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22:1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舞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舞记教案

篇1

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 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 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 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 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 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 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 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 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

篇2

关键词: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60-0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任何学校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因此,要实现基层党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教务档案的管理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教务档案管理的内涵

教务档案管理,简言之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使之分类、归档、立卷,并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一种有效活动。

二、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教务档案是党校和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记录。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成绩统计和经验总结。它是党校教学最原始、最准确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当校领导处理问题、制订规划、研究教改方案时,就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参考以往的经验、教训等资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为查考有关个人情况提供凭证

教务档案记录着教学的全过程,是历史的见证,它可以为查考教师工作情况,证实学生学历等提供可靠的凭证。是反映整个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以及教师个人晋职、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3、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教务档案中包含着历任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以及教学经验等,它是后任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授课质量。

4、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

教务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学校的历史面貌和教学情况,是研究党校教育规律和学校各学科科研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编写校史的必要素材。

三、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内容

学校的层次不同、性质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务档案管理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就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来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员学籍管理

主要有学员的简历、培训和学习期限及各科考试成绩、考勤和结业、肄业、毕业、退学等证书的处理等。

2、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包括教师来校前的基本情况,来校后的教学时间、效果、科研成绩、进修和晋升及教师整体结构的分析和预测等。

3、文件和资料的归档立案管理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上级党组部门有关办学的指导性文件、法令、决定和本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改为案、经验总结多;第二是党校办学的历史资料;第三是国内外党校、干校的交流资料。

四、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适应基层党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不少党校在教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虽然作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方法的单一和落后

当前国内外学校在教务档案管理现代化方而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借助计算机建立档案数据库参与管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而一些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简单的手工操作,以至使整个管理方法缺乏高度科学性和明显创造意识。

2、管理制度缺乏党校自身的特色

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各项规章制度相应建立。但在很大程度上沿革了大专院校的管理内容,不能完全适应党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制度本身的贯彻、执行。

3、管理机制缺乏稳定、协调的结合点

即各个教研部门间在横向联系上没有很好地有机联系,一些急待处理的问题、反馈的信息和资料常常总而不决,从而耽误了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时间性和有效性。

五、规范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策略

为有效地解决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设立专门机构

基层党校应设综合档案室,由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则上隶属校办公室管理,这是学校档案齐全收集、科学分类、统一管理的组织保证。

2、建立立卷归档制度

首先,要制定和明确归档范围,以便各处室明确哪些文件、材料应当归档。其次,要确定归档时间。教学档案要按其业务工作情况,可一学年一归,也可以一学期一归。再次,要明确归档要求。要把档案材料收集、移交是否齐全、案卷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作为部门和档案业务人员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各个部门和教师,由他们来协助档案部门做好教学材料的收集工作。

3、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收集是否完整,决定着存档和利用工作的价值。有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甚至不予支持和配合。有的认为这些教学材料是自己从事教学工作辛勤劳动的成果,理应归自己,也有的只图工作方便不愿意交出来,甚至有别同志在传阅、经手教学材料时对有些有利用价值的材料隐藏起来。因此,要调动各部门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4、推进现代化管理

教务档案的主要形式表现为一系列的文字和数据资料,如何准确及时地将众多庞杂的资料在取舍的基础上归档、分类、立卷,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临的新课题。由于现阶段学校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仍习惯沿用传统模式,这对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真正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网络化管理,从而逐步提高教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兼具广泛性和重要性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高校档案的重要基础——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对于体现教师个人业务与学术水平具备一定直观性,便于高校领导者在任免人员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为高校人事方面的安排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具体来说,教师档案包含自然情况、教育教学工作及考核情况、学术科研情况、荣誉情况等几个方面。

1.自然情况。自然情况是指教师的“三历一职”。所谓“三历”就是教师的个人简历、个人学历和个人履历等基本信息;所谓“一职”指教师的职称变化情况,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情况、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情况、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情况等。这些材料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体现出高校教师在一定阶段内其专业技术水平的程度。

