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3 10:3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月十五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篇2

二、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三、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四、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五、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曹勋《尾犯·中秋》

六、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七、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八、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九、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十、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十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十二、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十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十四、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五、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十六、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十七、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十八、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十九、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陈羽《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二十、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二十一、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二十二、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二十三、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二十四、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中秋寄远》

二十五、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十六、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陆龟蒙《中秋夜寄友生》

二十七、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二十八、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二十九、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三十、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三十一、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三十二、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三十三、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三十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三十五、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三十六、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许棠《中秋夜对月》

三十七、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台湾民谣《中秋旅思》

三十八、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三十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四十、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齐已《中秋月》

四十一、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四十二、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四十三、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四十四、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四十五、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四十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四十七、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四十八、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四十九、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五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五十一、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五十二、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五十三、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五十四、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五十五、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五十六、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五十七、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五十八、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篇3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后,便来到漓江边赏月。

我们来到漓江边,啊!来赏月的人真多啊!他们一群一群地坐在漓江边,有的正抬头仰望着天空,有的正在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有的正在谈笑风生……大约七点半,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月亮从云层里悄悄地露出了小半个圆脸,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窥视人间。尽管是小半个脸,但它那柔和的乳白色光映照着小半个脸庞,却使你感到温馨。大地也披上了一层柔和的纱衣。远处的山峦、树梢地悄悄地再现出身影。渐渐地,月亮终于露出了她秀丽的圆脸蛋儿,俯视着大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圆圆的明月,确确实实看到了月亮中朦胧的景物。是山川?是河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地比刚才光亮多了。一轮圆月倒映在静静的漓江江面上,一阵秋风吹来,波光粼粼,整个漓江就像一条缀满宝石的长绸带,人们借着明月的银光举杯欢歌,共享这团圆之夜。渐渐地月亮躲进了云层里,虽然看不到月亮,但却能依稀看到那圆月的身影,那云层散出圆圆的淡淡的光晕。我知道那云层后面就是圆圆的月亮,它永远是圆的,无论身处何处。大地上已经失去了先前的光亮,但我却能看见那围坐着的人们的身影,能听见他们的欢歌笑语。

月亮退去了,但是我心中的那轮明月依然高高地挂在天空。

篇4

2、月圆人团圆,在这个想念的节日,祝你一切圆满美好

3、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

4、月是中秋圆,人是我最好.爱你诚挚心,天地可为鉴.

5、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6、月儿圆圆两情绵绵咫尺天涯何为佳期

7、月圆人团圆,月缺人分别。若是无情时,月圆亦月缺,若是有情时,月缺亦月圆。

8、明月千里寄相思!

9、千山万水,隔不断我在佳节对你的思念。

10、你问我爱你有多深,今晚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11、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

12、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象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13、秋风清,秋月明,相思相见知何日?

14、夕七彩人间长共中秋八月,杯低吟酒伴同歌盛世高风

15、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16、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17、中秋佳节中秋月,月圆事圆人难圆,思念、思念,不禁泪潸潸。

18、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19、秋空明月悬,又是一年中秋至

20、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4、一起走走?莫辜负这花好月圆。

25、中秋之夜一起注视遥远的明月,月亮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对方,一如她反射阳光!

26、亲情爱情,情系佳节。家园月圆,圆满中秋。

27、年年中秋年年过,月月圆时月月明,日日想你日日苦。

28、中秋的月儿圆又圆,我的月亮却少半边。千里遥寄相思苦,何年何月现欢颜?

29、月是今夜明,情是今夜切;二小今无猜,何不今相悦。

30、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祝您的事业更加成功,从本次月圆时开始,好事不断。。。

31、抬头看看天上那轮明月,像不像我微笑的圆脸?嘻嘻!!祝您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32、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时时鲽鲽鹣鹣。说不完的思念,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样圆满!

33、中秋了月圆了是祝福的时候了祝你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只有微笑!

34、一年中秋又来到,远在他乡的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祝家中的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35、想在这个最美丽的节日给你最特别的祝福试着寻找最华丽的祝词可我没能做到或者一句最朴实的祝语中秋合家欢乐

36、我想你的时候你想我吗?你想我的时候知道我在想你吗?中秋无礼物,更要心快乐!

