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一员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8:0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自然中的一员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然界中,风是一抹无形的色彩,有温暖的夏风,有清爽的秋风,有凛冽的冬风,而我则是和煦的春风。
春姑娘在封冻的河面上蹦呀蹦,冰层裂成了碎冰,化成了流水;春姑娘在大地上踩呀踩,春草探出头来;春姑娘抱住花枝摇呀摇,花苞含笑绽开。阳春三月,空气清新,阳光柔和,大地上的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这一切的变化无一不在唤醒已沉睡多时的我。
调皮的我带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的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膛,温柔地慰抚。这美丽的春景真是令我惊叹啊!我长大了嘴,深深地呼吸,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清爽、陶醉。
就在我尽情地享受春天所给予我清新的时候,一阵阵孩童的哭叫声将我从享受中拉出。
这时,我本应是愤怒的,但更多的疑问提早占据我的脑海。那声音是从一座花园中传出的,他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在他身旁还站了一位气哼哼的女人。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才得知这位小男孩是来花园玩的,因为母亲有事情要离开,所以才哭了起来。
我实在不忍心不管这对母子,便大声地对母亲说出自己的看法,可母亲却听不到风的呼唤。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从男孩身边掠过,没想到反而逗乐了他,只见他拍着手说:“真好玩,真好玩!”
我回过头望了望他,也笑了。就这样,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又踏上了新的旅程。啊,我是多么喜欢春天呀!同时也感谢大自然给予我“风”的生命。
同学点评:
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生动,开头是很精彩,想象合理,字迹工整,还有一些好词好句,符合本次作文的习作要求。从这篇作文看出你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篇2
调皮的我开始霏霏地飘洒,密密麻麻的洒地面上,但是无声无息。我放眼望去,整个大地焕然一新,我仿佛给大地挂上了一层簿簿的帘子。小树们贪婪吸着雨露,爱美的花儿们脱下自己五颜六色的长裙,松鼠孩子躲在树枝下,摊开小手接着水滴,并兴奋的叫着下雨啦下雨啦。树林是那么安静,只有雨打在落下的树叶上,融入泉水中,滴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脸上。雨,如丝如缕飘向森林,织起了一张无崖的绿茸茸的地毯。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田野。我环顾四周,你看田野里层层梯田一片金黄,一人高的玉米,像老人捋着胡子笑口常开,沉甸甸的金黄色的谷子向你低头鞠躬表示欢迎。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红玛瑙似的大枣子,咧开大嘴的石榴,灯笼似的西红柿,金黄的稻田里,已有农民在开镰割稻,这是胜利的秋天,丰收的秋天。秋天的田野啊!金黄灿灿,一望无际,到处是金黄的稻浪。秋风拂过那沉甸甸的稻穗,发出声响,仿佛在催促人们:“快收吧,快收吧!” 这已到丰收的季节了。我微笑的望着稻田,我舞动着,将雨泼洒。我使劲全身的力气,因为我知道这场雨过后是农民的笑脸,是丰厚的丰收。
我笑着离开了田野,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都市里。人们撑着花花绿绿的伞,滴滴哒哒声音化成了一个一个的音符,跳入了大自然的乐曲中。马路上畅通无阻,没有喇叭的不和谐之声,没有大声喧哗的吵闹声,只有蒙蒙的雾,细细的雨。一切是那么安静祥和。
我哗啦啦唱起歌,咦,远处波涛汹涌的不是大海吗?我急速飞奔,要知道看大海一直是我的愿望。巨浪一次一次打击着海面,时而雄伟,时而柔和。水面上的波浪翻动着,滚动着。伴随着激情澎湃、急速雄伟的海浪我不禁在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海浪越翻越勇,我越跳越快,雨越下越大。
渐渐的云散了,雨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空气那么清新,人们收起了自己手中的伞,小动物们也纷纷从树下跑了出来。我仰望天空想,接下来应该是彩虹姐姐接班了吧……
天空的那一边出现了彩虹,它凝结了我的汗水,它留给了天空一道绚烂。
篇3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槐树,我生活在银川市美丽的中山公园。为了床间花园式成事,我被移植到这里生根发芽。
我在公园里可以一望千里,因为我又高又大,粗壮的身体里棕色中带着咖啡色。我的皮肤不像柳树般光滑,所以很多小动物都来我这个自然小区居住。
在夏天,人们都来我旁边凑热闹。因为我的头发孩子们都长得郁郁葱葱,我就成了一个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由于冬暖夏凉,我的树洞里还住了一些小松鼠和小麻雀。
一到春末夏初时,我的头发上便开出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发出诱人的香味,人们把它打下来,做成槐花糕,人们夸我是一个有用的树,我心里美滋滋的。
篇4
一、把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程落到实处。
以应试为目的、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主流观念影响下,大部分语文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落在提高学生成绩上,把教材处理的着力点落在“考试可能考出来”的知识点上,由于口语交际部分重在语言实践,不容易形成试卷题目,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对许多老师来说,就形容虚设了,要么被蜻蜓点水处理,要么干脆被置之不理。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把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把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口语交际》时,引导学生回味《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精心设计两个环节,一是“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二是“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在自然角色扮演的有趣氛围中用心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倾听造化神奇的音响,尽情交流和倾吐,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倾听和表达中受到了口头表达的有效训练。
