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3-03-29 20:2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篇1

【导语】全国高考日到了,愿你执才高八斗生辉笔,饮才思万千智慧水,带气定神闲满面笑,拥胸中成竹满怀志,定折取桂冠来题名!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高考后相关信息,

篇2

笔者研究了一些高考题目,阅览了大量的优秀作文,我们发现,命题形式虽然在改变,但其命题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是不变的。现作简要分析。

一、关注时代。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前还是“”后,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命题总是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时展。出题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为时代而唱。

正因为一些高考题目与时代密切相关,所以一些考生在写作时能以新闻时事作材料。世界发展风云变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时事涌现。比如战争、地震等等。以这些时事为材料,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蕴含哲理,体现思辨

哲理是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哲理蕴涵类话题作文有利于考查广大考生的思维品质与写作能力(包括审题能力),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

比如2004年江苏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

还有体现哲理性的题目如:2005年全国卷《出乎意料和寓情理之中》;2006年重庆《走与停》;2007年四川《一步与一生》;20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哲学观点有:一分为二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涉及的哲学观点是新陈代谢;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高考命题蕴含哲理,体现思辨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三、注重品质,凸显人文

可能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的《诚信》。高考作文注重人文性是必然趋势。叙述亲情、描绘美景、评论现实、反省思想、注重修养是中学生重要的生活内容。检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是很有必要的。这类题目如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6年北京卷《包容》;2006年广东为:《雕刻心中的天使》;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7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目:关于“帮助”2007年宁夏省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2009年宁夏、海南卷高考作文:《诚实善良》。

这些考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所应体现的人格人品、道德情操、道义责任,充分显示了人性的美。看来关注人类自身,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将是高考命题必然关注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用高尚的思想约束自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我,立足“做人”这一根本。

四、发掘体验,感悟人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命题者,必然会考虑生活这个因素。所以发掘情感体验,让考生写出对人生的感悟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天津卷《人之常情》、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考生就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来写出真感情,真体验。

五、蕴含诗意,富有美感

篇3

关键词: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成与利;败与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28-02

作文在高考语文测试卷的比重可谓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命题是自1951年高考以来一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如今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以下以学习分析的眼光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成败利钝做一探讨。

一、2014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成与利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8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道,各省市自主命题15道),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自2012年起,高考作文命题全国范围内连续三年使用材料型作文。三年的研究揣摩,高考材料作文可谓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纵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五大成与利。

(一)发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新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题在其中不仅发挥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还发挥了“德育”的正能量指引功能。像湖南题“最美乡镇干部党委书记――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辽宁题“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发现生活美、思考社会美”,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励志,新课标2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中的人生双赢理念,江苏卷提倡对青春生命不朽的思考,都是积极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导向功能。

(二)2014年高考命题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当代著名书画僧、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说:“我感觉作文更加贴近时代了,非常符合年轻人思考世界的方向。”广东题“数码相机的时代”在广东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数码相机,个个手中都不乏手机拍摄功能的2014,成为高考题作文的材料,不很接地气?江西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不还是很多学校在积极提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吗?考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思、所感吗?还有辽宁题、新课标二卷和重庆题把人们生活密切关注的环保宣传作料入题,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发明”,湖南卷把热门的“最美……”入题,都是接地气,跟时代的表现。

(三)201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命题者自觉发挥了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

2014年高考命题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学生容易判断发挥。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表达与交流”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014年高考命题者这一点做得较好,像湖北卷“山峰不同处,处处有风景”,江西卷“你对探究式学习的体验、思考”,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板、医院”等,不管你抓取材料的哪一点来写,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见解。正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腾讯教育2014年6月7日的新闻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所说的:“今年的命题比去年要明显的进步,而且给学生考试的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四)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

2014年6月7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腾讯教育对作文试题进行点评,王立群教授认为高考作文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在朝着思辨性的方向发展。2014年考题无论是国家的命题,还是各省的命题,更注重的是思辨性。尽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多维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一文中写道:“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业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五)出现了喜人的改革新现象