37、夕七彩人间长共中秋八月,杯低吟酒伴同歌盛世高风

38、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39、又是中秋又是圆,每年中秋夜见明,穿梭灯笼快乐夜,祝君健康永团圆!

40、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41、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42、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43、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我感情似海深,月圆又是月明时,教我怎能不思君!?你是我的月饼,吃在嘴里,甜在心头。

44、我们都在追求永生,都在试图让生命划过这个世界的时候,能留下更深的痕迹。珍惜每一份缘分……

45、天上月圆圆,世间人圆圆,心中事圆圆,天遂人意,舒心开怀!

46、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47、月儿呀!你可知我心?月儿呀!你可知我情?愿月儿给你带去我真诚的祝愿:知诉你,我是真的爱你

48、月圆,人圆,心更圆!

49、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

50、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的追随着你的每一次微笑!

51、举头望皓月,凝思意中人。若得尔陪伴,一生终无憾!

52、明月千里难以触摸,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举杯邀明月,请她对你说:福多!钱多!快乐多!

53、又是月圆思念日,你在他乡是否安康?家人挂念念你,朋友想念你......祝福你,在他乡的人!

54、月到双节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成。节日愉快身体硬,心想事成您准赢。

55、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中秋快乐!

56、月到中秋,分外想你。看到哪团中圆圆的月亮吗?哪就是我想你念你牵挂你的心!爱你吻你!晚安!

57、望明月,起相思;虽然我很是想你,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月亮。

58、人月贺中秋,思念你我她!祝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象月亮那么明亮照转整个大地。

篇5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历史唯物主义;音乐与科技;大学音乐教育;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80-06

doi:10.19366/ki.1009-055X.2016.06.014

一、引言

巴洛克时期是指17世纪开始的一种艺术风格[1],一般认为巴赫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约1600-175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八年至清代乾隆十五年)。这种艺术风格既反映在建筑、绘画、雕塑乃至服装等视觉艺术中,也反映在听觉艺术――音乐中。[2]

巴洛克艺术风格十分多样,有关文献多如牛毛[3-4],但这些研究都是从艺术视角研究它们的共性,本文研究的则是它们的差异性。

事实上巴洛克时期的各种视觉艺术的确有很强的共性,但就视觉与听觉艺术而言,恐怕并非如此。本研究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5],首先阐明巴洛克时期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间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进而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综合性大学在音乐艺术研究与教育中遇到的挑战,作些抛砖引玉式的探讨。

二、巴洛克时期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风格的差异

(一)产生巴洛克视觉艺术的历史背景

形成巴洛克艺术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所引起的反作用――反宗教改革运动。

十六世纪罗马教皇用购买“赎罪券”的方式筹资建教堂[6],这种变相的“逼捐”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索。马丁・路德根据《圣经》所说“义人必因信得生”(意即人只要靠自身的信仰和上帝的爱就能救赎自己),从而否定了从圣母到一切圣人包括活着的圣人――教皇在帮助信徒救赎灵魂中的作用,遑论出钱买一张“赎罪券”了。赞同此说者成立了新教耶稣教,一统西方的天主教从此被分裂。

作为一种反作用,天主教会为抗衡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在特伦托召开的大公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7],说白了就是“艺术要为宗教服务”,于是大力鼓励建造宏伟的教堂,要求在教堂中满布色彩炫丽的描写圣经故事的绘画,满布圣母、十二圣徒和一切圣人的雕塑,追求一种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目的无非是在天主教堂中突出圣人,与耶稣教堂内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十字架外什么也没有,视艺术为“虚华浮夸”[8]的思想针锋相对。

这本是一场宗教纷争,却歪打正着,促成了圣保罗大教堂、圣母教堂(德累斯顿)等风格特异、艺术性极高的历史性建筑的诞生,形成了后人称之为“巴洛克式”的建筑、绘画和雕塑的艺术风格,并延伸到家具、服饰等一切视觉艺术领域。[9]

