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阳光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09:3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选择阳光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简单说就是要做到用眼、用心、用笔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文学类文本一般篇幅较长,阅读的重点在于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阅读时自然要“全脑阅读”,手脑并用。首先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其次划出领起句段、过渡句段,试图找到文章的思路;这样做题时能起到参照作用,从而减少回读的时间。例如在阅读舒婷的这篇文章时标画出以下的句子:“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学生时代你……”“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这篇作品叙写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和老朋友的纯真的友谊,以及如今回忆时的感伤与惆怅之情。
文本中段落的中心句以及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句子,也是该引起我们重视并圈画出来的。2012年江苏高考卷《邮差先生》中三次点到阳光:“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的风韵”;“阳光充足地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标画出这些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句子,圈画出句中的关键词如“阳光”“花白”“尊贵又从容”“风韵”“光耀”等等,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依然乐观开朗的邮差先生的形象。这就为理解小说的主旨找到了一把钥匙。
当然,抒情、议论的句子理应是关键信息,经常是不容忽略的出题点,尤其值得关注。如2009年江苏卷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再如2012年江苏卷第13题:“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不仅与文章内容关联,还与文章结构甚至主旨有关,怎能不关注?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概括
合并,就是指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加以概括。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显现了。
不管是“化整为零”还是“化零为整”,都要求阅读者用眼、用心、用笔,才能更简单轻松地把握文意,理解文意,为答题做好准备。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的准确率。
二、答题习惯的养成
理解是前提,答题是关键,这直接关系考生能否有效得分。答题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读题,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要求;第二步:分析题目类型,寻找答题规律,明晰答题思路;第三步:规范答题,依据赋分点作答,准确使用术语,规范全面作答。
眼中有题,才能准确答题,例如2011年江苏卷第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这是你的战争!”》)题目中“手帕细节描写”“情感活动”“具体说明”都是直接而具体的要求。从题目中读出,题目答题的依据是“手帕细节描写”,答题的落脚点是“情感活动”要求出现具体表现“情感”的词语,答题方面则要求具体说明。据题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第4节,“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除了“递”“接”“又递”“还”等动作是细节描写外,“想说几句”的心理,“亲切地看着”的神态也是细节描写。据此,可形成以下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融。
当然,我们在熟知题目类型的同时,不能把所有的题都类型化。题目万变不离其宗,但各题又各有不同,如2010年江苏卷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看上去与人物形象“牛”相关,其实落脚点还是在“作用”上,考查的是次要人物描写对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描写的作用,所以更可以看作是作用题来作答。
善于总结,寻求规律,才能让自己对答案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而简洁的答案,这就是积累、积淀的效果。
篇2
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葱绿,鸟有鸟的梦想,山有山的胸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具一格的,我有我的微笑,我有我的自信,我有我的阳光,我有我的执着,我有我的个性。学会做一个个性的人吧,在风雨中笑对泥泞,在磨难中去快意江湖。亮出个性的风采,铸就成功的人生。
我有我自信
我是一个海盗
马乔里・沃勒
一天,正当史密斯太太坐在医生的候诊室里等候看病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他母亲的带领下也来到了诊所,并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个小男孩引起了史密斯太太的注意,因为他的一只眼睛上戴着眼罩。让史密斯太太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小男孩似乎并没有因为失去一只眼睛而受到什么影响。然而,更让史密斯太太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小男孩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
那天,诊所里的病人特别多,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史密斯太太。借着这个机会,史密斯太太就和小男孩的妈妈聊了起来。而小男孩呢,则独自在一旁玩他的玩具士兵。
终于,史密斯太太找到了一个机会问小男孩眼睛怎么了。小男孩想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掀起眼罩,答道:“我的眼睛没什么啊!我是一个海盗!”说完,又低下头玩他的游戏去了。
史密斯太太之所以来到诊所里,是因为在一次车祸中,她的一条腿被撞伤了,并且膝盖以下被截肢。现在,她正等待着医生给她做检查,看看伤口是否痊愈,以便装上假肢,截肢给她带来的打击简直太大了,她也曾尝试要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现实,但是,她仍旧总感觉自己是个残疾。虽然,在理智上,她知道这次截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没有大的妨碍,但是,在感情上,她却始终不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医生建议她尝试一下想象疗法,她照样做了,但是,她却想象不出一个在感情上可以接受的持久的形象。在她的脑海里,她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残疾的自己。
但是,此刻,小男孩的一句“我是一个海盗”却让她感到非常激动。她仿佛看到自己身着海盗服,正威风凛凛地屹立在一艘海盗船的船头:她的双手背在身后,双腿分开――其中有一条腿是木腿,昂首挺胸,微笑着面对狂风暴雨的洗礼;强劲的狂风吹得她的外套和头发在她的身后飞舞着,并发出“飒飒”的响声;汹涌的海浪猛烈地撞击着海盗船,冰冷的海水跃过栏杆冲上了甲板;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整艘海盗船都在摇晃着,着,但是,她却仍旧顽强地屹立在船头――是那么地无所畏惧,是那么地豪情满怀!
