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范文
时间:2023-03-14 20: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写作;提示;思维方式;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77-01
一般地说,写作总要经历一个从模拟到创作的过程,没有人是天才的作家,鲁迅曾经说过:即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
中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很正常,其实每个人写作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就把现在当作是天才之路的起点吧。但是,同样的起点,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会一下子太大,而是一点一点有的。也就是说,要想取得成就,我们每天必须有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而这就要求我们常思考,常练笔。
首先要努力去写,不要怕写的不好,鲁迅说: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是先有创作的。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最初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为共同劳动的需要,有时要发表意见,比如大家共同抬木头感到累了,突然有一个人喊了一声"吭育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如果这也是文学,他也就是文学家了,是属于"吭育吭育派"。
那么,写什么呢?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进行完善,丰富。而这个逐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依赖你去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规律,慢慢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写作思路,这对我们以后的写作很重要,也是我们能不能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的关键。
二年级的女儿,作业上要求以《我的家乡》为题写几句话,她感到挺难。我鼓励她要努力写出来,就是两句也好。她终于作文如下:我的家乡在应县,那里有举世闻名的木塔,它非常雄伟壮观,我爱我的家乡,它很美丽。
二年级的一个孩子,我觉得这已经不错了,值得鼓励。我根据她那两句话问她,你写木塔是因为家乡有木塔,而且来旅游的人很多,那么,家乡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去看、值得去写呢?她说还有净土寺,有水库,有度假村,有正在建设的仿木塔的钢塔。
我说,你说的都是一些旅游的地方,那么,除去旅游的地方,我们的家乡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可写?她的思维好像开阔了,她说还有一些特产,如玉米、向日葵、胡萝卜、大蒜。
我根据她想出的内容不断提示,她说还有一些风味小吃,如羊杂、凉粉可以写。这样,她就已经找到可以说的内容了,无话可说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继续提示,你说的这些都是出现在家乡大地上的事物,那么,这块土地自身应不应该介绍一下?在我的引导下,她又想出了人口数量,总面积,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
我继续提示,你说的这些都是现在看到的,那么根据现在还可以继续说一些什么呢?她自然就想到了家乡的过去、未来。
提到过去,说些什么呢?说变化和发展。想到未来,说什么呢?说发展前景。为什么会有发展变化,为什么未来会更美好呢?这肯定离不了国家的政策,人民的勤劳等。
我继续提示,你说的都是你身边的家乡人,那么在其它省市有没有家乡的人呢?比如,在北京、天津、在上海?当然是有的。他们会怎样看自己的家乡?她说他们会思念自己的家乡,李白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说这句诗的时候,我特别兴奋,这说明她已经进入了状态,在积极思维。
我继续提示,你说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准备怎样爱她呢?她思考了一阵说,要让她变得更美丽。我说,怎样才能让家乡更美丽?她说,先好好读书,等长大以后,用知识改变家乡。到这里,其实,除去一般性的说明,思想内容也就比较深刻了。
最后我给她总结,关于《我的家乡》,你可以写的有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名优产品、发展变化等,然后写写我对家乡的感情。把基本的线索整理出来以后,再进行一些语言的润色,使得文章有血有肉,丰满起来。再比如,写玉米,应该写什么时候下种?家乡人用什么方法种玉米?玉米刚长出来是什么样子?夏天是什么样子?秋天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耕耘?什么时候收获?产量有多少?收获有多少?对家乡人的作用有多大?玉米可以做哪些产品的原料?价值有多大?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