二、让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融合
第一是复述情节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具有很强故事性的文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等这样的课文。这样复述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坚持把这样的工作做下去,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口头仿写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仿写通常是指文字的模仿表达,但是也可以进行口头的仿写训练,使得文字的训练和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先让学生写下仿写内容,再进行朗读分享,引导学生用语言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智慧。比如我在教学《匆匆》一文时,引导学生对“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写好后,运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享自己的智慧,充分表达自己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在这样的交流与分享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通过口头作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篇5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让我想起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来了。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家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一路上,远处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鸟儿唱着美妙的歌曲;
金黄的迎春花像给大地穿上外衣;
粉红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
洁白如雪的梨花像一只只白蝴蝶;
到处一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墓前,只见周围长满了野草。我们小孩们也不负众望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野草一扫而光。再在墓前摆放各式各样的祭品,然后点然香火并烧纸钱。把备好的元宝、阴币、锡箔放入火堆,顿时,火堆熊熊燃烧,最后每个人跪在墓前拜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并为他们心里默默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快乐的生活,也祈求他们保佑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辈,真令人留念、令人悲伤、令人振奋!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五月四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是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在民间亦相仿效,于次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名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源于商朝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或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或自然共处人体,都在此时换取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历代承袭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添加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或烧纸,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我到了文化宫去“踏青”,中午在外面野炊,晚上又去给去世的姥爷烧“钱”,嘴里还要不住的说:“姥爷,我们给你烧钱了,你安息吧!”
清明节也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戴柳,射柳,打秋千。辽代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呢!
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同学到革命烈士园去扫墓,今天我要很荣幸的成了队伍里面得一员。
早上,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操场上集合。没大一会儿,开着校长便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大吃一惊,平常穿着华丽高贵衣服的"校长,今天却变成了一个“拾破烂”的(因为今天穿的很朴素,所以称之为“拾破烂”的)“小老头”。我们笑着问校长:“大贵人变拾破烂的啦?”校长一身严肃,说:“今天我们是去扫革命烈士的墓,穿那么好干吗啊!”说完,又向我们挤了挤眼,我们再一次笑起来。
说着,说着,我们便上了车,来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们扫了墓,祭奠了他们。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们之前的先驱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了能使我们的祖国解放,曾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希望,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为了之前的先驱们;
为了自己的父母;
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使我们爱贪玩。
在清明节这天看到烈士纪念碑上曾经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2020年清明节的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清明节的作文
2.过清明节的作文
3.清明节的作文初中
4.清明节的追思作文
5.又是清明节的作文
6.清明节的节日作文
7.有关清明的时节的作文
篇6
每个小孩从一出世开始,亲人们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亲人们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怎么能不感谢他们呢?