在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微时代,出现了北京的“微作文”。2014年北京卷的“微作文”出了3道题:考生选择1题写作――或谈语文学习经验体会;或评论家长送考生现象;或以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体裁不限,篇幅不超过150字。与学生的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接轨,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热情,综合考查了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此举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是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另外,2014年,广东卷和四川卷真正做到了“文体不限”,打破了“诗歌除外”的传统限制,进一步尝试教学与考试的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实施建议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败与钝

2014年高考命题在正能量导向、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理性思维的加强和文体区分加强几方面都是有显著喜人的变化的,但是仔细推敲,其中却也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之处。

(一)2014年整体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化,接地气,但还是出现了某些让专家考生都没能研究透的材料

比如安徽卷是把人们关心的影剧材料入题,但是演员和剧作家的探讨问题,却是连行业专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材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更“牛”。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而不管演员有没有在表演过成中改编剧本,最后都得导演点头,材料把导演漏掉,显然是外行人的思维。所以,陈晓明教授认为:“此题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给考生审题带来了障碍。另外全国一卷的试题也有材料模糊的问题。著名相声演员,曲艺研究家徐德亮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也说到全国卷“没看明白,不是题没看明白,是那个运动项目没看明白。“山羊过独木桥”,两人从不同方向上桥在赛什么?一人下桥一人过又是赛什么?是要在桥上把另一个人推下去才能过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这也许是某些地方的传统运动项目,但是确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材料也让一部分人云里雾里。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属于教育隐性课程的负功能问题。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布卢姆指出,历史上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研究而忽略了隐性课程。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受到教育界的各种政策、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的影响,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高考。而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如果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容易导致思考问题的极端化。陈教授认为,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山东卷“从窗子望出去,望到什么”,浙江卷的“门和路”,这种多元的材料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命题者都不仅应该重视显性课程的思维多元和开拓,也应该重视高考作文命题这门隐性课程的多元思维。

(三)大部分省份还是限制了诗歌体裁,这将延续以往中学教育中对诗歌写作研究没有太高积极性的“传统”,使得国家整体“诗”的素养停滞不前

2014年6月7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赵丽华说:“目前为止,除广东和四川外,其他各省高考作文均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青年人与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本来教科书现代诗歌篇目就极端陈旧,再加上这要命的八个字,使几代人的诗歌审美仅停留在那些虚假虚饰高蹈空泛的诗歌上。”高考考场上写诗歌,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诗的评判标准各有执端。但是如果还是保持“诗歌除外”,高考这根指挥棒将会指挥着教师和学生继续忽视诗歌创作,从而导致国家民族“诗”的滞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高考命题总体来说是稳中有进,守正出新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重视,相信语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也会被继续推进,像文中论述的文段材料的模糊、二元价值思维的固守和对文学体裁的限固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高考作文将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切合时代呼唤的同时也紧扣学生的实际,在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J].语文建设,2013(8).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语文学习,2014(7).

篇4

【关键词】高考作文史学文学积累改编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作文命题最成功的要点是,远离当年的紧贴政治热点的工作,以避免考题被猜中。为此,高考作文试题的“内容领域”不得不断拓展: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人生类的,文艺评论的等等,不一而足。虽然题目千变万化,形式也各有千秋,但至少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人文气息愈见浓厚,思辨色彩愈加明显。这与现今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极为吻合,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并具有“审美与探究能力”。2010、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最能体现新课改的方向,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由阮元的《吴兴杂诗》蕴含的哲理引发感悟来出题,目的突出人文素养,着重审美能力考查。

一、准确把握高考作文发展的动向

高考作文题目的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得出这些规律:

1、注重新课标理念的渗透、新课标目标的解读,在写作领域预先演练新课标,营造新课标实施的氛围。如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以阮元的《吴兴杂诗》,以诗引发的感悟,营造浓厚的诗意、文学氛围,给人启示。

2、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以满足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如湖南高考作文:以“早”为题和重庆的《难题》,除考查考生的思维纵深发展,还考查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思考后应采取的策略

