及配乐散文朗诵磁带。

(五)活动过程

1.讲述秋天的显著特征和景物,注意对比秋天与夏天树叶颜色的变化。

2.欣赏配乐散文朗诵。

3.展示挂图,挑选、插接、粘贴树叶,特别是移动像五角形、小折扇、孔雀开屏一样形状的树叶,形成直观感受,强化理解体验作品中的比喻意象。最好让幼儿亲自动手。

4.幼儿朗诵表演。

5.再移动展示蝴蝶形、花瓣形的叶片等,让幼儿扩展想象,仿编比喻句。

6.扩展谈话:“我从金色的小路走向……”,加深对作品意蕴的体悟。

(六)活动评价

1.讲述时的表情、吐字发音、用词的数量和表现力;特别是关注修辞方法运用。

2.倾听时的情绪状态。

3.观察、挑选、插接树叶时的神情动作和表现。

4.对作品经验的迁移程度和范围。

5.仿编比喻句时的联想和想象力。

6.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接受修辞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7-4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0-70,229―238.

[3]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35.

[4]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7.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8.

[6]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23.

[7]洪堡特.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A].申小龙.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C].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篇4

一、种植活动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1.空间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们对幼儿园的空地进行了统筹规划,开辟了植物园和种植区。植物园里种植的有只开花不结果的榆叶梅、迎春花,既开花又结果的苹果树、杏树、桃树、山楂树、梨树,叶、茎区别较大的龙爪槐、柳树、竹子、白蜡,季节性强的落叶植物法国梧桐、槐树和常绿植物松树,以及三叶草、油菜、苦菜、马齿苋、荠菜等。种植的多样化为幼儿观察、对比、探索多种植物创造了条件。种植区占地1500平方米,平均分为16块(每班一块),用于种植活动的开展。

在划分种植园地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例如,向日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我们便将其种在种植园地的周边,以免它与其他植物争营养。另外,它可以遮挡阳光,还可以形成一个天然篱笆。我们还将通风要求高、爬蔓的南瓜种在外侧,将对土壤湿度要求高的黄瓜靠近水源种植。二是根据幼儿观察和探索的需要。如将绿豆与黄豆或红豆挨在一起种植,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和记录。为了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班的种植区域,同时共享其他班的种植资源,各班还设计了代表自己班种植内容和愿望的标志。我们还在园地中心用水泥砖铺设了一条小路,以便幼儿出入。

2.内容上反复斟酌,科学选择

各班因开展种植活动的目的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内容时也各有侧重。我们选择种植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一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小班幼儿往往会选择自己吃过的、口感较好的植物来种植,如草莓、玉米。而中大班幼儿往往会回忆自己或其他班的种植经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种植,或通过相应的调查,如调查植物果实的营养价值、用途等来选择种植的植物。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宜选择植株矮小、种子较大、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的植物进行种植。三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种植经验。有种植经验的班级可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四是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与主题活动同步开展,并成为主题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五是针对幼儿偏食现象。如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胡萝卜和南瓜等,就开展了相应的种植活动。六是考虑果实的成熟时间。如大班下学期,最好选择种植在幼儿离园前可以收获的植物,让幼儿经历完整的种植过程。七是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如我们选择了适合本地种植的花生、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西瓜、黄瓜、向日葵等二十余种植物。

3.人员上广泛发动,全面参与

为了保障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及幼儿园自身的资源。我们邀请县农业局的专家作为种植活动的技术指导,邀请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及喜欢种植的教师组成实践操作指导组。每次种植活动开始前,各班都会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幼儿园也会通过广播站、园刊、网站、论坛、家长园地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让家长主动参与或指导班级的种植活动,为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4.物质上提供支持,保障种植活动顺利进行

我们除了提供种植活动需要的种子、肥料外,还提供豆角、南瓜、黄瓜等藤蔓类植物扎架需要的竹竿、绳子以及棉花、花生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薄膜等材料。为了保证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我们还自制了适合幼儿使用的小铁锹、小铁锄、小镰刀等种植工具。另外,我们为各班配备了数码照相机、录像机,为教师和幼儿直观、连续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支持,为幼儿观察后的讨论提供依据。