我们这样扩展,是为训练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小学适用,在初中、高中阶段都是适用的。如果我们能一直坚持这种思维的扩展,大胆的尝试,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除了努力去写之外,还要尽量在文章中推出一个高度。古今中外,但凡名片佳作,一般情况下,都会反映较高的思想境界,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托物言志,以事说理。所以我们能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能感受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透过萧条与悲凉,让我们看见了一种生命的旺盛,给人以无限的神往与希望。反之,则不然,如张华的《情诗》,结尾处"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一下子由倚剑走天涯,笑傲江湖的潇洒演绎为弥漫着人间烟火味道的儿女情长,所以被评价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总是没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粱?"的气度;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意;没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豪迈:没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洒脱;更没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深邃……
篇2
这篇《2014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是
fā shè kuā jiǎnɡ huà lánɡ xiànɡ bí
yánɡ liǔ yānɡ miáo xún zhǎo jiān yìnɡ
qīnɡ tínɡ yǒnɡ ɡǎn fǔ mō hán lèi
二.汉字真奇妙!同一个音,字形却不一样,读一读,想一想,再填上合适的字。(9分)zuò 下 位 事fēnɡ 雨 蜜 山lán 花 球 天三、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6分)例:饺(饺子)校(学校 ) 绕( ) ( ) 很( ) ( )萝( ) ( ) 英( ) ( )四、照样子写词语。(10分) 1.碧 绿 2.暖洋洋 3.又黑又小 4.平平安安 5.千家万户 五、读读句子,选择适合情境的成语。(6分)遥遥 赏心悦目 天长日久 东张西望1.体育课上,小明跑得飞快,别人远远落在后面,他真是 !2. ,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3.小猴上课,一会儿看到东,一会儿看到西,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 。 4.小玲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看着就觉得 。六、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行。(19+2分)1.嫩绿的( )( )闪着( ) ( ),( ) ( )上成了( ) ( ) ( ) ( ) !水里一群( ) ( ) ( ) ( ) ( ) ,快乐得好像( ) ( ) 一样。2.只见风( )着帆,帆( )着船,像( )一样 ( ) ( )地前进。3.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 ) ( ) ( ) ( ),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4.我们像( ) ( )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 ) ( ),就( )( )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 ) ( )。 5.( )姑娘吃( ) ( ),上山 ,吐丝 , ( )新房。6.放学路上,你看见一位叔叔把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地上,你走过去,对他说: 。 七、短文阅读(一)(8分) 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1.短文有 句话。2.我的家乡叫月亮湾,是因为 。 3.用“ ”画出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4.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美极了。夏天到了,月亮湾的桃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两句,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短文阅读(二)(10分)我爱祖国的春天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迷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1.短文有 个自然段。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找出来画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装扮( ) 偷偷( ) 五颜六色( ) 八、写话。(10分+写字4分=14分)老虎受骗了。从此,狐狸便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这件事传到了老虎的耳中。有一天,老虎又遇到了这只狐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接着编下去。
篇3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写话训练 四个方面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写话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入手。
一、鼓励学生动笔,降低写话难度,培养学生写作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段写话教学的目标:“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不难看出,低年级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识字,词汇量又极少,口头表达还不够完整。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们提笔写出一段完整通顺的话,难度相当大。如果对写话要求太高,会增加他们的畏难情绪,扼杀他们的写话兴趣,不利于写作教学。那低年级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呢?
