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语文课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3: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今天的语文课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今天的语文课作文

篇1

上午第四节课是英语,我们班班长常思礼把英语书丢了,他抱怨同桌高文昭说:“我明明放在桌子上,都怪你动了一下,要不我的书也不能丢。”高文昭反驳说:“我没有动你的,只是碰了一下。”他俩吵得越来越厉害,我在他俩后面座,桌子也跟着倒霉一直在响,不知道这响了多少下,我终于忍不住地对他俩说:“安静点。”他俩果然不吵了,但是互相不理。常思礼这节课怎么办呢?他的同桌高文昭也不借他看了,要是我的同桌苑钧杰来了一定会借给他,可是他今天请假了,最后常思礼一直向同学借,同学们都不借他,经过多次肯求我把我的书借给他了,高亚楠又把她的书借给我,高亚楠拿起她同桌的书抄了一份今天课程内容,让我给常思礼,然后我拿回我的书,常思礼就看那张纸上课了,到了下课常思礼也没找到英语书,也不知道丢哪儿了。

妈妈的话:看了睿睿写的日记,好象我也回到了童年,我们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事,现在再回忆起来觉得还是那么有趣,又觉得那么天真、可爱。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篇2

一、促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我们知道,语文科是百科之母。语文课学好学扎实了,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备课要很充分,上课要非常熟练,把学生带入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文中的好词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语境下运用;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拟声词、比喻句如何运用,等等。当课文讲到精彩之处时,老师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微微闭上双眼,心平气和地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课文写得较精彩,教师可请学生上台表演,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一样,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无限遐想。其实,语文课里渗透了不少地理常识和其他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不喜欢吗?

二、培养爱读书,勤练笔的好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今是信息化年代,许多成人、小孩都沉迷于电脑游戏、电视剧、网购、网上聊天等,极少能够挤些时间看看书,甚至有人讲:“只要看书,眼睛就困,很想睡觉,没有心思和雅性看书了。”是的,现在是经济年代,大人与大人之间常爱谈的话题是谁又买了什么名牌新车,某某又在哪里又买了一套又宽又豪华的新宅了……这些功利思想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污染,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可见,要把学生从不爱读书转变成喜欢读书,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啊!如每周或者每月,哪位学生读的书多,做的读书笔记多,适当奖励;哪位同学摘抄的好词好句多又精彩,就以哪位同学的读书笔记为墙报题材,让学生有成就感。

同时,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日记内容可长可短,但一定要真实。就算某位学生真的没有内容写,就写上“老师,今天没内容可写”,我也不批评他,我更注重的是培养他们形成好习惯,磨炼他们的意志。

三、慎重对待作文批改

每位教师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真正忙于教学工作时,很多教育理念却忘得一干二净了。加上学校工作繁琐,家庭压力大,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想不到那么多,那么周到。心情好些时,老师的评语相对科学些;遇到工作忙、心情不好时,苛刻、不合理的评语,会把学生心中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重重地泼灭。这样,学生从此就会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老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来。我认为,学生的第一次作文,要让学生尝到成功感,消除他们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刚学写作文时,批改应该宽松些,只要能在某一点写得好,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等把学生引上路了,批改作文时再严格些。比如此次作文比上次进步了,老师要打高分鼓励学生,在班上一起分享。但也要注意不要总是拿写得好的几个学生的作文来读,这样会让别的学生觉得老师不公平,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四、每月举行一次作文比赛(或日记比赛)

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班上选出8~10名学生担当评委裁判,语文老师是总裁判,挑选出当月作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拿来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奖状可以各式各样。最后把这些获奖的小作文编成手抄报或墙报,在班上或学校的文化长廊展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同学间能够取长补短,交流写作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仿效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第一次作文课上向学生提出要求:到学期期末,每个学生要把自己的作文编辑成一本“作文书”。有画画的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可在每篇作文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画上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画,也可以贴贴画。每学期在班上选出三本写得最好的“作文书”,存入学校档案。每次作文应要求学生认真修改,工整抄写,告诉学生:“将来你们长大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这就是极好的教育材料,也是下学年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参考资料。”

六、开展活动,积累写作题材

当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按以上所说的去做还是不够的,还需在班级里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拔河比赛、秋游、野炊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多动员学生的父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大自然,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的生活。教学生种花,养小动物等,也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老师应不辞辛苦,在班上培养三至五名小记者,了解当天校园内外发生的新鲜事、大事件,让这些小记者一一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在班上公布。