就在那一刻,她脑海中原先那个残疾的形象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又重新鼓起了勇气。她回到了现实中,满怀感激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个小男孩――他仍旧在专心致志地玩着他的玩具士兵。
几分钟之后,护士喊到了史密斯太太的名字。当她拄着拐杖站起身来的时候,小男孩看到了她那被截肢的断腿。“嗨!女士,”他惊讶地叫道,“您的腿怎么了?”听到儿子这样的问话,小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窘迫。
但是,史密斯太太低头看了看自己那短了一截儿的腿,然后,抬起头来,注视着小男孩,微笑着答道:“_____________。”
(选自2010年3月27日《知音文摘》)
[阅读赏析]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退缩,也有人选择迎难而上;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有人选择自悲,有人选择哭泣,也有人选择坚强。选文中的小男孩无疑是一个坚强且乐观的人,虽然失去一只眼睛,却没有丝毫的悲伤,而是边玩玩具边说“我是一个海盗”。一个小男孩面对失去眼睛的伤痛是如此的平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颇多,所以选文中的史密斯太太受到感染,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多一些自信,生活会多一些阳光!
[阅读训练]
1、内容把握――选文说“这个小男孩似乎并没有因为失去一只眼睛而受到什么影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词句含义――“让史密斯太太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小男孩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中史密斯太太的“心理障碍”是什么?
3、情境表达――请根据上文,替选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填写在横线上。
4、人物分析――你喜欢选文中的小男孩吗?为什么?
5、感受评价――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
我有我梦想
假如我是学生
周红
阳光离不开雨露,鲜花舍不去绿叶。如果再让我做一次学生,我仍然渴望、依恋甘为春蚕、红烛、人梯和铺路石的您!水滴向往大海,土粒向往高山,您是我永远向往的榜样!因为您创造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而是新生代的灵魂。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赋予我们博大的师爱,用母亲般的情怀在我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无论在课堂内外,您都能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把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倾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
假如我是学生,我一定会因为拥有一位尊重我的您而高呼“万岁”。您时刻都对自己说――教育的艺术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您知道杜威说过的话,“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所以您能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觉自愿地完善自己。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给我一片想象的天空,我的任何想法都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谅解。我说:“老师,我要在宇宙翱翔!”您会回答:“我陪你一同去潇洒!”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我们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应。您的每一个微笑,都能激活我们的灵气,点燃我们智慧的火花,让整个天空明朗起来。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回答我们一千个为什么。同时也能坦率地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您能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使自己成为我学/了中的激励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做我亲密无间的朋友。
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希望您能用笑容代替烦躁,用宽容代替指责,用大海一样浩淼的胸怀孕育我们的成长、进步。您能包容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以良好的心态从我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哪怕是一星半点。因为您从内心深处坚信我们“能行”,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容忽视的”黄金法则。您能让我们在赞扬和鼓励中扬起自信的风帆,您用磁性的话语来改变我们的一生,让我们都能信心多一分,成功多一分。您永远不会对我们说“真笨!”“你蠢到了极点!”“你太调皮!”。您深深地了解,自己的一句话,可能会使我们学习的激情爆发、释放,也可能扼杀一个人才。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在我心中播种爱,播种文明,播种知识。让我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选自2010年第5期《阳光阅读》)
[阅读赏析]这是一个老师的心声与呼声。从选文中,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想法,那就是需要老师的尊重、宽容,还有鼓励、博爱;我们也听到了老师的呼声,那就是为人师者,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教授做事,更应该教授做人的道理。选文换位思考,角度新颖,形式创新,颇值得品味。
[阅读训练]
1、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因为您创造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
让我的父母和我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
2、中心主旨――选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请简要概括。
3、修辞手法――选文说“我仍然渴望、依恋甘为春蚕、红烛、人梯和铺路石的您!”我们常将老师比喻成“春蚕”“红烛”“人梯”“铺路石”,你认为老师像什么呢?请你也来打一个比方。(50字左右。)
4、形象概括――选文以学生的视角去描绘心中老师的形象,请简要概括“我”心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形象?