其实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学生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一样,首先是让他们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任何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分强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使用学过的词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刚开始起步阶段要求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要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过多要求写话的数量,只要能写一句完整的话。(2)不过多要求写话的质量,只要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3)不限制写话的内容及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在写话时,不必过多限制写话的内容,写任何内容都行,这样一来,学生可写的内容就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写话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写自己高兴的事,有的写和父母外出游玩,有的写帮助父母做家务……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能力、经验不同,尽管写出来的长短多少不同,但都乐意去写,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而这些充满童真、稚气的话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展现。
二、注重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写话能力。
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有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那第三个方面“能够写出来”就无从谈起。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学家唐纳・格雷夫提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只有产生了写作兴趣,才会有写作动机,才能够完成写作活动。因此应该以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培养写话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孩子写话兴趣的方法很多,现列举以下几种。
(一)先画再写。
学生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年级学生想倾诉的东西太多了,却受条件限制缺乏表达的机会。何不创设一个机会让他们表达呢?由于孩子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是画画,我就推出了“绘画日记”,专门设计了“绘画日记本”:上面是“?摇 ?摇月?摇 ?摇日星期?摇 ?摇天气?摇 ?摇”,中间空出画画用;下面是“我想说的话”,边角配有儿童喜欢的卡通图,学生一人一本,爱不释手。在学过《人有两个宝》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的小手,再配上一句话,写写自己的小手都做过什么。
(二)先观察再写。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写。如在“夸夸我的文具盒”活动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观察静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摆在面前,然后提示他们从形状、颜色、图案、构造、作用等方面观察。先自己说,再分组交流,最后一步一步地写出来。
(三)先活动再写。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如剪纸、贴画、讲故事、唱歌、演课本剧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做评委,评出优胜同学,最后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写出来。这样让学生亲自实践,必定有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教学一年级时,在班内组织的一次庆“元旦”活动中,我特意安排了踩气球比赛,学生兴致很高,玩得十分尽兴。学生谈了自己的感想后,我把二年级一位同学的作文《踩气球》读给他们听,他们听得很专心。下课后,很多同学说:“老师,要是我会写就好了。”看来,学生已有写话的动机了。
(四)先阅读再写。
组织学生欣赏别人的日记,培养写的兴趣。课外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读报刊上发表的小学生日记,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二年级小朋友的日记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励他们说:“同学们,别的小朋友的日记写得这么好,你们的年龄跟他们一般大小,难道还写不出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写得出来,比他们写得还好呢!”说完,竟动笔写起来了。
这些多样的、有趣的写话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无论是先画后写、先看再写、还是先做再写,学生必须自己去看,自己去体验,在观察和体验中孩子们才会有话可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与鼓励学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而一个经常得到负面评价的学生,就会产生负驱动力。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写话,如评选小作家,对于那些写话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他们当选小作家,并上讲台读自己写的话,给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评选佳作奖,奖励给他们一朵红花,一个大拇指。我帮助孩子修改写话作业参与投稿,并建立了班级美文精选《小露珠》将写得好的文章收录入书,全班传阅。这些丰富多彩的激励形式,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写话。奖励机制让孩子对写话产生了浓厚兴趣,增强了孩子写话的动力。
三、注重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进行写话训练呢?
(一)课堂延伸。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生在学完《雨点》一文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启发孩子雨点还会落到哪里?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孩子们写道:“雨点滴到果园里,点红了桃花。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柳芽。”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结尾是乌鸦上当了,肉被狡猾的狐狸骗走了。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情节:第二次乌鸦又叼了块肉,又碰到了狐狸结果会怎样?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乌鸦不会再上当了,而且惩治了狐狸;有的认为乌鸦那么笨,还会被狐狸用新方法骗了。我让孩子以此为题写一则童话,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以文章论高下。文章中处处闪现着孩子的智慧。
(二)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学生来说,在写作中一筹莫展时,能依“法”循“章”,自然会得到启发。仿写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如课标本教材第一册的《看》一文描写了游园经历。第一节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第二节采取总分的形式,先写好看极了,再写花的色彩样子,最后写作者喜爱。学完文章,我要求孩子模仿该文写花园一角,并用上文中词语,孩子写得较为具体。可见,模仿课文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发现美”的眼睛。
2.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学生来说,这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去“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以神相交的诱惑和。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语言模仿练习,有仿句式的,有仿片断的。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秋姑娘的信》一文写道:“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他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模仿文中语言,以春姑娘、夏姑娘、冬姑娘的名义给各种小动物写信。有位孩子写道:“冬天快要过去了,春天要来了,春姑娘摘下片片花瓣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他们快点回北方来,天暖和了。一封写给正在冬眠的青蛙,赶紧起来吧!一封写给小松鼠,快从树洞里出来吧!春天来了!”孩子看着自己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