当我初次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亲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正努力地照顾这个家庭的新一员。
在我刚诞生不久,我已是家里的小霸王。那时侯我对什么事都很挑剔,稍有一点“误差”,就会大哭大叫。我睡的地方可是婴儿之中的之最。那是一个用被子叠成的斜坡,刚好呈30度角。稍微偏差一点,我也会睡不了觉。我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要妈妈背着,连妈妈吃饭的时候也不方过,使妈妈没一顿饭吃得好。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的皮肤经常痒,妈妈心疼极了。她为我四处寻找名医。可是那时交通不方便,妈妈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去顺德的三州看病,或者等上几小时的汽车,和我去广州儿童医院。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田野。她带我观察植物的生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每当我看得高兴的时候,妈妈总会拿出那本小小的作文集,给我读文章,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上了小学以后到现在,妈妈还是那样地关心我、照顾我。我终于感到伟大的亲恩!
父母为他们的儿女付出的是无数的,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女,是不是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呢?古人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确,父母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不过我就更应该去报答、去感谢他们。
篇7
关键词:微课;习作教学;有效性
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不再视作文为畏途呢?自从听了专家的微课程讲座后,我找到了解决之道――利用微课的优势突破下笔难这一习作教学的瓶颈。
一、激发欲望,让习作兴趣盎然生机
调查表明,我刚接的四(1)班学生喜欢习作的占34.64%,其余的65.36%学生均无自觉的写作需求,平时多奉命而作。
为了增强学生的习作求知欲,我常把微课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不一定要面对枯燥无味的书本,而是来自于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视频。如:在讲授习作《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之前,我剪辑了视频《昆虫世界》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加以分析并放在班级QQ群里,让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观看,要求他们在观看过程中找出昆虫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异同点,然后在上课时提出并讨论。结果在习作课上,我完全不用帮学生列写作思路,只需在“布局谋篇”上下功夫,学生就可以轻松完成习作。
二、拓宽视野,让习作材源丰富多彩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身边的人、事、物熟视无睹,即使有意观察,也如走马观花,所以提笔之时不知从何下手。
据了解,微视频、微电影、随手拍摄的DV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为习作课服务。如一次主题漫画作文课上,我截取学生喜爱的《熊出没》一个片段处理成无声微课,观后让学生配上台词,写出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反复观看、交流写作对象的形象特征,从中获得翔实的写作素材,使流淌在笔下的角色有血有肉、有灵性。
可见,让微课与习作教学美丽牵手,以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的视觉冲击来激情萌趣,触发学生的习作灵感,使作文真正成为孩子快乐的呼喊。
三、跨越时空,让习作课堂省时高效
由于小学生缺乏持久和细致的观察力,积累又不及时,所以在写作时,头脑没有办法再清晰重现当时的情境,导致不少学生为完成任务记流水账。
而微课突破了时空限制,真实呈现了过程,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写场景描写作文时,我尝试把学校举行的书香节开幕式、跳蚤书市、爱心义卖等活动场景,通过剪辑制作为微课视频。当这些活动重现于学生面前时,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思路的开拓、感受的再现都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我再把微视频聚焦于某一特定的事物,如:播放拔河比赛频,我把镜头定格在一方的表情、动作等方面,然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适当表达。
学生有了这样的再观察、再体验,对于完成习作难度就没那么大了。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观看时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优生习作时,教师可以分身出来,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更详细的引导,实现课堂上的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习作效率。
四、展示成果,让习作个性神采飞扬
儿童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其继续奋斗的志趣。每逢进行主题性习作之后,我总喜欢将学生的佳作制作成一个微课――“作文秀”让全班共享,为学生习作展示打开了又一扇窗,让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形成同学间互相学习的良好效果。如:学了儿童诗《我想》,我先让学生进行仿写同题的小诗,然后把学生的佳作集合,做了一个《我想》的主题微课。其中有诗这样写道:
我想
我想把嘴巴
安在蒲公英上,
随着和暖的微风,
踏着柔软的白云。
唱啊,唱――
唱出阵阵春的气息。
我想把耳朵
装在木棉树上,
聆听春天的乐曲,
感受自然的魅力。
听啊,听――
听见一首首春的赞歌。
……
我还将这些“作文秀”微课上传到家长微信群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自己孩子的文章。在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赞许中,充分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快乐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翻转课堂,让习作评价多姿多彩
每个语文老师心中都明白,虽然我们埋头苦干,把许多时间花在习作批改、评语的环节上,但最终的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最关注的是成绩栏上的“优、良、及格”,而忽略了评语、旁批。
于是我想到了课后微课并将其运用到习作评价上,主要是结合习作主题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习作。同时,还推荐给家长,让他们也参与到孩子的习作评改当中,从而实现习作评价多元化。学生的习作在“师生、生生、自评、亲子共评”多种评价下,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习作的兴趣更浓厚。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预言: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巧用微课改善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习作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就会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篇8
小学生 作文 观察能力
