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主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6: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主题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安全,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必须强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一、行业高危现状严峻,定性意义积极深远
高危行业通常是指生产危险性系数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造成危害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工程--内装和外装(幕墙)。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共同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中明确认定,建筑施工,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装修工程,属于“高危行业”。2006年12月25日,建设部发出“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函[2006]366号)。
2008年3月6日,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建质函[2008]53号),从发生事故的五个形象进度统计中,装饰装修阶段发生事故264起,占事故起数的30.73%;死亡2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7.96%,仅次于主体结构(发生事故414起,占事故起数的48.2%;死亡5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9.9%),位居第二,远高于基础施工、拆除阶段和施工准备。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除了在投标时不要忘记将2%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中,还要格外注重安全施工。建筑装饰行业被国家认定为高危行业的意义还在于:应按高危行业重新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日常工作安排。
二、统筹安全措施,收益大于成本
众所周知,安全是需要进行成本投入的,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投入后才可能直观地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正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最直接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安全需要投入(投资),另一方面成本须严格控制。安全与成本如何统筹,以实现用最少投资,得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如果仅仅停留在凭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意识进行安全投入的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就容易使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难以做到安全与成本的统筹兼顾。安全投入应是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安全投入与成本控制在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基点上是统一的。
安全生产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企业安全生产做得好,可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如果事故频发,且不说造成的巨大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对企业形象损坏和生产经营、市场行为的限制是真正致命的。如2008年3月19日上午,北京市丰台区韩庄子住宅小区二号楼在施工中发生高空坠亡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卸料平台的制作、安装和使用,未按方案投入、实施。北京市建委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作出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停止投标资格和停止执业资格的严肃处理。安全投入不足,酿成了“损失大、影响坏、教训深”的苦果。
三、辨识危险源,落实防范措施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是滋生事故的土壤,也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设备故障或缺陷、人为失误和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搞好辨识危险源和落实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是一项事前控制。只有系统辨识危险源,以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去实施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检查与整治,促进稳定及好转
安全检查是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之一,是主动性的安全防范。深入生产的现场,采用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的方法,重点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安全设备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十项工作的现场情况。其中的查安全设备设施工作的现场情况,需全面查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及生产辅设施。根据检查的目的、内容,进行定期、经常性、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以及开复工、专业性安全检查与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搞好安全检查即主动性安全防范。
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 号)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促进各级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合理投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杜绝因高处坠落、坍塌和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等导致的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及好转的局面。
五、按“目标管理”方法,实行安全问责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安全不是理论、技术、能力的问题,而是实践、管理、责任心的问题。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按“目标管理”方法,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控制负责,过程安全控制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同时成立项目工会安全监督小组,设立工会安全监督检查员,履行工会监督职责。项目经理部每周至少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工程、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重要生产设施和重点作业部位加大巡查密度。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巡查制度,对于高危险性的作业实行旁站监督,并做好记录。工长对所负责的施工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做到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
六、培育文化脉,促进执行力
培育项目安全管理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堂必修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项目安全管理文化是施工企业的成功之本、活力之源之一,经历逐步完善、定型、深化的过程。广泛宣传,反复灌输,项目安全管理文化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能够强有力促进安全生产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发展力,继而达到争创平安项目、构建和谐项目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地发展,建筑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安全事故难以避免。主要是因为建筑业一般是在高空中施工,存在的风险比较大,不安全的因素会影响到整个施工企业。所以,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在项目施工现场中,通过实施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基本方针,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的基本效用,可以贯彻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创造安全是施工氛围,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如果是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施工,操作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
