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山行范文

时间:2023-04-12 02:5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杜牧的诗山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68岁的山本耀司露出孩子般调皮的笑容回答说:“我到巴黎参加时装周的时候是38岁,现在已经过了30年了,你算算我有多大了呀?”

倘若从1972年建立工作室开始算起,山本耀司已经在服装设计这个行当工作了40年。为什么能这么长时间持续设计师工作呢?他也经常这样问自己。

“其实我本人是一个非常懒的人,懒极了。如果你不给一个日期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去做这项工作。”山本耀司认为,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和他极懒的性格十分吻合。因为每个服装节、服装周的日期是确定的,就像学校的作业一样,必须在规定的日期之前完成,所以他过去四十年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

“拥有太多财富对设计师而言并非好事”

“我姑且把服装设计师称作艺术家。艺术家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对大众认为美的、好的东西提出异议。艺术家要对现实存有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去创作自己的作品。通过叛逆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艺术家的宿命。”山本耀司以这样的判断划定了艺术家的职责,同时也划定了自己的职责。

山本耀司很反感自己被称作时装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时装就等同于普通人眼中的流行时尚,代表的正是大多数公众认为或者正在追随的美——而这种美,正是他要击得粉碎的东西:“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总是能将隐藏在流行风潮背后、尚未被他人发现的魅力元素挖掘出来,将之不断放大并且有创意地呈现出来,这无疑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十分丰富的创作经验。”

一度,山本耀司在某些需要填写职业的场合时不是写“时装设计师”而是“服装服饰设计师”,或是“公司高管”、“法人代表”来糊弄。

在山本耀司眼中,“时装”这个词特别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大多数人都认为时尚等同于流行,在2012年夏天流行的服装款式或者某些元素就是时尚的,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山本耀司说,“如果以流行与否的标尺来衡量,那么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创作过哪怕一件流行的衣服。流行的‘阳关道’我从来没走过,踩在我脚下的永远都是反流行的‘独木桥’。”

山本耀司对时尚与美的理解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以至于当他在2009年因金融海啸宣布破产的时候,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惊愕。的确,与可可?香奈儿、乔治?阿玛尼这样商业成功的时尚界巨头相比,习惯于逆潮流而行的山本耀司更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公司从来不是他工作的重心,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是一个躲在工作室里创作的设计师,像个刚学会画画的孩子般痴迷。

“美国的一位记者曾经对我说,山本耀司你根本没有获得成功,因为你从来没发过财。我回应他说,我觉得自己很成功,因为我们判断成功的标准不一样。我通过我的服装表达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这就足够了。”山本耀司回忆道,“如果你拥有太多的财富,就可能反而会被这些东西所掌握。这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并不是件好事。”

在山本耀司看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的确要比获得金钱重要得多,因此他设计的作品都是自己情感的延伸。“如果一个设计师为了市场而妥协,那么他就会逐渐习惯于此,最后变成一个服装生产机器链中的一环——固定而毫无创造力的一环——这样的人只能被称作裁缝而不是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我常常被女性的背影所感动”

一个将服装设计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的设计师,注定不会甘于平凡。出身于单亲家庭的山本耀司由母亲抚养长大,作为一个贫苦裁缝的儿子,他从小就领略了服装基础制造行业的艰辛和无趣。

“那时东京的裁缝地位低下,必须走家串户才能做到生意,而且只能走小门。而在服装的裁剪上,更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只能小心翼翼地照着西方流行的式样为雇主效力。”山本耀司回忆道。

浸在如此环境中的山本耀司,非但没有把服装看成是一门毫无出路的行当,反而萌生了像绘画一样有创造性地设计服装的念头。1968年,从东京文化服装学院时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山本耀司前往时尚之都法国巴黎留学,并于1970年回到了日本。

两年的留学时光,让山本耀司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更让他树立了足够的信心。1972年,山本耀司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很快就成为日本时装设计界的先锋派人物之一。1981年,山本耀司与日本另一位时装设计师川久保铃在巴黎举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时装展示会,他们以一系列黑色、奔放、宽松的服装,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于传统美、优雅和性别的争论。那时的山本耀司,将浮世绘、歌舞伎与禅文化融入到设计作品当中,向西方人尽情展示着日本的哲学与美学。不过,西方认为他带来了最经典的日式传统服装,日本却认为他太过前卫叛逆。

