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雨一样范文
时间:2023-04-11 22: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像雨一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兴趣,在古诗学习场中激发
诗歌教学中的情感场运用十分重要,因为古代诗歌和我们现代的生活、白话文是有距离的。但是,情感是没有距离的,经典的诗歌能够穿越千年,依靠它的情感感染力,抵达我们的心灵。因此,在《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中,执教者新课之前营造了一个古诗学习的情感场,用场的力量感染、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场的共振下,感受诗歌的美。这个做法是很符合小学诗歌教学规律的。而且,她营造的这个场不靠声势压人,也与教师个人光鲜靓丽的形象无关,它是教师独特的气质,是学识与智慧,是灵动与智巧,是丰厚与真诚。比如开课之初,让孩子听听音乐,静下心来。音乐是《送别》,老师问,听着这样的音乐,你是什么心情?你是什么感觉?有没有静下心来?接着让孩子们回顾自己学过的送别诗,教师小结说:有时候,离别是一种“千帆皆不是,唯有孟浩然”的无限惆怅,有时是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洒脱不羁。教师娓娓道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古诗词的场,为文本的情感打下了一个基调,孩子们浸润其中,被吸引,被感染。
二、诗境,在想象诵读中丰盈
课标对中年段孩子学习古诗文提出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向我们透露了两个关键词:一是诵读,一是想象。在诵读中想象诗情画意,带着想象融入到诵读中去,通过“读”领“”,这是李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二大亮点。
李老师与孩子们的诵读大约经历了这样几个层次: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老师领读——读出语感、读明白诗意,想象诵读——读出诗的意境,理解诵读——加深了解、背诵。授课层次十分清晰。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李老师说,苏轼评价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一位同学读一、二句,其他同学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个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完,老师由衷地表示:你的朗读这么出色,李老师的脑袋里出现了好多的美好画面。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画面?这样一幅画它的主色调是什么颜色?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阳关以西那么遥远,你能想象那是个什么地方吗?李老师和孩子们通过想象构造的图画与诗句相补充,极大地丰盈了“西出阳关”这么一个简单的意象。诵读是利用声音对诗歌的第二次创造,它凭借语言的张力,用声音把画面有效地再现出来。在想象中诵读,无疑,李老师的把握是相对不错的。
三、语言,在表达训练中生长
如同雨花方阵的宣言: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限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就是美的体会和发现,就是通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发现这种美,理解这种美,并在发现和理解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技巧。
孩子的语文素养靠什么提高?我以为是靠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我们具体来看看李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语文能力的训练:指导读诗题,要求根据自己的语感和理解,注意停顿;指导解诗意,要求不讲大白话,讲话要有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时候,李老师要求学生把诗意连起来说一说,这个环节看上去很不经意,其实蕴涵了教师对学生语言训练的指导,一方面学生要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一方面要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语言内化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轻轻一点拨,要求不讲大白话,于是孩子们说出了“杨柳翠滴”“尘土一扫而光”等精彩语句,这不仅仅停留在把诗句的意思说明白,孩子们还在试着有技巧地、更生动地表达。
四、情感,在体验感悟中升华
篇2
这个年纪的儿子,需要英雄一样的引领者
整个秋天,翠平都在为升入高二的儿子而烦恼,儿子沉湎于手机上的玄幻小说和盗墓故事。
她原不知道儿子下载了数十部网络小说,正在日以继夜地看。直到儿子的班主任发现他在听数学课时都会睡着,并逮到了他傻笑着,在课桌下划拉屏幕的糟心一幕,把翠平叫去谈话,翠平才知道儿子对玄幻小说的迷恋,已经变成了一种戒不掉的瘾。
翠平痛心疾首,因为转眼之间,儿子的年级总排名,直掉了186名,而这小子还满脸的无所谓。经常是,翠平在这头苦口婆心地说,儿子一副水泼不进的不耐烦。翠平越是急切地晓以利害,把目前的学习与他未来的前景联系到一起,儿子越是觉得她琐碎婆妈,“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看老妈,你倒是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从来不做不出格的事,能有多大的境界呢,还不是就在单位做做小会计。”
翠平就像一门火热的炮,被儿子泼了一盆冷水,变哑了。
母子关系就变得很僵,特别是翠平没收了儿子大容量的智能手机,换给他一块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板砖”后,儿子接连四五天没有理妈妈。周末,儿子还独自跑到杭州去,单独去见在外工作的父亲,说他不能在老家跟妈妈过了,他憋屈死了,他要转学来杭州。老爸把他送回来时,悄悄对翠平说:‘你能不能改变一下跟孩子相处的办法?这个年纪的男孩,不是常规教育能打动的,他需要一个英雄一样的引领者――一旦他服了你,才会听你的。”
这话就像闪电一样,照亮了翠平混沌苦恼的心。
翠平接连一星期没提学习和手机的事,也没中午打电话监控儿子在干什么。儿子先是为突然挣脱了紧逼盯人的情境,欢喜得浑身发痒,之后又满心疑虑――就这样被放过了?还是进入了暴风雨之前的短暂宁静?老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周六一大早,翠平就把儿子轰起来:“穿暖和点,背上这个包,咱今天要开车上山。”儿子更加不解,放着一堆的作业没做,老妈这是要带自己出门郊游吗?