2、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各种安全伤残事故日渐频繁,触电,高空坠物砸伤,墙体破裂坍塌等等各种安全事故给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发展的需要,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2、职工整体素质低,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人多混杂,特别是对施工人员来说,整体的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差,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团队,从工程开工就能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目标要求自己。各个部门的一些负责人不定期到现场检查工程的时候,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可是对于一些工地,他们事先就已经跟相关部门打过招呼前来检查,但一到现场时,却总是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3、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中毒、以及坍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许多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通、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却悬挂位置不合理、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生活设施不符合规定等现象,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彻底改善,最终影响了施工进度、成本和效益。
4、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投人不足,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1)企业认为安全投入没有经济效益,常常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导致现场的安全防护得不到所达目标,同时还把一些旧设备或者器件与新产品鱼目混珠,针对一些施工人员无证上岗,自我安全意识缺乏,甚至存在着违章施工、冒险施工的现象。(2)企业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投入。企业为了在工程的投标中有加分的优势,一心将精力都投入到争创文明工地,却将原来工地中的安全管理转移了。(3)一味追求工程成本低。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人,发生安全事故受到最大威胁的还是人,所以要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展开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施工中能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建筑单位要根不同岗位进行安全培训,对于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事先的预测,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2、要抓好安全生产基本措施的落实
(1)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特殊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4)安全网措施。安全网是高空作业发生坠落不至于落地造成伤亡的救命网。在施工中,建筑物竖向、横向、垂直运输设施的四周,必须按规定满挂安全网,横向要挂双层网,这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道重要防线。
(5)安全棚措施。安全棚是交叉作业保护下边操作人员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其搭设必须安全可靠。建筑工程在组织施工生产的过程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的现状,控制安全生产一定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时刻牢记安全,把安全控制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在项目实施中,必须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优的工程质量。
3、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必须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建立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定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把关,要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是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施工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地制止,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比如,要加强对现场脚手架施工的检查,高支模工程的检查和各项机械设备的检查,尽可能避免高空坠物、机械伤人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建立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违章人员要进行严惩,予以罚金或开除处理,对于严格遵照施工制度和安全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
4、要确保一定安全费用的投入
建筑企业一定不能一味追求利润而压榨建筑的成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的,安全基金一定要充分地投入到安全管理上面,保证安全设备的投入使用。如果安全费用没有投入到具体的工作生产中而造成工程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要比日常的安全费用多上几十倍甚至更多。
总之,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查出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漏洞,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其经验的丰富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红静.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 科技风. 2010(02)
[2] 曾羽.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12)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避难间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大体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了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已有的火灾案例来看,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其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的基础上,还应有其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线疏散,向明亮的路线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
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房间施工;问题;对策
1 加强房建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各行各业的范围内,安全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头等问题,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开展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尤其要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在社会上的声誉,更是关乎施工现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门所在。施工企业必须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旦对安全管理工作放松要求,就有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失。
2 房建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管理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被不断应用于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使得房屋建筑的施工工艺也朝着现代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进步。然而,与施工工艺的动态发展相比,由于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形势变化的估计不足,我国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却依然止步不前,施工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时所秉承的管理理念仍然是上世纪的那一套东西,没有发生任何质的变化。这种滞后于时展的管理理念正是房建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全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即使对安全管理工作再重视,也无法真正达到保障施工安全的目的。