(二)巴洛克时期听觉与视觉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及其本质

巴洛克时期视觉艺术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前述的:“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令人奇怪的是同时期的听觉艺术――音乐,虽然也称之为巴洛克音乐,却很难感觉到那种“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艺术境界。究其原因,一般认为仍应归之于教会,因为“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艺术境界”的音乐,与宗教的肃穆、神秘是不相容的,但笔者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不是本质。

唯物主义的核心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就是通常所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因此巴洛克时期听觉与视觉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固然有人和教会的作用,但更本质的是物质的作用。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历史观,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认为:“历史中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10]

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审视巴洛克音乐,可以说,不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创造了巴洛克音乐,而是巴洛克时期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巴洛克音乐家,才形成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可以想象在巴洛克时期,即使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维瓦尔弟、巴赫等能写出“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艺术境界”的音乐也是不具备演奏的物质基础的。

与此相反,视觉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远远没有听觉艺术那么强,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只要构思得出,即使在当时相对落后的物质基础上都能建造或塑造。就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而言,这个对物质依赖度的差异,才是巴洛克时期听觉与视觉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之本质。

三、形成巴洛克音乐特色的物质基础

鉴于音乐对物质基础的依赖性如此之强,本文有必要对当时有关音乐方面的物质基础作进一步阐述。

(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尚是古钢琴、羽管键琴。[11]羽管键琴是由键盘(Keyboard)通过机构带动羽毛管的硬端或皮革卷成的细棒,拨动琴弦而发声。因此羽管琴的声音虽然优雅、柔和但音量单薄,特别是对指触的力度变化反应很弱,基本上没有强弱,而且这种拨弦机构,不可能快速,更难震奏(repetition)。因此,在巴洛克音乐中,它只能担当“通奏低音”的配角。彼时,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个键盘乐器的重奏曲被称为二重奏而不是三重奏。被称“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那时就是这等地位。

(二)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

在1750年以前,所有的小提琴用的都是羊肠弦,它的音色丰富而微妙。所谓音色就是一个音中所包含分音的数量与强度,从物理上说即是声音频谱的形状。[12]但是任何声音,它的频谱有个建立的过程(称音头),尽管这个过程短到以毫秒计,但对声音的感觉却至关重要,一般说这个音头越短越好(对歌唱家有时未必如此)。羊肠弦的缺点就在于这个音头短不了,俗称反应不灵敏。声学上,如果一个音的频谱尚未建立就要换第二个音,琴声就叽叽嘎嘎了,这就决定了巴洛克音乐尽管旋律可以很美,但都是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的。

(三)正确对待民族乐器的改进与发展

有些人认为中国民乐的特点、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本来就是旋律性的,民乐器并不需要学习西方乐器的那一套。这种观点有正确的一面,但综观音乐史,任何国家的音乐,早期都是旋律性的[18],例如巴洛克时期以前的圣歌。

事实上,所有曾经也是旋律性音乐的国家,正是由于能较“自由地”发出多个声音的键盘乐器的发明,为作曲家提供了研究复调与和声的可能,才逐渐出现了多声部音乐,反过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这些国人的欣赏习惯。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国语・郑语》中就有“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的记载,就是说单声部是不好听的。可见古人就有追求“多声”的爱好,只苦于物质条件所限而已。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个国家的音乐特点和欣赏习惯。

科技发展是淘汰式的,而艺术发展是积累式的,因此我们不必顾虑强调了民族乐器的改进与发展会否定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器永远姓民,只是这个“民”应继承几百年前的“民”和引领明天的“民”。

五、发挥综合性大学在音乐教育和研究中的优势

(一)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三支大军

我国现在高校中从事音乐艺术教育的有三支大军[19],第一支是以中央音乐学院为首的专门的音乐艺术学院,他们无疑是音乐艺术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视与听两个艺术学科越来越交错,形成了所谓的传媒学,以南京艺术学院为首的兼具音乐、绘画、影视等专业的艺术学院便应运而生,这是音乐艺术的第二支大军。