二、种植活动的开展

(一)种植环节

种植前先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幼儿了解种植内容和具有粗浅的种植经验。各班因种植目的不同,在经验准备上也存在差异。例如,种植同样的植物,有的班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在种植前就对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生长条件、管理方法、果实用途有基本的了解,将种植过程作为实践、验证的过程;有的班则以激发幼儿种植兴趣为目的,在种植前只让幼儿简单了解有关种植内容,然后在种植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出现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导幼儿去探索。

物质准备包括种植空间、工具、种子或秧苗的准备。我们专门邀请老农来园帮我们用牛犁地,让孩子们了解这种原始的耕作方法。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播种环节,我们对各年龄班确定了不同的指导重点。托班、小班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我们会提前挖好坑,幼儿只需放上种子,填好土。中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引导幼儿两两合作,一个人负责放种子,一个人负责填土,或多人合作,一个人负责拉线,几个人负责找点、挖坑。大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探索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为了解决坑与坑之间疏密不均且排列不整齐的问题,孩子们先是由两人分别在地两头拉直线作为尺子,再用手量出坑与坑之间的距离。随着经验的丰富,他们又用石头压住绳子。由于绳子极易被踩到而移动,于是他们又用木桩固定绳子,用小棍测量坑与坑之间的距离。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孩子们自主解决了问题。

在播种时,不同的教师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有的班在种植花生时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一垄盖上薄膜,一垄裸种,让幼儿在持续的对比观察中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的班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植红豆和绿豆,让幼儿在对比观察中增强观察的持续性;还有的班采取家园同步种植的方式,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家庭中。

(二)管理环节

在种植活动中,管理环节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看到植物在自己的精心照顾下长高了、开花了或发现了一只小小的昆虫,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惊奇不已。同时,管理环节也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植物生了病虫害,或需要浇水、施肥时,他们都会主动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1.加强观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一是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我们把种植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为幼儿持续观察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看植物的变化。自由活动时,他们总会相

约去种植园,交流观察中获得的感受。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性,我们还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例如,我们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的不同特征,或观察比较相同植物的不同种类。我们还引导幼儿对种植内容进行连续、系统的观察,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长规律,从而建构相关经验,形成完整的认识。

二是记录观察结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我们不但引导幼儿观察,还创设条件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记录观察结果,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发现。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幼儿记录的方法有表格记录法、符号记录法、图画记录法、语言记录法、实物黏贴记录法等,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穿插使用。教师一般会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记录对象及观察重点,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记录能力较弱,一般多采用语言记录法、实物黏贴记录法、照片记录法,他们在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教师协助。例如,在对棉花出苗作记录时,教师可针对小班幼儿绘画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引导幼儿描述棉花出芽期的外部特征并帮助幼儿记录下来,同时根据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帮助幼儿用照片直观地记录植物在生长关键期的外部特征(见图1)。中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记录能力,可以运用多种记录方法。例如,有的幼儿用表格记录棉花在一定时期内叶和茎的生长变化(见图2),有的幼儿用图画记录玉米的播种方法、出芽时间及其外形特征(见图3、4),有的幼儿用图画记录在玉米秆上发现了钻心虫(见图5),有的幼儿对花生和玉米进行对比性记录(见图6),有的幼儿对高粱生长高度进行统计性记录(见图7)。其次是确定适合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基于“了解植物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的目的,只记录一些外部特征。中大班幼儿开始关注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能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原因,可以运用对比性记录、统计性记录以及分析、推理,获得有关植物生长条件及生长规律的经验。

2.勤于管理,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除了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让幼儿参与管理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

例如,孩子们发现有的地方的黄豆苗长得多,有的地方的长得少。“菌苗少的地方长得又高又粗!”“黄豆们太挤了,都长不大了。”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教师适时讲解了间苗的原因及方法。但是,多数幼儿有自己的观点:“拔下来的苗苗会死掉的!”“它们多可爱呀!我可舍不得!”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间苗”,并让他们在这种对比性的种植环境中,通过观察发现种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又如,大班种植的丝瓜长出了长长的须。孩子们惊奇不已:“丝瓜长出了长长的手,它还抓住了旁边的豆角。”“这两个丝瓜也缠在一起了,它们都不放手会死掉的,这可怎么办啊?”“丝瓜怎么这么爱打架啊?”“咱们要把它们分开才行。”“这么多怎么分呀?”孩子们焦急万分。教师提议:“我们来为丝瓜扎架吧。扎架能解决丝瓜打架的问题。”孩子们表示赞同。下午,教师请来一位有经验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丝瓜的生长规律,结合课件说明了什么样的植物需要扎架,什么样的植物不需要扎架。通过课件,孩子们了解了十字型、弓型两种扎架的方式。最后,孩子们选择了十字型扎架。他们体验到看似简单的扎架其实很难,但都为能亲自解决这一难题而感到高兴。