2.2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在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实践表明,凡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施工单位,各级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工作在一线的施工人员都积极负担起相应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那么就会有效的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然而,根据实地的调查得知,我国许多房建工程的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了一纸空文,无法真正从制度上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3 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要切实做好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在这方面投入一定的管理资金,用于安全保护设备的采购、维修,现场安全设施的搭建以及支付安全管理人员工资等。然而,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存有侥幸心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导致其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难以有效的展开,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许多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护,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而且由于缺乏采购资金,一些用于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施工装备如安全帽等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2.4 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
要做好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那么就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然而在实际施工中,许多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而无法发生发现可能会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造成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经济利益的损害。
3 加强房建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安全事故的教育
要针对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在房建工程施工前切实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为了达到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目的,就应当把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放在首要的位置,充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以真正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注意根据施工人员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使施工人员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下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2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的职责,厘清责任范围,提高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责任意识。此外,还要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对施工项目安全性的检查,更要提高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使施工管理工作人员能更好的担负起管理职责。
3.3 规范安全防护设施
在施工现场,对于那些先准备进场的机械设备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械设备要严禁其进入施工场地。针对购买后的施工机械设备执行备案制度,做好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维修记录,在施工过程中要禁止违章操作的现象发生,达到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
3.4 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一方面,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对自身的监督,建立一支专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小组,由工程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在施工过程中以巡视、旁站的方式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在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并采取及时的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房屋建筑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向施工单位提供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敦促施工单位尽快进行整改,以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质量问题是关乎施工现场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需要施工单位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现阶段,我国的施工单位在房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障施工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录音制品 法定许可 垄断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
2012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关于修改草案的意见。修改草案的公布,社会反响剧烈,版权方对于草案的修改条款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中音乐界的各方权利人更是将修改草案的中的46条“录音制品首次出版3 个月后,其他录音制作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视为洪水猛兽。因此,征求意见期间音乐著作权人对修改草案提出一系列反对的意见。然后在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中就删除了该条备受争议的第46条,将该条录音制作的权利恢复为作者的专有权利。下面就争对该条受争议条款进行系统分析。
一、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的由来
在国际上,“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起源于20世纪初,其立法目的是防止唱片公司对音乐的垄断。[1]当时,美国的音乐产业都是由几家大型唱片公司垄断。唱片公司往往要求词曲作者跟自身公司签订垄断的许可协议。20世纪初音乐传播渠道单一,唱片公司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垄断市场以便提高利润。为了市场能恢复合理竞争,美国等国家就规定被合法制作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其他唱片公司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录制录音制品,但需要支付报酬。[2]
前面提到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事实上是为了防止音乐产业的垄断而对著作权人权利进行的限制,那我们先来研究该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该项制度基本上属于法定许可,法定许可就是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产生的。20世纪初,音乐的流通渠道很少且唱片的复制技术也不发达,如果不将制作录音制品给予法定许可,唱片公司就很容易垄断一首歌的销售市场,并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一方面为了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作为著作权法的主旨促进文化的传播,各国都逐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该种垄断进行限制,将录音制品的专有权利开放出来。其次,著作权法给予著作权人专有权利以奖励作者的智力劳动,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激励以便产生更多的作品。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丰富社会大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激励方式和最终服务大众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因此就需要从中找一个平衡点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在录音制品的问题上来说,很明显如果不设立法定许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就存在着缺失。
二、各国对于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的立法模式
《伯尔尼公约》第13条第1款规定:“对于已授权录制其作品的音乐及曲词作品的作者,本联盟各成员国可自行对其再度授权录制的专有权予以保留或附加条件……”《尼泊尔公约》对成员国对于录音制品的规定并不作硬性要求。因此各国对于这方面的立法也不尽相同。当前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3]。