2.教育教学工作及考核情况。教学工作包括教师每学年的班级任职、执教、课程反馈信息、课后辅导等,学校通过考核机制来考核此类项目。通过教师自行设定教学计划、对教学大纲的把控、日常教学教案准备以及相关任务书、学期末对教育教学的总结、业务能力方面考查审核、个人日常的工作量来进行等级考评。这样能比较清晰地展示出教师在执教期间的教学计划、教学风格、工作强度及评估反馈等情况。

3.学术科研情况。学术科研是涵盖其国家承认的学术科研成果、学术团队的组建和相关活动、教学教改方面的科研经验、总结以及一些具体案例解析。高校教师在国内外正规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情况和参加各种论文竞赛所获的经过权威部门认可的荣誉都应归档。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它们是衡量教师教研、科研成果最有分量的见证。

4.荣誉情况。荣誉情况主要反映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实践中所获成果。这些高校教师的工作成果,是客观评价教师工作成果、激励教师整体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依据。荣誉情况的归档具体来讲包含两部分,一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实践过程中所获得表彰、奖惩的文字记录;二是发表的论文、研究的课题和所著专著获得的奖项证书以及指导学生竞赛所获荣誉。

二、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仅重视人事档案的建设,并没真正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对整个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从而直接导致教师业务档案无论是管理环节还是利用环节都存在很多问题。

1.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责任心不足。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高校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且是非档案专业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中,没有固定责任人,相关责任人频繁更换,档案管理工作大多由院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人员兼管。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管理人员构成不稳定,管理职责权限不明晰。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对相关业务档案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业务不精、工作责任心不足,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成效,从而对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产生严重影响。

2.管理方式有待改善,管理手段陈旧落后。教师业务档案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涉及面非常大、信息量大,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效率。但现实状况是,大部分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尚处在全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状态,完全不具备高效、优质、便捷的现代化管理特点。从而使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存档及分类的这些工作滞后严重,进而更直接地影响了教师业务档案的整体规划、编辑、利用和研发。甚至会存在一些教师档案内容大量重复、利用低效无序的状况,使一些管理工作都处于重复做无用功的尴尬境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

3.管理工作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目前,高校业务档案管理缺乏统筹安排,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浪费,违背系统管理的原则。大多高校没有明确规定教师业务档案的分类、管理和归档部门,导致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中的出现一系列问题。况且,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目前相对分散,学校的某些教师业务档案由人事部门、教务部门或其他相关师资部门全权管理,某些高校则是由几个部门分工合作管理。而且高校教师档案内容的质量相对较低,大同小异,缺乏管理的创新,难以全面且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另外,管理上的各自为政造成管理缺乏系统性,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或散失严重等状况,这些都不利于档案完整长久地被保存,也为更好地综合利用并最大化其价值增加了难度。

三、加强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探析

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反映教师在校各种情况,将其作为评估依据能够对每一位高校教师作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是评价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学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参考条件,更是评价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与提高十分必要。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机构。首先,教师业务档案应当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制度化;其次,需要师业务档案管理标准,档案的归档要使用同一标准,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最后,教师业务档案应由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同时在各个分院按需设立协管员,形成层级负责、循环管理体制。

2.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在高校档案业务管理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要尽快建立校内档案管理网络化数据库。作为学校档案管理的主管部门,为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必要、有责任积极利用日益更新的网络技术来提高信息采集核对工作的效率,进而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高效化。举例来说,高校可以建立电子档案,配合纸质档案合理利用,使档案的利用更加便捷,逐步构建档案利用平台,从而实现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的目的。

篇4

关键词: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学籍档案;管理

一、当前院系教学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各院系缺乏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

随着我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各机关单位和院系,尤其是教学单位不重视教学档案的积累和管理,有些重要的文件和材料因自身利用方便而不转交至档案馆,在无现代化库房保管和微机检索的条件下自行保管,材料丢失过多而无法查找时才想到去档案馆查询以致无法找到。