篇3

关键词:跑题 起哄 自由 真实 阅读

都说语文很重要,因为一生与之相连;都说语文无所谓,因为一生与己无碍。语文,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在很多时候,评价的体系里只有专家或学者的声音。其实真正有力量或有资格去对我们的语文课评判的,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是直接的实践者,他们知道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

那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呢?10年的语文教学,笔者一直在努力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真正需要的语文课。10年后的今天,学生为笔者的语文课做了归纳,并且特别强调,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跑题、起哄、自由、真实。补充的是因为阅读,我们喜爱,我们自由。

一、10年教学的心路历程

围绕着孩子们给的结论,笔者对自己10年的语文教学做了一个回顾,可能这就是笔者的原生态语文给予孩子的幸福成长,把自由赋予他们,用真实带动他们,率性而为,尽兴而论,彰显了大语文的百科精神。

1.跑题

学生这样说:老师,你的课总是上到一半,扯到太平洋,真的把我们带到海洋里去遨游,有时真担心你绕不回来。确实如此,笔者上课经常“跑题”,涉入太多的时事、新闻、人文历史,当然还有八卦,可能最开始有一个是与上课有关的,讲着讲着,话题一个接一个,跑到哪,自己也不知道,然后会突然问学生,咦,我讲到哪了?这时的学生听得最投入,他们会帮笔者整理这一堂课的内容,最后学生会在这“跑题”中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沉默,时而黯然神伤,时而情真不能控的课堂里领会语文,领悟生命。因为笔者知道,无论课跑到何处,终究想要告诉学生的是生活。

2.起哄

因为跑题,因为没有章法,所以学生做出的总结是:你进教室的第一句必是“今天上什么?”所以轮到笔者的课,学生知道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所以他们就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地等着,然后在笔者的问话中上课。虽然有教学计划,有详细的备课,但笔者知道如果学生不主动接受,这堂课就会让学生很压抑,那么笔者肯定也不开心。在高职考班的复习中,笔者和学生是“扛着时间,却不珍惜时间”。走进教室,如果觉得氛围不对,或是有上堂课留下的阴影,笔者肯定不会正经上语文课,就要先起哄,有时故意说他们轻视语文老师,有时故意逗调皮学生,有时则是低声询问,有时则是故意不理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嘴型,一个动作……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动起来。笔者上课就担心学生不起哄。只有起哄,学生才非常愿意亲近老师,亲近语文,而老师才能发挥自己最真实、最惬意的状态。虽然起哄的语文课很难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但是从长远看,学生对语文的爱好是有增无减,最后会不习惯没有语文课。

3.自由

语文课是自由的,行为自由,思想自由,进而想象的空间也就大了。摆脱了语文的无聊呆板,坚持“大语文,小百科”的上课理念,天马行空般走过45分钟。笔者班里一个特安静的女孩这样写道:“你的课有让人开玩笑、恶作剧的冲动,但终究是想集中精力去听话,听笑话、鬼话,终究是真话。在你给我们的空间里,我们有被你眼神吓到,被你语言噎住,但我们就是愿被你拿起,被你放下。虽然我成绩不好,但在你那里我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自信。因为你从未用成绩来衡量过我。若干年后,我能记起的第一位老师绝对是你。”确实,笔者在课堂上从不以成绩来论人,没有差生被我另眼相看过,反而他们是最活跃的。只要你有质疑的、私人的抑或公开的,都可拿到台面上。所以笔者的课堂都是自己举手回答。

4.真实

跑题、起哄、自由……在这样的氛围下,笔者和学生有了最真实的语文课。我们为一个与课堂重点不相关的话题可以全班讨论,我们为未来的职业设想兴奋不已,甚至在上课间突然有灵感大家作几句诗,或是爆料。学生的心如果真愿意跟你走,那剩下的就是纯真了。笔者的语文课没有大道理,没有批评与说教,课堂的真实性就在于老师愿意和学生分享成功与失望,分享经历与故事,不管它有多幼稚、多失败,或是多么的悲伤,抑或不是我们亲历的,但大家彼此是信任的。再说笔者的性格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爱打抱不平的人,回到学生当中,这样的性格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面前,笔者觉得自己非常有神圣感、成就感,甚至要感谢学生把课堂交给我。这些话笔者和学生说过,也把它写成了“铅字”来感谢学生。所以学生这样评价笔者:虽然你已为人妻,为人母,但你似乎就是比我们大一点的朋友,你平凡得像芦苇,纤细柔韧,没有华丽的颜色,但苇秆是实心的,所以你的往事,你的人生似乎就成了我们的期待,甚至于你的职业也成了我们奋斗的目标。