5、材料探究――下面的材料出自《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对比阅读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假如我是老师,我一定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不会给孩子们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会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感受蓝天的辽阔、湖水的清澈,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泥土的芬芳,去亲吻绿油油的小草,去抚摸红艳艳的花朵……
我有我故事
我是千里马
王流丽
那时候,我家住在贝尔区,那里以贫穷与暴力闻名,妈妈是单身母亲,生活的重担让她疲惫而暴躁,她每天最大的目标是让她的三个孩子勉强吃饱,我有个更卑微的梦想,那就是,别的孩子不再嘲笑我走路时微跛的右脚。那时候,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是站在另一个街区的体育场外看运动员们训练,我只能远远地、
A眺望那些身手矫健的少年,他们像天鹅一样高贵优雅,而我甚至还不如一只丑陋的小鸭子。
后来,一位好心的教练告诉我,想要改变瘦弱的体质,晨跑是很好的方法。于是我决心开始锻炼。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清晨,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时,已在干活的妈妈不耐烦地抛出一句话:“孩子,你要知道,晨跑只是有钱人的游戏。”我已经记不清跑步时曾遭遇过多少冷眼与嘲笑了,有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会跳到我前面,模仿我笨拙的姿势;我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我一边跑步,一边无比自卑地想象着自己滑稽的模样。但是,我记得那个早晨。
那个早晨天气格外好,我穿上前一天晚上慈善中心派发的T恤衫,照例去我最喜欢的门德赛大街跑步,一路上阳光照得我暖洋洋的。跑着跑着,迎面走来一位黑眼睛的白发老人,他突然微笑着叫住了我,很和蔼地问:“嗨,小孩,你的T恤很不错,你会读上面的字吗?”“我不认识,好像它们是中国字,”我回答说,“这是夏威夷一家华人慈善机构派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呢!”那位老人的声音显出了几分兴奋:“是中国字呢,我们中国人都叫它汉字。”然后他弯下腰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你T恤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你呢,它的意思是,你跑得又快又好。”
告别老人之后我继续向前跑着,那一刻,也许只有照进我心里的阳光才能体会到我的心情是多么欢畅!我知道,我跑得不快,姿势也不漂亮。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真诚的表扬,多么温暖芬芳。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一次我跑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每一回我跑在生命历程的困难前,我都暗暗地、认真地对自己说:“你跑得又快又好。”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保留着童年的那件T恤衫。我把它整整齐齐地叠好,和我的四座马拉松赛奖杯放在一起。它真的很旧了,然而每次我获得新的荣誉时,我都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我的耳边会又一次响起那位中国老人鼓励我的话语,然后我会用仅会的、生硬的汉语念上面已经B五个字:“我是千里马”。
(选自2010年5月10日《楚天金报》)
[阅读赏析]
有一种语言,能开出灿烂的花;有一把钥匙,能洞开自悲的牢笼。赞美,就是这样灿烂的一朵花,就是这样神秘的一把钥匙。正如选义中的“我”一样,因为“微跛的右脚”,而受尽嘲讽,若不是白发老人善意的赞美,“我”不会寻回自信,更不会获得“四座马拉松赛奖杯”。赞美是一缕和风,让小草绿绿葱葱;赞美是一丝细雨,让大地生机勃勃;赞美是一团火焰,让迷失者重新看到希望;赞美是一座桥梁,让徘徊者重新拾回自信。
[阅读训练]
1、词语理解――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写在选文的A、B处。
A处备选:羡慕的渴望地艳羡地
B处备选:斑驳的模糊的脱落地
2、内容概括――选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细节分析――选文说“每次我获得新的荣誉时,我都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试分析“我”为什么“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
4、表达效果――选文第二段写道“第一个清晨,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时”,“我”“蹑手蹑脚”意味着什么?请简要分析。
5、拓展写作――很多年后,假如“我”又一次在街头偶遇当年的白发老人,“我”会对老人说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对老人说的话。(60字左右即可)
我有我想象
我是……
王建荣
我是鼓满春雨的一片白云
飘呀飘在故乡的上空
润绿高原的小草
喂养山上的羊群
我是新裁的一支短笛
来自于葱翠的竹林
那笛声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永远吹奏着纯贞
我是秋天的季风
掠过田野染透了年景
让辛劳的庄户人
在喜悦中盘点收成
我是夏日的艳阳
烤炙你麻木的神经
让你怀念冬天的寒冷
从此变得更加清醒
我是暗夜的一颗星辰
总会在孤寂的夜晚伴你入梦
虽然那微光总有一天会耗尽
我也要无私地奉献仅有的光明
我是大海的蔚蓝深沉
积蓄着载舟的美梦
即使前方没有航标
也要导演一场精彩的人生
(选自2010年第4期《延河》)
[阅读赏析]
蓝天白云,竹林短笛,金黄秋风,夏日艳阳,昨夜星辰,蔚蓝大海,都是诗人的梦,都是诗人的心境,从这首短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淡然的心态,一份融情于大自然的情愫。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化身为自然界中的一景一物,情也真意也切。
[阅读训练]
1、句子赏析――请简要赏析“我是鼓满春雨的一片白云/飘呀飘在故乡的上空”。
2、句子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你对“我是夏目的艳阳/烤炙你麻木的神经/让你怀念冬天的寒冷/从此变得更加清醒”的理解。
3、主旨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仿写表达――请你模仿这首诗的形式,以“我是……”作为开头仿写一节小诗。
篇3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ì
chuī
fú
jù
lǒnɡ
xíng
ché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uàn
le
ǒu
ěr
xiān
xì
héng
lü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sì
②shì
似的________
相似________
①quān
②juàn
圆圈________
羊圈________
①sǎn
②sàn
闲散________
散步________
①gān
②gǎn
木杆________
笔杆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竿________
稻________
沾________
奏________
痕________
杆________
蹈________
站________
凑________
恨________
4.
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花朵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_的赞歌
________的尾巴
________的春天
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的燕子
5.我会查字典填空。
“拂”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拂”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掸(dǎn)去,轻轻擦过;②甩动;③违背,不顺;“吹拂”的“拂”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6.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
①哥哥终于_____(奏
凑)齐了钱,买了一套演________(奏
凑)乐器。
②目前_____(形
行)势非常严峻,大家必须赶紧_____(形
行)动起来。
③王老师改完试_____(卷
倦)后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他拖着疲_____(卷
倦)的身子回到家。
7.