美国等西方国家立法模式是将制作录音制品的权利定制为法定许可。美国《版权法》第115条(a)(1)规定“(1)凡一部非戏剧音乐作品的录音制品,经版权所有者授权已在美国向公众发行,任何遵守本条规定的其他人均可获得制作与发行该作品录音制品的强制许可证。只有其制作录音制品的基本目的为将录音制品向公众发行供私人使用的人,方可获得强制许可证。除下列情况外,不得为制作这样的录音制品,即复制他人录制的录音作品而取得使用该作品的强制许可证:(Ⅰ)此录音作品是合法录制的;而且(Ⅱ)制作该录音制品是经该录音作品的版权所有者授权……”虽然对美国《版权法》中“compulsory license”进行翻译的时候会译为“强制许可”,但是,根据其上下文的语境来说,该法条中的强制许可的含义应该是相当于我国《著作权法》中“法定许可”,即只要符合著作权法所规定的限制条件,就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直接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但必须支付法定的许可费用。德国《版权法》也做了相应的法定许可的规定,“如果音响载体制作者被授予为营业目的将音乐著作转移到音响载体上并将载体复制与传播的用益权,著作人在著作出版后有义务向在本法适用范围内拥有主公司或住所的任何其他音响载体制作者以适当条件授予同样内容的用益权……”与上面两个国家将制作录音制品规定为法定许可不同的是,日本将该种权利限制为强制许可。日本《著作权法》第69条规定“商用唱片首次在国内销售并自销售日起满3年后,欲获得著作权所有者许可将该商用唱片上的音乐著作物录制成其他商用唱片的人,同该著作权所有者就录音许可提出协商请求,但未达成协议或不能协商时,经文化厅长官裁决、并向著作权所有者支付文化厅长官规定的相当于经常使用费数额的补偿金后,可进行该录音……”跟美德又一处不同是该条文对强制许可的时间也作了限制,给了著作权人三年的缓冲期。跟日本法规定相近似的是台湾法。《台湾著作权法》第二十条(音乐著作另行录制之请求)“音乐著作,其著作权人自行或供人录制商用视听著作,自该视听著作最初发行之日起满两年者,他人得以书面载明使用方法及报酬请求使用其音乐著作,另行录制。前项请求,著作权人应于一个月内表示同意或进行协议;逾期未予同意或协议不成立,当事人之一方得申请主管机关依规定报酬率裁决应给之报酬后,由请求人录制。报酬率由主管机关定之。”可以看出,台湾的著作权法跟日本法一样都对强制许可限定了一个时间,相比于日本人法的三年,台湾规定了两年的缓冲期。同样的都是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由主管机关直接裁决给予强制许可。
三、对于我国现状的分析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出来的时候,音乐各界将46条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当从上面各国的法案看来,法定许可并没有他们所想像那样的可怕,也不大可能出现像他们设想的山寨满天飞的情况。按照各国实施法定许可的效果来看,法定许可不但有效的达到了阻止唱片行业垄断的立法目的,而且各国已经以法定许可为基础生成了一套良性的唱片商业模式。由此可见,“法定许可”机制在以期取得公平的基础上也是可取的。
草案条文之所以受到这么强烈的质疑,其条文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我国的音乐商业模式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完善,的确,如果跟美国《版权法》那样规定,当非戏剧音乐作品的录音制品已根据版权人的授权,在美国向公众发行之后,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制作和发行该音乐作品唱片的“法定许可”,那样可能会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出现问题。因此,如果跟日本法一样,给予唱片公司一个较长时间的缓冲期以便较大程度的收回投资以取盈利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折中方式。
当然除了条文本身存在缺陷之外,我国管理音乐产业的主管机关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透明也是这个修改草案很难服众的一大原因。西方等国家在集体管理组织方面都已经很健全,因此,权利人也并不担心自己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反而更减少了自身维权的繁琐和麻烦。像德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家集体管理组织,他们都是由德国专利商标局批准后特许设立的,组织结构跟一般的企业、协会相同。集体管理组织与权利人签署授权协议或管理协议,以托管方式获得作品销售、使用等权利。在实施权利的时候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和预计产生的货币价值,事先制定许可证使用费标准,在扣除管理成本之后,将所有的收入都分配给权利人。当出现权利受侵害的时候,会以组织的名义提出仲裁或诉讼,以维护成员的利益。[4]因此,在建立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制度的同时,我国的集体管理组织也应当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法定许可”的立法目的。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集体管理机制,我国可以做一些参考:首先,必须严格集体管理组织的审批,强化特许设立原则。其次,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和音乐产业的运行,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再次,建立政府部门、法律、舆论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组织管理过程的透明化。最后,明确规定好集体管理组织的相关责任。
尽管“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是一项即能达到公平且可取的制度,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商业运行和集体管理组织都很难跟上的情况下,该制度仍然应该缓行。修改草案第二稿将46条删除也只是由于我国国情下无奈的暂时之选。在建立好完善的系统机制之后,我想“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机制才会合理,才能真正起到防止垄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迁.论“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及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重构[J].东方法学,011(6):p51
[2]王迁.著作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1.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筑业,而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表现,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参与建筑施工的人员特别多。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等是建筑业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它施工过程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加大了安全事故的预防难度。除此之外,建筑从业人员中,较多的是农民工,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多,导致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减少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2004 年2 月1 日开始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安全问题
2.1 员工安全常识缺乏,自行导致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是建筑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农民工,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建筑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还与专业建筑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所学知识有限,再加上没有基本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自我防护能力极差,这是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1]。
2.2 自然灾害防备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
对于自然灾害防备不当,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远远大于其它安全事故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暴雨、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备不当,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例如,某建筑企业在夏季完成一项工程,该建筑物位于山脚,由于连续的暴雨出现,导致泥石流发生,造成多名施工人员伤亡。此外,泥石流破坏了大量的建筑物,导致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2.3 施工安全设备低劣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材料设备不完善,施工工艺比较落后,再加上没有健全的防护设备,使得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例如,人工挖孔桩工程,由于施工设备低劣,容易造成坍塌、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完成高处作业时,容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主要由于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都是木质的,寿命相对短些,而很多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获得更多利益,继续使用已经坏损的设备,这样安全性就大大的降低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由于其安全保险装置比较落后,容易出现机械伤害事故。可见,建筑施工安全设备低劣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3.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安全教育随时抓,安全观念人人记
加强安全教育是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即让每一个施工人员懂得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并且深刻劳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这样就必须要求施工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基本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为了更好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对他们进行严格考核,只有合格后,才能让他们进入施工现场。
第二,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操作岗位证书才能上岗,然后进行作业[2]。