二、专心阅读,静待花开

学语文是一件漫长的事。在漫长的学习与等待中,花开是不知不觉的事。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等待并且能有花开,那就是阅读。

担当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注重阅读。笔者每接手一个新班,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笔者会让学生自己三四人组成一组,轮流购买阅读刊物,笔者会给学生列一个书单,告诉他们每一类书的内容倾向。在阅读课上要检查各组拥有书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做读书的相关指导。还要在课堂上一起分享好书好故事,一起把这些美妙写进我们的每周摘抄。这种习惯,往往最开始需要检查督促,但半个学期之后,他们就已经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接下来他们就会快乐地阅读,自主地摘抄,甚至开始模仿写作。教书十年,笔者几乎从未上过作文课,但作文课却几乎天天在上,因为每堂课都有作文课的影子,因为跑题,跑到生活中去,跑到我们的阅读中去了。

静待花开,学生需要一种心境。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去呵护学生的内心,把功名利禄放在脑后,最典型的就是成绩与作业。最开始,学生的成绩总是不怎么样,笔者除了鼓励还是鼓励,但作业始终坚持少做甚至不做。

课代表这样评价:你不像一个女老师,更像一个大大咧咧的男生,两年多的相处,你正正经经上的语文课可以用双手计算,当你的课代表,一年多没怎么干过活,只需收摘抄,能收到作业本就是我的骄傲,因为你从不布置作业,觉得你相当的“凑合”。是的,平常作业少,因为课堂上能够完成,即使有也很少,学生很快能完成。寒暑假,笔者的作业往往是:回家关注中央10套,关注焦点访谈,关注整点新闻;锁定经典电影,锁定文学评论;读几本推荐的小说;买几份《南方周末》,写几篇感想,抄几篇文章。

以这样的姿态来教学,似乎是一种无厘头。但是,笔者在语文的教学中,即便在高三复习中,虽然用在应付高考的时间上只有三分之一,但这三分之一绝对是高效的,笔者的语文试卷从来没讲完过,但只要是必讲的,花的时间可能是三分之三,别人需要两节课的,可能笔者就讲六节课。

篇4

有一次打扫厕所,我在墙面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上学有三大害处: 1、毁眼2、伤脑筋 3、花钱。字写得较为规矩工整,仔细一想,觉得其内容也不错,反映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看看周围的同学,发现他们都在用欣赏的眼光在看它,见我看他们,学生们都笑了。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我不置可否,只是说:“不是地方”。就让学生擦掉了它。

后来,这则厕所涂鸦一直搁在我心里放不下,它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我心口上。有一次我忽然心血来潮,心想,既然学生对这则厕所涂鸦这么感兴趣,何不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一下呢?一方面分析一下它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教育学生不可乱涂乱写。于是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就将全部内容原封不动写到了黑板上。我还没写完,班里的男生就纷纷大声地向周围的女生讲其来历和背景,气氛活跃极了。

写完后,我说:“大家先讨论一下,在墙面上乱写乱画对不对?”

大家异口同声:“不对!”

“那么,想写的时候,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写在文章里!”“写在作文、周记里!”

“为什么作文周记中见不到这样的内容呢?”

学生又是异口同声:“不敢!”

我说:“其实,老师以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听到的能够是真话,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可大家的文章里有很多是假话,为什么很多同学不敢讲真话?有老师的原因,也有你们自己的原因。我希望以后在作文、周记里大家都讲真话!即使讲错了,老师也决不怪罪。再说,墙面涂鸦是小孩子喜欢表现自己的不成熟行为,而且有碍环境卫生。咱们是中学生,这种不文明是不是应该改掉呢?”

班里是一片善意的笑声。接下来,我让学生从背景、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这则厕所涂鸦。没有想到,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这段话实际上批判了应试教育。有的说是题海战术让学生变得厌恶学习……课堂成了声讨应试教育的战场。有位同学说:“大家讲的是大背景,我来说一说小背景。这则厕所涂鸦写得质朴、简洁,也有其小背景,他肯定用的是老师用剩的粉笔头,只能写几个字,所以写得很简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不敢写长,怕被爱打小报告的同学碰见,告老师罚他洗墙。(我过去规定,凡发现在男厕所乱写乱画者,罚他将墙壁冲洗一遍。)”有的说:“厕所里很臭,他急着写完出去。”