再如,大班种植的谷子抽穗了,正当孩子们憧憬着丰收的景象时,一群不速之客――麻雀的到来让他们愁上心来,然而这群天敌并没有把孩子们难倒,他们想到了稻草人的故事,便搜集衣服、塑料袋、稻草、棉花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稻草人,有效地驱赶了麻雀。

3.家园同步,助推种植活动深入开展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配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活动更是如此。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种植活动的指导,教孩子们扎架、播种、锄地等,以提高种植活动的质量。我们还开展家园同步种植,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实现了种植活动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在家园网络交流平台中,教师和家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种植活动的开展。家长们还通过记录种植日记,分享种植的快乐。

(三)收获环节

收获是孩子们最期盼、最快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收获机会,学到多种收获方法,我们增加了种植的植物种类,让孩子们不断有机会收获自己辛勤劳动得到的果实。夏天,采摘草莓、西瓜、黄瓜、豆角,割麦子,等等;秋天,掰玉米,掐谷子,拾棉花,刨花生,摘山楂,剪葡萄,等等;冬天,割白菜,挖萝卜,等等。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掰、刨等多种收获方法,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

(四)延伸环节

收获果实后,各班会根据自己的种植目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为下次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一是邀请家长参与,分享种植经验。我们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品尝会或利用收获的果实进行亲子创意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享收获的喜悦。教师将幼儿参与幼儿园种植的照片做成课件。与家长、幼儿分享快乐的种植过程,部分家长以同样的形式分享幼儿在家庭同步种植中的经验和快乐。

篇5

修复师这一称谓最早在美国出现,这个职业并非新生职业,它由“性心理治疗师”变化而来,主要帮助在方面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 一方面修复患者的性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帮助患者修复感情或婚姻关系,从而彻底根除性心理疾病的根源。

美国洛杉矶的迈克夫妇,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增大,两人之间的性生活越来越少,夫妻生活面临危机。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婚姻,迈克夫妇决定去找修复师做心理治疗。在经过一次次治疗之后,两人又重新回到了幸福的婚姻之中。

出现了性冷淡

1995年,30岁的詹姆斯・迈克是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名律师,在一次单身聚会中,他认识了28岁的歌丽,歌丽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担任营养师。迈克幽默风趣、温和健谈,而歌丽丰满性感、浑身充满了知性的魅力。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的爱情从春天开始一直延续到雪花纷飞的冬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浓烈。圣诞节那天,迈克送给了歌丽一个意外的惊喜――一枚结婚戒指。十天后,两人在西区教堂举行了结婚典礼,正式结为一对幸福的夫妻。

结婚后一年,歌丽生了儿子乔尼,她不得不从酒店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两年后,歌丽又生了一个女儿仙蒂。一双儿女,每天把歌丽忙得团团转。从前那个干练、聪明的歌丽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急躁而疲惫的怨妇。

迈克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他除了要应对高昂的房租之外,还要承担不低的家庭开支。2001年10月,迈克在连输两个官司之后,事业走向了低谷。他每天下班之后都不想回家去面对歌丽的抱怨,通常在夜深之后才摇摇晃晃地从酒吧回家,这更引起了歌丽的不满。

可歌丽一开口,就被迈克挡了回去,他不想把工作上的烦恼让歌丽知道,他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于是两人越来越有隔膜了。女友们看到歌丽的消沉和变化,都感到吃惊,歌丽充满怨恨地说:“也许我嫁给迈克是个错误。”

而迈克,有一次在网上给一个好友发邮件时说:“我没想到婚姻会如此的没劲。”

那天,迈克回去看到乱糟糟的家,郁闷的心情一下子爆发了。他不禁脱口而出,质问歌丽:“你每天在家,怎么还会乱成这样?”