第三,对于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高处作业人员,像架子工等,由于施工条件特殊,必须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以保证身体素质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起到警告作用。
第五,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首先要停工,其次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受到一定物质、精神等处罚。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该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确定目标,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必要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案例。
3.2 及时检查施工设备避免意外
建筑施工与其它行业不同,其有着特定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需要注意检查施工设备。首先,要按照防雨、防台风、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做好现场基础设备的检查。其次,及时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器材,以免发生火灾等事故。再次,对于施工设备,尤其是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要做好安全保护装置,并且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其安全运行[3]。
3.3 奖惩并举,督导相互监督
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有利于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减少。首先,对于安全教育落实较好,安全事故发生较少的施工企业,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引导其它企业以之为榜样,向其学习。其次,对安全事故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企业应该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励员工付出更多的奉献精神。对于不服从指挥,造成安全事故扩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的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移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处理。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特别强。主要奖励是:当一个工程结束后,没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就给每位员工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久而久之,员工们都特别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极大的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该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要落实好层层负责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实现安全生产零事。
参考文献:
[1]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11(10).
[2]周俊,胡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铁道运营技术,2010(6).
[3]刘小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外建筑,2010(1).
篇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正向着占地面积更庞大、设计结构更复杂、技术工艺更先进的趋势发展。然而,随着施工难度与工程量的不断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的危险系数,而许多企业考虑到项目的施工成本,往往会裁减监督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以至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对此,为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周期较长并复杂的过程, 建筑安全监管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 且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经常发生, 实现建筑安全施工形势逐步好转,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且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几点对策。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设置较混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有的设在建筑管理部门、有的设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建筑市场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安全监督站、有的设在工程质量监督站等等, 导致安全监管机构没有独立的安全执法主体资格, 缺乏权威性, 监管不到位, 监管力度不足, 造成安全监督执法弱化, 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 安全监督队伍的现状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主要存在着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无编制或编制过少, 不能满足建筑队伍不断发展扩大, 工程量不断增大的需要。有些地方让监督人员一人身兼二职, 既管质量, 又管安全。施工质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安全施工是存在于施工过程之中的, 因此他们进入施工现场往往只能是看到了质量, 顾不上安全, 导致安全监督名存实亡。特别是各县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只有兼职人员或一两名专职人员, 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3. 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较低。许多监管人员进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之前从没有搞过安全管理工作, 不懂安全, 不懂业务, 文化水平低。全国现有的安全监督人员中, 高级职称仅占3% - 4%, 中级职称占10%- 15%左右, 初级职称占30%左右, 近60%以上人员不是专业技术职称。
4. 建筑安全交叉管理, 问题突出。因为政府机构多次改革, 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替, 导致政府部门管理安全的职能交叉, 多方插手,多头管理及处罚的现象比较多见, 造成企业在同一事故上, 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政府职能部门、机构的不同标准、要求的监管与处罚, 企业的意见与压力很大。
5. 建筑安全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落后, 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因为经费不足, 技术装备、检测器具短缺落后等因素, 安全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仍然用的是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的传统方法, 影响着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二、完善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体制。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 首先须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 确定其单位性质是行政部门, 鼓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大胆执法, 将监督机构的性质由执法类的事业单位直接转型为主体上由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单位,使之行使行政执法更加合理合法。其次须避免多部门集中执法, 对于监督机构要实行垂直管理以排除行政干扰, 使监督管理能充分运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现行规范标准。最后为了确保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及权威性, 监督机构要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检测手段, 不断探索及实践适应不同时期要求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建立起规范的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提高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水平。