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色彩耀眼。________
②轻轻滴擦过或拂过。________
③间或,有时候。________
④水面等起伏波动。________
⑤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飞倦了的小燕子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①柳树发出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奶奶在公园里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充值卡。
(1)请你写出四个与“波光粼粼”形式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柳树
________的花儿
________的草地
(3)小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
________的燕子
________的燕子
________的燕子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________乌黑的羽毛,一________剪刀似的尾巴,一________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乌黑的羽毛,一________剪刀似的尾巴,一________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这个成语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3)文中划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显得多么生动、从中我们体会到这是________的春天。
(4)第二自然段中的“斜”字写出了燕子________的特点,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________,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________姿态。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猫
虽然小猫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尖尖的脑袋上长着两只小耳朵,听到一点小声音,就会竖起来;神气十足的脸上,两只绿宝石般的眼睛不时调皮地眨着,闪闪发亮;它全身的毛洁白无暇,像一层薄雪覆盖在身上。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小猫就会在阳光里滚来滚去,有时它会跟一只苍蝇寻开心;有时,它会跟一只蚂蚁到处走,鼻子离地很近很近……小猫高兴的时候还会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手。
(1)这段话主要讲小猫(
)
A. 讨人喜欢
B. 调皮
C. 神气十足
D. 高兴
(2)填空
________的脑袋
________的舌头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毛
________小猫
________的脸蛋
(3)用“________”画出中心句。
(4)短文从两方面写小猫讨人喜欢,先写小猫的________讨人喜欢,再写小猫在________时讨人喜欢。
(5)抄下一个比喻句,并填空。
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6)“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小猫就会在阳光里滚来滚去,有时它会跟一只苍蝇寻开心。有时,它会跟一只蚂蚁到处走,鼻子离地很近很近……”此处的省略号说明小猫的一些活动没写出来,请你写一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
伶俐;吹拂;聚拢;形成;倦了;偶尔;纤细;横掠
2.
②;①;①;②;①;②;①;②
3.
竹竿;稻田;沾水;演奏;痕迹;旗杆;舞蹈;站立;拼凑;仇恨
4.【答案】乌黑光亮;俊俏轻快;鲜艳;光彩夺目;春天;活泼机灵;光彩夺目;蓝蓝;剪刀似
5.
扌;5;F;fú;①
6.
凑;奏;形;行;卷;倦
7.【答案】光彩夺目;掠过;偶尔;荡漾;百花争艳
二、语言表达
1.
①光秃秃的柳树悄悄地发出了嫩绿的新芽。②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美丽的公园里悠闲地散步。
2.
(1)喜气洋洋;逃之天天;想入非非;小心翼翼
(2)碧绿;五颜六色;绿油油
(3)可爱;活泼;伶俐
三、现代文阅读
1.
(1)身;双;对
(2)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灿烂无比
(3)花;草;叶;灿烂无比
(4)飞行;快;灵活
2.
(1)A
(2)尖尖;粗糙;绿宝石般;洁白无暇;调皮;神气十足
(3)虽然小猫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
(4)外貌;太阳出来
篇4
中考语文试题的开放范畴包括内容开放、题型开放、作文开放及答案的开放等等,它在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2005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选例,重点解析内容开放和题型开放两个方面,供2006年的考生参考。
一、内容开放
例1.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
《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平凡的世界》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西省课改区)
例2.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_________,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________________;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天津市)
例3.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1)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市)
例4.阅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___________。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北京市海淀区)
【解析】以上4例属内容开放。其内容多姿多彩,无论是生活现象还是科学前沿,都可以成为命题的内容。内容开放,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涉猎领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例1只有按新课标的要求,认真阅读中外名著的考生,才能从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主要人物,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例如“刘备。刘备屯兵新野,听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求贤若渴,遂携关、张二人三次拜访,终于感动诸葛亮为其出山效力”,就是合乎要求的答案。例2则要求考生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并具备成熟的个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根据加点部分的句式,把握语意的连贯,迁移拓展,合理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写出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或: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之类的答案。例3不仅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成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才能从三幅漫画的内在联系、幽默的标题等去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漫画的寓意,合理想象,有创意地概括出类似如下的答案:“(1)图I画了一根别着一副旱烟袋的布腰带。图II画了一根挂着一把钥匙的皮带。图Ⅲ画了一根挂着一个手机的皮带。(2)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或“反映了祖孙三(带)代生活的巨大变化”。例4涉及修辞知识,初中语文课本中没有专门的学习内容,但在考生的记忆中,却可以迅速搜索出如鲁迅《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的句子来,于是,这样的答案在头脑中形成了:“一轮圆月”的“轮”字,把夜色中月亮的形状、神异,景物色彩的明快、艳丽,人物心情的愉悦、恬静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以上试题形式新,内容新,很多甚至在考生的意料之外,因此,一部分考生望而生畏,这是他们失分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只要考生冷静思考,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就能自圆其说,做出言之成理的答案,张扬各自的个性。
二、题型开放
1.默写题开放
