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苦与乐范文
时间:2023-03-28 16:1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的苦与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6岁的生日那天,我对姐姐送的那本《安徒生童话》一见钟情”,我的文学之梦开始了。
最初,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年龄增长,我“野心膨胀”,开始了我的“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还和同学换书看,为了一本得不到的好书,我常常“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家里的人见我爱书如狂,怕我耽误了学习,于是宣布“禁令”:“吃饭不许看书;路上不许看书……”我诈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各种花招层出不穷。
有一次,朋友借我一本厚厚的《水浒传》,约定一周后还书。怎样才能看完它呢?我苦思冥想:上次上厕所看书,就被发现了,这次得想个新主意了。最终,在姐姐惊喜目光下,我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自己一个人睡觉。其实我怕黑,但又没有办法,可是为了《水浒传》,值!嘻,她哪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唉,这种读书滋味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伸进被窝深处,被又必须压得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读书。略有声响,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关上手电筒,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呼吸不畅,真是美中不足啊!就这样,我终于把书还回去了,但是,我也差点进入了浩浩荡荡的近视队伍。
不过,现在我读书不再像以前那样缩头缩尾了,家人知道我喜欢读书,并从中获益,也就不再限制了。现在,我可以正大光明地读书了。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现在想来,那段“文化苦旅”已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留下的是馨香缕缕……
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我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与我作伴。书,充实了我的生活、心灵,我爱读书。
(指导教师孙婷婷)
这伸来的手刘澜
沐浴着晨曦,我去上学。夜里下过雨,路又湿又滑,道旁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间,前方一个一瘸一拐地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为她是女生而没有说过什么话。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为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子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更近了,只有五六步了。我正准备在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在我面前。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了人们的谈笑,我该怎么办?
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社会、书本所有这些灌输给我的善恶观、是非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们从来不说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
飘在我身后的谈笑声,促使我做出一个违心的抉择――不能去扶她!匆匆,我迈开大步,超了过去。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地想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小树,用力拉着,将身子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些……渐渐地,慢慢地,她终于站起来了。这时,我觉得自己好可怜,我不如一棵小树!积含在树叶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小树呀,你为谁而哭?
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来,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突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想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一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我面前。这时,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巴映入我的眼帘,直刺得我不敢正视,……哦,这伸来的手!
个性与张扬个性代碧薇
个性已成为本世纪的时髦词汇,在这个倡导个性的社会里,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个性的影子。
周杰伦曾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于是男生们总爱做一些他们自认为轻狂的事,课间十分钟,厕所里就会烟雾缭绕;黑色的头发中会出现一撮金黄;宁静的校园会突然出现惊叫声……
女生们也不甘示弱。随着“韩流”的席卷,“超女”的升温,“哈韩”、追星已成为校园时尚。“赤橙黄绿青紫蓝,我持彩练当空舞”,是女生们的头发;穿着妈妈级的衣服招摇过市,有意无意地露出肚脐,是女生的穿着;故作病态,故作忸怩,是女生们的行为……
如果有人对他们提出批评,他们就会说,一边去,这是个性。
我不禁想问,这真是个性吗?
如果在厕所吸烟、打架斗殴、穿奇装异服就是张扬个性,那么吸毒、杀人、裸行不是更能张扬个性吗?
有人说,个性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或许是一种个性,可一旦发展到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的程度就没有人欣赏了。譬如说吧,有人告诉你,前面是悬崖,别往前走了,你却说,让别人说去吧。非得要往前走,结果会是怎样?也有人说,做得与别人相反就是个性。这也许是一种个性,但如果别人做的都是正确的,你做的是错误的,还是个性吗?譬如说别人都吃饭,你偏要吃泥土;别人都喝洁净水,你偏要喝污水。个性倒是个性,只怕是还没等你张扬够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从个性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来看,所谓个性,是指单个人所拥有的特性,一旦成为潮流,就无所谓个性了,最多只能叫“群性”。同样的道理,张扬个性,就是表现、发展个人所独有的特性。一味盲从他人,并非张扬个性,最多只是张扬“群性”罢了。
我以为,在学习上,脚踏实地是个性。别人抄袭、舞弊我不做;遇到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对权威,尊重但不盲从;对书本,相信但不迷信,这就是个性。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拓也是个性。
在校园里,尊师重道,讲文明礼貌,热心助人是个性;同学成功了,主动祝贺,是个性;别人犯了错,热情指出,是个性。在家里,尊敬父母,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个性。
在生活中,敢于伸张正义是个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个性。勤俭节约,不乱花父母的血汗钱是个性。张扬个性就是把自己的优良品质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个性的盲区走出来,正确认识个性,要树立正确的个性观,否则就可能在个性上栽跟头。
点评
本文批判了中学生中所谓的追求个性的现象和观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从一些常见现象入手,指出这样的行为并非个性,进而对个性的两种错误认识进行批驳,指出这只是群性。接着提出自己的个性观,最后希望中学生走出个性的盲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申论证的巧妙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变得幽默风趣。
篇2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令我感到呆板,却又不得不这样。每每放学,已是披星戴月,独自背着承重的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面对的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机械性地做着作业,有时,望着墨般天空,思绪已不知飞向何方。
成天123,abc,之呼者也,生活很是枯燥!好容易盼到周末,最后盼来的不是休息只是大量的作业!我感到自己就是一只笼中鸟!心中的想法早已飞到爪挖国去了!