(二)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混乱

根据高校实行分类法对教学档案的分类管理,院系级档案室保管包括课堂教学、教学实习、任课安排等比较基层性的档案材料,而实际工作中院系级档案室的管理受不到重视。教学档案管理是一种容易被其他教学任务所取代的常规性工作,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事后行为。教学档案管理涉及教学、科研、学生等多种文献资料。由于机构设置方面的原因,教学院系机构一般都没有把教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分开来,有的系、部,虽然有专职资料员,但由于同在一个办公室系统工作,其职责也经常混淆,常常被其他行政事务所取代,难以全心投入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系、部档案管理经常处于不规范的无序状态。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我校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纸质文档的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文档;二是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以解决档案的组卷、查找和利用问题。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二、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因为它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思想,引导着一切教务管理工作。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务实的品质和立足长远的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事业心,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出色的完成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教务人员工作繁琐且复杂,因此,必须尽职尽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本职工作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踏实肯干,具有认真务实的品质。

(二)增强科研和改革创新意识

高校是人才、科技的摇篮,它所产生的思想、教育和科技成果,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但是高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乏力,导致学籍档案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属兼职,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工作起来往往力不从心,知识更新缓慢,导致了科研能力偏低。面对新形势下学籍档案工作的挑战,教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增强科研意识,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学籍档案工作的研究。

(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在各高校的普遍建设,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网络化是大势所趋。但一直以来使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学籍档案,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缺点,如储存,保管中的数据备份不够及时,使大量的数据容易丢失,这就给查找、更新和络知识,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和数据的不断增多,我校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换代。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掌握软件的应用程序,使教学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可靠、准确,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所以,教务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利用计算机软件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学籍档案在高等院校档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每一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在校情况,同时也对高校整个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在其形成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学籍档案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依据,它一方面是学籍管理工作的记录,另一方面作为记录又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学籍档案是进行教学研究的资料宝库。高校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想搞好教学研究,必须占有大量充分可靠的资料;学籍档案是重要的资料信息源,管理者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有第一手的准确资料,就能更好地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档案意识

主管领导及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学习《档案法》,认识学籍档案在教学档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学籍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意识。相关人员要大力支持,更好地及时沟通情况,相互配合,使学籍档案更加完整、准确、及时的归档。要进一步加强关于学籍档案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档案意识,使大家能够自觉地及时提供各种资料。

(二)实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务、考核和奖励措施。档案管理人员应时刻铭记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熟悉所藏档案情况,及时了解各项工作对利用档案的需要,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做好提供利用工作;做好文件借阅登记工作,并督促借阅者按时归还文件,防止重要文件的流失;做好档案库房、设备的安全保护工作。以学籍档案为例,教师对学生考核一定要做到 公开、公正,严格按考试大纲出题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严格考试纪律,成绩一旦上报,非正常理由任何人无权更改,管理人员应按时统计分类归档,严格按规定办事,确保学籍管理材料真实、准确,切忌因为自己工作上疏忽或外界干扰影响教学档案的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

(三)力求做到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学籍档案要有专人管理,力求做到严格、严密、严肃。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使学籍档案工作走出古老封闭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学籍档案在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四)坚持学籍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原则

所谓严肃性就是学籍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注册,学生成绩考核,奖励与处分等方面作完整的记载;所谓连续性,就是指对学生入学、在校学习到毕业离校等方面情况作连续的记载;所谓真实性,就是对学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记载,不能弄虚作假,伪造涂改;所谓科学性,就是指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程序应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条理性、规范化。

(五)完善学籍档案巡查管理工作体制

这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要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形成学籍档案巡查管理体系,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2)要不断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学籍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学籍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3)要保持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4)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以减轻学籍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而又具体细致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有极大的耐心、热心和责任心,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展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籍档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把学籍档案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杨卫东.浅谈21世纪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职业时空,2007,6.