其实这种前卫与叛逆的基础正在于山本耀司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通。与很多东方设计师习惯于通过西方式的设计创作来博得来自巴黎和米兰的掌声不同,山本耀司的美学基础是纯粹东方式的。西方的着装观念一般是以紧身的衣裙来体现女性优美的曲线,但山本耀司却将和服作为创作基础,他的设计作品大多以黑色为主调,借以披挂、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不对称结构的着装概念。他还善于从传统日本服饰中吸取灵感,通过色彩与质材的丰富组合来传达时尚理念。

除了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山本耀司设计的女装作品还有另一个特色,那就是能为你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

“我从小就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这种强烈的关爱让我在感激之余,也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扭曲——对于内心深处的女性形象,我是爱与恨并存的,这种感情非常复杂。”山本耀司说,“比如说,当一位女性从正面向我走来时,我常常不敢正视,但当她转身离去的时候,我却非常想让她留下来。”正是因为常常被女性的背影所感动,山本耀司在设计女装的时会非常重视它的背面。

“成功的设计师要善于耐心等待”

整整40年的服装设计生涯,让山本耀司从当年的时装界新星变成了如今功成名就的大师,2011年,他获得了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艺术文化最高勋章——司令勋位,让破产已两年的山本耀司到达了荣誉的巅峰。有人说服装设计师就如同明星,吃的是青春饭,变幻莫测的时装潮流会让他们如流星般转瞬即逝。这话的确适用于大多数设计师,当年日本的时装设计界三巨头中,川久保玲已将衣钵传给渡边淳弥,三宅一生也选定泷泽直己做接班人,只有山本耀司,至今仍奋战在设计与经营的第一线。山本耀司与运动服饰巨头阿迪达斯合作的品牌Y-3,自2002年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时尚运动服装的指向标,就是他创造力依旧惊人的明证。

“观众的喝采和掌声是我创作力量的源泉。”山本耀司说,“如果我给大家放一段时装展的视频,那么你能感受到的氛围绝对不及现场的十分之一。在时装展现场,设计师、模特和观众之间会形成一种非常棒的互动与沟通,这让我感到无比兴奋,也是我在40年后的今天仍在不断创作的原因。”

而让山本耀司执著于服装设计领域40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竟然是他一直在等待某种“偶然之力”的降临。“在设计的过程中,你有时会产生一些非常天才、超出自己想象的创意,其实这些创意其实并不是你自己的,而是上帝给予的,它会让你在一瞬间异常地感动。”山本耀司说,“偶然之力是需要等待的,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一定要善于耐心地等待——等待天才灵光的突然降临。”

在2009年遭遇破产时,山本耀司曾道出一段令人难忘的声明:“某种程度上,我就跟《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的皇帝一样。但为了让日本时尚文化不输给世界,持续现在的工作是我的宿命。我将继续为服装设计事业鞠躬尽瘁。”

的确,公司的破产让作为商人的山本耀司暂时倒下了,但这根本不重要,因为他从没有把自己当成过商人。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作为艺术家的山本耀司依旧坚硬地活着,年近七旬的他,至今仍在为寻找创意、灵感以及美之本质而不停地思索着。

对话

Q:在你最开始的时候国际媒体会把您的设计定义为日本风格,或者是日本设计师,但是慢慢的大家都会把你定义成国际大师,现在中国的许多设计师也面临同样的遭遇,这个过程是怎么转化的?

A:日本的年轻人现在实际上还是面临同样的问题,首先日本的百货店,他们不会把日本的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销售,这些精品店,他不会去采购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他是通过委托设计的方式,来采购其他的一些商品。如果百货店不买你的,精品店不买你的,那年轻的设计人到哪儿去做生意呢?他们就必须要组成一个组合,比如说8个人,10个人,到巴黎,到米兰,把自己的作品集中起来去进行参展,并且获得订单,但是现在欧洲呢?因为欧元贬值,所以他们现在买不起了,问题是现在的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服装的批发销售,它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并不是说你拿到订单把货发出去就完了,把货上架之后,能够把货卖出去,并且把费用回收回来,年轻的设计师很难做到这点。比如说很多是通过使用证来交易的,从这个意义上日本的年轻设计师,比如说30多岁,他们其实很有能力的,但是他们没有工作,每年他们的销售额只有1亿日元左右,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行了,如果没有人给予资助,就不能够获得成功。现在年轻的设计师如果在巴黎举行时装展的话,一定是有大的赞助商的,现在整个的时装系统出现了问题,我想中国的年轻时装设计师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Q:设计师是很矛盾的,他希望自己的设计有叛逆的方面,也希望能有自己的想法,能去表达一些不太一样的想法。那么,企业管理层该怎样去平衡设计师,使得设计师一方面有激情,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A:我今天用汉字写了“不可价值”这几个字。简单说是什么呢?一般人把它认为是附加价值,加上这些价值以后是附加价值,但是我觉得价值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时代,所以写了不可价值这四个字。之所以这么说,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品牌的时代,品牌的能力已经有些夸张。