始知所向金笼,不及林间自在啼!读书读书,原本明亮的双眼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快乐的心不再自由翱翔于天际,只能独自躲在笼中!
读书生活的苦,只有自己能品尝到,快乐也只有自己知道!
苦中作乐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三五成群,讲着不知出处的笑话,聊着发生在身边的事,不论是什么味儿,只要能解闷就可以!
只有看书能使我快乐!书甚至能带着我周游世界!有时看本笑话书,看着看着独自一人傻笑,惹的妈妈总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有时看本名着,看到动请处常会泪流满面!妈妈说我是没的救了,完全陷进去了!
周六,从图书馆回来,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刚借的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不禁泪流满面!
妈妈总说那都是假的,你瞎哭什么!可我没办法,控制不了!表姐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她说:年轻就是好,蹦蹦跳跳,哭哭笑笑,这才是青春,多彩的青春!而青春的日子往往也是读书的日子!读书的日子也因青春而美丽!
篇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觉得读书有许多乐趣,读书好比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的确如此,读书苦乐,在于自己的体味。
记得在中考前的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在各种复习资料堆里看的眼都发晕了,我也不例外。这时,我觉得读书是苦的。因此这个时候的读书,大家并不是在享受读书,而是为了中考中取的好成绩,而有目的的在读书。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的读书是很苦的。
现在,我进了幼师这个学校,因为学习比较轻松,所以我又有更多的时间来看我的喜爱的书。每当夜幕降临,我便端坐在宿舍的桌前,扭亮台灯,打开书本,翻动书页,好似叩响心里最清纯的弦,弹奏出委婉动听的音乐。我与书中的主人共同喜同悲。笑可笑之辈,骂可鄙之人。感受与主人公同样的人生旅程。此时,白天的紧张与劳累被忘却了,没有寒喧与打扰,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展现在眼前。这时,我觉得读书是快乐的,因为这时我在享受读书,而不是有目的的在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学会了好多。
现在的我,每得到一本书,我都如获至宝,如沐春风,陶醉在字里行间。我喜欢读“高瀑之下必有深潭,逆境之中必有强汉。”这类催人奋进的佳句,更喜欢读“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教人感动的诗句。总之,我觉得读书的乐趣都在自己的体味吧!有些人会认为苦,有些人会认为快乐,都是他们自己对读书的体味。
篇4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真是道尽了读书的妙处。
读书好比交友,择其合于己者而交之。至于不合己者,则听之任之,管它做甚?书的好处是它虽有思想但不言语,听凭人之所愿,随时都可观晤。好友则不然,夜深人静,你也不好把人家从热被窝里揪出来与你闲聊。从这点上看,书对人的启迪是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孤苦冷清之时,你可如太白对月独酌,亦不妨学学苏舜钦“汉书下酒”,其中乐趣,是非读书人所不能领悟的。
纯以怡情为目的的读书人毕竟不多。大多的人都要从书中读出“千钟粟”来。孩子刚刚上学,家长就拿读书来训诫:“好好读书,将来可别像爸爸这样!”好像他们人生的不如意该由书来负责似的。等到稍稍长大,书包重如泰山,孩子只觉读书之累,哪里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升学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书也是越买越多,越买越厚,书成了知识的代名词,倒与怡情养性毫无关系了。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又该忙着就业成家,赚钱糊口,糊自己之口,糊家人之口,更没有时间读书了。想想也是,怡情是精神享受,倘若缺少了物质基础,谁还能苦守读书的那份清贫呢?在所有的读书人中,耐得住寂寞而不图名利、甘受清苦而又自得其趣者,方是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人大都喜欢舞文弄墨。或以此自娱自乐,或用来卖弄,总之是读书的副产品。至于所写为何,有无知音欣赏,那倒是次要的。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喜欢泡茶馆。他回忆有一位终日在茶馆苦读的师兄,晨至而夕归,每天所携一大摞书,能长年津津于此道、乐此不疲之人,令人不能不生敬意。
培根在论及读书的功用时,还说:“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确可排遣独守的寂寞,但在我看来,“高谈阔论”似与读书不相关,许多读书人的口才实在难以恭维。贾平凹的书写得那么精彩,但他自己还要自谦说不会讲话。至于“处世判断”,读书人只怕难以超越精明的商人和善辩的政客。书读得越多,思想就易趋于僵化,时时以读书为谈资,奉书本为神明,所以培根倡导要用经验来填补读书的不足;否则,便是掉书袋的冬烘先生,冥顽不化的书呆子了。
读书必以勤奋为本,否则,便难体味其中妙趣。苏秦因为游说秦王失利,回家苦读,“锥刺股”,终于做了六国之相,可说得上是发愤苦读的典范。北宋文学泰斗欧阳修读书勤奋,惜时如金,他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晚年的他更以“六一居士”为号,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其中书所占比例分量,不容小觑。由此也可见他对书的痴迷和不辍之趣。
【执笔之初】