纵观2010-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的作文话题呈现出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1)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充分利用教材读本,挖掘文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的情商,增强文学的直觉、感悟的能力。(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浸润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现今的中学生因缺乏充分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胸中缺少一种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写出的作文往往呈现出一种“浅、薄、小”的特点。这样的作文难以让人认可,更无从谈起有击节拍案的感动。

如何才能写出“深、厚、大”的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辨性的作文呢?就目前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如果能够遨游在浩瀚历史与文学海洋之中,汲取精华,炼就大气,丰富素材,增强思辨力、提高文学素养,就能在写作之路上畅行无阻。

1、以史学素材作论据,增加厚重感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也常有新颖深刻的立意观点,但往往因缺少些权威的的论据而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第二条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就突出强调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与否,能够反映考生的语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要想自己的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不妨找找阅读过的文章。如果能将精耕细作学过的课内外读过的精彩事例、人物材料、历史事件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再加上深刻、新颖的立意,既可快速解决材料私有制的燃眉之急。2011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留给自己一个对手》将秦始皇一扫天下,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却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之才,用正反两个例子的结局告诉我们,对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深厚感。

2、从史学角度立意,提升思辨性

回顾历史,能使思想更为深刻,“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这是与“发展地看待问题”相对的思维方略。把一个现时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去思考,我们往往能发现新东西或归纳出深刻结论。2010年河南高考作文题一出,吓倒了一大批考生,现有些考生从历史、文学中寻找立意角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擦亮眼睛,听贤人意见》让人眼前一亮,跨越历史的真实,将夫差、李隆基、唐太宗放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对话,让许多学者定格在历史长河中,去寻找历史源泉。

3、故事新编,针砭时弊,引发思考

如果一味囿于史学中直接发挥,也许又会走入另一个死胡同,正如鲁迅所说的“钻故纸堆”。但利用历史、文学人物进行重编,选择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或真实,或虚构)为依托,虚构或改编故事,以表现新的精神,新的主题或选取一段经典故事(或真实、或虚构),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依中心需要改编,并添加新内容给旧故事以新的灵魂。当原有的旧人物的身影走进现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与现代人交往,他们必定要与现实相冲突,在冲突中或针砭时弊,或教人警戒,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的效果。如《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体现现代人的观点“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

4、腹有诗书气自华

篇5

――2013年教师节,新华社邀请“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中小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王亚平通过对自己学习经历的回顾以及对航天员这一职业的理解和阐述,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对学习和梦想的认识与感触。

不论你的梦想是大的或小的、现实的或不现实的,首先一定要有梦想。只有对未来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为了你们的梦想,努力地去学习吧!知识就是心灵的眼睛,多一双眼睛看问题,角度和深度自然有所不同。

他们是知识分子,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

――作家刘醒龙用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天行者》,讲述了他眼里乡村教师的模样。9月10日晚,在这个向教师们致敬的日子里,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亮相央视荧屏,把爱的光芒洒向四面八方。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阿力太(新疆)、仲威平(黑龙江)、格桑德吉()、廖乐年(广东)、廖占富与张兴琼(四川)、吉思妞(云南)、王金花(海南)、杨元松(贵州)、刘坤贤(重庆)、潘立华(安徽)以及由7位80后乡村教师组成的团体“会泽七子”(云南)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唐文汉等19名乡村教师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活动组委会了爱心企业公益计划,为“最美乡村教师”及团队和“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提供现金和物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我最想收到的礼物是孩子的微笑和进步。

――当很多人为教师节送礼与否感到纠结时,四川成都某教师的这句话犹如一阵清风,让人倍感温馨。不必讳言,当前教师节在一些地方变了味,甚至演变成了家长间的豪礼比拼。这不仅是对尊师重教精神的误读和偏离,也在很大程度上玷污了社会风气。礼品比拼的背后,恰恰缺少的是尊重和真诚。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让我们尊重教师,学会感恩,重视教育,让教师节回归本义,让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回归本源。

“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地接受,“好学”是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好学”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好学”追求的是真理。“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告诫莘莘学子:“好学”比“学好”更重要,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是“好学”的五个要素。