例5.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省课改区)
【解析】默写题的开放,加大了积累的数量。解答此类题,不仅对课本要求背诵的内容要熟背,同时还要按新课标要求,阅读文学名著,摘抄诗文名句。对名句的积累,要清楚明白地理解,准确得体地运用,要按内容或其他特点进行归类,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例5只需考生搜索平时积累记忆的“仓库”,就能选择类似以下的答案:“(1)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千万要注意,不要漏字、添字、写错别字。
2.阅读题的开放。
例6.《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选文略)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北京市)
篇5
为了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乎都有诗词鉴赏题目,考点涉及了对诗歌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描绘画面、品味字词、赏析名句、把握形象、揣摩情感、赏析技法等。评卷中发现一些省市考查的是课外诗词,或者将课内外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有些考生读不懂诗词原文,答题自然也就无从下笔,不是空着,就是随便乱写一气。有的省市虽然考查的是课内诗词,由于部分考生对诗词的理解只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命题者稍一变化题目,这些考生不是张冠李戴,就是干脆放弃。有些考生虽然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但是由于赏析的角度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到位,分数自然也不会高。
【典例分析】
一、内容概括不贴切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013年临沂卷)
分析:第一题要求考生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有些考生却因为没有读懂诗歌,根据“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将内容概括为“因为外患入侵,心中很难过,希望自己能够从军”等,因为概括不准确而失分。事实上从“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两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
二、信息筛选不仔细
例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3年台州卷)
分析:第一题要求从上阕中找出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的两种景物,其中的关键词是“上阕”、“晴天”,因此应该是“烟”和“柳”。可是不少考生或是没有注意“上阕”一词,从下阕中找景物,写出“雪沫乳花”、“蓼茸蒿笋”等答案,或是没有注意“晴天”一词,结果写“细雨”、“斜风”造成失分。
三、画面描绘欠神韵
例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
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013年舟山卷)
分析:这首诗的第二题要求描绘画面。不少考生在描绘画面时只是简单地将诗句进行翻译,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缺少必要的修辞手法,语言干涩无味,因而造成失分。答案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四、词语品味欠推敲
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2013年武汉卷)
分析:赏析时需要从词语的意思、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品味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不少考生品味时往往没有仔细推敲,考虑不全面,或者不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因而造成失分。答案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诗句赏析不到位
例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013年成都卷)
分析:诗句赏析是诗歌阅读最常见的考点,但是不少考生却拿不到分或者不能得满分,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赏析时不能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忽视其表达效果,有时对于诗句中重点词语所渲染的气氛不能正确把握,揣摩不出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因而失分。答案示例:(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六、情感体验不准确
例6.阅读诗歌,完成第1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013年扬州卷)
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要求考生揣摩出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不少考生没有读懂诗句的意思,从“花如雪”中体验到的不是看到自然美景的欣喜,而是一种彻骨的寒冷,自然理解出来的情感就是“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等而得不到分。本题答案应为“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记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七、技巧选择欠准确
例7.阅读诗歌,完成第1-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3年德州卷)
分析:这首诗歌阅读的第三题第一问涉及到表现技巧的考查。有些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技巧有哪些并不清晰,不知道诗歌有哪几种抒情方式,于是想当然地写上了设问的抒情方式而造成失分。答案应为借景抒情的方式。
篇6
一、案例呈现
今日,我们学校举行了阶段性的学情调研测试,紧张的气息在弥漫。
试卷分为A卷、B卷两种,深浅度大致相同。这样处理,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测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确保调研检测的公平、公正。作为年级部主任,根据学校安排,我没有参加监考,而是负责在所有参加检测的11个班级之间巡回督查。督查中,我发觉,其中A卷有课文《姥姥的剪纸》的片段阅读,计分6分,我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昨天下午我组织本班学生才练过、讲过,几乎是原题未动。
同事毛文红老师也有同感,她说:“主任哪,我出的那份试题,你们班级也做了吧?《姥姥的剪纸》课内短文阅读讲过跟没讲过,那差别可就大了,比如‘挑剔’一词的读音选择‘tiao ti’,学生很可能错读成‘tiao ti’。这题极易糊弄人。”
“啊?‘挑剔’?哎呦,我错当成‘tiao ti了,真是误人子弟呀!”那一刻,我仿佛鱼刺在喉,苦不堪言。
心有不甘,我立即翻查《现代汉语词典》,哎哟,“剔”真是读第一声,只有这一种读音啊!都是粗心大意遭的罪,都是方言土语惹的祸!全班将近20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葬送在我的手里!——我班学生75人,其中做A卷的为38人。这一小题0.5分,累计19分。
考试结束后,我在本班教室对这一小题的解答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班级仅有两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我公布本题正确答案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啊?”“哎呀!”惊讶、懊悔、叹息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知道孩子们的心底一定还会有对我的抱怨,只是不愿让我难过加剧,没有当堂吐露。想到这里,我的心头又增添了几许对自身的责怪。
噢,我还特意表扬了那两位答对的同学,肯定了他们没有盲从于老师。回到办公室,我得知,年级内还有两位老师也跟我一样,也将“挑剔”一词的读音讲错了。在她们苦涩的微笑中也分明充盈着自责。说来也巧,在这次学情调研测试中,我们三位老师所任教的班级整体成绩都列在后面,虽然差距微小。
二、教学反思
本案例发生在2012年的秋季学期,它一直扎根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在那次检测中,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所执教的班级不幸被“挑剔”击中,还“伤”得不轻,着实令人懊恼。
翻查《现代汉语词典》,我得知“挑剔”一词的意思是“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结合本次检测,我转念一想,就教学而言,我们是否也该来点“挑剔”?应该!我们可以在关注教学细节中,精雕细琢,让精益求精的精神逐渐彰显。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有可能步入新的更为敞亮的境界。