同学们很自然地由背景转向语言分析,而且联想与想象能力竟这么强,每一种分析又都很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我所根本没有想到的。

“这段话结构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这段话中毁眼、伤脑筋、花钱几个字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

“写这段话的同学很爱学习,因为他的眼睛可能近视了,他很勤奋,肯钻研,常常因为难题让他感到很伤脑筋,所以他写了毁眼、伤脑筋。”

“这位同学不写“浪费钱”,而写“花钱”,说明他知道珍惜父母的向汗钱。浪费钱指的是不该花而花的钱,花钱指的是应该花的钱,比如买各种学习资料。”

……

通过对这短短十几个字的分析、讨论,一个刻苦勤奋、懂事明理却又喜欢乱写乱画,被应试教育压迫得有点变形的少年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同时,同学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从这堂厕所涂鸦评析课中得到了锻炼。下课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有的同学问我:“老师,语文课还能这么上呀?”我反问说:“怎么不能这么上?你们平时学习课文时为什么那么死气沉沉?这堂课怎么这么活跃呀?”,“这堂课很有趣,而且就在我们身边。课文很枯燥没意思。”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一同学的话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习惯中的常态语文课,是不是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呢?我们的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应该生活化一些。

首先,语文教材要生活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提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气息……适合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材编写和所选文章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七年级下册中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晦涩的词语、远离现实的背景,别说学生,很多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课程内容与教材是两码事,教材选文远远不是课程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弥补一下教材选文远离学生生活这一缺憾。但是,就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看,在今天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材仍然是相当重要的语文课程内容。

所以,语文课程生活化首先要做的是语文教材生活化。

其次,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过去重视“学教材”,现在应该强调“用教材学”,而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怎样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我觉得语文课堂是否也应该生活化呢?过去我们上课,“起立―敬礼―坐下!”一本正经,老师道貌岸然,学生正襟危坐,“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课。”老师一声令下,即使很生活化的文章也被严肃的气氛弄得紧张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讨论式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拉家常式的讨论,自由发言,无拘无束,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的答案,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那么,我们是否敢于恢复孔子当年在杏坛中的原生态讨论式教学形式呢?

这节课还告诉我们,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么宽广。生活中的一切均可进入语文课程,都可作为语文课程内容进入语文课堂。语文课程资源是极其广泛的,应该进一步开发利用。

篇5

84——85学年一年教学中,印象深的有这样一次“骗”学生的经历。

我送走了一届毕业班以后,利用暑期的时间,我开始思考学生的作文问题,觉得,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问题不小。我买了一本刘勰的《文心雕龙》(译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

其中,有一句话叫“情动辞发”。读书后,觉得,学生“情”没动,怎么达情? 怎么才能让学生“动情”呢?我思考了很久。

开学了,我接任了一个新的毕业班。我终于当了班主任。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对学生很好的,加上我上语文课“很动听”,于是很快和学生们建立了感情。

一个月以后,学校分配来了一位新教师。学校要她跟我的班级听课。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那是下午。新分来的张老师第一次到我班上听课。

我走进了教室,先介绍新来的张老师,然后,告诉他们:“由于工作需要,高老师明天就要调走了,接任你们班语文课的是这位张老师。”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顿,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几个女孩马上占了起来:“老师,我们不让你走。”于是全班都乱了起来,纷纷要求我留下。我接着“骗”他们:“不行的,这是领导的安排……。好了,大家坐好,今天,高老师给你们上最后一节作文课,讲一下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我开始在黑板上写标题。但是,当我转过身时我听到后面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我再转过身,看了一下大家,好多学生伏在了课桌上。“别哭,这可是上课呀!”我劝了一句。没想到,这一劝更麻烦了,哭声大了起来。于是,班里哭声一片。

我好不容易把学生的哭声止住,开始讲课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一张张挂着泪珠的小脸,望着我。我深深地感动了,声音很低低讲着课。20分钟,我讲完了。这时,我郑重的宣布:“高老师犯了一个错误——我骗了你们。”之后,我告诉他们,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生活当中,就得动情。就像今天,你们动情了。我很感动。但要求你们把今天这节课的经过写下来。看能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上来了,效果当然好了。