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是小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构成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观察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寻根刨底。同时,直观形象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的对象,最容易让小学生的注意。因此,我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制作自己模型、进行科学小实验,并通过他们游览、参观、访问、观看电影,开展各种班队以及故事会,课外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对大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以自我发生,更主要的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在读四年级时,开始作文成绩较差,对写好作文根本没有什么信心。我就正确诱导,从肯定她某一次作文中的微小的进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根据她的兴趣、爱好,让她记叙一些最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她把要想表达的东西写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她看到自己的成绩把作文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通过引导她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位同学在近期作文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由此可见,兴趣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小学生的观察对象
农村中的孩子说农村没什么好观察的,羊吃草、鸡啄米、锄头粪桶和扁担,看来看去一个样,这是把生活看简单了。其实,农村生活天地广阔,物态万千。可供孩子们观察的事物真是俯首皆是,即使是一草一木,一溪一塘,一路一桥,仔细观察也是姿态各异,别具特色的。小学生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环境、设施及人物
家庭环境和设施这是每个人朝夕相处,习以为常的,也是每个人十分熟悉的。但是,儿童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不进行精致的观察,不一定能完整地、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这其实是学生最现成的对象。画画,从素描画起;写人,从人物的肖像写起。儿童从家里和周围熟悉的人写起,写出个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妨让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社会活动进行再观察,用系统的语言去表达。一个一个的写,一次一次地练,像照相一样,把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肖像,珍藏在自己的影集里。
2.生活中的人、事、物
生活中的人、事、物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其中,在hh学校生活中的人、事、物,是儿童接触很多的一部分。在学校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会产生一些矛盾,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去仔细观察,写出学校生活中的人和事,写出这些人和事的特点。学校生活中物,甚至一块黑板,一只粉笔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中的人、事、物,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儿童发生关系和影响。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不仅是为了作文,而且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了解社会的真假善恶,懂得一点做人的道理。另外,许多自然想象和物态变化,也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最能使儿童心驰神往,产生种种幻想。
例如,日食、月食、狂风、暴雨、闪电、星空、月季、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及冰雪雾霜等物态变化,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
3.留心课文中写作顺序
在课堂学习中,留心课文中的写作顺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提示:作者参观什么建筑物,是按什么次序参观的?有关的课文读后教师列出:看见正门——进了中央大厅——走进大礼堂——上楼到宴会厅——又参观会议厅。让学生知道按观察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的。教师在教“正门”一段时,提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建筑物?按什么顺序看?让学生知道是按从上到下的次序观察的。其余几段,让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说出各段观察的次序。教完了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自己的教室,我们的陈设摆放的顺序,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察书序的提纲,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
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时,要教给儿童合适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方法是观察富有成效的必要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和顺序观察法三种,其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观察法
全面观察法是指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联系。如观察植物,应该注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观察动物,应注意它的外形、神态、声音、举动和生活习性……全面观察可以了解事物的全貌,使观察者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是指按观察的目的要求,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的重要方面或事情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重点的特别的细致的观察。如观察人物,要着中观察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观察事件可以克服观察中的笼统性,使儿童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3.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是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具不同的观察对象,又分为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和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三种。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下雨的自然景象,可以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建筑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件事,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此外,还可以按照先物后人或先人后物的顺序来观察人物活动场面;按照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或先次要人物后主要人物的顺序,来观察比较多的人物活动场面。观察的顺序,应根据观察比较多的目的和对象来确定。
四、结语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观察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有心人,有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有培养小学生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小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的习惯,小学生才能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周爱琴.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09).