老家的四周都是山,开车不到一刻钟,山道就窄到要步行了。翠平把车停在山洼里,跟儿子一起背包上山,两个人都背了一个一米高的大背囊,里面鼓鼓囊囊不知塞了些啥。走到一半,有了同路人,都是脸膛黑红的大汉,有的除了背囊,还手拎一个装帐篷的大包。
儿子听他们恭恭敬敬称老妈为“翠平姐”,一面还讨教些上升气流呀,高空流变呀,风向转侧之类的专业术语,先是以为自个儿误入了某个玄幻小说的场景,或者干脆在做梦。后来他听出点门道来了,原来这是个业余玩滑翔伞的队伍,成立两年多了,老妈还是其中的元老,只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忧,所以没对任何人声张,连买来的滑翔伞,也悄悄收在车库里。
儿子听同行的大汉们喊他“翠平家公子”,还说“你妈早就该把你带出来继承她的衣钵,她的技术这么好,不传儿子,可惜了”,忍不住惊讶地瞄一眼妈妈,这才发现翠平的神情与平时那个“碎嘴小会计”很不一样――她急步行走,才一米六的身形如玄幻小说里的某个女侠,一面询问靶盘都用白石灰粉画好没有,以及这次的飞行降落范围内有无旗杆、急流、礁石之类的危险物事。大汉们一一汇报,还笑说:“包你家公子没事,今儿天气太给力了,到目前为止都是匀溜溜的西南风。”
翠平严肃地说:“是不是匀溜溜的西南风要上了天才知道,很多时候,地面上的风平浪静不等于高空没有乱流。还是要做好多手准备。”
母子之间,从此有了一层莫名的剂
儿子一句话也插不上,到了山顶,没人敢培训“公子”,还是翠平亲自当教练,教他如何穿戴飞行服和头盔,如何使用伞下的刹车,如何使用套带,才能既将伞衣与身体捆绑得牢靠,又不影响身体活动;又教他到了天上如何感知风向的改变,如何“借风腾空”和“见风转向”。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搅得儿子的脑袋晕晕。好几次老妈突然提问,他的回答都没有很麻利。
翠平当天就没有让他飞滑翔伞,只让他眼巴巴地看着人家一次又一次将伞撑开,压低身体,朝着通往山顶的缓坡一溜小跑。这时若有一股得心应手的风,滑翔伞就像一道又宽又艳的彩虹一样,拉着一米八的大汉们起飞了。
儿子手搭凉篷瞅了半天,问老妈第一次上天的感觉怎么样,刺激吗。翠平说:“降落时本该拉右边的刹车,却一时心慌拉了左边的刹车,结果滑翔伞挂一棵橘子树上,擦伤了手掌,周围都是被擦伤的橘子释放的香气。”
“哦,老妈你也狼狈过,是怎么下树的呢?”
“橘园的主人扛来了梯子,把我连同滑翔伞一起从树上解救下来。”
“有没有让你赔他的橘子树?”