1.大力弘扬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努力除却骨子里的那份“自以为是”之外,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当学会“咬文嚼字”(特别是重点部分),下苦功夫将文本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而置身于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准确解读,提升语感,丰富积淀。
2.从“独奏者”到“伴奏者”。过去,学生一般被迫接受学校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在教学语言、内容或安排方面都是如此。而今天,“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3.积极关注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如果不是把孩童机械地理解成概念上的“学生”,而是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就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还要有精神的培育。注重学生们精神世界的培养,要落实在空间上,还要夯实在时间上,“抓手”就在对学生们琐碎小事的处理过程中。
多年来,虽然我一贯在教学中强调“只服从‘对的’,不服从‘大’的”这一理念(意思是说,谁正确听谁的,不要盲从老师的观点或答案),但是很遗憾,评讲《姥姥的剪纸》的片段阅读习题的时候.一时没有听到学生们关于“挑剔”读音的质疑声。是因为我的骨子里还有那种最迂腐的师道尊严意识,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噤若寒蝉?或者是因为我自己过于自信,根本没有留意当时学生们的现场反应?或者是由于方言对我、对我们的“流毒”太深,而使大家的神经都失却了最基本的警惕?还是因为……?唉,说不清,道不明,道不明呀说不清。
其实,有多少回,我一直感谢着那源自孩童的宝贵的质疑,它使我迷路的思考重新找到了洒满阳光的归途。“老师,你将那个字写错了!”“老师,我觉得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你没有讲到。”……那是多么幸福的场景啊?!我时常在回味中陶醉。在对过往的回想中,我似乎看到了孩童们那一片片思想的小树林正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茁壮生长着,生长着!
满怀着“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憧憬,我要对自己的教学细节坚持适度“挑剔”,但愿能多一些深入钻研的精神,少一点盲目乐观式的自信。
篇7
对这类特色题,我们一般应从六个角度去思考,这六个角度分别是结构安排、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子内涵和语言特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答题过程中不见得这六个角度中的每一角度在某题中都有答题要点,这里仅指思考的全面性,力求从以上六个角度去获取得分要点。
根据这六个思考角度,这里分别来阐释一下与之相对应的常见答题要点。
结构安排角度是指学生应思考题目中让考生探讨的相关语句在情节、线索、过渡、照应、伏笔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章结构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学生在阅读时要弄清文章的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表达方式角度主要应从描写、抒情、记叙、议论等方面去思考。在做题时还要具体到以上表达方式的不同类型,由于分类较多,在此不一一叙述。试题涉及频率较高的是描写,特别是描写的角度及效果。
表现手法角度是解决特色题最常见的思考角度,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铺垫、托物言志、抑扬、白描、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以小见大、伏笔、衬托或渲染、悬念、联想想象、对比、动静结合等。做题时需要仔细推敲,从最有把握的方面去分析。
修辞角度也是这个道理,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对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考生要做到了然于胸,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文中语句。
句子内涵角度主要是根据所给文本本身去理解,一般会涉及上下文语境,常考的方向是多重内涵的探讨,要求考生不仅懂得字面义,更要进一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语言特色角度经常考查的角度有叠词、口语书面语、长短句选择、地方特色、语言风格(指平实、华丽、含蓄、深沉、自然、明快、幽默、辛辣等语言形式)等。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强调两点:第一,这六个角度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是思考角度,考生答题时应灵活处理,从最有把握的角度答起;第二,要看清问题本身,有些考题在题干中已指明答题方向,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即可。
现举三道高考真题对上述问题加以说明。
例1:2010年高考江苏卷小说阅读《溜索》第11小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文中画线部分原文是“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驼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题干中的“表现特色”,题干中的“描写”二字导向尤为重要,应该是包括独特的描写角度和特别的描法。画线部分第一句是写驼队,主要通过俯视表现峡谷之险峻。后两句写怒江,综合视觉、听觉,传达出由远而近的逼真感受。这一题的主要思考角度是表达方式中的描写角度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2:2011年高考湖北卷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汪曾祺《才子赵树理》)第17小题是问选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由于题目已经明确了解题角度是语言,因此只需从语言层面上去分析,原文是“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很显然,本题所选两个句子的特点是句子简单短小。①句运用外貌描写,②句使用动词刻画人物,两句都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形象。
因此,结合原文参考答案为:第①句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句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例3:2012年高考浙江卷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中药铺》)第14题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了此文的最后一段“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篇8
关键词:评价标准;伪开放;消极影响;人文理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老师、学生的喜欢。各地中考试卷中开放性试题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大。所谓开放性试题,最大的命题特点就基于“开放”二字,从题型的设计、内容的选定、题干的表述、评分的标准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开放的程度是多样的、多面的,并具有多创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中考开放题,因其文本选材的不够妥当、命题角度的过分主观、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使中考开放题呈现出“伪开放”性,局限了考生自由灵活的表达,不利于考生展现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产生消极作用,违背命题者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新课改理念。
一、命题选材的“伪开放”局限了考生的自由表达