早在1920年,先生在北京大学的《音乐杂志》发刊词中就写道:“求声音之性质及秩序与乐器之比较则关乎物理学……”[20]差不多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音乐与科学技术之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了,除关乎物理学外连数学、化学、生物等都关乎其中。因此完整的音乐研究不能囿于艺术创作与表演,必须上升为一种“集异璧之大成”的跨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上述第二支大军又显得力不从心了,于是催生了第三支大军即以北京大学为首的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学院。由于他们具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有学科整合的优势,是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最佳人选”。

(二)第三支大军的成绩与展望

近十几年来这第三支大军在艺术创作、表演方面虽然取得过不少成绩[21],某些方面并不亚于前面二支大军,但遗憾的是在跨界研究方面各综合性大学似乎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难有突破。作者认为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乐器的开发改良研究方面

首先要扩大民族乐器组的音域,前面说到的舞台上民乐演奏中搬上大提琴的现象亟应改变。解决的难点是我国的弦乐器材料用的是蛇皮,低音乐器体积大就不得不用很大的蟒蛇皮,这不但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这么大的动物皮,在舞台上强烈灯光的烘烤下,没奏完一曲就走音了,也是值得研究解决的。

此外,像古琴、洋琴等弹拨乐器,能否模仿竖琴,把脚用上使之扩充为十二音阶;木管乐器上如何采用适合民乐的,类似彪姆系统那样的方法来扩大音域;铜管乐器的活塞,松了要漏气,紧了不灵活,能不能局部电子化采用微触控制等问题。这些也都值得研究。

乐器的可研究之处实在太多了,这里只能挂一漏万。

2.乐器和附属件的材料研究方面

乐器和乐器上附属件的材料对乐器的音色影响极大、在国外,著名的乐器厂,所用木材,胶水、油漆,所用的琴弦、簧片和铜管乐器管材的合金配方,鼓皮所用的高分子材料都不是市场上随便买来的,而是他们秘密研究的独门产品,所以一根名牌的弦的价钱是我们的十几倍,我们还乐意用它。在这些领域,综合性大学的相关专业都可找到用武之地。

3.音响技术研究方面

音响技术是物理和电脑学科最易切入之地,多维音响技术已被研究了几十年,历来是音响技术的热点,这里就不强调了。

值得指出的是音响与数学的关系,因为它抽象得多,很少被研究者关注。19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证明了所有的振动,不管是乐器声还是人声,它们的音质和音色,都能用无限多简弦振动的累加来描述,称为傅立叶展开[22],因此音乐在数学家眼中是时域里无限大的数据流。遗憾的是现有的电脑速度无法在瞬间处理无限多的数据,这是电子乐器对有些乐器模拟得很好,但对有些乐器(特别是小提琴)模拟得不理想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首选是研究如何提高电脑运算速度,但除此之外,数学研究者也值得研究一下如何将无限大的数据流转化成有限多而基本无损音质音色的近似方法,以减少数据处理量,适应现有的电脑运算速度,这样电子乐器的音色就能更逼真。

4.乐器制作工艺的研究

高级的乐器都是作坊性的单件产品,制作是技艺性的,在大学里无从研究,但中低档的乐器有一定的批量性,不妨研究一下数控、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

5.辅助作曲的研究

研究声音和图形的关系的科学称音流学[23],始于牛顿时代,研究表明,每种振动波都有其唯一相对应的波形图案,早期这种图案只能用沙、水流、水波来表达,至1950年便有人利用电脑的专门软件,将音乐实时地在屏幕上可视化[24],并进行数字化评价,不仅可以分析旋律、节奏、和声,也可以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进行分析,成为作曲家的一种辅助工具,目前虽研究不多但值得关注。至于较成熟的MIDI技术,仍不乏改进的空间。

六、实施方案的抛砖引玉

篇6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篇7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篇8

20xx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几号20xx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是10月4日,星期三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哪些国家也过中秋节?日本“月圆节”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韩国“秋夕”

“秋夕” 是全家团圆以及为祖先祭祀扫墓的日子。我去过我一个韩国朋友家见过他们过中秋节。 比较隆重有盛大的祭祀活动。韩国的“中秋节”重视程度等同于我们的“春节”。他们的“秋夕”比我们的“中秋节”过的隆重。