歌丽扔下一堆奶瓶,幽怨地说,“你是不是现在看着这个家哪儿都不顺眼了,我也是!我不想家里永远都是冷漠或者争吵,这让我觉得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觉得维持不了这个家庭,我希望我出去工作!”

迈克生气地说:“谁说我维持不了,你觉得我那么没有用么?我已经维持这么久了,你现在却来抱怨我!”

歌丽诧异地看着迈克:“我当初和你结婚,是因为觉得你有爱心,而今,你的冷漠让我窒息,对我不闻不问,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太累了。”说着就大哭起来,孩子们也跟着哭。迈克的耳朵一阵轰鸣,他好不容易把孩子们安顿好,让歌丽上床休息,一直忙到夜深,才筋疲力尽地倒在沙发上,内心充满了迷茫。

歌丽能够体会到迈克的失落,每天看着他苦着一张脸走进家门,她的心情也会跌入冰谷。她甚至还怀疑他是不是有了外遇。身边的很多朋友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了,歌丽真担心自己也会步他们后尘。在洛杉矶,离婚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歌丽想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不能没有父亲。

越是想压抑自己的坏情绪,可却偏偏会时不时地蹦出来。一天,又因为一件小事,歌丽和迈克大大吵了一架。吵完后,两个人都楞在那里。迈克很苦恼地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离婚算了。”歌丽在那一瞬间似乎得到了解脱,反而轻松地说:“离吧,我也受够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去办离婚手续。谁知半路上,儿子乔尼幼儿园的老师打来电话,请他们去幼儿园一趟。原来是乔尼经常在幼儿园打人,老师怀疑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乔尼为什么会打人?迈克很诧异,乔尼在家一向都是好孩子。老师告诉他们,乔尼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很异常,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如果有小朋友主动跟他打招呼,他就会打人。老师问,是不是你们两个人的婚姻出了问题?一般来说,孩子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之间的关系。

老师的一席话,说得迈克和歌丽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他们隔着教室的玻璃窗偷偷看去,果然乔尼一个人郁郁寡欢。歌丽的心瞬间被刺痛了。

歌丽和迈克默默地叫出乔尼,带他回家。乔尼看见爸爸妈妈都来了,显得格外兴奋,紧紧搂住歌丽的脖子,一直问:“爸爸妈妈,你们爱乔尼吗?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

迈克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小脑袋,轻声地说:“爸爸妈妈永远都不离开你。”

为了孩子,离婚的事情暂时搁下了。但是两人的婚姻质量不容乐观。两人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性生活频率也随之减少。正值壮年的迈克为此大为恼火,他觉得歌丽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身上而忽视了他作为男人的需要。歌丽听了迈克的抱怨很委屈,每当迈克提出性要求的时候,她就觉得迈克太自私了,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忽视了作为妻子的辛苦。一天,迈克正欲与歌丽亲热,却被歌丽推开了:“你真是讨厌,如果你想要,你就自己解决吧。”

当天夜里,气愤的迈克抱着被子,睡到了书房。他对歌丽说:“我们两个人都需要冷静一下,一年后再决定是否离婚。”

修复师

2003年春天,歌丽结束了全职太太的生活,回到酒店做起了自己心爱的老本行――营养师,她要重新找回以前的自己。工作的成就感给歌丽带来了乐趣,歌丽的身上又注入了活力,笑容回到了她的脸上。

一天,迈克回家意外地发现,家又重新变得温馨起来,歌丽正在和孩子们做游戏呢,他们开心地笑着,是那么融洽、温馨。他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抱起孩子们亲了又亲。当迈克去亲吻歌丽的时候,歌丽也主动把脸贴了过来。那天晚上,迈克想了整整一夜,要是家永远是这样该多好。终于,他想明白一件事,他和歌丽依然有着牵挂、有着依赖,他们还有修补的可能。

夜深了,迈克抱着被子悄悄走进卧室,钻进歌丽的被子里,歌丽似乎也在等待迈克的到来。然而,任凭迈克如何调动情绪,歌丽始终没有激情,让迈克兴趣索然。

两分钟,他们结束了战斗,两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困惑,以前他们可以缠绵很长时间,现在那种美好的感觉究竟到哪里去了?