篇5

关键词:档案业务外包档案管理机构档案服务机构

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参与档案事务。”在此推动下,档案管理机构外包档案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档案业务外包渐成主流的大背景下,明确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档案中介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中介机构,应为“档案服务机构”。[1](鉴于诸多关于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内容多以档案中介机构为名,故本文中引用的部分文献沿用档案中介机构的名称。)

一、档案业务外包渐成主流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仅有100多所档案中介机构。然而,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登记的档案中介机构就有640多个。[2]档案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档案管理机构不断将自身的档案业务外包出去,除了民营档案服务机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外,外资型档案服务机构也陆续进驻国内。纵观整个档案业务外包的内外部环境,可以发现档案业务外包逐渐成为发展主流。

(一)外包服务日臻完善

档案业务外包服务的逐渐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现阶段,档案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档案寄存、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咨询和档案开发利用,[3]逐步形成以档案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二是单一档案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开始涵盖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能够提供档案从保管到利用的一站式服务,对档案管理机构而言,这种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档案价值。

(二)服务地位趋于认可

档案管理机构在业务外包后,能够对档案管理机构产生积极的反馈,既能够对当前服务表示认可,又会引荐给直属或横向关联单位,扩大档案服务机构的业务范畴,推动档案服务机构的壮大。当档案服务机构获得客户认可后,将更利于其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三)档案人才加速流入

档案服务机构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熟的档案服务机构而言,人员构成理应存在高中低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人员又会匹配到相应的业务环节。据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档案服务机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随着档案服务机构的发展速度加快,无论是薪酬水平,还是职业通道,都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将促进档案专业人员的迅速涌入。

二、档案业务外包中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困境

整个档案业务外包过程中,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分别扮演着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角色。档案业务外包也是一种买卖的关系,同样也会出现失衡状态,但又表现出特殊性。买卖达成之前,档案管理机构拥有买或者不卖的绝对话语权,档案服务机构会主动寻求自身改变;买卖达成之后,档案管理机构容易产生系统依赖,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得弱势,档案服务机构主动改善的积极性会有所丧失,会被动地应对档案管理机构的需求。在整个买卖过程中,监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这些都不利于供给双方角色的明确和档案业务外包的发展。

(一)需求方的强弱势转换

对于产品而言,如果不是必备品,而买家又能够负担得起,那么买家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买或者不买,在这种情况下,其基本处于主导地位。档案业务外包就处于这样的状况,对于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它包括交易前的强弱势交叉和交易后的相对弱势。

交易前的强势较易理解,买方掌握买或者不买的绝对主动权,特别是在买或者不买都不会对业务造成较大冲击和影响的情况下。同时也存在交易前的强弱势交叉的情况,即虽然档案管理机构面临着买或者不买的绝对话语权,但是也隐含着购买时缺乏选择的弱势。当档案业务外包服务较为紧缺时,一旦档案管理机构出现外部行政命令或内部领导强压的情况,就会因选择过少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交易前的强弱势交叉是档案业务外包行业起步阶段的典型特征。交易后的相对弱势是指当档案管理机构将档案业务外包后,容易产生对档案管理系统的依赖,一旦后期维护费用出现问题,档案管理机构就有可能瘫痪。此外,由于档案管理机构人员的流动,可能出现新人无法判定整理后的档案是否达到国家或省市标准,容易被档案服务机构所遏制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二)供给方的主被动周旋

面对档案管理机构的一项或多项需求,档案服务机构作为供给方会主动向档案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档案服务机构的主动服务需要档案管理机构不断投入资金,而现阶段的档案业务外包,大体上前期阶段资金充裕,后期较为短缺。从这个角度上说,档案服务机构在前期表现积极,主动为档案管理机构解决系统、数字化等遇到的各N问题,优化自身服务。后期由于资金投入的减少,档案服务机构比较被动,使得档案系统功能得不到完全保障,对档案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

(三)档案业务外包的监理欠缺

现阶段,档案服务机构无法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有效监控,无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中介服务的监管只停留在备案和许可程度上,未能对档案业务外包服务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具体而言,档案管理机构主要通过过程中的抽查以及结项时的验收进行监控,但是过程中出现问题整改的情况并不多,因此不能得到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的足够重视。而验收阶段,档案管理机构并不会严格审查各个环节和内容,面对档案服务机构呈现出来的最优部分,更利于验收通过,即使对瑕疵部分提出整改,档案服务机构也具备相当的调整能力。

三、档案业务外包中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角色定位

通常情况下,买家购买卖家的服务或者产品都是当次或短时间内完成,较少像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相互之间频繁互动和长时间依托。因此,并不能将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之间的角色和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买家和卖家的角色及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特殊角色及关系,也决定了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