“没有,老乡很淳朴,说什么也不肯要钱,反而把折断的树枝上的橘子尽数摘下来,塞在我的衣袋中,说‘你受惊了,这棵树上的橘子可以为你压惊’。”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母子俩就没有这样饶有兴致地交流过。他们之间,从来就充斥着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现在,他们像启蒙教练和她的弟子一样,有了超越血缘的情感。终于,露宿一晚后,在第二天清晨,儿子准备好了。翠平亲自帮他戴好头盔,把应答要用的耳机塞好,绑好套带,系紧鞋带。然后翠平借了队友的伞,也在儿子后面一步,紧跟着起飞。
母子俩张开翅翼,像鸟一样飞起来。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在腾飞的那一瞬间,它静了。整个世界的喧嚣完全消失,只听见耳畔风吹过伞绳,发出舒服的“呼呼”声,只听见硬朗的风,鼓动和拍打飞行服时,发出的噼啪声。山谷的风景扑面而来,变色的大树红橙黄绿,应有尽有。山民的房子只有火柴盒大小,房前有自家平整的院落,从高空看上去比茶杯垫还小些。房前屋后,柚子们不甘寂寞地露出头来。
儿子第一次起飞心中就有美妙的笃定感,仿佛是一种遗传。他知道有妈妈在耳机里指点,他完全不用担心被挂在树上。
好了,就快看到小学校的操场了,稳住神,完全用脸颊去感受风向的微妙侧转,把紧刹车,曲膝,身体像降落的鸟儿一样团拢,在着地的一刹那,向着有冲力的方向微跳一步。先行到达的大汉们发出欢呼,儿子低头一看,六环,这是相当好的定位滑翔成果了。事先,队友们已经在操场上用白石灰粉画出了巨大的靶盘,靶盘有十环,每环间隔一米,就像射箭比赛的规则一样,谁的落点离靶心越近,谁的成绩越好。
翠平在两分钟之后也降落了,成绩还要好,八环。
儿子从来没有这样为妈妈骄傲过,特别是她背包离开前的最后一句话:“我先陪儿子走了,他还有功课要做。”令他莫名感动。
篇3
苏浅回头瞪着身后背着箭壶的某雄性生物,对方回了她一个微笑,立刻让她觉得无力起来。好吧,对方至少还是她名义上的……呃,社长,在耶斯特里耶学院这样一个注意社团活动的地方,她未来三年还要靠人家罩呢。
苏浅转过头去,一眼就看到了丁轻说的蓝色星星花纹的发带,上面有很可爱的花纹,说不出的漂亮。苏浅几乎一眼就迷上了。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这小子的品味还不错。
一击得胜,丁轻盯着她手里淡黄色的那条,发动第二击:"这条黄色的颜色深了,不适合你。"
按理说苏浅应该生气的,自己选中的东西被别人大放厥词实在是让人愉快不起来的事情,但是她却犹豫了,她愣了一下,看向丁轻:"……嗯……真的……很不好看?"
丁轻却没有立刻回答她,他只是稍微侧过了头,看了她一会儿,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喜欢这条黄色的吗?"
喜欢……吗?这个问题让苏浅愣了一下。她没想过自己喜不喜欢,只是钟小吉告诉她,她适合这条发带。
丁轻却摇了摇头。那是一个很微小的动作,黑色的纤细发丝从他的额头上落下来,微微投下一小片细弱的阴霾。
苏浅心里忽然有了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她没说话,最终还是把两条发带都买了下来。
然后她听到丁轻的声音响起:"苏浅,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弓箭?"
苏浅是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人,所以她乖乖地跟在了丁轻身后。
丁轻看了一眼跟在他身后走过来的少女,眼色古怪地扫了扫她:"……我觉得你应该对弓箭没有兴趣。"
"是啊,不过不是你要我和你一起去看的吗?"他提出要求,她答应,有什么不对吗?
苏浅同样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眼神错开的时候,不经意的就看到橱窗里映出的少年有修长的姿态,即便在那样多的人里,也一眼就可以看到他,无论如何也湮灭不了。
跟她不一样呢。
橱窗里丁轻的旁边是一张平凡无奇、十六岁的少女的脸,不美丽不清纯不可爱。就是那么一张谁也不会注意的脸。
这天的晚上,她做了以前经常会做的梦。
梦里她是不会说话的人鱼公主,蜷缩在阴郁的石缝里,王子从她身边擦身而过,没有看到她。
part 3
走出家门的时候,苏浅觉得胃饿得有点发疼。
昨天晚上父亲没有回来,热在锅里的菜忘记拿出来,早上都馊掉了,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她提前了一个小时出门,却失望地发现,今天市里迎接外宾,所有美味的早餐摊都没有了。
离上课的时间还早,这个时候班级还没有开门,拖着脚步,苏浅慢慢向学校深处走去。学校一幢教学楼的后面看似绝路,其实却有一个花圃,那是她偶然发现的,从此之后就大为喜欢。没和钟小吉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一个人躲到这里。
早上花圃里还有薄薄的雾气,当她拨开树丛的时候,一枝黑色的箭扯开清晨的空气,准确地钉到了不远处的靶纸上。
有近乎泠洌的声音从她耳边拖曳而过。
一树明媚的白花下,射箭的少年慢慢放下手中的长弓,看向了她的方向。
两人之间有白色的花朵缓缓落下--
就在这么武侠片的场景里面,苏浅觉得自己的唇角和胃一起在抽搐。姑娘我点儿要多背才能在这么僻静的时间这么僻静的地点遇到这家伙啊!