歌丽对迈克说:“对不起,看来我现在已经不行了。”迈克安慰着她说:“没关系,可能是因为我的节奏没有把握好。”

看到歌丽悲伤的表情,迈克心里也异常苦涩,他突然想起早就听说过有关修复师的故事,而且从报纸上也经常看到修复师如何治疗性冷淡、修复关系的报道,自己何不去尝试一下呢?

2004年7月的一天,迈克和歌丽怀着沉重的心情,双双走进了一座两层楼高的房子里。这里就是修复师的心理治疗门诊。

一走进房子,一股清新扑面而来。洁白的窗帘垂地而挂,明亮的阳光从窗外透进来;蓝色的地毯,好像吹来一阵清凉的海风。

歌丽的心情顿时明朗起来,她不由得挽紧迈克的手臂。他们在一个接待小姐的引领下来到一间舒适的房间。这里就是修复师的工作间,一个40岁左右的女医生正等候着他们。

她是萨拉,洛杉矶著名的修复师,她看起来非常友善,这让两个人都轻松了许多。萨拉解释道:“每一种性疾病,其实都是心理出了问题;而性心理问题,一般是因为婚姻关系出了问题,所以,我们的修复,就要从你们的婚姻关系中去找歌丽性冷淡的原因。”

萨拉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发现在迈克和歌丽的婚姻中,没有出现第三者,而且夫妻双方都有要修复的愿望,这对治疗来说是良好的基础。他们性冷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交流和理解,从而产生了厌恶性的心理。

演练美好的第一次

第一天的治疗,萨拉直接入题,既然迈克和歌丽曾经有过美好的体验,那么,这些美好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萨拉出的第一题就是:重新演练第一次经历。

提起那段经历,两个人都陷入了回忆之中不作声了。

萨拉不断地启发他们,希望他们讲得越详细越好,可是两个人都像揭开了伤感的幕布,都不愿意多讲。

萨拉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大概是彼此冷淡太久了,一下子还无法坦诚地交流。她无奈地耸耸肩,结束了第一次治疗。

回到家里,歌丽的话语很少,但是看得出,她的心情还不错,她为孩子们做了烤面包,也为迈克做了他最喜爱的土豆泥沙拉。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歌丽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想起白天的治疗,心里涌出一股惆怅。她悄悄下床,经过迈克睡觉的书房,侧耳倾听,屋里很静,迈克睡得很熟。她穿过客厅,推开一扇小门,这里就是他们家的车库。在车库的一个角落里,停着迈克最早的那部小别克车。当年,迈克就是驾驶着它,和歌丽相识相恋的。扯开盖在车上的油布,熟悉的往事一下子被掀开了记忆。歌丽轻轻拉开车门,用抹布把车座擦干净,坐进了后座。她和迈克激情的第一次,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不知坐了多久,歌丽的眼眶渐渐潮湿了。过去的也许永远过去了,但美好却永远深刻在她的脑海里。不管能不能医治好自己的性冷淡,她一定尽力配合修复师的治疗,争取重新找回幸福。

从别人眼里找闪光点

一周之后,他俩再次来修复师萨拉的工作室,今天是第二次治疗。

今天的治疗,对迈克和歌丽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因为萨拉安排了新节目。将有一男一女分别进来和迈克夫妇交朋友,并且交谈的都是关于性的内容。迈克和歌丽都被这个新奇的安排吸引住了。

首先进来的是一个娇媚的女子,她亲密地靠着迈克坐着,开始和迈克交谈了。

歌丽和萨拉远远地坐着,只能听他们说,自己却不能开腔。

陌生女子将手搭在迈克的脖子上,用她柔软的手指抚弄着迈克的头发,开始赞美迈克。头发、额头、眼神、喉结、下巴、嘴唇、胸肌、大腿……迈克浑身上下,在她的眼里,仿佛都充满了性感,几乎成了一个魅力十足的男人。

坐在一旁的歌丽一直含笑看着这一幕,但是她感到这种治疗简直太无聊了,这算什么啊!当着太太的面,和别的女人调情,可女人的矜持又叫她不能离开。这一切,逃不过萨拉眼睛,她知道,歌丽开始吃醋了。

陌生女子离开后,进来一个高大的帅哥,同样的,帅哥挨近歌丽,开始赞美歌丽。从头到脚,每说到歌丽的优点,歌丽都会诧异而惊喜,脸上的皮肤开始泛起了红晕。迈克远远地看着,从来没有发现歌丽有今天这样的美丽。