(一)利益相关到利益一体

档案管理机构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对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承担着主要责任。而档案服务机构将最新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设备运用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影响着档案价值的发挥。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都是围绕档案开展各项活动的,档案作为核心,将二者关联。需要注意的是,只是利益相关并不能保证档案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利益一体的关系,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是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所开展的数字化、开发利用等都是为了实现档案价值。从这一角度出发,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需要以档案为核心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标准局外人到标准制定者

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档案标准中,很少有档案服务机构参与,原因在于现阶段的档案服务机构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并且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欠缺,这都造成了档案服务机构在标准制定中的局外人身份。为了更好地打造档案业务外包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档案服务机构需要从自身入手,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档案业务外包的专业水准,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有关档案的各项标准建立过程,甚至尝试制定某一档案类型的外包服务标准,获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及推广,树立标准参与者乃至制定者的角色。

(三)监理欠缺到联合监理

建立有效、健全的监管机制是保证外包服务商规范服务,敦促其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企业具体实施监督权的人员要定期对外包商的服务进行评分与考核,对外包商违反合同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指正,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顺利、高效实现。[5]此外,建立联合监理的机制更能促进档案业务外包目标的达成。作为监理方,一般是独立于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之外的第三方,但现阶段并未存在此类第三方。作为过渡阶段,可以实行由档案管理机构、档案服务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构成的联合监理机制,定期组织座谈会,以保证档案业务外包服务的顺利进行。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黄霄羽,朱敬敬.档案中介机构应当正名[J].档案学通讯,2012(5):93-97.

[2]古淑婷.国内档案中介机构发展探析[J].F代经济信息,2016(8):381-382.

[3]陈嘉男.我国档案中介机构研究综述[J].云南档案, 2015(3):45-50.

篇6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同时以一定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处理,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由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只关注知识的处理,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结果是,学生自我探索,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知识传授。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存在明显缺陷,两者都过分强调教与学的某个方面,而将教与学割裂开来。

二、行为理论的教学体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以行为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行为理论属于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最早被前苏联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Nard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类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主观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行为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与知识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双向交互,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行为理论通过构造行为系统来实现,行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和三个环境元素,三个核心元素是主体、团体和客体,三个环境元素是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环境元素为核心元素提供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核心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核心元素中,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客体是主体加工处理的对象。团体是指行为发生时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以工具为媒介,包括现实工具和抽象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三)团体的设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工的设计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对课下讨论要求有记录,对偷懒行为给予惩处等。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合理安排、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规则来消除学生“搭便车”行为。

(三)规则的设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增加小组成绩的权重,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加个人表现的权重,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规则,引导学生行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小组实现内部分工,为案例教学提供规则,并向学生传授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行为理论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国萍、黄亿虹、曹筱春:《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期。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3]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查账,会计审计

《会计查账实务》是一门实用性强、专业理论知识要求相对高的课程。查账是会计记录事后的检查,事实已存在。一般教学课程设计为“三步曲”:首先,常见的错弊介绍,例如,存货中常见的错弊、固定资产中常见的错弊等;其二,查账步骤介绍,查账步骤大致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测→总分类账与明细账核对→原始凭证审查→个别错弊的具体审查;最后,记录工作底稿。不管是资产还是负债都是如此。模式固定,照本宣科,如此教来,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其实,我们不妨用案例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用他们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从案例中发现错弊,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查账技巧;同时让枯燥的学习付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我就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2006)。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查账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性决定了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会计查账实务》实施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可有效地贯彻互动式教学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讲,学生听,过多抽象理论的讲述常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以案例教学则是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做账实际相结合。中职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大部分没有做工的经历,更不要说做什么会计工作实践经验;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也仅限于几本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识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查账案例,首先要求学生发现案例中的疑点,也就是查账的线索;然后,让学生利用专业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给疑点一个合理的解释,并着手搜集有关的证据;最后,如果疑点果然是一个错误,那么就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正确的处理意见与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拘泥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可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查阅资料、上网、同学互帮、师生互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在《查账》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各种渠道挑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案例的熟悉程度相当高,并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比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税法等,这样便能使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并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会计查账实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会计查账实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具有优越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不可回避的困境。