没错,正是她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弓箭社的社长丁轻。
唉,不知道她现在装没看见他走掉来得及不……
就在她鬼鬼祟祟打算转身的时候,丁轻笑了起来,清润的声音震动了早上已薄凉的空气:"早啊,苏浅。"
一句话把她钉死在当地,苏浅僵硬着扯动嘴角,刚说了一个"早"字,下一秒,她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篇4
下面是我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梦圆飞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一、学习任务
下面,请同学们将《梦圆飞天》这篇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读到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拿出笔画一画,并在旁边试着写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5分钟以后我们一起交流,好吗?
二、学习症状
学生接到学习任务以后,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富有激情。瞧!有的同学将书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毫无感情地开始了“诵经”;有的同学不知是课前已经将文章读了几遍,还是认为“读”无关紧要,因此偷偷地省略了“读”的过程,直接拿出了笔,开始了画、写;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拿着书本,思想却开起了小差……
三、教学诊断
就本次学习任务分析,一是读,二是写。读,昨晚学生已经将课文预习过一遍,今天早读课上又读了几遍课文,因此,部分学生对朗读可能已经失去了新鲜感,那么如何重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第一个难题。其次,在以往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重“读”轻“写”,因此,部分学生对“读――写”的形式感觉可能比较困难,这是本次学习任务的第二个难题。
就语文教学方法而言,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向许多教学同行“取经”。例如,我们应该学习数学教师扎实的课堂训练和反馈,我们应该学习英语教师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习体育教师的“示范性”,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感受语文的快乐。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决定像体育教师一样教“语文”,决定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一下!下面老师咨询一件事情,这个学习任务让老师也参加,好吗?因为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将这篇课文再读一遍,也想拿出我的笔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和你们交流老师的心得,好吗?
学生立刻高兴地欢呼起来。于是我立刻拿出了语文书,大声地和孩子们一起读了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我偷偷地瞟了一下孩子们,孩子们在我激情地带动下,全都全神贯注地读着呢!读完以后,我取出钢笔,趴在了讲台上,认真地画起了句子,并且认真地在语文书上写起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时,教室内静悄悄地,所有的孩子们都在竞赛似的画着、写着……一会儿我写完了,于是我将手举了起来。再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的小手也慢慢地一只只举了起来。
师:真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下面谁来交流一下?
生1:老师,您先来!(真没有想到,今天,我竟被调皮的孩子将了一军!)
师:好!那么我就抛砖引玉了。老师选择的是这么一个片断――“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飞天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梦想,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在场的人们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呀!……
当我回答完毕以后,教室内立刻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可能孩子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老师会像他们一样回答问题。
师:好!接下来谁愿意像老师一样来交流呢?
教室内立刻小手如林!我从来没有发现课堂上孩子们会如此兴奋,从后来学习任务完成的反馈来看,孩子们也从来没有如此出色过。我知道,这些都是体育教师的功劳,我暗暗对自己说:“今后,我还要像体育教师一样教语文。”
五、教学反思
记得几年前,有人曾提议将教室内的讲台撤去,他们认为教师整日站在威严的讲台前上课,不利于教师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的形成。其实,“撤讲台”撤去的只是形式上的“讲台”,而教师心里中的“讲台”由谁来撤呢?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能走下讲台,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呢?
篇5
在教育语境中,榜样和偶像是不一样的。榜样主要有两种:历史上的贤哲烈士或是当代的英雄伟人和社会上的先进典型或是身边的优秀同学。前者取其品德高尚、事迹动人,后者则取其现实亲切,可感可学。但我发现,这些榜样还是与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偶像则不需要教育者大力宣扬,也不需要集中学习,却早已经走入孩子的内心。何不化偶像为榜样呢?
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个男孩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学业明显受到影响。有一次,我和他聊起了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苹果电脑公司的乔布斯,由于喜爱电脑的原因,他对这些IT精英颇有了解,潜意识中,这些人成了他的偶像。
我说:“要说起来,我最喜欢的,还就是乔布斯了!”
“哦?老师您也喜欢乔布斯?”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我点点头,说:“可不是!从前我还只觉得乔布斯事业上很成功,但了解了他的经历后,才发现他克服了许多常人不会遇到的困难甚至是危机,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被我的这句话吸引住了。
我说:“你肯定知道,乔布斯一手创办了苹果公司,但是你知道乔布斯后来被苹果公司开除了吗?”
“被自己创办的公司开除了?”
“是的,这个时期他还得了癌症,但他相信自己的才华,没有放弃努力,东山再起,在动画制作方面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玩具总动员》就是他的公司制作的呢。”
“这部动画我特别喜欢。”
“后来苹果公司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又把他请回去了,他推出的iMac、iPod等产品,成功地使苹果公司扭亏为赢,而且因为特别漂亮,受到了全世界用户的追捧呢。”
“我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MP3随身听都是模仿iPod的呢!”