韩国中秋节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和省墓。农历八月十五当天清晨,河宗大一家人早早就准备好了祭祀用的供桌和各种供品,河宗大和哥哥、弟弟三人为已故的父亲分别磕头、敬酒、献食。祭祀之后,家人一起分享祭祀所用的各种水果和食物,并不时对着父亲的灵牌说上几句话,这不仅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也表示一起获得“福”的含义。祭拜父亲之后,河宗大兄弟三人又来到“宗家”参加祭祀,“宗家”是指同姓家族中长子的家,“宗家”负责召集家族人员对祖父、曾祖以及祖先进行祭拜,因此“宗家”的祭祀规模要更大、更加隆重。河宗大“宗家”的供桌上摆满了水果和食物,并专门准备了祭祀用的屏风,祭祀活动依然是磕头、敬酒、献食。“宗家”的祭祀活动结束后,河宗大和所有家族成员一同到祖先的墓地去扫墓,在祖先的墓地前磕头、敬酒、献食,并除去祖坟周围的杂草,以尽孝道。扫墓在韩国又称省墓,这项仪式结束后,中秋节的所有祭祀活动才算结束。在古代,人们在所有祭祀仪式结束后还要开展一些民俗游戏,如踢毽子、坐跷跷板、抽陀螺等,现在这种风俗在普通人家已经很难见到,人们更多的是在仪式结束后喝茶、聊天等。

越南“中秋节”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只是以孩子、鲤鱼为贵,显出自己特点。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因手拉树根,也被带往受责。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是条鲤鱼成精后害人,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于是,越南人,尤其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哩!

朝鲜“秋夕节”

朝鲜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篇9

东汉之前,八月十五进行的与月有关的活动主要是祭月、拜月。月属阴,在原始的母系制时代,阴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祭月、拜月源于古代遗风,与人们对月的崇拜不无关系。后来,祭月、拜月逐渐演变成了赏月、说月,冲淡了月被神化的内容。

月盈月亏关乎健康

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丽,秋高气爽,不燥不寒,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时段。此时,全家人围坐一席,看月华、吃月饼、拉家常、叙亲情,有一种月是家乡明,情属父老亲、团圆最幸福、家和万事兴的良好氛围。

从医学上讲,月与人的精神状态及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规律性联系。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潮有汐,人体随之有兴奋有抑制。当月圆时,人的精神振奋,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生头痛、失眠、多梦和夜游症。由于烦躁、着急、易激动等情绪的支配,犯罪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医学专家认为,这是生物潮汐现象造成人体内激素分泌失常的缘故。不仅很多女子的月经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呈同步反应,有的研究还发现,月亮的盈亏与妊娠的结局也有关系。那些月圆时来月经、月亏时怀孕的人(与月亮盈亏周期正好相反),宫外孕的概率较高。这些结果告诉我们,正确运用大自然的规律指导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对灾害、疾病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祖国医学理论中的“天人相应”说是了不起的科学,要努力去继承它、挖掘它。

小知识

桂皮是桂花树的树皮吗

桂树是木犀科植物,它的药用部位分别是花(桂花)、根(桂树根)、种子(桂树子)。大家熟悉的桂皮,还有中药中的桂枝、桂子,听上去似与桂花为一树之物。其实,桂皮、桂枝、桂子都跟桂花没有关系,它们出自另一种樟科植物。

桂酒佳酿祝愿长久

八月十五的节日庆祝习俗,当然首推吃月饼。月似饼,饼似月,月饼又象征团圆,月圆人团圆,意义深长。不过月饼更多地象征了庆丰收、庆团圆,与健康养生关系不大,我们就不去说它了。这里要说的是中秋节特有的另一项养生佳品――桂花。

佳句“吴刚捧出桂花酒”,说的是传说中“月宫”里的事。中秋赏月之时,人间也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是祭拜月神之后“吃”的内容之一,有吉祥、祝福、喜庆、团圆的含义。中秋佳节,月中有桂花,人间也有桂花,观月中花是虚,看人间桂是实。