美国耐克和我合作的阿迪达斯,这两家企业竞争什么东西?比如说某次比赛上,一个选手是跑200米的,一个选手是跑100米的,耐克和阿迪就商量,我们干脆推出一个150米的比赛吧。这就是说全球的世界锦标赛里,这个品牌会创造出新的体育竞赛的项目。最终获得胜利的是100米的选手在150米短跑当中获胜了,也就是说这个品牌不光是创造文化,而且创造出了体育项目。

作为一个企业的企业家,对设计师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如何让它变成一种畅销的商品,如何让它能够成为时尚,需要有非常高明、非常巧妙的广告宣传。实际上现在广告在全球范围之内是泛滥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互联网上搜一下,有无数的广告,随便翻看一个网页都是广告,现在广告充斥着整个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真正的提出自己的价值,说这是有意思的,新的,能够让年轻人理解的,我觉得可能这种口口相传的口碑更为重要,大家都知道口碑吧,口碑包括像互联网,还有博客、微博,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口碑得以宣传。我觉得通过这种做法,企业建立口碑是十分重要的。

篇2

1、明月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山云深知处。(贾岛:《寻隐者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飞镜云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江陵。(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白云间片孤城万仞山。(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篇3

山行——-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诗经》)

篇4

亲,还记得二年级时学过的那首赞美秋天的诗吗?是的,它就叫《山行》。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而行,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欣赏,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哇,好一幅山林秋色图!

枫叶、白云、山路、乡村人家……漫步在这秋的风景里,书香虫度过了一段难忘而悠闲的时光。

第二站:九寨沟秋色斑斓

亲,你知道吗?秋天,是九寨沟最为灿烂的季节。

嫫(mó)。达戈用风月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宝镜,宝镜碎片散落人间,变成了114个晶莹的海子,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山谷幽林之中。从此,人间便有了这处童话世界般的梦幻仙境――九寨沟。

书香虫不禁问:“秋天的九寨沟到底有多美呢?”

看,郁郁葱葱的青松、杨树、团团黄栌(lú)的叶片、片片火红的枫叶……沐浴在一片金黄黛绿之中。彩色的秋叶与蓝色的湖水交相辉映,美丽如童话世界。为数多的大小湖潭瀑布无处不在演绎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梦幻组合。真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啊!

第三站:坝上草原好风光

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骑着骏马驰骋,那感觉一定很过瘾!

瞧,坝上草原在秋的季节里呈现出了她最美的面容: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有慢悠悠散步的牛羊,有奔驰而过的骏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对于久居都市的书香虫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草原的那种辽阔与壮美,只有亲身到过的人才有体会。

坐在马背上,飒爽地狂奔,大声地呼喊,挥洒着激情,尽享广阔草原的美妙!累了的时候,躺在草地上,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尽收眼底,哇,这是怎样一种乐趣!

第四站:青岛海鲜味无极

亲,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小吃货,美味的海鲜大餐就不能错过!

青岛的秋季正是吃海鲜的大好时节。螃蟹肥美、生蚝营养、蛤蜊鲜嫩……书香虫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啊!

篇5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教学,会发现很多地方是一课安排了两首古诗。而被编在一起的两首古诗,要么题材相近,要么内容相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怎么进行两首古诗的同步教学呢?在十三年的教学摸索中,我初步归结了以下这样几种方法:

一、对比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便两首题材相近的诗也不会意境完全相同,且诗人的遣词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式的同步教学,引导学生找一找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就拿第五册《古诗两首》举例来说吧,这一课收集了《山行》和《枫桥夜泊》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枫桥夜泊》则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忧愁的客子,使他领略了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同时也体现了羁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两首诗都是在描写秋景,但体现的意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学法