篇6
相恋4年,她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一路走来,可以相携走过所有荆棘,却在幸福平稳的日子里,两人开始有不断的争执,直到两人都彼此懒得去解释什么,他终于一狠心对她说,分手吧。
最后在一起的那天下午,他突然微笑着对她说,陪我做一个游戏吧,在一起这么多年,他一直想做这个游戏,却始终没有勇气。游戏很简单,只是两人相对间隔一米。他说,你往前直直的倒下来,我一定会接住你的。那眼神,是那么笃定。而她,笑笑,就那么义无返顾的倒了下来,似乎她面前的不是一块坚硬的水泥地板,只是他依然温暖的怀抱。
他就那么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接了个满怀,然后自己却狠狠的摔坐在了地下。她看到他笑了,那微笑,一如四年来他的宠溺般让人依赖。而他终于知道,这四年来,她有多么的信任他,信任他会带给她幸福,信任他所做的一切事情。
那天晚上,天气阴沉沉的。两个人很早的就躺在床上睡下了,只是谁都睡不着,各怀心事。夏天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外面突然就开始雷雨交加,轰隆隆的雷声在这样的夜晚让人觉得格外的沉闷。他习惯般的紧紧抓住了她的手,他忆起,4年来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只有他这样紧紧牵住她的手,她才能安心入睡。
床那边假寐的她突然就止不住自己的心痛,眼泪一滴一滴的侵湿整个枕头。她明白,四年来,他就这样牵着她的手无怨无悔一路走来,拼命的想带给她幸福。
他们结婚了。因为他们明白,关于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习惯。
像芦荟一样
作者:张翔
分手那夏,西北的城弥漫着干燥的空气,骆的唇变得干烈,而她的脸就更加枯燥,爆长着疙瘩红豆,扼杀着她的美丽,于是她想真该离开这个鬼地方。男人说要送她一样礼物,她笑了,因为记不得男人什么时候送过她礼物了。
男人拉她到后院,指着一盆鲜绿的芦荟说:就是这盆芦荟!她忽然自笑起来,她还是期望是玫瑰的,却不料是这无花无果的芦荟。
那晚,男人轻剥叶皮,将丰满晶莹的内叶汁水抹在她的满痘的脸上。她闭着眼睛,觉得很凉,还有些疼,相比芦荟,她宁愿是带刺的玫瑰在脸庞游离。
她回到了江南,她才发现脸上的痘痘没了,她向南方的天抱于温存感恩的一瞥。接着,她爱上并嫁给了一个叫鸿的男子,鸿帅气而热情,知趣而浪漫,是她需要的男人。而她和骆的联系只浮于节日的问候,但骆每次必定问起那盆芦荟,然后她回答还在。接着,骆就说好!
婚后的日子,一切似乎都改变了,她开始在鸿的身上看到了一样令她迷惑而失望的东西,那就是――骆的影子。
那一夏天气极热,她的脸一如枯燥的婚姻生活变得干燥起来,待一夜睡醒时,镜中的脸上红豆满布,惹得她忧恼不已。那晚,鸿神秘地来到她的身边,说:“我要送你一样礼物!”
“什么?”
“花。”鸿拉她来到阳台,指着花台上的那盆熟悉的芦荟说:“我把老房子你那心爱的芦荟搬回来了。”
接着,鸿去折了几片芦荟叶回来,轻剥叶皮,将内叶的汁水抹在她的满痘的脸上,口中喃喃说到:“这芦荟最好不过了,虽然无花无果却四季常绿,平淡无香却盛开不息。抹汁在脸上,保证明天你的痘痘就消散了。”她听着,感觉恍如隔世,泪水下来了,抹一把在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花汁了。
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当年的伤愈并不是因为地域的更改,而是芦荟的滋润,是爱的浇注。而骆每次关于芦荟的问候,原来也是怕她的旧伤复发而已。
她忽然明了,这是一种成熟浩大的爱呀!而眼前的鸿不也在继续演绎着这样的爱吗?一种真正成熟美丽的爱情就当如芦荟,未必求此灿烂易逝的绚丽,而应该饱含一颗四季长青的心,无论季节如何流转,仍然平淡,美丽,而温存地鲜活着。
网
作者:崔浩 图:晶浪
一日,她病了,他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到一粒药片。他要送她去医院,却找不到家中的钱放在何处。临出门时,他又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她埋怨他:“你真是――要是没有我,你可怎么生活呀?”嗔怪的口气中有一丝幸福感:她是他的一切,他是她的惟一。
因为没有了一丝家庭的羁绊和家务的缠身,他连年升职,逐渐爬上了人生的高处。而她,由于日益过度操劳,工作上平凡不说,也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与色彩。华发早生,皱纹早生,曾经的玲珑双手也变得憔悴不堪。她开始顾镜自怜:他,会不会对她生厌?
