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9 01: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68-01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感觉很吃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强化数学意识,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的策略,以案例的具体性、步骤性、思维性等特点,将抽象的知识、规律、方法、思想,应用到具体的数学案例中,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一、引入分析案例,激发创新思维
分析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概念、理论、方法与规律,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引入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分析中理清思路,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分析得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与规律。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强化数学思维与能力,笔者引入“杨辉三角”这一分析案例,鼓励学生拓展整式的相关知识。结合“杨辉三角”这一案例,学生将杨辉三角的一部分画出来,展开研究与分析,了解到杨辉三角第n行是(a+b)n展开式的系数,n行中的第i个数是斜行i-1中前n-1个数之和,第n行n个数之和为2n-1,还有其他很多规律,并且杨辉三角与斐波拉契数列有很紧密的关系。通过结合多媒体辅助课件,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其创新思维。
二、引入研究案例,强化合作交流
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方案是数学学习中较常用的两种方式,针对某一课题或知识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索,发现它涉及哪些知识与方法,并查阅资料、理清思路、研究分析和总结归纳,在研究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研究性案例的引入,一般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与初中数学知识紧密相连,鼓励学生研究理论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以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应用,了解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关知识,引入了研究性课题“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鼓励学生结合等腰三角形知识,展开研究分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画图、交流合作,运用辩证性思维方法,结合计算机软件工具,得出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相关规律,边与角的对等和不等关系可以互换。
三、引入探索案例,挖掘学生潜力
探索与发现是获得知识、学习方法的关键途径,没有自主探索过程,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也就不可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更不可能具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入探索案例,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知识与技术,进一步探索分析,运用数学方法与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规律,发现数学奥秘。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相关知识时,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三角形与多边形相关知识,教师以“多变形内角和探究”为主题,展开问题探索过程。师问:结合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四边形可以分割成2个三角形,梯形可以分割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那么多边形是否也可以分割呢?由此,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探索分析,动手画图、建模,结合已有知识,了解到多边形可以划分为(n-2)个三角形,由此,学生得出其内角和为180(n-2)度。这样,教师结合探索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完善了学生的能力。
四、引入实践案例,提升应用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应用,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引入实践案例,将数学与生活应用实例相结合,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奥秘和规律。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时,教师引入实践案例,借助多媒体展示世界上美轮美奂的一些图案,并引导学生欣赏和交流这些图案中图形旋转、中心对称、轴对称的相关运用。之后展开学生自主设计图案的实践活动,以公益图案、奥运会图案、学校标志图案等为主题,展开图案设计的自主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篇2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中学 章红卫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超级画板 轻松 直观 创新
我是几年前无意在网上看见了“Z+Z智能教育平台”,也对其下的《超级画板》产生了兴趣,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利用空闲时间边学边用《超级画板》,让它运用在我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超级画板》与《几何画板》比较,有如下的优点:1)超级画板和几何画板都具有动态几何作图的功能,但超级画板兼顾了几何与代数的教学,及编程开发的需求,提供了方便易用的编程环境,可以定义函数,对算法、函数以及概率统计的教与学提供更好的支持。2)超级画板独创的智能画笔,使几何作图操作类似于用粉笔画图,几乎不学就会,而几何画板图形处理比较复杂。另外超级画板的操作直来直去,不像几何画板有很多技巧,容易入门,有利于师生双边互动和交流。3)超级画板允许用户利用复制粘贴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和作图,使曲线作图和表达式测量更为方便,几何画板则不允许。超级画板还提供了用于标题的方便美观无级缩放的可变换文本,文本中插入公式更方便。 4)超级画板提供了较完善的演示功能,能方便地全屏(按ESC)放大缩小图形、文本,修改文本、图形方便。继承了集成软件的演示功能的优势,以及专业数学教学软件方便的作图功能,可以说是二者良好的结合,很适合中学数学教学。
1、超级画板有助于轻松备课
我曾先后用过《几何画板》、《超级画板》,它们都有助于我在电脑上进行电子备课,设计教学流程,以及借助多媒体投影给学生进行教学。其中,《超级画板》以其智能化的制图功能,人本化的动画功能及简易化的操作功能,在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每个环节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设计使《超级画板》将智能资源与教学模式有机组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不断向深层次大发展,实现了智能资源的设计创造,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超级画板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如:把经过集体研讨,集众人之智把做好的课件发在校园网上,与其他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还极大地削减了重复性劳动,节省了时间,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让教师可以轻松备课了
2、超级画板可以让教学过程生动直观
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想像或虚拟的比方,但实际在教学及备课中教师都无法做到。例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内接多边形,讲解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它的面积和周长就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和周长。利用超级画板,画一个边数会逐步增加的正多边形是轻而易举的事。又如,让几何图形和小函数图像随着参数的变化,让运动的图形留下踪迹,让统计图表跟着数据变化……过去许多想到做不到的事,现在都可以随意操作。且制作过程及制作后的效果很容易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的情绪高涨,思路更开阔。如果教师能有效地使用超级画板,那么教学过程就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华师大版)第四章的画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些学生想象不出打开上底面、左侧面等等这样的过程,因为他的脑子里面没有这样的东西。利用超级画板打开展开图时,一面一面的展开,学生的脑子里面有了材料,有了雏形,知道了什么是展开,怎么展开,同样,对于三视图的学习就如鱼得水,很自然就能接受。而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华师大版)的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时,利用超级画板制作平移的形成,以其智能的作图,优美的动画,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随着课件一步一步的悬念设置和动画展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超级画板可以让教学活动富于创新
篇3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
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七年级下册数学辅导复习资料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8.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9.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0.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课本11----12页1.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
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作?__________,B处记作__________。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用生动有趣的引例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2、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去感受绝对值)。