自学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两首古诗时,可以一首诗为引做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诗则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去自学。《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内容。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诗题、诗人开始,然后抓重点字眼理解诗句,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怜”为“爱惜”之意;“屐齿”可联系课文插图来认识,而此句中最有特点的是“印”的用法,由原来的词句用做了动词,可以将这种用法为学生今后学古渗透。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重点研读的对象,指导想象:满园春色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而“满园春色”,作者为何只写“一枝红杏”?推敲琢磨后,学生深有体会,这种写法既体现出了这枝红杏争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给读者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以小见大”呀!这样,诗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学习这首诗所用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而理解诗意时遇到不理解的重点字眼,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查资料、加上想象等方法进行。

三、互补法

互补法适宜学习两首从内容上可以是互通有无,交相辉映的诗。苏教版小语第十册最后一组《古诗两首》中安排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两诗都是写西湖美景,但一个是晴天里西湖潋滟令人惊艳,“无穷碧”“别样红”色彩艳丽,令人遐想;而另一个则是写雨天的西湖——令人惊奇,一场骤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演绎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将两首诗同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晴天的西湖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顾盼生辉,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个豪爽侠士般,斩钉截铁。

由此还可在理解中鉴赏,而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诗人的文风特点。杨万里的诗以风格纯朴,构思奇巧著称;而苏轼的诗则豪迈奔放、笔力纵横,在这两首诗中都可窥一斑。

以这种方法教学的还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这一组,两诗都是写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风景,写法上却各具千秋。

篇6

都说红叶灿烂如霞,激情似火,她会照亮人生,她会给人生谱上诗的韵律。今日的红叶谷之行,让我再一次看到红叶的风采,大饱了眼福。红叶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在山峦、沟壑、溪流、草丛里醉红了脸,瑰丽夺目,迎接人们的赞赏……

红叶在秋风里打着旋儿,在冷雨里展着风骨,在严霜中亮着色彩。,鲜红、粉红、猩红、桃红,火红、橙红、赭红如杆杆旌旗,似斑斑碧血。雨雾中看红叶,湿漉漉娇艳欲滴,秋风里看红叶,舞翩翩绚丽多姿;晨霜中看红叶,如火如荼色彩斑斓,黄昏里看红叶,辉煌灿烂与夕阳同辉。啊!红叶!我采撷几片与你同醉以絮诗囊。你是秋的精灵,你把情传递,你把爱寄托,你把美升华……红叶的美,红叶的情,你不仅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情。又是一季深秋,又红一片天地。你又引来无数游人的欣赏,为你吟诗,为你作画。你的美丽让人想到春天的桃、夏天的荷、秋天的菊、冬天的梅,更令古今中外的骚人墨客诗情大作。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的美升华到极点。宋代诗人赵成德一首:“黄红紫绿岩峦上,远近高低松竹间。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则把红叶写的五彩斑斓,惟妙惟肖。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一个“醉”字让人如醉如痴,而宋代杨万里的:“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诗中的“偷天酒”,更是把红叶的酲醉的脸儿,描绘得熠熠生辉。红叶点缀着秋色,洋溢着风韵,让人们千百年来都讴歌不止,红叶的美韵形成了中华独有的“红叶文化”。

一片嫩叶,春天翠绿,夏天老成,只有在秋色里才能展示你生命的魅力,把晚秋的美丽留给人间。你曾是诗的传媒者,你曾把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情素传递。远在唐代,诗朋文友们就流行把诗题于红叶之上了,然后互赠欣赏,浪漫而文雅。唐代诗人钱起在诗中这样说:“远岸无行数,经霜有半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诗中所说的“题叶”,就是把诗写于红叶之上。“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这是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中的诗句。这些独领的诗人,带头题诗红叶,逸风情韵于诗。传说唐诗人卢渥到长安京城赶考,在流水中偶得一片有宫女题诗的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保存多年,后来竟成就了他一段美姻缘……我想:也许这才是让红叶流名于世的缘由吧?