(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水平浅,实际操作经验几乎一片空白。综合素质不高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专业理论水平浅,那是因为我们大部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牢固,一旦要用不是一时能补上来的。实际操作经验欠缺,对于我们学校要承担必要的责任。没有一个象样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也没有在学生入校后安排实地见习。

(二)高质量的查账案例难找。高质量的查账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查账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查账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实践性。即查账案例最好来自于查账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查账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2.具有针对性。即好的查账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查账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在中职学校参考教材少,教师上课时间多,一方面没什么书可参考,只有一本教材,比学生多不了多少,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资料。

(三)教学课时受到限制。实施查账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查账课时提出了挑战。实施案例教学要经过三个环节,第一,对案例预习与准备;第二,案例讨论与分析 ;第三,案例总结与回顾。现在《查账》课程每周四节课,总学时80课时,如果经常开展案例教学,那么课时不够,跟不上进度,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就出现一对突出的矛盾:开展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好,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查账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中职的查账授课教师大多缺乏查账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查账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查账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查账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查账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 “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故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摆脱在《会计查账实务》中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的建议

(一)加强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企业、会计事务所的联系。

中职学生实际经验欠缺,学校可出面与一些大型企业联系,利用休息时间或上课时间参观大型企业的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库等,了解企业的各部门工作流程,重点在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可长期聘请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校讲课,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进一步思索企业财务部在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白其重要性。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地,会计事务所是对会计信息的审查,带学生去实地参观,了解事务所的工作性质,学习查账的方法,还可与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座谈,向他们请教专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如此办法,一方面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给他们注入学习的动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和文化课多采用互动式教学,这样,在整个中职学校形成一个态势,改变学生长其来被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来来回回循环,而是精心设计案例、组织学生讨论、点评和总结。

(三)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课时。《会计查账实务》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应当学完了《财务会计》、《税法》等会计专业课程,否则实施案例教学缺乏理论保障。查账涉及到知识面广,难度大,有时一次案例教学需要几个课时,而现在分配给《会计查账实务》一学期80课时,每周4课时,一学期下来完成教学任务较困难。建议每周6课时,总共120课时。

(四)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查账教师大多缺乏查账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1.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查账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查账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划分过细,学制相对太长。由于时间长,文化基础课占用课时较多。 因为课时多,教学内容就多而深,背离了职业教育重在技能,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疲劳”,产生了教与学的矛盾。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一个只了解会计知识的人,实质上是不懂会计的。会计学首先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发展中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成果,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不能真正掌握会计知识。比如缺乏基本的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及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的;同时,会计又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学会计的必须以本专业为中心,向其周边的专业做适度的拓展。中职学校可利用第二课堂讲授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经济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有关会计课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六)改变对学生考核方式,获得学生对案例教学认同。传统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 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会计查账实务》课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查账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篇8

一、切实发挥管理档案的职能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着重要的社会性质,其目的是服务于个人和服务企业的社会事业单位。能够改善原来人员档案混乱的问题,帮助企业了解员工,以及员工的基本情况。也能够帮助个人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让今后在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后能够实现档案的调动工作,合理的改善档案不明等问题。实现人员的有据可查,有序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

(一)发挥政府的人事部门的重要作用

政府人事部门的作用就是合理分配人员社会上人才的工作管理工作,保证人才的管理能够有据可查,能够得到相应的合理管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是企业与个人的一个交集,人才需要一定的社会的保障,需要企业为其支付酬薪,而企业也需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人才的成长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调查人才是否存在问题,学历水平。以及相关资格是否达标,另一方面,能根据人才的成长经历为其选择相应的人才培养路线。促进人才的向上,努力工作。

(二)转变职能,实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人才的管理是在原来对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来说,仅仅是人才的档案的管理,管理工作相对单一,没有相应的服务机制,对于新时期的要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需要能够服务相应的企业和人才,实现服务大众的目标,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转变措施。