而当帅哥给歌丽留下电话之后,迈克沉不住气了,忍不住问萨拉:“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萨拉今天请来两个客人客串,目的是想让两个当事人能够从别人的眼里看到爱人的性感之处。事实证明,萨拉的这一招成功了,演习唤起了双方的醋意,也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爱人本身具有的闪光之处。

两个人默默地离开了诊所,没有任何话语。当他们回家后,没想到,两岁的小女儿仙蒂突然发起了高烧,屋外正在狂风暴雨,夫妇俩把乔尼托付给邻居之后,就带着女儿去医院就诊。歌丽抱着女儿坐在后座,迈克在前面开车,暴雨打在车窗上,几乎看不清前方的路。歌丽一边照顾女儿,眼睛一边紧盯前方,和迈克一起辨认方向。车穿行过一段泥泞的郊区小路之后终于到达医院,孩子经过抢救也脱离了危险,而迈克和歌丽,却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经过这次考验,歌丽和迈克都意识到,孩子和爱人,在他们的生命中一个也不能少。

婚姻的真谛

时间又过了两周,迈克和歌丽终于要接受第三次治疗了。今天是关键的治疗,如果今天能够顺利度过,他们的婚姻就完全驶入了正常的轨道。

今天萨拉的神态看起来比较严肃。她展开一张诊断单,对他们说:“我很遗憾地通知你们,歌丽的性冷淡,并不单纯是心理问题,实际上……”

他俩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

“怎么回事?”迈克着急地问。

“歌丽的阴道里发现了病毒,正是这种病毒抑制了歌丽的性,她的性冷淡,恐怕一时没有治愈的希望。”

“怎么会这样?”失望从迈克和歌丽的脸上蔓延开去,歌丽手捧着脸哭了。迈克紧紧地搂住了歌丽,悄声安慰着她。

当着萨拉的面,歌丽坚决要求与迈克离婚。迈克的眼里涌出了泪水,他说:“亲爱的,我并没有把性看得那么重要,我想,下半辈子没有性,我也照样活得下去,我只想和你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在房间里,事情陷入了僵局,歌丽坚持离婚,迈克坚持不离。萨拉对迈克说:“既然你不想离婚,那么请你拿出实际行动来,怎样避免和歌丽吵架呢?”

迈克哽咽着说:“其实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们以前怎么吵了那么多次架,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小事,我们居然可以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迈克的话音未落,歌丽说:“对不起,回想过去,觉得很惭愧,以前我总是挑剔、埋怨迈克,吵架也都是我先挑起来的。” 歌丽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伤害迈克了。

两个人再次搂在一起,今天,他们完全敞开了心扉,向对方交出了彼此的心灵。萨拉感觉到,横在这对夫妇之间的玻璃墙,在此刻碎裂开了,两人的心灵已真正地贴在了一起。

萨拉悄悄从抽屉里又拿出一张纸,只见她笑容满面地说:“对不起,刚才我只是开了一个玩笑,歌丽真正的诊断结果在这里!”

迈克惊喜地抢过去看,诊断结果是,歌丽没有任何疾病。两人好像劫后余生,掩饰不住意外的惊喜,歌丽激动地哭了,迈克傻傻地站着,只是一个劲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原来刚才的诊断结果是萨拉对他俩的考验。萨拉看到前两次治疗,他俩都还戴着面具,没有真正敞开心扉,所以才想出了这个办法。结果证明,他俩的关系经过考验,反而越来越紧密了。

萨拉悄悄地退出了房间。

过了很久,歌丽才意识到萨拉不见了。她看到在萨拉办公桌上有一张纸条:“亲爱的迈克、歌丽,欢迎你们回到幸福的婚姻里!今天,这座房子属于你们,你们要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一天。接待小姐们都放假了,房子里只有你们两个人。食物在冰箱里,衣柜里有睡衣。祝你们快乐幸福!”

迈克认真地说:“歌丽,经过这么多天的治疗,我发觉我们之间就算是没有性,也能够很美好,只要有你和孩子在我身边,我就感到幸福,所以性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情和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歌丽噙着眼泪回应道:“以前是我忽视了你,我给自己的压力太多,才失去了‘性’致,以后我要把压力减少,真正地去享受生活,我相信自己肯定不会性冷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