红叶,你是一团团的火,你是一片片的霞,美哉!壮哉!霜越来越浓了,天越来越冷了,风越来越硬了,你那酲醉的脸儿越来越红了,你随着凛冽的西风四处飘零,用身体覆盖白霜,用辉煌给人间大地铺上了一层特色的红。

篇7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情感,因此,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是鉴赏诗歌的重点。其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壮志难酬、凄清哀婉、热爱自然、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恬淡自乐、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等。

解题金钥匙

阅读一首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诗人的情感:

一、知作者,明风格

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在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中,往往能体现出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对此,我们可以根据诗人所属的诗歌流派及其创作风格,对诗歌进行初步分析。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追求雄奇夸张;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多表现边塞将士的雄风;豪放派代表苏轼拥有旷达的胸襟;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情感细腻;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向往闲适自由的生活等。但同时也应注意,所谓的创作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派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变通。

二、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就是诗歌的标题、背景介绍、注解等,它们会给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以重要提示。例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左迁”一词是被贬的意思,暗示了诗人被贬后的怨愤或惆怅之情,从而为我们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三、抓意象,悟情感

通过具体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进而领悟诗人的情感。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不同,所抒发的情感亦不同。前者所写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进取、乐观的精神。后者所写之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萧瑟,凄凉,抒写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心境。

模拟训练题

1.下列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望泰山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涵深刻的哲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诗人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诗中三、四句转入议论,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诗人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有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南唐]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开,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篇8

来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各式各样的树叶五彩缤纷,有深绿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的是绿中带黄……看得我眼花缭乱。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柳树叶,几棵柳树斜靠在山脚下的广场边,柳枝随风舞动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正梳着长发呢!我随手摘下一片柳树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柳叶狭长的,叶脉十分明显,叶子的一周还有许多小齿,绿中带黄的柳叶摸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得想起了贺知章写的《咏柳》了。在柳树旁,我还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叶子,它的形状呈椭圆形,颜色是紫的,一片片紫色叶子在桂花叶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听老人说这种树的材质很硬,常用来做成劳动工具的手柄呢!

我和妈妈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了半山腰,我发现满山金黄的枫叶,从地上捡起几片,吹去上面的泥土,绿中透着点点红意,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枫叶叶片呈龙爪形,正好五片,就像一只只小巧玲珑的手掌,它的边缘还不规则地镶着一圈锯齿状的花边呢。我原以为很锐利,用手一摸,便觉得柔软的,可爱着呢。妈妈告诉我,枫叶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人生的沉淀、情感的永恒及岁月的轮回,不禁又想起了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踩着树叶铺成的“地毯”走了几步,我又发现了常见的植物——蕨。妈妈摘了两片蕨的叶子,我发现了蕨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蕨的叶子像塔形,如绽放的花朵,由许许多多的小半圆组成,它的叶脉不太引人注目,要是你不留心观察是很难发现它的叶脉的。

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途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植物。来到山顶,我看见了飘落在地上的几片银杏叶。连忙坐到了草坪上,拿起身边的银杏叶仔细端详。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上面密密地布满了叶脉,一半绿,一半黄像被谁染了颜色。一阵风吹来,枯黄的树叶在空中飘落,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那么灵动,那么美妙,仿佛一下走进了童话世界。我急着想站起来去接那飘落的叶子,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摔进了后面的草丛中,一丝丝毛绒绒的东西飘进了我的脖子里,弄得我痒痒的。我转身一看,原来是狗尾草啊!我摘了两棵狗尾草放进了标本袋中,继续寻找落叶。在山上转了一圈,我的标本袋里已收获满满,柳叶、枫叶、银杏叶、桂花、铁树……应有尽有,俨然成了树叶的大Party。夕阳西下了,我和妈妈也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想:人们常常赞颂花的美丽,树的高大挺拔,小草的无私奉献,却从未看到叶子的魅力,可在我的心中,叶子也一样是最美的。我爱树叶,更爱秋天的树叶。

篇9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 营造氛围 美读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陶冶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热爱祖国语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第一册开始,经过一年多实践,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班级语文学习和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步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弘扬文化,激发兴趣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文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给学生,目的就是通过“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决不能为应付考试,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而应该开展大量古诗文导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吸取古诗文有益精髓,促进语文和品德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能让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生活,或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思乡惜友之情,或者阐事明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文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意义外,还是音乐、绘画、意境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同时,古诗文语言凝练、手法生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生动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群文阅读,合理安排

1.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识字量少,以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并注上拼音,重在激发兴趣。例如,《长歌行》(汉乐府)、《敕勒歌》、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鹿砦》、《竹里馆》,杜甫的《绝句》、李绅的《悯农》、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白居易的《草》,李白的《静夜诗》、《古朗月行》、《秋浦歌》等。

2.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内容。

春天选择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文。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张志和的《鱼歌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竹枝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

夏天选择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文。例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秋天选择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秋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冬天选择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高适的《别董大》等。