他每日准时回家,不说爱,也从不说她担心的一切,舒适而安心地享受她所给予的种种便利,并且一心一意在她身边。她暗自欣慰:爱得滴水不漏,爱到没有一丝差错,他还能再奢求她什么呢?
他去参加一个大型活动,邀请者让他携夫人参加。在众多五光十色的女人中间,她像一颗失去了光泽的珍珠,黯淡无光,在雍容的女人面前她手足无措。她怎么了,自己惊讶曾经的自信与风采何时已烟消云散?
后来,他再也没有带她出过一次门。再后来,她终于看到了他和他光彩照人的女秘书在一起。她怒极生悲,问他:“既然你早就有了二心,为何从未在外面过夜,每日还准时回到家中?”他愕然,说:“为什么要在外面?谁也没有你服伺得舒服,我为什么要待在她身边?”
篇7
“你稍微踢低一点啊。”又一次踢到自己后,夏云面过去对后边的同学提出抗议,后面的同学没有吱声,不过接下来的几次正步走没有再踢到夏云。
可能是后面同学腿太长了,提醒后一会还好,再后来几乎每走一下就要踢到夏云,有一次夏云几乎摔跤,她朝后边狠狠的瞪了一眼,再次提醒他踢的低一点,谁知道却是变本加厉,一次踢到之后,夏云忍不住向后边骂了一句“你怎么回事?没长眼睛啊!”
“你骂谁呢?”
“骂你呢。”一直在队伍里被踢到,连一句对不起也没说,还这么横,夏云心里早窝着一肚子火,没想到对方方火气更大,接着就和他吵了起来。谁知那个男生吵不过夏云,就动起手来了。夏云也不甘示弱,就和他扭在一起,幸好被旁边的同学们挡开了。教官看到已经被同学拉开就没当一回事,继续训练。
“教官,我要求休息。”在队伍里,夏云越来越觉得委屈。
“好,出列。”
夏云坐在操场旁边,想到刚才受的委屈,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父母很少打夏云。读初中时更是春风得意,那时夏云成绩不错,老师很喜欢她,同学关系也不错,四个死党天天在一起,而且成绩都很好。她们经常在一起玩,商量不会做的题目,一起做作业。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过后,他们五个竟然每人一道路。虽然夏云、刘玉洁与万辉她们一起来到高中,但她们又在分校,夏云十分想家,想玉洁,但好不容易才来读高中,她不想再给家里添乱了。夏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冷静许多,泪也止住了,该回队伍了,大家都在顶着太阳训练呢,可夏云实在不想再站在那个男生前面。
“报告,要求入列。”
“归队”
“教官,能不能调一下位置。”教官也考虑到刚才打架的事,就临近给夏云调了一个位置。
训练结束时,太阳已经只有一竿高,就要落下去了。室友喊夏云回寝室,但她不想马上回去,就一个人在操场上坐着。
“夏云”
“陈微!你也在这里上学吗?”夏云当是谁呢,抬头看见是初中同学陈微,又惊又喜。
“是啊,你?”
“我也是啊!”
“这么多天,我怎么没有见你啊!”
“咱学校来这里上学的都去分校了,我一直以为就我一个人在这边呢。”
“我那天在分班的名单上见你了,你在六班,可我没见你。”
“你呢,在哪班?”