3.仿技法,培养具体的写作技能。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进写作知识的迁移。
例如,第三册《小池塘》一文描写池塘时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在教学时,我一句句地分析讲解,让孩子们明白文中白云像什么,太阳像什么,等等,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能不能给它换一换,力求让孩子学会用比喻。在平常鼓励孩子多用比喻句。
(三)词句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如一年级下册中一个单元有关春天的课文,单元训练中又学习了一些赞美春天的成语、古诗。这时,我先带领孩子回忆课文中的语句、情景,激励孩子联想到更多写春天的词句。然后进行说话训练。
四、说写结合
在写话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如,口语交际《夸家乡》在进行口语交际后就可以把它写下来:“我的家乡在?摇?摇?摇?摇?摇?摇?摇?摇。那里风景迷人,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还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那里物产丰富,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还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总之,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写话内容,不要忽视孩子的写话兴趣,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写话内容,这样,就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系列谈.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
一、把教材当作“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教材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学着运用字、词、句、段、篇抒写自己的生活。
句式例子。用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模仿文中的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也可以模仿文中写作手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模仿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叙述顺序例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在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西湖》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在学生秋游活动之后,指导他们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段落结构例子。如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第3课《庐山的云雾》,课文语句优美,特别是第二、第三自然段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非常有特色,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学习,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相应的仿写练习。
篇章例子。笔者在教二年级时就常常训练学生仿写课文。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英英学古诗》一课后,学生把《古诗文诵读》中背诵的诗拿来改写,有“方苏学古诗”“李彤学古诗”“宇轩学古诗”……学到第4课《乡下孩子》时的仿写就有了创造,下面是一个称后妈为阿姨的学生写的“城里孩子”,他把自己的生活用课文的句式表达出来了,仿中有创。
城里孩子
曾是阿姨枕头边
怕吓的“受害者”
曾是爸爸手心里
欢乐的“小囚犯”
吃一次肯德基
让我知道了美食
喂一喂家里的小狗
让我知道如何交朋友
玩一会儿电子游戏
让我手脑更灵活
看一本好书
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
哦
城里孩子
生在高楼里
长在甜梦里
语文教学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解读文章的遣词造句,学生就能学到活的语言知识,就能发展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例子”有用词造句的例子,有篇章结构的例子,有思维方式方法的例子……只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例子,再模仿这些例子,在模仿中有创造,学生必将“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
二、把教材当作“料子”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仅把教材作为例子仿写句、段、篇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即把课文当作料子(素材)进行改说、改写。课文改说、改写可以是缩写、扩写、改对话为短文、改诗歌为散文(故事)、改散文为诗歌等形式。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改说、改写课文,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复习,更有助于训练语言运用、创新思维等能力。在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借鉴课文中的句子、课外阅读材料、自己的生活体验等,运用刚学的词语、句式来表达。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九色鹿》时,引导学生练习改写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把课文改写成三种人称口吻的现代诗歌。二是模拟国王写给王妃的转述书信。三是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如想象故事情节:景色秀丽的山林会是怎样的,调达求救时是怎样的焦急、害怕,调达告密后如何设置悬念,九色鹿在刀枪箭斧包围之中是如何危险;再如想象故事结局:国王是如何惩罚调达的,又是怎样劝说王妃的……这样,既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又使他们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把“善良”这颗种子深深栽进学生心田。把教材用足了就能使效益最大化,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所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把教材当作“引子”
杜威说:“教材成为学生的向导,靠着它可以节省时间,少犯错误。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任何书本或地图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它们不能取代实际的旅行。”在一定意义上,杜威是在说教材的引领作用。语文教材是引子,就是引出它自身之外的更多东西,把学生引向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里,去徜徉,去领略,去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累积已使我们拥有了丰厚的文化文本,新时代的发展更是使文本以几何级数递增。面对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我们何去何从?这也不是几个例子就能够解决的。语文教材是引子,就在于为学生指引一个流派,指引一个大家,指引一本经典,学生可以沿着引子指导的方向,自己摸索着进入文本的世界,从而汲取更为丰富、宽广的知识。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桂花雨》,引导学生读琦君的《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以及《琦君自选集》;教学第13课《开天辟地》,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教学第14课《普罗米修斯盗火》,阅读《希腊神话故事》;教学第15课《一路花香》,阅读朱瑞玟著的《佛教故事》……把教材当引子,就是从教材这个例子出发,引出内容上的多元性――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出形式上的多元性――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用不同的体式去“点化”。如学习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陶校长的演讲》,引导学生把演讲稿改写成诗歌“每天四问”。在改写中,学生对文本理解已透彻了,语言已内化了,但笔者继续提出要求――除了这“四问”以外,你觉得还可以给自己提出哪些“问”,请你模仿着再写两三段。有的学生从学习上提了“三问”:今天你预习了吗?今天你认真听讲了吗?今天你复习了吗?有的学生从文明上提出了“三问”:今天你讲粗话了吗?今天你随地吐痰了吗?今天你闯红灯了吗?有的学生从“三好”上“问”:你在家是个好孩子吗?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吗?在户外是个好少年吗?有的学生从环境保护上“问”:今天你乱扔垃圾了吗?今天你踩踏小草了吗?今天你浪费财物了吗?