3.结合节日选择相应的内容。

例如,结合过春节背诵王安石的《元日》;妇女节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清明节背诵杜牧的《清明》,韩的《寒食》等;重阳节背诵有关思念家乡亲友的诗文。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等。

国庆节背诵爱国诗篇,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

4.根据教材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教《铁棒磨成针》后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教白居易的《草》后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教李绅的《锄禾》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教张俞的《蚕妇》后让学生背诵梅尧臣的《陶者》;教陆游的《示儿》后让学生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营造氛围,美读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环境有直接联系。为此,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

1.营造氛围――诗上墙。教室墙上贴上抄好的古诗,挂着《儿童古诗读本》、《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选讲》等,使学生进入教室抬头可见古诗,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

2.日积月累――天天背。小学生的特点是坚持性不够,实践当中我采取让学生每天背诵的形式。如写在黑板报上,每天课前背一背,放学前再练一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古诗文就多了。

3.家长配合――留作业。每天学生作业中都有古诗文诵读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知道教师的要求及意义,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年级就背下不少古诗文,感到高兴,不少家长乐于配合,相得益彰。

4.形式多――诗配画。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诗配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寓教于乐――制卡片。将小卡片的正面写上诗的题目,背面写上答案,下棋似的,答对了,向前走一步,答错了,原地不动。先走完的为优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背了古诗。

6.主动发展――点将台。利用班队课,设立诗词背诵点将台,如做游戏开火车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背诵。也可以不点将,让学生自由到讲台前背诵,背得好的奖给小红花,学生兴趣盎然。

7.荷角初露――擂台赛。先选出一个人当擂主,谁背的古诗首数超过了擂主,就成为新的擂主。通过循环式交流评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背诵氛围好。

8.多方激励――群英会。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人的诗,如李白的诗收集得最多的、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李白”,杜甫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称他为“小杜甫”,王维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王维”……然后,定期举办诗会,让这些“小李白”、“小杜甫”、“小王维”等背一背他们的诗,通过这些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收集、背诵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及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由于背诵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通过一年多训练,学生收获很大。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背诵七、八十首古诗文,最多的背了百余首,低年级学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传统文化精髓。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化精品,是真正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广泛古诗文群文阅读,充分美读感悟,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08.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1.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篇1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语文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在课前导入语这个细节中,更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环节。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这样说:“导语设计的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下面我就导语的设计方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由旧课引入的开讲,总是比较顺理成章,贴切自然。联系旧知,引出新知,主要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降低了新知识的坡度,架设了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作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导入的时候可以把旧知识从学生的记忆中唤醒,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例:不知大家看过电影/电视剧《阿房宫》没有?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笔下又是怎样雄伟壮观呢?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对于六国和秦国破灭原因的分析和贾谊、苏洵有何异同呢?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当然,在具体导课时,要注意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这样会把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吸引到回忆上,而削弱了对新知的兴趣。

(二)设置疑问导入法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问题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刺激剂。”巧妙地设计问题以及在新课中适时提出问题,能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疑性导入语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巧与拙。常见的设疑性导入语方法有教师提问、猜谜、启发、设置悬念、学生提问等几种。

如悬念设计法是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秘术。以悬念作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出发点,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非要追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比如钱梦龙老师在教《中国石拱桥》就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课前故意对教学内容“保密”,让学生装着疑问进课堂;二是出示赵州桥的挂图,叫学生说明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并按学生所说一一画图,结果无一像挂图所示,在学生“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情况下,才让他们打开课本。

(三)趣味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吸铁石”,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其求知欲就会高涨,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思考,紧紧追索问题,直至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地做好导入环节,把握导入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但能很好的、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教学,还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新课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预言或者传说,来激发他们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行学习。

有一位老师在讲《捕蛇者说》时,引用一个出自《礼记》的典故。钱梦龙老师在教知识短文《词义》时也讲了一个故事。他先讲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问阿訇“眉毛要不要?”“胡子要不要?”这样一个故事,从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名言警句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如诗句、对联、熟语、哲理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都爱伤春悲秋。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吗?学生可能会说到: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我们来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看看现代人笔下的秋天与古人有何异同。

当然,设计导语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叙。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任何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用心的组织导入语言和导入情节,把握好导入的艺术,对抓住(或留住)学生的“心”,在漫漫求知的路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能使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因而,我们要巧妙地利用这个教学的“第一锤”,使这一锤有力量,并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课“序幕”设计艺术欣赏[J].复印报刊资料,198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