“我在五班”
“哦,那咱们挨着。”
陈微是初中二班的,夏云是三班的,不过后来还有一个月就中招考试时,学校又调班了,夏云和陈微就一个班了,她们也算同班同学,只不过一个月而已。她们还坐过前后桌。有一次上学时天还很热,夏云就穿的很薄,可快夏天了,天气变化很快,没上两节呢就下雨了,气温也逐渐下降了,夏云冻的手都冰凉,陈薇是住校的,就去给夏云找了一件衣服,这件事夏云还记忆犹新。中招考试过后,她们就没见过面。没想到又在同一个学校相遇,虽然不在同一班,但在同一个学校已经很有缘份,况且初中的同学也只有她们两个在那个这所高中,夏云觉得自己那个孤独无助的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毕竟自己不再孤独了。
太阳红红的脸蛋终于被远山遮住了,干燥的令人透不过气的空气一下子清新了许多,被太阳炙烤了一天快要变形的城市在午后显得格外的安宁。
篇8
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环境变得犹如海洋般深邃难测,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小心生存?遭遇突袭变故时又如何全身而退?不妨借鉴一下“章鱼理论”。
章鱼在应急管理中有五大法宝。
章鱼的第一法宝是有八条触手。这些触手像带子一样在海中漂浮着,每一条触手上有三百个吸盘,能牢牢地抓住猎物,落入其手的猎物没有能逃脱的。而且章鱼的触手,在睡觉的时候总有一两条在值班,一旦碰到了敌情,触手马上能做出反应。
这与企业传播应急管理的舆情监测一脉相承。所有危机,只有最先发现才能赢得时间,所以,严密的监测是不二法门。企业机构必须拥有一两条值班的“触手”,才能探知潜在的、发酵中的危机源。
章鱼的第二法宝是能够变色。章鱼一次可以变出六种颜色,在所有的海洋动物当中是首屈一指的。身体改变颜色后,几乎和周围一样,让对方很难看出它的存在。所以它能很好地捕捉猎物和躲避敌害。
而企业很容易碰到敏感事件,所以小心谨慎地处理对外信息是一套既专业又复杂的工作,要懂得“变色”。哪些信息可以披露,以什么形式披露,以什么角度披露,什么时机披露,谁来披露……企业机构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和执行体系来保证。
第三个法宝是章鱼能够喷射墨汁。章鱼身体里有一个墨囊,它最多能连续六次向外喷射墨汁,墨汁不但黑色浓郁,还含有麻醉物质,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混沌现场、弄昏对手,保护自己逃脱。
一旦危机来临, 企业必须预备有足够的反击利器,关键时刻不能只是与媒体沟通、与消费者见面、与关系人交流,最重要的是释放大量信息,暂时缓解事态的发展,赢得解释、交流、反击的时间。
第四个法宝是章鱼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在危急关头壮士断腕,舍弃几条触手逃得性命。它断触手的地方,肌肉能使劲收缩,一点也不流血,并且过不了几天就能长出一个新的触手。
企业机构一旦确认某个环节和部门确实积重难返,证据确凿,就必须有“舍小家保大家”的气魄。丢车保帅、刮骨疗毒。
篇9
“夏云,我听班长说你在教室哭了,怎么了?还有思想包袱吗?”
“不是,我想家了。”夏云觉得那个让她写检查的班主任像个恶魔,而现在又像个好人。
“刚出来上学,都是那样的,这星期可能就可以回家了。”老师手里提了一袋子柿子,让夏云吃,夏云没有拿,老师就拿了两个塞在了她手里。
夏云拿着柿子心里一阵酸楚一阵甜,拿着柿子却实在不想吃。心里埋怨起李宇翔来,怪他多嘴给班主任说自己在教室里面流泪。走进教室,刚好见李宇翔在。
“你做的好事,你吃吧。”夏云把柿子放在了李宇翔的桌子上“谁让你给老师说了?”刚才还一头雾水的李宇翔明白过来了。
“你真不吃?”
“不吃”
“刚好,我正想买柿子吃呢,不客气了。”说着拿着一颗柿子放在了嘴里,脸都撑的鼓了起来。见李宇翔那个样子,夏云心里埋怨少了许多。其实他也不是真的埋怨李宇翔给老师报告。班长肯定要把班里的情况想老师汇报的,这是班长的义务,不过说自己在教室里哭了让夏云很不好意思。
终于可以回家了,早上4:30陈微就过来叫夏云,她们打算坐早上的第一班车回家。汽车把夏云带走的,又把夏云带了回来。终于又见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是的,用青山绿水一点都不过分。山上长的都是树,而树上是茂密的叶子,水是清澈见底的,甚至可以看到里面的鱼。不过现在已经是夏末了,快要到秋天了,这时的山是好看,树木的种类不同,树叶枯黄的时间也不同。现在的树叶有三中颜色:红色,绿色还有黄色。公路在山与山之间的河道边盘旋着,河边上有小石桥与公路相通。时而可以见到山脚下的人家。一路上最赏心悦目的就是那一树红炯炯的柿子。柿叶经不过秋风,还未枯黄之前就就已经离开了枝头,只有那一树的柿子,顽强地挂在树上,吸引着你的眼睛,让你站在树下“垂涎三尺”。偶尔有一块宽敞平坦的地方,也已经被勤劳的农民种上了麦子,夏子也仿佛经不起这夏末依旧似火的骄阳,垂着头。偶尔还可以看到牛或羊在路边山上悠闲地吃草,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倘若是在城里生活久了的人,来到这里,看到上帝脚边这片神圣的土地,一定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经纶事务者,望峰息心;鸢飞厉天者,窥谷忘返。”见到这样的 景色,你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夏云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这一切揽入怀中。听父辈们说这里叫八百里伏牛山,家乡的那条河叫老灌河,夏云的家就在伏牛山的腹地里,在一块相对平坦的盆地里。
终于到家了,夏云妈给夏云做了许多好吃的。夏风也象长大了许多。没事的时候总爱在夏云身边,问这问那的,帮夏云做这做那的。但两天的时间太短暂了,说是两天的时间,其实就在家住了一个晚上,被窝还没有暖热就又要回学校了。夏云妈把夏云送到了车站,当车带着夏云离开时,妈还在叮嘱着。但夏云不敢再看母亲,泪水已经湿润了眼眶,夏云不想让妈看到了伤心。生活给你带来美好的同时,也会将不美好的一面带来。而离开美好的一面去面对不美好的一面则是真正的痛苦。
生活进入了“三点一线”式的规律。每天不是教室就是食堂,不是食堂就是宿舍。不过在教室的时间最多;在食堂时间最少。偶尔过小星期了夏云就会和陈微一起去街上逛。在这高手云集的地方,夏云的成绩在班里也只是中间的水平。初中是的那种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课也比以前多了,夏云总是很快地吃过饭就去教室,否则夏云心里会有一丝不安,觉得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青春。
“夏云,有米尺吗?”一节自习课上,董辉问道。
“有,给你”
“哎,你这米尺在哪买的?”