3、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建立数学模型
1、绝对值的概念
(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①与原点的关系 ②是个距离的概念
2..练习1:请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的数绝对值。
[温度上升了5度,用 +5表示的话,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上升还是下降),只考虑数量(即: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温度的变化都是5度。银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存入还是取出),只考虑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说:金额都是100元。]
篇4
【关键词】高度一致;调动;启发;严谨;适度
课堂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不仅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前,情境创设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中,也出现了一些游离与数学知识之外,花花哨哨的情境创设,这点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一定要走出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误区。
例如以下几个镜头是为情境而创设情境出现的问题与困惑:
镜头1:一位教师在讲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节的“直线”概念时:(1)播放十分钟左右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2)提问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么来的?(3)提问金箍棒有什么特点?(4)定义直线的概念。结果学生强力要求再继续播放,还嫌不过瘾,对于金箍棒是怎么来的学生讲的眉飞色舞,而回答金箍棒有何特点时却仅止于“要多大有多大,要多长有多长”。
镜头2:一位教师上《平行线》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掉下了两支笔,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支笔掉在地上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
镜头3:在讲授“等比性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讲台上有三个编了号的量杯,一个吸管,一瓶墨水。1号---5号里有20毫升水,请甲同学分别往三个杯中滴5毫升红墨水,搅拌均匀。3号量杯里有40毫升水,请乙同学用吸管往量杯里滴10毫升红墨水,搅拌均匀。然后把2杯里的水导入3号杯里,搅拌均匀,让学生比较颜色和浓度是否有变化,最后让学生讨论。
镜头4:在一次评优课中,讲授内容为“生活中的平移”,一位教师举出了学生所熟悉的平移例子后,问学生:“你们说说,什么是平移?”就这样总结出了平移的概念。
镜头5:一位教师在讲授《代数式》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赋予代数式“2x+3y”实际意义,又一位同学这样举例:篮球每个2元,足球每个3元,班级买了x只篮球y只足球,共用了(2x+3y)元。教师追问:这有实际意义吗?
镜头6:一位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运用了“水位涨落”,“两队的足球比赛积分”。“向东走向西走的路程”共三个情境。其实只用一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出法则。
好的教学情境可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更富有激情和挑战性。上面几个教学情境创设的镜头显然事与愿违,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反而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那么,如何创设出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激情地、主动地学习,真正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于创设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的创设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数学思想方法,恰当的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正是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切记不要随心所欲、故弄弦虚。如镜头1,学生往往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课开始很久了,思绪却还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既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又阻滞了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又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平均数》的内容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我的小孩今年6岁了,上幼儿园,他每天回家给我说幼儿园的故事……”结果学生的兴趣都被引到她儿子上面去了,她讲了十分钟左右也没涉及到与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样的内容另一位教师在讲授时,创设的情境是:两支篮球队比赛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有学生回答是队员的平均身高起一定作用,教师马上切入主题,怎样求队员的平均身高?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不能紧扣本堂课的目标,不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那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作用。
2.创设的情境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镜头2情境的创设,未免太牵强,教师设计出这样的情境是希望学生说出“平行”、“相交”两种情况。为了创设这节课的教学情境,这位教师不能说不卖力,真可谓是“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一个情境。可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情境现实吗?两支笔掉在地上,学生想到的应是马上把它们捡起来,谁还会去想它们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而且,两支笔真正构成“平行”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有实际帮助吗?这显然是在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因此,对于情境的创设,不在于问题提问方式是否新颖多样或营造的气氛是否活泼,而在于生活情境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心理境界,否则只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意义。
3.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是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如镜头3,教师想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发现比例的等比性质并没有什么启发意义,一是颜色是否有变化仅靠观察是不科学的,而且初中数学中已淡化了浓度的问题,在前面所学的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过浓度问题,很多学生不了解浓度问题,学生无法用数学方法计算,所以,学生也不易联想到用比例的的方式计算。
4.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严谨,无科学性错误
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定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面镜头4,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定义,这是不严谨的。要知道,数学定义是用准确、精炼、严谨的语句来叙述的。让学生来说,岂不是各说各的,且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对正确理解、记忆定义造成混乱。还有的教师单纯追求学科渗透,可对那个学科的知识不很了解,因而会犯下科学性错误。如前面所举“等比性质”的情境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的例子就是不科学的。
5.课堂教学要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再设计是所不能预料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如上面镜头5从数学角度看没有任何错误,但实际生活中根本不肯用2元钱买一个篮球和用3元钱买一个足球,因此,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教师及时让学生思考:这有意义吗?既让学生学会了逆向思维,也使学生明白代数式的意义要切合生活实际。
6.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
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情境可能不只有一个,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地的生活环境等加以适当的取舍,而不能“拿来主义”,甚至围绕一个问题创设多个情境,结果是情境过多过滥冲淡了教学内容。如上面镜头6,通过三个教学情境虽然学生领会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但对于“加法法则”的探究时间显然不够,其实只用一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出发则。又如一位教师在上《从三个方向看》一节课时,制作了非常豪华的的多媒体课件:战斗机的三视图以及吉普车的三视图,一座高楼的三视图,圆柱和立方体的三视图等,当这些课件出示完整整用了30分钟,在讲完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时,一节课的时间已经差不多用完了。教师再出示四个小立方体,教学生画时,也没交代应怎样看物体,致使学生乱画,而后匆匆下课。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可贪多求全,只要是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总之,设计真实、丰富、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能诱发、驱使并支持学生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动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强力愿望。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七年级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