写作时,我就是想把我内心深处关于读书的乐趣表达出来。至于读书的方法和功用,真正的读书人均自有体悟。所以,我的文字就侧重谈前人读书后的感想和所带来的情趣,让阅读者知道读书还是有用的。
【教师直言】
关于读书的论述大都易落进干瘪枯燥而充满说教气息的泥淖。但本文别开生面,作者用大量的历史与现实中富有生气的事例来说明读书的趣味,层次分明有序,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温暖、最热烈的关于读书的情绪做了深刻的表达。行文生动曲折,充满时代感和个人体验,尤其是比喻的使用,使全文的说理变得浅显易懂。他把“读书”比作“交友”,为读书者提供了精妙的阅读方向,语言平淡朴实,又有股典雅之气,很好地传递出读书应有所选择的信息。
――姜国栋
篇5
上联: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上联:心似平原野马 易放难收
上联:身体好 学习好 品质更须好
下联:做题难 练字难 用功都不难
上联:业精于勤 荒于嬉
下联:行成于思 毁于随
上联:好好学习
下联:天天向上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联:若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 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傍百年树
下联:读万卷书
上联:读书破万卷
下联:下笔如有神
上联:养心莫若寡欲
下联:至乐无如读书
上联:精神到处文章老
下联:学问深时意气平
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
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上联:读古人书
下联:友天下士
上联:少年说剑气横斗
下联:长夜读书声满天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联:窗间白发催愁境
下联:烛底苍头劝读书
上联:书卷多情似故人
下联:晨昏忧乐每相亲
上联:读书不知味
下联:不如束高阁
上联:读书已过五千卷
下联:此墨足支三十年
上联:书从疑处翻成悟
下联:文到穷时自有神
上联:真读书人天下少
下联:不如意事古今多
上联:至乐无声惟孝悌
下联:太羹有味是读书
上联:都无做官意
下联:唯有读书声
上联:闭户读书真得计
下联:当官持廉且不烦
上联:读书身健即为福
下联:种树华开亦是缘
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
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
下联:甘面壁读十年书
上联:韬略终须建新国
下联:奋飞还得读良书
上联:有关国家书常读
下联:无益身心事莫为
上联:板凳要做十年冷
下联:文章不写一句空
上联:绝交流俗因耽懒
下联:出卖文章为读书
上联:有打瞌睡豪杰
下联:无不读书神仙
上联:有奇书读无他好
下联:与古人游何所期
上联:好书悟后三更月
下联:良友来时四座春
上联:鸟欲高飞先振翅
下联:人求上进多读书
上联:文要醒人方为贵
下联:论当济世始称真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做舟
上联:有书藏满案
下联:惟德自成邻
上联:万卷读书如好友
下联:一樽谈笑伴高人
上联:长留天地无穷趣
下联:最爱书田不老春
上联:伴我书千卷
下联:可人花一帘
上联:轻研竹露栽唐句
下联:细嚼梅花读汉书
上联:若知天下事
下联:须谈古今书
上联:风月一庭为良友
下联:读书半榻是严师
上联:开卷有益益临此境
下联: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上联:世间惟有读书好
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上联:养心莫若寡欲
下联:至乐无如读书
上联:退笔如山未足珍
下联:读书万卷始通神
上联:读书必提要
下联:处世在通情
上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下联: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上联: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
下联: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
上联: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
下联:书山高万仞惟有勤奋者能攀
上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下联: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下联: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
上联:书声读落三更月笔阵扫开万里云
下联:驰笔常苦夏日短展卷不厌冬夜长
上联:读书心存志远
下联:实践悟出真知
上联:脚下行路千里远
下联:腹中贮书万卷多
上联:窗间白发催愁境
下联:烛底苍头劝读书
上联:精神到处文章老
下联:学问深时意气平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
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上联: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
下联: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
下联: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
下联:甘面壁读十年书
上联:养心莫若寡欲
下联:至乐无如读书
上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下联: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上联:韬略终须建新国
下联:奋飞还得读良书
上联:书卷多情似故人
下联:晨昏忧乐每相亲