2. 实施现场工程安全监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工程监理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而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 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 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情况严重的, 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工程监理单位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在政府建筑安全监督中, 引进社会监督, 进一步健全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 也赋予了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权利, 监理单位在对工程施行监理过程中, 完全可以借助于其审查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进行现场巡视及旁站、组织验收与履行签字手续等, 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抓好工程安全监理管理工作, 将对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任何事物均不是绝对安全的, 安全工作的目标应当是控制危险源, 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即使万一发生事故, 也能把伤害及损失降低到较轻的程度。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根源, 只有抓好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这个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矛盾, 方能避免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才可以达到上述安全工作目标。
4. 建设高素质安全监督队伍。
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因为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的县市, 有些人自己都不懂, 到了工地胡乱指挥, 这对安全管理危害非常大。一个合格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要了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 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行为科学等知识。主管部门要分期分批的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培训, 经培训合格的, 颁发相应资格证书。与此同时, 要对监督进行法纪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弄清部门的职能,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坚持严格执法, 依法监督管理。所以, 监督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 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 提升自身素质。
篇9
大会热忱欢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踊跃投稿。所投稿件经过专家组评审后,录取论文将在《信息网络安全》(2015年第9期)杂志正刊上刊登,并收录中国知网论文库。《信息网络安全》将赠送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作为藏书收藏,并向录取论文作者发放稿费,专委会还将向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
一、会议主题
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真正自主可控,才能实现从战略层面、实施层面全局而振的长策。当前,信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化、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安全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国际上网络安全技术事件和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工业4.0”时代对网络安全的冲击来势汹涌。我们需要全民树立建设网络强国的新理念,并切实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二、征文内容
1. 关于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的研究
2. 云计算与云安全
3. 大数据及其应用中的安全
4. 移动网络及其信息安全
5. 物联网安全
6. 智能化应用安全
7. 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
8. 面对新形势的等级保护管理与技术研究
9.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10. 可信计算
11. 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研究
12. 工业控制系统及基础设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13.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
14. 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15. 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建设的研究
16. 重大安全事件的分析报告与对策建议
17.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与诉求
18. 其他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学术成果
凡属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三、征文要求
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联系实际、反映信息安全最新研究成果,未曾发表,篇幅控制在5000字左右。
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
3. 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将对投稿的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
4. 文责自负。单位和人员投稿应先由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后方可投稿。
5. 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并如实填写投稿表,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电子版的论文与投稿表。
6、论文模版和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是:.cn。
联系人:田芳,郝文江
电话:010-88513291,88513292
征文上传Email 地址:
篇10
1论文主题内容分析
经过对658篇研究论文的筛选,分析且归纳出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研究、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及其数据库建设等七类主要主题。
1.1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工作开展情况好坏,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文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研究论文中,共有62篇文章以地方文献工作为主题,占发文总量9.4%。该主题研究包含的内容有:1)以本馆地方文献工作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如何江涛《创造性思维与地方文献业务创新———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例》、楼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策略研究———苏州、宁波、汕头、佛山图书馆比较》;2)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总体思考与探究,如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若干问题的再认识》、鲍志华和王效良《漫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两个问题》、梁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3)对省、市、县等各级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研究,如刘嫦娥《江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研究》、陈金菊《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岳岩《论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此外,民族地区地方文献工作的研究略有涉及。纵观地方文献工作的研究论文,大多数都是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经验与成果的总结,着重将本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推广性,促进了地方文献工作的良性发展。
1.2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多达170篇,占发文总量25.8%,是七类主题中发文量最多的。该主题论文以探讨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实践与思考、工作研究三个方面为主,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如邬卫华《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张亚《刍议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域性是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该主题论文不仅包括对省、市、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和乡镇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均有呈现,如刘培丽《内蒙古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构想》、何文娟《乡镇图书馆地域特色文献建设之我见》,这些研究充分说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已深入基层,逐渐受到当地政府和图书馆馆员的重视。
1.3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因其固有的特征,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在163篇论文中,内容涵盖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研究,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研究,宋晓莉《浅谈发挥馆员专业特长、提升地方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一文从馆员的角度来谈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样,是热门研究主题。