[2]黄彩春.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篇9
大自然是一曲曲最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最抒情的诗,是一个个既古老又新鲜的故事。我们都有过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经历。面对朝晖夕阳,花开叶落,雄奇的山峰,深沉的海洋……我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发怎样的思考?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就让我们踏上书写与“自然”有关的作文之旅吧!
一、走入自然,细致观察,找到景物的特征
写作前要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观察时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观察的过程变成亲近自然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
观察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林海》一文中,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而《山雨》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的音韵美。
我们如果写“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该怎么写呢?
如,观察一棵树:
看一看。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认真仔细地看,随着光线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闻闻花儿、树叶,你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摸一摸。摸摸树叶的纹理,摸一摸树枝的分叉,你感受到了什么?
还可以静静地在树下坐一坐,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二、发挥聪明才智,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草虫的村落》的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的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而《山中访友》更是想象丰富、新奇,富有浪漫色彩。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想象是写景时必用手法,就是写真实的记叙文,也要通过想象高于生活,“太真实不是文章”。
如写“走进音响世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可以先去听各种声音,如,自行车铃声――“哎哟哎哟”的叫声――敲门声――倒茶声――谈话声――再会声……
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前后联系起来,发挥想象,来说一说。
三、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如《索溪峪的“野”》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总提一个“野”字,第2至5自然段分别写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由静到动,由物到人,很有条理。第6自然段以“野”收束全文,点出自己对“野”的美好感受。而《山雨》则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楚。
我们如写“暑假中的一次游历”,就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移步换景”,属于动点描写的一种,就是不断地变化观察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统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而课文《草虫的村落》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这样描写体现出了作者热爱田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语言的美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文笔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有文采往往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如:《索溪峪的“野”》在写山的“野”时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索溪峪的山的独特的美。在写水的“野”时,作者大量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山和流动的水写得很有人的特点,把风景写活了。《山中访友》的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流露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请看我三位学生的杰作:
到了林中,百鸟的喧鸣,仿佛奏起了一曲永不休止的乐章,连那微微颤动的树叶都好像在歌唱着。你听,高音的、中音的、粗嗓子的、细嗓子的,简直是各种流派、各种声调的歌唱家,正在这里举行歌咏大赛。
――裘恺
乐曲开始了,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很快便把我带入如诗如画的境地。只见夕阳映照着万顷碧波,湖面上点点白帆悠然往来。渔夫们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满舱的鱼是。他们怀着丰收的喜悦,一边悠然自得地哼着小曲,一边摇桨,把一船的丰收摇回家去了。此时,那悠悠的歌声,轻轻的桨声,与水声汇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妙景象。
――张杰
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潺潺地流淌着,舒缓安静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一个小男孩站在河边,望着他面前的那一片河水,心里想:它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才能融进大海呢?
篇10
【关键词】随文练笔;读写结合;写作
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文本相机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有效随文练笔切入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练在意犹未尽处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例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此时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有学生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水流到田野里,田野里干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枯的庄稼抬起头来了。水流到果园里,果树的叶子舒展开了,树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水流到沟里,小动物们在沟里喝足了水高兴地玩耍着。”……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此时的小练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文本意蕴的进一步开拓,从而丰满了文本的情感体验。
二、练在技能迁移处
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如人教版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做了这样的填空尝试:在一天中,太阳做的好事可多啦:她把 ,她把 ,她陪着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
三、练在读有所悟处
学生有自己的视野,也有自己的感悟。尊重学生,就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白杨》一课结尾,当学生明白这位西部建设者托物言志,希望子女也当一名西部支援者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动了。这时候,写下学生自己的感悟,那是最真最纯的。例如一生写的:敬爱的西部建设者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你们那“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怀将一直鼓励着我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练在省略标点处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作用。省略号不光能省去很多笔墨,还能给我们留下不尽的想象空间。在《笋芽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在教学中,我这样引导:春天的大自然花红柳绿,美丽无比,笋芽儿钻出地面后是不是只看到文中写的这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想象到它还看到了什么吗?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大胆想象。于是,在他们的七嘴八舌中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诞生了,我并没就此止步,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这样读写结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练在角色转换处
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为深入理解人鸟逐步亲近的过程,我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为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学生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也为深入理解文本中心奠定了基础。