语文学了学习知识点的内涵、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以外,还要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艺术,去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并通过这些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和审美意趣,进而形成思想认识和表达、审美等语文能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指出:“编课本的初意,我想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是的,语文教材这个引子,可以引导学生吸纳生活中的语文内容,可以链接课外学习资料,沟通学科内外的知识联系,还可以开拓理解和发展的空间。
无论是例子、料子,还是引子,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刘寿华老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设计】
一、解题、认人
1.揭题。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板书课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
2.审题。从题目知道了什么?
3.质疑。由这个诗题你想问什么?
4.简介。简介净慈寺,简介杨万里和林子方。
二、质疑、释句
1.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想知道是怎么送的和送的结果,就要细读全诗。(2)邻座相互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读准字音,是否读通畅了。(3)指名读。齐读。注意节奏。
2.小组交流。读了诗句,明白了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读不懂。
3. 理解诗句。(1)诗中最后两句很有意思,老师这样改,你们看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映日 )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2)你还可以怎么改?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接天莲叶(别样红),映日荷花(无穷碧)。③(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④映日莲叶(别样红),接天荷花 (无穷碧)。(3)小结: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很有趣。
三、联想、悟情
1.启发想象。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子湖,他一下子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脱口吟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后两句诗。(1)读到“接天莲叶”就要想到这里的莲叶,荷叶是怎样的?(2)读到“映日荷花”你头脑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3)想象的画面还要两句合起来,应该是怎样的?(4)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领悟诗意。(1)诗题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你看出“送”的意思了吗?是不是跑题、偏题了?(2)你还知道有哪些“送别”诗?(3)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送别时,有人豁达、豪放、感伤,有人感谢、感激、感恩,有人鼓励、勉励、激励,有人直抒胸臆,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有人含而不露,含蓄委婉。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属于――含蓄挽留,是婉言相劝朋友留下来。
3.补充介绍诗中含蓄之意。
4.小结:从这首送别诗中,我们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四、内化、拓展
1.学习运用。⑴杨万里看到西湖荷花、莲叶的美,脱口吟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看到下面的画面、景象(提供桃红柳绿、春天绿油油的麦地与金黄菜花、儿童放风筝等图片)会怎么说?⑵以后你们看到某个特定的景色就可以化用这首诗:毕竟________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____。
2.扩展运用。
(1)其实,杨万里的这首诗千古流传的原因不仅在于含蓄留客的方法,还有虚实相生、阳刚与柔媚统一的独特写法,更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寓含的哲理,今天,我们很多人喜欢用这句诗做文章的题目。(出示报刊刊载的几篇以此诗句命名的文章)
(2)你以后在写什么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映日荷花别样红”做大标题。
【评析】以上设计有以下特点:
第一,遵循“以学定教”。读题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读诗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已会的,不讲、不教;学生想知道但有可能自己解决的,也“把皮球踢回去”,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或讲解。这就是课标“教学建议”中强调的“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第二,课标在诗歌教学上要求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要求高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上述设计既落实了课标要求,又遵循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画面,进入情境;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读出诗情画意;在比较中明白这首送别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
第三,把教材作为例子,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如看图仿写,让学生知道名句可以引用、化用,使课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