桂花是秋季的主要观赏花卉,香气袭人,节日看桂花自然是赏心悦目之事。屈原的诗作中曾多次提到过“桂酒”,说明酿桂花酒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那么后世在中秋节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喝桂花酒,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平时,桂花酒常作为寿酒,不仅取“酒”与“久”的谐音祝人长寿,而且取“桂”与“贵”的谐音祝人富贵。

桂花的珍贵之处,莫过于气味芳香。这香味香得清新,香得宜人,且纯浓而持久,秋风一吹,真让人闻之有熏熏欲醉之感。桂花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香料的利国利民之功,而作为药物造福人类健康的贡献也已载入了史册。《本草纲目》说它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早牙痛”。现代中医认为它味甘、性温、能“化痰、散瘀、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

篇10

中秋佳节,一年一度,金风送爽,花好月圆。耳畔似飘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柔曼古曲,眼前或幻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江南奇观。共同阅读中秋节国旗下演讲5分钟,请您阅读!

中秋节国旗下演讲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她寄托着我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我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我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风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把父母与儿女,爱人与亲人,游子与故乡的心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重情谊的,中秋节是个多情的节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人们毡席地坐,登高赏月,遥寄远方,倍思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轮回,改变不了的是人们心中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的是我们对爱人、亲人、友人最缠绵最真挚的不了情。这些深情浓浓的汇成了中秋节圆圆的明月,汇成了人们心中深挚的期盼:让天宫月娥免去凡间灾难,送去我们对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海外游子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国人是浪漫的,中秋节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我们吟诵这耳熟能详的诗句时我们脑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画面,我们心中洋溢着多么神圣的情感,我们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为我们崇高不朽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中国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中秋节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人类未来希望的第洲,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人的想象就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引力,在月色清朗,灯火阑珊的中秋,明月寄托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与神往,寄托的是中国人富有创造性的飞天梦想。如今,飞天已不再是梦想,20__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壮美升空。火箭腾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进了一个新的里程,中华民族的振兴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兴旺和平的时代里,在这个祥和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我更想对大家说:请珍惜家人和师长对我们的爱,珍惜我们的同学情,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为亲人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吧!

最后,祝我们的亲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秋节国旗下演讲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花好月圆人团圆,迎风赏月阖家欢,今天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共庆团圆、共话发展。区委领导召开茶话会让我们大家相聚在一起,会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深入交流思想,展望美好未来,这是党和政府关心团结各界人士,充分调动我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共商未来、共谋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我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聚会而深感荣幸。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月亮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文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经常以花好月圆来祝愿家庭的和睦团圆;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在我们佛教里经常用“月”来比喻佛法,比如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来比喻佛菩萨的真如本性在众生心地中的反映。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各项社会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宗教也在追赶时代进程,把握属于自己的历史机遇。放眼全球,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剧烈竞争的时代。宗教作为承载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系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强大的作用。而宗教人才的培养、寺观教堂的管理、教规教义的传播,乃至整个宗教的发展,是越来越多地依赖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爱教必先爱国,国兴而后有教法之绵延;爱教则必然爱国,两者相互促进。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通州区的宗教界人士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努力服务人群、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守法,参加社会生产建设,开展社会慈善事业,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新通州贡献应有的力量。

今天既是一次茶话会,也是一次交心会,千言万语话友情,同心同德谋发展。我们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为通州人民和通州的未来祈福,所以我想以一句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话:去年明月今又来,人间一岁几多情,但愿月圆花常开,世间此情古今同。祝大家中秋团圆、吉祥如意!

中秋节国旗下演讲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了,今天,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也让我们更加深切盼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团圆,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随着中秋节的即将来临,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也接踵而来,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欢庆这双节之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上来个双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节国旗下演讲4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中秋节刚过,大家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当中,那么中秋节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儿童电影《啊!摇篮》中小朋友们一起唱的歌谣,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片片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中秋节国旗下演讲5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_月_日星期_,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镜,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为什么叫“中秋”呢?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等。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的当然要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事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父母。

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都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挂念着祖国,希望与亲人团圆,共享欢乐。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事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