1、从管理转向服务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人才档案的管理中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没有相应的交流,而变成了一个档案的保管机构,不是为市场筛选人才,不主动参加社会的服务工作,每日的工作就是做档案的整理。然限制器需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做到的事情包括服务群众以及企业,为档案的实际的参考价值出一份力气,增加企业和个人希望在档案加入的东西,让档案别的更有价值,同时保密性也随之提升,保护档案的实用性。减少档案中无用的成分,符合档案的管理机制。

2、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合理性,在档案管理的作用之下,市场上用人招聘将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因为资料更加保密。所以企业能了解市场的上更多优秀人才的资料,让企业能够招聘更多出色的人才。利用档案对人才的状况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市场的用人制度,保护企业保持战斗力。既保护了个人的利益有保护了公司的利益。

3、做好基础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新服务项目。人才交流服务中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人才的基础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调节现有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内容的丰富与扩展,便于政府对于现有人才流动以及管理的了解,帮助政府更好地结合现有人才培养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合理地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原有业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不断提高现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多元化,进而满足企业以及政府的实际人才管理和调查需求。

(三)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应该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运用现代技术,结合MIS、ERP等管理方式,加强档案管理效率,不断加快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并且实现档案管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联动机制,能够依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更快速的对相应人才进行检索,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效率以及企业人才检索的有效性。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

(一)以点代面,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其档案的管理,要结合企业需求,在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同时,做好已有的基础业务,同时认真解决新的需求服务,基于档案管理为核心,提供菜单化的管理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管理服务,结合人才的特性以及企业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使得企业自身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对接。如建立专业技术档案、业绩档案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档案。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现代社会人才管理中,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现代人才市场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的职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无疑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人才交流以及人才流动的速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人才的就业效率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现代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探讨社会观管理方式的实施对策与方式。

(二)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思路也发生了转变,更加需求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因而对于现有的人才交流府服务中心也应该遵循我国人才培养政策,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加强档案管理的针对性,更好地突出人才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档案管理,改变传统一尘不变的管理方式所带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篇9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四届五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重点抓好渔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教育扶贫三大任务,努力实现渔农村教育水平有新提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新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新提高。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5年开展“关爱基层、服务三渔(农)”实践活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市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5%。加快渔农村学前教育发展,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着力提高渔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确保全市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普职比保持1:1左右。继续建设XX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五大培训中心,重点扶持XX职业技术学院和XX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抓好十大专业建设,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实施扶贫助困教育券制度,全市帮困助学金额达到270万元以上。切实帮助暖促指导员所驻村解决实际困难,做好9个结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渔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1、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让城区优质学校与渔农村偏远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结成教育共同体关系。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组建普教集团、成教集团、幼教集团。市属学校率先开展办学试点2个,并推动县区试点工作。

2、寄宿制初中建设。采取“撤、并、联、建”等形式,推动各县区的示范性寄宿制初中建设。扎实推进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争一、二、三类达标学校在20所以上,。

3、学前教育发展。探索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园长公派制度,做好城乡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估。全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4、新城学校建设。根据新区学校规划,新建新城小学,扩建大成中学,完成总工程量的50%;完成临城中心小学改建规划,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

5、实施教师关爱工程。重点在教师政治民主、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等三个方面关爱教职工,帮助解决教职工及子女的就业、入学、住房等实际问题。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

1、办好海运学院。完成海运学院今年招生任务,确保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为渔农民转入海运业培训1000人以上。完成海运学院工程的决算、工程审计和拆迁安置工程的竣工验收及交房。协助学院做好摘筹的各项任务。

2、基地化办学。引导职校走“厂校一体”、“校企合作”的基地化发展路子。着力打造临港工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省级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与船舶修造业基地,努力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劳动力培训基地。

3、重点专业建设。根据海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扶持和建设好港口与物流、航海轮机与驾驶、机械加工、船舶修造、旅游服务、宾服与烹饪、贸易与营销、水产品加工、电子电工、石化等十大专业。开展市重点专业评审,创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1—2个。

4、社区教育统筹。根据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渔农村学校校舍、设施、师资、设备优势,举办社区学院,为渔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建立学习型社区服务。

5、“暖促”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以重点职校为核心的开放式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扶持国际海员、舟山职业技能培训等五大培训中心建设。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