十条规定的举措,基本都是可以操作可以执行的,里面规定了一些底线,这实际上反映了从严治校的一些要求,有的网友觉得小学不留家庭作业不好,有的说好,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把真知灼见进一步吸收到十条当中,使这十条既好看又管用,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想法变成可以做出的行动。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洪元做客人民网参加“理论热点面对面”座谈时表示,“‘减负十条规定’是非常好的想法,不单单是释放素质教育信号的问题”。面对网友对“‘减负’是否释放了素质教育的信号”的提问,他认为,这次将减负的若干要求和规定集中在一起,反映了教育部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心和意志,也反映了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硬招实招。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从目标任务来说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都是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的发展,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我不清楚自己当时看到的是蝴蝶还是蛾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山洞里的蝴蝶”,有动物专家断定山洞里的应是蛾子而非蝴蝶,面对质疑,原文作者称自己不清楚当时看到的是蝴蝶还是蛾子。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是根据钻石切割谈“经验与勇气”,又有宝石学博士用图示、数据等方式,列举了宝石切割过程,证明“宝石的切割和勇气无关”。以上两道作文题目饱受非议,甚至被人“恶搞”,其原因是题目本身脱离生活实际,违背科学常识,向学生传达了一种“负能量”。高考作文题承载了社会的许多期待,命题也是经过许多专家层层把关,结果还是出现了这样的科学常识错误,这无形中影响了对青年学子科学素质的培养,也为我们的科普工作敲响了警钟。

篇6

那么我们能否借鉴章回小说回目的形式,使我们的作文标题灼灼生辉呢?答案是肯定的。

回目式标题,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回目特点的作文标题。回目式标题对主题立意进行了赋形,使之结构化,形成了一种审美空间。因此,回目式标题克服了一般作文题目僵板、平面的特点,更丰富立体、直观形象,能包蕴文章主题,具有了当代文章标题复杂化、结构化的特征,从而具有张力,对文章主题、立意、材料等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空间。

笔者将最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回目式标题经过一番搜集、梳理。根据对联从写作方法上有正对、反对、串对的分类,高考作文回目式标题也可据此分类,有正对式标题、反对式标题、串对式标题三种。

一、回目式标题分类

1.正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立意主题之中。犹如两山对峙,山根相连;或似两湖相连,水脉相通。

如《修己之身以立基,假外之力而》(2015安徽)从“内修己身,外借他力”两方面生成标题,准确抓住材料之主旨,彰显文章之立意,具有张力。《荣枯随缘,遇合尽兴》(2015江苏)类乎“时评”,直抒己见,从人生的“荣枯、遇合”方面生成标题,品析时下争名逐利现象,追索智慧的根源,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发人深思。

如《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2008河南)、《用心感动,以爱承担》(2008河北)、《春风拂柳花自开,寒气袭人雪自埋》(2008黑龙江)、《出自幽谷,迁于乔木》(2015四川)等都属于正对式标题。

2.反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在生成反对式标题时,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下两句要形成反差、对比,形成一种张力。

例如:《仰观宇宙,俯察万物》(2015广东)“仰观”“俯察”形成对比,“宇宙”“万物”形成重复,将所要表达的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2010辽宁)化用禅宗的语句“不因一朝风月而昧却万古长空”,用“舍”和“得”、“一朝”与“万古”来反衬,上下联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张力。

如《左手粪叉,右手笔杆(2015江苏)、《小常识,大学问》(2009广东)、《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2014江苏)等标题,都是反对式标题,上下两句极具张力,具有一种反衬之美。

3.串对式标题。

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串对式标题的上下两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2015广东)有“远”有“近”,以感受自然的方式形成张力,概括文章的立意、主题,是对立意“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科技感受自然各有利弊,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的浓缩。《存老实之心,开成功之门》(2015四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存老实之心,方可开启成功之门”的观点,上下两句形成条件关系,强调了老实对成功之门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串对式标题对仗不那么严格,因此在学生标题中运用得比较多。如以下标题都属此类:《以我之力,追我所愿》(2015湖南)、《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2009北京)、《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2015辽宁)、《携手同行,合作共赢》(2014安徽)、《门后花开,一路前行》(2014浙江)等。