也许是出于命题者个人的审美喜好及价值理念,有些阅读选材的内容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虚假反映社会现实,或者不具备典型意义,这样的选材或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或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感,或不利于他们对哲学的正确理解。一旦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那么根据“知情交融”的原理,学生的情绪体验首先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也就是“不动情”,就“不晓理”,其次影响学生的做题动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产生阻碍作用,这都局限了学生回答开放题的自由表达。例如2011年某市中考阅读开放题:“文中作者说‘越长大,越成熟,就越亲近故乡’。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体会。”文章的作者估计中年以上,文本所叙述的材料大多是作者的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同样2011年某市中考阅读语段《好好活着就是爱》,材料内容为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母亲痛苦终生,主题是珍爱生命。最后一道开放题要求“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十五、六岁的孩子如何去理解爷爷奶奶辈的情感,许多学生甚至从未旅游过,他们又如何穿越时空来得出这样的答案:“年轻时血气方刚、斗志昂扬,因此总想离开家乡。长大了,成熟了,能够体会自己对故土的情感了……”。即使有部分学生回答出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根据老师的指导,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剪贴而成,而非真实想法。因此前一个命题选材产生的消极影响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寻找答案,对文本阅读造成割裂;二是看不懂文本的学生胡编乱造,降低了考试的效度。后一个命题选材选择了不具备典型意义的材料来谈论貌似普世价值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哲学思维容易产生误导:艺术家对待生与死的态度有其特殊性,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命题,不能和世俗的情感混为一谈。其次,还有众多的父爱、母爱、师生情谊的选材,细节虚假,主题成人化,脱离学生实际,同样对学生的自由表达形成障碍。
二、命题角度的过分主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因为语文学科本身浓厚的人文色彩以及所承担的教育使命,命题者绞尽脑汁选择命题角度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由于命题者本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局限,貌似开放的命题角度其实指向的答案只有一个方向:单调乏味甚至有消极的暗示作用。2011年重庆卷第7题的第3小题:“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1)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_________(2)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_________”。答案似乎是丰富的,每个学生的说话内容都会不一样。但明眼人一看便一目了然的,它必然指向对象的身份、说话的口吻、注意口头语和书面语,其本质是一样的。考试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我们的一线教师都依此进行指导,将给学生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学生明白了,老大爷和宣传部长的身份、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待他们的口气态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们承认现实,但世界并不完全如此:下基层得跟农民大爷寒暄闽南语,小布什回到耶鲁照样被人揶揄智商低下。台湾学生、美国学子何曾以言获罪。这种貌似开放的情景交际题,其实暴露了一些问题。
三、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错失百家争鸣的良好时机
有些命题选材,原本是很好的一则材料,可欣赏可批判,百家争鸣,只要无伤大雅,便可以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但可惜的是由于题干语言表述的过多限制,而错失了学生表达观点“百花齐放”的时机。2011年长春卷第16题:“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为人所称道,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来,这应该是很好的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在分析文本后,从多种角度来提炼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个性看法。但是因为题干中的“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为人所称道”这句话,答案便指向一个:胸襟开阔。我们来看看文本。首先,选文中曹练亭和陈鹏年关系不和,估计是政敌,但陈鹏年被朝廷治罪时,曹练亭悄悄为他说了好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出很多思想来佐证这种“为人所称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以和为贵、以德报怨、予人恩惠不可让人知等。我们常常陶醉于这种大国风范,于是能忍下任何耻辱、任何挑衅,甚至不计前嫌送爱心与温暖。其次,曹练亭因为百姓一见到他就起立敬礼而心生不安,于是每逢出行便以书遮面,一时人皆误以为他好学。这实在是矫情的一幕。“以书遮面”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与其“以书遮面”不如下轿走入民间。因此,如果把题干改为:“文中说曹练亭‘为人所重’,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曹练亭的看法。”那么,这样的题干表述,更体现了阅读的真正本质和价值,源于文本并高于文本,传承传统更反思传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四、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伤害考试的公平性
在开放题出现初始,由于开放题的开放力度较大,命题者很难估计出考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往往在拟参考答案时,写上“略”“意思对即可”。至于“意思对”到什么程度如何赋分则避而不谈。于是题目的开放性带来答案的“多元性”,答案的“多元性”带来评分标准的“模糊性”,评分标准的“模糊性”带来阅卷者的“随意性”,最后结果是平庸者占“便宜”,优秀者不冒尖,违背了命题者出卷的初衷。这种评价标准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伤害了考试的公平性,其次使教者无所适从或者完全藐视这类题目。
以南京卷第20题为例:要求在阅读《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一文后,回答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并要求阐明理由。此题4分,有创见的可加1~2分。该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同意类”,最高得3分;第二类是不同意类,最高得4分;第三类是“既同意又不同意类”,最高可得6分。每一类又根据举例是否恰当理由、是否阐述清楚分为三个档次来赋分。首先,如此设定评分标准的理由是因为第一类答案只要趋同性思维即可,第二类要运用逆反思维,第三类要运用辩证思维。针对思维方式与思维力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分值。这看似一大进步,阅卷者的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区分度有望实现。但过于归纳及细腻的评分标准刺激了一线教师的功利神经,教师开始训练学生“既同意又不同意类”的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可运用的题型不少,口语交际部分、综合性学习部分、阅读理解体验感悟部分都有机会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操练。训练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抛弃了真实的想法(完全赞同或完全不赞同),用老气横秋、稳重深沉的口气貌似无懈可击的阐述观点。我们有理由担心,这样的训练会使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小滑头、小大人,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本真(血性、个性甚至幼稚和莽撞)。
其次,三种思维方式所对应的分值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不同意类”的思维价值。只要细看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会发现她在举“但是”之例时就已失之偏颇。所列举的句子都是前褒后贬,如“这女孩身材很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然而,这不过是语言游戏所造成的结果,或者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结果,其实也是作者为达成文旨的选择结果。我们可以换一种说话方式:“这女孩皮肤是黑了些,但是身材很不错。”基于这样的效果变化,“但是”还有必要改成“同时”吗?如果学生能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那么它体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会小于所谓的辩证性思维吗?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更具个性更可贵吗?