(三)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1、“扶贫助学”教育券制度。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市帮困助学金额达到270万元以上。

2、办好XX学校,XX学校坚持“谁困难,谁优先”的原则继续面向全市家庭经济最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招生,计划招收40名学生左右,在校生保持在350名左右。XX初中重点面向渔民子弟,计划招收150名左右新生,在校生达到650名左右。

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以公办学校为主,以适量民工子弟学校为辅,切实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服务“三渔(农)”的政策措施。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市委开展“关爱基层、服务三渔(农)”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服务“三渔(农)”的自觉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有力的工作措施、良好的精神状态,合力抓好这项活动。

2、调查研究,明确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我市渔农村实际和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服务“三渔(农)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具体的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处室。

篇10

(赤峰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推行,如何利用有效的任务案例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为例 ,设计连贯性较强的任务案例,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17-02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GXM201451)

1 引言

在组织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是教学的关键.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应用软件的了解与学习,高校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以赤峰学院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认知,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和VB程序设计课程.而VB程序设计作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者提供了可视化的开发平台,并且易学易用,更加适合初学者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利用目前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

2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完成了向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的转化;并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

3 任务驱动教学环节

在目前的VB程序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开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但任务驱动案例的设计往往关联程度不高,即案例间因缺乏连贯性使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整合,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详述连贯性案例的设计过程.

3.1 结合实际及知识点确定任务

案例1,简单的加法器设计

知识点:VB编程环境,窗体、标签、文本框及命令按钮的基本属性,简单程序设计的基本及执行过程.

任务描述:设计简单的加法器,其基本功能类似于计算器,只不过只有加法功能.用户在使用时输入要计算的数据,当点击计算按钮时,计算结果会显示在相应的控件对象上.在设计完成本任务案例时,需要注意数据的类型对本程序的影响.

任务目的:通过设计完成该程序,使学生熟悉VB编程环境,了解VB程序设计的特点及运行机制.

案例2,随机产生运算数的加法运算器,运算结果由用户输入

知识点:引入随机数概念,inputbox函数、msgbox语句及函数的应用.

任务描述:通过inputbox输入姓名,并将用户姓名显示在窗体上,随机产生两个100以内的整数显示在两个标签框内,当用户输入结果并单击确定后,系统将给出判断结果.

任务目的:本案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并学会使用inputbox及msgbox,同时引入单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案例3,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出题,完成加减法运算

知识点:if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任务描述:要求给小学生出题,产生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关系,由使用者输入计算的结果,程序会根据用户的输入值判断其结果的正确性.

任务目的:通过本程序,使学生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要求和值不应该大于100,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而减法运算时则需要判断减数及被减数的关系.

此程序在实际设计实现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想法各异,因此会出现多种设计思路及方法,自由度较大,在一定程序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实际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问题,不要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关键代码描述:

案例4,四则运算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点: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if多分支及select case多分支.

任务描述:实现10以内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十个为一组进行计分,用户在给出运算结果后按回车键或确定按钮即可产生下一题,本案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多分支结构的应用,窗体模块级变量的使用,同时需要对除数为0的情况进行判断.

任务目的:掌握多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同时使学生了解在实际设计程序的过程中,如果希望增加程序的实用性,那么更多地需要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及界面的美观等因素.将工程化的程序设计思想融入其中.

3.2 自主与协作相结合

连贯案例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及学习相关知识,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将任务驱动的效果发挥得更好呢?首先,在课程之初应将任务交付给学生,之后对任务当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做讲解,即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协作完成相关任务.本次任务结束会将下一个任务提前通知到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3.3 学习效果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学习效果的评价,任务驱动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有没有达到相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需要跟踪其学习的实际效果的.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是评价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即是对所学知识的评价;第二是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而连贯性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总结

连贯性案例是渐进地提高程序的应用性,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程序的设计及完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设计应用性较强的程序时,能够从实际出发,考虑用户的需要,较全面地描述及解决问题,使程序的可用性更高,也更加符合应用实际.

参考文献:

(1)蒋社想.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孙振南.面向初学者Visual Basic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