二、类回目式标题分类

由于类似具有回目性质的标题,然而上下句又不那么工整对仗,却具有重复或对比的意味,可以称之为“类回目式标题”。

1.重复式类回目式标题。

此类标题或字形重复,或字义重复,或情调重复,或字音重复,从而具有美感,音节优美,韵律悠长。

《一念海角,一念天涯》(2014福建)标题通过“一念”的重复,形成一种音韵美,铿锵有力。《我是谁的风景,谁是我的过客》(2015北京)通过“我是谁的”与“谁是我的”回环往复,具有回环之美。《一分爱万分爱》(2008河南)、《超越困难,超越人生》(2009安徽)、《我的路,我的门》(2014浙江)、《我们的信念,我们的选择》(2008陕西)等标题也可如是观。

再如《精神不死,希望不灭》(2013浙江)《行于坚守,成于创新》(2014安徽)、《心之远,人之高》(2014湖北)等都是主题立意的一种情调重复渲染,生成标题。

2.对比式类回目式标题。

此类标题上下两句字数有可能不同,不对仗,但形成一种反差对比,也具有审美张力。

《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2015湖南)通过诗意的标题,点明春树坚持在偏僻山村办学的人生感悟,通过转折反差让人眼前一亮,极具感染力。《小山,大山》(2011重庆)题目一“大”一“小”,形成张力,讲述了一个种树的故事,语言淳朴,读之仿佛喝下一杯微微苦涩的青茶,明目清心。再如《不一样的震,一样的爱》(2008山西)、《花应近观,残荷偏宜远》(2009湖南)、《别样的路,同样的精彩》(2015福建)等都是反差式类回目式标题。

由于学生水平有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生成回目式标题,最好是正对式标题或反对式标题,流水对式标题次之。而相对比较差的同学,一开始可以在要求上放松一些,先引导生成类回目式标题,再慢慢向回目式标题迈进。

三、作文回目式标题的生成

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认为,标题作为“文眼”,它是文章之主题、立意、内容、话题之“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标题的制作是对文章主题信息、文章内容的浓缩性、关联性、最精华语词的表达行为。文章标题和文章立意、主题的联系主要体现标题能够:指称、概括、象征、关联文章的立意、主题四个方面。[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85-287)]

也就是说,标题是作文正文的缩影,也包含着作文的信息。标题与正文,在结构上、写作原理上是同构与全息的。标题与文章正文的关系就类似于一个层层嵌套的中国套盒,标题就是套盒的最里层、最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文章标题的斟酌、确立,就是对文章立意的一种微缩式的表达。

具体来说,或将材料关键词融入标题,或由文章立意缩成标题,或由文章内容生成标题,主要通过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四个方面的路径生成作文回目式标题。

(一)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因果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具体包含四种思维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以及措施分析。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会给人一种立意“深刻、深远、高远”的感觉。

通过对高考优秀作文标题分析发现,通过因果思维生成标题,有时是一种分析,有时是几种分析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生成路径:

1.措施分析生成标题。

可运用因果思维中措施分析与综合来生成标题,即对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法、手段,也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拟定。标题是文章的缩影,展示的是文章最精华的部分。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一种不同措施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如《严以待人处事,严于律己修身》(2013吉林)从待人处事和律己修身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仗工整。《默默无闻,蓄势待发》(2015湖北)扣住材料实质,言简意赅地指出做人要做的两个方面,先要“默默无闻”,有机会则需“蓄势待发”,从而生成标题,具有新意。

另外,以下标题都是通过措施分析生成的:《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2008河南)《用心感动,以爱承担》(2008河北)、《以我之力,追我所愿》(2015湖南)、《遵规守范,呵护生命》(2015河南)、《品味生活美,争做风采人》(2015吉林)等。

2.功能分析生成标题。

即通过事件产生的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来生成标题,即“会怎样”。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关联文章的立意、主题,形成一种功能上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尽赏”“尽得”形成一种语音的重复,是对作文立意――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的概括,语言简洁,具有诗意。这类标题相对较少,如《各领,人生精彩》(2015辽宁)。