篇6

教师与学生对习作缺乏热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对语文教材中习作内容做了解析。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看图习作,要求学生观察图画,想象正在进行的紧张、激烈的足球赛,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这次习作,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参与过甚至没有见过足球比赛,只凭想象去写比赛场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看出,如果习作话题远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过。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基于此,我们开始进行以生活化为核心,以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为主要目标的习作教学实践。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我们顺应这一天性,和学生“玩”起了习作。教师把生活搬进习作课堂,带学生和面粉、包饺子、掰手腕、缝沙包、打雪仗、泡茶、品尝苦菜……教师们把能想到的活动,一个不落地搬进课堂。每周的习作课充满欢声笑语,教师和学生玩得畅快淋漓,不亦乐乎!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们不仅在学校里跟学生玩,还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家庭、社会,将习作课堂向生活无限延伸。学生干家务,做社会实践活动,亲手种植、养殖……在游戏与活动中,还真把习作教学“玩”出了一些名堂。

一、“玩”出了兴趣

在师生花样繁多的玩乐中,学生爱上了习作课,每周五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日子。东郡小学六年级学生徐新婷在《趣味习作》中说:“作文课是我最期待的课。每次作文课老师都会让我们做游戏,今天当然也不例外。这一次的作文课,我们又在欢声笑语中快乐度过。”习作教学改革一个月后,学生写作兴趣普遍增强,作文字数比原来多了,内容也生动了。

教师也爱上了作文课。生活化习作让教师找到了上作文课的幸福感。东郡小学侯云秀老师与学生做完“穿针引线”活动后,在课堂随笔《针线人生》一文中写生活化习作教学带来的惊喜:

“多少次拿起过这细细的针,多少次用过这长长的线,却从未想过这针、这线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孩子们呀!在今天的作文课上,如果老师是针,你们就是那五彩的线,线跟针走,针随线转,针和线的密切配合,呈现出张张兴奋的笑靥。你们在玩中撷趣,趣中习作,这样的课堂才没有遗憾。”

沂山新立克希望小学56岁的张国军老师这样说:

“写自己喜欢的,写自己熟悉的,学生才有兴趣,才有激情,写起来会得心应手。没有条条框框,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了真实的自我。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真实言语生命的展示。”

五井小学王波老师在教后反思《放下就能拥有》中写道:

“当老师久了,难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而高高在上,俨然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服气,可是通过班级内的掰手腕比赛,我放下了教师架子,来到了学生的中间,拥有了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活动的快乐!”

二、“玩”出了佳作

每次活动体验后习作,学生再也不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了,许多学生能写出体裁多样、角度多维的佳作。一次“穿针引线”后,侯云秀老师的班里就出现这么多有创意的题目:《水火不容的兄弟》《团结力量大》《淘气的“线娃娃”》《全能工程师》《什么事都靠“练”》《别样的穿针引线》《舞动针线》《有趣的较量》《针线光影》等。其中颇有些精彩的片断:

老师这节课要求用针、线两兄弟帮纽扣妹找个“安身之处”,可就是因为我这一双笨拙又气人的手,针兄线弟在纽扣妹面前大打出手、水火不容。

――马艺文《水火不容的兄弟》

同桌拿着“针哥哥”,我拿着“线娃娃”,我的手却不停地发抖,刚把“线娃娃”送入到“针哥哥”的口中,它却淘气地把头又缩了回来,反反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线娃娃”挺着身子在嘲笑我,好像在说:“你这个大笨蛋,以你的技术还想把我送入‘针哥哥’的口中,你还嫩了点儿。”把我的脸都气红了。

――公婧萌《淘气的“线娃娃”》

这样充满灵气的佳作比比皆是,原来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一扫而光。

三、“玩”出了课程

起初,创意游戏与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活化习作主要的课程资源。随着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与教师有目的地把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品德课、体育课的部分活动整合进语文课。作为习作练习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习作教学目标与年级目标,把零散的作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归整,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课程体系。如卧龙小学的《生活化作文》、外国语学校《红果果,绿泡泡》等。这些教材的开发,大大方便了教师整体把握习作教学,有效开展习作指导活动。如游戏《蒙眼作画》,可以作为整个一至六年级的习作指导载体,但在不同年级开展活动时各有侧重,要为达成不同的习作目标服务。一年级学生先做后说,主要是激发兴趣;二年级学生先做后写,要求写得有条理,主要学习有序表达:三四年级学生先做后写,要求写具体,主要关注细节描写;五六年级学生先做后写,要求写感悟,关注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这些教材还具备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可以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习作活动内容。

四、“玩”出了方法

篇7

语文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对综合素质的考验,所以小学生写不好作文也不要过多地责怪他们。我对我的学生要求是宽松的,说来也怪,我的学生不但不怕写作文,相反地作文越写越好,以至于近来不断涌现出一些令人开心之作,我将其质量上乘者集结成集,谓之《名作》。今天,我又获得了一个极大的惊喜:我班怎么竟在瞬间出现这么多诗人?