上联:书从疑处翻成悟
下联:文到穷时自有神
上联:少年说剑气横斗
下联:长夜读书声满天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读书已过五千卷
下联:此墨足支三十年
上联:读书身健即为福
下联:种树华开亦是缘
上联:读书破万卷
下联:下笔如有神
上联:读书不知味
下联:不如束高阁
上联:都无做官意
下联:唯有读书声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故作轩窗掩苍翠
下联:要将弦诵答潺湲
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
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
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
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上联:玉不琢不成器
下联:人不学不知道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
上联:懒惰厌学难成器
下联:勤奋博学出状元
上联:努力拼搏 今朝汗洒书本
下联:冲刺飞跃 明日笑映容颜
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
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
篇6
看从古到今有关读书学习的种种说教,我终于有所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落后,乃至于文化文明的落后,很可能与中国人把读书学习当做苦事有关。因为读书被当成了苦事,人们也就耽于玩乐,怕动脑筋,久而久之,愚昧落后的种子扎进灵魂深处。
功利的读书,也和“苦读”意识有关。
因为读书被当做苦事,所以只能以利诱之。古代“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名利之外,还有,全被作为交换的筹码,如果再和“学而优则仕”或“仕而优则学”相结合,则读书不辍,有如十项全能、在社会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始有苦读之徒,上演“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活剧,不是把读书当做血淋淋的广告把戏,就是把它弄成呆了吧唧的时尚演出。
我自己从来没有“苦读”过,我也一向反对把读书当做苦事。我读书,是因为喜欢;而正因为喜欢,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苦’。我认为如果视勤读为苦,那简直是对书的侮辱,对学习的侮辱。我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是因为心中有乐,而非衣食不济或是精神失常。我十岁时一天看完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看完后发高烧。家人以为我是为了及时归还图书馆,抢着读完,劳累过度;其实不然,我只是太想知道人物的命运,太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与“苦读”全然无关。在我看来,如果把读书当做苦事,肯定学不好。
篇7
古人说:“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存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读书让我告别了平庸。古人有“不读诗,无以言”,今人有“不读书,何以言”的论调。确实是这样,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清香的书,坐在沁着凉意的草地上,让碎碎的阳光懒懒地撒在身上,然后在青草与阳光的味道中,用长着触角的心灵抚摸和领略书中的奥秘,领略在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快乐与安谧,充实着平乏的大脑。书真的让我告别了平庸。
读书让我发现真爱。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的快乐;“我们都是平等的……”打开《简·爱》,我似乎被里面的主人公带到另一个世界,为她那坚强、宽容而又充满爱心的品质所深深感动了,看到那令人伤感的场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这是真性情的表现。简·爱那娇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如此悲苦的命运,常常让我泪眼婆娑。但她那顽强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
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篇8
一是让人心归平静的读书。这种读书能让人从繁忙的事物中抽出身来,把凡俗的世界抛开在外,为劳累的心灵暂得一个宁静之所,此时你可以不管任何事,任凭灵魂的呼吸和伸展, 犹如古人之晨练,在太阳底下找一个宁静之所,练习吞吐导引之术,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增长了见识,还能锻炼灵魂,岂不快哉。
二是使人头脑清醒的读书。此种读书犹如夏日午后的一杯清茶,它能让你享受阳光之美,又能让你精神焕发,恰如午后你一觉醒来,一天的所有烦心事随着心灵的修复而烟消云散,继而你又可以信心满满的去工作,见人便是两面春风,人若问你,你大可以说:“读书,来一碗清茶。”
三是快乐的读书,它能使人的思维活跃,快乐之情不绝如缕,如法布尔的《昆虫记》,无论你何时翻开,翻到哪一章,总能找到快乐的情绪。此种读书是我最喜欢的读书,中国一个苦难的民族,很少见其快乐过,中国的作家也大多是一副悲忧像,前有杜甫,后有一大箩,王小波是一个例外。
我曾想过的最美好的佳景,便是我从午后散步归来,选择一处僻静凉爽之处,耳闻两面清风,神感书间之快语,或神话或小说,无所不读,全由心性。若是读到爽快之处,或赞叹,或鼓舞,旁人视之若疯子;若是读到光明之处,或沉思,或顿悟,旁人视之若神浮。此种读书在古人亦难得之,今人则更难矣!