3.“措施+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采用前面一句是措施,后面一句是功能的方式生成标题,即“方法+影响或结果”。

比如2015年四川一考生以《褪浮华,显本真》为题,对立意“褪去那看似聪明的浮华,好显出老实的本真”加以浓缩,通过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深入思考,立意精准而又有深度。

以下这些优秀作文标题都是通过“措施+功能”的路径而生成的:《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2015辽宁)、《坚定立场,追求本真》(2015山东)、《伸出双手,拥抱世界》(2012湖南)、《善存指尖,青灯不灭》(2012河南)、《心存善念,阳光灿烂》(2009全国Ⅲ)、《文显其品,方动人心》(2015浙江)、《在思考中成长,在执着中成功》(2009吉林)。

4.“原因+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前一句是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的不断思考、追问、考察,后一句是对话体产生的功能、结果、后果、影响的概括、提炼,即“原因+结果”。一般可以用省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句来表述。此类标题具有“深刻、深远”的特点。

《眼前的平凡,生命的灿烂》(2015贵州)对立意“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进行浓缩,生成标题极具美感。再如《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2009北京)、《把握弯道,超越自我》(2009安徽)等。

(二)通过相似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可运用相似思维生成,即通过联想,从材料或文章内容中提取关键词,发现材料或文章内容的相似点,从而生成标题。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将文章内容以比喻等形式提炼出来,象征文章立意,从而生成“高妙”的标题。

《喷泉精神,泉水人生》(2015湖北),标题将喷泉与人生紧密串联在一起,显示出考生较强的思辨能力,以喷泉精神、泉水人生来诠释人生奋斗与成功希冀,思考生命实质,从泉水与人生中把握相似之处:人生智慧的呈现是类似泉水积聚的结果。《老实是德,聪明是才》(2015四川),根据材料,通过相似思维,精到地阐述了老实和聪明的关系,认为“聪明好比是才,老实则好比是德”,从而浓缩生成标题,立意不凡。再如《浙江根,精魂叶》(2009浙江)、《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2015山东)、《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2015湖南)等。

(三)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即对事物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浓缩文章内容。一般方法是,将文章立意运用构成思维分解成为两个方面的要素或元素进行概括,生成前后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立意的标题。从通行的思维方式上进行双构训练,比如将空间的“东西”“上下”,时间的“今昔”“早晚”,人事状态的“吉凶”“祸福”“盛衰”“兴亡”等这些两极共构的词语分拆来用。正对式标题、反对式标题,均可以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

如《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2015广东),“宏”、“微”采用对比形成张力,科学之道、自然之美形成形式上的重复,将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两种方式感知自然的立意浓缩出来,体现辩证思维。《柔也人生,刚也人生》(2015上海)立意厚重而有深度,通过构成思维将人生分为柔和与坚硬两种,认为“人生刚柔并济是最好的选择”。《左手粪叉,右手笔杆》(2015江苏)、《小常识,大学问》(2009广东)、《方正做人,圆通处事》(2013湖南)、《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水墨留白,方圆相融》、《一念海角,一念天涯》等均属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的例子。

(四)通过过程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从事情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关键环节进行概括、抽象生成标题。一般方法是,将文章内容或立意运用过程思维分解成为两个方面的历史过程、关键环节,关联文章立意、主题,生成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事件或主题的标题。

例如《张开双臂,拥抱自然》(2015广东)将对自然的态度、感知自然的方式分成“张开”、“拥抱”两个环节,形成情致上的重复,概括了文章立意、主题。《放下执念,寻对方向》(2015山东)、《冲破枷锁,拥抱独立》(2014甘肃)等均是通过过程思维生成标题的。

再如1999年一考生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通过过程思维将内容分解成两个关键过程,生成《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难解》的标题,新颖形象。2009安徽卷《孙悟空悟理,花果山传经》则对原著内容进行改写,将孙悟空做事情分解成“悟理”“传经”两个关键环节,新颖独到,暗合作文材料的主旨,巧妙自然。再如《乌江巧遇项羽,对话明白人生》(2009安徽)也可作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