写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我想都没想过,因为我总觉得离小学生太遥远,白话文尚且不能尽如人意,诗词创作岂不是天方夜谭?殊不知,今天的偶然撞见使我非常惊讶!这是一堂普通的练习课,我与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一道道《基础训练》中的习题。当我们做到一道知识拓展题——让我们写出描写“荷花”的诗句时,许多学生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古人的优美诗句填在了题中的横线上,按说本题学生已做得很不错了。可当时,也不知是我因被题中的“写出”二字弄混了头脑,还是想来一点课堂“游戏”舒缓一下课堂节奏,竟然提出了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荷花”的混账想法,而且还随口说了一句“给三分钟时间”。结果三十秒后就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两分钟后竟有五名学生写完了,三分钟后我让学生念念自己的大作,真是“不念不知道,一念吓一跳”!请看:“雨后荷叶珍珠亮,风过荷花笑颜开。”(周林峰) “《风雨莲》 狂风暴雨荷花开,个个花朵散纯白。无需担忧碧莲碎,雨后玉瓣笑开颜。”(邱铭) “《咏荷》 风煞碧荷郁,骄阳照花艳。花绽引蝶来,污泥纵难染。”(董建) “《柔荷》 荷花池边微风起,亭亭玉立弄娇姿。不与桃李混融开,洁白无暇颜如玉。”(陈颖) “《赏荷》 漫步荷池朵朵绽,细闻清气绕花间。引入蜂蝶花叶笑,犹如霞光红半边。”(李彩虹)…...啊呀,太美了,太妙了,我忙不迭地边欣赏边抄录,一时间那兴奋、那陶醉使我近乎痴狂!雨过天晴时碧荷上的珍珠闪亮、风雨中荷花的洁白如玉、骄阳下荷花的坚贞不屈、丽日下莲花的娇首弄姿、荷池中流露出的半边红霞……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初生牛犊竟能从“雨后”、“雨中”、“骄阳”、“丽日”等不同的天气环境中去描绘荷花的亮丽风姿,把荷叶荷花的碧绿、洁白、半红半白、娇柔的姿态和烈日下不屈的品性都出神入化地描绘了出来!这里既有七言诗,也有五言诗;既有新颖而贴切的题题,又有语言的锤炼与推敲,其诗情诗境俨然一位位脱颖而出的诗人!“麻痹,麻痹,实在麻痹”!兴奋之余,我责备自己,作为它们的老师怎么没有早点发现呢?其实,早在去年五年级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就有学生根据我的上联“你心,我心,他心,心心相应”,写出了“泉声,琴声,心声,声声相和”、“困难,苦难,灾难,难难齐发”、“友情,恩情,恋情,情情相生”等精彩的对联,已是初露头角,只是没有在意。如果早一点有这种意识,如果早几年从这方面给予引导,今天,我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又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像!

于是,我于第二堂课又让学生去写松、梅、竹、兰、菊等,结果我们的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许多让人惊诧不已的诗作!请看:“《青松赞》 寒冬腊月仍青葱,飘雪积压更挺胸。待到来年雪化时,挺身依旧迎春风。”(陶经) “《雪梅》 忽然一夜大雪来,百花凋谢齐衰败。金秋离去冬风至,枝枝腊梅堆银白。”(邱铭) “《青松》 一年四季仍如春,百日长青与花分。骄阳大雪无奈何,唯它枝干穿贵衮。”(谢晋玄) “《赞竹》 破土而出冲直上,一节更比一节高。四季常青终不败,苍翠挺拔亦窈窕。”(陈颖) “《翠竹赞》 立足挺立风雨中,微风乍起舞姿弄。世人连夸剑叶葱,却留身躯供人用。”(邱铭) “《赞》 金风送爽绽,姹紫嫣红齐争艳。风过花儿轻轻舞,满地黄金炫人眼。”(周林峰) “《春兰》 桃红柳绿兰花绽,枝枝花朵色不艳。虽在深山遮蔽处,早逸幽香天地间。”(邱铭) “《兰花》 本在深山中,寂寞吐幽香。偶遇他人赏,移栽至高堂。”(陶树奎) “《桂赞》 八月桂花伴菊开,阵阵芳香迎面来。吴刚捧来桂花酒,醉得人人乐开怀。”(吴文钰) “《咏竹》 春至新笋拔石上,夏日引得百鸟赏。秋风疾过未曾伤,冬雪飞来节节长。”(董健)……“《卜算子.赞梅》 深秋快离去,暴雪早来到。动物已去冬眠了,仍有花俊俏。……”哎呀呀,我赏不完,也抄不完!有的学生写完一首,又写一首,诗兴勃发文思难收。这哪是一首首诗,这简直是万物的精灵闪耀,是心灵的鲜花绽放,是遍地的嫩芽萌生……我的脑中骤然有一个闪念:语文教学教什么?诗文教学怎么教?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从哪里来?唔,我似乎感觉到了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篇8