开放题的评分标准从粗到细的变化过程,表面上体现的是命题者为维持开放题的存在、保护考试的公平性、彰显语文学科的教育使命所做的努力,实际上恰恰暴露了现今语文学科评价方式的窘境:带着镣铐的舞蹈。
五、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避免部分开放题的“伪开放”窘境呢?我不是专业命题者,但愿意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供一点浅薄的建议。
首先,开放题评价标准力求更加科学,这方面可以借鉴PISA的评价标准。我国中考开放题的评分标准是累积式计分,即把总分分成若干个得分点,完成一个得分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它的优点是方便灵活,便于操作。其缺陷在于:(1)误导教学走向对操作的策略研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有些分数属于白送,对考查学生能力的作用为零。例如,观点分和语言分。PISA的评分标准是水平式计分,即只要达到测量水平,就可以得满分或部分得分。因此,提出两个建议:(1)精简开放题测量的能力项,每道开放题测量的能力点尽量指向简单明确。(2)难度等级的定位要科学精确,尽量少采用“1∶1∶8”这种模糊的传统的测量方式,借鉴PISA测试的优点,依托专业机构,准确定位试题难度,建立自己的试题库。其次,命题选材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命题角度尽量不掺杂命题者主观喜好、题干表述力求更加开放,也是命题者可改进的方向。
总之,中考开放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显而易见,命题者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正因其“任重”才“道远”。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2]姜鸿翔.怎样制定语文开放题的评分标准.考试:中考版,2002.
[3]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个性得以张扬。
首先,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教师要将自己当做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有赏识的态度。在对话中,学生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应抱着欣喜、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只要学生的回答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教师要激情入境。只有入境入情,才能读出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产生阅读期待,使阅读活动深入持续下去。如学习 《海底世界》一文,揭题后,可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富于启迪智慧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珍视体验,强化个体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如《孔子游春》第二节语句教学:“阳光普照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当我们读到这样的美景时,孔子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来表现,同时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学生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大有益处。
其次,要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小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学生有的说:“我看这位扫路人一定很累,因为一天上山、下山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不要说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年轻人也吃不消啊!”有的说:“我认为扫路老人感觉不到累,因为他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自在悠闲,这就叫乐此不疲!”还有的说:“我想这位老人坚持在这里工作,是为了发挥余热,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老人形象。”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组块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提倡学习方法的自主化,促进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如教学《祁黄羊》一文,可让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富有个性的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张扬。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现自己的学习个性。例如,在教学完《安塞腰鼓》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一定理解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后生的粗狂、豪迈和开放。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于是,学生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黄土高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用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体体验。
其次,要让学生拥有阅读实践的机会。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有效体验提供时空平台。
四、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一是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评价,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阅读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留有评价的时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结合近年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外阅读的方向——应用、学习、积淀
应用,就是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的文章有限,只能举一,只有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才能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课内阅读质量的提高。
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我让学生阅读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更深刻地体会到她身上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了《司马迁励志写〈史记〉》后,让学生阅读《史记》,学生不但了解了祖国历史文化,而且对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品格更加钦佩。
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依据这样的要求,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标准——有趣、广泛、合适
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笔者所在学校依据各年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我在班级中每学期也列出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推荐时,我很注重谈自己对推荐书的感受。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深思、摘记
阅读,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问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思求知的境界。
摘记,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等,我要求学生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1.圈点勾画
即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读书作记号”的方法,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适当作记号。
2.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四、课外阅读的动力——讲述、展评、竞赛
讲述,可以是好书推荐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等。这样的活动,我在班级中经常开展,这也是检验学生读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活动,我总是先在班级中广泛评选,再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展评。
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竞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我在班级中也经常举行这样的竞赛,以此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讲”“展”“赛”,不但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使学生有了读书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成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劲“马达”。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孩子明白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成长的终身伴侣。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春联的种类
- 下一篇:推荐一本书作文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