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简短范文
时间:2023-04-10 05: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端午节的由来简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篇2
一、精心选材,有鉴别的吸收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坚强、独立、快乐而有担当的人。而这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对人的最高要求是“仁、义、礼、智、信”是一致的。但是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体系是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所以也有一些封建传统观念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容,因此,我们成人应该精心选材,“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国学涵盖内容广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我们可以选择蒙学类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还有《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等进行教学。幼儿学了国学,除了诵读、理解,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甚至还能学以致用,在类似的场合中以国学中的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耳濡目染,无形中的学习
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中,最亮的星星之一就是唐诗。它内容丰富,感情细腻,形式多样,朗朗上口,是孩子愿意学习的国学经典。因此我们幼儿园利用每天入园和离园的时间用广播播放《唐诗吟
唱》供全园幼儿聆听。小班老师在用餐前组织孩子朗诵《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经典片段,中大班也每天在用餐等待时间请“小老师”来带大家背诵唐诗,欣赏成语故事、童谣等。
三、各式比赛,激发诵读兴趣
小班的幼儿开展《三字经》诵读比赛,中大班幼儿开展“讲故事能手”等活动,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培养,每学期年级组还要举行一次和经典诵读有关的比赛活动,每学年全园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并邀请幼儿和家长们去观看。并对获得“诵读之星”“故事大王”的幼儿进行表彰,这就大大激发了其他幼儿参与诵读的兴趣。
四、利用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每个幼儿园都有幼儿的图书阅览室,每个班级中也有各自的图书角。通过年级组的家长沙龙活动,我们发动家长和幼儿自愿向班级推荐和捐赠一些经典读物,放入图书角供全班幼儿自由借阅,达到“带一本读多本”的目的。通过班级图书交换阅读来实现资源共享,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
幼儿园的走廊和墙壁也都是活教材,因此,布置出主题教学和传统节日相结合的吊饰和墙饰对幼儿学习和感受经典会有很大帮助。如,端午节,我们在墙壁上绘制了端午的由来,还把幼儿自己制作的彩蛋、粽子、龙舟布置在走廊供幼儿体验;中秋节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月饼盒子、中秋照片,布置中秋节日体验街等,让我们在体验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家园合作,效果事半功倍
我们老师平时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家长半日活动等时机,向家长宣传适合孩子的经典好书。例如,《三字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内容丰富,每一句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三岁左右的孩子读。让家长感受了诵读的意义和好处,家长为幼儿购买了好书,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同时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和谐、融洽之情。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知识,渗透,方法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1.要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 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2.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 “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3.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当然)A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