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偶可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_^)我和同学小刚一起骑车去上学,突然他的车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车上的拔下来给他装上,我俩继续一起高高兴兴地骑车往学校赶。(原来“我”的自行车可以不用气门芯啊^_^)

我们经过一家百货商店时,我不禁感慨道:啊!看来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你看那位农民老大爷,左手一台电冰箱,右手一台电视机,一溜小跑回家去了。(比周星弛在《功夫》里还要厉害?!)都说一心不能二用,当我注视老大爷的时候,冷不丁岔道里冲出来一位老太太,说时迟那时快,“唧”的一声,我来了个紧急刹车,可还是把老太太撞飞了起来,手里提的满篮子鸡蛋亦随风飘舞。(好美的鸡蛋^_^)“啪”的一声,老太太被摔得粉身碎骨,可她站起来拔腿就跑,(这老太太定是仙风道骨^_^)她跑出老远才回过头对我说:“小伙子骑车慢点,我要不是急着赶回家给孙子喂奶,今天有你好看!”

心有余悸地赶到学校,正好踩着上课铃声进了教室。第一节课是英语课,按照惯例,由于听不懂,每次都是偷偷地睡到下课。又因为我坐在最后一排,我身后即是教室后门,每次下课,都是同桌把我叫醒出去沐浴阳光。今天很不幸的是,老师破天荒地叫我回答问题,酣睡中的我被同桌叫醒,以为下课了,遂起身拉开后门走出教室。三分钟后,我在教室外感觉环境异样,随即快步赶回教室,只见全体师生作惊恐状。老师强忍住没有发火,她重复了一遍问题,可我迷迷糊糊地啥也说不出,就那样傻站着大约过了一分钟零十秒,老师不耐烦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于是我气沉丹田很大声地说:“吱。”老师当场晕倒。

篇9

——题记

“铃铃铃……”上课铃声过早地把大家从课间喧闹的气氛中感召回来,这节是语文课,班主任的课,谁敢迟到?

一进门只见语文老师脸上挂着微笑,对刚进门的同学和风细雨的说:“快点,我们要上课了!”同桌此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碰了碰我,小声说:“老师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我心想:“老师的脸,天上的云——说变就变,或许是哪位老师以个性赞许的口吻夸奖了我们这帮顽劣之徒吧!

冬天里的太阳,照在脸上暖暖的。

班主任开口了,他充满激情的说,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滚动快速作文,他开始饶有兴趣的介绍了这种作文的“新玩法”,我们听得心理直痒痒,我想,我们的注意力似乎从来没有如此高度集中……

接着他就好像指挥官一样把“全体官兵”分成六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位精明强干的组长,开始首次滚动“演戏”,你看我们那个手忙脚乱,简直惨不忍睹啊,大家这时恨不得多长出一只手,一个脑袋来,各小组各显神通,轮番上阵,终算初战告捷,但也有落伍者,累的气喘吁吁。

有了初战的经验,接下来的几次“战役”,“六路大军”一路杀来越战越勇,那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好不畅快。

滚动快速作文一如灵丹妙药一般,焕发了我们的激情和光彩,激发起了久积在内心的文思,一经挖掘就汩汩喷发,真的有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感觉。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中幸运的有这样一位恩师指点,想来欲退而不能啊,何况有这样一位老师引路,有这样一种颇让人感兴趣的魔法一样的作文教学法吸引呢!

滚动快速作文恰如万花筒一样妙处多多,魅力无限。

篇10

四、小学语文课,应该教儿童学什么?