读书需要境界,需要一个宁静的心灵,古人读书前须沐浴,无非是让人清除杂念,心中一片空明尔,这既是对孔老夫子的一种恭敬,于己也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那时候的人们说精神压抑是不可能的,精神压抑是等孔子彻底被教条化后,即使这样,我想那时的读书人也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圣洁之光。
我也曾抱着这圣洁之光读过书,在榆荫下,在柳树前,那种心情的激动与豪爽是现在专看电子书的人无法理解的。我也曾抱着书哭过,欢呼过,跳跃过,跟着作者的心情而激动,读惠特曼让你心情压抑,但心中总有一股豪迈气概,读弗罗斯特让你心情峻爽,但也有哀愁,如若把我读书时的表情拍摄下来,着实一哭笑不得图!
读书,亦能激发豪情,每遇不平之事,心中总想呐喊几声,然终归只是呐喊而已,旁人瞠目结舌,把我当疯子,无人理解。
读一本好书,往往让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你可以沉思半天而不愿出来,你也可以一气翻到底,然后再从头翻起,领略书中的精彩之处。我真不知道今之人为何要强调快速阅读,明明一本好书被你读的稀巴烂,于我实在不可忍睹,唯一可解者,其一他读的非好书,其二其人不会读书。
读书之人必爱买书,想必每个读书之人都曾为书戚戚快乐过,担忧过,开心过;想必也曾为书豪爽过,小气过,豪爽时一掷千金,小气时一毛不拔,此乃全为读书之人大多是清水人家,家中实无富油,不得不在精神与生活之间挣扎。然此等与书之间的情怀,与书之间的斤斤计较,不好书者,无从理解。
篇9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着
篇10
这个年轻人名叫苏洵。十八岁时,他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十九岁结婚以后,干脆就不再读书了。
他平时特别喜欢游山玩水,是个纵情酒乐的风流才子。他晚上一身酒气回到家里,妻子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地劝他说:“夫君啊,你又出去和朋友喝酒了。你怎么就不能把玩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呢?以你的才智,如果能勤学苦读的话,考个状元也是可能的啊!”
苏洵满不在乎:“我现在不挺好嘛,每天下棋听琴,还可以去自己喜爱的地方游览,这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才不要把时间都用在无聊的读书学习上。”
妻子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就这样,时光流逝,他蹉跎了大好的少年时光,仍旧一事无成。
在他二十七岁这一年,有一天天气晴朗,微风轻舞,他的心情也特别好,于是随手翻看起了一本前人的书,书里讲了一个年轻人如何珍惜时间,刻苦读书,最终功成名就的故事。苏洵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了自己:“唉,我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兄弟都很有名气了,可是我自己还一事无成,妻子总是为我发愁。难道我这一生就要这样默默无闻吗?”他受到触动,从那以后,刻苦奋进,博览群书,像换了个人一样,不再沉迷于玩乐,而是从读书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
苏洵在二十九岁时再度赴京考进士,尽管他为人聪慧,但因其所学与科举考试要求的学问不合,结果还是名落孙山。三十七岁时,他再度赴试,最终依然榜上无名。
常人受到这样的刺激,通常都会放弃读书。但是苏洵却由此领悟到,人不应该为了考试而读书,他决定不再走科举之路,开始为自己而读书。他毅然烧掉过去为考试而做的几百篇文章,重新阅读古书。他忽然发现,不为考试而读书,反而真正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苏洵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散文家,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也名垂千古。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唐宋家”中的名家,被后人称为“三苏”。
人们纵览唐朝和宋朝两个朝代,千挑万选出八位人中之龙,他们或文采飞扬,或见解精辟,或才华横溢,八个名额中,苏家独占其三,这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本段讲要尽早用功读书。
【注释】
苏老泉:即苏洵,号老泉,北宋文学家。
【译文】
- 上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搜索引擎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