“在步行街,上星期刚买的。”
“下次再去给我也买一把吧?”
“可以呀”
“步行街,在哪啊,你挺能逛街的吗?”
“没呀,我只是星期天,没有课才出去,步行街就在十字街的左边,很近的,你数学很好吗?”
“不敢说好啊,还行,中招时,90多分。”
“那你还说不好啊,我才的72分。”
“那我比你好一点了,不过数学拿一百分的很多啊。”
“我觉得现在数学挺吃力的,老师说话太快了。”
“我因为觉得老师说话快,不过讲的挺好的。”
篇10
一、教师要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通过联想和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树立了物理学上的一座丰碑。瓦特从壶水滚沸受到启发,通过大胆的想象,反复实验,研制出第一台蒸气机,让人类深受其利。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极易产生兴趣。教师新奇的提问,巧妙的暗示,都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譬如,在讲授初中第一册《迢迢牵牛星》时,我先给学生简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学生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疑问,但我并不回答,而是让他们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学生很快就领悟到:诗人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奇妙的联想编织出一幅天上之景。再经教师提示,学生的思想就插了想象的翅膀,进入到神话般的境界,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就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是引导人们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知识积累,扩大知识面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象也是如此,无论想象内容如何离奇荒诞,却都有其客观的实体为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一客观的基础,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吴承恩之所以能在《西游记》中塑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曹雪芹之所以能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血肉丰满而性格各异的形象,这无不与他们平时对现实观察与体验有关。这些形象的塑造,实际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与扩大。因此,语文教学就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扩大知识面,引导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仔细观察。观察越多、越仔细,知识积累就越丰富、越厚实,知识面越宽广,想象就越丰富,学生的思维则越敏捷,他接受知识越快,创新力也越强。
譬如,在分析初中第六册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我们的学生终日埋头于书本中,很少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诸如长城、山川、高原、冰雪及雪霁后的景色,那么就很难根据诗的内容想象北国雪景之下祖国大气磅礴的雄伟景象;若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知之甚少,对中国当时的“现状”了解不够,那么就很难品味作者诗作中雄视千古的豪迈气概。可以说,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对知识的积累、扩大是培养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
三、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思维,唤起想象
如果说有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是展开想象的基础,那么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则是培养和发展想象的关键所在了。怎样促使学生想象,想象的内容是什么等都取决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否“激”得有法。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他们常常想到星球之上的境界,想象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鸟兽的言语,……他们可能赋予任何事物以任何新的内容,可是这种想象力又不是直露于外的,而是潜藏在每个孩子大脑的最深层。由于受孩子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它只有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才可能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善于大胆地激发学生思维,以唤起他们的想象点,使他们的想象有所依,以达到我们的想象要求。
初一语文教材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最后两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其句意为:友人上路后,诗人还久久地站立在那儿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但这只是诗的表层意义,学生虽然记住了它,但对诗的意境却难以领会。事实上,这看似短短的两句结尾,却耐人寻味,它是诗人整个感情的凝聚点,也是读者了解诗人感情的关键处。如果在学生了解了诗句的表层意思后,教师能合理地设疑:“倘若你就是诗人,将同多年的朋友在天寒地冻、雪花纷飞的暮霭中告别,目送友人远去,你的心境如何呢?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这样,学生的想象有了依靠,虽答案各不相同,却句句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整篇诗的意境就显现出来了。像这样的想象设疑,只要在教学中多加留心,合理设置,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激发起来。
四、教师要抓住灵感的火花,随机地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