1.4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研究据统计数据显示,该主题研究论文共有17篇,数量较少。内容大多是针对某馆的具体整合研究,如李春晶《基于共享与参与视角的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从黑龙江省图书馆“共享与参与”的视角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倡导建立“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基金会”和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平台”[2]。还有总结性的论文,主要有曹亚黎《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的基础建设摭谈》、赵波和焦慧敏《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李艳萍《整合地方文献资源为知识经济时代服务》,分别从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理念、法制和实践运行的整合等方面来研究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以期通过整合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再生效益。
1.5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近几年以来,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加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和管理人员匮乏等因素,共建共享的方式逐步成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它既解决了经费和人员的问题,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且利用率低的尴尬局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法。虽然只有66篇研究论文,但从的时间、分布范围、质量层次来看,共建共享的主题研究将成为未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的主流。
1.6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良好的保障体系建设是保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一套强有力的体系制度,才能保障地方文献资源正常建设。但对该主题的研究论文远远不够,仅17篇,虽然也有高屋建瓴的文章,如谢水顺《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和肖群《政府公开信息———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中的新元素》等,也有以本馆案例为研究的文章,如陈颖《构建县级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思考———以溧水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例》,但总体论文研究范围和深度较浅,研究内容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1.7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及其数据库建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核心工作。在68篇研究论文中,不仅有公共图书馆参与,高校图书馆这类主题内容的研究也较多,尤其是对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研究论文颇多,而“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基础和前提是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沈新军在《刍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一文中以“以地方文献工作为切入点的数字化建设应是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研究内容,“阐明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意义、选题原则、建设构想、整合的途径及技术”[3]。陆凤红在《以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展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一文中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区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展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4],发掘各馆优质特色文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总之,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和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管理与利用的重要环节[5]。
2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研究特点
在近30年发展过程中,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研究逐步被学术界认同,从最初的几篇文章到现在研究学者众多。地方政府对区域地方文献资源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使地方文献资源的研究得以可持续发展。回顾以往,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展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研究论文多以本馆或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为研究对象,总结实施过程的经验,找出问题及不足,提出今后解决对策,并再升华为理念依据可供他人研究及借鉴。(2)主题研究热点向数字化数据库和共建共享方式发展,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使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缓解了经费和人员不足的困境。(3)具有区域性互联特点的“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打造了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4)在政府重视程度高、规章制度健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研究者多,研究深度和广度均较好。(5)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大研究阵营中,公共图书馆研究注重与本馆本地区的具体工作相结合,而高校图书馆以概括性理论研究为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但仍然以公共图书馆研究为主体。
3地方文献资源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1)针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要进行政策扶持。在研究论文中,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区(县)级图书馆的研究较少。而区(县)级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石,一定要加强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基层管理员在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同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和奖惩之中,以激发馆员的研究热情,将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加以提炼,转化为理论依据以供交流和借鉴。(2)针对研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核心研究队伍尚未形成的状况,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鼓励和补充相关专业人员到地方图书馆进行指导和督促,特别是高校和专门机构的人员。(3)深度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发挥其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研究,还要重视对灰色文献的研究;不仅要从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还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要对人文社会地方文献资源进行研究,还要对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加强研究。(4)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数字数据化研究,形成有效的“地方文献信息中心”,优化地方文献资源的配置机制,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达到共建共享之目的。(5)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法规和制度建设,以评促改促建。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浙江省于2010年正式公布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范(试行)》,用以制定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业务规范与考核标准[6],并在全省进行考评,以评促建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全省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要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走入常态化,进行法规和制度建设才能有保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