近百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前辈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

“我在教授之前即抱定一个极简单的宗旨,曰:……只求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必看之书,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其职业上必作之文。更作一简括之语曰:实事求是。”——1918年,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

“各科的特殊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随各科的特征而定。各有各的特质,但负有他科所不能负的责任。依国文科的性质和独备的责任来说,我以为最主要的只有两件事:(1)阅读(2)发表。如果在一定时期内,学生能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到的所感到的一切,运用文字,自由发表出来,而且写得正确、明达,没有文法上的错误;同时在阅读方面能看平易的书报,日常的应用文,进而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更进而看得懂整理过的古书,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则国文教师可以大胆地声言:‘我们的国文教学已成功了。’”——1931年,宋文翰《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

“如希望国文教学收到成效,目标实在不宜太多太多。使学生了解‘国有文化’以及‘唤起民族精神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本不都是国文课程特有的任务,也许历史、公民等课程对这几方面责任更应该多一些。”——1944年,余冠英《坊间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白话文材料之批评》

纵观小学语文课程及教学发展史,从先前的“教学大纲”到当今的“课程标准”,均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衡量中国人语文素养的标准,把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我国当代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讲过一段特别率真的话:“无论怎么变革,语文课程与教学,培养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语文科的当然前提。无须辩论,除非一切都被颠倒了。”这段话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过激的语言,而是认真研究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近百年发展史所做的结论,为语文课程及教学锁定了正确方向,真是振聋发聩,催人醒悟!

也许有人会担心,教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会不会丢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听说读写是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总是要传递信息。因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不用争论,两者皆融于母语的乳汁之中。乳汁是水,水便是乳汁,水融不可分割。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圆。“圆”就圆通,就像车轮一样能运动,能前进。语文课程及教学实现圆通,运动就会生生不息,不断前进;若是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语文就失去了本体,语文的生命也就窒息了。

走进课堂,先考量学生的“听”和“说”。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倾听,教师讲解,同学发言,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不出要点,抓不住关键;需要交流时,怕发言,即使开口说话,也是声音低微,口齿不清,许多学生讲不出一小段通顺的话语,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他们仅仅习惯于接着教师的讲述口头填上单个儿词语,课堂常常被少数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垄断了发言权。

再考量“读”和“写”。朗读被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插曲,用齐“读”走一个程序。至于应该怎样读,学生知之甚少,很少听到教师的范读;至于背诵,多数是作为硬性任务,到时候组织检查,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到背诵有意思,也很少考虑;再说默读或是按固定的套路牵着学生读,或是为了做习题从读中寻找答案,学生失去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机会。说到“写”,事实上也不容乐观,一个学生读了六年语文,做了那么多习题,完成那么多试卷,写了不计其数的字,毕业后不知有多少学生写出“规范、端正、整洁”的字来呢?习作教学也拿不准分寸,是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情动而辞发,还是先规限构思作文的一定套式?是激励儿童用通顺的文字自由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还是追求文采,把学生培养成“小作家”?一提作文,至今仍有许多学生怕动笔,缺失书面表达的热情。

是的,每堂语文课,我们的小学生似乎都在“听”、都在“说”、都在“读”,甚至都在“写”,但却并不明白应该怎样“听”、怎样“说”、怎样“读”、怎样“写”。我们也未必清楚,未来生活,现代社会需要今天的儿童怎样的“听、说、读、写”,很多教师也是含混不清。怎样听,怎样说,怎样读,怎样写,当然首先是知识,是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方法)”。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只有当这些知识(方法)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转化为技能,于是听说读写就成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小学语文课,最为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是应当教儿童学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教儿童自主学习,并且初步养成好习惯。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校特设语文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自能读书”就是要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自能作文”就是要具备自主作文的能力。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既是能力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自主性是个体发展中发挥持久效应的个性特征,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是现代社会需要人必备的可持续发展、走向和谐人生的核动力,儿童若是从小丧失了自信心、自主性,缺乏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必将阻碍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一生中最大的悲哀!

“两个基本点”是:教儿童学习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且初步养成良好习惯。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可以列出几条,作为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习惯的要求,为当前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听的方面:学会倾听。听姿端正,注意力集中,能听懂别人的话,听出要点;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能分辨是非真假。

2、说的方面:乐于言说。讲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清楚地讲述见闻、感受,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读的方面:喜爱阅读。乐于朗读、背诵、复述。默读文本,读思结合,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读书动笔做记号,能写一点感受;多读有益的书报,有所理解、感悟;初步学会略读,抓住主要内容,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阅读搜集有用的资料。

4、写的方面:勤于动笔,写字规范。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习作时先想好内容和表达顺序再动笔;文稿写成后自己边读边修改,努力达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